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松鼠理财手记
多年金融民工,业余炒股选手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48
帖子 · 4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9-04
蔚来Q2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三季度能否迎来反转?
9月2日
$蔚来(NIO)$
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亏损依旧,但表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营收增长、交付量暴涨,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先看一个直观的数字:二季度交付量达到72,056台,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不管怎么看,这个增长幅度都可以说是相当强劲的。蔚来旗下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多品牌矩阵,而这一策略显然初见成效。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分别交付了47,132辆、17,081辆、7,843辆,这三者合力为蔚来撑起了销量的“半边天”,有望缓解主品牌单一时销售压力过大的问题。 然而,尽管交付量和营收都在增长,蔚来却仍旧面临“以价换量”的战略压力。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1亿元,但在销量增长25.6%的背景下,这一增幅显得有些缩水。为什么?产品矩阵的变化(尤其是低价车型的引入)和降价策略显然影响了整体的单车平均售价。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案例,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价降量增过程,价格战不可避免。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盈利。 二季度,蔚来净亏损49.948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减少了1%,环比上一季度的67.5亿元亏损,减少了26%。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依旧让其亏损维持在高位。 降本增效是目前蔚来最迫切的任务,二季度开始,蔚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了6.6%,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的增幅则放缓。但要知道,虽然成本控制有所进展,但在现有的高成本结构下,蔚要实现盈利,四季度压力依然不小。 7月发布的乐道L90和8月发布的全新ES8无疑是蔚来今年的两张王牌。从市场反馈来看,乐道L90的交付量在8月突破了1万台,而全新ES8更是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性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
看
1.08万
回复
2
点赞
5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蔚来Q2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三季度能否迎来反转?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8-01
美团“浣熊食堂”宣言:绝不自营,真有诚意还是稳住监管局?
7月29日,美团在官宣中强调:“浣熊食堂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自推出以来,品牌热度关键词环比涨40倍,商家曝光增长164%,订单涨60%。它的定位是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明厨亮灶、全程可溯源的运营服务,同时利用美团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支撑入驻运营。它更多是架构“外卖基建”,将流量、品牌、销量全部让商家,自身只做“小帮手”。 这个立场表面温柔,但背后非常清晰:既能贴合监管政策(强调平台不下场竞争),又能稳住商家合作信心,让大盘商家安心入驻。 京东的“七鲜小厨”则是另一条路:平台从选址、采购、出品标准、运营人力全包,商家仅交食谱,京东负责建店运营,三年目标上线万家门店,投入超100亿人民币。它依赖供应链优势和智能炒菜设备,将菜品制作过程可视化、可控,突出“品质+价格”的性价比竞争路径。 简单来说,京东是“重资产+深度控制”,美团则是“轻资产+平台赋能”。 最近两会和国务院报告频频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服务消费”等关键词,仅“消费”就出现次数大幅增长。商务部、中央办公厅均提出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外卖平台作为数以亿计消费者的日常入口,监管重点自然集中在配送效率、食品安全、骑手权益等方面。 美团“绝不自营”的宣言,其实也是一种政策姿态:规避“平台自营”引发的监管风险,构建一个政策层面的护城河,让商家安心、监管放心、消费者安心。 有完整供应链体系的京东,能把“品质”控制下去。若三年万店计划能跑通,自营高毛利空间显著。风险是重资产投入,开店成本、冷链物流、人力运营都必须稳产。需要关注单店回本周期、系统规模效率与复购率。 美团是建“外卖基建”,赋能商家,也在培育平台粘性与品牌信任度。模式轻资产、更灵活,也符合监管政策导向,风险边界小。但未来能否形成真正利润新曲线,还需看生态协同、供应链盈利能力和平台增值服务扩展空间。 我的思考逻辑是:京东能否跑出品牌连锁
看
825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美团“浣熊食堂”宣言:绝不自营,真有诚意还是稳住监管局?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8-01
看
2,05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6-30
小米 YU7 上市,能否成为 Model Y 的“终极对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小米的最新力作——小米 YU7。这辆车可以说是小米进军汽车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自从小米发布第一款 SUV——小米 SU7以来,大家的关注点就从未离开过小米的汽车。今天,经过数轮的预热、不断的“打预防针”,终于迎来了小米 YU7的正式发布。 三分钟售出 20万台,这足以证明消费者对小米 YU7的热情有多高。话说回来,这车在价格上算是把特斯拉的Model Y狠狠地“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区间,既不至于完全放弃价格优势,又在配置上给了消费者不小的惊喜。 雷军的营销一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小米 YU7一口气推出了九种车漆颜色,还包括四款内饰色,配合不同的座椅配置,共计有36种颜色组合可选。这可是彻底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别的车厂商也许有漂亮的颜色,但你可得学学雷军如何通过“色彩”来提升车主的情绪价值。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颜色是情绪的延伸”,当你能拥有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车时,车主的自豪感与驾驶体验就会被放大。 雷军深谙“情绪价值”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在发布会上,他提到了小米YU7的测试经历:从西藏阿里到吐鲁番,跨越极端气候的实地考验,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宣传,更是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这种“情绪价值”的制造,正是小米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 但,车虽好,价格却是消费者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小米YU7定价在25.35万元-32.99万元,相比于同类竞品,价格的确不低,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比起SU7的入门价格,YU7的定价无疑走向了更高阶的消费市场,这使得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如果我们横向对比,同样价格区间内的车型有很多选择,比如大众ID.4、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这些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型。它们不仅具备更大的车内空间,还有更强的品牌效应和口碑,尤其在SUV市场,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一款SUV
看
1,75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小米 YU7 上市,能否成为 Model Y 的“终极对手”?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5-29
拼多多财报低价策略卷不动了?
近日,
$拼多多(PDD)$
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这家曾以“千亿补贴”政策杀入市场的电商巨头,终于也面临了“增长放缓”的尴尬局面。话说回来,拼多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价格战和极致的补贴,吸引了大批用户,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问题来了,价格战和补贴的红利已经见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拼多多的财报一公布,股市反应强烈,盘前一度暴跌超11%。单看数据,也确实让人有点失望: 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的1,016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暴跌47%,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也远不及预期; 运营利润:下降了38%,这可是直接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拼多多也许不算是“亏本生意”,但它的成本和支出实在是让人担忧。销售营销费用激增43%,达到334.03亿元人民币,而运营成本上升了25%。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利润表现,给股东和市场的信心带来很大压力。 拼多多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淘宝等平台无一例外都在做极限补贴和低价吸引流量。这种价格战虽然能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商家和消费者并不可能一直“享受”这种低价红利。 拼多多曾经通过“千亿补贴”政策吸引了大量商家和消费者,但如今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商家不能永远“拼低价”,而消费者也不可能只关注极致低价,偶尔还是希望能够享受一点质量和服务。 除此之外,拼多多的海外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对拼多多的海外业务构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并下调关税税率,这让拼多多的出海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Temu能否像拼多多一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拼多多的管理层表示,收入增长放缓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导致了本季度利润的显
看
1,52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拼多多财报低价策略卷不动了?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5-08
淘宝闪购搅局,“即时零售”大战打响
