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叁劍客

资深金融分析师、港美股研究达人、职业投资人、财经评论员

IP属地:江苏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8 13:45

      赛力斯港股上市获资本市场持续看好西部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自11月5日成功登陆港股以来,赛力斯以140.16亿港元的净募资额刷新国内车企IPO纪录,并获得22家基石投资者超1700亿港元的热烈追捧。依托“A+H”双资本平台,赛力斯正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开启国际化新征程。西部证券最新研报认为,H股上市开启全球化征程,同时公司新能源销量快速增长,协同火山引擎开展具身智能合作,维持“买入”评级。 此次赛力斯港股上市所募资金中,部分将用于车型研发与渠道建设,有望帮助问界品牌在国际市场树立认知,加快全球化步伐。西部证券研报指出,港股资金七成直投研发,技术护城河有望加深。公司相继推出了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赛力斯超级增程、赛力斯智能安全等创新技术成果,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截至目前,问界累计交付已突破85万辆,问界M9、M8分别占据50万级与40万级豪华车市场销量榜首;全新问界M7上市仅41天,大定订单突破9万辆,持续验证其市场号召力。 更具前瞻性的是,赛力斯正积极布局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下一代智能出行生态,有望形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西部证券也指出,未来赛力斯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豪华新能源赛道的领先优势,引领中国汽车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市场对赛力斯港股上市的讨论已超越“打新”层面,更多聚焦于其商业模式闭环与全球竞争力的深度解析。有投资者指出,超1700亿港元的融资认购,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智造”实力与品牌溢价的广泛认可。赛力斯正站在重塑“中国豪华车”乃至“全球豪华车”市场格局的关键节点,资本市场的持续看好,正是对一家技术科技驱动型车企长期价值的坚定投票。 $赛力斯(09927)$ $赛力斯(601127)$
      330评论
      举报
      赛力斯港股上市获资本市场持续看好西部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4

      拆解探迹科技并购案:AI独角兽的底气与野心

      最近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挺热闹,尤其是“并购六条”出来之后,动作频频。前两天又有个大新闻——做AI大模型智能体的探迹科技,通过旗下公司探迹远擎,用“协议转让+部分要约”的组合拳,拿下了真爱美家近45%的股权,实控人变成了探迹的创始人黎展。 这事儿不是偶然,更像是AI+企业借着政策东风、靠硬实力上位的一个典型。 探迹这家公司,为啥能这么猛?我觉得核心在于它建起了一套别人很难模仿的AI技术生态。 数据涌动的价值:大数据如何成为可靠助手 要理解探迹的价值,必须拆解其产品矩阵。 从公司的产品布局来看,探迹 AI Agent涵盖多种可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数字员工”:在B2B领域推出了销售、营销、触达、分析等智能体,在B2C领域推出了客服、营销、运营、私域等智能体,并把自研的 AI OS和加速处理框架 AI Core 延伸至智能体硬件终端。此外,公司还推出全球领先销售智能体(Al Sales Agent)Futern,助力企业高效拓展海外B2B客户。 探迹科技描述自身愿景时提到,公司致力于成为协助解决产业痛点的“数字生产力单元”。在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探迹AI Agent具备广泛的行业推广价值,也经过能源、物流、电子元器件、政务、零售及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成功实践。 从公司的介绍来看,探迹科技的“AI数字员工”有三大核心优势:第一,具有智能研判能力,经过探迹服务超5万家企业所积累的行业Know-how与业务逻辑训练,突破行业知识与经验边界,形成“专家级”业务处理能力;第二,具备类人思维,具备规划、推理与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7×24”小时在线,解放人力;第三,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协同的特点,支持按需定制,可以无缝嵌入企业现有流程,并能根据业务变化动态调整优化。 举例来说,在销售环节,探迹的销售Agent可智能研判需求、自动生成高潜客户列表,自主学习精细至某一零部件的产品知识,根据关键词智能
      132评论
      举报
      拆解探迹科技并购案:AI独角兽的底气与野心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4

