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不留行
杨不留行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独立评论者,财经分析师
IP属地:上海
23关注
274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杨不留行
11-20 11:20

赛力斯(09927.HK)获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增持68.51万股H股股份,价值约8,117万港元

11月19日报道,根据香港联交所11月19日披露的文件,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于11月17日以每股均价118.4791港元增持$赛力斯 (09927.HK)$68.51万股H股股份,价值约8,117万港元。增持后,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最新持股数目为2,404.05万股股份,好仓比例由21.50%升至22.13%。 补充资料:For physically settled unlisted derivatives in box 21, long position represents the overallotment options and the short position represents the obligations in delivering shares to shareholders. $赛力斯(09927)$
赛力斯(09927.HK)获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增持68.51万股H股股份,价值约8,117万港元
avatar杨不留行
11-18 18:54
再获强援!Mirxes沃森合作成股价新催化剂 在科技板块中,最危险的境地莫过于满足于单一赛道的成功。而成功斩获中国“胃癌早筛第一证”的Mirxes觅瑞(02616.HK),以其与国内疫苗巨头沃森生物的深度战略绑定,清晰地宣告了其野心远不止于此。这一次强强联合,不仅是业务的简单叠加,更是一次对公司战略版图与估值逻辑的彻底重构,旨在共同打开从“早筛”延展至“预防与精准医疗”的千亿级广阔赛道。 稀缺性:胃癌早筛领域的“核武器” 觅瑞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核心产品“觅小卫”所持有的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颁发的胃癌早筛IVD注册证。这张“全国第一证”不仅是监管层面的认可,更在市场竞争中构筑了初期的准入壁垒和垄断性优势。在胃癌高发、患者基数庞大的亚洲与中国市场,一款“只需抽5毫升血”的无创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侵入式胃镜,其潜在的市场渗透率与可及性,赋予了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 坚实的业绩增长也印证了其商业化潜力。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1050万美元,核心的癌症早筛业务收入同比激增50%。更亮眼的是,其毛利达到710万美元,毛利率从49%大幅跃升至67.6%,直观展现了其强大的产品定价能力与卓越的成本控制水平。同时,亏损收窄36.3%及充沛的现金储备,为公司未来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Mirxes的基石投资人基于对公司长远价值的坚定看好,主动将股份禁售期延长至2026年2月23日。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核心股东与管理层共同发展的决心,也为市场注入了更强的信心,有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维持稳定态势。   战略升维:与沃森生物联手的协同效应 然而,觅瑞的雄心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无可争议的市场统治力。与沃森生物的合作,正是其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催化剂。沃森生物作为中国疫苗产业的领军企业,不仅拥有深厚的产业化根基与四大技术平台,更是全球mRNA技术领域

从一场年会看乐鑫科技的创新传承

题记:10月31日,上海,作为一名小股东代表参观乐鑫科技在浦东的新办公楼,有幸与乐鑫的全球各地伙伴们共同参加2025乐鑫年会,与技术大拿们在钢琴、美餐、吉他、歌舞欢快的香格里拉酒店度过了美好夜晚。 乐鑫年会上的工程师乐队,歌词大意:团队日益庞大,大楼高耸,但内心深处,依然充满激情、荣耀与不眠的大脑。 序章:华裔创新企业的传承 1999年,在Walkman流行的年代,人们最常见的是个人便携式磁带放音机,“新加坡科技第一才子”沈望傅【SimWongHoo】,推出全球第一款基于硬盘介质的MP3播放机NOMADJukebox,直接将MP3的存储容量从当时主流的32MB带到了6GB海量存储的新领域,MP3播放机正式引进中国,成为国人热捧对象。 “我的第一台MP4就是创新zvm,“刚工作的时候,第一个500块钱的耳机买的创新。”在发烧友论坛还能看到当时的语录。 2004年沈望博与乔布斯发起MP3大战,主战场在中国,与乔布斯洽谈数回后,最终在苹果发布iPhone手机5个月前达成协议,苹果向创新支付1亿美元的赔偿金。 MP3时代的沈望博是当时一代国人的共同回忆,“创新”也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加坡公司,沈望傅“创新”大楼的新产品开放日,年轻创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尤其年轻人,“长龙”从大楼楼道绵延到楼廊,充满热情。他的事迹深深影响着那个年代的创业者们,可以说沈望博是新加坡年轻一代们成长中的英雄,“创新”这家企业更是那个年代科技企业的代表。 “专注一件事,把它做得很好很精”——沈望傅的座右铭。商业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极客企业,用技术撬动时代。 受到“创新”企业文化的创业影响,有一位同样热爱科技、同样福建华裔的75后技术学霸,用另一种方式,复刻了这条“极客企业改变世界”的路径。 他就是乐鑫科技的创始人张瑞安。 从画电路图开始,乐鑫创“芯”之路 要看懂乐鑫,就不能只看它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它的
从一场年会看乐鑫科技的创新传承

