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叁劍客

资深金融分析师、港美股研究达人、职业投资人、财经评论员

IP属地:福建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30 10:24

      禾赛宣布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

      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禾赛科技(NASDAQ: HSAI;HKEX: 2525)今日宣布,2026 至 2027 年将继续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关系,持续以小米汽车核心战略供应商的定位,为其提供支持与服务。 小米既是禾赛的重要业务合作伙伴,也是重要股东。小米集团于 2021 年领投的禾赛科技 D 轮融资,金额达 3.74 亿美元,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禾赛科技凭借持续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能力,已稳健成长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军企业。激光雷达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了关键的三维环境感知能力,是智能的“机器人之眼”,也是汽车的”隐形安全气囊”。禾赛科技凭借自主创新,不仅成功推动激光雷达技术迈向大众市场,更将这项曾遥不可及的昂贵技术转化为赋能全球车辆安全的核心力量,守护每个人的出行安全。 未来,禾赛科技将持续以高质量产品支持合作伙伴守护用户的驾驶安全,打造更高效、更安心的全场景驾驶体验。 $禾赛-W(02525)$ $禾赛(HSAI)$ $小米集团-W(01810)$
      73评论
      举报
      禾赛宣布2026至2027年继续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商与小米汽车深化合作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30 10:01
      $大洋集团(01991)$ 面对大洋集团的深度转型,传统的估值方法如市盈率可能暂时失效,其价值评估需要切换到成长型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逻辑框架。核心在于关注其用户增长、生态规模和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 大洋集团设计了结构化的未来收入体系,包括引流层、融资层、交易层和出海层四层。这意味着其价值将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而是源于一个多元、协同且具有网络效应的生态。评估其进展的关键指标可能包括:AI数字人服务的用户数与活跃度、RWA平台上的资产规模与交易量、全球流量池的规模与转化效率等。 市场给予此类探索前沿领域的公司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反映的是对其潜在市场龙头地位和未来巨大成长空间的预期。因此,投资者在评估大洋集团时,应更侧重于对其技术落地进度、市场占有率、生态建设状况等先行指标的跟踪,而非纠结于短期的静态盈利水平。
      185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29 17:58

      圣贝拉2025中期业绩破局:收入与利润强劲增长,全球家庭护理生态全景初绽

      9月29日,被誉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的圣贝拉集团正式披露其2025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圣贝拉集团(含受托管理的月子中心)合计实现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集团层面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25.6%,基本盘业务保持稳健增速;受托管理门店的收入规模达到了人民币0.73亿元,同比增长160%,轻资产模式成效显著。公司利润同期达成全面盈利状态,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27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88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为8.6%,同比提升了3.8个百分点。这一业绩表现不仅超出市场预期,更向投资者展示了其业务模式在资本市场的初步验证。 多元业务协同发力构筑品牌护城河 业绩数据背后,是圣贝拉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据中报显示,圣贝拉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达到3878万元,同比增幅达126.1%,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主营业务具有强劲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率提升至37.6%,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显示出其服务产品组合优化和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多元业务板块发力是业绩优化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圣贝拉集团核心业务的月子中心业务收入增长36.5%至4.59亿元,上半年其创新推出的“合伙门店计划”得到显著成效,受托管理的月子中心数量增至53家,相关收入同比激增160%,轻资产扩张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圣贝拉在中报中强调,“圣贝拉以高品质服务体验建立用户信任与品牌壁垒,用高端产后护理为切入口。纵向延伸至备孕、产后、育儿全周期,横向拓展家庭护理、健康食品等场景。” 具体而言,圣贝拉家庭护理服务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38.6百万元,增幅达41.4%。家庭护理服务是将专业服务模式扩展到产后护理之外,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服务组合,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随著圣贝拉集团强势协同策略的推进,家庭护理服务和月子中心的协同销售也在持续加强。上半年,圣贝拉家庭护理服务的
      323评论
      举报
      圣贝拉2025中期业绩破局:收入与利润强劲增长,全球家庭护理生态全景初绽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05
      老兄分析的很到位

