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叁劍客

资深金融分析师、港美股研究达人、职业投资人、财经评论员

IP属地:福建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8-05
      $元保(YB)$ 买入评级
      314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8-04

      乘风“一带一路”,“金嗓子”即将“登陆”乌兹别克斯坦!

      近日,广西金嗓子集团旗下的核心产品金嗓子喉宝成功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卫生流行病学中心及国家认证中心对于中国膳食补充剂的安全性及功效性双重评估! 结论证实金嗓子喉宝(含糖型与无糖型)对于上呼吸道黏膜功能具有靶向性的优化作用,能实现局部免疫力提升,且不会引发过敏性反应。同时,金嗓子喉宝(含糖型与无糖型)被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正式确认为“具有代谢调节和免疫支持功能的传统草本膳食补充剂”。这也意味着,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即将正式进入乌兹别克斯坦进行销售! 出海之路的又一里程碑 此次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登陆乌兹别克斯坦,是继进入哈萨克斯坦后,广西金嗓子集团在中亚市场的又一关键落子,“东南亚—中亚—欧美”的全球化布局也逐渐清晰。同时,这也是继金嗓子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金嗓子“出海之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中医药品牌通过合规化、国际化路径,深度融入全球健康产业生态。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中亚珍珠的美誉,干燥多尘的环境使咽喉不适成为高发问题,当地消费者对天然草本护嗓产品需求旺盛。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与中国签署了多项中医药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此次通过的毒理学及功效评估,严格遵循乌兹别克斯坦《膳食补充剂安全管理条例》,其核心成分金银花、罗汉果、薄荷脑等天然草本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权威验证,为产品进入中亚市场奠定了合规基础,其“快速缓解咽喉肿痛、药食同源”的差异化优势,有望填补市场空白。 中医药出海的“金嗓子样本” 广西金嗓子集团江董事长曾表示:“中医药出海,不光是商品出海的过程,更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过程。我们要把握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和特点,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金嗓子故事被国际社
      198评论
      举报
      乘风“一带一路”,“金嗓子”即将“登陆”乌兹别克斯坦!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7-10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开篇赫然写着“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向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全部供货”等耀眼标签。 这份技术荣光背后,财务报表却渗出寒意——过去三年,其营收从28.67亿增至35.06亿元,净利润却从7.48亿暴跌至3.71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同比下滑52.46%的残酷数字,彻底撕开了“增收不增利”的行业伤口。 一、技术荣光与财务阴影的交错 作为中国首家掌握干法隔膜技术的企业,星源材质确实拥有令人瞩目的技术底蕴:全球九大生产基地布局、服务超100家电池客户、干法隔膜全球市占率第一。 招股书反复强调其“向全球十大电池厂商全部供货”的独特地位,试图勾勒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然而技术护城河未能阻挡价格战的炮火。 2024年其干法、湿法、涂覆隔膜单价分别暴跌26.92%、26.39%、21.67%,全线产品毛利率断崖式下滑。更触目惊心的是,今年一季度干法隔膜售价跌破0.4元/平方米的生存红线,全行业每生产一平方米即亏损0.05-0.08元。当技术溢价被价格战碾碎,星源材质引以为豪的“全球第二”头衔,反而成了重资产扩张的沉重枷锁。 二、海外豪赌与行业自杀式扩张 此次IPO募资投向暴露了星源材质的焦虑:54.62亿港元砸向马来西亚基地,6.32亿港元投入美国工厂,试图以海外产能规避贸易风险。但这场豪赌恰逢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总产能突破300亿平方米,超出实际需求72.5亿平方米,干法隔膜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警戒线。 中国塑协2025年初紧急发布“行业健康发展倡议”,试图遏制自杀式价格战。讽刺的是,星源材质此时仍在加速扩产——佛山基地试产、瑞典工厂在建,海外规划产能超20亿平方米。当全行业在价格血泊中挣扎,这种逆势扩张无异于向烈火浇灌燃油。招股书轻描淡写提及“市场竞争加剧”,却对产能过剩风暴视而不见。
      336评论
      举报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7-04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2019年,周枫带着庄莉在纽交所敲响网易有道上市钟声时,或许庄莉已在憧憬不久后带领镁佳股份登陆港交所。 6月30日,镁佳股份有限公司(Megatronix Inc.,下称“镁佳股份”或“镁佳”)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花旗、‌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事实上,当全球车企加速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智能座舱必然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而镁佳股份此番赴港上市显然蕴含着庞大的商业机遇,其核心壁垒具体如何? 精兵强将筑基,打造技术硬实力 对于科技初创企业而言,创始团队的理念往往是早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镁佳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庄莉是清华计算机系1996级校友,本科、硕士均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丈夫周枫共同参与创立网易有道。 深耕汽车软件领域超20年的庄莉,职业履历堪称“顶配”:曾在微软、雅虎、网易、猎豹、蔚来等全球科技巨头担任关键职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在蔚来任职的三年间,主导了车辆软件开发全流程,完成了NIO OS 1.0/2.0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打造了国内首个真正落地的独立实体智能助手NOMI。 除创始人外,镁佳股份的工程师团队横跨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度融合AI等前沿技术,推动研发全周期高效运转。这种“精兵强将”的配置,使其研发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数倍。 也是在这个高质量团队的带领下,镁佳股份将其产品和技术的落脚在两大核心理念之上: 其一,是“智能座舱+X”的模块化产品策略。公司以高性能智能座舱为核心,无缝整合AI语音助理、驾驶员/乘客监测系统(DMS/OMS)、高阶辅助驾驶(ADAS)泊车与驾驶功能、车联网、OTA升级等智能化
      562评论
      举报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7-01