赛力斯登陆港股:“A+H”双平台驱动,智造底色构筑护城河

备受市场关注的赛力斯H股发行终于尘埃落定,发行价定在每股131.50港元,预计将于11月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这意味着,赛力斯将成为首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其国际化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此次IPO的细节来看,基础发行1.002亿股H股,募资净额约129亿港元,堪称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市场反响热烈,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超过百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1200亿港元,显示出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此外,机构投资者阵容也颇为亮眼,吸引了超过300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参与,包括纯多头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长线资金。 业绩基本盘:营收稳健,盈利改善 支撑其高关注度的,是赛力斯持续向好的基本面。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53.12亿元。这份成绩单的亮点在于,在保持营收规模的同时,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毛利率的提升是关键。 销量的强势增长是业绩最直接的驱动力。刚刚公布的10月产销快报显示,其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达到51,456辆,同比大增42.8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核心品牌问界系列销量占比高达95%,1-10月累计销量已超过32万辆。问界M9、M8、新M7等车型的密集迭代与交付,构成了其强劲的产品周期,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用户基盘持续扩大。 智造硬实力:超级工厂的体系竞争力 如果说销量和财报是“果”,那么其制造体系就是重要的“因”。在近期开放的赛力斯超级工厂,我们得以窥见其“智造”底色的全貌。 这座工厂的核心是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超过3000台机器人构成了生产线的主力,实现了冲压、焊接、涂装三大核心工艺的100%自动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领先的9800T一体化压铸技术,它将后车体从87个零件集成为1个,这不仅提升了车身刚性、
赛力斯登陆港股:“A+H”双平台驱动,智造底色构筑护城河

云迹科技中东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与沙特本土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在沙特旅游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中国AI服务机器人企业正加速布局这一新兴市场。随香港商贸团出访的云迹科技(02670.HK)与沙特本土企业签署战略协议,旨在共同推进当地文旅及酒店业的智能化升级。 近日,在香港财政司与沙特旅游局共同见证下,云迹科技与沙特合作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举被视为其深化中东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访问期间,云迹科技还参与了被誉为“沙漠达沃斯”的第九届未来投资倡议大会(FII),与全球资本及潜在伙伴接触,探寻更广泛的生态合作可能。 云迹科技的此次进军,瞄准的是沙特正在崛起的巨大旅游市场。数据显示,去年沙特外国游客数量激增125%,达到约9400万人次,已成为G20国家中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 行业预测显示,沙特酒店业规模将从2025年的近140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约180亿美元。持续落地的大型项目,为智能酒店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 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伴随中国与中东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以云迹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凭借其在具身智能和场景落地方面积累的经验,寻求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此番以香港商贸团成员身份“借港出海”,也凸显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在中东与内地市场间的桥梁作用。分析认为,云迹科技此举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一次战略卡位,意在全球智能服务普及浪潮中,抢占关键区域市场的高地。 $云迹(02670)$
云迹科技中东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与沙特本土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从“网上卖钢”到“钢铁生态”:我在找钢总部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真相

