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光子星球
细微之处,看见未来!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931
帖子 · 931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6 20:27
蔚来从“书生”到“战士”
蔚来在年初提出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时,大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痴人说梦。首先是李斌此前立下的盈利flag从未实现过;其次是目标需要基于两个重要前提,一是5万台的月均销量,二是蔚来和乐道品牌分别达成20%、15%的毛利率。 与此对应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蔚来月均销量不足2.5万台,且当时还创下了蔚来单季度的历史新高,而整车毛利率为13.1%,综合毛利率11.7%。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月均交付新车1.4万台,整车毛利率10.2%。 转机出现在7月,乐道L90和新ES8的接连“爆单”,让第四季度的盈利曙光开始变得清晰。不过当时仍有不少声音认为,蔚来此举是绝地求生的以价换量,销量能否转化为利润还得打个问号。 11月25日,蔚来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多个核心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交付量87071台,同比增长超40%,环比超20%;营收217.9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14.7%。 尽管单车均价继续下行至22万元,但蔚来当季综合毛利率13.9%,整车毛利率14.7%,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间接回应了“以价换量”的外界质疑,也意味着蔚来在成本端的控制能力在逐步提升。 更为乐观的信号是,蔚来第三季度现金储备达到367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而四季度的交付量和营收指引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比增长均超过65%。 但理性地看,第四季度盈利依然很难。蔚来三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为27.76亿元,同比下降39.5%,环比下降31.3%。虽然李斌在业绩电话上表态对四季度盈利“仍有信心”,但根据四季度业绩指引和其他指标综合推算,低个位数的亏损或许才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盈利与否更多只是个执念,蔚来全面向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从蔚来今年的一系列组织和产品理念改变来看,这家企业身上的气质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的蔚来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那么如今则更像是一个“战士”。 重回
看
12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蔚来从“书生”到“战士”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6 20:23
理想拒绝进入ICU
在资本市场,“交卷”的时间早晚,有时与业绩的好坏程度成正比。过去理想常常是较早“交卷”的选手,但第三季度却有些姗姗来迟,比蔚来还要晚一天。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交付量、营收、利润等核心数据,均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36.2%;利润表现则更为惨淡,净亏损6.2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传统卖车旺季,第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为93211台,不仅同比下降了近39%,环比也下滑了超过16%,2023年、2024年的同期数据为上升超20%和40%。 另一个不利信号是,热销的i6是理想全系产品“毛利最低”。这意味着理想目前唯一暂时保持坚挺的卖车毛利率(剔除MEGA召回预估成本,季度毛利率为20.4%),未来也将持续承压。 在增程优势出现松动,纯电产品又无法完全挑起大梁的艰难背景下,理想All in AI的意义开始愈发凸显。如果说坚持做增程是理想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那么如今理想又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且带有更浓的豪赌色彩。 不同之处在于,AI相较增程所面临的非议要小得多,对于理想的重要性也大得多,这将是一条贯穿整个公司的长期主线——增程是“战术性”的十字路口,AI则是“战略性”的十字路口。 从去年底首次明确转型AI以来,理想已经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研发投入、技术布局、组织架构适配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典型的体现是李想不再管理日常造车业务,专注于AI与顶层战略这一“明天的炮弹”,而“今天的面包”则交由马东辉全权负责。 而理想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在高度统一的共识下,AI赛道的竞争远比当年的增程激烈,理想突围难度巨大;另一方面是AI对于理想更多是基建价值,短时间难以在利润层面做出有效贡献,仍需依赖卖车主业的持续“输血”。 纯电“换挡期”的突围 增程是理想的基本盘,也是长期战争的“粮草商”。此次三季报业绩的大幅下滑,显性
看
24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理想拒绝进入ICU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6 20:16
笔单回暖,淘宝闪购没有收手的理由
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报表。其中最受关注的即时零售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大增60%。 稍后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主要表达了四个意思,订单结构优化后带动整个淘宝闪购订单增长;UE亏损大幅收窄,商业模型可持续;餐饮单量增长对非餐零售有明显拉动;近场零售中的品牌增量价值还未被释放。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第一阶段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阶段的经济效益优化符合预期,这为外卖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在即时零售长期投入的信心。 上述几点表达了持续加码的意思。从表述可以发现,淘宝闪购的投入虽高,但一次投入,获得了三种回报,分别是到家市占与单量增长,亏损收窄;其他业务空中加油,二次起飞;远近场零售融合,激活了供需两端。 结合近期“饿了么”或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更能看到阿里持续、坚定投入的信号。11月初,有网友发现饿了么应用版本号更新至12.0.2,更新后名字变为“淘宝闪购”。据悉,目前应用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此次品牌融合上的动作,对市场虽然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释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完成餐食与零售供给侧、运营侧、履约侧等系列整合后,接下来将会在外部端口上走向统一的品牌融合。 对淘宝闪购资源压强再次升级了。 “集团作战”的能力是阿里的独特优势。没有人会否认,随着业务间的协同走入纵深,阿里大消费平台远近融合战略的车轮将会滚滚向前。 截至目前,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市占率已在多地占据优势份额,而接下来最重要的节点是餐饮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融合,以及如何在持久战中始终保持优势。 掌握主动权 今年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即时零售经历了三个清晰的业务发展阶段。 上半年依靠淘宝一级入口流量和大规模补贴餐饮,激活线下供给与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到店与到家的业务布局。
看
4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笔单回暖,淘宝闪购没有收手的理由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5 16:41
摩尔线程的中国式突围
有“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厂商摩尔线程,11月24日正式开启科创板IPO申购。 摩尔线程上市在即,接连创下了今年科创板四项之最。 上市速度之最,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仅88天,创今年科创板最快纪录;发行价之最,发行价为114.28元/股,成为年内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发行费用之最,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高达4.24亿元,为年内新股第一;募资规模之最,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80亿元,是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的IPO。 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并称为“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率先拿下“国产GPU第一股”,由此拉开了国产GPU上市潮的序幕,剩下的“三小龙”已蓄势待发。 国产GPU上市潮的背后是多股力量的交织。 市场层面,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GPU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了AI时代的“硬通货”。同时,随着AI应用渗透到千行百业,现有的算力供给,尤其是高端算力,出现了巨大缺口。 供应链安全层面,受英伟达GPU出口限制,国内科技行业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肤之痛,GPU上升到生存问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政策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GPU作为AI算力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创板政策重启和优化,为摩尔线程这类高研发、高投入公司,大开方便之门,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摩尔线程从团队、技术到生态全面对标英伟达,试图以最传统、最全面的“全功能GPU”路线,走出一条国产GPU突围之路。 从英伟达到英伟达 对摩尔线程来说,做“中国版的英伟达”“小英伟达”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刻在团队的基因里。 摩尔线程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在2005年加入英伟达,其主要职责为英伟达GPU开拓中国市场。在英伟达的15年间,张建中一路从大中华区总经理晋升至全球副总裁,并将英伟达GPU国内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2
看
25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摩尔线程的中国式突围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5 16:24
Gartner象限大满贯,阿里云的“全能型”胜利
阿里云AI时代的“硬实力”,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现。 2025年11月中旬,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四篇关于GenAI的技术创新报告。按照自上而下技术栈逻辑,报告被划分为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GenAI云基础设施、GenAI工程、GenAI模型以及AI知识管理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在上述四个评估维度中均位于新兴领导者象限,并与OpenAI、谷歌打得有来有回。 具体来看,在“面向GenAI的基础设施”维度,新兴领导者象限有阿里云、微软、谷歌、AWS四家厂商入围,**云和腾讯云位于远见者象限。 在“GenAI工程”维度,阿里云位于领导者象限,在纵轴“特征”以及横轴“未来潜力”指标上,优于AWS、谷歌、微软。 在“GenAI 模型提供者”维度,阿里云处于领导者象限,并在“特征”指标上超过AWS、微软,仅次于谷歌和OpenAI。 在“AI知识管理应用/通用生产力”维度,阿里云处于新兴领导者象限,且是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 这四份报告之所以足够“硬核”,在于其采纳了市场和行业认可的细分评估标准,兼顾技术先进性与落地成效。例如,Gartner将对基础设施的考核细化为,面向模型训练、推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优化;将对生产力层面的评估解构为搜索、对话平台及生产力工具等核心能力。 阿里云交出阶段性“答卷”的背后,是阿里自上而下全栈式AI投入的战略决心和高强度、持续性的迭代能力。新时代变革下,挑战者无数,但从互联网到AI大模型,阿里云却从未缺席过。 全栈式AI投入的决心 对于阿里这样业务盘根错节的商业巨擘而言,任何一次重大转型都如同“大象转身”。阿里在云计算的全栈式押注,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场“豪赌”,但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笃定。 这一战略定力,在吴泳铭上任后进一步落地为清晰的行动路线。2023年9月,阿里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释放出聚焦主业、集中资源攻坚