淘宝闪购上线六天,订单破千万,阿里把“即时零售”这盘棋,终于下到了战略层面。 阿里这回,是真的下场了。淘宝闪购登上首页一级入口,带着“天猫货盘 + 饿了么履约”的组合拳,一拳打向美团,一拳拍向京东。说白了就是:我不再靠饿了么混日子,我亲自来卷! 六天破千万单,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把原本只刷淘宝,但没在阿里生态里点过“到家服务”的人,全拉了进来。 别小看这批人,他们本来是“饿了么的用户”,但从没意识到:淘宝上也能点奶茶、买药、送水果。现在知道了,咔咔咔,一顿点,淘宝直接打通流量闭环。 现在我们看到三家正面交锋:美团凭的是地推、骑手、闪电仓;京东走的系统稳定、自营派,物流起家;阿里把饿了么和电商这“两张牌”放在同一副牌桌上了,不再各玩各的。 这像不像是三种不同的投资风格? 美团 = 高Beta选手,波动大,但起势猛; 京东 = 稳健蓝筹,周期长,但“守得云开”; 阿里 = 刚觉醒的价值洼地?如果资源整合能成,可能是最大弹性来源。 即时零售的逻辑,本质是把用户需求的“即时性”变成平台的“黏性”。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TikTok把“15秒注意力”变现成了广告现金流,现在淘宝闪购,是想把“30分钟送达”变成一张新的电商护城河? 别急着冲去买美团、京东、阿里的股票(或者空它们)。我们得问自己一个问题:即时零售的扩张,是平台的胜利,还是中小商家的机会?换句话说,是平台吃肉、商家喝汤,还是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淘宝闪购背后发现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除了奶茶,还有药品、便利超市、3C数码、甚至服饰百货都在卷进来。 这说明什么?即时零售正在从“高频刚需”向“低频大件”蔓延,覆盖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因此,值得关注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谁在提供“闪电仓”解决方案?谁能为小商家提供“快送+履约+库存+支付”的一体化系统?谁能整合区域小品牌,形成新一代“即时零售联盟”? 看清楚这条赛道,我们
看
3,141
回复
1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淘宝闪购搅局,“即时零售”大战打响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4-16
外卖战火燃起,京东美团外卖“卷”出新高度
最近,互联网两大巨头京东和美团又杠上了,这次不是在电商主战场,而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领域,说白了,就是外卖! 话说这京东搞了个大仗势,收购了达达集团,声称“最快9分钟送达”,还祭出了“准时保”这种服务,再加上全职骑手、五险一金,这架势,摆明了是要砸钱硬干啊! 但美团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深耕外卖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商家资源。一看京东来势汹汹,立马推出了“美团闪购”这个新品牌,号称要打造“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了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目标是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平均30分钟送达。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是以自建物流起家,现在想靠外卖弯道超车;一个是靠外卖称霸一方,现在想把触角伸向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 要我说,这社保、佣金啥的,都只是表象,是手段,不是目的。京东砸钱给骑手交社保,降低商家佣金,看似是在提高运营成本,但这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京东看中的是自己强大的物流体系这个基本盘。但是,美团依托庞大的外卖网络,让附近门店的商品30分钟就能送到家,这直接威胁到了京东的传统优势。 京东当然不甘示弱,想用达达来保持这个优势,但是光靠达达自己的单量,成本下不来啊!怎么办?那就自己下场做外卖,通过外卖单量来摊薄即时配送网络的成本,同时用高福利、低佣金来提高美团的运营成本,挤压美团的利润空间,从而相对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至于美团,也不是傻子。人家在外卖领域深耕多年,对用户的需求、商家的痛点那是门儿清。现在推出“美团闪购”,就是想把外卖积累的配送能力和用户习惯,复制到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中,比如买个菜、买个药、买个日用品啥的,都能在美团上搞定,而且速度还快。这是要构建一个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更有可能先成功?要我说,这还真不好下定论。毕竟,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但是,我更看好美团。 因为美团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用户心
看
1,35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外卖战火燃起,京东美团外卖“卷”出新高度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3-19
雷军这次“下手”太狠了!小米汽车,真成了车圈苹果?
小米刚刚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2024年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但要问今年财报的关键词是啥?答案无疑是:汽车。 小米汽车业务第四季度亏损仅7亿元,2025年交付目标直接拉到35万台,保守预计,今年汽车业务的盈利能突破50亿。这意味着,小米的利润有望冲击400亿+,甚至500亿!要知道,这可是小米su7上市的第一年,起势快得不像话。 造车之后,四季度单季赚了90亿,全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那就是360亿,造车简直太赚钱了! 如果说特斯拉是车圈的iPhone,那么小米的SU7 Ultra,很可能是车圈的MacBook Pro。 回头看,这场战役的节奏安排得太精准了。小米造车,从一开始就不是靠简单的供应链堆料,而是从产品定义出发,把子弹打到了供应链的七寸上。SU7 Ultra的定价和性能直接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门槛,逼着行业重新审视电动车的标准。 50万的价格,超越同级的性能,这在电动车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入场券”。消费电子逻辑正在席卷汽车行业,而小米,就是那个搅局者。 更离谱的是,小米汽车这波几乎不烧钱。很多人总觉得“造车=烧钱”,但小米的打法截然不同: 成本控制极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18.5%,比很多新势力的10%左右高出一截。 产业链效率爆炸:小米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贡献了超过400亿的利润,等于汽车业务在“白嫖”支持。 营销费用低得可怕:小米全年的营销费用才80亿,却打出了800亿的市场声量,这种性价比,特斯拉看了都要流泪。 现在,小米的汽车交付速度疯狂提速——10万辆用了229天,20万辆只用了119天,今年目标35万辆,如果供应链给力,50万辆也不是问题。 虽然小米这几年赚的钱看起来不多,但它的现金储备却在暴增,从2021年宣布造车时的1080亿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亿元。这意味着,小米的赚钱模式已经彻底变了。
看
9,73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雷军这次“下手”太狠了!小米汽车,真成了车圈苹果?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3-11
美股大跌,特斯拉暴跌15%!这次是真的熊来了,还是老套路?
黑色星期一,华尔街变“华尔裂”,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道琼斯跌了2.08%,标普500跌2.70%,纳斯达克更是跌掉4%,科技股一片惨绿。特斯拉暴跌超15%,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除了特斯拉,英伟达跌超5%,苹果、Meta、谷歌跌超4%,微软跌超3%。 市场的恐慌来源有很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通胀担忧、财政紧缩……但归根结底,这次的暴跌其实早有征兆。去年7月美股泡沫已现,2月见顶后还疯狂冲了一波,现在的下跌,不过是积累已久的高估值泡沫被戳破而已。 很多人把锅甩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这导致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进而冲击股市。确实,加税会推高物价,但这并不是美股下跌的核心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 估值泡沫终究要破裂:2月中旬,标普500市盈率达27倍,纳指100市盈率超33倍,已经远远超过合理水平。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市盈率才12.7倍,恒生科技指数25倍。这样的高估值不可能永远持续,美股这几年本身就涨得太快,现在回调,完全合理。 财政紧缩,市场的钱少了:拜登时期美股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撒钱”刺激经济。但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削减财政支出,裁员、缩编、砍预算,这些都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收紧。再加上全球利率还处在较高水平,资金流动性不如前几年充裕,美股自然压力倍增。 科技股的逻辑变了:过去几年,美股靠科技股撑着,尤其是AI概念带来的繁荣。但现在,AI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的DeepSeek、QWEN等大模型正在崛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资金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追捧美股科技股。 这次美股大跌中,特斯拉跌得最惨,一天跌超15%,股价较历史高点已经腰斩。而特斯拉的暴跌,其实根本不是偶然。 销量问题:UBS分析师Joseph Spak下调了特斯拉的交付目标,从43.7万辆砍到36.7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2025年的交付预测也
看
1.01万
回复
1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美股大跌,特斯拉暴跌15%!这次是真的熊来了,还是老套路?
松鼠理财手记
松鼠理财手记
·
02-05
特斯拉四季度利润大缩水,能源业务成“救命稻草”!
2024年
$特斯拉(TSLA)$
的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反响不一,目前股价已跌至392.21美元。营收的微增长掩盖了利润暴跌的事实,净利润同比下滑71%!不过,“特拉斯”的大船究竟如何破浪前行?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一些关键的投资信号。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四季度总营收为25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看起来数据还算不错,但别忘了,市场原本预期的是271.5亿美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表现明显跑输了预期。为啥?核心业务——汽车业务出问题了。汽车业务收入198亿美元,同比下降8%。好在有6.92亿美元的卖碳收入,这部分收入虽然也对整体有帮助,但如果扣除这个补充收入,汽车收入实际只有191亿美元。 特斯拉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营收倒退”呢?根据财报,特斯拉表示,汽车收入下滑,主要归因于其“以价换量”的策略。去年四季度,特斯拉疯狂降价,甚至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包括低息贷款、降价促销等手段,目的很明确:推高销量。但是价格降低的背后,意味着单车的销售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单车销售成本达到了35000美元,这一价格是历史最低的! 特斯拉刚才又推出了Model 3的超大力度优惠组合,包括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贷款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一波操作,也基本是为销量背书。这种“自降身价”的策略,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不禁让人担心,特斯拉这套方式,能否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而且,降价并没有带来同等幅度的毛利改善,这能让股东们放心吗? 在汽车收入不理想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表现却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为什么?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来源,远不止于汽车。我们看到,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超110%,达到30.6亿美元。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了特斯拉近年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尤其是毛利率创下历
看
8,117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特斯拉四季度利润大缩水,能源业务成“救命稻草”!