去了趟找钢,我才明白原来它的模式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这家公司也是一知半解,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直到这次找钢举办的上市公司走访调研活动,我才对这家公司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还挺多,也能感觉到找钢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主要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找钢。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找钢的印象还停留在“网上卖钢铁的”。想着他们办公楼里,是不是都摆着钢材样品,人人穿着工装。 真到了他们上海总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窗明几净,开放式办公,年轻人对着电脑敲代码,氛围跟别的互联网公司没啥两样。 这次去,不仅和他们几位员工聊了下,还和创始人王东董事长,以及董事秘书孟龙了解了下,而且他们对找钢股价的下跌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介绍的很详细,这也让我对找钢的认识更加清楚了。 董秘孟龙带着我们在展厅参观,公司里有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各种数字、地图、曲线在跳动。他看我没太明白,就在一旁给我解释。 “你看,这是全国各个仓库的实时库存,那边是正在运输的货车位置。这个价格曲线,是我们根据成交数据算出来的。”他指着屏幕说,“以前买卖钢材,价格一天变三回,现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大家心里都有个准数,做决定就容易多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才感觉到,这跳动的屏幕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钢铁市场的实时脉搏。 既然公司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会跌这么多?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疑惑的,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 市场的疑虑主要来自财报 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客户预付款项等会计处理,其利润表受到了“扭曲”,使得单纯看市盈率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根据管理层透露,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强调,这种扭曲是暂时的,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后,下一个财报将真实反映其盈利能力。 其次是海外业务方面,根据这次调研获得的数据,找钢的海外业务预计将贡献可观的利润,
从“网上卖钢”到“钢铁生态”:我在找钢总部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真相

港股上市前夕,赛力斯亮“成绩单”

即将登陆港交所的赛力斯发布最新季报。 10月30日晚,赛力斯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曾连续亏损了4年。经历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浪潮,赛力斯通过与**合作拥抱行业巨变,产品和品牌已经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再次证明了公司正处于健康发展阶段。 另外,10月30日晚,赛力斯还介绍,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7日开启港股招股,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赛力斯港股招股书 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 根据10月30日公告,赛力斯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33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基本每股收益1.49元。赛力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基本每股收益3.34元。 赛力斯介绍,2025年以来,赛力斯和**合作的问界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多款车型相继上市。从问界新M5 Ultra到问界M9 2025款,再到覆盖家庭用户需求的问界M8及全新问界M7,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受到市场认可及用户喜爱。 根据赛力斯统计,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元级车型交付新纪录;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元级销量冠军;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
港股上市前夕,赛力斯亮“成绩单”

医学媒体称GFH375为首个获得胰腺癌临床POC的KRAS抑制剂,劲方电话会拆解亚组疗效数据

01 主线剧情并未下线 在许多热点领域,中国biotech正展示全球竞争力。例如MNC争相布局的KRAS G12D,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为我们撕开了一个观察窗口。 具体而言,劲方医药的GFH375,在会上交出的答卷,足以冲击全球KRAS G12D抑制剂开发格局。 支撑这一判断的有两个关键。其一,尽管没有直接的头对头对比,但GFH375的入组患者当中的后线(三线及以上)比例显著偏高。一方面,95.5%的患者入组时已合并肿瘤转移(均为IV期),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78.8%)、肺部(28.8%)和腹膜(28.8%);另一方面,68.2%的患者既往已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以化疗为主),其中1/3患者还接受过免疫治疗。对于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往往意味着更难治疗,而GFH375仍能展现优秀疗效,恰恰印证了突出的潜力。参考其他一线RAS抑制剂联合疗法的胰腺癌疗效数据,GFH375未来步入一线联合治疗的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二,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GFH375在59名可评估患者里实现了40.7%的客观缓解率(ORR),远高于当前标准治疗的化疗药物(6%-17%)。如下图所示,其已公布的样本数据最大,且ORR处于全球KRAS G12D靶向药的领先位置。在二线及以上人群中单药的领先疗效,也将为业已开展的GFH375、化疗一线PDAC联合疗法奠定基础。 和ASCO报告公布的23名PDAC患者样本数据相比,ESMO报告的样本量在一个季度内增长数倍,不仅展现了临床速度背后的患者需求、稳定疗效,且仍保持了稳定的ORR水准。对于存在高度未满足需求的“癌王”治疗,在开发周期不断内卷的全球竞速中,速度差+时间差+疗效优势,足以预示产品拥有BIC的实力和未来前景。 在10月27日劲方医药和合作伙伴Verastem Oncology举办的电话汇报会中,劲方医药展示的该研究二线和
医学媒体称GFH375为首个获得胰腺癌临床POC的KRAS抑制剂,劲方电话会拆解亚组疗效数据

从汽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是主角吗?