      印尼“效仿”刚果(金)收缩镍供应 镍涨价预期打开中伟股份A/H股想象空间

      印尼正在持续推动其镍供应收紧的政策。 近日,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ESDM)计划下调2026年镍产量目标,此举是继工业部因全球及国内供应过剩而决定限制新冶炼厂许可之后的进一步措施。中长期镍供应收紧的预期会促使产业链加强原材料采购、战略库存,对镍价形成上行推力。 2024年中伟股份(300919.SZ)镍系材料收入161.63亿元,占总收入的40.2%,以镍为主的新能源金属产品134.83亿元,占总收入的33.5%,在印尼红土镍矿资源端,中伟股份已拥有三座已经投产和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生产基地,未来镍价上行将会为中伟股份贡献显著的利润弹性。 印尼此举已有先例 此前刚果(金)收紧钴供应曾引起市场显著反应 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资源国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原材料供应,而是希望通过控制出口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更多的参与产业链分工。 目前印尼在全球镍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镍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7%,是印尼参与全球产业的核心抓手。 有数据显示,印尼2025年镍产量占全球38%,但国内消费量不足15%,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模式使其在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为此,印尼政府制定了2025-2029年雄心勃勃的下游化路线图,将镍定位为国家优先事项,镍是实现下游化目标、构建增值经济、减少对原材料出口依赖的最大优先商品,持续收缩供应势在必行。 对中长期供应收紧的风向,将促使贸易商及下游企业加强原料采购、增加战略库存,从而对镍价形成情绪性与行为性支撑,镍价也因此构成了未来上涨的预期。 实际上,印尼这一动向,在今年上半年就已有成熟范本——刚果(金)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出口管制措施,试图扭转价格颓势并重塑全球钴市场。 2025年2月,刚果(金)首次宣布暂停钴出口4个月,直接导致钴价从16万元/吨涨至24万元/吨;6月禁令升级,继续延长3个月,推动钴价二轮上涨,到9月份虽然结束禁令,但自10月15日起实施出
      6134
      举报
      印尼“效仿”刚果(金)收缩镍供应 镍涨价预期打开中伟股份A/H股想象空间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3

      赛力斯港股上市开启国际化新篇甬兴证券看好成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伴随11月5日赛力斯正式登陆港交所,其在国际化的资本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赛力斯以“规模+盈利”双重突破构筑起强劲的发展动能,在高阶市场形成稀缺占位,展现出短期爆发力与长期价值的双重特质。甬兴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赛力斯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势头强劲,新车型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新周期成长动能充沛,维持“买入”评级。 在重资产、高投入的汽车制造行业中,赛力斯已成功打通“规模效应-成本控制-盈利提升”的闭环。今年1-10月,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56,085辆,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公司盈利能力同步增强。2025年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甬兴证券预测,赛力斯未来三年收入将保持双位数增长,每股收益(EPS)从2025年的5.78元持续提升至2027年的8.65元,而市盈率(PE)同步逐步下行,表明在盈利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估值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赛力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端化战略的成功,问界品牌已在30万至50万元价格区间构筑起显著的竞争壁垒。截至目前,问界全系累计交付量已突破85万辆。其中,问界M9与问界M8分别占据50万级与40万级豪华细分市场销量榜首;全新问界M7上市仅41天大定便突破9万辆,持续验证其爆款产品力。业内观察人士分析,问界以32.7%的市占率领先其他品牌,展现出由产品力、品牌力与用户口碑共同支撑的溢价能力,也构成了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核心稀缺价值。 此外,借助此次港交所上市,赛力斯正加速全球化布局,积极拓展欧洲、中东、非洲市场,正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全球输出能力的中国新能源品牌,持续打开成长天花板。从“规模+盈利”双突破夯实发展基础,到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构建竞争护城河,再到港股上市开启资本国际化新阶段,赛力斯正展现出卓越的成长动能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
      565评论
      举报
      赛力斯港股上市开启国际化新篇甬兴证券看好成长动能维持“买入”评级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2
      $禾赛-W(02525)$$禾赛(HSAI)$看看历史,哪个科技股没经历过“业绩越牛,股价越崩”的黑暗时刻?苹果、特斯拉都是这么过来的,禾赛才到哪,坚定看长!

