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鹤有铭w
鹤鹤有铭w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王一鹤 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拥有二十年资本市场经验
IP属地:未知
3关注
29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19

谈谈卡罗特的预期差

$卡罗特(02549)$ 这个公司成长性和护城河都比较清晰,但股价却因为上市首日赶上了港股10月8日的大顶,所以一路向下,目前处于发行价左右。即使是在港股也很少出现处于高速增长期的公司,且处于出海品牌消费品这个优秀的赛道上,但估值被杀到25年只有5、6倍的情况,这个估值已经明显低于一级市场估值水平。 关于公司基本情况,招银和国泰君安已经出了深度报告我就不在赘述了,这篇文章我们想分析一下卡罗特的预期差。 关于成长性,市场担心卡罗特不能持续高增长 公司从2021年才开始通过亚马逊全力进军海外市场,22年启动,23年爆发,24年才第三年,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目前在北美市场排名第二,欧洲第三,东南亚第二,日本排名第三。品牌消费品的增长来自于扩品类、扩渠道和扩区域,公司这三个增长引擎都在加速阶段。 扩品类方面,2025年Q1要新推出100多个sku,而且公司通过亚马逊的大数据,可以看到卡罗特客户连带消费的习惯,按照数据的指引,明年力推水壶和刀具,以满足现有客户的连带需求。 扩渠道方面,线下渠道进入快速铺货期,厨具消费60%的场景在沃尔玛这样的零售渠道里。因此公司明年除了线上渠道正常增长以外,美国、加拿大的沃尔玛线下渠道货架也会增加数倍,未来还可以继续沿着沃尔玛的渠道扩张到全世界市场。 线下渠道是未来24个月卡罗特最坚实的增长引擎,所有线上品牌都梦想能够进入线下大KA渠道,但没有几个能够搞定沃尔玛这样的超级零售商,且还能够在线下货架上延续线上的优势。 卡罗特因为过去十几年都是跟这些线下渠道合作的,又通过3年的线上自有品牌打造证明了自己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才有机会顺利从线上到线下,实现全渠道覆盖。而且品牌有了线下曝光,对于线上销售还有正向促进。 我做消费品投资这么多年,能够在线上和线下都做的很好的公司不多,卡罗
谈谈卡罗特的预期差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22

实现慢慢变富的底气——项目思维炒股票(2)

第一篇重点讲了我们用项目在一个基本面持续变好的印钞机上,反复取钱的逻辑。其核心是,如果我们用占个人净资产比例比较高的资金投资股票,心理上很难扛过慢慢熊市,长期持股只对投“小小钱”的人和“极少数铁石心肠”的人适用,对大多数人来说,长期持股只是自己催眠自己,不止损的借口。因此我们使用“在印钞机上取钱”的投资方法来替代“地板买入,长期持股到天花板卖出”的方法,牺牲一些逆势上涨的弹性,换来更高的胜率和内心的平和。这一篇我们来讲一下项目管理思维能够对抗交易过程中内心的弱点,或者说人性的阴暗面,越跌越补,不承认错误,亏损厌恶,羊群效应等等。项目管理体系能够让我们时时刻刻保持客观和冷静,永远不存在补仓或者追涨的情况公司基本面是线性的、是客观的,没有情绪因素干扰,但投资是价值研究+交易策略的组合,交易这部分是非常非常受情绪影响的,且极度逆人性的。贪婪、赌性、不认输、不承认亏损和羊群效应这些人性的弱点,在交易中会让你在一个股票上涨过程中,影响你赚大钱,比如涨涨就恐高不敢持有了。同样的,这些人性弱点也会在下跌过程中让你亏大钱,比如下跌过程中不断补仓,长期的左侧每天都是煎熬你的内心,直到最后忍不住了,感觉要世界末日了,割肉割在山脚下或者地板上。散户炒股票心态,不做宏观择时,没有交易记录,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腾讯是好公司,越跌估值越便宜,不断补仓,一直到自己满仓为止。从满仓开始,心态就跟在澳门赌场的赌徒没啥区别了,不敢打开账户,不敢计算浮亏,非常上头。经历了四轮牛熊之后,我对投资的方法论思考了很久,我觉得正常的炒股票心态,是无法对抗人性的弱点的,只有用项目管理方式在好公司身上取钱,这种方法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上一篇也讲了,我放弃了地板上买入,天花板上卖出的
实现慢慢变富的底气——项目思维炒股票(2)

