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方舟投研
搜索关注【方舟投研】, 专注全球资产, 畅聊市场机会。
IP属地:河南
+关注
帖子 · 45
帖子 · 45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9 11:42
36 氪:暴涨超300%!触发6次熔断,发生了啥?
昨夜,中概股圈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烟花秀”。 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还聚焦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上时,一家曾被市场遗忘的媒体公司——36 氪(KRKR),却像点燃的火箭一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一飞冲天,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 300%,短短一小时内触发了多达六次熔断。 这家市值一度徘徊在千万美元边缘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头号话题。 这次 36 氪的“升空”并非孤立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这颗“弃子”重获新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王者归来? 当"旧闻"遇上"新风" 市场的普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强烈刺激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在内的中概股集体反弹,整个纳斯达克市场都沉浸在一片乐观情绪中。但 36 氪的疯狂,显然超出了宏观利好的范畴。 市场推测,这次暴涨的直接诱因是与“卫星冠名”有关。 2024 年 9 月 6 日,36 氪冠名的“36 氪探索号”卫星举行了发射,该卫星作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三轨卫星,成功升空。这次发射使 36 氪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冠名卫星的商业媒体,标志着媒体与商业航天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这颗卫星的名字寓意着 36 氪永不停止的创业探索精神,也是对其“故乡”氪星的致敬。 尽管“36 氪探索号”卫星的冠名和发射发生在去年,但对于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个消息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充分消化和炒作。 商业媒体冠名卫星,与其说是投资利好,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品牌营销。但当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故事和题材时,这个充满“科技感”和“想象力”的旧闻,便被重新包装,成为点燃股价的引信。 概念炒作先行,基本面滞后 故事很精彩,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这种上涨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根据 36 氪 2024 年财报,其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311 亿元,相比 2023 年的 3.402 亿元同比下降了 32%。这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在短
看
12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36 氪:暴涨超300%!触发6次熔断,发生了啥?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8 15:45
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的一项决定震惊了全球商界:他们提出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如果CEO埃隆·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一系列宏伟目标,将获得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报酬。 这一天价薪酬的背后,是特斯拉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 营收下滑与万亿野心之间的矛盾 这场“豪赌”发生在特斯拉的关键时刻。尽管马斯克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正面临挑战。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下滑了13%,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趋势。核心汽车业务的营收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6%。 在竞争加剧、车型阵容老化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然而,马斯克和董事会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叙事。 他们坚信,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引擎将不再是电动车,而是其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明确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成为天价薪酬的“胜负手” 这份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并非空头支票,它为马斯克设定了12项严格的里程碑目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需要在十年内交付 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与将公司市值从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的目标紧密相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在加速技术研发和迭代。 最近,特斯拉开通了名为“Tesla AI”的官方微博账号,展示了新款的金色Optimus人形机器人。据报道,该机器人的手部设计更加精巧,拥有多达22个自由度,其驱动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马斯克曾预测,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并在2026年将产量提升至5万台。 行业竞争与大规模量产的未知数 尽管前景诱人,但这条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首先,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
看
188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5
博通:凭什么接棒AI新王?
关注全网同名【方舟投研】,畅聊市场机会,不错过精彩内容分析。 随着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相继发布财报,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买消息、卖事实”的拉锯战,投资者对AI增速放缓的担忧随之浮现。 就在这时,博通(AVGO.O)带着一份超预期的财报和一份“重磅”指引,强势登场。 博通的亮眼表现,不仅重振了市场对AI的信心,也让人们开始思考:AI芯片赛道下一个接棒者,会是它吗? 强劲业绩:不只是“英伟达的影子” 北京时间9月5日凌晨,博通发布了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 其AI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3%,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51亿美元。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等大客户对定制化ASIC芯片的强劲需求。 网络就是计算机。 博通CEO陈福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博通的战略定位——通过AI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博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已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占据9.6%的份额,超越AMD成为行业第二。 除了AI业务的爆发,博通的另一大看点——VMware整合也进展顺利,通过将收费模式从永久许可证全面转向订阅模式,软件业务实现了内生增长。 博通的整体财务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毛利率维持在行业领先的78.4% 自由现金流达70亿美元,占营收44%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1%,高于指引的66% 与此同时,博通的债务偿还指标(Total Debt/LTM Adjusted EBITDA)已降至2.3,这表明这笔大型收购的财务影响正逐步被消化。 ASIC:博通的秘密武器 市场之所以如此看重博通,核心原因在于其在AI专用芯片(ASIC)市场的独特地位。 长期以来,英伟达凭借GPU在AI训
