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鹤有铭w
鹤鹤有铭w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王一鹤 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拥有二十年资本市场经验
IP属地:未知
3关注
2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阿里奠定了AI龙头地位

无论是从公司高管表态,还是到实际行动,再到云、大模型的成绩,最后加上市场对阿里在股价上的反馈,经过昨天白天和晚上美股的印证,阿里可以作为未来中国资产AI板块的龙头股了,阿里的股价会跟AI产业的成长深度绑定。我之前在择时笔记里讲过几次AI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是阿里和谷歌这样的全栈AI公司,从基本面角度我肯定觉得谷歌更好,但中国这边流动性太好,优质资产又太少,所以阿里的弹性更大。最近市场轮动到国产替代了,我只能说从年初的恒生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到5月份之后的光模块、PCB,都还是非常有基本面的,行业景气度对EPS有坚实的支撑,但现在轮到国产替代,这个板块情绪对股价的支撑远大于业绩。目前国内半导体的现状是,成熟制程其实是产能过剩的,先进制程的量产和良率比较低,增速很有限。创业板、科创板昨天涨完已经完全是右侧形态,右侧不言顶,因此必须保持科技股的一定仓位。说实话我不敢在这个位置说什么大空头的预测,只能请大家心里清楚大家赚的情绪的钱,做好止盈止损即可。我周围常年做tmt投资和电子行业老基金经理,其实都非常谨慎,反而是原来看别的行业的人,因为踏空了前期的科技,因此在国产替代上都是怕踏空心态,先上车再说,因此在这个位置冲的才会这么猛。情绪很难判断何时发生拐点,只能自己根据自己盈利情况做好止盈止损。催化层面,未来的转折点有可能在英伟达的B30,B30的单位算力成本远低于国产芯片,如果被老美批准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国产替代的情绪有所压制,届时前面进来的钱开始止盈,说不定又临近了中芯国际这样的公司发业绩报告的时候,国产替代最怕看业绩,到时候轮动也就结束了。我们是比较old school的价值派,到了10月份一方面美联储会继续降息有利于美股,另一方面中美业绩好的公司也将陆续发布业绩快报或者3季报,我判断10月份的资金大概率会流入能够交付好的业绩的价值成长股。风险提示:本文发布的所有内容,不构
阿里奠定了AI龙头地位

Gemini进入Chrome是agent的一大步

谷歌最近升级了Chrome浏览器,将自己的大模型Gemini加了进去。目前只开放了北美,我估计肯定是因为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算力中心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向全球开放。Chrome在全球拥有数十亿用户,在浏览器市场的总份额(桌面+移动端+平板)高达约 65%,也就说全球每3个上网的用户中,大约就有2个正在使用Chrome浏览器。其实现在agent的新闻很多,但我对gemini进入chrome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原因是agent是生产力工具,当工具放在了主要的工作场地时,明年agent在2b和2c的商业场景注定会迎来大爆发。谷歌把gemini接入chrome是特别大的一个进展,相当于开放了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场景给全球的agent开发团队。事实上现在在办公室里的工作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场地主要就在这三个环境下:手机(ios和安卓系统)pc (mac和windows系统)chrome浏览器这里面Chrome浏览器不是系统级别的,但浏览器却是离工作最近的,我们其实在浏览器上花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目前只是只是简单的可以一键在chrome右上角启动Gemini的聊天机器人,总结网站之类的问答性质的工作,以及调用谷歌地图、日历等浅个人助理类工作。但谷歌在预告片里也说了,未来会有更多的agent出来,类似于现在的chrome插件商店,未来会有很多开发团队在chrome开发agent,假以时日会看到能够听人指挥,接替人手,看懂网页,自动帮我们去完成搜索、点击、下载、编辑、发送等工作的agent,而且在chrome的agent商店会有各种各样的偷懒工具供人们选择。对应到国内的浏览器市场,其实也是chrome占比比较大,大约46%,其他比较分散,uc、360和qq各有一些。因此从工作场景来找投资机会在哪儿没那么顺,还是从大模型端来看,阿里的通义千问目前是领先的,因此在未来agent的竞争
Gemini进入Chrome是agent的一大步

基本面研究、催化跟踪和择时交易

我最近在思考基本面研究、催化跟踪和交易策略这三个事情的关系。 看正文之前,记得先预约一下今晚八点的直播,主题是泡泡二手价格对价值的影响和震荡形态应该如何做交易策略: 投资利润来源于两个预期差 利润来自于两种预期差:一是基本面的预期差,二是情绪的预期差。 基本面预期差就是我觉得这个公司成长性没问题,比如我觉得能增长50%,而别人觉得成长性有问题,比如会下滑或者只能增长20%。如果我对行业和公司研究的比较深入,最后我判断对了,我就能赚到基本面预期差的钱。 情绪的预期差就是我认为有一些影响情绪的事情还没有price in到股价里,别人没看到,或者认为影响不大,催化出来了,我判断的准确就赚走了情绪的预期差。 很明显,基本面的预期差比情绪的预期差胜率高,因为判断其他人怎么想这件事情要比判断公司成长性难一些。 投研工作可以分成三类 针对上面的两种利润来源,投研工作可以分成三类:基本面研究,催化跟踪和制定和执行交易策略。 基本面研究方面,我一直认为主观投资必须要自上而下选股,选择好的赛道、最好的公司,才能获得最高的胜率和赔率。同时当你把资源、时间、注意力都投入到最好的几个公司身上之后,也比较容易增加研究深度。主观投资必须要用深度挖掘基本面预期差,广度是没用的。因为用广度替代深度是量化的玩法,主观跟不上电脑的节奏。 催化跟踪其实是衔接基本面研究和择时交易的部分,比如公司什么时候会公告业绩预告,公司什么时候会有新产品发布会,美国的科技行业发生的那些大事会不会映射到中国资产等等。这些事情对公司基本面不会有太大的实质影响,但会影响对行业和公司的情绪。 催化跟踪最忌讳的就是把这些催化当做基本面去看,认为有个什么事情就一定能涨或者跌。催化的事件每天都有,直接影响的是情绪而不是基本面。因为能够明显影响到公司成长逻辑,盈利模型的事件,且之前没有包含在估价中的,是很少的。 对于情绪的研究,一个是宏观研究整
基本面研究、催化跟踪和择时交易