止盈和止损,先聊一下止损

止损,一般是跌破前期多次筹码密集成交区低点构成的平台底部,这时一定要止损。如果估值比较高,同时跌破20周线这样的牛熊分界线,也要适时止损。很多人对于垃圾股止损很坚决,但对于所谓的价值股、好公司总是不舍得止损,觉得越跌估值越便宜,不应该止损,应该一直拿着)——死在这种想法上的人非常多。首先,左侧下跌是没有底的。公司估值其实是流动性或者说是市场情绪,当宏观大市转熊,尤其是那种连续12个月、24个月的大熊市,市场的情绪可以变得很差,你无法判断估值会下杀到多低。你觉得30倍跌倒20倍就很便宜了,但20倍PE也能跌到15倍甚至10倍。如果不止损,很容易在漫长的滑滑梯中,心态逐渐崩溃。而且每一个公司都是优点和缺点共存的,当进入左侧之后,媒体和卖方结构会不断放大公司的缺点,让你的心态会越来越崩溃,最后大概率会割肉割在地板上。第二,止损其实是两个动作,破位止损和涨回止损位把仓位拿回来很多人觉得止损就是认输不玩了,其实是错的。止损的意思是,我对我的持仓有认知有信仰,但现在的下跌超出了我的认知,因此我不参与这条线以下的博弈。如果有一天涨回我的止损线,我愿意把这里平掉的仓位全部买回来。从赔率的角度来说,跌破平台止损,后续反弹会平台再把仓位买回来,这个策略赔率是非常高的。我举个例子,比如下面这个股票,很明显之前的大下影是一个支撑位,图片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前期在41.32左右,有一个筹码密集成交区形成的横线支撑位。在红线以上去买,肯定是觉得未来有50%以上的空间,但6月18日我看它跌破位了。在这个位置就应该止损,因为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这个票,你的信仰和认知不应该被股价波动所影响,如果你还是认为它能在红线以上涨50%,那就先在红线下止损,避免极端风险。之后如果涨回这个41这个平台,再把仓位买回来,不影响你赚自己认知的钱。所以止损这个动作,如果按照之后股价的走势来看,可以避免10%的损失。但有人可能会说
止盈和止损,先聊一下止损

两个游戏,胜率和赔率

我们这个行业有句话叫做,一年三倍经常见到,三年一倍几乎没有。 这个市场最不缺翻番的神话,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能够像巴菲特一样慢慢变富的人,少之又少。木头姐曾经在2020年以1.5倍的收益火爆全球,被誉为“女股神”,然而21到22年木头姐回撤80%,现如今“女股神”已跌下神坛,而巴菲特近5年收益翻了快2倍。 其实韭菜都有短期翻番的梦想,且有短期翻番梦想的基本都是韭菜。 大部分韭菜都想找到一个牛菜短期翻番,但其实最快翻跟头的方式是去澳门玩百家乐,推进去,1分钟就有48%的机会翻倍。可笑的是,韭菜觉得百家乐是赌博,但他们在菜市场买菜、卖菜的胜率比48%低很多。毕竟菜市场里长期来看,“一赚二平七亏”,大约70%普通金融消费者是亏钱的。 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那么容易翻番,几个月之后不久中国首富了? 其实大部分抱着短期翻番梦想的,基本都是韭菜。炒股和赌博本质上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下注,区别在于胜率和赔率不同。想要韭菜想要一夜暴富,都会选择赔率优先,我们的目标是长期持续的赢,享受时间的复利,因此我们的目标永远是胜率优先。 用一道小学应用题来举例,什么叫胜率优先。 现在有两个游戏: 游戏1:胜率90%,赢了赚100块,输了亏100块; 游戏2:胜率40%,赢了赚400块,输了亏100块; 如果单纯做数学题,计算两个游戏的期望收益,其实游戏2比1的期望收益还高一些,但是我仍然会选择游戏1。 为什么?因为投资不是做数学题,人不是机器,在游戏2 的过程中,胜率太低,输的次数多于赢的次数,如此大的波动会影响人的心态,进而导致犯错误。 我在这个市场工作了20多年后,我见到的只看中赔率的人,最后都亏回去了。 讲的更深一点,如果要提高胜率,就不能随意出手,市场上今天有看起来不错的投资机会,但也可能明天有更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容忍踏空的出现,只有能够容忍不断地错过机会,才能等到胜率最好的下注时机。 这种在踏空
两个游戏,胜率和赔率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18

为什么我们把海外中国资产指数当作先行指标?