      禾赛发布 2025 Q3 财报:提前完成全年GAAP盈利目标,上调净利润指引

      @EC汽车
      11 月 11 日,禾赛科技(NASDAQ: HSAI; HKEX: 2525)公布了 2025 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本季度,禾赛实现营收 8.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7.5%,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 2.6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盈利目标。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 441,398 台,其中ADAS 产品交付量为 380,759 台,同比增长 193.1%,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为 60,639 台,同比大幅度增长 1311.9%。 第三季度,禾赛斩获前两大 ADAS 客户 2026 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并实现 100% 标配。同时,禾赛 ETX+FTX 产品组合斩获首个乘用车量产定点,以“主雷达+多颗补盲雷达”的配置实现全域感知覆盖,计划于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启动量产。在机器人领域,禾赛接连拿下 Motional 及多家北美、亚洲、欧洲全球领先自动驾驶企业的激光雷达订单。接下来,禾赛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将全年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指引上调至 3.5 亿元至 4.5 亿元人民币。 营收保持行业领先,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 本季度,禾赛实现营收 8.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7.5%,单季营收实现连续 6 个季度同比增长,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图片 GAAP 盈利大超指引,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禾赛本季度 GAAP 盈利达 2.6 亿元人民币(1),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盈利目标。指引将上调至 3.5 亿至 4.5 亿元人民币,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为公司未来增长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图片 交付量同比猛增,ADAS 增长至 3 倍,机器人增长至 14 倍 激光雷达正从汽车的核心智能硬件普及为安
      禾赛发布 2025 Q3 财报:提前完成全年GAAP盈利目标,上调净利润指引
      568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1
      稀缺的成长型价值股,长线逻辑不变$禾赛(HSAI)$  

      禾赛(02525,HSAI.US)提前一季完成全年盈利目标,新品踩准产业趋势多引擎驱动增长

      @智通财经APP
      寻找绩优成长股,这是二级市场投资者永恒的追求。然而众所周知,即便是优质标的,想要在保持增长弹性的同时还尽可能延长增长的持续性,这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激光雷达这一高景气赛道上的龙头公司禾赛(02525,HSAI.US) $禾赛-W(02525)$ ,今晚披露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财报成绩单,其大超预期的盈利数据再一次印证了禾赛是稀缺的成长型价值股。财报显示,在去年业绩的高基数之上,今年第三季度禾赛的收入同比大增47.5%至8亿元,连续六个季度同比正增长。同期,公司的净利润为2.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禾赛更是提前一个季度便完成了全年盈利目标;受此影响,禾赛将全年盈利指引进一步上调至3.5-4.5亿元。 财务数据划出陡峭的上升曲线,禾赛究竟何以碰不到成长的“天花板”? 持续兑现成长叙事 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里有多出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财报以外也能寻找到答案。就在三季度末,禾赛达成了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里程碑,公司再一次展现出了断档式领先的特质。 产能优势为禾赛持续向市场输出优质供给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三季度数据为例,期内公司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到了44.14万台,同比增加了228.9%。其中,ADAS交付量为38.08万台,同比增长193.1%;机器人领域交付量为6.06万台,增幅更是高达1311.9%。 在智通财经看来,禾赛机器人业务的持续爆量很可能不是一个偶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一帆恰好是机器人专业出身,他早前便曾公开表示:“机器人应用的想象空间更加多样,就好像你不可能同时开两辆车,但可以同时让很多机器人为你工作。”李一帆的这一论断,如今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今年以来,作为机器人之眼的激光雷达加速落地多种应用,市场爆发已大有箭在弦上的意味。 面向极具想象力的机器人市场,禾赛开发了适
      禾赛(02525,HSAI.US)提前一季完成全年盈利目标,新品踩准产业趋势多引擎驱动增长
      391评论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11
      $禾赛(HSAI)$  财报符合预期,这是什么情况?洗一洗?反正我是不会走的
      9792
      举报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1-06