看
14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博通:凭什么接棒AI新王?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4
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的「三大战役」
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三大战役」 关注【方舟投研】,不错过精彩更新 朋友们,昨夜华尔街又被谷歌刷屏了。 收盘一看,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飙升超1500亿美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谷歌2025年最疯狂的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谷歌又发布了什么革命性产品?还是业绩超预期? 都不是。 引爆这一切的,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反垄断诉讼判决。联邦法官的一纸裁决,不仅为谷歌“扫清了障碍”,更在全球科技巨头面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攻防大戏”。 这背后,藏着谷歌正在打响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法庭上的「业务模式保卫战」 这场股价狂欢的起点,是一场“好于预期”的世纪判决。 在此之前,市场对谷歌的担忧一直没有断过。很多人都担心,司法部会强制谷歌拆分其最核心的“两件宝”:Chrome浏览器和安卓操作系统。一旦拆分,就等于切断了谷歌搜索最核心的流量入口,商业模式将面临致命打击。 然而,法官的裁决像一颗定心丸,明确表示:不会强制拆分。 核心意义: 这份判决,让投资者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它就像一场巨大的“清障行动”,瞬间扫除了笼罩在谷歌头顶多年的不确定性“乌云”。当最坏的预期没有发生,股价自然会迅速回升,释放掉长期压制的风险溢价。这本质上,是一场由外部法律事件驱动的,对谷歌内在价值的重新发现与重估。 更重要的是,判决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支付支付流量获取成本(TAC),预估苹果2024财年将因此获得约230亿美元的收入。 这意味着苹果与谷歌的巨额流量合作将继续稳定存在,但法院明确禁止了“独家分销协议”,标志着搜索与AI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迎来全新变化。 第二战役:AI新战场上的「数据与技术之争」 判决也并非全盘皆胜。 法官裁定,谷歌必须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其“珍贵数据”,包括搜索指数和查询历史记录。这听起来似乎对谷歌不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AI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发生根本性
看
19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的「三大战役」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3
理想汽车:增程承压,纯电能否破局?
关注【方舟投研】,全网同名,不错过后续精彩更新。 业绩回顾:营收符合预期,指引拉响警报 2025 年第二季度,
$理想汽车-W(02015)$
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汽车业务收入达到 289 亿元,略高于预期的 286 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比增速首次转负,下滑了5%。尽管如此,得益于销量杠杆的释放,本季度净利润达到 10.9 亿元,与预期基本持平。 然而,三季度的指引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成为报告的关注核心。理想预计第三季度销量在 9-9.5 万辆,这相比第二季度的 11.1 万辆有显著下滑。这一指引暗示了其核心增程车型 L 系列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尤其是在直接竞争对手新 M7 即将上市的背景下。 产品策略:回归爆品,技术先行 面对市场挑战,理想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公司将减少 SKU 数量,回归单一 SKU 的爆品模式,以最大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理想正在加速其技术和产品迭代,计划在 2026 年实现产品与 AI 智能化的领先。 在技术研发方面,理想的投入坚定而持续。 自研芯片:已完成流片并进入车规级测试。该芯片在处理大模型推理时,性能是现有最强芯片的 2 倍,在视觉模型上更是达到 3 倍。预计将在 2026 年搭载于旗舰车型。 VLA 大模型:已随 i8 车型交付,并将在 9 月中旬通过 OTA 推送给所有 AD Max 车型。公司目标在未来两年内,使 VLA 的安全性达到人类驾驶员的 10 倍,并计划在 2027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 财务与运营表现 毛利率:第二季度卖车毛利率为 19.4%,环比略有下滑,但基本符合公司此前的指引。这主要受到 L 系列清老款车型的促销活动影响。 单车经济:单车价格环比下滑 0.6 万元至 26 万元,主要原因是老款车
看
361
回复
2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理想汽车:增程承压,纯电能否破局?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2
芯片热潮后的政策与市场选择
七月与八月,以芯片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无疑是市场瞩目的焦点。部分龙头企业市盈率达到惊人的五、六百倍,创下历史新高。此等高估值,即便放眼全球市场,亦属罕见。一家头部GPU芯片制造商的市盈率仅为五十余倍,而国内同类企业估值则高出十倍,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深思。 市场观察,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已开始通过公告或声明,澄清市场传闻,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估值。 譬如,某半导体公司否认发布新品的计划,并指出其股价已脱离实际业绩支撑;另一云服务巨头亦辟谣,称并未大规模采购特定芯片。这些举动,无形中为过热的市场泼下冷水,揭示出虚假利好传闻的风险。 在市场狂热之势下,监管部门的微妙态度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部分券商调整了融资杠杆率,调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敞口。 财经媒体的报道基调也从前期的乐观转向了强调“冷思考”。 例如,有主流证券报刊发文,采访多位基金经理,文章主旨围绕“热钱涌动下需冷思考”,传达出长期看好但短期警惕部分赛道风险的观点。这些间接信号,反映出监管层对局部市场泡沫的关注,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避免2015年股市极端行情重演。 当时的股票市场出现部分标的市盈率高达千倍,即便十年过去,许多高位投资者仍未能解套,这警示着盲目追高可能带来的长期损失。 长期视角,中国在AI智能投资领域及芯片投资自主化方面肩负历史使命,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芯片巨头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有望逐步占据。这条道路光明,但也充满波折。当前的泡沫化估值,可能透支了未来数年的增长预期。市场由“害怕错过”的恐慌情绪驱动,将所有利好(包括未经证实的)纳入定价,这可能导致短期内的高位震荡甚至大幅回调,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已不划算。 国内资金态度的韧性与结构性切换 面对部分赛道的调整,国内资金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并未呈现大面积的“吓退”