周五有会员问我们为什么看海外的中国资产指数,是不是有先行指标的意义?我们确实认为如果大A想要进入牛市(持续6个月以上,指数涨幅在50%),外资是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海外的中国资产指数,比如中概股指数、YINN和CWEB就在美国上市,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很多股票也是在美国有ADR两地上市的,这些中国资产与外资距离更近,是外资布局中国资产的首选,自然就有先行指标的作用。我们之前说过,做宏观研究先看表象,再找深层逻辑。先看表象:2024年大波段一共有两个,一是2月初到5月底的单边右侧行情,二是8月到10月的单边右侧行情,这两个波段的起点和转折点如图所示:(海外中国资产指数选取恒生指数代表)年初的第一波行情,沪深300(红线)在今年第一波行情启动前,在2月2日下探3018点最低点。而恒生指数(红线)在1月22日提前10天见底,在2月2日已经完成回踩确认,走出双底的形态,提前进入了反弹态势。第一波行情在5月底结束,恒生指数在5月20日见顶,之后持续下跌。沪深300在也是在5月20日见顶,但5月22日又反抽了一次,5月23日才开始进入快速下跌通道,还是恒生指数先跌为敬。今年的第二波行情,恒指在8月5日见底,之后开始震荡向上。而沪深300直到9月18日才见底,随着央行行长超预期讲话,开启火箭升天模式。恒指无论是在见底还是见顶,都比沪深300快一些。恒指在11月11日跌破了前期平台,沪深300虽然最近也在回调,但之前涨幅比较高,市场人气很好,所以还没有完全跌破位,但我们还是认为海外资产指数是先行指标,因此在恒指破位之时就在群里提醒各位,止盈止损尽快平仓了,现在这个位置,适合空仓,赔率和胜率都不好。讲完了表象,再讲一下我认为海外中国资产指数是大A的先行指标的深层逻辑。第一,边际增量资金核心要看筹码长浮盈厚的外资市场如果想整体进入右侧、进入牛市,需要头铁的增量资金。所谓“头铁”就是第一笔钱买进
为什么我们把海外中国资产指数当作先行指标?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15

积极做右侧,谨慎做宽幅震荡,杜绝左侧交易

我在团队的工作是负责宏观研究,判断大市的形态,并且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 大市只有三种形态,左侧下跌,右侧上升和有顶有底的震荡: 如果量化定义一下右侧,严格点说就是20周线以上至少要有4根周线以上的行情,这就是一波右侧上涨趋势了。同理,20周线以下,持续4周以上的下跌行情,就是典型的左侧行情了。 先判断清楚到底是左侧、右侧还是宽幅震荡(窄幅震荡没啥做的必要),再配合相对应的交易策略,左侧空仓,右侧超级积极的满仓干,宽幅震荡则谨慎一点,耐心等待跌到前期确认过的底部区域,分步建仓。用这三种交易策略在三个不同形态的市场中取钱。 关于市场形态和交易策略有几个核心问题,具体如下: 如何判断左侧、右侧和有顶有底的震荡? 很多人觉得无法判断市场形态,其实这是个伪命题,沪深300从2023年春节后到2024年5月底正好经历了这三种形态。随便找一个小学生,都能判断到底是下跌通道的左侧还是上涨通道的右侧,除了左侧和右侧,自然就是有顶有底的震荡。 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提前”或者"尽早"判断左侧、右侧和震荡的走势。 想要尽早判断,不能只看技术,要通过宏观基本面研究进行预测,并与技术面结合印证。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已经处于左侧的时候,大盘都跌破20周线了,不要因为自己满仓被套就自欺欺人,想搏一把反弹再走。同理,已经处于右侧的时候,大盘都连续放量站上20周线了,也不要自欺欺人,非要想等回踩再上车。 尽早判断很难,但市场都上了20周线或跌破20周线了,一般都已经在趋势里快一个月了,这会儿看不清左侧还是右侧,就是自欺欺人了。 想要提前判断左侧和右侧或者宽幅震荡确实有一些难度,简单的方法是参考我们的宏观策略,我们所有的宏观策略和仓位调整策略,每天都在我的会员专区的交易笔记里更新(请移步公号 鹤鹤有铭w 领取体验卡)。 价值股可以做右侧和宽幅震荡,但是投机科技赛道股只能做右侧 对于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优秀价值股来说,也
积极做右侧,谨慎做宽幅震荡,杜绝左侧交易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19

