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_6239

IP属地:辽宁
    • Sand_6239Sand_6239
      ·04-1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营收58亿,下滑25.8%!凯莱英,触底

      @侃见财经
      创新药的春天已经来到,CXO的春天也不远了。 尽管此前CXO行业遭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该行业在全球医药产业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作为全球医药行业的最为重要的一环,CXO行业已经触底。 随着行业的阴霾逐渐散去,CXO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以前更具韧性了。 近期,CXO龙头企业凯莱英 $凯莱英(06821)$ 发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8.05亿元,同比下降25.82%;实现净利润9.49亿元,同比下降58.17%;扣非净利润为8.50亿元,同比下降59.63%,基本每股收益2.69元。 面对业绩的大幅下滑,凯莱英表示,主要系去年同期交付大订单,本报告期不再有相关订单所致。 凯莱英称,若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0%。小分子CDMO业务实现收入45.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 8.85%。也就是说,小分子业务已经成为凯莱英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其足以抵消大订单退潮带来的影响。 与此同时,凯莱英还抛出一份分红计划。根据公告显示,凯莱英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侃见财经认为,受全球医药融资困境、生物法案等因素影响,去年医疗研发外包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全球医药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医药行业的处境相对比较艰难,但随着挤泡沫接近尾声,CXO行业的业绩有望回暖,行业的估值也有望重构。 从凯莱英的财报,我们也能窥探一二。 拆分来看,第四季度,凯莱英营收为16.64亿元,同比增长15.41%;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增长306.48%;扣非净利润为1.86亿元,同比增长171.42%。从营收的角度来看,其四季度已经回暖。 此外,凯莱英还称,公司2024年新订单趋势良好,订单总额达到
      营收58亿,下滑25.8%!凯莱英,触底
      116评论
      举报
    • Sand_6239Sand_6239
      ·04-1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边缘Biotech开始CXO化

      @锦缎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梦想值多少钱?这要看这个梦想能否成真。所有的创新药企都有一个“研发梦”,但却并非所有人都能将之实现。尤其是在当下的医药寒冬中。一将功成万骨枯。一款成功创新药背后,必定会有数款失败的药物,这就是创新药产业无法规避的发展规律。伴随而来的是股价下跌,各种负面情绪也接踵而至。当研发不给力时,企业应该如何自救?对于这道难题,那些不甘沉沦的创新药公司正尝试各种可能。最新一例,来自嘉和生物:通过与亿腾医药并购重组,嘉和生物股价在一天之内实现股价翻倍。虽然如今股价已经回落,但这对于边缘Biotech公司而言却很有借鉴意义。对于边缘Biotech而言,寻求CXO转型或是一条理性的出路。01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近期沸腾的投资情绪中,嘉和生物“收购”亿腾医药踩在了“嗨点”上,股价在一天之内几乎翻倍。虽然待市场冷静下来后,股价还是不出意外地大幅回落,但也表明市场对于嘉和生物的“自救”动作是买账的。嘉和生物“并购”亿腾医药,这是港股首宗18A反向并购案。“反向并购”听起来很稀奇,但如果翻译成“借壳上市”那就亲切多了。根据嘉和生物公告显示,亿腾医药将以合并方式收购嘉和生物,该交易以换股形式进行,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原亿腾医药股东占比77.43%,原嘉和生物股东占比22.57%,亿腾医药实际控制人倪昕将成为合并公司的控股股东,占有的股份达37.60%。这一交易完成后,嘉和生物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图:嘉和生物合并前后股权结构,来源:公司公告对这样一个“借壳上市”的故事,既有叹息,也有期待。叹息在于对嘉和生物的惋惜。嘉和生物前身可追溯至2007年12月,惠生控股创立了嘉和生物。2014年1月,沃森生物收购了嘉和生物合共63.58%股权,成为嘉和生物的控股股东。2018年,高瓴资本接过沃森生物手中部分股权,至IPO时,持有嘉和生物总股本
      边缘Biotech开始CXO化
      118评论
      举报
    • Sand_6239Sand_6239
      ·04-1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最有料的ADC Biotech,准备起爆