看
25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芯片热潮后的政策与市场选择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9-01
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心动公司(02400.HK)近期凭借连续跑出的游戏“黑马”以及 TapTap 商业化加速的亮眼表现,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盈喜大涨”。在经历了两款游戏的“黑马”洗礼后,市场对心动研发内功的信心显著提升。然而,在市场预期已大幅拉高、估值处于行业中偏高水平之际,心动能否持续创造“超预期”的成绩,将是其未来估值进一步走高的关键。 一、 TapTap 商业化加速,价值重估进行时 尽管上半年 TapTap 的月活跃用户(MAU)增长相对平稳,同比基本持平,但其商业化能力却呈现出超出市场预期的强劲势头。单用户对应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6%,环比增长23%,这无疑是 TapTap 变现效率大幅提升的明确信号。 方舟投研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广告算法和用户参与度的持续优化,有效提升了广告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二是公司自身商业化意愿的增强,在TapTap生态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层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变现。据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 TapTap 的 eCPM(每千次展示费用)同比增长了15%,预示着展示量也实现了20%的增长。这表明客户对 TapTap 的宣发价值认可度提高,平台自身的广告填充率或用户时长亦有所增加。 目前,TapTap 的广告报价(eCPM 15元)相较于抖快、微信等头部渠道(25元以上)仍显“便宜”,具有较大的上修空间。第二季度推出的 TapTap PC 版,顺应了游戏多端发行趋势,有望构建更完整的生态,进一步强化其平台壁垒。方舟投研一直认为,TapTap 是心动未来估值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打破用户对其“工具属性”的认知,建立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从目前趋势看,通过账号互通和社区运营,这一生态壁垒正在逐步加强。此外,心动公司还参投了 MiAO 方案,MiAO 是一家开发游戏社交平台的公司,未来
看
54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8-08
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当前的投资世界,复杂多变。仅仅依靠短期情绪或零散信息进行买卖,难以实现持续的财富管理目标。穿越市场的迷雾,把握投资机会,根本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这要求投资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逻辑,洞察行业分析的细微之处,并对企业基本面有深刻认知。唯有如此,方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清醒,坚定持有优质资产,最终达成财务自由的愿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显著特点,剖析政策解读对市场的影响,并针对资本市场及各类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大类资产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视角。 一、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韧性 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塑造着新的经济现实。 关税博弈的演变与影响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关税战,客观上对美国实现其特定财政目标起到了作用。这些关税措施,譬如针对某些国家加征15%至50%的关税,确实为美国带来了部分财政收入。对中国的影响,外界曾普遍预期会非常剧烈,甚至出现“脱钩”的担忧。实际情况表明,尽管关税带来了影响,其程度并未达到最初预想的那么大。美国方面也未曾寻求彻底“撕破脸皮”,因为这对双方均无益处。 关税政策未来可能存在反复。整体来看,其最剧烈的影响阶段已然过去,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程度已趋于适应。短期内,全球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流动性,特别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长期视野下,美国经济真实的繁荣程度及其衰退的可能性,将是投资者持续研判的关键。此外,中美在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领域的发展态势,亦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温差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譬如近期二季度GDP增速达到5.2%,超越市场预期,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能顺利完成。然而,许多普通民众的体感温度却相对“寒冷”,这其中的温差源
看
60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8-05
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八月启幕,市场运行逻辑面临新的审视。宏观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变化、海外因素扰动,以及资金面的微妙异动,共同织就了当前复杂的投资图景。市场参与者需保持清醒,精准把握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政策空窗期:市场驱动力待寻 进入八月,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政策层面,市场经历着一个“空窗期”。这一阶段,新增的、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推动的政策鲜少出现。原因在于,七月底已召开最高级别的会议,宏观经济的基调和政策解读方向都已明确。后续各部委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照既定方针进行部署,鲜有新的增量信息释出。 这种现象,造成市场预期的“落差”。 例如,关于降准降息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七月底的最高层会议并未提及此类货币政策调整,这揭示了市场对宽松预期的过度解读。一些新闻在传播中,将上半年回顾中提及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曲解为下半年的政策方向,污染了投资者的信息源。当市场被错误信息引导,对新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现实的平淡无奇便会带来失望。 制度层面的休假机制,也使得八月上旬的政策节奏趋缓。宏观经济数据是另一重要观察点。八月初至月中,多项关键宏观数据将陆续公布。七月底,先行数据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表现不佳,这预示着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八月初,进出口数据揭示了贸易领域的挑战。月中,社会融资总量等数据也将浮出水面。在一个重大会议已结束、基调已确定的时期,若宏观数据表现不佳,其负面影响便会直接传导至市场,不再如政策出台前那样被解读为“利好”,市场支撑力将显不足。 当前市场虽偶有“全线飘红”的表现,但此番反弹通常被视为短期喘息,缺乏持续上行的坚实基础。 成交量的萎缩,透露出市场内部动能的不足,资金进场意愿趋于谨慎。 海外扰动:不确定性加剧 七月行情的积极表现,部分原因在于外部扰动因素的减弱。中美两国间达成的短期协议,以及高层互动频率的