机会是等来的—说的人多,懂的人少,能做到的就更少了

大家应该总听我说,机会是等来的,我估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也是深表赞同,但其实没几个人能听懂这句话的痛苦。大家老觉得我们看市场很准,说6、7月空仓,然后大盘就跌的稀里哗啦的,所以我们说等待的时候,就是马上空仓,坐等市场大跌,每天爽的不行。 如果是这种心态,永远都不可能真的做到耐心的等待机会。 因为,机会是等来的,但等待其实是痛苦的,或者起码是做好了痛苦的心理准备的。我不可能100%判断准确大盘的拐点,市场的顶点。尤其是大A散户多,会放大波动,明明该跌了,还给你继续逼空暴涨,明明已经跌到底了,还会继续杀跌几周,杀的你怀疑人生。 当我说我在等待下跌的时候,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在执行空仓策略的一段时间里,我就是那个踏空的傻X,我可以容忍大盘打脸似的暴涨,也可以看着我的核心票上创新高无动于衷。我会跟自己说,既然我看空,这些上涨就不是我认知圈内的,这钱不是给我赚的。如果不能抱有踏空也不亏钱的阿Q精神自我安慰,是无法忍受等待的。 看一下巴菲特,从今年初就开始减仓了,看这个趋势是要减到空仓,但其实直到最近美股还是在创新高,巴菲特踏空了一年了。巴菲特会觉得踏空难受么? 为啥说机会是等来的,说的人多,懂的人少,能做到的就更少了?因为没人喜欢踏空,更没人喜欢痛苦,但机会其实是苦出来的,不能忍受踏空的痛苦,如何坚持等待呢? 我能够忍受等待,是因为我的投资方法论是“取钱”,而不是“炒股票”。 炒股票的人梦想找到一个牛票,在地板上买入,拿到天花板上卖出,但我没有这种梦想。我是用我们在一级市场做pe和vc投资的方法论找到一个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公司,然后把它纳入我们的印钞机池子里。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宏观基本面、大盘指数技术面、个股基本面、技术面和消息面都非常好的时候,再用谨慎和科学的交易策略,去印钞机上取钱。每次取钱都是一个项目,项目四要素包括怎么买,怎么卖,最多亏多少,预期能赚多少。每一次止盈或者止损
机会是等来的—说的人多,懂的人少,能做到的就更少了

大A水牛还能走多久?

本轮行情主力资金和先行指标 从六月以来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大A水牛行情,主力资金为机构的债券市场资金和散户的ETF认购以及股票账户续费和两融杠杆资金。因此先行指标是国债指数和两融资金环比增速。 中证1000从22年8月见底以来涨了70%,从今年4月初贸易战崩盘以来涨了40%,率先突破10月8日顶部,距离2021年的顶部8082点还差10%。中证1000从6月底以来的9周主升浪里,连续涨了8周,只有一周微跌。 国债市场的节奏与A股是匹配的,今年的国债顶部出现在2月14日,底部出现在3月21日,对应是股票市场的底部(2月)和顶部(3月)。上面中证1000从6月底连涨了8周,这边国债也是从7月11日开始,连续跌了7周(中间有2周微弱反弹)。 今年国债的趋势和A股非常匹配,但2024年却不是一样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主力资金构成不一样 2024年A股是1月份杀跌,2月到5月底涨了一波,6、7、8跌的亲妈都不认识,924high到11月中旬,12月继续杀跌。但24年的国债指数却是一直持续上涨的,不像是25年的走势,与大A是完全镜像的。 原因是2024年的中国资产,边际资金变化来自于外资,内资则是一直从股票市场抽血到长债市场的,主要是交易通缩。只有24年2月和8月两次外资流入,构成了中国资产的底部,然后内资火上浇油搞一波,最后外资见好就收,收钱走人,市场崩掉。 而2025年的中国资产,外资除了在2月份大比例流入中国资产以外,其他时间进出不是特别剧烈和明显。25年的中国资产边际资金变化的主力来自于固定收益(债市)资金和两融资金。 2025年的两融资金年初到春节前下降,2月14到3月底融资余额上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下降,然后从5月下旬开始融资余额起飞(与债券资金比翼齐飞),一直到现在,上一周还呈现了加速趋势。 预计9月份A股将结束单边上行,进入高位震荡 高波动、高回撤、震荡向上是24年启动的水牛
大A水牛还能走多久?