激光雷达(LiDAR)完成了从实验室技术到汽车产业核心感知设备的跨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崛起,激光雷达正迎来它的“赛道扩展”——从汽车赛道感知部件,转型为支撑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在 IROS 2025 上的演讲的内容做一些梳理,将创新与可量产的商业模式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进入规模化时代。  从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拓展 激光雷达最初的黄金舞台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承担着车辆的“眼睛”角色,通过高速扫描获取环境的三维点云,实现精准测距与障碍物识别。 从2015年到2020年,这项技术在车规量产化上经历了完整的“从昂贵原型到成本可控”的进化。 激光雷达从一台六万美元的复杂设备,降到数百美元的高可靠传感器,这为它进入更广阔的机器人世界奠定了基础。 汽车与机器人之间的技术逻辑存在“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感知的本质:机器需要理解环境、感知障碍、规划路径;变化的是应用场景的维度与复杂度。 汽车主要在二维世界中行驶,遵循规则明确的道路系统,而机器人则生活在“非结构化的三维世界”中。 机器人不仅要避免碰撞,更要与环境交互。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碰撞”是失败;但对于服务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甚至人形机器人而言,物理接触往往是任务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技术在机器人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是成为机器人对环境理解的关键感知层。 以美团的配送机器人为例,其任务不仅包括在道路上安全移动,还涉及穿梭于行人之间、感知台阶、识别障碍物形状与材质等,这对激光雷达在点云密度、反射率识别以及空间语义化处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行业缺乏海量数据积累,也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机器人需要更高自主性与自适应能力的传感系统。 激光雷达由此承担起“环境建模器”的角色,采集数据并为AI决策提供高质量、结构化的输入,使激光雷达逐步成为机器人智能架构的基础设施。 机器人行业的软
从汽车到机器人,激光雷达是主角吗?

上市21天交付破万!赛力斯超级增程铸就全新问界 M7 爆款基因

最新消息,全新问界M7上市仅21天,交付量便突破10000台,是名副其实的国民SUV。持续热销与稳定交付的背后,是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强力支撑,用实绩诠释赛力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 作为增程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赛力斯早在2016年率先布局增程技术研发。过去八年,赛力斯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历经多次迭代,不断突破增程系统的能效与性能边界,最终打造出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硬核竞争力。  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赋能,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最高热效率44.8%、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油电转化率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3.65度电,可以说,该系统从噪音感知、燃油消耗、续航里程、加速能力等多维度,全面升级了用户的全场景驾乘体验,为全新问界M7的市场表现注入核心动力。  技术的成熟度,最终需通过市场与行业双重检验。目前,赛力斯增程器业务已与25家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增程器销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赛力斯超级增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彰显其在增程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以超强技术实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从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市场热销的亮眼表现;从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到对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赛力斯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让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效、驾乘体验上的顾虑不再成为用户选择的障碍。未来,赛力斯将继续深耕智能电动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静谧、舒适的出行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赛力斯(601127)$ $赛力斯(09
上市21天交付破万!赛力斯超级增程铸就全新问界 M7 爆款基因

疗效优于海外竞品!劲方GFH375挺进胰腺癌一线,峰值销售可观

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本月,公司管线中的分子胶泛RAS抑制剂GFH276也在国内临床获批进入I/II期临床研究,进度位于国内泛RAS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GFH375则位于口服KRAS G12D抑制剂开发第一梯队,中美多项单药及联合疗法研究展现了该产品治疗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瘤种的优秀初步疗效,国内单药疗法也将进入针对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国内外伙伴的临床、商业合作,目前劲方管线中多个原研产品的开发速度位
疗效优于海外竞品!劲方GFH375挺进胰腺癌一线,峰值销售可观