加载更多
暂无关注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62616197192872","uuid":"4162616197192872","gmtCreate":1699513074109,"gmtModify":1704977864500,"name":"松鼠理财手记","pinyin":"sslcsjsongshulicaishouji","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多年金融民工,业余炒股选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31,"headSize":0,"tweetSize":4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1,"level":{"id":0,"name":"","nameTw":"","represent":"","factor":"","iconColor":"","bgColor":""},"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2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4.1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7},{"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12.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3,"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74902134182168,"gmtCreate":1756963905920,"gmtModify":1756964767558,"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蔚来Q2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三季度能否迎来反转?","htmlText":"9月2日<a href=\"https://laohu8.com/S/NIO\">$蔚来(NIO)$ </a> 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亏损依旧,但表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营收增长、交付量暴涨,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先看一个直观的数字:二季度交付量达到72,056台,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不管怎么看,这个增长幅度都可以说是相当强劲的。蔚来旗下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多品牌矩阵,而这一策略显然初见成效。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分别交付了47,132辆、17,081辆、7,843辆,这三者合力为蔚来撑起了销量的“半边天”,有望缓解主品牌单一时销售压力过大的问题。 然而,尽管交付量和营收都在增长,蔚来却仍旧面临“以价换量”的战略压力。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1亿元,但在销量增长25.6%的背景下,这一增幅显得有些缩水。为什么?产品矩阵的变化(尤其是低价车型的引入)和降价策略显然影响了整体的单车平均售价。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案例,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价降量增过程,价格战不可避免。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盈利。 二季度,蔚来净亏损49.948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减少了1%,环比上一季度的67.5亿元亏损,减少了26%。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依旧让其亏损维持在高位。 降本增效是目前蔚来最迫切的任务,二季度开始,蔚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了6.6%,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的增幅则放缓。但要知道,虽然成本控制有所进展,但在现有的高成本结构下,蔚要实现盈利,四季度压力依然不小。 7月发布的乐道L90和8月发布的全新ES8无疑是蔚来今年的两张王牌。从市场反馈来看,乐道L90的交付量在8月突破了1万台,而全新ES8更是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性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listText":"9月2日<a href=\"https://laohu8.com/S/NIO\">$蔚来(NIO)$ </a> 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亏损依旧,但表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营收增长、交付量暴涨,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先看一个直观的数字:二季度交付量达到72,056台,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不管怎么看,这个增长幅度都可以说是相当强劲的。蔚来旗下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多品牌矩阵,而这一策略显然初见成效。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分别交付了47,132辆、17,081辆、7,843辆,这三者合力为蔚来撑起了销量的“半边天”,有望缓解主品牌单一时销售压力过大的问题。 然而,尽管交付量和营收都在增长,蔚来却仍旧面临“以价换量”的战略压力。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1亿元,但在销量增长25.6%的背景下,这一增幅显得有些缩水。为什么?产品矩阵的变化(尤其是低价车型的引入)和降价策略显然影响了整体的单车平均售价。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案例,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价降量增过程,价格战不可避免。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盈利。 二季度,蔚来净亏损49.948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减少了1%,环比上一季度的67.5亿元亏损,减少了26%。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依旧让其亏损维持在高位。 降本增效是目前蔚来最迫切的任务,二季度开始,蔚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了6.6%,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的增幅则放缓。但要知道,虽然成本控制有所进展,但在现有的高成本结构下,蔚要实现盈利,四季度压力依然不小。 7月发布的乐道L90和8月发布的全新ES8无疑是蔚来今年的两张王牌。从市场反馈来看,乐道L90的交付量在8月突破了1万台,而全新ES8更是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性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text":"9月2日$蔚来(NIO)$ 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尽管整体亏损依旧,但表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营收增长、交付量暴涨,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先看一个直观的数字:二季度交付量达到72,056台,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不管怎么看,这个增长幅度都可以说是相当强劲的。蔚来旗下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多品牌矩阵,而这一策略显然初见成效。蔚来、乐道、萤火虫品牌分别交付了47,132辆、17,081辆、7,843辆,这三者合力为蔚来撑起了销量的“半边天”,有望缓解主品牌单一时销售压力过大的问题。 然而,尽管交付量和营收都在增长,蔚来却仍旧面临“以价换量”的战略压力。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1亿元,但在销量增长25.6%的背景下,这一增幅显得有些缩水。为什么?产品矩阵的变化(尤其是低价车型的引入)和降价策略显然影响了整体的单车平均售价。这一现象并非个别案例,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价降量增过程,价格战不可避免。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盈利。 二季度,蔚来净亏损49.948亿元,相比去年同比减少了1%,环比上一季度的67.5亿元亏损,减少了26%。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其巨额的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依旧让其亏损维持在高位。 降本增效是目前蔚来最迫切的任务,二季度开始,蔚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了6.6%,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的增幅则放缓。但要知道,虽然成本控制有所进展,但在现有的高成本结构下,蔚要实现盈利,四季度压力依然不小。 7月发布的乐道L90和8月发布的全新ES8无疑是蔚来今年的两张王牌。从市场反馈来看,乐道L90的交付量在8月突破了1万台,而全新ES8更是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性能,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5,"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9021341821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83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484","authorId":"10000000000010484","name":"笑猫日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6e720c7d3a4835efa4409feb9b8f38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4","idStr":"10000000000010484"},"content":"多做T吧,我感觉蔚来没那么快涨上去,而且还需要持续跟踪现实基本面情况","text":"多做T吧,我感觉蔚来没那么快涨上去,而且还需要持续跟踪现实基本面情况","html":"多做T吧,我感觉蔚来没那么快涨上去,而且还需要持续跟踪现实基本面情况"}],"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2941450830016,"gmtCreate":1754028858119,"gmtModify":1754029610775,"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美团“浣熊食堂”宣言:绝不自营,真有诚意还是稳住监管局?","htmlText":"7月29日,美团在官宣中强调:“浣熊食堂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自推出以来,品牌热度关键词环比涨40倍,商家曝光增长164%,订单涨60%。它的定位是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明厨亮灶、全程可溯源的运营服务,同时利用美团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支撑入驻运营。它更多是架构“外卖基建”,将流量、品牌、销量全部让商家,自身只做“小帮手”。 这个立场表面温柔,但背后非常清晰:既能贴合监管政策(强调平台不下场竞争),又能稳住商家合作信心,让大盘商家安心入驻。 京东的“七鲜小厨”则是另一条路:平台从选址、采购、出品标准、运营人力全包,商家仅交食谱,京东负责建店运营,三年目标上线万家门店,投入超100亿人民币。它依赖供应链优势和智能炒菜设备,将菜品制作过程可视化、可控,突出“品质+价格”的性价比竞争路径。 简单来说,京东是“重资产+深度控制”,美团则是“轻资产+平台赋能”。 最近两会和国务院报告频频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服务消费”等关键词,仅“消费”就出现次数大幅增长。商务部、中央办公厅均提出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外卖平台作为数以亿计消费者的日常入口,监管重点自然集中在配送效率、食品安全、骑手权益等方面。 美团“绝不自营”的宣言,其实也是一种政策姿态:规避“平台自营”引发的监管风险,构建一个政策层面的护城河,让商家安心、监管放心、消费者安心。 有完整供应链体系的京东,能把“品质”控制下去。若三年万店计划能跑通,自营高毛利空间显著。风险是重资产投入,开店成本、冷链物流、人力运营都必须稳产。需要关注单店回本周期、系统规模效率与复购率。 