看线,守纪律,别研究

昨天,在“阿里业绩发布会”和“谷歌上调1.6T光模块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易中天带领算力板块继续向上冲锋,目前卖方已经用26年20倍的估值拍市值了。如果纯看技术,确实易中天一路走来,周线和日线都走的非常强势,从6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右侧,因此任何时候上车都是对的。在车上的人,就做好止盈纪律即可,且要告诉自己,最后那20%的利润肯定要吐回去的,这样就不用关注短期的涨跌了,好好的享受情绪和报团带来的利润即可。像我这样在车下的,面对立着走的日线和周线,我是不会这选择这个时候上车的,我宁可等筹码整理一段时间,即使价格比现在高也是更舒服的上车的时机。现在市场上很多人在讨论光模块的基本面,按照明年业绩翻番、后面持续增长去估算业绩增长,然后说“明年20倍很便宜呀”,“你看xxx都几十倍、上百倍PE”。但这样去套PE的逻辑是有bug的,因为算力供应链的业绩增速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因为有收入和成本的关系,以及资本性开支与成本的关系这两个束缚因素:收入和成本光模块、GPU的收入是AI云服务商(微软、谷歌、亚马逊、阿里等)的成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AI云服务商的收入增速也就是20%、30%多,这已经是今年AI大爆发的增速了,因此云厂的成本就不可能每年翻番的增长下去。一个业务,每年成本翻番,收入30%增长,前几年为了快速做好基础设施还可以,持续太久就变成产能过剩了。一旦看到云厂毛利率下降,市场马上就会yy要削减资本性开支,这故事就讲到头了。资本性开支和成本资本性开支本来就不可能每年都同比大幅度增加,毕竟一个公司的现金是有限的。美国的三大云厂,2025年预计都要投入800-1000亿美金做算力中心,谷歌同比增加了大约60%,微软也有30%左右,但今年是不是资本性开支增速的顶峰呢——真的有可能!首先从做业务的基本逻辑来说,在相关AI云收入并没有增长那么夸张的前提下,算力的资本性开支同比高增本来就是短期的赛跑需求
看线,守纪律,别研究

阿里这一次为什么赢了外卖大战?

2018年那次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决战,阿里被打的溃不成军,但今年阿里用三个月就改写了外卖市场格局,目前日均8000万单,已经差不多接近了美团的一半,也就是说——用三个月的时间,阿里就抢走了美团一半的市场。为什么2018年和2025年两次外卖大战,最后的结果差别这么大?第一个原因是竞争主体变了。从两个创业公司的独立app变成两个超级app之间的竞争。2018年的时候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个独立APP在进行竞争,经历了百团大战的美团,确实在线下的运营层面更强,善于打硬仗。局面稳定之后,随着流量红利见顶,独立app的时代结束了,互联网大厂都在积极的打造超级APP。美团把摩拜单车、外卖、猫眼电影、团购、大众点评几个独立的app都整合进了美团的主app,目标是把美团这个主app打造成超级app。从效果来说是不错的。现在无论是小黄车还是电影或者外卖都是使用美团这个超级app了。而7年之后这一场外卖大战,战争从两个创业公司变成两个超级APP之间的竞争。而淘宝这个超级app是明显比美团更强大的多。这次马老师在背后统筹帷幄,阿里集全集团之力投资源,效果也非常的明显。第二点,竞争的目标变了。阿里的目标是流量,且从美团抢走的流量,可以在淘宝集团内部生态里,被多维度转化。淘宝闪购买来的流量,大约5%会转化到电商,也就是买完外卖看到了推荐的商品,接着逛淘宝去了,然后支付环节支付宝也咔了一道油水。淘宝日活跃用户多了将近一个亿,这都是因为外卖是高频需求,一天两三次,而电商相对低频。阿里去抢外卖用户,这个流量对阿里集团是非常优质的流量。因此补贴的效果比表面看起来实质高很多。而美团生态弱于淘宝,且处于防守一方,花钱补贴的流量仅仅在外卖一个环节。我之前看过一个专家会纪要,是业务层面参与外卖大战的人讲的,他反复提到一点,即阿里这次目标是单量,稳态必须在8000万单以上,而不是gmv。说明马老师和蒋凡对这么优质的电
阿里这一次为什么赢了外卖大战?