看
162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Gartner象限大满贯,阿里云的“全能型”胜利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1
网易游戏折返跑
11月20日,网易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快照”背后反映行业风向与集团战略的变化。 本季度,网易核心游戏营收233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微增2.2%。考虑到去年同期的负增长,本季度双位数增长的修复色彩明显。 另一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则可以参考依靠新品快速增长的2023年第三季度。本季度网易推新仅《命运:星环》一个“焦点位”,且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游戏业务的增长逻辑完成了从新品增量冲刺到长青产品存量优化到转变。 还有一个鲜有人注意的风向来自于投资板块。游戏产业上一轮全球投资热潮是国内版号收缩的2021年-2022年,彼时网易曾多次出手投资明星制作人并围绕其组建工作室。 至今,以腾讯为首,体量不一的游戏厂商仍保持着投资节奏,网易却已两年没有出手,甚至还在近一年来接连关停海外工作室。随着点的熄灭,网状雏形的全球版图日渐收缩到一处。 事实上,除了“失而复得”的暴雪,以及很可能是出于“抗线”目的而拓展的漫威系列IP外,网易运营的核心几乎尽数回归自家IP与核心产品——财报提到,“多款经典游戏持续受到玩家欢迎”,《梦幻西游》电脑版、《逆水寒手游》被引为“功臣”。 报表与企业运营的种种动作,表明网易正在从一家渴望外向探索能力、多点创新的公司,转向一台高度一致、集中化的内容工业机器。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例子来自《燕云十六声》(下称《燕云》)。 收缩到迭代 去年末,Steam发布年终回顾,数据显示用户花费在去年新游、过去1年-7年发布的游戏与发布超8年以上游戏的时间占比分别为15%、47%与37%。 过去两年,GaaS(游戏即服务)是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最显著的变化。网易的“保守”并未与行业激荡的节奏有所错位。只是在市场看来,其他与网易“同台竞技”的厂商在同期保持着一定的推新与投资节奏,让网易的收束更明显。 聚焦单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网易在认知上的变化。 以《燕云十
看
3,00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网易游戏折返跑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1
AI,快手的新老铁
北京时间11月19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4.2%;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用户数据方面,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几乎所有的平台,走入成熟阶段后,都会经历逻辑的变轨,前半程向外扩张,后半程向内沉降。 快手似乎也是如此,用户盘子在高位缓慢爬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稳在了双位数水平,可以看出,快手故事的重心已明显从横向的规模叙事,向纵向的价值叙事倾斜。 比如快手曾一度高举本地生活的旗帜,以战养战,但随着战局日趋复杂,竞争高地重回线下履约、供给,快手亦选择点到为止。 前段时间的组织调整中,快手将本地生活事业部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由刘逍负责,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负责人笑古,则以公司顾问的角色退居二线。 这不必然等同于收缩打法,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逻辑的变化,即用更可控的资源配置去换更确定的回报。 也正因为外部的确定性在减少,快手需要把内部的确定性推到台前。当一切都向AI靠拢,固然有诸多故事可讲,只是,AI似乎并不是“无限游戏”。 AI盖过老铁 当下,诸多玩家向AI靠拢,甚至迫不及待把自己定义成“AI 公司”,但切开主干,多数玩家的横截面里,仍只是被放大的叙事色彩,故事性大于落地性。 程一笑今年早些时候曾判断——科技行业的竞争,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把AI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得更好。快手能否将AI质地打磨得更加扎实,自然也就成了检验其演进方向的重要标尺。 纵观快手这季财报,AI几乎贯穿了其内容、商业,甚至组织等维度。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线上营销服务为例,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在国内市场中,这项业务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
看
13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I,快手的新老铁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1
飞猪的“非共识”,迎来突围时刻
2015年前的互联网是大航海时代,走到哪里都是处女地,插个小旗就能做成一个业务。 10年后的今天,屈居于前辈之下的新平台唯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非共识”,才能尝试突破既有的定义。 回归大阿里怀抱的飞猪,便是其中之一。继国庆中秋双节晒出大幅领先行业增速的战报后,刚刚结束的双11,飞猪持续放量:数据显示,飞猪双11期间整体履约GMV同比增长30%,这一口径覆盖了参加双11的“囤旅游”商品,以及周期内的日销商品,如此直接的“战报”口径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用户增长方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20%,消费者总计下单了超600万件活动商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国庆双节,飞猪在双11的增长更具代表性——该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让增长呈现逆周期、结构化的色彩。另一方面,这也是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流量协同与变现潜能的二次验证。 过去,飞猪试图在供给相对固化的OTA市场,以平台模式撕开口子。有别于传统OTA,平台模式强调开放与供应商自主经营,换取了与万豪、希尔顿等超级头部品牌的会员打通,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海外一日游、包车游和本地化玩法,“囤旅游”这种召集大量商家组织货品并通过营销放大也应运而生。平台模式的缺陷则在于,相较纯自营的OTA,难以高效协调库存、价格与履约标准,反过来制约了平台对服务的调度与管理能力。因此,从2022年开始,飞猪又开始在局部强化OTA式的供应链建设,形成“平台+自营”并举的业务结构。 公允地看,上述一系列行动对飞猪自身意义明显,但距离阿里的主营业务太过遥远,对改变OTA竞争格局作用也十分有限。但自2025年年中即时零售的旋风吹起,互联网公司对各自麾下to C业务矩阵的排布思路开始剧变。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大消费平台”的统筹
看
23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飞猪的“非共识”,迎来突围时刻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0
携程的旧秩序与新战场
标准化越极致的行业,越是难以应对非标的新需求。好比一度统治零售业态的百货公司,其标准化的供应链与品牌货架便为电商、内容平台的非标供给所解构。 这是一个极难被逆转的代际演变,只是速度的快慢与标准化供给的稀缺程度负相关,如本质上是服务业的旅游行业。面对越来越多将手伸向蛋糕的强手,老大携程岿然不动。 11月18日,携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携程该季度净营业收入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6% ,剔除投资收益后的经调整EBITDA达63亿元。 过去数年,我们能看到一众后起之秀,自不同角度尝试突破标准化的护城河:美团吃下了传统OTA因成本结构问题而难以覆盖的低线酒店市场;内容平台主打消费入口与售前体验;平台模式的飞猪则专注组织供给的灵活性。 每个角度,都一定程度上是对行业过去中心化组织供给的冲击,让携程焦头烂额了一阵,却未伤及根本——供给侧存在“被组织的惯性”如流量依赖、评价体系,更大的因素在于消费者本身为平台一站式打包的消费链路“锁定”。 近两年以来,为旧模式“套牢”的双边均开始发生变化。酒店集团持续拓展渠道与独立拓客能力,加速与中心组织的“解耦”;消费者则为个性化出游需求,开始追求非标产品与体验,自我解构了消费链路。 变化中的携程,将发展重心日渐侧重海外的增量市场,国内的动作则趋向于防御。 流量二次分割 新的分发形式出现,“狼来了”的故事在两年前便上演过。只是由于线上化程度较低、酒店供给整体过剩等因素,供给侧转身的速度过慢,群狼一口咬崩了牙——财报显示,本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同比增长18%至80亿元。 随着新的信号持续出现,携程将面临的是狼群的第二轮冲锋。 其与上一轮最明显的区别有三:需求方面,不断涌现的个性化新旅游方式将整个出行拆得越来越碎;供给侧在2023年复苏刺激下步入过剩后,整体开始自我优化,如直销拓客、用户与内容经营等;平台方面,外卖与即时零售大战还为行业
看
43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携程的旧秩序与新战场
光子星球
光子星球
·
11-20
大疆,带给3D打印行业一场“成人礼”
科技语境里,“热闹”的往往不是新闻本身,而是人们如何解读它。 近日,大疆投资智能派的新闻,有如一枚石子,在3D打印这池静水里,溅起了剧烈的水花。 众多涟漪里,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拓竹创始人陶冶的一则“小作文”。一席话,让这条原本算不上喧嚣的赛道,突然有了“风声鹤唳”的感觉。 坊间渲染之下,仿佛“狼来了”的叙事,即将出演。 但若把情绪抽离,这个故事,其实远没有这么多惊悚色彩——不是谁被盯上、遭到啃食的戏码,而是一个行业终于熬到了,值得被更多玩家严肃对待的节点。 而当一贯谨慎的大疆,也愿意为此停下脚步、投下筹码时,属于3D打印赛道的“成人礼”,便已不再遥远。 3D打印的一次价值确认 消费级硬件行业,真正令人焦虑、心慌的,从来不是巨头踏进来,而是巨头从始至终,都无意靠近。 一个赛道,若是内部锣鼓喧天,喊得震天响,赛道内玩家沸腾、故事四起,而外部巨头依旧按兵不动,甚至懒得往里看一眼,那反倒更显寒意。 沉默,就是最直接的否决。 同理,一个赛道的嬗变节点,往往亦非一次融资,或一次产品迭代,而是巨头竞相招兵买马,认真望向它的那一刻。 毕竟,巨头的吝啬一向大于慷慨,极少为了一时的冲动押注,更不会去抬托一个没有增长曲线的行业。 XR产业的前半程,痛失PICO的腾讯,曾意欲收购黑鲨,狙击字节。但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于最后时刻踩下了刹车。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XR赛道看似风生水起,实际上并没有“长大”的迹象。大疆当初面对陶冶的提议,不急于入局3D打印,大概也出于类似的原因。 亦因如此,当苹果宣布将发布头显时,厂商们一度将其视作了“救世主”,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位消费电子老大,早早杀入行业。 巨头的到来,并不是威胁,而是一种背书。 从这一维度来看,大疆布局消费级3D打印,并非对某家公司的“针对”,而是对行业周期的回应。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已站上40亿美元量级,
看