看
66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方舟投研
方舟投研
·
07-22
从大基建启动到慢牛之路
当前,一系列宏观事件正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从中国大基建的启动,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摇摆,再到各国经济数据的波动,都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与挑战。 一、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激活内需的宏大笔触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超级工程的正式启动,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项总投资达1.2万亿的巨大工程,其预计装机容量接近三峡电站的三倍,刷新了全球最大水电站的纪录。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它扮演着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角色。 这项大工程首先将直接受益于建材、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及工程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水泥、工程机械等权重板块的表现,已经印证了市场对基建投资的积极预期。然而,市场对这类概念炒作的反应往往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第一波行情”多由游资推动,表现为短期内的快速冲高,风险系数相对较高。经验显示,这类行情时常伴随资金的快速流入与流出,呈现“一日游”的特点,并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追逐。 更具价值的投资机会蕴藏在“第二波行情”之中。当初期的市场情绪回落,真正的上市公司分化开始显现,那些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资质过硬、有地域优势,甚至与“国字头”背景相关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 这项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后续的设计、规划、招标环节将陆续展开。因此,理性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关注哪些企业能够成功中标,从而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此外,大型工程的建设时常遵循一个顺序逻辑。首先是工程设计,涉及前期规划和勘测;随后是环境治理与土木工程,涉及开山、筑路、爆破等,土木工程板块及相关民爆行业可能率先受益;大量建筑材料的运输与采购是后续环节;最终的电力设施建设则在工程后期体现其价值。 透彻理解这种产业链的轮动效应,对于把握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建设,其地理位置
看
59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大基建启动到慢牛之路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74248082782203","uuid":"3574248082782203","gmtCreate":1611154699063,"gmtModify":1757403001325,"name":"方舟投研","pinyin":"fztyfangzhoutouya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搜索关注【方舟投研】,\n专注全球资产,\n畅聊市场机会。","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8,"headSize":3,"tweetSize":45,"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0,"name":"","nameTw":"","represent":"","factor":"","iconColor":"","bgColor":""},"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1,"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0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河南","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76703390916608,"gmtCreate":1757389321647,"gmtModify":1757392816601,"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36 氪:暴涨超300%!触发6次熔断,发生了啥?","htmlText":"昨夜,中概股圈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烟花秀”。 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还聚焦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上时,一家曾被市场遗忘的媒体公司——36 氪(KRKR),却像点燃的火箭一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一飞冲天,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 300%,短短一小时内触发了多达六次熔断。 这家市值一度徘徊在千万美元边缘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头号话题。 这次 36 氪的“升空”并非孤立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这颗“弃子”重获新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王者归来? 当\"旧闻\"遇上\"新风\" 市场的普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强烈刺激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在内的中概股集体反弹,整个纳斯达克市场都沉浸在一片乐观情绪中。但 36 氪的疯狂,显然超出了宏观利好的范畴。 市场推测,这次暴涨的直接诱因是与“卫星冠名”有关。 2024 年 9 月 6 日,36 氪冠名的“36 氪探索号”卫星举行了发射,该卫星作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三轨卫星,成功升空。这次发射使 36 氪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冠名卫星的商业媒体,标志着媒体与商业航天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这颗卫星的名字寓意着 36 氪永不停止的创业探索精神,也是对其“故乡”氪星的致敬。 尽管“36 氪探索号”卫星的冠名和发射发生在去年,但对于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个消息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充分消化和炒作。 商业媒体冠名卫星,与其说是投资利好,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品牌营销。但当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故事和题材时,这个充满“科技感”和“想象力”的旧闻,便被重新包装,成为点燃股价的引信。 概念炒作先行,基本面滞后 故事很精彩,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这种上涨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根据 36 氪 2024 年财报,其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311 亿元,相比 2023 年的 3.402 亿元同比下降了 32%。