波动加大,系好安全带

我昨天在会员专属择时笔记中写道:“ 市场恐慌的时候,请好好的回忆一下之前有多贪婪,然后带着止损纪律趁着回调越跌越买之前心仪的好公司”我的会员们如果看到了并有执行的话,昨天应该过的都还挺舒服。(想加入会员的朋友们,可以去本文结尾处购买我的新书,附赠一个会员名额)昨天大涨并非牛市但我发现昨天大涨之后,市场上又开始说什么“大牛市刚刚开始”,这种话听听就好。我昨天笔记的标题就是《高位震荡趋势已经确立了》,昨天大涨之后我也还是这么认为的。所谓震荡形态,并不是一条横线,咱们拿上一波牛市龙头,19年的宁德时代举例:在2020年的7月到9月,宁德时代在7月10日放量上涨至之后进入了高位震荡形态,时间大约3个月,12根周线里面有3根阳线,9根阴线。但其实震荡期间有4周都突破了7月10日的高点,比7月10日的高点还涨了10%以上,只不过后来又都跌回来了,直到2020年10月5日那周才突破箱体进入下一个右侧区间。震荡并不代表不能再涨了,震荡的意思是:单边低回撤的形态转变为高波震荡形态,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向下一定要敢拿,向上一定要谨慎不要追。震荡的原因也挺简单的,流动性盛宴是靠不断堆积情绪才能一直上涨的,但是韭菜其实是恐高的,越涨心理越害怕。这就像吸毒一样,涨到后半段就需要比前半段更高的斜率、更大的量能,需要大下影这样的走势,来诱惑那些谨慎小心的韭菜上车。周一的放量大跌至少说明报团获利的人里,已经有人“叛变革命”了。虽然昨天放量反包,但只要有第一个人“叛变”,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因为大家都知道到后面没啥基本面的支撑。如果是像19年的行情,新能源基本面很好,那涨多了横盘整理一下,之后宁德出了业绩利好(业绩同比几倍增长,并且披露资本性开支也是几倍增长),且新能源行业蒸蒸日上,宁德股价就突破继续一波右侧行情。但如今的基本面跟19年没法比,半导体的基本面是向下走的,先进制程确实供不应求,但
波动加大,系好安全带

大A水牛还能走多久?

本轮行情主力资金和先行指标 从六月以来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大A水牛行情,主力资金为机构的债券市场资金和散户的ETF认购以及股票账户续费和两融杠杆资金。因此先行指标是国债指数和两融资金环比增速。 中证1000从22年8月见底以来涨了70%,从今年4月初贸易战崩盘以来涨了40%,率先突破10月8日顶部,距离2021年的顶部8082点还差10%。中证1000从6月底以来的9周主升浪里,连续涨了8周,只有一周微跌。 国债市场的节奏与A股是匹配的,今年的国债顶部出现在2月14日,底部出现在3月21日,对应是股票市场的底部(2月)和顶部(3月)。上面中证1000从6月底连涨了8周,这边国债也是从7月11日开始,连续跌了7周(中间有2周微弱反弹)。 今年国债的趋势和A股非常匹配,但2024年却不是一样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主力资金构成不一样 2024年A股是1月份杀跌,2月到5月底涨了一波,6、7、8跌的亲妈都不认识,924high到11月中旬,12月继续杀跌。但24年的国债指数却是一直持续上涨的,不像是25年的走势,与大A是完全镜像的。 原因是2024年的中国资产,边际资金变化来自于外资,内资则是一直从股票市场抽血到长债市场的,主要是交易通缩。只有24年2月和8月两次外资流入,构成了中国资产的底部,然后内资火上浇油搞一波,最后外资见好就收,收钱走人,市场崩掉。 而2025年的中国资产,外资除了在2月份大比例流入中国资产以外,其他时间进出不是特别剧烈和明显。25年的中国资产边际资金变化的主力来自于固定收益(债市)资金和两融资金。 2025年的两融资金年初到春节前下降,2月14到3月底融资余额上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下降,然后从5月下旬开始融资余额起飞(与债券资金比翼齐飞),一直到现在,上一周还呈现了加速趋势。 预计9月份A股将结束单边上行,进入高位震荡 高波动、高回撤、震荡向上是24年启动的水牛
大A水牛还能走多久?

两个游戏,胜率和赔率

我们这个行业有句话叫做,一年三倍经常见到,三年一倍几乎没有。 这个市场最不缺翻番的神话,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能够像巴菲特一样慢慢变富的人,少之又少。木头姐曾经在2020年以1.5倍的收益火爆全球,被誉为“女股神”,然而21到22年木头姐回撤80%,现如今“女股神”已跌下神坛,而巴菲特近5年收益翻了快2倍。 其实韭菜都有短期翻番的梦想,且有短期翻番梦想的基本都是韭菜。 大部分韭菜都想找到一个牛菜短期翻番,但其实最快翻跟头的方式是去澳门玩百家乐,推进去,1分钟就有48%的机会翻倍。可笑的是,韭菜觉得百家乐是赌博,但他们在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胜率比48%低很多。毕竟菜市场里长期来看,“一赚二平七亏”,大约70%普通金融消费者是亏钱的。 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那么容易翻番,几个月之后不久中国首富了? 其实大部分抱着短期翻番梦想的,基本都是韭菜。炒股和赌博本质上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下注,区别在于胜率和赔率不同。想要韭菜想要一夜暴富,都会选择赔率优先,我们的目标是长期持续的赢,享受时间的复利,因此我们的目标永远是胜率优先。 用一道小学应用题来举例,什么叫胜率优先。 现在有两个游戏: 游戏1:胜率90%,赢了赚100块,输了亏100块; 游戏2:胜率40%,赢了赚400块,输了亏100块; 如果单纯做数学题,计算两个游戏的期望收益,其实游戏2比1的期望收益还高一些,但是我仍然会选择游戏1。 为什么?因为投资不是做数学题,人不是机器,在游戏2 的过程中,胜率太低,输的次数多于赢的次数,如此大的波动会影响人的心态,进而导致犯错误。 我在这个市场工作了20多年后,我见到的只看中赔率的人,最后都亏回去了。 讲的更深一点,如果要提高胜率,就不能随意出手,市场上今天有看起来不错的投资机会,但也可能明天有更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容忍踏空的出现,只有能够容忍不断地错过机会,才能等到胜率最好的下注时机。 这种在踏空
两个游戏,胜率和赔率