再见2024,你好2025

2024年已经过去了,我的组合全年取得了48%的收益,连续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正收益。在2024年的12个月中,共有三个月亏损,分别是1月亏1%,7月亏5%,12月亏4.5%,其他9个月都是盈利的。1月份亏钱是因为在股灾杀跌的末期开始尝试建仓,7月份主要亏损来自TMF,当时宏观是看空的,所以中国股票没有持仓,但想赌降息前美元长债的多头机会,交易节奏出了问题。12月份对大盘看多,对赛道和小票看空,虽然宏观看对了,但资金大部分流去了红利,消费价值票全月持续走低,同时因为25年一季度的有项目需要提前建底仓,产生了一些浮亏。2024年是我们始终坚持宏观择时,集中持股,价值投资策略,在不断地错过机会,和捕捉到属于自己认知圈内的机会的过程中,对慢慢变富的赚钱理念理解也越来越深了。因此我们会继续在2025年,坚定的使用“在印钞机上择时取钱”的投资方法论,不被市场噪音影响,不眼馋别人赚钱,老老实实的把储备的几个项目转化为利润即可。2024年12个月度宏观投资策略正确率很高,1月和6、7月看空,2月到5月,以及8月到10月看多,宏观择时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在个股印钞机挖掘方面,我们挖掘了很多被市场错误定价的好公司,并且在他们身上也赚到了钱。25年我们又增加了处于低位的几台印钞机,我们很有信心在未来12个月,随着他们的业绩不断兑现,这些处于低位的好公司的价值也会被市场逐渐发现,价值终将回归。至于对2025年的预测,我一直是认为宏观研究很难看的很长,因为宏观是非线性的,随时会变。所以大券商一般做的未来一年的十件大事,很多都是错的。这也是我们只是每个月做一个月度的宏观投资策略的原因,在我看来,能把未来一个月看清楚就是宏观研究的极限了。因此我就用三个确定和三个不确定来展望一下2025年,赚钱机会。第一个确定:好公司会给你舒服的买入机会的无论多好的股票,我非常确定2025年会有让你
再见2024,你好2025

AI回到炒价值

AI回到炒价值AI炒作已经明显分化,能够将AI巨额资本性开支转化为收入的公司,比如谷歌,股价在波动中走的非常强势,而巨额投入有收入但现金流吃紧的coreweave和甲骨文走的就很弱,同样巨额投入但没有带来相应收入的meta三季报之后跌了很多。这说明资金在区别对待AI玩家,能够把AI转化成持续的收入和利润的公司,基本不跌还天天新高。而光讲故事的公司,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投资人都变得谨慎了。中国的AI叙事也到了这个时点,年初的时候中国科技股被集体低估,所以系统性的抬升了估值中枢,随着AI发酵,重视AI投入的公司享有了更高的溢价。但目前股价都涨了这么多之后,谁能够把AI投入变为收入和利润,谁就能持续涨。因此,还是要重视跟着老美持续赚钱且估值较低的硬件公司。中国的AI产业需要跑通盈利模式,先要看AI云业务的健康度,重点要看阿里云的毛利率是否能够持续提升。昨天港股和美股都反弹了,美国政府开门时间可能是周三或者周四,美股对政府开门反应大点,大A反应小点,港股跟着美股走在中间。开门关门只是短期扰动,所以在开门前跌了进货、开门之后兑现收益是比较好的策略。本周四有十月份的cpi,估计还是会有资金避险,不愿意赌数据提前减仓,所以后面还有回踩进货的机会。本轮AI行情终局是滞涨昨天说了本轮行情的终局,就是滞涨,我再解释一下具体原因,以及跟之前2000年互联网科技牛和19年新能源科技牛的区别。ai的主要功能是替代人工,至少短期两三年看不到新增加的需求。毕竟gpu是不需要吃喝拉撒的,所以不会直接促进消费,而替代的劳动力则会降低社会总消费。仅从这点来看,ai会导致经济衰退。但是25年和26年都有ai大基建,上万亿美金投下去对于gdp的拉动是显而易见的。以新增gdp的视角来看,算力中心投资占了大半。因此在这两年加速搞基建的时期,ai投资抵消了替代人工,因此不会衰。但资本性开支不会一直猛增,总有降速的时候,特
AI回到炒价值