这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在短","listText":"昨夜,中概股圈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烟花秀”。 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还聚焦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上时,一家曾被市场遗忘的媒体公司——36 氪(KRKR),却像点燃的火箭一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一飞冲天,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 300%,短短一小时内触发了多达六次熔断。 这家市值一度徘徊在千万美元边缘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头号话题。 这次 36 氪的“升空”并非孤立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这颗“弃子”重获新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王者归来? 当\"旧闻\"遇上\"新风\" 市场的普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强烈刺激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在内的中概股集体反弹,整个纳斯达克市场都沉浸在一片乐观情绪中。但 36 氪的疯狂,显然超出了宏观利好的范畴。 市场推测,这次暴涨的直接诱因是与“卫星冠名”有关。 2024 年 9 月 6 日,36 氪冠名的“36 氪探索号”卫星举行了发射,该卫星作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三轨卫星,成功升空。这次发射使 36 氪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冠名卫星的商业媒体,标志着媒体与商业航天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这颗卫星的名字寓意着 36 氪永不停止的创业探索精神,也是对其“故乡”氪星的致敬。 尽管“36 氪探索号”卫星的冠名和发射发生在去年,但对于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个消息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充分消化和炒作。 商业媒体冠名卫星,与其说是投资利好,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品牌营销。但当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故事和题材时,这个充满“科技感”和“想象力”的旧闻,便被重新包装,成为点燃股价的引信。 概念炒作先行,基本面滞后 故事很精彩,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这种上涨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根据 36 氪 2024 年财报,其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311 亿元,相比 2023 年的 3.402 亿元同比下降了 32%。这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在短","text":"昨夜,中概股圈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烟花秀”。 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还聚焦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上时,一家曾被市场遗忘的媒体公司——36 氪(KRKR),却像点燃的火箭一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一飞冲天,盘中最高涨幅一度超过 300%,短短一小时内触发了多达六次熔断。 这家市值一度徘徊在千万美元边缘的公司,一夜之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头号话题。 这次 36 氪的“升空”并非孤立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这颗“弃子”重获新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王者归来? 当\"旧闻\"遇上\"新风\" 市场的普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强烈刺激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在内的中概股集体反弹,整个纳斯达克市场都沉浸在一片乐观情绪中。但 36 氪的疯狂,显然超出了宏观利好的范畴。 市场推测,这次暴涨的直接诱因是与“卫星冠名”有关。 2024 年 9 月 6 日,36 氪冠名的“36 氪探索号”卫星举行了发射,该卫星作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三轨卫星,成功升空。这次发射使 36 氪成为中国首个拥有冠名卫星的商业媒体,标志着媒体与商业航天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这颗卫星的名字寓意着 36 氪永不停止的创业探索精神,也是对其“故乡”氪星的致敬。 尽管“36 氪探索号”卫星的冠名和发射发生在去年,但对于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个消息并未在第一时间被充分消化和炒作。 商业媒体冠名卫星,与其说是投资利好,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品牌营销。但当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故事和题材时,这个充满“科技感”和“想象力”的旧闻,便被重新包装,成为点燃股价的引信。 概念炒作先行,基本面滞后 故事很精彩,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这种上涨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根据 36 氪 2024 年财报,其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2.311 亿元,相比 2023 年的 3.402 亿元同比下降了 32%。这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在短","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767033909166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6420223922976,"gmtCreate":1757317549826,"gmtModify":1757319232287,"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htmlText":"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的一项决定震惊了全球商界:他们提出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如果CEO埃隆·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一系列宏伟目标,将获得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报酬。 这一天价薪酬的背后,是特斯拉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 营收下滑与万亿野心之间的矛盾 这场“豪赌”发生在特斯拉的关键时刻。尽管马斯克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正面临挑战。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下滑了13%,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趋势。核心汽车业务的营收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6%。 在竞争加剧、车型阵容老化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然而,马斯克和董事会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叙事。 