      **前员工创业,英特尔押注!商业化拐点出现的瑞为技术赴港上市

      从大模型到机器人,从自动驾驶到行业垂直应用,资本的目光早就开始聚焦于“技术落地能力强”的企业。 6月30日,据港交所文件,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为技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拟赴港上市。华泰国际、建银国际、农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这家由前**某产线研发总监创立、曾为小米手机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的AI公司,在竞争白热化的计算机视觉赛道竞争力具体如何?其“机场AI第一”的标签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密码与商业逻辑? **前老将创业:以端侧智能打通手机到机场的多场景应用 2012 年,在人工智能热潮方兴未艾之际,瑞为技术应运而生。 据悉,这一年开始,大量类似于瑞为技术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CV初创公司开始涌入安防市场起,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运用于安防行业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而瑞为技术则是由前**某产线研发总监詹东晖创立,并作为厦门市"双百计划"首批引进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对终端智能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坚定深耕AI算法研发与端侧智能技术,开启了发展征程。 无疑,创始人詹东晖的履历为瑞为注入强劲动能。据公开资料,詹东晖1998年自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便在**深耕十年,曾担任**某产品线研发总监等要职。离任后,他先在南京创立远立科技积累创业经验,而后率核心团队回归故里福建,于厦门创立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创始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技术底蕴,成立初期,瑞为技术便即展现非凡实力,快速构建起行业合作网络。 成立次年,经严格技术比选,小米率先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在小米3机型搭载瑞为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推出创新性的智能美颜拍照功能。此后,联想、**也相继引入瑞为人脸识别技术方案;在智能家电领域,瑞为技术也成功支持康佳、创维和TCL发布国内第一代智能电视,迅速占据市场先机,开始在智能家电和手机领域崭露头角。 至2014年上半年,国内销售的内置人脸识别和手势识别技术的智能电
      727评论
      举报
      **前员工创业,英特尔押注!商业化拐点出现的瑞为技术赴港上市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6-30

      特斯拉股票还能再创造百万富翁吗?

      回顾特斯拉(TSLA-0.67%)作为上市公司的历史,它为投资者创造了巨额财富。这家汽车行业的颠覆者自2010年6月首次公开募股(截至6月25日)以来,股价已飙升20,290%。如果你当时投资了5,000美元,那么现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就会有100万美元的余额。 没有人会对过去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涨幅提出异议。但这只领先的电动汽车股票未来会成为百万富翁吗? 图片来源:特斯拉 评估特斯拉的真实估值 特斯拉或许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公司,部分原因在于它颠覆了全球汽车市场。投资者也密切关注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动向以及他对公司的规划(详见下文)。 然而,投资者不应忽视特斯拉如今的真正面貌:它是一家面临挑战、销售创新型、技术型电动汽车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汽车业务收入达14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72%。2024年,特斯拉总收入仅增长0.9%,而2025年第一季度则下降了9.2%。 由于平均售价下降、发货量减少以及费用增加,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暴跌 66%。 公平地说,这是一家极具创造力的公司,致力于尖端科技的探索。但只要用清晰的视角观察特斯拉,就会发现它正处于困境之中。毫无疑问,它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压力。 考虑到特斯拉目前的业务现状,其估值应该是多少?即使市盈率(P/E)达到更合理的50倍(相比之下,豪华汽车制造商法拉利目前的市盈率为179倍),该股仍有72%的下跌空间。这显然没有给投资者任何看涨的理由。 马斯克溢价 以目前1万亿美元的市值和179倍的市盈率来看,特斯拉的估值被严重高估。但这只热门股票似乎一直估值过高,因为投资者持续押注该公司未来有望成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主导力量。 该公司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项服务备受期待,马斯克也已经谈论多年。然而,我认为它最终只是个空头支票。 当时没有 Cybercab,取而代之的是不到二十辆 Model Y。所有车辆
      1,039评论
      举报
      特斯拉股票还能再创造百万富翁吗?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6-25