多品牌赋能 + 成本优化双驱动,蔚来四季度攻坚单季盈利:从规模收获迈向周期穿越

日前,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CEO李斌将“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列为个人VAU首要目标,为接下来70余天的全面冲刺定调。据了解,为了实现盈利,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行动。 李斌将盈利目标清晰地拆解为一个公式:盈利=销售额×毛利率-费用。围绕这个公式,他在内部会议上锁定了三项核心行动: 1.重点车型营销推动与交付保障:全力提升乐道L90和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的销量。其中,全新ES8在12月的月销目标高达1.5万辆以上。 2.供应链保供与降本:确保核心部件稳定供应,并通过技术手段(如使用自研芯片节省成本)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3.高质量软件版本交付:通过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车联网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口碑传播,从而间接支持销量。 对于现阶段的蔚来而言,想实现单季度盈利这个具体目标并不难,因为蔚来的爆款车型已经起势了。更重要的是蔚来在冲击盈利目标的过程中所锻造出的强大组织能力。一个现实问题是,2026年初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退坡(从全额免征变为减半征收),这会提前透支2025年四季度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2026年一季度销量的下滑,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蔚来需要发起一场极限压力测试,让自己真正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 蔚来进入收获期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的成效已经直接体现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 销量方面持续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87,071辆)相比2024年同期的61,855辆,实现了约40.8%的同比增长。同时,9月单月交付量也达到了34,749辆,同比增长64.1%。 乐道L90成为蔚来历史上“销量破万最快的车型”,全新ES8也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萤火虫品牌在交付三个月后即实现超1万辆交付。 基于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规模效应,蔚来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超30%。 目前蔚来三季度财报还没有公布, 但是三季度销量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
多品牌赋能 + 成本优化双驱动,蔚来四季度攻坚单季盈利:从规模收获迈向周期穿越

地平线余凯的“冷思考”:自动驾驶是场“沉重创业”,但终将驶向万亿蓝海

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盛大举行,在全体会议上,一场关于《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安全与发展》的圆桌对话引发行业关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与蔚来李斌、大众中国吴博锐、Momenta曹旭东同台,共同探讨了自动驾驶产业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为行业勾勒出一幅兼具理性与希望的发展图景。 使命在肩,安全与美好并重的自动驾驶征程 余凯博士一开场便强调了自动驾驶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当下,智能驾驶行业因激烈竞争和公众事件备受大众关注。从业者们既肩负着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的使命,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从业者感慨,离开这一行业后人生轻松许多,这从侧面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每日紧绷的状态,每一刻都背负着厚重的责任,甚至在睡梦中都难以放松。 地平线自创业伊始,就将“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作为使命,坚持将所有美好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余凯博士以自己的出行经历为例,在驾驶中遭遇堵车、加塞等各种复杂状况,出行体验既不美好也不安全。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他依然坚信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自动驾驶技术必将在未来取得巨大进步。 面对未来,余凯给出了地平线清晰的技术路线图:三年推动 “hands off”,五年推动 “eyes off”,十年推动 “minds off”。从五年前辅助驾驶的初级状态,到如今城区NOA的广泛应用,技术进步实实在在、触手可及。尽管前方还有艰难险阻,但余凯博士充满信心,认为行业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种对行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源于对用户产品和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向往,激励着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前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博士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参与者众多,各方如何携手共进、明确责任,将安全技术真正落地,也是当下亟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余凯指出,当前首要任务是“在价值观层面对齐”:行业是否怀有敬畏之心,是将其视
地平线余凯的“冷思考”:自动驾驶是场“沉重创业”,但终将驶向万亿蓝海

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29.41亿元,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凭借近四十年的行业经验和运营优化,实现了多项业务里程碑。 1986年,赛力斯从弹簧和减震器业务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并扩展到摩托车业务;2003年,公司抓住自主品牌汽车崛起机遇,与东风汽车合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于2021年发布问界品牌,树立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定位,并推出了系列车型。 赛力斯的核心品牌问界自推出以来,旗下车型销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推出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四款车型。其中问界M5创下上市当年新品牌单车交付量破万的最快纪录;问界M7成为中国市场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量约20万辆;问界M9则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量逾15万辆;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的问界M8,亦获得市场追捧,正式上市后仅24小时大定即突破3万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问界品牌在2024年下半年以82%的NPS净推荐值登顶新能源汽车口碑榜首,且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总交付量达38.71万辆,同比增长268%。 赛力斯具备“垂直上量”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公司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可保障公司问界系列产品的高质量敏捷交付,支撑了问界M9实现上市10个月生产超15万辆的“上市即上量”。公司高度重视质量控制,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质量表现成为行业标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车质量表现第一名。 公司的问界品牌已形成包括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和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市场覆盖,以精准价格梯度与场景化功能组合,全面抢占高端用户市场。 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新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受到市场欢迎,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增长
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至29.41亿元,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禾赛科技:引领激光雷达迈入百万台时代,透视产业新变局