股票游戏想要赢钱,先要有赢家思维和心态

过节跟朋友聚会大家听说我是搞二级市场投资的,都会问我一些问题。我发现一个规律:在市场里的人输了大钱的往往问的都是问搞什么票?在市场里赢了大钱的,从来不问甚至也不讨论股票,但会聊聊对大市的看法,对产业的看法,对美国的看法。而不在市场里的,做别的行业的人,问的都是更加底层的问题,到底怎么赚钱?真的很有好玩。我觉得跟没炒股票的人聊天是最有意思的,因为他们的问题直击灵魂。这些人没有被市场每天的噪音毒害,没有在赌场厮混的人,往往看事情更加客观和清晰,到底炒股票是怎么抓钱的?!股票投资就是个金钱游戏,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第一步是想先知道结果(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股票市场永远是10%的人赚钱,30%的保本,60%长期亏钱。这跟现实生活很像,最终都是财富从多数人的口袋中流出,进入到极少数人的口袋里,事实就这么残酷。知道结果,就好去推理如何赢这个游戏的规则了,或者说财富交换的规则。股票市场里,上市公司,代码,各种线和消息,其实只是财富交换的游戏道具,并不决定输赢。如何去玩儿这个游戏,玩法和心态,决定的这个游戏的输赢。人性都是懒惰的,都喜欢做不劳而获的美梦。所以每个进入市场的人,都觉得自己是那10%能够赚钱的。但最后要么沦为长期亏钱的韭菜,要么就是在亏钱和保本之间反复横跳。想弄清楚财富是怎么转移的,先要跳出股票市场,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有钱人有资源,有认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有钱人永远在下注大概率能赢的事情,而穷人永远是在下注小概率能赢,但自己yy有很大弹性的事情。简单来说,有钱人都是觉得风险跟理财差不多,才会下重注去赌一下可能超越理财的弹性,而穷人则每天都在买彩票。这样拉长时间看,自然是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鱿鱼游戏2的这一幕就是最好的写照:电影里明明都没饭吃的流浪汉,大都在面包和彩票中选择了后者。明明知道葫芦娃就是个蛇精概
股票游戏想要赢钱,先要有赢家思维和心态

一月份的五颗雷陆续引爆,但周末我要讲点乐观的

昨晚美股连带中概一起跳水,起因是12月的大非农就业为25万人,大幅超预期,同时12月份失业率4.1%低于预期和前值的4.2%,市场越来越觉得通胀要反弹了,20年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了5%,分母恶化导致权益市场集体滑滑梯。纳指和标普500分别向下滑1.63%和1.54%,中概股走的比美股更差,中概股板块中位数向下滑3%,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降1.78%,说明目前资金在全球权益市场中整体是流出的,而且从天朝资产中流出的更多一些,因此大概率还没到底。我们的核心股票池25年菜价的中位数在20倍左右,虽然有个别几只很便宜被低估,但整体还是偏贵的,比2024年贵很多,因此从印钞机菜价的角度,也存在下调的空间。不过这都是在我们一月份的策略报告里讲过的,相信我的会员们对市场的这种走势应该并不感到很意外。我们在会员交流群里也不断地提醒,这个滑梯可能有1公里长,向下滑可以慢慢买,但春节后水位整体不要超过20%,要等到宏观上出现新的变化,市场才会企稳。今天我来讲几个乐观的点,以及可能导致资金流回天朝资产的几个前提条件。如果把天朝看成一个公司,先对比25和24年年初的基本面,去年924之后对于刺激消费,补贴老百姓肯定是放到了靠前的位置上,因此也提出了“超常规”的财政刺激的说法,这个比24年上半年强很多。从数据结果来看,12月的核心CPI环比0.2%,大幅超过2015年以来同期水平,同比增长0.4%,较11月上行0.1%,延续了从9月份开始的反弹趋势,25年有没有可能核心通胀涨回1%以上,要看消费补贴的力度了。另一方面,从2025年1月1日起,房贷利率降至3.3%,降低了大约0.3%。我国一共有25.2万亿存量房贷,一年能够为老百姓剩下近万亿现金。再对比25和24年初分母层(流动性)层面。首先比较郁闷的是,美元流动性不如24年初,无论是从流动性边际改善预期(24年初市场在等待美联储降息)还是从20年
一月份的五颗雷陆续引爆,但周末我要讲点乐观的