      90后掌舵,斯坦德机器人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近日,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瞄准“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的称号。 这家由90后哈工大校友王永锟创立的公司,凭借其在移动机器人和新兴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以及在3C、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客户积累,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潜力。 然而,亮眼的营收增速背后,持续的净亏损、相对薄弱的现金流状况以及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也为这家寻求资本助力的科技公司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90后天才押注工业具身智能,规模降本是必答题 斯坦德机器人自诞生之日起,凭借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与对工业场景的深刻理解,成为行业新锐力量。 目前,按2024年销量计算,斯坦德已位列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五位;同时,在代表未来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已跻身全球第四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值得关注的是,斯坦德机器人是少数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而一般单一真实工业场景中不会多于500台机器人。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的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今年前4个月,斯坦德的机器人的出货量为650台。 受益于机器人销量增长,斯坦德机器人提交的财务数据展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2022至2024年,营收从0.96亿人民币增至2.51亿,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61.3%,远超灼识咨询给出的全球行业整体26.8%的CAGR。 深究斯坦德机器人增长动力,技术底蕴是关键。公司创始人王永锟作为90后技术创业者,带领团队从自主研发操作系统SROS及核心控制器起步,逐步构建起覆盖底层技术、硬件产品和智能系统的完整能力。 从2016年推出自研操作系统SROS和核心控制器起步,公司逐步构建了包括SLAM导航技术、机器人本体、以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在内的技术链条。其提出的“1+N+S=∞”商业模式(核心平台+多样化
      661评论
      举报
      90后掌舵,斯坦德机器人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6-24

      拨康视云开启招股,从临床到商业化“惊险一跃”

      港股创新药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显出回暖迹象,市场期待已久的机会似乎正在到来。 在这股势头中,专注眼科创新药的拨康视云也开启了招股。公司计划于7月3日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代码:2592),本次IPO发行约6058万股,定价每股10.10港元,目标筹集资金主要用于两款核心眼科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拨康视云已经获得了包括鼎晖、建银国际、远大医药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重金押注。 在眼科这个充满潜力的黄金赛道上,手握全球首款翼状胬肉在研新药的拨康视云,能否乘着这波行情真正起飞? 2024年首次产生收入,管线潜力是主要看点 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追捧从未停歇,尤其是对于“全球首创”的故事更加热衷。 成立于2015年的拨康视云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尽管全球眼科药物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突破性的创新疗法仍属稀缺,这类解决临床痛点的品种往往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拨康视云在国内名气不大,但其两款自主研发产品确有冲击同类首创和最佳的可能——两款分别针对翼状胬肉与青少年近视的创新药物,被赋予填补市场空白的厚望。 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八种候选药物组成的创新管线,产品覆盖眼睛前部及后部主要疾病,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包括两款核心产品,均为自主开发。 其中,拨康视云核心产品CBT-001针对翼状胬肉这一眼表疾病展开研发。该疾病通常从眼角结膜向角膜蔓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致盲。作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翼状胬肉靶向治疗药物,CBT-001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启动多中心试验,现已完成全球患者入组。 这款潜在同类首创药物采用多激酶抑制剂机制,靶向关键生长因子受体,旨在通过非侵入治疗阻断疾病进展,减少手术需求。当前临床治疗存在明显空白:缺乏专用药物,现有标签外用药疗效不明确且安全性存疑,而手术复发率居高不
      1,277评论
      举报
      拨康视云开启招股,从临床到商业化“惊险一跃”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6-18

      图模融合打破AI“幻觉”,海致科技赴港IPO后,商业化拐点已至?