投资的误区——宏观只看基本面不看技术面

当宏观基本面和基础面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宏观择时结论应该更信哪一个? 25年4月份是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我对宏观经济基本面极度悲观,但是市场走出了企稳反弹的趋势,4月份整体我对对宏观基本面是极为极为乐观的反义词,但技术面,我们之前在会员专区说过,4月13日之后,菜市场基本企稳了,技术面先是站稳了20个星期的线,之后又站上了20个日子的线,技术面是乐观的。 在不乐观的宏观基本面和乐观的技术面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黄色封面/黄色字幕对应的水位(30-50),并且捡到了不少米,我想用4月份案例讲一下我对传统宏观研究缺点以及宏观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结合的方式的一些思考。 宏观研究的三个目标:基本面负责预测未来,技术面负责认清现状,判断未来何时照进现实 首先要先明白三个目标:宏观研究的整体目标,宏观基本面研究的目标和宏观术分研究的目标。 宏观研究的目标是预测菜市场的形态,到底是左,震荡还是右,这是宏观择时的结论。具体的研究方法论,关注我的账号,之前的视频讲过,自己去找找。 宏观基本面研究的目标是预测“未来”的市场形态——优秀的宏观研究员做的基本面研究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宏观技术面研究目标是看清菜市场“现状”,为预测提供支撑证据,并且判断基本面研究中预测的未来何时能够走进现实。 简单的说宏观研究这件事情是在为我们寻找去印钞机取钱的好的时机,好的窗口。 基本面分析是天气预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什么时候风和日丽什么时候刮风下雨。 而技术研究,则是让你打开窗户,仔仔细细看看清楚外面,到底是下雨还是大晴天。毕竟再好的天气预报,也有错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不是错,而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 如今宏观基本面从现实数据到政策力度预期,都是极度极度乐观的反义词。如果上面的研究结果没错,天气预报的结论就是:未来会有一场大暴雨,菜市场会跳水。 此时此刻的天气,肯定是打开窗去看看外面,比用逻辑推理的天气预报准 有一点一
投资的误区——宏观只看基本面不看技术面

2月完美收官,用宏观择时+对冲策略取钱

这月延续了上个月的正收益,我们又从游乐场里抢了14的收益,最后一天也只回退了1,其中宏观择时和对冲工具功不可没。关于宏观择时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很多了,最近我又思考的更深了一些,先讲一下宏观择时胜率最重要的三点:第一,要能抓住主要矛盾。宏观经济就是研究分子和分母,基本面和流动性其实包括很多事情、信息、数据和预期,但每个时段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基本面主导交易,比如最近的美股,有的时候是流动性主导交易,比如去年降息前坏消息就是好消息,老美经济数据越差,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就越高。去年的中国资产底部和顶部的拐点都是美元流动性,如果把重点放在分析基本面那全年数据都不好,自然就会错过2月到5月以及8月之后的两波行情。今年春节后这波行情,AI商业化是底层原因,而美元持续流入和贸易战缓和是两个基石,也是主要矛盾。我们周一和周五两天都采取了对冲策略,原因就是我们觉得川普之前的对华投资备忘录和昨晚说的再加10%的关税,精准打击了这波行情的两个基石,主要矛盾受到了影响,虽然我也不认为最后能落地,可能都是瞎忽悠,但对于一个单月指数涨了20%的市场来说,任何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构成一波获利回吐的趋势,甚至是一波10%的指数级别,周线级别的回调。但我们对调整之后的市场还是充满了信仰,因为底层逻辑AI商业化并没有出现任何动摇,任何大牛市启动的时候都要有回踩,洗洗更健康嘛。第二,要技术面和基本面交叉印证光有基本面分析是不够的,因为逻辑都是拍脑袋,必须要跟大盘指数、海外中国资产指数、商品指数、利率曲线等技术信号和走势双重确认才行。甚至当基本面看多,技术面看空,我们也会更偏向于仔细考虑技术信号的结果,毕竟市场永远都是对的,走出来的趋势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要错也只能是我们把宏观基本面分析错了,或者把投资人对宏观事件的预期和反馈估计错了。当然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在宏观基本面层面发现了机会或者风险,等待技术确认后在
2月完美收官,用宏观择时+对冲策略取钱