阿里奠定了AI龙头地位

无论是从公司高管表态,还是到实际行动,再到云、大模型的成绩,最后加上市场对阿里在股价上的反馈,经过昨天白天和晚上美股的印证,阿里可以作为未来中国资产AI板块的龙头股了,阿里的股价会跟AI产业的成长深度绑定。我之前在择时笔记里讲过几次AI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是阿里和谷歌这样的全栈AI公司,从基本面角度我肯定觉得谷歌更好,但中国这边流动性太好,优质资产又太少,所以阿里的弹性更大。最近市场轮动到国产替代了,我只能说从年初的恒生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到5月份之后的光模块、PCB,都还是非常有基本面的,行业景气度对EPS有坚实的支撑,但现在轮到国产替代,这个板块情绪对股价的支撑远大于业绩。目前国内半导体的现状是,成熟制程其实是产能过剩的,先进制程的量产和良率比较低,增速很有限。创业板、科创板昨天涨完已经完全是右侧形态,右侧不言顶,因此必须保持科技股的一定仓位。说实话我不敢在这个位置说什么大空头的预测,只能请大家心里清楚大家赚的情绪的钱,做好止盈止损即可。我周围常年做tmt投资和电子行业老基金经理,其实都非常谨慎,反而是原来看别的行业的人,因为踏空了前期的科技,因此在国产替代上都是怕踏空心态,先上车再说,因此在这个位置冲的才会这么猛。情绪很难判断何时发生拐点,只能自己根据自己盈利情况做好止盈止损。催化层面,未来的转折点有可能在英伟达的B30,B30的单位算力成本远低于国产芯片,如果被老美批准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国产替代的情绪有所压制,届时前面进来的钱开始止盈,说不定又临近了中芯国际这样的公司发业绩报告的时候,国产替代最怕看业绩,到时候轮动也就结束了。我们是比较old school的价值派,到了10月份一方面美联储会继续降息有利于美股,另一方面中美业绩好的公司也将陆续发布业绩快报或者3季报,我判断10月份的资金大概率会流入能够交付好的业绩的价值成长股。风险提示:本文发布的所有内容,不构
阿里奠定了AI龙头地位

为什么我们能在1月下快速翻多?——月考制度

我们的老粉丝应该发现了,12月和1月份我们公众账号配图和视频号文字都是蓝色,1月26日全部换为黄色,2月11日就变成大红色了。代表着我们对市场的看法从12月和1月悲观,之后1月底开始翻多仓位就比较大了,春节后第一周就把剩下的一点现金都加满了。与此同时,很多管理人在春节前动作是与我们相反的减仓,春节后感觉冲的很猛不敢追,导致现在仓位比较低。我们能做到提前大部分机构翻多的正确决策,除了基本面、流动性、对AI的认知和信仰以外,但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我们的月考制度。可以说月考制度和项目管理体系是我们这个基.金与其他同行最大的区别,我来给大家讲讲我的理解。先点预约按钮(以收到开播提醒),预约每周日晚我的直播,定时分享投资认知和周度策略给大家:股票的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估值,也就是说股价(市值)是由公司运营的基本面,以及市场对这个公司的情绪,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基本面的结果就是公司的盈利水平,而估值就比较复杂。估值一部分由宏观经济预期、大盘流动性决定,一部分由对行业和个股的预期情绪决定,因此有些股票在一个相对长的周期里,估值可能会从从不到10倍到30、40倍区间波动很大,比如说19年到23年的腾讯控股,估值最高在2021年高点接近40倍PE,低点在2022年10月估值10倍以内。二级市场投资绕不开一个矛盾,即公司业务运营的连续性与市场情绪(流动性)波动的非连续性的矛盾。因为市场情绪是波动的,非连续性的,时而过度乐观,时而过度悲观,而我们的心态要保持客观和冷静,不能被市场的情绪带跑偏,因此说交易是逆人性的。人性一般会在持股过程中,在市场的波动中逐渐迷失,逐渐丧失对市场情绪、流动性的客观判断,进而发生没有在心态不好的时刻制定交易策略,甚至不执行既定的交易策略等等愚蠢的行为。因此我们发明了项目管理体系和月考制度,用来对抗人性,尽量的保持决策的理性、冷静和客观。我的会员和非会员粉丝,都请你
为什么我们能在1月下快速翻多?——月考制度