22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大疆,带给3D打印行业一场“成人礼”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087946670013090","uuid":"4087946670013090","gmtCreate":1624844281600,"gmtModify":1624845913505,"name":"光子星球","pinyin":"gzxqguangzixingqiu","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细微之处,看见未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299,"headSize":0,"tweetSize":931,"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4,"name":"文化虎","nameTw":"文化虎","represent":"学有所成","factor":"发布3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3条优质帖","iconColor":"8867FB","bgColor":"BDC5FF"},"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1","templateUu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name":"周度最佳创作者","description":"每周获得最佳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475ceaf67d40016c8cfa16c08c8b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6336061b9ba82ba9177c7ec476f5f2","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5.20","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4},{"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1.1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0,"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504349249650736,"gmtCreate":1764160039777,"gmtModify":1764162628878,"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蔚来从“书生”到“战士”","htmlText":"蔚来在年初提出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时,大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痴人说梦。首先是李斌此前立下的盈利flag从未实现过;其次是目标需要基于两个重要前提,一是5万台的月均销量,二是蔚来和乐道品牌分别达成20%、15%的毛利率。 与此对应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蔚来月均销量不足2.5万台,且当时还创下了蔚来单季度的历史新高,而整车毛利率为13.1%,综合毛利率11.7%。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月均交付新车1.4万台,整车毛利率10.2%。 转机出现在7月,乐道L90和新ES8的接连“爆单”,让第四季度的盈利曙光开始变得清晰。不过当时仍有不少声音认为,蔚来此举是绝地求生的以价换量,销量能否转化为利润还得打个问号。 11月25日,蔚来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多个核心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交付量87071台,同比增长超40%,环比超20%;营收217.9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14.7%。 尽管单车均价继续下行至22万元,但蔚来当季综合毛利率13.9%,整车毛利率14.7%,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间接回应了“以价换量”的外界质疑,也意味着蔚来在成本端的控制能力在逐步提升。 更为乐观的信号是,蔚来第三季度现金储备达到367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而四季度的交付量和营收指引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比增长均超过65%。 但理性地看,第四季度盈利依然很难。蔚来三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为27.76亿元,同比下降39.5%,环比下降31.3%。虽然李斌在业绩电话上表态对四季度盈利“仍有信心”,但根据四季度业绩指引和其他指标综合推算,低个位数的亏损或许才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盈利与否更多只是个执念,蔚来全面向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从蔚来今年的一系列组织和产品理念改变来看,这家企业身上的气质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的蔚来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那么如今则更像是一个“战士”。 重回","listText":"蔚来在年初提出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时,大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痴人说梦。首先是李斌此前立下的盈利flag从未实现过;其次是目标需要基于两个重要前提,一是5万台的月均销量,二是蔚来和乐道品牌分别达成20%、15%的毛利率。 与此对应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蔚来月均销量不足2.5万台,且当时还创下了蔚来单季度的历史新高,而整车毛利率为13.1%,综合毛利率11.7%。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月均交付新车1.4万台,整车毛利率10.2%。 转机出现在7月,乐道L90和新ES8的接连“爆单”,让第四季度的盈利曙光开始变得清晰。不过当时仍有不少声音认为,蔚来此举是绝地求生的以价换量,销量能否转化为利润还得打个问号。 11月25日,蔚来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多个核心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交付量87071台,同比增长超40%,环比超20%;营收217.9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14.7%。 尽管单车均价继续下行至22万元,但蔚来当季综合毛利率13.9%,整车毛利率14.7%,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间接回应了“以价换量”的外界质疑,也意味着蔚来在成本端的控制能力在逐步提升。 更为乐观的信号是,蔚来第三季度现金储备达到367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而四季度的交付量和营收指引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比增长均超过65%。 但理性地看,第四季度盈利依然很难。蔚来三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为27.76亿元,同比下降39.5%,环比下降31.3%。虽然李斌在业绩电话上表态对四季度盈利“仍有信心”,但根据四季度业绩指引和其他指标综合推算,低个位数的亏损或许才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盈利与否更多只是个执念,蔚来全面向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从蔚来今年的一系列组织和产品理念改变来看,这家企业身上的气质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的蔚来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那么如今则更像是一个“战士”。 重回","text":"蔚来在年初提出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时,大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痴人说梦。首先是李斌此前立下的盈利flag从未实现过;其次是目标需要基于两个重要前提,一是5万台的月均销量,二是蔚来和乐道品牌分别达成20%、15%的毛利率。 与此对应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蔚来月均销量不足2.5万台,且当时还创下了蔚来单季度的历史新高,而整车毛利率为13.1%,综合毛利率11.7%。今年第一季度,蔚来月均交付新车1.4万台,整车毛利率10.2%。 转机出现在7月,乐道L90和新ES8的接连“爆单”,让第四季度的盈利曙光开始变得清晰。不过当时仍有不少声音认为,蔚来此举是绝地求生的以价换量,销量能否转化为利润还得打个问号。 11月25日,蔚来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多个核心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交付量87071台,同比增长超40%,环比超20%;营收217.9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14.7%。 尽管单车均价继续下行至22万元,但蔚来当季综合毛利率13.9%,整车毛利率14.7%,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间接回应了“以价换量”的外界质疑,也意味着蔚来在成本端的控制能力在逐步提升。 更为乐观的信号是,蔚来第三季度现金储备达到367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而四季度的交付量和营收指引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比增长均超过65%。 但理性地看,第四季度盈利依然很难。蔚来三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为27.76亿元,同比下降39.5%,环比下降31.3%。虽然李斌在业绩电话上表态对四季度盈利“仍有信心”,但根据四季度业绩指引和其他指标综合推算,低个位数的亏损或许才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盈利与否更多只是个执念,蔚来全面向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从蔚来今年的一系列组织和产品理念改变来看,这家企业身上的气质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以前的蔚来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文人”,那么如今则更像是一个“战士”。 重回","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8a4760a6cddf8ad06e5b867675f9c9","width":"749","height":"46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9fb00f8c7007db77f1200c0b10ca6d6","width":"1080","height":"54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5bd816a9184f9044f8edea7bd70efae","width":"1080","height":"60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43492496507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4348244808488,"gmtCreate":1764159823932,"gmtModify":1764162629314,"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理想拒绝进入ICU","htmlText":"在资本市场,“交卷”的时间早晚,有时与业绩的好坏程度成正比。过去理想常常是较早“交卷”的选手,但第三季度却有些姗姗来迟,比蔚来还要晚一天。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交付量、营收、利润等核心数据,均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36.2%;利润表现则更为惨淡,净亏损6.2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传统卖车旺季,第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为93211台,不仅同比下降了近39%,环比也下滑了超过16%,2023年、2024年的同期数据为上升超20%和40%。 另一个不利信号是,热销的i6是理想全系产品“毛利最低”。这意味着理想目前唯一暂时保持坚挺的卖车毛利率(剔除MEGA召回预估成本,季度毛利率为20.4%),未来也将持续承压。 在增程优势出现松动,纯电产品又无法完全挑起大梁的艰难背景下,理想All in AI的意义开始愈发凸显。如果说坚持做增程是理想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那么如今理想又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且带有更浓的豪赌色彩。 不同之处在于,AI相较增程所面临的非议要小得多,对于理想的重要性也大得多,这将是一条贯穿整个公司的长期主线——增程是“战术性”的十字路口,AI则是“战略性”的十字路口。 从去年底首次明确转型AI以来,理想已经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研发投入、技术布局、组织架构适配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典型的体现是李想不再管理日常造车业务,专注于AI与顶层战略这一“明天的炮弹”,而“今天的面包”则交由马东辉全权负责。 而理想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在高度统一的共识下,AI赛道的竞争远比当年的增程激烈,理想突围难度巨大;另一方面是AI对于理想更多是基建价值,短时间难以在利润层面做出有效贡献,仍需依赖卖车主业的持续“输血”。 纯电“换挡期”的突围 增程是理想的基本盘,也是长期战争的“粮草商”。此次三季报业绩的大幅下滑,显性","listText":"在资本市场,“交卷”的时间早晚,有时与业绩的好坏程度成正比。过去理想常常是较早“交卷”的选手,但第三季度却有些姗姗来迟,比蔚来还要晚一天。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交付量、营收、利润等核心数据,均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36.2%;利润表现则更为惨淡,净亏损6.2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传统卖车旺季,第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为93211台,不仅同比下降了近39%,环比也下滑了超过16%,2023年、2024年的同期数据为上升超20%和40%。 