近期,禾赛科技股价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但从产业视角看,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高速发展途中的一次“呼吸调整”,而非趋势逆转,个人觉得不用过于担心。 9 月底,禾赛科技年度第 100 万台激光雷达正式下线。这一数字不仅是禾赛自身的产能里程碑,更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 “小众昂贵、难以量产” 的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的这一步跨越,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链成熟度的全面提升。 从全球视角回望,激光雷达此前长期被贴上 “高成本、低量产” 的传感器标签,如今百万级年产能的落地,意味着其已彻底突破制造瓶颈。这一突破并非偶然:一方面源于禾赛在自研核心零部件、自动化产线搭建及全流程质量管控上的持续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智能电动车行业对高阶感知硬件需求爆发的直接体现,当智能驾驶从 “可选配” 走向 “核心竞争力”,激光雷达的规模化便成为必然。 百万台下线:激光雷达行业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2025 年第二季度,禾赛交出了一份极具行业信号意义的业绩答卷:营收达 7.1 亿元,同比增幅超 50%;净利润 441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7210 万元净亏损实现根本性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是财务数字的优化,更反映出公司运营逻辑的深层升级,正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盈利平衡。 连续 5 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持续性;利润转正则标志着行业期待已久的规模效应正式显现。在当前激光雷达行业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背景下,禾赛的盈利突破具有强烈的参考价值:它向市场证明,激光雷达企业完全可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从市场份额来看,禾赛的领先地位同样稳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共计 86.2 万颗,其中禾赛以 28.4 万颗的装机量拿下 33% 的市场份额,
禾赛科技:引领激光雷达迈入百万台时代,透视产业新变局

Sharps Technology(NASDAQ:STSS):Solana生态与金融资本的深度共振

2025年,华尔街和数字货币不再是平行的两个世界,而是开始了深度的汇流。今年6月,全球第二大美元稳定币USDC的发行商Circl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CRCL”,被称为“稳定币第一股”。随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Bullish交易所、“社交投资门户”eToro、用区块链颠覆传统金融的“改革家”Figure、以合规和安全为卖点的“优等生”Gemini也都相继登陆美股市场。与此同时,有市场信息称,全球最老牌交易所Kraken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正计划于2026年推进其上市进程。 有市场人士认为,2025年是华尔街和数字货币交融的“元年”。传统金融资本的“实质性入场”取代了过去的“试探性接触”。以全球顶级资管公司贝莱德(BlackRock)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不再仅仅发布研究报告或设立研究部门,而是推出了实实在在的、受到严格监管的现货比特币ETF等产品,这些产品为华尔街的数万亿美元资金搭建起了一个合规、便捷的入场通道。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harps Technology(NASDAQ:STSS),正是这样一位“铺路人”。作为首家与Solana基金会签署意向书(LOI)的Solana DAT项目,STSS拟以30日时间加权平均价15%的折扣(需满足特定条件)向Solana基金会购买价值5000万美元的SOL代币。 图片来源:STSS SEC公告 由于比特币并无基金会架构,而以太坊基金会对其生态合作方的介入也极为有限,所以STSS和Solana基金会的合作在DAT生态中是比较罕见的存在,这也使得STSS在Solana生态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25年8月下旬完成超4亿美元PIPE融资后,STSS的加密数字战略版图开始显露冰山一角:手握超200万枚SOL的国库资产,从与Solana生态头部平台BONK达成质押合作,到与生态内规模TOP3的Jupiter交易所敲
Sharps Technology(NASDAQ:STSS):Solana生态与金融资本的深度共振
$大洋集团(01991)$8月以来大洋集团股价累计涨幅超115%,反映市场对Web4.0转型的乐观预期。但供股消息可能引发获利盘回吐,短期股价承压。长期看,RWA赛道至2030年规模或达16万亿美元,若集团能率先落地标杆项目,估值重估空间仍存。[强]

禾赛的未来,核心在于赋予“机器以智能觉醒”