他们坚信,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引擎将不再是电动车,而是其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明确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成为天价薪酬的“胜负手” 这份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并非空头支票,它为马斯克设定了12项严格的里程碑目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需要在十年内交付 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与将公司市值从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的目标紧密相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在加速技术研发和迭代。 最近,特斯拉开通了名为“Tesla AI”的官方微博账号,展示了新款的金色Optimus人形机器人。据报道,该机器人的手部设计更加精巧,拥有多达22个自由度,其驱动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马斯克曾预测,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并在2026年将产量提升至5万台。 行业竞争与大规模量产的未知数 尽管前景诱人,但这条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首先,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listText":"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的一项决定震惊了全球商界:他们提出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如果CEO埃隆·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一系列宏伟目标,将获得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报酬。 这一天价薪酬的背后,是特斯拉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 营收下滑与万亿野心之间的矛盾 这场“豪赌”发生在特斯拉的关键时刻。尽管马斯克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正面临挑战。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下滑了13%,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趋势。核心汽车业务的营收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6%。 在竞争加剧、车型阵容老化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然而,马斯克和董事会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叙事。 他们坚信,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引擎将不再是电动车,而是其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明确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成为天价薪酬的“胜负手” 这份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并非空头支票,它为马斯克设定了12项严格的里程碑目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需要在十年内交付 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与将公司市值从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的目标紧密相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在加速技术研发和迭代。 最近,特斯拉开通了名为“Tesla AI”的官方微博账号,展示了新款的金色Optimus人形机器人。据报道,该机器人的手部设计更加精巧,拥有多达22个自由度,其驱动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马斯克曾预测,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并在2026年将产量提升至5万台。 行业竞争与大规模量产的未知数 尽管前景诱人,但这条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首先,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text":"特斯拉的未来不是汽车,而是机器人?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的一项决定震惊了全球商界:他们提出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如果CEO埃隆·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一系列宏伟目标,将获得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报酬。 这一天价薪酬的背后,是特斯拉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巨头。 营收下滑与万亿野心之间的矛盾 这场“豪赌”发生在特斯拉的关键时刻。尽管马斯克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正面临挑战。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下滑了13%,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趋势。核心汽车业务的营收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6%。 在竞争加剧、车型阵容老化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 然而,马斯克和董事会却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叙事。 他们坚信,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引擎将不再是电动车,而是其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明确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成为天价薪酬的“胜负手” 这份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并非空头支票,它为马斯克设定了12项严格的里程碑目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需要在十年内交付 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与将公司市值从约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的目标紧密相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正在加速技术研发和迭代。 最近,特斯拉开通了名为“Tesla AI”的官方微博账号,展示了新款的金色Optimus人形机器人。据报道,该机器人的手部设计更加精巧,拥有多达22个自由度,其驱动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马斯克曾预测,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并在2026年将产量提升至5万台。 行业竞争与大规模量产的未知数 尽管前景诱人,但这条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首先,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64202239229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336824823952,"gmtCreate":1757052314996,"gmtModify":175705335286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博通:凭什么接棒AI新王?","htmlText":"关注全网同名【方舟投研】,畅聊市场机会,不错过精彩内容分析。 