为什么我们能在1月下快速翻多?——月考制度

我们的老粉丝应该发现了,12月和1月份我们公众账号配图和视频号文字都是蓝色,1月26日全部换为黄色,2月11日就变成大红色了。代表着我们对市场的看法从12月和1月悲观,之后1月底开始翻多仓位就比较大了,春节后第一周就把剩下的一点现金都加满了。与此同时,很多管理人在春节前动作是与我们相反的减仓,春节后感觉冲的很猛不敢追,导致现在仓位比较低。我们能做到提前大部分机构翻多的正确决策,除了基本面、流动性、对AI的认知和信仰以外,但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我们的月考制度。可以说月考制度和项目管理体系是我们这个基.金与其他同行最大的区别,我来给大家讲讲我的理解。先点预约按钮(以收到开播提醒),预约每周日晚我的直播,定时分享投资认知和周度策略给大家:股票的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估值,也就是说股价(市值)是由公司运营的基本面,以及市场对这个公司的情绪,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基本面的结果就是公司的盈利水平,而估值就比较复杂。估值一部分由宏观经济预期、大盘流动性决定,一部分由对行业和个股的预期情绪决定,因此有些股票在一个相对长的周期里,估值可能会从从不到10倍到30、40倍区间波动很大,比如说19年到23年的腾讯控股,估值最高在2021年高点接近40倍PE,低点在2022年10月估值10倍以内。二级市场投资绕不开一个矛盾,即公司业务运营的连续性与市场情绪(流动性)波动的非连续性的矛盾。因为市场情绪是波动的,非连续性的,时而过度乐观,时而过度悲观,而我们的心态要保持客观和冷静,不能被市场的情绪带跑偏,因此说交易是逆人性的。人性一般会在持股过程中,在市场的波动中逐渐迷失,逐渐丧失对市场情绪、流动性的客观判断,进而发生没有在心态不好的时刻制定交易策略,甚至不执行既定的交易策略等等愚蠢的行为。因此我们发明了项目管理体系和月考制度,用来对抗人性,尽量的保持决策的理性、冷静和客观。我的会员和非会员粉丝,都请你
为什么我们能在1月下快速翻多?——月考制度

投资谎言系列——“我一个月翻番”

股票市场从来不缺神话,网络上,群里总有人说“我之前说的xxx翻番了”,甚至晒出截图说“我买的xxx已经翻番了”等等,让你看的流口水。但其实这是巨大的谎言和误区,特别容易扰乱投资者的心绪,把人性中的嫉妒和贪婪的缺点勾引出来,进而走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首先,投资最难的就是知行合一,说到、做到和赚到,每个动作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每天都有股票涨停,因此说出一个股票的名字,之后一段时间翻番了,并没有想中双色球头奖概率那么低。但是真金白银在自己认知上下注了,在持有期间扛住了所有的波动,并且最终能够落袋为安就非常难了。十次里面可能有七、八次都是之前想到了,甚至也说出来了,但最后没能知行合一,错过了大机会,或者犯了大错误。能做到说到、做到并且最后赚到的十次机会有一两次已经很厉害了。因此说某个股票翻番了,跟赚到是两回事,差了十万八千里。第二,抛开仓位谈收益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一般饭局上,经常有人洋洋得意的晒出来买了某个翻番票。但你在眼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他买了多少仓位?2%的仓位翻一番,跟20%的仓位涨10%赚利润是一样的。翻一番很难,涨10%的股票可是每天都有。大部分人都喜欢关心股票弹性,看到这票涨了一倍,那个票涨了五倍,后悔不已。这其实是个误区。股票投资的利润等于仓位乘以收益率,我们往往过于关心弹性,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心仓位,大部分时间是仓位决定利润的大小。如果只谈收益,很多小妖票蒙对了,一堆连板确实翻得很快,但你又能上多少仓位呢?有些价值票看起来很肉,但可以上大仓位,一年赌对几个价值票的小波段,组合的年化就20、30了,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连续多年30以上呢?各位预约一下我们每周日晚九点的直播,听我分享投资认知和策略:第三,“投资组合"的收益和"全部身家"收益是两个概念有人说我今年全仓买了一个票,翻番了,听起来感觉特别牛逼,又流口水了吧?但这有极大的误导性,“组合”的收益和“身家"的收益率完全是两
投资谎言系列——“我一个月翻番”

港股也玩见光死,如何对抗镰刀?

大A的特点就是见光死,很多人蹲消息,出来无论好坏先走一波再说。现在这个毛病已经传到了港股,每次市场形成一致预期,无论虚实都先洗一波再说。不光是今天,今年春节后的的波动一直很大,到目前位置一共11个交易日,算上今天有大上影(2月7日、2月13日和2月17日),大下影(2月3日和2月5日)、下跌(2月11)和盘中回踩2%以上(2月4、2月12和2月14日)的交易日有9天,接近90%。真的能够相对轻松持股的只有2月6日和2月10日两天!!!关键是主观的多头资金,内资、外资、北水都一直是流入的,仓位也并不高。另一方面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AI带来的科技股重估,正在快速的改变科技生态,在无法证伪的时间里,主观多头也没有离场的动力。所以大概率就是原来大A的镰刀手们(比如量化)开辟了港村第二战场,毕竟现在港村的波动性明显好于大A,镰刀就需要高波动性的市场才有韭菜割。在波动如此巨大的环境下,如何能够对抗镰刀呢?先预约一下我们每周日晚九点的直播,听我分享投资认知和策略:其实又回到我们反复强调的,认知和心态了。其实炒股票就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两个角色供你选择,镰刀或者韭菜。因为每次交易都是一个人买一个人卖,你赚的就是对面那人少赚的,所以肯定有一个人是镰刀角色,有一个人是韭菜角色。我们之前就讲过,这个市场收割的潜规则:有认知的收割没认知的,心态好的收割心态差的。当我们分析完加大波动的罪魁祸首是短线量化的时候,就可以区分到底谁是镰刀谁是韭菜了。先看心态,你对面是个冷酷的机器,他是没有感情的,只按照炒买炒卖指标执行。你比机器心态好是不可能的,但你想要跟机器一样的心态是有可能的,就是谨慎一些。做交易计划的时候,无论你多么看好,再分配仓位的时候,先问自己买完就跌5%咋办?跌7%会不会很伤心,跌10%敢不敢加仓?如果想想觉得无法接受,或者很难过,那就多分几手 ,每手少买一点。因为就算是量化机器,也有止损指令
港股也玩见光死,如何对抗镰刀?