      元保股价回调是机会还是风险?个人视角下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读财报话新股
      近期,元保 $元保(YB)$ (YB.O)在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稳健业绩后,股价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 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广泛讨论,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以技术驱动见长的保险科技公司。 在仔细研读元保的半年报时,并结合个人对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理解后,我认为当前的股价回调更多是市场情绪和短期流动性因素所致,而非公司基本面的转向。相反,元保在中长期仍具备显著的成长潜力和估值修复空间。 一、股价回调:非基本面因素主导,市场情绪过度反应 从财报数据来看,元保在2025年第二季度表现可谓亮眼:总收入同比增长25.2%,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5.6%,Non-GAAP净利润率更是突破30%。 经营性现金流充沛,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9%,达到34.2亿元。这些数据无一不显示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财务结构。 然而,股价却在业绩发布后出现回调,不过我认为:这可能与两类非基本面因素有关: 一是部分一级股东锁定期临近结束,存在减持压力,导致流通盘短期承压; 二是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理解仍存在偏差,尤其是将其与互联网小贷或传统保险公司的风险属性混淆。 在我个人看来,这类情绪性波动在成长股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像元保这样流通盘相对较小、外资参与度较高的中概股,更容易受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影响。 但如果我们跳出短期波动的噪音,回归业务本质,会发现其核心竞争优势并未削弱,技术驱动的运营效率、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以及在中低线城市健康险市场的深度布局,都为其长期价值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未来增长潜力:技术与结构性机会并存 尽管短期股价承压,但我对元保未来的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1. 技术壁垒正在加深,AI从概念走向实战 元保不仅在财报中强调其AI技术
      元保股价回调是机会还是风险?个人视角下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279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01

      杉杉股份的“Alpha”:不止于行业Beta,更在治理焕新

      杉杉这份中报,是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暴涨1079%!扣非归母净利润也大涨605.24%。第二季度单季利润特别能打,环比增长426%。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 业绩炸裂,十倍增长,逆境翻盘——在行业波动和股东重整的双重压力下,这份成绩单来得太及时。周婷董事长带领的新管理层,不仅稳住了局面,更是用实打实的业绩回应了所有质疑。 我之前对杉杉不算特别乐观。负极和偏光片,两个赛道都挺“卷”,技术迭代快、成本敏感度高,后来者其实很难突围。但这次中报,杉杉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韧性。 “负极+偏光片”的双核心布局,显示出极强的战略定力和业务协同能力。尤其在新能源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它能逆势跑出来,说明内部运营和成本控制确实下了硬功夫。 负极材料这块,杉杉的客户名单非常亮眼,几乎覆盖了全球头部电池企业。这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体现,更是技术、品质和供应链稳定的综合证明。快充产品持续领先,硅碳、硬碳等新材料也顺利量产,说明研发始终在线。 更关键的是成本。云南基地通过工艺升级大幅降低石墨化成本,自供率提升带来的是全链条的竞争力。在人造石墨这个红海市场,能做到全球出货量第一,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效率和规模。 偏光片业务则是另一个“隐形冠军”。全球大尺寸LCD份额占三分之一,电视和显示器用偏光片都是全球第一,这种市占率本身就是极深的护城河。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产能正加速向中国集中。未来几年,中国厂商的全球产能占比会持续提升,杉杉作为龙头,吃透这波红利是大概率事件。 即使在日元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偏光片业务依然实现了销量增长和盈利优化,说明公司的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升级非常到位。 当然,最值得说的还是“人”。去年底,周婷董事长临危受命,外界不乏质疑之声。但她几乎第一时间就进入状
      1,163评论
      举报
      杉杉股份的“Alpha”:不止于行业Beta,更在治理焕新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9-01

      ALT5 Sigma (ALTS.US)投资WLFI建立资金锚点,9月1日代币上市会引发股价飙升吗?