      @瞪羚侃新股
      ADC药物来到收获期。 第一三共德曲妥珠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约38亿美元,有机构预计其2026年有望冲击75亿美金,重磅炸弹威力尽显。 国内ADC Biotech离收获期也正在越来越近。 3月27日,乐普生物发布2024年业绩公司公告:公司实现了收入3.68亿,同比增长63.2%,其中普特利单抗销售大幅放量,实现3亿销售收入,约为2023年1.01亿的3倍。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里乐普生物通过产品商业化放量、融资配售等表现,延长了公司的现金流管道,公司的现金及等价物与2023年基本持平(以及MRG007在2025年初出海进一步增厚公司现金流储备);另外,随着PD-1普特利单抗商业化逐渐成熟,公司未来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源蓄力EGFR ADC产品MRG003商业化。 乐普生物业绩数据的渐入佳境只是浅层表象,2025年公司将迎来密集的催化因子,真正的商业化爆发期和新一波的出海浪潮即将到来。 01 003冲刺商业化:适应症扩容在即 在FIC EGFR ADC管线MRG003近期历经了一次申报波折,这仅稍稍拖慢了商业化步伐,不影响这款国内FIC大单品的获批终局;而MRG003更强的催化,也将在今年到来。 MRG003在鼻咽癌(NPC)的优势地位正在确立,其已经集齐了FDA关于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的突破性疗法、孤儿药和快速通道资格。 目前,MRG003等待CDE审批的适应症为二线及以上鼻咽癌,未来MRG003冲击一线治疗扩大适应症空间也不在话下。乐普生物在2024 ESMO亚洲年会上最新公布的MRG003联合PD-1普特利单抗治疗R/M NPC二期数据显示:在30例接受治疗患者中(29例为PD-(L)1抗体治疗后进展),ORR达到了66.7%,DCR达到了93.3%,6个月PFS率为76.2%,其中2例患者CR、18例患者PR,疗效非常惊艳;当前2024 CSCO指南
      最有料的ADC Biotech,准备起爆
      65评论
      举报
    • Sand_6239Sand_6239
      ·04-16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药明生物高分交卷

      @瞪羚侃新股
      药明生物度过了颇具挑战的一年,但硬币需要分两面去看待,一方面是如今行业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明生物如今韧性之强,步伐之稳,在激荡市场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直接从2024年业绩和股价来看,药明生物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2024年药明生物财报显示,剔除新冠后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3.1%,利润增幅达到12.1%;项目方面,新增综合项目数达到151个,再创新高,并且其中一半来自于美国客户,打碎了脱钩的恐慌;而平台方面,目前的817个综合项目数量同样再创新高,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平台之一。 作为唯一一家RDM几大领域全面布局的生物大分子CXO,药明生物虽然承受着行业内β的压力,但也赢得了全球客户深度的信任。这家正在重塑生物大分子创新药产业链的CXO庞然巨人,正在构建全球体系下的全链条布局与协同,其行业壁垒,将远比其它大分子CXO要更广,要更深。 下面,我们可以来一层层解密,药明生物过去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的奥秘。 药明生物历年收入一览 (图源:瞪羚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1 药明生物的“黄金漏斗” 经常听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分享的投资者朋友都大致有所了解,这家公司最有看点的就是这个独具特色的CRDMO漏斗,这同时是药明生物RDM一体化服务的具象化展现,而漏斗效应的理念与实践均来源于药明系,这在其它CXO中是基本见不到的。具体的漏斗效应如图所示,药明生物能够把一家biotech或biopharma的需求从临床前药物发现阶段外包服务至临床阶段再到商业化阶段,实现CRDMO全栈式一体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黏性。这个独特的CRDMO商业模式就是药明生物最大的价值所在。 漏斗效应的漏斗,看起来好似一个倒三角形,而三角形是最具稳定性的。R,D,M三驾马车齐心协力,共同驱动着药明生物业绩马车高速奔驰。 药明生物“黄金漏斗” (图源:药明生物第43届JPM大会演讲PPT)
      药明生物高分交卷
      173评论
      举报
    • Sand_6239Sand_6239
      ·2024-05-16
      551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