我对赛道股的思考by鹤鹤有铭

我对赛道股的理解是,在科技股投资里,对于相对早期的科技公司,商业模式不太清晰,没有盈利,但是发展前景比较确定的科技股票。随着商业模式逐渐清晰,新科技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逐渐体现,赛道股投资也就慢慢转变为价值股投资。 赛道股与价值股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方法论差异很大,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用价值的思维做赛道,同样的也不能用赛道的思维做价值,两者不能混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大A赛道股的投资,我一直觉得是个玄学,看新闻联播炒股,击鼓传花,我觉得完全是割韭菜。但最近仔细思考了一下赛道股到底在炒什么,并且复盘了15年移动互联网和19年新能源汽车两个科技主升浪,并结合之前做一级市场的投研框架,我觉得赛道股也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赛道股炒的是什么 投资赛道股,本质是在下注新科技在不同阶段的预期和兑现结果。赛道股炒作一般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炒政策或者科研突破,第二阶段炒产品,第三阶段炒收入,第四阶段炒利润,其实第四阶段就进入价值投资阶段了。 我们政府比较喜欢做顶层设计,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基本都会有相关的产业政策指引。比如2010年前后鼓励发展太阳能,15年左右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到如今的低空、AI和机器人等等。 但一个科技赛道有政策不代表市场对这个赛道形成一致预期,比如氢能就一直没能成为大赛道。最后还是要看这个赛道方向是否靠谱,是否能够落地产业化,规模化。 AI目前已经没人怀疑是靠谱方向了,所以开始进入炒产品的第二阶段后期,甚至我们认为下半年可能会进入炒用户量和收入的第三阶段。如果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能够在收入端印证AI带来了新的增量,就相当于在收入端兑现了这个阶段赛道的预期,行情就会继续。 赛道股早期的确定性来自赛道本身而不是个股 投资赛道股会有一个误区,过度的分析个股基本面,之后要么是觉得基本面太烂不敢上,错过主升浪,要么就是越涨越笃信个股基本面,最后退潮的时候赔的稀里哗啦。 其实赛道
我对赛道股的思考by鹤鹤有铭

我们对价值股的思考

价值投资先要搞清楚这是赚钱这个动作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价值研究+择时交易策略。关于择时和风控在我们会员专区的投资认知扫盲课里前几节课已经讲了,但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一个股票,一个代码只是一个好的上市公司而已,不代表你能在他身上赚到钱。在川大智胜这种明显的炒作概念票上,很少有亏得倾家荡产的,但21年、22年在大肥鹅和宁德这种超级好公司上,亏得倾家荡产的人很多。因此一定要学会在印钞机上,择时取钱的投资方法,而不能单一笃信价值或者笃信交易。价值研究是择时交易的基础,没有价值研究找到的印钞机,择时交易就是在沙漠里打井,很难出水。但在价值研究的印钞机上择时,审慎的进行交易,遵守止盈止损纪律,则能避免破产,并且帮你抓住价值股的主升浪。第一,价值投资核心原则是只在认知圈内下注菜市场潜规则:有认知的收割没有认知的。价值投资是对印钞机进行下注,这个印钞机除了要进行深入研究、长期跟踪以外,关键一定要在你的认知圈里。每个人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社会资源甚至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认知圈肯定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钞机,我能在一个印钞机上择时赚到钱,不代表你也能,反之亦然。如果是消费品,如果你都不是用户,你都不是对这个品牌非常喜欢,那我劝你尽量不要在它身上取钱了,不如找一个你天天用,超级喜欢的印钞机。要不然就是不要当做价值投资,当做投机去玩玩得了,关于价投和投机的区别,我们的会员专区投资认知扫盲课第一节就讲过,自己去翻翻。由于我的背景是经济学,而且长期从事消费和互联网投资,而且我还在消费和互联网行业创业过,拥有实业的经验和资源,因此我们把“价值股”仅仅局限在新消费品行业和2C商业模式的互联网行业,其他制造业和2b的商业模式,我们团队认为是在自己能力圈以外,很难建立信仰,因此基本放弃,最多做做小投机。为什么要在能力圈内做投资,底层逻辑是,市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噪音,由此产生很多超预期的波动,当
我们对价值股的思考