随着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相继发布财报,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买消息、卖事实”的拉锯战,投资者对AI增速放缓的担忧随之浮现。 就在这时,博通(AVGO.O)带着一份超预期的财报和一份“重磅”指引,强势登场。 博通的亮眼表现,不仅重振了市场对AI的信心,也让人们开始思考:AI芯片赛道下一个接棒者,会是它吗? 强劲业绩:不只是“英伟达的影子” 北京时间9月5日凌晨,博通发布了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 其AI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3%,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51亿美元。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等大客户对定制化ASIC芯片的强劲需求。 网络就是计算机。 博通CEO陈福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博通的战略定位——通过AI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博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已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占据9.6%的份额,超越AMD成为行业第二。 除了AI业务的爆发,博通的另一大看点——VMware整合也进展顺利,通过将收费模式从永久许可证全面转向订阅模式,软件业务实现了内生增长。 博通的整体财务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毛利率维持在行业领先的78.4% 自由现金流达70亿美元,占营收44%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1%,高于指引的66% 与此同时,博通的债务偿还指标(Total Debt/LTM Adjusted EBITDA)已降至2.3,这表明这笔大型收购的财务影响正逐步被消化。 ASIC:博通的秘密武器 市场之所以如此看重博通,核心原因在于其在AI专用芯片(ASIC)市场的独特地位。 长期以来,英伟达凭借GPU在AI训","listText":"关注全网同名【方舟投研】,畅聊市场机会,不错过精彩内容分析。 随着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相继发布财报,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买消息、卖事实”的拉锯战,投资者对AI增速放缓的担忧随之浮现。 就在这时,博通(AVGO.O)带着一份超预期的财报和一份“重磅”指引,强势登场。 博通的亮眼表现,不仅重振了市场对AI的信心,也让人们开始思考:AI芯片赛道下一个接棒者,会是它吗? 强劲业绩:不只是“英伟达的影子” 北京时间9月5日凌晨,博通发布了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 其AI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3%,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51亿美元。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等大客户对定制化ASIC芯片的强劲需求。 网络就是计算机。 博通CEO陈福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博通的战略定位——通过AI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博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已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占据9.6%的份额,超越AMD成为行业第二。 除了AI业务的爆发,博通的另一大看点——VMware整合也进展顺利,通过将收费模式从永久许可证全面转向订阅模式,软件业务实现了内生增长。 博通的整体财务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毛利率维持在行业领先的78.4% 自由现金流达70亿美元,占营收44%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1%,高于指引的66% 与此同时,博通的债务偿还指标(Total Debt/LTM Adjusted EBITDA)已降至2.3,这表明这笔大型收购的财务影响正逐步被消化。 ASIC:博通的秘密武器 市场之所以如此看重博通,核心原因在于其在AI专用芯片(ASIC)市场的独特地位。 长期以来,英伟达凭借GPU在AI训","text":"关注全网同名【方舟投研】,畅聊市场机会,不错过精彩内容分析。 随着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相继发布财报,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买消息、卖事实”的拉锯战,投资者对AI增速放缓的担忧随之浮现。 就在这时,博通(AVGO.O)带着一份超预期的财报和一份“重磅”指引,强势登场。 博通的亮眼表现,不仅重振了市场对AI的信心,也让人们开始思考:AI芯片赛道下一个接棒者,会是它吗? 强劲业绩:不只是“英伟达的影子” 北京时间9月5日凌晨,博通发布了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营收达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58.6亿美元。 其AI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3%,达到52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51亿美元。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等大客户对定制化ASIC芯片的强劲需求。 网络就是计算机。 博通CEO陈福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博通的战略定位——通过AI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博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目前已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占据9.6%的份额,超越AMD成为行业第二。 除了AI业务的爆发,博通的另一大看点——VMware整合也进展顺利,通过将收费模式从永久许可证全面转向订阅模式,软件业务实现了内生增长。 博通的整体财务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毛利率维持在行业领先的78.4% 自由现金流达70亿美元,占营收44%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7.1%,高于指引的66% 与此同时,博通的债务偿还指标(Total Debt/LTM Adjusted EBITDA)已降至2.3,这表明这笔大型收购的财务影响正逐步被消化。 ASIC:博通的秘密武器 市场之所以如此看重博通,核心原因在于其在AI专用芯片(ASIC)市场的独特地位。 长期以来,英伟达凭借GPU在AI训","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336824823952","isVote":2,"tweetType":1,"viewCount":14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vote":{"id":5426,"gmtBegin":1757052314994,"gmtEnd":1757657015553,"type":1,"upper":1,"title":"你看好博通的后续增长嘛?","choices":[{"id":18392,"sort":1,"name":"看好","userSize":6,"voted":false},{"id":18393,"sort":2,"name":"不看好","userSize":5,"voted":false}]},"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875299188880,"gmtCreate":1756957229199,"gmtModify":1756960931044,"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的「三大战役」","htmlText":"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三大战役」 关注【方舟投研】,不错过精彩更新 朋友们,昨夜华尔街又被谷歌刷屏了。 