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财经

IP属地:未知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4-17

      维信金科亮眼财报背后:一份协议暗藏507份“子合同”,贷款用途竟可“随机”默认

      图片 日前,七家上市金融科技企业均晒出了成绩单。盐铁财经统计,7家公司全年促成贷款规模合计已超万亿元,合计实现营收658.49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144.1亿元,展现了极强的“钞能力”。 这其中,和其他六家相比,处在行业腰部的维信金科表现可谓亮眼,因为营收净利双增长且两者增幅均超过5%的,只有三家,维信金科即是其中之一。财报显示,其2024年实现总收入39.30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归母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5.3%。 但出色的业绩背后,盐铁财经发现,维信金科因收取高额担保费、服务费等而被大量投诉,而探究其主打的助贷平台豆豆钱App,盐铁财经还发现了协议过度授权、出现多份“空头协议”等更多的秘密。 图片 业绩稳健增长,净利扭改下滑趋势 用“亮眼”来形容维信金科的业绩,还因为和其自身此前业绩相比的表现。去年上半年,该公司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其中,上半年营收为17.38亿元,同比下降9.3%;净利润1.2亿元,同比暴跌60.2%。 而且,维信金科2024年的全年净利润,也一改过去两年净利持续下滑的趋势。其2022年和2023年财报显示,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325亿元和4.5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8%和14.8%。 来看其2024年的具体表现。财报显示,维信金科的总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及类似收入、贷款撮合服务费和其他收入。其中,实现利息及类似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其他收入3.57亿元,同比上涨99.8%;贷款撮合服务费则由上年的22.41亿元下滑13%至19.49亿元。 其他收入方面,财报显示,会员费、导流费及其他服务费收入达到了2.26亿元,较2023年增长一倍多;政府补助同比增加了426%;罚金及其他收费也由2419.3万元增加到3272.2万元,增幅达35%。 利息收入方面,虽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从贷款实现总量来看,维信金
      259评论
      举报
      维信金科亮眼财报背后:一份协议暗藏507份“子合同”,贷款用途竟可“随机”默认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4-16

      利润大幅下滑后延迟刊发业绩,3.6%高息揽储,九台农商行蒙眼狂奔

      九台农商行的停牌依然在继续。 今年3月31日,这家港股上市公司的财报未能如期而至。公司公告称,需要更多时间收集及整理所需资料及文件,以便审计师完成审核程序,2024年度业绩将会延迟刊发。 随后,九台农商行停牌,直至现在仍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从此前的公告看,九台农商行的停牌,与持续下滑的业绩密切相关。 图片 营收创9年新低,利润缩水超9成 2023年,九台农商行交出了非常低迷的财报,2024年,下滑趋势依旧没能止住。 2024年上半年,九台农商行实现营收20.45亿,同比下滑18.8%,这是去年同期下滑20%基础上的进一步下滑。创造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差的半年度营收,时间跨度长达9年。其中,净利息收入17.9亿元,更是同比下滑了26%,下滑幅度远超前两个半年度。 图片 利润也出现了同步下滑。2024年上半年,九台农商行的净利润为1.3亿,同比大幅下滑15%。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已经下滑了80%,去年全年更是大幅缩水9成。按照营业利润指标,最近两年,九台农商行已经创造了有业绩数据以来的新低。 图片 结合半年报披露的信息,以及财报延迟刊发的现状,九台农商行在2024年的业绩可能也不会很好看。 从业绩指标看,2023年是九台农商行的转折点。这一年3月,公司进行了换帅。灵魂人物高兵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辞去执行董事、董事长、董事的职务。 高兵2004年加入九台农商行前身九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8年改制后,升任为董事长、党委书记,开始掌舵,任职超15年之久。一把手的更换,带来了九台农商行的震荡。 继任者的人选直到11月才决定,郭策成为继任者。1968年出生的郭策,曾在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和吉林银行担任过要职,从金融基层慢慢历练而来,拥有丰富的经验。 然而,郭策接手的过渡阶段,也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财报中,九台农商行提到几个关键因素:助力稳增长、
      421评论
      举报
      利润大幅下滑后延迟刊发业绩,3.6%高息揽储,九台农商行蒙眼狂奔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4-04

      监管发文严管助贷: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 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助贷行业实施严监管。 其中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准入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有效实施尽职调查,从严审批。 《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通知》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且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需参照执行。 图片 《通知》全文如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 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各金融监管局,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互联网助贷业务快速发展,在提升贷款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总行管理不到位、权责收益不匹配、定价机制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审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强规范和管理,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互联网助贷属于互联网贷款,应当严格遵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规章制度。 二、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应当坚持总行集中管理、权责收益匹配、风险定价合理、业务规模适度的原则。 三、商业银行总行应当明确互联网助贷业务主责部门,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稳健合理的业务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审慎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银行整体助贷业务加强管理,并针对不同平台、不同产品的规模、增速、集中度、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形成率、代偿赔付率等指标实施严格管理。 四、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准入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有效实施尽职调查,从严审批。总行应当与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签订要素完整、分工清晰、权责
      300评论
      举报
      监管发文严管助贷: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3-31