POP,在最灿烂的时候离开

昨天泡泡披露了三季报业绩,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上涨245%,环比继续加速,单季度净利润超过40亿。这个业绩是远超过市场的预期的,比市场普遍预期超了20%,可以说是一份100分的业绩答卷。但今天我们要暂停泡泡这个持续做了近两年的项目,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泡泡北美的高频数据从7月份见顶之后,8、9月份一直环比降速,10月份仍然没有看到起色。北美的高频销售数据7月份见顶之后,8月和9月环比是下降的,9月底发布了万圣节系列新产品,但北美的数据还是在放缓,这不是好的信号。北美市场极为重要。一方面这是空间最大的市场,我们一直认为北美有机会超过国内,另一方面labubu在全球爆火跟北美明星效应直接相关,北美熄火对全球都会有影响。北美市场的问题还包括产品过于依赖labubu,其他的系列几乎没有声量,也就是还没有形成IP矩阵(这一点欧洲也是一样的)。我觉得有可能是公司的销售政策希望控制labubu占比(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因此造成了一方面北美labubu断货,另一方面北美销售月度环比一直无法超越7月份高点。二,泡泡的货品安排极为奇怪,等了3个月没看到变化8月北美数据不好,我们觉得可能是因为供应链产能的问题,从泡泡给工厂下单到交货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而公司的产能是从7月份开始快速增加的。到了9月北美数据还不好,我们觉得可能是货品调配的问题,我们能看到欧洲和东南亚货品是非常充足的,甚至labubu都是摆在柜台上卖了,而北美确实labubu是断货的,很多人想买但是买不到。但到了10月份,在万圣节系列发售之后,北美的高频数据还是没起来。我们已经给了公司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产能和物流都不能成为借口了。现在泡泡的货品在东南亚和欧洲基本是摆在店里随时买都有存货,国内、美国和澳洲则相反,labubu基本都是断货的。但如果没有其他IP顶上形成产品矩阵,光靠labubu是无法支持明年继续高速增长的。我们担心如果接
POP,在最灿烂的时候离开
avatar鹤鹤有铭w
2024-11-18
241118交易笔记——等跌 上周把仓位平的差不多了,具体理由之前的交易笔记都写的很多了,核心就是港股已经破位,我们觉得海外中国资产指数是先行指标(具体请见今天发布的公众账号文章鹤鹤有铭w),因此我觉得大A整体随后也会往下走。 未来还会有资金博弈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但我感觉不会有明确的政策,我觉得要想看到真正针对消费端的补贴和刺激,要等明年两会了。 至于周末出的市值管理,只会让游资带着散户再炒一波破净的央国企吧,但纯纯的炒情绪了。绝大部分公司市值破净不是因为市值管理做的不好,而是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处于下行通道,或者行业板块本身就有风险,有雷,投资人用脚投票造成的破净。市值管理如果真的能够把烂公司市值管好的话,那GJD的子弹也可以省省了,把大A整体市值管理一下呗。参与下周破净央国企炒作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第几棒了,反正这个击鼓传花游戏不会超过10棒的,愿意赌这个的心里要有数。在整体赛道股见顶的走势下,赌情绪反转赔率不高。我们还是维持市场情绪会逐渐冷静,监管方向从纵容到控制发生了转变。 美国那边也不太平,已经开始传出马斯克跟川普核心团队不合的消息了,两个性格如此强硬的人,我觉得后续合作闹掰的可能性应该不低于50%。 因此,前期止盈的  $特斯拉(TSLA)$$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MSTR)$ ,除非再次突破前期高点,否则我是不会买回来的。如果突破了,就说明市场足够强,咱们止盈错了,那就要认,买回来之后严格止损,继续赌右侧。 $巨子生物(02367)$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