美团是建“外卖基建”,赋能商家,也在培育平台粘性与品牌信任度。模式轻资产、更灵活,也符合监管政策导向,风险边界小。但未来能否形成真正利润新曲线,还需看生态协同、供应链盈利能力和平台增值服务扩展空间。 我的思考逻辑是:京东能否跑出品牌连锁","listText":"7月29日,美团在官宣中强调:“浣熊食堂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自推出以来,品牌热度关键词环比涨40倍,商家曝光增长164%,订单涨60%。它的定位是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明厨亮灶、全程可溯源的运营服务,同时利用美团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支撑入驻运营。它更多是架构“外卖基建”,将流量、品牌、销量全部让商家,自身只做“小帮手”。 这个立场表面温柔,但背后非常清晰:既能贴合监管政策(强调平台不下场竞争),又能稳住商家合作信心,让大盘商家安心入驻。 京东的“七鲜小厨”则是另一条路:平台从选址、采购、出品标准、运营人力全包,商家仅交食谱,京东负责建店运营,三年目标上线万家门店,投入超100亿人民币。它依赖供应链优势和智能炒菜设备,将菜品制作过程可视化、可控,突出“品质+价格”的性价比竞争路径。 简单来说,京东是“重资产+深度控制”,美团则是“轻资产+平台赋能”。 最近两会和国务院报告频频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服务消费”等关键词,仅“消费”就出现次数大幅增长。商务部、中央办公厅均提出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外卖平台作为数以亿计消费者的日常入口,监管重点自然集中在配送效率、食品安全、骑手权益等方面。 美团“绝不自营”的宣言,其实也是一种政策姿态:规避“平台自营”引发的监管风险,构建一个政策层面的护城河,让商家安心、监管放心、消费者安心。 有完整供应链体系的京东,能把“品质”控制下去。若三年万店计划能跑通,自营高毛利空间显著。风险是重资产投入,开店成本、冷链物流、人力运营都必须稳产。需要关注单店回本周期、系统规模效率与复购率。 美团是建“外卖基建”,赋能商家,也在培育平台粘性与品牌信任度。模式轻资产、更灵活,也符合监管政策导向,风险边界小。但未来能否形成真正利润新曲线,还需看生态协同、供应链盈利能力和平台增值服务扩展空间。 我的思考逻辑是:京东能否跑出品牌连锁","text":"7月29日,美团在官宣中强调:“浣熊食堂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自推出以来,品牌热度关键词环比涨40倍,商家曝光增长164%,订单涨60%。它的定位是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明厨亮灶、全程可溯源的运营服务,同时利用美团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支撑入驻运营。它更多是架构“外卖基建”,将流量、品牌、销量全部让商家,自身只做“小帮手”。 这个立场表面温柔,但背后非常清晰:既能贴合监管政策(强调平台不下场竞争),又能稳住商家合作信心,让大盘商家安心入驻。 京东的“七鲜小厨”则是另一条路:平台从选址、采购、出品标准、运营人力全包,商家仅交食谱,京东负责建店运营,三年目标上线万家门店,投入超100亿人民币。它依赖供应链优势和智能炒菜设备,将菜品制作过程可视化、可控,突出“品质+价格”的性价比竞争路径。 简单来说,京东是“重资产+深度控制”,美团则是“轻资产+平台赋能”。 最近两会和国务院报告频频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促进服务消费”等关键词,仅“消费”就出现次数大幅增长。商务部、中央办公厅均提出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外卖平台作为数以亿计消费者的日常入口,监管重点自然集中在配送效率、食品安全、骑手权益等方面。 美团“绝不自营”的宣言,其实也是一种政策姿态:规避“平台自营”引发的监管风险,构建一个政策层面的护城河,让商家安心、监管放心、消费者安心。 有完整供应链体系的京东,能把“品质”控制下去。若三年万店计划能跑通,自营高毛利空间显著。风险是重资产投入,开店成本、冷链物流、人力运营都必须稳产。需要关注单店回本周期、系统规模效率与复购率。 美团是建“外卖基建”,赋能商家,也在培育平台粘性与品牌信任度。模式轻资产、更灵活,也符合监管政策导向,风险边界小。但未来能否形成真正利润新曲线,还需看生态协同、供应链盈利能力和平台增值服务扩展空间。 我的思考逻辑是:京东能否跑出品牌连锁","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29414508300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2942852436288,"gmtCreate":1754028857690,"gmtModify":1754028858223,"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htmlText":"","listText":"","text":"","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2942852436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EN","totalScore":0},{"id":451754062655864,"gmtCreate":1751263386465,"gmtModify":1751263710407,"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小米 YU7 上市,能否成为 Model Y 的“终极对手”?","htmlText":"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小米的最新力作——小米 YU7。这辆车可以说是小米进军汽车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自从小米发布第一款 SUV——小米 SU7以来,大家的关注点就从未离开过小米的汽车。今天,经过数轮的预热、不断的“打预防针”,终于迎来了小米 YU7的正式发布。 三分钟售出 20万台,这足以证明消费者对小米 YU7的热情有多高。话说回来,这车在价格上算是把特斯拉的Model Y狠狠地“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区间,既不至于完全放弃价格优势,又在配置上给了消费者不小的惊喜。 雷军的营销一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小米 YU7一口气推出了九种车漆颜色,还包括四款内饰色,配合不同的座椅配置,共计有36种颜色组合可选。这可是彻底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别的车厂商也许有漂亮的颜色,但你可得学学雷军如何通过“色彩”来提升车主的情绪价值。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颜色是情绪的延伸”,当你能拥有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车时,车主的自豪感与驾驶体验就会被放大。 雷军深谙“情绪价值”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在发布会上,他提到了小米YU7的测试经历:从西藏阿里到吐鲁番,跨越极端气候的实地考验,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宣传,更是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这种“情绪价值”的制造,正是小米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 但,车虽好,价格却是消费者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小米YU7定价在25.35万元-32.99万元,相比于同类竞品,价格的确不低,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比起SU7的入门价格,YU7的定价无疑走向了更高阶的消费市场,这使得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如果我们横向对比,同样价格区间内的车型有很多选择,比如大众ID.4、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这些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型。它们不仅具备更大的车内空间,还有更强的品牌效应和口碑,尤其在SUV市场,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一款SUV","listText":"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小米的最新力作——小米 YU7。这辆车可以说是小米进军汽车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自从小米发布第一款 SUV——小米 SU7以来,大家的关注点就从未离开过小米的汽车。今天,经过数轮的预热、不断的“打预防针”,终于迎来了小米 YU7的正式发布。 三分钟售出 20万台,这足以证明消费者对小米 YU7的热情有多高。话说回来,这车在价格上算是把特斯拉的Model Y狠狠地“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区间,既不至于完全放弃价格优势,又在配置上给了消费者不小的惊喜。 雷军的营销一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小米 YU7一口气推出了九种车漆颜色,还包括四款内饰色,配合不同的座椅配置,共计有36种颜色组合可选。这可是彻底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别的车厂商也许有漂亮的颜色,但你可得学学雷军如何通过“色彩”来提升车主的情绪价值。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颜色是情绪的延伸”,当你能拥有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车时,车主的自豪感与驾驶体验就会被放大。 雷军深谙“情绪价值”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在发布会上,他提到了小米YU7的测试经历:从西藏阿里到吐鲁番,跨越极端气候的实地考验,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宣传,更是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这种“情绪价值”的制造,正是小米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 但,车虽好,价格却是消费者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小米YU7定价在25.35万元-32.99万元,相比于同类竞品,价格的确不低,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比起SU7的入门价格,YU7的定价无疑走向了更高阶的消费市场,这使得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如果我们横向对比,同样价格区间内的车型有很多选择,比如大众ID.4、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这些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型。它们不仅具备更大的车内空间,还有更强的品牌效应和口碑,尤其在SUV市场,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一款SUV","text":"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小米的最新力作——小米 YU7。这辆车可以说是小米进军汽车市场的一个重磅炸弹。自从小米发布第一款 SUV——小米 SU7以来,大家的关注点就从未离开过小米的汽车。今天,经过数轮的预热、不断的“打预防针”,终于迎来了小米 YU7的正式发布。 三分钟售出 20万台,这足以证明消费者对小米 YU7的热情有多高。话说回来,这车在价格上算是把特斯拉的Model Y狠狠地“卡”在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区间,既不至于完全放弃价格优势,又在配置上给了消费者不小的惊喜。 雷军的营销一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小米 YU7一口气推出了九种车漆颜色,还包括四款内饰色,配合不同的座椅配置,共计有36种颜色组合可选。这可是彻底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别的车厂商也许有漂亮的颜色,但你可得学学雷军如何通过“色彩”来提升车主的情绪价值。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说的,“颜色是情绪的延伸”,当你能拥有一款符合自己个性的车时,车主的自豪感与驾驶体验就会被放大。 雷军深谙“情绪价值”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在发布会上,他提到了小米YU7的测试经历:从西藏阿里到吐鲁番,跨越极端气候的实地考验,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宣传,更是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这种“情绪价值”的制造,正是小米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 但,车虽好,价格却是消费者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小米YU7定价在25.35万元-32.99万元,相比于同类竞品,价格的确不低,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比起SU7的入门价格,YU7的定价无疑走向了更高阶的消费市场,这使得其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如果我们横向对比,同样价格区间内的车型有很多选择,比如大众ID.4、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这些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车型。