      国有六大行财报出炉:总资产逼近200万亿,日赚38.29亿元

      随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于3月28日披露年报,至此,国有六大行2024年“成绩单”均已发布。 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收3.52万亿元,同比增长0.1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资产规模合计逼近200万亿元,展现了国有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2024年,六大行的息差均较前一年继续下滑,普遍承压。 图片 一年合计赚1.42万亿元 2024年,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日均盈利达38.4亿元。这一增速虽较2023年有所放缓,但仍显示出国有大行的经营韧性。 其中,工商银行以3658.63亿元的净利润继续稳居榜首,同比增长0.51%;建设银行以3355.77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同比增长0.88%。 农业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达2820.83亿元,同比增速为4.7%,也是去年净利润增速最快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378.41亿元,同比增长2.56%。 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5.86亿元、86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3%、0.24%。 不过,去年六大行的营收增速却出现了四增两减的分化格局。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分别为8218.03亿元和7501.51亿元,但均同比下降2.5%和2.54%。 农业银行营收为7105.5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最大;中国银行营收为6300.9亿元,同比增长1.16%;邮储银行营收为3487.75亿元,同比增长1.83%;交通银行营收为2598.26亿元,同比增长0.87%。 另外,资产方面,六大行资产总额在2024年均实现稳步增长,资产规模合计199.67万亿元,逼近200万亿元。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资产总额达48.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3%
      1,337评论
      举报
      国有六大行财报出炉:总资产逼近200万亿,日赚38.29亿元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3-17

      身背千万罚单、净利润暴跌超四成,泰康在线仍在合规阵痛中

      图片 2025年开年,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在线”)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罚,引发行业震动。 尽管泰康在线声称已于2021年完成整改,但2024年仍多次因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赔核保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或检查,暴露其内控体系仍存漏洞。此次千万罚单的落地,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其合规能力的信心。 除合规问题外,泰康在线还面临着经营上的困局。泰康在线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34%至140.59亿元,但净利润却暴跌41.31%,从2023年的8519万元骤降至5000万元,此次罚没金额更占其全年净利润的五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3年的262.75%降至2024年的256.16%,综合成本率升至102.28%,承保业务已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互联网保险领域的“老兵”,泰康在线曾以“保险+科技”模式快速扩张,但面对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合规化、精细化的趋势,其转型压力凸显。尽管泰康在线通过AI技术推动理赔线上化率超98%,并引入合规专家强化治理,但车险业务持续亏损及投资收益率低迷等问题,仍制约其盈利复苏。 当前,互联网保险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泰康在线需在合规整改与业务创新间寻求平衡。如何在《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指出的“渠道创新+技术驱动”趋势中,破解“增收不增利”困局,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图片 开年重罚:千万罚单背后的合规漏洞 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罚单将泰康在线推至风口浪尖。因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产品、编制虚假报告及资金运用管理不当等多项违规行为,泰康在线被警告并罚没合计1033.7万元,相关责任人亦被追责。这一处罚不仅创下2025年保险业“首罚”纪录,更暴露出这家互联网保险巨头在快速扩张中埋下的风险隐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1,804评论
      举报
      身背千万罚单、净利润暴跌超四成,泰康在线仍在合规阵痛中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3-17

      身背千万罚单、净利润暴跌超四成,泰康在线仍在合规阵痛中

      图片 2025年开年,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在线”)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罚,引发行业震动。 尽管泰康在线声称已于2021年完成整改,但2024年仍多次因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赔核保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或检查,暴露其内控体系仍存漏洞。此次千万罚单的落地,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其合规能力的信心。 除合规问题外,泰康在线还面临着经营上的困局。泰康在线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34%至140.59亿元,但净利润却暴跌41.31%,从2023年的8519万元骤降至5000万元,此次罚没金额更占其全年净利润的五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3年的262.75%降至2024年的256.16%,综合成本率升至102.28%,承保业务已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互联网保险领域的“老兵”,泰康在线曾以“保险+科技”模式快速扩张,但面对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合规化、精细化的趋势,其转型压力凸显。尽管泰康在线通过AI技术推动理赔线上化率超98%,并引入合规专家强化治理,但车险业务持续亏损及投资收益率低迷等问题,仍制约其盈利复苏。 当前,互联网保险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泰康在线需在合规整改与业务创新间寻求平衡。如何在《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指出的“渠道创新+技术驱动”趋势中,破解“增收不增利”困局,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图片 开年重罚:千万罚单背后的合规漏洞 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罚单将泰康在线推至风口浪尖。因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产品、编制虚假报告及资金运用管理不当等多项违规行为,泰康在线被警告并罚没合计1033.7万元,相关责任人亦被追责。这一处罚不仅创下2025年保险业“首罚”纪录,更暴露出这家互联网保险巨头在快速扩张中埋下的风险隐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682评论
      举报
      身背千万罚单、净利润暴跌超四成,泰康在线仍在合规阵痛中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3-03