股票游戏想要赢钱,先要有赢家思维和心态

过节跟朋友聚会大家听说我是搞二级市场投资的,都会问我一些问题。我发现一个规律:在市场里的人输了大钱的往往问的都是问搞什么票?在市场里赢了大钱的,从来不问甚至也不讨论股票,但会聊聊对大市的看法,对产业的看法,对美国的看法。而不在市场里的,做别的行业的人,问的都是更加底层的问题,到底怎么赚钱?真的很有好玩。我觉得跟没炒股票的人聊天是最有意思的,因为他们的问题直击灵魂。这些人没有被市场每天的噪音毒害,没有在赌场厮混的人,往往看事情更加客观和清晰,到底炒股票是怎么抓钱的?!股票投资就是个金钱游戏,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第一步是想先知道结果(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股票市场永远是10%的人赚钱,30%的保本,60%长期亏钱。这跟现实生活很像,最终都是财富从多数人的口袋中流出,进入到极少数人的口袋里,事实就这么残酷。知道结果,就好去推理如何赢这个游戏的规则了,或者说财富交换的规则。股票市场里,上市公司,代码,各种线和消息,其实只是财富交换的游戏道具,并不决定输赢。如何去玩儿这个游戏,玩法和心态,决定的这个游戏的输赢。人性都是懒惰的,都喜欢做不劳而获的美梦。所以每个进入市场的人,都觉得自己是那10%能够赚钱的。但最后要么沦为长期亏钱的韭菜,要么就是在亏钱和保本之间反复横跳。想弄清楚财富是怎么转移的,先要跳出股票市场,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有钱人有资源,有认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有钱人永远在下注大概率能赢的事情,而穷人永远是在下注小概率能赢,但自己yy有很大弹性的事情。简单来说,有钱人都是觉得风险跟理财差不多,才会下重注去赌一下可能超越理财的弹性,而穷人则每天都在买彩票。这样拉长时间看,自然是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鱿鱼游戏2的这一幕就是最好的写照:电影里明明都没饭吃的流浪汉,大都在面包和彩票中选择了后者。明明知道葫芦娃就是个蛇精概
股票游戏想要赢钱,先要有赢家思维和心态

大涨了,但你1月份赚钱了么?

最近这两天我们讲了心态和仓位的事情,并且讲了如果心态不好就要适时的降低水位,当然我们连续两天直播都讲了乐观的基本面和中国资产底部非常坚实的预期。结果,有人前天听完,昨天止某损了。但也有人听完昨天尾盘就加仓了。神奇不?同样的直播内容,同样的逻辑,听完之后有加仓和减仓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其实原因其实是心态。听完就加仓的是我们比较早的粉丝或者会员,根据一月份的策略本来就仓位很低,或者过低了。市场如期下跌,这种人的心态特别好,是典型的“猎人”心态。他在时刻等待猎物出现的信号,所以听我前天和昨天的两场直播,我分别讲了“25年1月份绝对不会是24年1月份重现”,以及“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在等什么信号”,这个猎人粉丝听完这些积极的,突然发现自己仓位太低也不是很舒服,所以就加了点仓位,今天就因为小作文就赚米了。听完我们的止某损了的人呢,很明显是仓位并不舒服,所以他的心态其实是再等一个离开的理由,我说的是同样的内容,但他在听的时候却把只关注了止某损这块。但这其实都挺好的,1月整体策略跟着我们做对的,这两天又加仓了,今天赚了米很好。而前两天止损之后就反弹,其实也没事,因为不是止损的错误,是之前仓位过重的错误。止损之后,剩下一部分仓位舒服了,这个舒服的仓位后面赚钱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有的时候止损其实是为了保护多头,让自己多头的仓位不被极端风险洗掉。我经常说,舒服的低仓位可能比难受的高仓位在反弹中赚的还多一些。比如我们这个月的一个项目,边跌边买,因为我们控制了整体仓位所以买的不多。因此在过去的两周滑滑梯中,我甚至都没看过到底浮亏多少,心态好的不行。但最近从最低点已经反弹了15%了,今天顺利的获利出掉一半,能赚钱是因为仓位舒服。但同样是这个票,我还是很有信仰很看好,但我拿了很重的仓位去抄底,我的心态很容易被大盘影响,很有可能跌多了最后一手就不敢买了,要知道下跌的时候什么鬼故事都有,人心都是肉长的,
大涨了,但你1月份赚钱了么?

一月份的五颗雷陆续引爆,但周末我要讲点乐观的

昨晚美股连带中概一起跳水,起因是12月的大非农就业为25万人,大幅超预期,同时12月份失业率4.1%低于预期和前值的4.2%,市场越来越觉得通胀要反弹了,20年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了5%,分母恶化导致权益市场集体滑滑梯。纳指和标普500分别向下滑1.63%和1.54%,中概股走的比美股更差,中概股板块中位数向下滑3%,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降1.78%,说明目前资金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整体是流出的,而且从天朝资产中流出的更多一些,因此大概率还没到底。我们的核心股票池25年菜价的中位数在20倍左右,虽然有个别几只很便宜被低估,但整体还是偏贵的,比2024年贵很多,因此从印钞机菜价的角度,也存在下调的空间。不过这都是在我们一月份的策略报告里讲过的,相信我的会员们对市场的这种走势应该并不感到很意外。我们在会员交流群里也不断地提醒,这个滑梯可能有1公里长,向下滑可以慢慢买,但春节后水位整体不要超过20%,要等到宏观上出现新的变化,市场才会企稳。今天我来讲几个乐观的点,以及可能导致资金流回天朝资产的几个前提条件。如果把天朝看成一个公司,先对比25和24年年初的基本面,去年924之后对于刺激消费,补贴老百姓肯定是放到了靠前的位置上,因此也提出了“超常规”的财政刺激的说法,这个比24年上半年强很多。从数据结果来看,12月的核心CPI环比0.2%,大幅超过2015年以来同期水平,同比增长0.4%,较11月上行0.1%,延续了从9月份开始的反弹趋势,25年有没有可能核心通胀涨回1%以上,要看消费补贴的力度了。另一方面,从2025年1月1日起,房贷利率降至3.3%,降低了大约0.3%。我国一共有25.2万亿存量房贷,一年能够为老百姓剩下近万亿现金。再对比25和24年初分母层(流动性)层面。首先比较郁闷的是,美元流动性不如24年初,无论是从流动性边际改善预期(24年初市场在等待美联储降息)还是从20年
一月份的五颗雷陆续引爆,但周末我要讲点乐观的