它们不仅具备更大的车内空间,还有更强的品牌效应和口碑,尤其在SUV市场,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一款SUV","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6e040faa7251bc36987235fc22c6173","width":"1024","height":"116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17540626558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0115164869400,"gmtCreate":1748488191808,"gmtModify":174848844522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拼多多财报低价策略卷不动了?","htmlText":"近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PDD\">$拼多多(PDD)$</a> 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这家曾以“千亿补贴”政策杀入市场的电商巨头,终于也面临了“增长放缓”的尴尬局面。话说回来,拼多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价格战和极致的补贴,吸引了大批用户,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问题来了,价格战和补贴的红利已经见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拼多多的财报一公布,股市反应强烈,盘前一度暴跌超11%。单看数据,也确实让人有点失望: 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的1,016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暴跌47%,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也远不及预期; 运营利润:下降了38%,这可是直接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拼多多也许不算是“亏本生意”,但它的成本和支出实在是让人担忧。销售营销费用激增43%,达到334.03亿元人民币,而运营成本上升了25%。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利润表现,给股东和市场的信心带来很大压力。 拼多多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淘宝等平台无一例外都在做极限补贴和低价吸引流量。这种价格战虽然能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商家和消费者并不可能一直“享受”这种低价红利。 拼多多曾经通过“千亿补贴”政策吸引了大量商家和消费者,但如今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商家不能永远“拼低价”,而消费者也不可能只关注极致低价,偶尔还是希望能够享受一点质量和服务。 除此之外,拼多多的海外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对拼多多的海外业务构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并下调关税税率,这让拼多多的出海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Temu能否像拼多多一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拼多多的管理层表示,收入增长放缓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导致了本季度利润的显","listText":"近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PDD\">$拼多多(PDD)$</a> 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这家曾以“千亿补贴”政策杀入市场的电商巨头,终于也面临了“增长放缓”的尴尬局面。话说回来,拼多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价格战和极致的补贴,吸引了大批用户,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问题来了,价格战和补贴的红利已经见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拼多多的财报一公布,股市反应强烈,盘前一度暴跌超11%。单看数据,也确实让人有点失望: 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的1,016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暴跌47%,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也远不及预期; 运营利润:下降了38%,这可是直接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拼多多也许不算是“亏本生意”,但它的成本和支出实在是让人担忧。销售营销费用激增43%,达到334.03亿元人民币,而运营成本上升了25%。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利润表现,给股东和市场的信心带来很大压力。 拼多多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淘宝等平台无一例外都在做极限补贴和低价吸引流量。这种价格战虽然能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商家和消费者并不可能一直“享受”这种低价红利。 拼多多曾经通过“千亿补贴”政策吸引了大量商家和消费者,但如今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商家不能永远“拼低价”,而消费者也不可能只关注极致低价,偶尔还是希望能够享受一点质量和服务。 除此之外,拼多多的海外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对拼多多的海外业务构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并下调关税税率,这让拼多多的出海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Temu能否像拼多多一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拼多多的管理层表示,收入增长放缓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导致了本季度利润的显","text":"近日, $拼多多(PDD)$ 发布了一季度财报,这家曾以“千亿补贴”政策杀入市场的电商巨头,终于也面临了“增长放缓”的尴尬局面。话说回来,拼多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价格战和极致的补贴,吸引了大批用户,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问题来了,价格战和补贴的红利已经见顶,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拼多多的财报一公布,股市反应强烈,盘前一度暴跌超11%。单看数据,也确实让人有点失望: 营收:956.7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预期的1,016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暴跌47%,调整后净利润169.2亿元,也远不及预期; 运营利润:下降了38%,这可是直接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拼多多也许不算是“亏本生意”,但它的成本和支出实在是让人担忧。销售营销费用激增43%,达到334.03亿元人民币,而运营成本上升了25%。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利润表现,给股东和市场的信心带来很大压力。 拼多多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淘宝等平台无一例外都在做极限补贴和低价吸引流量。这种价格战虽然能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商家和消费者并不可能一直“享受”这种低价红利。 拼多多曾经通过“千亿补贴”政策吸引了大量商家和消费者,但如今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商家不能永远“拼低价”,而消费者也不可能只关注极致低价,偶尔还是希望能够享受一点质量和服务。 除此之外,拼多多的海外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对拼多多的海外业务构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并下调关税税率,这让拼多多的出海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Temu能否像拼多多一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拼多多的管理层表示,收入增长放缓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导致了本季度利润的显","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85317794a71f42d87334fc157caa609","width":"480","height":"3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01151648694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2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680441315384,"gmtCreate":1746668891706,"gmtModify":1746669385074,"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淘宝闪购搅局,“即时零售”大战打响","htmlText":"淘宝闪购上线六天,订单破千万,阿里把“即时零售”这盘棋,终于下到了战略层面。 阿里这回,是真的下场了。淘宝闪购登上首页一级入口,带着“天猫货盘 + 饿了么履约”的组合拳,一拳打向美团,一拳拍向京东。说白了就是:我不再靠饿了么混日子,我亲自来卷! 六天破千万单,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把原本只刷淘宝,但没在阿里生态里点过“到家服务”的人,全拉了进来。 别小看这批人,他们本来是“饿了么的用户”,但从没意识到:淘宝上也能点奶茶、买药、送水果。现在知道了,咔咔咔,一顿点,淘宝直接打通流量闭环。 现在我们看到三家正面交锋:美团凭的是地推、骑手、闪电仓;京东走的系统稳定、自营派,物流起家;阿里把饿了么和电商这“两张牌”放在同一副牌桌上了,不再各玩各的。 这像不像是三种不同的投资风格? 美团 = 高Beta选手,波动大,但起势猛; 京东 = 稳健蓝筹,周期长,但“守得云开”; 阿里 = 刚觉醒的价值洼地?如果资源整合能成,可能是最大弹性来源。 即时零售的逻辑,本质是把用户需求的“即时性”变成平台的“黏性”。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TikTok把“15秒注意力”变现成了广告现金流,现在淘宝闪购,是想把“30分钟送达”变成一张新的电商护城河? 别急着冲去买美团、京东、阿里的股票(或者空它们)。我们得问自己一个问题:即时零售的扩张,是平台的胜利,还是中小商家的机会?换句话说,是平台吃肉、商家喝汤,还是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淘宝闪购背后发现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除了奶茶,还有药品、便利超市、3C数码、甚至服饰百货都在卷进来。 这说明什么?即时零售正在从“高频刚需”向“低频大件”蔓延,覆盖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因此,值得关注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谁在提供“闪电仓”解决方案?谁能为小商家提供“快送+履约+库存+支付”的一体化系统?谁能整合区域小品牌,形成新一代“即时零售联盟”? 看清楚这条赛道,我们","listText":"淘宝闪购上线六天,订单破千万,阿里把“即时零售”这盘棋,终于下到了战略层面。 阿里这回,是真的下场了。淘宝闪购登上首页一级入口,带着“天猫货盘 + 饿了么履约”的组合拳,一拳打向美团,一拳拍向京东。说白了就是:我不再靠饿了么混日子,我亲自来卷! 六天破千万单,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把原本只刷淘宝,但没在阿里生态里点过“到家服务”的人,全拉了进来。 别小看这批人,他们本来是“饿了么的用户”,但从没意识到:淘宝上也能点奶茶、买药、送水果。现在知道了,咔咔咔,一顿点,淘宝直接打通流量闭环。 现在我们看到三家正面交锋:美团凭的是地推、骑手、闪电仓;京东走的系统稳定、自营派,物流起家;阿里把饿了么和电商这“两张牌”放在同一副牌桌上了,不再各玩各的。 