      解码赛力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

      11月5日,赛力斯(9927.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值超2200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一个年销量刚刚突破40万辆的车企,凭什么获得如此惊人的估值?答案早已写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估值逻辑里。 电动车时代,销量规模正在让位于科技潜力与成长潜力,成为新的估值锚点。最直观的例子是,特斯拉以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引领全球车企,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丰田集团,如今美股市值仅为特斯拉的17%。 而赛力斯,恰恰交出了一份符合新估值逻辑的高分答卷: 盈利能力经过验证: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 高端市场占据制高点: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高达29.9%,超越特斯拉及BBA传统豪华品牌。上半年单车成交均价超40万元,其中问界M9和问界M8分别问鼎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 高研发投入:港股上市70%募资用于研发,强化自研能力,并前瞻性布局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全球化战略加速落地: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对接国际资本。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境外营收同比增长145%,海外业务已成为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这些数字勾勒出赛力斯的竞争力轮廓,也解释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 更重要的是,问界品牌的高端化布局,正通过扎实的产品力和服务力赢得用户信任。据杰兰路《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问界品牌获得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问界M9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 赛力斯的估值逻辑,是多重势能叠加的结果:背后有资本市场的信任加持,也有产品盈利模式的成熟验证,更有全球化与智能化布局带来的成长预期。本文将从资本信心、产品韧性与全球化三条主线,进一步拆解赛力斯的“估值底气”。 49
      1.43万6
      举报
      解码赛力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0-31

      地平线机器人-W上市周年:智驾科技领航,生态构建与商业落地成果显著

      2025年四季度智驾赛道热度持续攀升,行业竞争逐步聚焦于技术商业化落地速度与全球化布局进展。作为国内智驾科技领军企业,地平线机器人-W(以下简称“地平线”)再次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地平线成为2025年全球前五大智驾芯片厂商,已然全球智驾行业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恰逢一周年之际,地平线也传来多项利好: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批量交付,拿下日本TOPOEM车型订单,HSD高阶方案落地在即。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其深耕多年的能力体系在持续释放价值。 技术引领,软硬结合生态构建护城河 地平线如今的行业地位,根植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的生态战略。依托深度整合的芯片、算法、工具链和系统工程能力,地平线形成了稳定、可交付、可规模部署的技术底座。 公司自主研发的征程6系列芯片,凭借高集成度架构显著降低系统开发复杂度,依托专用计算单元实现算法效率质的飞跃,更以开放生态大幅缩短量产验证周期,成为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技术突破叠加市场快速验证,地平线正加速构建宽阔护城河。新一代产品征程6系列投产即取得市场认可:在其推动下,地平线中高阶产品解决方案(支持高速NOA及城区辅助驾驶功能)上半年出货量达98万套,较去年激增6倍。 以征程6为计算底座,地平线软硬一体自研推出的HSD(HorizonSuperDrive)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被誉为“中国版FSD”。该方案搭配征程6P的560TOPS算力,系统具备低延时、防御性驾驶、横纵向耦合控制、自我进化的能力,首款量产落地车型星途ET5即将正式上市。目前,HSD方案已获得多家车企的定点合作,并明确未来3-5年千万级量产目标。 前瞻布局清晰落地,增长确定性持续验证 技术优势最终需通过量产落地兑现价值,地平线已构建起行业领先的规模化交付能力:2025年8月,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突破1000万套,成为国内
      645评论
      举报
      地平线机器人-W上市周年:智驾科技领航,生态构建与商业落地成果显著
    • 金融叁劍客金融叁劍客
      ·10-31

      广和通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53.66亿元行业第三,净利润3.15亿元行业第六

      广和通成立于1999年11月11日,于2017年4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涉及广东省、香港。它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业务为无线通信模块,具备全产业链的差异化优势。 $广和通(00638)$ $广和通(300638)$ 广和通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所属申万行业为通信 - 通信设备 - 通信终端及配件,所属概念板块包括eSIM、DeepSeek概念、车联网(车路云)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三,净利润第六 2025年三季度,广和通营业收入为53.66亿元,在行业29家公司中排名第三。行业第一名移远通信营收178.77亿元,第二名共进股份65.39亿元,行业平均数为21.95亿元,中位数为9.84亿元。主营业务构成中,无线通信模块34.46亿元,占比99.38%,其他(补充)2161.22万元,占比0.62%。当期净利润为3.15亿元,行业排名第六,行业第一名亿联网络净利润19.58亿元,第二名移远通信7.27亿元,行业平均数为1.63亿元,中位数为1769.26万元。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广和通资产负债率为50.53%,去年同期为52.55%,高于行业平均40.17%。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7.14%,去年同期为20.71%,低于行业平均26.55%。 董事长张天瑜薪酬186.46万元,同比增加58.43万元 广和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张天瑜。董事长张天瑜,1967年出生,硕士学历。1988 - 1994年任中国电子器材厦门
      1,215评论
      举报
      广和通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53.66亿元行业第三,净利润3.15亿元行业第六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