另一个不利信号是,热销的i6是理想全系产品“毛利最低”。这意味着理想目前唯一暂时保持坚挺的卖车毛利率(剔除MEGA召回预估成本,季度毛利率为20.4%),未来也将持续承压。 在增程优势出现松动,纯电产品又无法完全挑起大梁的艰难背景下,理想All in AI的意义开始愈发凸显。如果说坚持做增程是理想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那么如今理想又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且带有更浓的豪赌色彩。 不同之处在于,AI相较增程所面临的非议要小得多,对于理想的重要性也大得多,这将是一条贯穿整个公司的长期主线——增程是“战术性”的十字路口,AI则是“战略性”的十字路口。 从去年底首次明确转型AI以来,理想已经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研发投入、技术布局、组织架构适配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典型的体现是李想不再管理日常造车业务,专注于AI与顶层战略这一“明天的炮弹”,而“今天的面包”则交由马东辉全权负责。 而理想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在高度统一的共识下,AI赛道的竞争远比当年的增程激烈,理想突围难度巨大;另一方面是AI对于理想更多是基建价值,短时间难以在利润层面做出有效贡献,仍需依赖卖车主业的持续“输血”。 纯电“换挡期”的突围 增程是理想的基本盘,也是长期战争的“粮草商”。此次三季报业绩的大幅下滑,显性","text":"在资本市场,“交卷”的时间早晚,有时与业绩的好坏程度成正比。过去理想常常是较早“交卷”的选手,但第三季度却有些姗姗来迟,比蔚来还要晚一天。 11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交付量、营收、利润等核心数据,均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36.2%;利润表现则更为惨淡,净亏损6.2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作为传统卖车旺季,第三季度理想的交付量为93211台,不仅同比下降了近39%,环比也下滑了超过16%,2023年、2024年的同期数据为上升超20%和40%。 另一个不利信号是,热销的i6是理想全系产品“毛利最低”。这意味着理想目前唯一暂时保持坚挺的卖车毛利率(剔除MEGA召回预估成本,季度毛利率为20.4%),未来也将持续承压。 在增程优势出现松动,纯电产品又无法完全挑起大梁的艰难背景下,理想All in AI的意义开始愈发凸显。如果说坚持做增程是理想的第一次重大抉择,那么如今理想又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且带有更浓的豪赌色彩。 不同之处在于,AI相较增程所面临的非议要小得多,对于理想的重要性也大得多,这将是一条贯穿整个公司的长期主线——增程是“战术性”的十字路口,AI则是“战略性”的十字路口。 从去年底首次明确转型AI以来,理想已经表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研发投入、技术布局、组织架构适配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典型的体现是李想不再管理日常造车业务,专注于AI与顶层战略这一“明天的炮弹”,而“今天的面包”则交由马东辉全权负责。 而理想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在高度统一的共识下,AI赛道的竞争远比当年的增程激烈,理想突围难度巨大;另一方面是AI对于理想更多是基建价值,短时间难以在利润层面做出有效贡献,仍需依赖卖车主业的持续“输血”。 纯电“换挡期”的突围 增程是理想的基本盘,也是长期战争的“粮草商”。此次三季报业绩的大幅下滑,显性","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1ec6093df3e453dfe852297bad814ea","width":"108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139f64338a510e2fe211c6238e22dd","width":"1080","height":"42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646df8ef5ff27cd9b48c5c0de50af4f","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43482448084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4344177897832,"gmtCreate":1764159367099,"gmtModify":1764162629784,"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笔单回暖,淘宝闪购没有收手的理由","htmlText":"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报表。其中最受关注的即时零售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大增60%。 稍后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主要表达了四个意思,订单结构优化后带动整个淘宝闪购订单增长;UE亏损大幅收窄,商业模型可持续;餐饮单量增长对非餐零售有明显拉动;近场零售中的品牌增量价值还未被释放。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第一阶段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阶段的经济效益优化符合预期,这为外卖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在即时零售长期投入的信心。 上述几点表达了持续加码的意思。从表述可以发现,淘宝闪购的投入虽高,但一次投入,获得了三种回报,分别是到家市占与单量增长,亏损收窄;其他业务空中加油,二次起飞;远近场零售融合,激活了供需两端。 结合近期“饿了么”或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更能看到阿里持续、坚定投入的信号。11月初,有网友发现饿了么应用版本号更新至12.0.2,更新后名字变为“淘宝闪购”。据悉,目前应用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此次品牌融合上的动作,对市场虽然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释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完成餐食与零售供给侧、运营侧、履约侧等系列整合后,接下来将会在外部端口上走向统一的品牌融合。 对淘宝闪购资源压强再次升级了。 “集团作战”的能力是阿里的独特优势。没有人会否认,随着业务间的协同走入纵深,阿里大消费平台远近融合战略的车轮将会滚滚向前。 截至目前,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市占率已在多地占据优势份额,而接下来最重要的节点是餐饮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融合,以及如何在持久战中始终保持优势。 掌握主动权 今年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即时零售经历了三个清晰的业务发展阶段。 上半年依靠淘宝一级入口流量和大规模补贴餐饮,激活线下供给与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到店与到家的业务布局。","listText":"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报表。其中最受关注的即时零售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大增60%。 稍后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主要表达了四个意思,订单结构优化后带动整个淘宝闪购订单增长;UE亏损大幅收窄,商业模型可持续;餐饮单量增长对非餐零售有明显拉动;近场零售中的品牌增量价值还未被释放。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第一阶段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阶段的经济效益优化符合预期,这为外卖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在即时零售长期投入的信心。 上述几点表达了持续加码的意思。从表述可以发现,淘宝闪购的投入虽高,但一次投入,获得了三种回报,分别是到家市占与单量增长,亏损收窄;其他业务空中加油,二次起飞;远近场零售融合,激活了供需两端。 结合近期“饿了么”或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更能看到阿里持续、坚定投入的信号。11月初,有网友发现饿了么应用版本号更新至12.0.2,更新后名字变为“淘宝闪购”。据悉,目前应用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此次品牌融合上的动作,对市场虽然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释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完成餐食与零售供给侧、运营侧、履约侧等系列整合后,接下来将会在外部端口上走向统一的品牌融合。 对淘宝闪购资源压强再次升级了。 “集团作战”的能力是阿里的独特优势。没有人会否认,随着业务间的协同走入纵深,阿里大消费平台远近融合战略的车轮将会滚滚向前。 截至目前,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市占率已在多地占据优势份额,而接下来最重要的节点是餐饮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融合,以及如何在持久战中始终保持优势。 掌握主动权 今年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即时零售经历了三个清晰的业务发展阶段。 上半年依靠淘宝一级入口流量和大规模补贴餐饮,激活线下供给与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到店与到家的业务布局。","text":"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报表。其中最受关注的即时零售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大增60%。 稍后的业绩电话会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主要表达了四个意思,订单结构优化后带动整个淘宝闪购订单增长;UE亏损大幅收窄,商业模型可持续;餐饮单量增长对非餐零售有明显拉动;近场零售中的品牌增量价值还未被释放。 蒋凡表示,淘宝闪购在第一阶段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第二阶段的经济效益优化符合预期,这为外卖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加了在即时零售长期投入的信心。 上述几点表达了持续加码的意思。从表述可以发现,淘宝闪购的投入虽高,但一次投入,获得了三种回报,分别是到家市占与单量增长,亏损收窄;其他业务空中加油,二次起飞;远近场零售融合,激活了供需两端。 结合近期“饿了么”或更名为“淘宝闪购”的消息,更能看到阿里持续、坚定投入的信号。11月初,有网友发现饿了么应用版本号更新至12.0.2,更新后名字变为“淘宝闪购”。据悉,目前应用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此次品牌融合上的动作,对市场虽然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释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完成餐食与零售供给侧、运营侧、履约侧等系列整合后,接下来将会在外部端口上走向统一的品牌融合。 对淘宝闪购资源压强再次升级了。 “集团作战”的能力是阿里的独特优势。没有人会否认,随着业务间的协同走入纵深,阿里大消费平台远近融合战略的车轮将会滚滚向前。 截至目前,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市占率已在多地占据优势份额,而接下来最重要的节点是餐饮外卖与即时零售的融合,以及如何在持久战中始终保持优势。 掌握主动权 今年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即时零售经历了三个清晰的业务发展阶段。 上半年依靠淘宝一级入口流量和大规模补贴餐饮,激活线下供给与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到店与到家的业务布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b8079281e23e9eb62fc88784487b388","width":"1080","height":"69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b9f4ef91e4ee8c93304fdc051d79c07","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5acfcbfe3db12cd44204176bbd7293d","width":"1080","height":"77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43441778978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4014400516200,"gmtCreate":1764060114774,"gmtModify":1764060815352,"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摩尔线程的中国式突围","htmlText":"有“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厂商摩尔线程,11月24日正式开启科创板IPO申购。 