这像不像是三种不同的投资风格? 美团 = 高Beta选手,波动大,但起势猛; 京东 = 稳健蓝筹,周期长,但“守得云开”; 阿里 = 刚觉醒的价值洼地?如果资源整合能成,可能是最大弹性来源。 即时零售的逻辑,本质是把用户需求的“即时性”变成平台的“黏性”。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TikTok把“15秒注意力”变现成了广告现金流,现在淘宝闪购,是想把“30分钟送达”变成一张新的电商护城河? 别急着冲去买美团、京东、阿里的股票(或者空它们)。我们得问自己一个问题:即时零售的扩张,是平台的胜利,还是中小商家的机会?换句话说,是平台吃肉、商家喝汤,还是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淘宝闪购背后发现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除了奶茶,还有药品、便利超市、3C数码、甚至服饰百货都在卷进来。 这说明什么?即时零售正在从“高频刚需”向“低频大件”蔓延,覆盖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因此,值得关注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谁在提供“闪电仓”解决方案?谁能为小商家提供“快送+履约+库存+支付”的一体化系统?谁能整合区域小品牌,形成新一代“即时零售联盟”? 看清楚这条赛道,我们","text":"淘宝闪购上线六天,订单破千万,阿里把“即时零售”这盘棋,终于下到了战略层面。 阿里这回,是真的下场了。淘宝闪购登上首页一级入口,带着“天猫货盘 + 饿了么履约”的组合拳,一拳打向美团,一拳拍向京东。说白了就是:我不再靠饿了么混日子,我亲自来卷! 六天破千万单,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把原本只刷淘宝,但没在阿里生态里点过“到家服务”的人,全拉了进来。 别小看这批人,他们本来是“饿了么的用户”,但从没意识到:淘宝上也能点奶茶、买药、送水果。现在知道了,咔咔咔,一顿点,淘宝直接打通流量闭环。 现在我们看到三家正面交锋:美团凭的是地推、骑手、闪电仓;京东走的系统稳定、自营派,物流起家;阿里把饿了么和电商这“两张牌”放在同一副牌桌上了,不再各玩各的。 这像不像是三种不同的投资风格? 美团 = 高Beta选手,波动大,但起势猛; 京东 = 稳健蓝筹,周期长,但“守得云开”; 阿里 = 刚觉醒的价值洼地?如果资源整合能成,可能是最大弹性来源。 即时零售的逻辑,本质是把用户需求的“即时性”变成平台的“黏性”。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TikTok把“15秒注意力”变现成了广告现金流,现在淘宝闪购,是想把“30分钟送达”变成一张新的电商护城河? 别急着冲去买美团、京东、阿里的股票(或者空它们)。我们得问自己一个问题:即时零售的扩张,是平台的胜利,还是中小商家的机会?换句话说,是平台吃肉、商家喝汤,还是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淘宝闪购背后发现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除了奶茶,还有药品、便利超市、3C数码、甚至服饰百货都在卷进来。 这说明什么?即时零售正在从“高频刚需”向“低频大件”蔓延,覆盖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因此,值得关注的不是平台本身,而是:谁在提供“闪电仓”解决方案?谁能为小商家提供“快送+履约+库存+支付”的一体化系统?谁能整合区域小品牌,形成新一代“即时零售联盟”? 看清楚这条赛道,我们","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30894605f601ae141663b44d59dbbc5","width":"1440","height":"90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1,"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6804413153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14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5151028031680,"gmtCreate":1744806511706,"gmtModify":1744808909708,"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外卖战火燃起,京东美团外卖“卷”出新高度","htmlText":"最近,互联网两大巨头京东和美团又杠上了,这次不是在电商主战场,而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领域,说白了,就是外卖! 话说这京东搞了个大仗势,收购了达达集团,声称“最快9分钟送达”,还祭出了“准时保”这种服务,再加上全职骑手、五险一金,这架势,摆明了是要砸钱硬干啊! 但美团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深耕外卖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商家资源。一看京东来势汹汹,立马推出了“美团闪购”这个新品牌,号称要打造“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了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目标是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平均30分钟送达。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是以自建物流起家,现在想靠外卖弯道超车;一个是靠外卖称霸一方,现在想把触角伸向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 要我说,这社保、佣金啥的,都只是表象,是手段,不是目的。京东砸钱给骑手交社保,降低商家佣金,看似是在提高运营成本,但这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京东看中的是自己强大的物流体系这个基本盘。但是,美团依托庞大的外卖网络,让附近门店的商品30分钟就能送到家,这直接威胁到了京东的传统优势。 京东当然不甘示弱,想用达达来保持这个优势,但是光靠达达自己的单量,成本下不来啊!怎么办?那就自己下场做外卖,通过外卖单量来摊薄即时配送网络的成本,同时用高福利、低佣金来提高美团的运营成本,挤压美团的利润空间,从而相对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至于美团,也不是傻子。人家在外卖领域深耕多年,对用户的需求、商家的痛点那是门儿清。现在推出“美团闪购”,就是想把外卖积累的配送能力和用户习惯,复制到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中,比如买个菜、买个药、买个日用品啥的,都能在美团上搞定,而且速度还快。这是要构建一个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更有可能先成功?要我说,这还真不好下定论。毕竟,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但是,我更看好美团。 因为美团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用户心","listText":"最近,互联网两大巨头京东和美团又杠上了,这次不是在电商主战场,而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领域,说白了,就是外卖! 话说这京东搞了个大仗势,收购了达达集团,声称“最快9分钟送达”,还祭出了“准时保”这种服务,再加上全职骑手、五险一金,这架势,摆明了是要砸钱硬干啊! 但美团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深耕外卖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商家资源。一看京东来势汹汹,立马推出了“美团闪购”这个新品牌,号称要打造“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了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目标是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平均30分钟送达。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是以自建物流起家,现在想靠外卖弯道超车;一个是靠外卖称霸一方,现在想把触角伸向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 要我说,这社保、佣金啥的,都只是表象,是手段,不是目的。京东砸钱给骑手交社保,降低商家佣金,看似是在提高运营成本,但这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京东看中的是自己强大的物流体系这个基本盘。但是,美团依托庞大的外卖网络,让附近门店的商品30分钟就能送到家,这直接威胁到了京东的传统优势。 京东当然不甘示弱,想用达达来保持这个优势,但是光靠达达自己的单量,成本下不来啊!怎么办?那就自己下场做外卖,通过外卖单量来摊薄即时配送网络的成本,同时用高福利、低佣金来提高美团的运营成本,挤压美团的利润空间,从而相对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至于美团,也不是傻子。人家在外卖领域深耕多年,对用户的需求、商家的痛点那是门儿清。现在推出“美团闪购”,就是想把外卖积累的配送能力和用户习惯,复制到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中,比如买个菜、买个药、买个日用品啥的,都能在美团上搞定,而且速度还快。这是要构建一个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更有可能先成功?要我说,这还真不好下定论。毕竟,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但是,我更看好美团。 因为美团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用户心","text":"最近,互联网两大巨头京东和美团又杠上了,这次不是在电商主战场,而是在“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领域,说白了,就是外卖! 话说这京东搞了个大仗势,收购了达达集团,声称“最快9分钟送达”,还祭出了“准时保”这种服务,再加上全职骑手、五险一金,这架势,摆明了是要砸钱硬干啊! 但美团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深耕外卖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和商家资源。一看京东来势汹汹,立马推出了“美团闪购”这个新品牌,号称要打造“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了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目标是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平均30分钟送达。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是以自建物流起家,现在想靠外卖弯道超车;一个是靠外卖称霸一方,现在想把触角伸向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 要我说,这社保、佣金啥的,都只是表象,是手段,不是目的。京东砸钱给骑手交社保,降低商家佣金,看似是在提高运营成本,但这背后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京东看中的是自己强大的物流体系这个基本盘。但是,美团依托庞大的外卖网络,让附近门店的商品30分钟就能送到家,这直接威胁到了京东的传统优势。 京东当然不甘示弱,想用达达来保持这个优势,但是光靠达达自己的单量,成本下不来啊!怎么办?那就自己下场做外卖,通过外卖单量来摊薄即时配送网络的成本,同时用高福利、低佣金来提高美团的运营成本,挤压美团的利润空间,从而相对地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至于美团,也不是傻子。人家在外卖领域深耕多年,对用户的需求、商家的痛点那是门儿清。现在推出“美团闪购”,就是想把外卖积累的配送能力和用户习惯,复制到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中,比如买个菜、买个药、买个日用品啥的,都能在美团上搞定,而且速度还快。这是要构建一个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更有可能先成功?要我说,这还真不好下定论。毕竟,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但是,我更看好美团。 因为美团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用户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d04981338633efb9d3a2905a3700caf","width":"288","height":"17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51510280316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15106054189544,"gmtCreate":1742362826212,"gmtModify":1742363015748,"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雷军这次“下手”太狠了!小米汽车,真成了车圈苹果?","htmlText":"小米刚刚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2024年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但要问今年财报的关键词是啥?