止盈和止损,先聊一下止损

止损,一般是跌破前期多次筹码密集成交区低点构成的平台底部,这时一定要止损。如果估值比较高,同时跌破20周线这样的牛熊分界线,也要适时止损。很多人对于垃圾股止损很坚决,但对于所谓的价值股、好公司总是不舍得止损,觉得越跌估值越便宜,不应该止损,应该一直拿着)——死在这种想法上的人非常多。首先,左侧下跌是没有底的。公司估值其实是流动性或者说是市场情绪,当宏观大市转熊,尤其是那种连续12个月、24个月的大熊市,市场的情绪可以变得很差,你无法判断估值会下杀到多低。你觉得30倍跌倒20倍就很便宜了,但20倍PE也能跌到15倍甚至10倍。如果不止损,很容易在漫长的滑滑梯中,心态逐渐崩溃。而且每一个公司都是优点和缺点共存的,当进入左侧之后,媒体和卖方结构会不断放大公司的缺点,让你的心态会越来越崩溃,最后大概率会割肉割在地板上。第二,止损其实是两个动作,破位止损和涨回止损位把仓位拿回来很多人觉得止损就是认输不玩了,其实是错的。止损的意思是,我对我的持仓有认知有信仰,但现在的下跌超出了我的认知,因此我不参与这条线以下的博弈。如果有一天涨回我的止损线,我愿意把这里平掉的仓位全部买回来。从赔率的角度来说,跌破平台止损,后续反弹会平台再把仓位买回来,这个策略赔率是非常高的。我举个例子,比如下面这个股票,很明显之前的大下影是一个支撑位,图片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前期在41.32左右,有一个筹码密集成交区形成的横线支撑位。在红线以上去买,肯定是觉得未来有50%以上的空间,但6月18日我看它跌破位了。在这个位置就应该止损,因为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这个票,你的信仰和认知不应该被股价波动所影响,如果你还是认为它能在红线以上涨50%,那就先在红线下止损,避免极端风险。之后如果涨回这个41这个平台,再把仓位买回来,不影响你赚自己认知的钱。所以止损这个动作,如果按照之后股价的走势来看,可以避免10%的损失。但有人可能会说
止盈和止损,先聊一下止损

漂亮国服务业PMI超预期上升,市场在跌什么?

昨晚美股有点崩,纳指跌了1.89%,把前一天的上涨完全阴包阳了,特斯拉跌了4%,英伟达从涨1.6%最后跌了6.22%,转折点就在美国11点发布的12月服务业PMI,54.1,超出市场预期的53,也超出上个月的前值52。这个PMI叫做采购经理人指数,通过服务业公司采购部分的抽样调查,给下个月的行业景气程度打分,超过50的就是所有采购经理看好下个月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低于50就是不看好下个月,也就是说下个月公司从采购部门的角度,业务要收缩。资本市场喜欢用这个数据预测未来经济走势,毕竟库存周期是先行指标,一旦销售端有压力了,公司先是要控制库存,所以PMI一般用来判断经济扩张还是收缩有效率,也比较准确。美国的制造业从2022年10月开始就陷入收缩了,已经连续25个月低于50。但与之相反,服务业PMI却一直高于50,处于扩张趋势中。昨晚出来的12月服务业PMI超前值,超预期,导致了包括美股、美债、加密资产全部下跌。但,仅仅是因为服务业生意很好就要跌么?从上图可以看到,左边是制造业PMI,从2022年10月跌破50之后,一直趴在地板上,右图是服务业pmt,确实昨天出来的54超预期,超过上月前值,但还没10月份的56高,其实也就是,也没有特别的夸张对吧?我们的观点是,昨晚的美元资产大跌,连带中国资产,加密资产齐跌的原因是对于分子(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分母(美元流动性)预期共同变差的结果。先说分母,其实市场担心的不是服务业的问题,而是可能上半年都看不到降息了。昨晚根据利率市场的交易情况,市场现在已经预期下一次降息时点拖到下半年了。降息预期走弱的原因是市场担心通胀反弹,看一下下图核心CPI(作图)和降低通胀功劳最大的房租走势(右图):核心CPI(左图),已经横盘了6个月,甚至最近还有小幅反弹的趋势。而CPI中占比最大同时也是从22年开始让通胀下降的主要力量来源就是房租。但房租的跌幅已经变换了,下
漂亮国服务业PMI超预期上升,市场在跌什么?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