摩尔线程上市在即,接连创下了今年科创板四项之最。 上市速度之最,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仅88天,创今年科创板最快纪录;发行价之最,发行价为114.28元/股,成为年内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发行费用之最,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高达4.24亿元,为年内新股第一;募资规模之最,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80亿元,是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的IPO。 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并称为“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率先拿下“国产GPU第一股”,由此拉开了国产GPU上市潮的序幕,剩下的“三小龙”已蓄势待发。 国产GPU上市潮的背后是多股力量的交织。 市场层面,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GPU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了AI时代的“硬通货”。同时,随着AI应用渗透到千行百业,现有的算力供给,尤其是高端算力,出现了巨大缺口。 供应链安全层面,受英伟达GPU出口限制,国内科技行业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肤之痛,GPU上升到生存问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政策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GPU作为AI算力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创板政策重启和优化,为摩尔线程这类高研发、高投入公司,大开方便之门,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摩尔线程从团队、技术到生态全面对标英伟达,试图以最传统、最全面的“全功能GPU”路线,走出一条国产GPU突围之路。 从英伟达到英伟达 对摩尔线程来说,做“中国版的英伟达”“小英伟达”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刻在团队的基因里。 摩尔线程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在2005年加入英伟达,其主要职责为英伟达GPU开拓中国市场。在英伟达的15年间,张建中一路从大中华区总经理晋升至全球副总裁,并将英伟达GPU国内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2","listText":"有“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厂商摩尔线程,11月24日正式开启科创板IPO申购。 摩尔线程上市在即,接连创下了今年科创板四项之最。 上市速度之最,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仅88天,创今年科创板最快纪录;发行价之最,发行价为114.28元/股,成为年内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发行费用之最,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高达4.24亿元,为年内新股第一;募资规模之最,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80亿元,是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的IPO。 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并称为“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率先拿下“国产GPU第一股”,由此拉开了国产GPU上市潮的序幕,剩下的“三小龙”已蓄势待发。 国产GPU上市潮的背后是多股力量的交织。 市场层面,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GPU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了AI时代的“硬通货”。同时,随着AI应用渗透到千行百业,现有的算力供给,尤其是高端算力,出现了巨大缺口。 供应链安全层面,受英伟达GPU出口限制,国内科技行业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肤之痛,GPU上升到生存问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政策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GPU作为AI算力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创板政策重启和优化,为摩尔线程这类高研发、高投入公司,大开方便之门,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摩尔线程从团队、技术到生态全面对标英伟达,试图以最传统、最全面的“全功能GPU”路线,走出一条国产GPU突围之路。 从英伟达到英伟达 对摩尔线程来说,做“中国版的英伟达”“小英伟达”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刻在团队的基因里。 摩尔线程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在2005年加入英伟达,其主要职责为英伟达GPU开拓中国市场。在英伟达的15年间,张建中一路从大中华区总经理晋升至全球副总裁,并将英伟达GPU国内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2","text":"有“中国版英伟达”之称的厂商摩尔线程,11月24日正式开启科创板IPO申购。 摩尔线程上市在即,接连创下了今年科创板四项之最。 上市速度之最,从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到过会仅88天,创今年科创板最快纪录;发行价之最,发行价为114.28元/股,成为年内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发行费用之最,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高达4.24亿元,为年内新股第一;募资规模之最,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80亿元,是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的IPO。 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并称为“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率先拿下“国产GPU第一股”,由此拉开了国产GPU上市潮的序幕,剩下的“三小龙”已蓄势待发。 国产GPU上市潮的背后是多股力量的交织。 市场层面,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GPU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成为了AI时代的“硬通货”。同时,随着AI应用渗透到千行百业,现有的算力供给,尤其是高端算力,出现了巨大缺口。 供应链安全层面,受英伟达GPU出口限制,国内科技行业感受到了“卡脖子”的切肤之痛,GPU上升到生存问题,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政策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GPU作为AI算力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创板政策重启和优化,为摩尔线程这类高研发、高投入公司,大开方便之门,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摩尔线程从团队、技术到生态全面对标英伟达,试图以最传统、最全面的“全功能GPU”路线,走出一条国产GPU突围之路。 从英伟达到英伟达 对摩尔线程来说,做“中国版的英伟达”“小英伟达”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刻在团队的基因里。 摩尔线程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中,在2005年加入英伟达,其主要职责为英伟达GPU开拓中国市场。在英伟达的15年间,张建中一路从大中华区总经理晋升至全球副总裁,并将英伟达GPU国内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2","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7e98e70853c83489a61fafcbdfad1b3","width":"1000","height":"6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47e6cb23ce5269fc5c5d570b1a9308","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5cdd6bf2f5cd5a2675630c83c4e9227","width":"1080","height":"77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4014400516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4008941396848,"gmtCreate":1764059054908,"gmtModify":1764059544509,"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Gartner象限大满贯,阿里云的“全能型”胜利","htmlText":"阿里云AI时代的“硬实力”,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现。 2025年11月中旬,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四篇关于GenAI的技术创新报告。按照自上而下技术栈逻辑,报告被划分为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GenAI云基础设施、GenAI工程、GenAI模型以及AI知识管理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在上述四个评估维度中均位于新兴领导者象限,并与OpenAI、谷歌打得有来有回。 具体来看,在“面向GenAI的基础设施”维度,新兴领导者象限有阿里云、微软、谷歌、AWS四家厂商入围,**云和腾讯云位于远见者象限。 在“GenAI工程”维度,阿里云位于领导者象限,在纵轴“特征”以及横轴“未来潜力”指标上,优于AWS、谷歌、微软。 在“GenAI 模型提供者”维度,阿里云处于领导者象限,并在“特征”指标上超过AWS、微软,仅次于谷歌和OpenAI。 在“AI知识管理应用/通用生产力”维度,阿里云处于新兴领导者象限,且是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 这四份报告之所以足够“硬核”,在于其采纳了市场和行业认可的细分评估标准,兼顾技术先进性与落地成效。例如,Gartner将对基础设施的考核细化为,面向模型训练、推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优化;将对生产力层面的评估解构为搜索、对话平台及生产力工具等核心能力。 阿里云交出阶段性“答卷”的背后,是阿里自上而下全栈式AI投入的战略决心和高强度、持续性的迭代能力。新时代变革下,挑战者无数,但从互联网到AI大模型,阿里云却从未缺席过。 全栈式AI投入的决心 对于阿里这样业务盘根错节的商业巨擘而言,任何一次重大转型都如同“大象转身”。阿里在云计算的全栈式押注,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场“豪赌”,但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笃定。 这一战略定力,在吴泳铭上任后进一步落地为清晰的行动路线。2023年9月,阿里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释放出聚焦主业、集中资源攻坚","listText":"阿里云AI时代的“硬实力”,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现。 2025年11月中旬,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四篇关于GenAI的技术创新报告。按照自上而下技术栈逻辑,报告被划分为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GenAI云基础设施、GenAI工程、GenAI模型以及AI知识管理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在上述四个评估维度中均位于新兴领导者象限,并与OpenAI、谷歌打得有来有回。 具体来看,在“面向GenAI的基础设施”维度,新兴领导者象限有阿里云、微软、谷歌、AWS四家厂商入围,**云和腾讯云位于远见者象限。 在“GenAI工程”维度,阿里云位于领导者象限,在纵轴“特征”以及横轴“未来潜力”指标上,优于AWS、谷歌、微软。 在“GenAI 模型提供者”维度,阿里云处于领导者象限,并在“特征”指标上超过AWS、微软,仅次于谷歌和OpenAI。 在“AI知识管理应用/通用生产力”维度,阿里云处于新兴领导者象限,且是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 这四份报告之所以足够“硬核”,在于其采纳了市场和行业认可的细分评估标准,兼顾技术先进性与落地成效。例如,Gartner将对基础设施的考核细化为,面向模型训练、推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优化;将对生产力层面的评估解构为搜索、对话平台及生产力工具等核心能力。 