答案无疑是:汽车。 小米汽车业务第四季度亏损仅7亿元,2025年交付目标直接拉到35万台,保守预计,今年汽车业务的盈利能突破50亿。这意味着,小米的利润有望冲击400亿+,甚至500亿!要知道,这可是小米su7上市的第一年,起势快得不像话。 造车之后,四季度单季赚了90亿,全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那就是360亿,造车简直太赚钱了! 如果说特斯拉是车圈的iPhone,那么小米的SU7 Ultra,很可能是车圈的MacBook Pro。 回头看,这场战役的节奏安排得太精准了。小米造车,从一开始就不是靠简单的供应链堆料,而是从产品定义出发,把子弹打到了供应链的七寸上。SU7 Ultra的定价和性能直接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门槛,逼着行业重新审视电动车的标准。 50万的价格,超越同级的性能,这在电动车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入场券”。消费电子逻辑正在席卷汽车行业,而小米,就是那个搅局者。 更离谱的是,小米汽车这波几乎不烧钱。很多人总觉得“造车=烧钱”,但小米的打法截然不同: 成本控制极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18.5%,比很多新势力的10%左右高出一截。 产业链效率爆炸:小米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贡献了超过400亿的利润,等于汽车业务在“白嫖”支持。 营销费用低得可怕:小米全年的营销费用才80亿,却打出了800亿的市场声量,这种性价比,特斯拉看了都要流泪。 现在,小米的汽车交付速度疯狂提速——10万辆用了229天,20万辆只用了119天,今年目标35万辆,如果供应链给力,50万辆也不是问题。 虽然小米这几年赚的钱看起来不多,但它的现金储备却在暴增,从2021年宣布造车时的1080亿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亿元。这意味着,小米的赚钱模式已经彻底变了。","listText":"小米刚刚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2024年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但要问今年财报的关键词是啥?答案无疑是:汽车。 小米汽车业务第四季度亏损仅7亿元,2025年交付目标直接拉到35万台,保守预计,今年汽车业务的盈利能突破50亿。这意味着,小米的利润有望冲击400亿+,甚至500亿!要知道,这可是小米su7上市的第一年,起势快得不像话。 造车之后,四季度单季赚了90亿,全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那就是360亿,造车简直太赚钱了! 如果说特斯拉是车圈的iPhone,那么小米的SU7 Ultra,很可能是车圈的MacBook Pro。 回头看,这场战役的节奏安排得太精准了。小米造车,从一开始就不是靠简单的供应链堆料,而是从产品定义出发,把子弹打到了供应链的七寸上。SU7 Ultra的定价和性能直接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门槛,逼着行业重新审视电动车的标准。 50万的价格,超越同级的性能,这在电动车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入场券”。消费电子逻辑正在席卷汽车行业,而小米,就是那个搅局者。 更离谱的是,小米汽车这波几乎不烧钱。很多人总觉得“造车=烧钱”,但小米的打法截然不同: 成本控制极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18.5%,比很多新势力的10%左右高出一截。 产业链效率爆炸:小米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贡献了超过400亿的利润,等于汽车业务在“白嫖”支持。 营销费用低得可怕:小米全年的营销费用才80亿,却打出了800亿的市场声量,这种性价比,特斯拉看了都要流泪。 现在,小米的汽车交付速度疯狂提速——10万辆用了229天,20万辆只用了119天,今年目标35万辆,如果供应链给力,50万辆也不是问题。 虽然小米这几年赚的钱看起来不多,但它的现金储备却在暴增,从2021年宣布造车时的1080亿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亿元。这意味着,小米的赚钱模式已经彻底变了。","text":"小米刚刚交出了史上最强财报,2024年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但要问今年财报的关键词是啥?答案无疑是:汽车。 小米汽车业务第四季度亏损仅7亿元,2025年交付目标直接拉到35万台,保守预计,今年汽车业务的盈利能突破50亿。这意味着,小米的利润有望冲击400亿+,甚至500亿!要知道,这可是小米su7上市的第一年,起势快得不像话。 造车之后,四季度单季赚了90亿,全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那就是360亿,造车简直太赚钱了! 如果说特斯拉是车圈的iPhone,那么小米的SU7 Ultra,很可能是车圈的MacBook Pro。 回头看,这场战役的节奏安排得太精准了。小米造车,从一开始就不是靠简单的供应链堆料,而是从产品定义出发,把子弹打到了供应链的七寸上。SU7 Ultra的定价和性能直接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门槛,逼着行业重新审视电动车的标准。 50万的价格,超越同级的性能,这在电动车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入场券”。消费电子逻辑正在席卷汽车行业,而小米,就是那个搅局者。 更离谱的是,小米汽车这波几乎不烧钱。很多人总觉得“造车=烧钱”,但小米的打法截然不同: 成本控制极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18.5%,比很多新势力的10%左右高出一截。 产业链效率爆炸:小米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贡献了超过400亿的利润,等于汽车业务在“白嫖”支持。 营销费用低得可怕:小米全年的营销费用才80亿,却打出了800亿的市场声量,这种性价比,特斯拉看了都要流泪。 现在,小米的汽车交付速度疯狂提速——10万辆用了229天,20万辆只用了119天,今年目标35万辆,如果供应链给力,50万辆也不是问题。 虽然小米这几年赚的钱看起来不多,但它的现金储备却在暴增,从2021年宣布造车时的1080亿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亿元。这意味着,小米的赚钱模式已经彻底变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3ebd3fead6a64cd9ba35678913e13e0","width":"1200","height":"80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151060541895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7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12233220940280,"gmtCreate":1741663348931,"gmtModify":174521840198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美股大跌,特斯拉暴跌15%!这次是真的熊来了,还是老套路?","htmlText":"黑色星期一,华尔街变“华尔裂”,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道琼斯跌了2.08%,标普500跌2.70%,纳斯达克更是跌掉4%,科技股一片惨绿。特斯拉暴跌超15%,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除了特斯拉,英伟达跌超5%,苹果、Meta、谷歌跌超4%,微软跌超3%。 市场的恐慌来源有很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通胀担忧、财政紧缩……但归根结底,这次的暴跌其实早有征兆。去年7月美股泡沫已现,2月见顶后还疯狂冲了一波,现在的下跌,不过是积累已久的高估值泡沫被戳破而已。 很多人把锅甩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这导致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进而冲击股市。确实,加税会推高物价,但这并不是美股下跌的核心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 估值泡沫终究要破裂:2月中旬,标普500市盈率达27倍,纳指100市盈率超33倍,已经远远超过合理水平。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市盈率才12.7倍,恒生科技指数25倍。这样的高估值不可能永远持续,美股这几年本身就涨得太快,现在回调,完全合理。 财政紧缩,市场的钱少了:拜登时期美股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撒钱”刺激经济。但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削减财政支出,裁员、缩编、砍预算,这些都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收紧。再加上全球利率还处在较高水平,资金流动性不如前几年充裕,美股自然压力倍增。 科技股的逻辑变了:过去几年,美股靠科技股撑着,尤其是AI概念带来的繁荣。但现在,AI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的DeepSeek、QWEN等大模型正在崛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资金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追捧美股科技股。 这次美股大跌中,特斯拉跌得最惨,一天跌超15%,股价较历史高点已经腰斩。而特斯拉的暴跌,其实根本不是偶然。 销量问题:UBS分析师Joseph Spak下调了特斯拉的交付目标,从43.7万辆砍到36.7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2025年的交付预测也","listText":"黑色星期一,华尔街变“华尔裂”,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道琼斯跌了2.08%,标普500跌2.70%,纳斯达克更是跌掉4%,科技股一片惨绿。特斯拉暴跌超15%,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除了特斯拉,英伟达跌超5%,苹果、Meta、谷歌跌超4%,微软跌超3%。 市场的恐慌来源有很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通胀担忧、财政紧缩……但归根结底,这次的暴跌其实早有征兆。去年7月美股泡沫已现,2月见顶后还疯狂冲了一波,现在的下跌,不过是积累已久的高估值泡沫被戳破而已。 很多人把锅甩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这导致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进而冲击股市。确实,加税会推高物价,但这并不是美股下跌的核心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 估值泡沫终究要破裂:2月中旬,标普500市盈率达27倍,纳指100市盈率超33倍,已经远远超过合理水平。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市盈率才12.7倍,恒生科技指数25倍。这样的高估值不可能永远持续,美股这几年本身就涨得太快,现在回调,完全合理。 财政紧缩,市场的钱少了:拜登时期美股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撒钱”刺激经济。但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削减财政支出,裁员、缩编、砍预算,这些都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收紧。再加上全球利率还处在较高水平,资金流动性不如前几年充裕,美股自然压力倍增。 科技股的逻辑变了:过去几年,美股靠科技股撑着,尤其是AI概念带来的繁荣。但现在,AI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的DeepSeek、QWEN等大模型正在崛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资金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追捧美股科技股。 这次美股大跌中,特斯拉跌得最惨,一天跌超15%,股价较历史高点已经腰斩。而特斯拉的暴跌,其实根本不是偶然。 销量问题:UBS分析师Joseph Spak下调了特斯拉的交付目标,从43.7万辆砍到36.7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2025年的交付预测也","text":"黑色星期一,华尔街变“华尔裂”,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道琼斯跌了2.08%,标普500跌2.70%,纳斯达克更是跌掉4%,科技股一片惨绿。特斯拉暴跌超15%,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除了特斯拉,英伟达跌超5%,苹果、Meta、谷歌跌超4%,微软跌超3%。 市场的恐慌来源有很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通胀担忧、财政紧缩……但归根结底,这次的暴跌其实早有征兆。去年7月美股泡沫已现,2月见顶后还疯狂冲了一波,现在的下跌,不过是积累已久的高估值泡沫被戳破而已。 