      2025年全球AI赛道硝烟再起,微软、谷歌等巨头围绕大模型参数竞赛的“烧钱游戏”持续升温。 然而,中国AI企业海致科技却以“另类”姿态杀出重围,其通过图模融合技术直击大模型幻觉痛点,仅凭单一智能体产品便实现872%收入暴增,成为港股IPO市场备受瞩目的“大模型除幻第一股”。 这家由百度元老任旭阳创立的企业,如何在巨头环伺中杀出血路?其技术护城河与商业化路径又暗藏哪些玄机? 聚焦图模融合技术,打破AI落地“幻觉壁垒” 天眼查显示,海致科技成立于2013年,其专注于通过图模融合技术开发产业级智能体并提供产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首家通过知识图谱有效减少大模型幻觉的AI企业,其图模融合技术的突破使得海致科技能够开发智能体,并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致科技向客户提供两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一是Atlas图谱解决方案,海致科技基于海致科技自己的图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其二是Atlas智能体,这是基于海致科技图模融合技术开发的智能体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海致科技的解决方案已在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营运、风险识别、数据治理和智能制造等多类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 而海致科技的核心壁垒也正源于高性能图计算与知识图谱的深度融合。其自研的AtlasGraph图数据库不仅成功打破世界纪录,而且相较于此前的世界纪录,AtlasGraph将测试成绩提高了45%,在全球图数据库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图数据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给国产数据库企业带来了机遇。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数据库公司,正在跟世界领先水平不断缩小差距。 再看图数据库领域,国内起步并不比国外晚,同时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庞大的数据规模和人才积累,使得国内的图数据库在世界舞台上颇有竞争力。 对此,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杨娟也坦言,“早在2018年海致已经是知识图谱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了,彼时海致科技的
      767评论
      举报
      图模融合打破AI“幻觉”,海致科技赴港IPO后,商业化拐点已至?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6-17

      巴奴冲刺港股:翻台率3.7碾压行业,下沉市场藏着品质火锅的暴富密码?

      当海底捞靠加盟疯狂跑马圈地时,这家从河南安阳胡同里杀出来的火锅品牌,正用毛肚和菌汤在二线城市撕开24.5%的利润口子。6月16日巴奴递表港交所的消息,让火锅赛道的内卷烈度再升一级3.1%市占率背后,是145家直营店靠3.7的翻台率,把"品质火锅"玩成了资本新宠。 从安阳小店到39城围剿:下沉市场才是真流量密码 2001年在安阳开首店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打着"服务不是特色"的品牌,会用23年时间把门店开到全国39城。更狠的是,当同行扎堆一线城市卷装修时,巴奴78.6%的门店都扎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郑州、无锡、西安这些消费力被低估的城市,反而成了它的利润粮仓。 这种反套路打法藏着精明的商业逻辑:二线城市租金成本比北京上海低40%,但消费者对"品质火锅"的支付意愿却在飙升。就像它2012年改名"毛肚火锅"那一刻起,就把"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和"4小时倒掉的菌汤"做成了差异化标签,当其他品牌还在用碱发毛肚时,巴奴已经靠技术壁垒在下沉市场筑起了护城河。 财务数据炸场:翻台率3.7是什么概念? 招股书里这组数据值得划重点:2024年营收23亿,净利润1.23亿,利润率5.3%。更吓人的是翻台率从2022年的3.0涨到2025年Q1的3.7要知道海底捞2024年翻台率才3.0,巴奴用更少的门店干出了更高的人效。 这里面藏着两个杀手锏:一是中央厨房的极致控本,5大中央厨房+1家底料厂实现90%食材日配送,损耗率比行业平均低3个点;二是直营模式的品控洁癖,145家店全直营,虽然扩张速度比加盟慢,但单店盈利稳定性碾压同行。2024年单店年均营收1586万,这个数字放在火锅赛道妥妥的头部水平。 品质火锅的悖论:3.1%市占率能撑起IPO吗? 现在的问题是,火锅行业CR5才9.1%,巴奴这3.1%的市占率到底算不算高?对比一下:海底捞市占率5.8%,但靠的是1300多家店堆出来的规模,而巴奴用145家店
      458评论
      举报
      巴奴冲刺港股:翻台率3.7碾压行业,下沉市场藏着品质火锅的暴富密码?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