阿里云交出阶段性“答卷”的背后,是阿里自上而下全栈式AI投入的战略决心和高强度、持续性的迭代能力。新时代变革下,挑战者无数,但从互联网到AI大模型,阿里云却从未缺席过。 全栈式AI投入的决心 对于阿里这样业务盘根错节的商业巨擘而言,任何一次重大转型都如同“大象转身”。阿里在云计算的全栈式押注,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场“豪赌”,但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笃定。 这一战略定力,在吴泳铭上任后进一步落地为清晰的行动路线。2023年9月,阿里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释放出聚焦主业、集中资源攻坚","text":"阿里云AI时代的“硬实力”,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现。 2025年11月中旬,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四篇关于GenAI的技术创新报告。按照自上而下技术栈逻辑,报告被划分为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GenAI云基础设施、GenAI工程、GenAI模型以及AI知识管理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在上述四个评估维度中均位于新兴领导者象限,并与OpenAI、谷歌打得有来有回。 具体来看,在“面向GenAI的基础设施”维度,新兴领导者象限有阿里云、微软、谷歌、AWS四家厂商入围,**云和腾讯云位于远见者象限。 在“GenAI工程”维度,阿里云位于领导者象限,在纵轴“特征”以及横轴“未来潜力”指标上,优于AWS、谷歌、微软。 在“GenAI 模型提供者”维度,阿里云处于领导者象限,并在“特征”指标上超过AWS、微软,仅次于谷歌和OpenAI。 在“AI知识管理应用/通用生产力”维度,阿里云处于新兴领导者象限,且是国内唯一入选的云厂商。 这四份报告之所以足够“硬核”,在于其采纳了市场和行业认可的细分评估标准,兼顾技术先进性与落地成效。例如,Gartner将对基础设施的考核细化为,面向模型训练、推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优化;将对生产力层面的评估解构为搜索、对话平台及生产力工具等核心能力。 阿里云交出阶段性“答卷”的背后,是阿里自上而下全栈式AI投入的战略决心和高强度、持续性的迭代能力。新时代变革下,挑战者无数,但从互联网到AI大模型,阿里云却从未缺席过。 全栈式AI投入的决心 对于阿里这样业务盘根错节的商业巨擘而言,任何一次重大转型都如同“大象转身”。阿里在云计算的全栈式押注,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场“豪赌”,但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和笃定。 这一战略定力,在吴泳铭上任后进一步落地为清晰的行动路线。2023年9月,阿里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两大战略重心,释放出聚焦主业、集中资源攻坚","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3e8a6341b591c164673593b35648d8f","width":"828","height":"77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ffb11c38245bbedf7c5f51d2b20f495","width":"828","height":"77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1047aa2da36355dc5721fa419b44501","width":"842","height":"77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3,"link":"https://laohu8.com/post/5040089413968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2571561272192,"gmtCreate":1763726748722,"gmtModify":1763729325843,"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网易游戏折返跑","htmlText":"11月20日,网易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快照”背后反映行业风向与集团战略的变化。 本季度,网易核心游戏营收233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微增2.2%。考虑到去年同期的负增长,本季度双位数增长的修复色彩明显。 另一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则可以参考依靠新品快速增长的2023年第三季度。本季度网易推新仅《命运:星环》一个“焦点位”,且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游戏业务的增长逻辑完成了从新品增量冲刺到长青产品存量优化到转变。 还有一个鲜有人注意的风向来自于投资板块。游戏产业上一轮全球投资热潮是国内版号收缩的2021年-2022年,彼时网易曾多次出手投资明星制作人并围绕其组建工作室。 至今,以腾讯为首,体量不一的游戏厂商仍保持着投资节奏,网易却已两年没有出手,甚至还在近一年来接连关停海外工作室。随着点的熄灭,网状雏形的全球版图日渐收缩到一处。 事实上,除了“失而复得”的暴雪,以及很可能是出于“抗线”目的而拓展的漫威系列IP外,网易运营的核心几乎尽数回归自家IP与核心产品——财报提到,“多款经典游戏持续受到玩家欢迎”,《梦幻西游》电脑版、《逆水寒手游》被引为“功臣”。 报表与企业运营的种种动作,表明网易正在从一家渴望外向探索能力、多点创新的公司,转向一台高度一致、集中化的内容工业机器。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例子来自《燕云十六声》(下称《燕云》)。 收缩到迭代 去年末,Steam发布年终回顾,数据显示用户花费在去年新游、过去1年-7年发布的游戏与发布超8年以上游戏的时间占比分别为15%、47%与37%。 过去两年,GaaS(游戏即服务)是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最显著的变化。网易的“保守”并未与行业激荡的节奏有所错位。只是在市场看来,其他与网易“同台竞技”的厂商在同期保持着一定的推新与投资节奏,让网易的收束更明显。 聚焦单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网易在认知上的变化。 以《燕云十","listText":"11月20日,网易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快照”背后反映行业风向与集团战略的变化。 本季度,网易核心游戏营收233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微增2.2%。考虑到去年同期的负增长,本季度双位数增长的修复色彩明显。 另一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则可以参考依靠新品快速增长的2023年第三季度。本季度网易推新仅《命运:星环》一个“焦点位”,且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游戏业务的增长逻辑完成了从新品增量冲刺到长青产品存量优化到转变。 还有一个鲜有人注意的风向来自于投资板块。游戏产业上一轮全球投资热潮是国内版号收缩的2021年-2022年,彼时网易曾多次出手投资明星制作人并围绕其组建工作室。 至今,以腾讯为首,体量不一的游戏厂商仍保持着投资节奏,网易却已两年没有出手,甚至还在近一年来接连关停海外工作室。随着点的熄灭,网状雏形的全球版图日渐收缩到一处。 事实上,除了“失而复得”的暴雪,以及很可能是出于“抗线”目的而拓展的漫威系列IP外,网易运营的核心几乎尽数回归自家IP与核心产品——财报提到,“多款经典游戏持续受到玩家欢迎”,《梦幻西游》电脑版、《逆水寒手游》被引为“功臣”。 报表与企业运营的种种动作,表明网易正在从一家渴望外向探索能力、多点创新的公司,转向一台高度一致、集中化的内容工业机器。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例子来自《燕云十六声》(下称《燕云》)。 收缩到迭代 去年末,Steam发布年终回顾,数据显示用户花费在去年新游、过去1年-7年发布的游戏与发布超8年以上游戏的时间占比分别为15%、47%与37%。 过去两年,GaaS(游戏即服务)是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最显著的变化。网易的“保守”并未与行业激荡的节奏有所错位。只是在市场看来,其他与网易“同台竞技”的厂商在同期保持着一定的推新与投资节奏,让网易的收束更明显。 聚焦单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网易在认知上的变化。 以《燕云十","text":"11月20日,网易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快照”背后反映行业风向与集团战略的变化。 本季度,网易核心游戏营收233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微增2.2%。考虑到去年同期的负增长,本季度双位数增长的修复色彩明显。 另一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则可以参考依靠新品快速增长的2023年第三季度。本季度网易推新仅《命运:星环》一个“焦点位”,且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游戏业务的增长逻辑完成了从新品增量冲刺到长青产品存量优化到转变。 还有一个鲜有人注意的风向来自于投资板块。游戏产业上一轮全球投资热潮是国内版号收缩的2021年-2022年,彼时网易曾多次出手投资明星制作人并围绕其组建工作室。 至今,以腾讯为首,体量不一的游戏厂商仍保持着投资节奏,网易却已两年没有出手,甚至还在近一年来接连关停海外工作室。随着点的熄灭,网状雏形的全球版图日渐收缩到一处。 事实上,除了“失而复得”的暴雪,以及很可能是出于“抗线”目的而拓展的漫威系列IP外,网易运营的核心几乎尽数回归自家IP与核心产品——财报提到,“多款经典游戏持续受到玩家欢迎”,《梦幻西游》电脑版、《逆水寒手游》被引为“功臣”。 报表与企业运营的种种动作,表明网易正在从一家渴望外向探索能力、多点创新的公司,转向一台高度一致、集中化的内容工业机器。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例子来自《燕云十六声》(下称《燕云》)。 收缩到迭代 去年末,Steam发布年终回顾,数据显示用户花费在去年新游、过去1年-7年发布的游戏与发布超8年以上游戏的时间占比分别为15%、47%与37%。 过去两年,GaaS(游戏即服务)是中国乃至全球游戏行业最显著的变化。网易的“保守”并未与行业激荡的节奏有所错位。只是在市场看来,其他与网易“同台竞技”的厂商在同期保持着一定的推新与投资节奏,让网易的收束更明显。 聚焦单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网易在认知上的变化。 以《燕云十","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b0c0bff6f2ff9650f9445a5b4e9ec5d","width":"1080","height":"4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1d60b2a5804e669bf5c634c05693ff4","width":"1080","height":"67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05f4719d191872626cfe55ef8ff1943","width":"1080","height":"61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25715612721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0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2572225802360,"gmtCreate":1763726369028,"gmtModify":1763729321692,"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AI,快手的新老铁","htmlText":"北京时间11月19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4.2%;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用户数据方面,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几乎所有的平台,走入成熟阶段后,都会经历逻辑的变轨,前半程向外扩张,后半程向内沉降。 快手似乎也是如此,用户盘子在高位缓慢爬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稳在了双位数水平,可以看出,快手故事的重心已明显从横向的规模叙事,向纵向的价值叙事倾斜。 比如快手曾一度高举本地生活的旗帜,以战养战,但随着战局日趋复杂,竞争高地重回线下履约、供给,快手亦选择点到为止。 前段时间的组织调整中,快手将本地生活事业部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由刘逍负责,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负责人笑古,则以公司顾问的角色退居二线。 这不必然等同于收缩打法,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逻辑的变化,即用更可控的资源配置去换更确定的回报。 也正因为外部的确定性在减少,快手需要把内部的确定性推到台前。当一切都向AI靠拢,固然有诸多故事可讲,只是,AI似乎并不是“无限游戏”。 AI盖过老铁 当下,诸多玩家向AI靠拢,甚至迫不及待把自己定义成“AI 公司”,但切开主干,多数玩家的横截面里,仍只是被放大的叙事色彩,故事性大于落地性。 程一笑今年早些时候曾判断——科技行业的竞争,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把AI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得更好。