很多人把锅甩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这导致通胀上升,美联储可能暂停降息,进而冲击股市。确实,加税会推高物价,但这并不是美股下跌的核心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 估值泡沫终究要破裂:2月中旬,标普500市盈率达27倍,纳指100市盈率超33倍,已经远远超过合理水平。相比之下,沪深300的市盈率才12.7倍,恒生科技指数25倍。这样的高估值不可能永远持续,美股这几年本身就涨得太快,现在回调,完全合理。 财政紧缩,市场的钱少了:拜登时期美股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撒钱”刺激经济。但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削减财政支出,裁员、缩编、砍预算,这些都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收紧。再加上全球利率还处在较高水平,资金流动性不如前几年充裕,美股自然压力倍增。 科技股的逻辑变了:过去几年,美股靠科技股撑着,尤其是AI概念带来的繁荣。但现在,AI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的DeepSeek、QWEN等大模型正在崛起,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资金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追捧美股科技股。 这次美股大跌中,特斯拉跌得最惨,一天跌超15%,股价较历史高点已经腰斩。而特斯拉的暴跌,其实根本不是偶然。 销量问题:UBS分析师Joseph Spak下调了特斯拉的交付目标,从43.7万辆砍到36.7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2025年的交付预测也","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122332209402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08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4161932824255432","authorId":"4161932824255432","name":"小岛大浪","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c0a4c7aeb739550456dabecfe0925e","crmLevel":5,"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4161932824255432","idStr":"4161932824255432"},"content":"真熊来了,东升西降,不可避免","text":"真熊来了,东升西降,不可避免","html":"真熊来了,东升西降,不可避免"}],"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00228231954880,"gmtCreate":1738734489416,"gmtModify":1738734584190,"author":{"id":"4162616197192872","authorId":"4162616197192872","name":"松鼠理财手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2844b2f1d8fc9011c6070b35ddef063","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4162616197192872","idStr":"4162616197192872"},"themes":[],"title":"特斯拉四季度利润大缩水,能源业务成“救命稻草”!","htmlText":"2024年 <a href=\"https://laohu8.com/S/TSLA\">$特斯拉(TSLA)$</a> 的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反响不一,目前股价已跌至392.21美元。营收的微增长掩盖了利润暴跌的事实,净利润同比下滑71%!不过,“特拉斯”的大船究竟如何破浪前行?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一些关键的投资信号。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四季度总营收为25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看起来数据还算不错,但别忘了,市场原本预期的是271.5亿美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表现明显跑输了预期。为啥?核心业务——汽车业务出问题了。汽车业务收入198亿美元,同比下降8%。好在有6.92亿美元的卖碳收入,这部分收入虽然也对整体有帮助,但如果扣除这个补充收入,汽车收入实际只有191亿美元。 特斯拉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营收倒退”呢?根据财报,特斯拉表示,汽车收入下滑,主要归因于其“以价换量”的策略。去年四季度,特斯拉疯狂降价,甚至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包括低息贷款、降价促销等手段,目的很明确:推高销量。但是价格降低的背后,意味着单车的销售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单车销售成本达到了35000美元,这一价格是历史最低的! 特斯拉刚才又推出了Model 3的超大力度优惠组合,包括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贷款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一波操作,也基本是为销量背书。这种“自降身价”的策略,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不禁让人担心,特斯拉这套方式,能否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而且,降价并没有带来同等幅度的毛利改善,这能让股东们放心吗? 在汽车收入不理想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表现却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为什么?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来源,远不止于汽车。我们看到,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超110%,达到30.6亿美元。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了特斯拉近年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尤其是毛利率创下历","listText":"2024年 <a href=\"https://laohu8.com/S/TSLA\">$特斯拉(TSLA)$</a> 的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反响不一,目前股价已跌至392.21美元。营收的微增长掩盖了利润暴跌的事实,净利润同比下滑71%!不过,“特拉斯”的大船究竟如何破浪前行?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一些关键的投资信号。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四季度总营收为25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看起来数据还算不错,但别忘了,市场原本预期的是271.5亿美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表现明显跑输了预期。为啥?核心业务——汽车业务出问题了。汽车业务收入198亿美元,同比下降8%。好在有6.92亿美元的卖碳收入,这部分收入虽然也对整体有帮助,但如果扣除这个补充收入,汽车收入实际只有191亿美元。 特斯拉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营收倒退”呢?根据财报,特斯拉表示,汽车收入下滑,主要归因于其“以价换量”的策略。去年四季度,特斯拉疯狂降价,甚至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包括低息贷款、降价促销等手段,目的很明确:推高销量。但是价格降低的背后,意味着单车的销售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单车销售成本达到了35000美元,这一价格是历史最低的! 特斯拉刚才又推出了Model 3的超大力度优惠组合,包括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贷款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一波操作,也基本是为销量背书。这种“自降身价”的策略,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不禁让人担心,特斯拉这套方式,能否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而且,降价并没有带来同等幅度的毛利改善,这能让股东们放心吗? 在汽车收入不理想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表现却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为什么?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来源,远不止于汽车。我们看到,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超110%,达到30.6亿美元。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了特斯拉近年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尤其是毛利率创下历","text":"2024年 $特斯拉(TSLA)$ 的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反响不一,目前股价已跌至392.21美元。营收的微增长掩盖了利润暴跌的事实,净利润同比下滑71%!不过,“特拉斯”的大船究竟如何破浪前行?让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一些关键的投资信号。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四季度总营收为25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看起来数据还算不错,但别忘了,市场原本预期的是271.5亿美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表现明显跑输了预期。为啥?核心业务——汽车业务出问题了。汽车业务收入198亿美元,同比下降8%。好在有6.92亿美元的卖碳收入,这部分收入虽然也对整体有帮助,但如果扣除这个补充收入,汽车收入实际只有191亿美元。 特斯拉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营收倒退”呢?根据财报,特斯拉表示,汽车收入下滑,主要归因于其“以价换量”的策略。去年四季度,特斯拉疯狂降价,甚至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包括低息贷款、降价促销等手段,目的很明确:推高销量。但是价格降低的背后,意味着单车的销售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单车销售成本达到了35000美元,这一价格是历史最低的! 特斯拉刚才又推出了Model 3的超大力度优惠组合,包括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贷款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一波操作,也基本是为销量背书。这种“自降身价”的策略,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不禁让人担心,特斯拉这套方式,能否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而且,降价并没有带来同等幅度的毛利改善,这能让股东们放心吗? 在汽车收入不理想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表现却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差。为什么?因为特斯拉的利润来源,远不止于汽车。我们看到,特斯拉的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超110%,达到30.6亿美元。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了特斯拉近年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尤其是毛利率创下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19c4a341885255d71e49eff36ece33a","width":"792","height":"47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002282319548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11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ing","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