      中信保诚人寿连亏两年,偿付能力大幅承压,退保金额激增,60岁李存强上任“救火队长”

      图片 2024年最后一天,中信保诚人寿公布了新的掌舵人。 60岁李存强担任董事长,结束了公司长达一年没有一把手的尴尬局面。 李存强从物理科研领域跨界金融圈,此前最重要的履历便是华泰人寿。2012年,李存强作为“救火队长”加入华泰人寿担任总经理。彼时,华泰人寿连续三年亏损,像极了如今的中信保诚人寿。 财务出身的李存强通过专注中高端、削减银保渠道业务等方式,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相同的使命又一次落到了李存强的肩上。 图片 “银行系险企”最差利润表现 如今的中信保诚人寿,同样处在亏损的漩涡中。 根据中信保诚人寿披露的数据,公司正处于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困境中。2024年,中信保诚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约为299.66亿元,较2023年的315.82亿元下降约5.12%。 净亏损约为17.65亿元,较2023年的8.27亿元,亏损扩大约113.42%。两年累计亏损高达25.92亿元。 图片 这样的表现下,中信保诚人寿已经成为银行系险企乃至整个人身险领域的“吊车尾”。 据蓝鲸新闻,2024年,有59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利润数据,42家人身险公司实现盈利,亏损的17家险企中,7家实现了减亏。这其中,中信保诚人寿亏损幅度居前。 另据《国际金融报》,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10家银行系险企共揽收保费4141.95亿元,同比增长13.7%,整体处于增长态势。这种情况下,中信保诚人寿的亏损十分扎眼。利润方面,10家银行系险企,中信保诚人寿是2024年亏损最严重的企业。 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信保诚人寿的盈利能力在“银行系”险企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自2017年进入“百亿俱乐部”后,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18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了11.04亿元、18.20亿元、25.31亿元和29.15亿元的净利润。 然而,2022年开始,公司陷入了困境。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62.4%。如今,公司不但盈转亏,而
      723评论
      举报
      中信保诚人寿连亏两年,偿付能力大幅承压,退保金额激增,60岁李存强上任“救火队长”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2-05

      权益费变相抬息,借贷成本逼近36%!一“绿地系”贷款产品百顺宝引争议

      图片 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近年来,消费贷、小额贷等形形色色的网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网贷以低门槛、放款快等优势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那些有资金周转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然而,看似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 “套路”。有的平台虽然表面的年化利率在24%以下,但实际上却利用会员费、权益费、担保费等变相提高贷款成本,就像无情的 “收割机”,让借贷者苦不堪言,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近日,盐铁财经就注意到,在多个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绿地系贷款产品“百顺宝”以“权益费”的名义变相收取更高利息,以至于综合算下来,紧贴36%的红线,但他们宣称,在借贷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选项”,在还款时才发现“上了当”。 图片 莫名的权益费,到底咋来的? 借了30000元,连本带息却要还40000多元,消费者王亮(化名)认为自己成了“冤大头”。 王亮表示,2024年12月16日,他在融360借款APP上通过推荐的百顺宝借款3万元。在2025年1月21日还款时,他发现,除了正常的还本付息,还有一笔分三期还,每期需还款2288元,三期共计6864元的额外账单。 这是一笔什么钱?王亮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急忙联系了客服。对此,客服表示,这是他借款时勾选的“权益账单”,但王亮却称,他在借款时,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权益账单。“我也没收到这个权益费的合同,这不是隐形的霸王条款吗?” 无独有偶,同样通过百顺宝借贷的李铭(化名),也是在还款时听说需要同时还“权益费”。 李铭表示,其于2024年11月10日在乐享借借款20000元,平台推荐的是百顺宝,每月还款1890.23元(共12期)。 但在12月10日,他却接到了需要还3392.23元的短信通知。虽然有些迟疑,但想到可能就是第一期多还点,后面就会少还,李铭硬着头皮还了。但在第二期还款日到来前,他又收到了需要还款3392.23元的短信。致电客服,他
      990评论
      举报
      权益费变相抬息,借贷成本逼近36%!一“绿地系”贷款产品百顺宝引争议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1-25
      【#花样年集团等被恢复执行1.2亿#】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南京花千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一条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1.2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天眼风险信息显示,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现存3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54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及终本案件信息。
      513评论
      举报
    • 盐铁财经盐铁财经
      ·01-25
      【#盘点一条小团团商业版图# #一条小团团名下关联3家企业#】 #一条小团团自称刑满释放# 近日,知名游戏主播小团团账号复活,现身评论区回复网友关于被捕的调侃,她自称:是的,刑满释放了。 天眼查App显示,“一条小团团”商标申请人汤某某名下共关联3家公司,除已注销的湖南小奶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外,其余两家湖南奶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岳阳小肥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均为存续状态。汤某某在上述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等职务。
      480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