快手能否将AI质地打磨得更加扎实,自然也就成了检验其演进方向的重要标尺。 纵观快手这季财报,AI几乎贯穿了其内容、商业,甚至组织等维度。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线上营销服务为例,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在国内市场中,这项业务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listText":"北京时间11月19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4.2%;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用户数据方面,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几乎所有的平台,走入成熟阶段后,都会经历逻辑的变轨,前半程向外扩张,后半程向内沉降。 快手似乎也是如此,用户盘子在高位缓慢爬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稳在了双位数水平,可以看出,快手故事的重心已明显从横向的规模叙事,向纵向的价值叙事倾斜。 比如快手曾一度高举本地生活的旗帜,以战养战,但随着战局日趋复杂,竞争高地重回线下履约、供给,快手亦选择点到为止。 前段时间的组织调整中,快手将本地生活事业部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由刘逍负责,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负责人笑古,则以公司顾问的角色退居二线。 这不必然等同于收缩打法,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逻辑的变化,即用更可控的资源配置去换更确定的回报。 也正因为外部的确定性在减少,快手需要把内部的确定性推到台前。当一切都向AI靠拢,固然有诸多故事可讲,只是,AI似乎并不是“无限游戏”。 AI盖过老铁 当下,诸多玩家向AI靠拢,甚至迫不及待把自己定义成“AI 公司”,但切开主干,多数玩家的横截面里,仍只是被放大的叙事色彩,故事性大于落地性。 程一笑今年早些时候曾判断——科技行业的竞争,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把AI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得更好。快手能否将AI质地打磨得更加扎实,自然也就成了检验其演进方向的重要标尺。 纵观快手这季财报,AI几乎贯穿了其内容、商业,甚至组织等维度。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线上营销服务为例,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在国内市场中,这项业务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text":"北京时间11月19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4.2%;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用户数据方面,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几乎所有的平台,走入成熟阶段后,都会经历逻辑的变轨,前半程向外扩张,后半程向内沉降。 快手似乎也是如此,用户盘子在高位缓慢爬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稳在了双位数水平,可以看出,快手故事的重心已明显从横向的规模叙事,向纵向的价值叙事倾斜。 比如快手曾一度高举本地生活的旗帜,以战养战,但随着战局日趋复杂,竞争高地重回线下履约、供给,快手亦选择点到为止。 前段时间的组织调整中,快手将本地生活事业部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由刘逍负责,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负责人笑古,则以公司顾问的角色退居二线。 这不必然等同于收缩打法,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逻辑的变化,即用更可控的资源配置去换更确定的回报。 也正因为外部的确定性在减少,快手需要把内部的确定性推到台前。当一切都向AI靠拢,固然有诸多故事可讲,只是,AI似乎并不是“无限游戏”。 AI盖过老铁 当下,诸多玩家向AI靠拢,甚至迫不及待把自己定义成“AI 公司”,但切开主干,多数玩家的横截面里,仍只是被放大的叙事色彩,故事性大于落地性。 程一笑今年早些时候曾判断——科技行业的竞争,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把AI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得更好。快手能否将AI质地打磨得更加扎实,自然也就成了检验其演进方向的重要标尺。 纵观快手这季财报,AI几乎贯穿了其内容、商业,甚至组织等维度。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线上营销服务为例,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在国内市场中,这项业务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c77478ff149360d143137d478c384d1","width":"1080","height":"70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25722258023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2565851160872,"gmtCreate":1763725515453,"gmtModify":1763729310256,"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飞猪的“非共识”,迎来突围时刻","htmlText":"2015年前的互联网是大航海时代,走到哪里都是处女地,插个小旗就能做成一个业务。 10年后的今天,屈居于前辈之下的新平台唯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非共识”,才能尝试突破既有的定义。 回归大阿里怀抱的飞猪,便是其中之一。继国庆中秋双节晒出大幅领先行业增速的战报后,刚刚结束的双11,飞猪持续放量:数据显示,飞猪双11期间整体履约GMV同比增长30%,这一口径覆盖了参加双11的“囤旅游”商品,以及周期内的日销商品,如此直接的“战报”口径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用户增长方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20%,消费者总计下单了超600万件活动商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国庆双节,飞猪在双11的增长更具代表性——该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让增长呈现逆周期、结构化的色彩。另一方面,这也是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流量协同与变现潜能的二次验证。 过去,飞猪试图在供给相对固化的OTA市场,以平台模式撕开口子。有别于传统OTA,平台模式强调开放与供应商自主经营,换取了与万豪、希尔顿等超级头部品牌的会员打通,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海外一日游、包车游和本地化玩法,“囤旅游”这种召集大量商家组织货品并通过营销放大也应运而生。平台模式的缺陷则在于,相较纯自营的OTA,难以高效协调库存、价格与履约标准,反过来制约了平台对服务的调度与管理能力。因此,从2022年开始,飞猪又开始在局部强化OTA式的供应链建设,形成“平台+自营”并举的业务结构。 公允地看,上述一系列行动对飞猪自身意义明显,但距离阿里的主营业务太过遥远,对改变OTA竞争格局作用也十分有限。但自2025年年中即时零售的旋风吹起,互联网公司对各自麾下to C业务矩阵的排布思路开始剧变。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大消费平台”的统筹","listText":"2015年前的互联网是大航海时代,走到哪里都是处女地,插个小旗就能做成一个业务。 10年后的今天,屈居于前辈之下的新平台唯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非共识”,才能尝试突破既有的定义。 回归大阿里怀抱的飞猪,便是其中之一。继国庆中秋双节晒出大幅领先行业增速的战报后,刚刚结束的双11,飞猪持续放量:数据显示,飞猪双11期间整体履约GMV同比增长30%,这一口径覆盖了参加双11的“囤旅游”商品,以及周期内的日销商品,如此直接的“战报”口径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用户增长方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20%,消费者总计下单了超600万件活动商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国庆双节,飞猪在双11的增长更具代表性——该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让增长呈现逆周期、结构化的色彩。另一方面,这也是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流量协同与变现潜能的二次验证。 过去,飞猪试图在供给相对固化的OTA市场,以平台模式撕开口子。有别于传统OTA,平台模式强调开放与供应商自主经营,换取了与万豪、希尔顿等超级头部品牌的会员打通,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海外一日游、包车游和本地化玩法,“囤旅游”这种召集大量商家组织货品并通过营销放大也应运而生。平台模式的缺陷则在于,相较纯自营的OTA,难以高效协调库存、价格与履约标准,反过来制约了平台对服务的调度与管理能力。因此,从2022年开始,飞猪又开始在局部强化OTA式的供应链建设,形成“平台+自营”并举的业务结构。 公允地看,上述一系列行动对飞猪自身意义明显,但距离阿里的主营业务太过遥远,对改变OTA竞争格局作用也十分有限。但自2025年年中即时零售的旋风吹起,互联网公司对各自麾下to C业务矩阵的排布思路开始剧变。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大消费平台”的统筹","text":"2015年前的互联网是大航海时代,走到哪里都是处女地,插个小旗就能做成一个业务。 10年后的今天,屈居于前辈之下的新平台唯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非共识”,才能尝试突破既有的定义。 回归大阿里怀抱的飞猪,便是其中之一。继国庆中秋双节晒出大幅领先行业增速的战报后,刚刚结束的双11,飞猪持续放量:数据显示,飞猪双11期间整体履约GMV同比增长30%,这一口径覆盖了参加双11的“囤旅游”商品,以及周期内的日销商品,如此直接的“战报”口径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用户增长方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20%,消费者总计下单了超600万件活动商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较于国庆双节,飞猪在双11的增长更具代表性——该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让增长呈现逆周期、结构化的色彩。另一方面,这也是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流量协同与变现潜能的二次验证。 过去,飞猪试图在供给相对固化的OTA市场,以平台模式撕开口子。有别于传统OTA,平台模式强调开放与供应商自主经营,换取了与万豪、希尔顿等超级头部品牌的会员打通,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海外一日游、包车游和本地化玩法,“囤旅游”这种召集大量商家组织货品并通过营销放大也应运而生。平台模式的缺陷则在于,相较纯自营的OTA,难以高效协调库存、价格与履约标准,反过来制约了平台对服务的调度与管理能力。因此,从2022年开始,飞猪又开始在局部强化OTA式的供应链建设,形成“平台+自营”并举的业务结构。 公允地看,上述一系列行动对飞猪自身意义明显,但距离阿里的主营业务太过遥远,对改变OTA竞争格局作用也十分有限。但自2025年年中即时零售的旋风吹起,互联网公司对各自麾下to C业务矩阵的排布思路开始剧变。 在此基础上,今年6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事业群——“大消费平台”的统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185ff9bca2ba5f566adba23accdbeda","width":"1080","height":"63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f1a1f95527824c63e1a34da7e91d224","width":"1080","height":"64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0767686fbafd4b563397bf63fa479a6","width":"544","height":"36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25658511608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2287914873240,"gmtCreate":1763647285627,"gmtModify":1763647845659,"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携程的旧秩序与新战场","htmlText":"标准化越极致的行业,越是难以应对非标的新需求。好比一度统治零售业态的百货公司,其标准化的供应链与品牌货架便为电商、内容平台的非标供给所解构。 这是一个极难被逆转的代际演变,只是速度的快慢与标准化供给的稀缺程度负相关,如本质上是服务业的旅游行业。面对越来越多将手伸向蛋糕的强手,老大携程岿然不动。 