禾赛双重上市的时机,挑选得非常巧妙。 9月15日,禾赛科技宣布与一家美国领先的头部Robotaxi公司深化合作,签订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将作为该公司唯一激光雷达供应商,订单计划于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 次日,挟好消息的禾赛就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募资约41.60亿港元,创下近四年来中概股回港最大IPO规模。 当天,禾赛科技美股盘前股价强势拉升,涨幅超6%至30.29美元,港股开盘后股价迅速拉升,两分钟内涨幅突破10%,市值一度超过350亿港元。 近期,高盛发布研报称,随着激光雷达今年在中国市场加速普及,并于2026至2027年开始在全球车企实现大规模量产,预测至2030年海外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300万台,相当于中国市场2025年的规模。高盛首次给予禾赛港股“买入”评级,目标价281港元,美股目标价由26.3美元由上调至36美元,评级亦为“买入”。 但截至9 月 26 日午盘,禾赛港股股价为 227.2 港元,较发行价212.8港元,仅微涨,距离高盛给出的目标价更是甚远。 这家在激光雷达领域做到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企业,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正在浮现:在越来越多乘用车车企转向纯视觉路线的当下,激光雷达的未来,究竟在哪? 01 自动驾驶技术有两条路线:一是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感知全面,但硬件成本高;二是纯视觉路线,主要依靠摄像头和视觉算法,硬件成本低,但对算法要求高。 随着激光雷达成本大幅降低,此前,第一条路线似乎更有前景。但近期,以特斯拉为“祖师爷”的纯视觉方案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追随者。2025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将全面转向纯视觉方案,甚至连改款SUV G7也去掉了激光雷达。 同样地,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例如10万级的海豚智驾版、海豹EV智驾版,
禾赛的未来,核心在于赋予“机器以智能觉醒”
$MIRXES-B(02629)$ 建银国际予Mirxes“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100港元 2025年9月18日,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港交所股票代码:2629.HK)近日获建银国际证券(CCB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imited)给予“跑赢大市”(Outperform)评级,目标价定为100港元,较当前股价存在约84%的潜在上行空间。 Mirxes是一家专注于基于血液microRNA(miRNA)检测技术的癌症早筛公司,旗下核心产品GASTROClear(用于胃癌筛查)和LUNGClear(用于肺癌筛查)已在东南亚市场实现商业化,并正积极推进在中国、日本等市场的注册与上市进程。 报告预计,若GASTROClear能在2025年底前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公司2026年收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同比增幅达155%,达到6500万美元。此外,公司另一产品LUNGClear作为全球首个基于miRNA的肺癌实验室自建检测(LDT)服务,也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性能。 建银国际采用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主要基于十年期现金流折现(DCF)模型,得出目标价100港元,对应2026年预测销售额的54.2倍,与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同业平均估值相比处于合理区间。 不过,报告也提示了若干风险,包括中国市场审批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定价压力等。 Mirxes于2025年5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7.05港元。截至9月17日收盘,其股价报54.30港元,市值约150亿港币。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全球癌症早筛市场的持续扩张及公司产品线的逐步落地,Mirxes有望在细分领域中占

中东基金7亿美元押注协鑫,光伏龙头再迎高光时刻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与我国“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协鑫科技再传捷报。近日,协鑫科技宣布与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资金约54.46亿港元(约合7亿美元),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构筑行业竞争优势 协鑫科技此次获得的国际资本助力,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在技术层面形成了双轮驱动的良好态势。 公司全球领先的颗粒硅(FBR)技术,以其低成本、低能耗、低碳排放、高品质的“三低一高”优势,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包头基地颗粒硅“大门到大门”碳足迹为16kg CO₂e/kg,乐山基地“摇篮到大门”认证值为24.913kg CO₂e/kg,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彰显了公司在低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协鑫科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通过精准运营和品质迭代,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精准规划产能,避免盲目扩产,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在品质方面,协鑫科技持续推动颗粒硅品质升级,高品质产品赢得更多下游客户青睐,市占率迅速提升。 发起产业基金,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除了资金注入外,协鑫科技与无极资本还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该基金聚焦于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的过剩产能,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此举旨在终结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构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始终将现金流安全作为经营底线,通过优化成本、守好销售价格底线,实现了健康的现金流状况。 此次与无极资本的合作,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股权结构安全稳定,为技术研发、产能升级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布局硅烷气与钙钛矿,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在
中东基金7亿美元押注协鑫,光伏龙头再迎高光时刻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