      8月下旬,两种相互交织的趋势点燃了数字资产行业。 一方面是将于8月28日至29日在香港举行的“比特币亚洲峰会”,这是一场汇集了科技巨头、金融领袖、政策制定者的数字资产行业盛会,由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儿子埃里克·特朗普的出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的主题演讲“信号胜过噪音”不仅是会议的核心,而且被视为特朗普家族对加密货币领域立场的重要信号。 另一方面是美国上市公司西格玛公司(ALTS)的异常活动。美国)- 8月22日经历了近20%的单日涨幅,股价的“生命迹象”反映了市场对其对WLFI平台的15亿美元投资以及WLFI代币于9月1日在币安上市的强烈预期。 事件的核心:对WLFI的15亿美元投资为加密项目建立了“资本市场锚点”。 要理解ALT5最近的资本热,我们必须首先澄清它与WLFI的深厚联系。根据公司公告和市场披露,ALT5 Sigma扩大了资本基础,并宣布以约15亿美元的现金与代币对价,获取 WLFI 治理代币总供应量共计7.5%的持仓(当前已完成约3.75%注入),这不仅是 ALT5 在稳定币与数字资产生态上的关键布局,也为此前更偏社区驱动的 WLFI 建立了与主流资本市场的‘价值锚点’。将以前更“社区驱动”的WLFI平台和代币与主流资本市场连接起来。 从行业逻辑的角度来看,这种绑定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合规背书和信任注入。由于WLFI发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USD1,并带有“特朗普家族协会”的标签,此前由于名人效应而受到关注,但缺乏主流资本的公开认可。作为一家持有金融科技支付牌照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票代码ALTS), ALT5向WLFI项目投资15亿美元,相当于为WLFI提供了“IPO级别”的合规信誉,减轻了普通投资者对该项目的“合规风险”的担忧,这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尤为重要。 其次是流动性和估值参考。加密代币的核心痛点之一是缺乏透明的估值锚
      1,0373
      举报
      ALT5 Sigma (ALTS.US)投资WLFI建立资金锚点,9月1日代币上市会引发股价飙升吗?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8-21
      $一亩田(YMT)$ 农业还是有前景的。
      6961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8-05
      $元保(YB)$ 买入评级
      846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7-10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星源材质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开篇赫然写着“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向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全部供货”等耀眼标签。 这份技术荣光背后,财务报表却渗出寒意——过去三年,其营收从28.67亿增至35.06亿元,净利润却从7.48亿暴跌至3.71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同比下滑52.46%的残酷数字,彻底撕开了“增收不增利”的行业伤口。 一、技术荣光与财务阴影的交错 作为中国首家掌握干法隔膜技术的企业,星源材质确实拥有令人瞩目的技术底蕴:全球九大生产基地布局、服务超100家电池客户、干法隔膜全球市占率第一。 招股书反复强调其“向全球十大电池厂商全部供货”的独特地位,试图勾勒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然而技术护城河未能阻挡价格战的炮火。 2024年其干法、湿法、涂覆隔膜单价分别暴跌26.92%、26.39%、21.67%,全线产品毛利率断崖式下滑。更触目惊心的是,今年一季度干法隔膜售价跌破0.4元/平方米的生存红线,全行业每生产一平方米即亏损0.05-0.08元。当技术溢价被价格战碾碎,星源材质引以为豪的“全球第二”头衔,反而成了重资产扩张的沉重枷锁。 二、海外豪赌与行业自杀式扩张 此次IPO募资投向暴露了星源材质的焦虑:54.62亿港元砸向马来西亚基地,6.32亿港元投入美国工厂,试图以海外产能规避贸易风险。但这场豪赌恰逢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总产能突破300亿平方米,超出实际需求72.5亿平方米,干法隔膜产能利用率已跌破60%警戒线。 中国塑协2025年初紧急发布“行业健康发展倡议”,试图遏制自杀式价格战。讽刺的是,星源材质此时仍在加速扩产——佛山基地试产、瑞典工厂在建,海外规划产能超20亿平方米。当全行业在价格血泊中挣扎,这种逆势扩张无异于向烈火浇灌燃油。招股书轻描淡写提及“市场竞争加剧”,却对产能过剩风暴视而不见。
      891评论
      举报
      星源材质赴港IPO:技术荣光下的债务阴影与行业困局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07-04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2019年,周枫带着庄莉在纽交所敲响网易有道上市钟声时,或许庄莉已在憧憬不久后带领镁佳股份登陆港交所。 6月30日,镁佳股份有限公司(Megatronix Inc.,下称“镁佳股份”或“镁佳”)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花旗、‌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镁佳股份是一家创新驱动的领先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研发并交付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集成式域控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打造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 事实上,当全球车企加速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智能座舱必然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而镁佳股份此番赴港上市显然蕴含着庞大的商业机遇,其核心壁垒具体如何? 精兵强将筑基,打造技术硬实力 对于科技初创企业而言,创始团队的理念往往是早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镁佳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庄莉是清华计算机系1996级校友,本科、硕士均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丈夫周枫共同参与创立网易有道。 深耕汽车软件领域超20年的庄莉,职业履历堪称“顶配”:曾在微软、雅虎、网易、猎豹、蔚来等全球科技巨头担任关键职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在蔚来任职的三年间,主导了车辆软件开发全流程,完成了NIO OS 1.0/2.0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打造了国内首个真正落地的独立实体智能助手NOMI。 除创始人外,镁佳股份的工程师团队横跨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度融合AI等前沿技术,推动研发全周期高效运转。这种“精兵强将”的配置,使其研发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数倍。 也是在这个高质量团队的带领下,镁佳股份将其产品和技术的落脚在两大核心理念之上: 其一,是“智能座舱+X”的模块化产品策略。公司以高性能智能座舱为核心,无缝整合AI语音助理、驾驶员/乘客监测系统(DMS/OMS)、高阶辅助驾驶(ADAS)泊车与驾驶功能、车联网、OTA升级等智能化
      1,184评论
      举报
      镁佳股份冲刺港交所:清华女博士领航,智驾赛道再添“精兵强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