11月18日,携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携程该季度净营业收入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6% ,剔除投资收益后的经调整EBITDA达63亿元。 过去数年,我们能看到一众后起之秀,自不同角度尝试突破标准化的护城河:美团吃下了传统OTA因成本结构问题而难以覆盖的低线酒店市场;内容平台主打消费入口与售前体验;平台模式的飞猪则专注组织供给的灵活性。 每个角度,都一定程度上是对行业过去中心化组织供给的冲击,让携程焦头烂额了一阵,却未伤及根本——供给侧存在“被组织的惯性”如流量依赖、评价体系,更大的因素在于消费者本身为平台一站式打包的消费链路“锁定”。 近两年以来,为旧模式“套牢”的双边均开始发生变化。酒店集团持续拓展渠道与独立拓客能力,加速与中心组织的“解耦”;消费者则为个性化出游需求,开始追求非标产品与体验,自我解构了消费链路。 变化中的携程,将发展重心日渐侧重海外的增量市场,国内的动作则趋向于防御。 流量二次分割 新的分发形式出现,“狼来了”的故事在两年前便上演过。只是由于线上化程度较低、酒店供给整体过剩等因素,供给侧转身的速度过慢,群狼一口咬崩了牙——财报显示,本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同比增长18%至80亿元。 随着新的信号持续出现,携程将面临的是狼群的第二轮冲锋。 其与上一轮最明显的区别有三:需求方面,不断涌现的个性化新旅游方式将整个出行拆得越来越碎;供给侧在2023年复苏刺激下步入过剩后,整体开始自我优化,如直销拓客、用户与内容经营等;平台方面,外卖与即时零售大战还为行业","listText":"标准化越极致的行业,越是难以应对非标的新需求。好比一度统治零售业态的百货公司,其标准化的供应链与品牌货架便为电商、内容平台的非标供给所解构。 这是一个极难被逆转的代际演变,只是速度的快慢与标准化供给的稀缺程度负相关,如本质上是服务业的旅游行业。面对越来越多将手伸向蛋糕的强手,老大携程岿然不动。 11月18日,携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携程该季度净营业收入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6% ,剔除投资收益后的经调整EBITDA达63亿元。 过去数年,我们能看到一众后起之秀,自不同角度尝试突破标准化的护城河:美团吃下了传统OTA因成本结构问题而难以覆盖的低线酒店市场;内容平台主打消费入口与售前体验;平台模式的飞猪则专注组织供给的灵活性。 每个角度,都一定程度上是对行业过去中心化组织供给的冲击,让携程焦头烂额了一阵,却未伤及根本——供给侧存在“被组织的惯性”如流量依赖、评价体系,更大的因素在于消费者本身为平台一站式打包的消费链路“锁定”。 近两年以来,为旧模式“套牢”的双边均开始发生变化。酒店集团持续拓展渠道与独立拓客能力,加速与中心组织的“解耦”;消费者则为个性化出游需求,开始追求非标产品与体验,自我解构了消费链路。 变化中的携程,将发展重心日渐侧重海外的增量市场,国内的动作则趋向于防御。 流量二次分割 新的分发形式出现,“狼来了”的故事在两年前便上演过。只是由于线上化程度较低、酒店供给整体过剩等因素,供给侧转身的速度过慢,群狼一口咬崩了牙——财报显示,本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同比增长18%至80亿元。 随着新的信号持续出现,携程将面临的是狼群的第二轮冲锋。 其与上一轮最明显的区别有三:需求方面,不断涌现的个性化新旅游方式将整个出行拆得越来越碎;供给侧在2023年复苏刺激下步入过剩后,整体开始自我优化,如直销拓客、用户与内容经营等;平台方面,外卖与即时零售大战还为行业","text":"标准化越极致的行业,越是难以应对非标的新需求。好比一度统治零售业态的百货公司,其标准化的供应链与品牌货架便为电商、内容平台的非标供给所解构。 这是一个极难被逆转的代际演变,只是速度的快慢与标准化供给的稀缺程度负相关,如本质上是服务业的旅游行业。面对越来越多将手伸向蛋糕的强手,老大携程岿然不动。 11月18日,携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携程该季度净营业收入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6% ,剔除投资收益后的经调整EBITDA达63亿元。 过去数年,我们能看到一众后起之秀,自不同角度尝试突破标准化的护城河:美团吃下了传统OTA因成本结构问题而难以覆盖的低线酒店市场;内容平台主打消费入口与售前体验;平台模式的飞猪则专注组织供给的灵活性。 每个角度,都一定程度上是对行业过去中心化组织供给的冲击,让携程焦头烂额了一阵,却未伤及根本——供给侧存在“被组织的惯性”如流量依赖、评价体系,更大的因素在于消费者本身为平台一站式打包的消费链路“锁定”。 近两年以来,为旧模式“套牢”的双边均开始发生变化。酒店集团持续拓展渠道与独立拓客能力,加速与中心组织的“解耦”;消费者则为个性化出游需求,开始追求非标产品与体验,自我解构了消费链路。 变化中的携程,将发展重心日渐侧重海外的增量市场,国内的动作则趋向于防御。 流量二次分割 新的分发形式出现,“狼来了”的故事在两年前便上演过。只是由于线上化程度较低、酒店供给整体过剩等因素,供给侧转身的速度过慢,群狼一口咬崩了牙——财报显示,本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同比增长18%至80亿元。 随着新的信号持续出现,携程将面临的是狼群的第二轮冲锋。 其与上一轮最明显的区别有三:需求方面,不断涌现的个性化新旅游方式将整个出行拆得越来越碎;供给侧在2023年复苏刺激下步入过剩后,整体开始自我优化,如直销拓客、用户与内容经营等;平台方面,外卖与即时零售大战还为行业","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9b5d96c8629e0e06f0114ee34178605","width":"1080","height":"67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2ac12f4028df99301f0e0235014f8fe","width":"432","height":"43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456bf5ed757f6ffe9c9c4972e20c0c4","width":"1025","height":"54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22879148732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3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2284262428728,"gmtCreate":1763646902823,"gmtModify":1763647837265,"author":{"id":"4087946670013090","authorId":"4087946670013090","name":"光子星球","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4f7ef1d637842b6ae99b2176772783b3","crmLevel":0,"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087946670013090","idStr":"4087946670013090"},"themes":[],"title":"大疆,带给3D打印行业一场“成人礼”","htmlText":"科技语境里,“热闹”的往往不是新闻本身,而是人们如何解读它。 近日,大疆投资智能派的新闻,有如一枚石子,在3D打印这池静水里,溅起了剧烈的水花。 众多涟漪里,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拓竹创始人陶冶的一则“小作文”。一席话,让这条原本算不上喧嚣的赛道,突然有了“风声鹤唳”的感觉。 坊间渲染之下,仿佛“狼来了”的叙事,即将出演。 但若把情绪抽离,这个故事,其实远没有这么多惊悚色彩——不是谁被盯上、遭到啃食的戏码,而是一个行业终于熬到了,值得被更多玩家严肃对待的节点。 而当一贯谨慎的大疆,也愿意为此停下脚步、投下筹码时,属于3D打印赛道的“成人礼”,便已不再遥远。 3D打印的一次价值确认 消费级硬件行业,真正令人焦虑、心慌的,从来不是巨头踏进来,而是巨头从始至终,都无意靠近。 一个赛道,若是内部锣鼓喧天,喊得震天响,赛道内玩家沸腾、故事四起,而外部巨头依旧按兵不动,甚至懒得往里看一眼,那反倒更显寒意。 沉默,就是最直接的否决。 同理,一个赛道的嬗变节点,往往亦非一次融资,或一次产品迭代,而是巨头竞相招兵买马,认真望向它的那一刻。 毕竟,巨头的吝啬一向大于慷慨,极少为了一时的冲动押注,更不会去抬托一个没有增长曲线的行业。 XR产业的前半程,痛失PICO的腾讯,曾意欲收购黑鲨,狙击字节。但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于最后时刻踩下了刹车。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XR赛道看似风生水起,实际上并没有“长大”的迹象。大疆当初面对陶冶的提议,不急于入局3D打印,大概也出于类似的原因。 亦因如此,当苹果宣布将发布头显时,厂商们一度将其视作了“救世主”,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位消费电子老大,早早杀入行业。 巨头的到来,并不是威胁,而是一种背书。 从这一维度来看,大疆布局消费级3D打印,并非对某家公司的“针对”,而是对行业周期的回应。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已站上40亿美元量级,","listText":"科技语境里,“热闹”的往往不是新闻本身,而是人们如何解读它。 近日,大疆投资智能派的新闻,有如一枚石子,在3D打印这池静水里,溅起了剧烈的水花。 众多涟漪里,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拓竹创始人陶冶的一则“小作文”。一席话,让这条原本算不上喧嚣的赛道,突然有了“风声鹤唳”的感觉。 坊间渲染之下,仿佛“狼来了”的叙事,即将出演。 但若把情绪抽离,这个故事,其实远没有这么多惊悚色彩——不是谁被盯上、遭到啃食的戏码,而是一个行业终于熬到了,值得被更多玩家严肃对待的节点。 而当一贯谨慎的大疆,也愿意为此停下脚步、投下筹码时,属于3D打印赛道的“成人礼”,便已不再遥远。 3D打印的一次价值确认 消费级硬件行业,真正令人焦虑、心慌的,从来不是巨头踏进来,而是巨头从始至终,都无意靠近。 一个赛道,若是内部锣鼓喧天,喊得震天响,赛道内玩家沸腾、故事四起,而外部巨头依旧按兵不动,甚至懒得往里看一眼,那反倒更显寒意。 沉默,就是最直接的否决。 同理,一个赛道的嬗变节点,往往亦非一次融资,或一次产品迭代,而是巨头竞相招兵买马,认真望向它的那一刻。 毕竟,巨头的吝啬一向大于慷慨,极少为了一时的冲动押注,更不会去抬托一个没有增长曲线的行业。 XR产业的前半程,痛失PICO的腾讯,曾意欲收购黑鲨,狙击字节。但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于最后时刻踩下了刹车。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XR赛道看似风生水起,实际上并没有“长大”的迹象。大疆当初面对陶冶的提议,不急于入局3D打印,大概也出于类似的原因。 亦因如此,当苹果宣布将发布头显时,厂商们一度将其视作了“救世主”,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位消费电子老大,早早杀入行业。 巨头的到来,并不是威胁,而是一种背书。 从这一维度来看,大疆布局消费级3D打印,并非对某家公司的“针对”,而是对行业周期的回应。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已站上40亿美元量级,","text":"科技语境里,“热闹”的往往不是新闻本身,而是人们如何解读它。 近日,大疆投资智能派的新闻,有如一枚石子,在3D打印这池静水里,溅起了剧烈的水花。 众多涟漪里,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拓竹创始人陶冶的一则“小作文”。一席话,让这条原本算不上喧嚣的赛道,突然有了“风声鹤唳”的感觉。 坊间渲染之下,仿佛“狼来了”的叙事,即将出演。 但若把情绪抽离,这个故事,其实远没有这么多惊悚色彩——不是谁被盯上、遭到啃食的戏码,而是一个行业终于熬到了,值得被更多玩家严肃对待的节点。 而当一贯谨慎的大疆,也愿意为此停下脚步、投下筹码时,属于3D打印赛道的“成人礼”,便已不再遥远。 3D打印的一次价值确认 消费级硬件行业,真正令人焦虑、心慌的,从来不是巨头踏进来,而是巨头从始至终,都无意靠近。 一个赛道,若是内部锣鼓喧天,喊得震天响,赛道内玩家沸腾、故事四起,而外部巨头依旧按兵不动,甚至懒得往里看一眼,那反倒更显寒意。 沉默,就是最直接的否决。 同理,一个赛道的嬗变节点,往往亦非一次融资,或一次产品迭代,而是巨头竞相招兵买马,认真望向它的那一刻。 毕竟,巨头的吝啬一向大于慷慨,极少为了一时的冲动押注,更不会去抬托一个没有增长曲线的行业。 XR产业的前半程,痛失PICO的腾讯,曾意欲收购黑鲨,狙击字节。但最终,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于最后时刻踩下了刹车。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XR赛道看似风生水起,实际上并没有“长大”的迹象。大疆当初面对陶冶的提议,不急于入局3D打印,大概也出于类似的原因。 亦因如此,当苹果宣布将发布头显时,厂商们一度将其视作了“救世主”,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这位消费电子老大,早早杀入行业。 巨头的到来,并不是威胁,而是一种背书。 从这一维度来看,大疆布局消费级3D打印,并非对某家公司的“针对”,而是对行业周期的回应。 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已站上40亿美元量级,","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7710a4cad640e0fbf5321ddbc5c2584","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b95c3a63569c19bc816b802de19d8ad","width":"1080","height":"69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6061e2d14cbe2d1f7c56afd65f75457","width":"1044","height":"58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22842624287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