收盘一看,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飙升超1500亿美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谷歌2025年最疯狂的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谷歌又发布了什么革命性产品?还是业绩超预期? 都不是。 引爆这一切的,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反垄断诉讼判决。联邦法官的一纸裁决,不仅为谷歌“扫清了障碍”,更在全球科技巨头面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攻防大戏”。 这背后,藏着谷歌正在打响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法庭上的「业务模式保卫战」 这场股价狂欢的起点,是一场“好于预期”的世纪判决。 在此之前,市场对谷歌的担忧一直没有断过。很多人都担心,司法部会强制谷歌拆分其最核心的“两件宝”:Chrome浏览器和安卓操作系统。一旦拆分,就等于切断了谷歌搜索最核心的流量入口,商业模式将面临致命打击。 然而,法官的裁决像一颗定心丸,明确表示:不会强制拆分。 核心意义: 这份判决,让投资者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它就像一场巨大的“清障行动”,瞬间扫除了笼罩在谷歌头顶多年的不确定性“乌云”。当最坏的预期没有发生,股价自然会迅速回升,释放掉长期压制的风险溢价。这本质上,是一场由外部法律事件驱动的,对谷歌内在价值的重新发现与重估。 更重要的是,判决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支付支付流量获取成本(TAC),预估苹果2024财年将因此获得约230亿美元的收入。 这意味着苹果与谷歌的巨额流量合作将继续稳定存在,但法院明确禁止了“独家分销协议”,标志着搜索与AI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迎来全新变化。 第二战役:AI新战场上的「数据与技术之争」 判决也并非全盘皆胜。 法官裁定,谷歌必须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其“珍贵数据”,包括搜索指数和查询历史记录。这听起来似乎对谷歌不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AI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发生根本性","listText":"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三大战役」 关注【方舟投研】,不错过精彩更新 朋友们,昨夜华尔街又被谷歌刷屏了。 收盘一看,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飙升超1500亿美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谷歌2025年最疯狂的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谷歌又发布了什么革命性产品?还是业绩超预期? 都不是。 引爆这一切的,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反垄断诉讼判决。联邦法官的一纸裁决,不仅为谷歌“扫清了障碍”,更在全球科技巨头面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攻防大戏”。 这背后,藏着谷歌正在打响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法庭上的「业务模式保卫战」 这场股价狂欢的起点,是一场“好于预期”的世纪判决。 在此之前,市场对谷歌的担忧一直没有断过。很多人都担心,司法部会强制谷歌拆分其最核心的“两件宝”:Chrome浏览器和安卓操作系统。一旦拆分,就等于切断了谷歌搜索最核心的流量入口,商业模式将面临致命打击。 然而,法官的裁决像一颗定心丸,明确表示:不会强制拆分。 核心意义: 这份判决,让投资者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它就像一场巨大的“清障行动”,瞬间扫除了笼罩在谷歌头顶多年的不确定性“乌云”。当最坏的预期没有发生,股价自然会迅速回升,释放掉长期压制的风险溢价。这本质上,是一场由外部法律事件驱动的,对谷歌内在价值的重新发现与重估。 更重要的是,判决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支付支付流量获取成本(TAC),预估苹果2024财年将因此获得约230亿美元的收入。 这意味着苹果与谷歌的巨额流量合作将继续稳定存在,但法院明确禁止了“独家分销协议”,标志着搜索与AI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迎来全新变化。 第二战役:AI新战场上的「数据与技术之争」 判决也并非全盘皆胜。 法官裁定,谷歌必须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其“珍贵数据”,包括搜索指数和查询历史记录。这听起来似乎对谷歌不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AI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发生根本性","text":"世纪判决:谷歌股价创历史新高背后「三大战役」 关注【方舟投研】,不错过精彩更新 朋友们,昨夜华尔街又被谷歌刷屏了。 收盘一看,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夜飙升超1500亿美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谷歌2025年最疯狂的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谷歌又发布了什么革命性产品?还是业绩超预期? 都不是。 引爆这一切的,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反垄断诉讼判决。联邦法官的一纸裁决,不仅为谷歌“扫清了障碍”,更在全球科技巨头面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攻防大戏”。 这背后,藏着谷歌正在打响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法庭上的「业务模式保卫战」 这场股价狂欢的起点,是一场“好于预期”的世纪判决。 在此之前,市场对谷歌的担忧一直没有断过。很多人都担心,司法部会强制谷歌拆分其最核心的“两件宝”:Chrome浏览器和安卓操作系统。一旦拆分,就等于切断了谷歌搜索最核心的流量入口,商业模式将面临致命打击。 然而,法官的裁决像一颗定心丸,明确表示:不会强制拆分。 核心意义: 这份判决,让投资者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它就像一场巨大的“清障行动”,瞬间扫除了笼罩在谷歌头顶多年的不确定性“乌云”。当最坏的预期没有发生,股价自然会迅速回升,释放掉长期压制的风险溢价。这本质上,是一场由外部法律事件驱动的,对谷歌内在价值的重新发现与重估。 更重要的是,判决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支付支付流量获取成本(TAC),预估苹果2024财年将因此获得约230亿美元的收入。 这意味着苹果与谷歌的巨额流量合作将继续稳定存在,但法院明确禁止了“独家分销协议”,标志着搜索与AI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迎来全新变化。 第二战役:AI新战场上的「数据与技术之争」 判决也并非全盘皆胜。 法官裁定,谷歌必须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其“珍贵数据”,包括搜索指数和查询历史记录。这听起来似乎对谷歌不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AI时代,数据的价值正在发生根本性","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03a2794933c51599899b9e388ba4251","width":"1393","height":"117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8752991888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577703645568,"gmtCreate":1756885174983,"gmtModify":1756887000594,"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理想汽车:增程承压,纯电能否破局?","htmlText":"关注【方舟投研】,全网同名,不错过后续精彩更新。 业绩回顾:营收符合预期,指引拉响警报 2025 年第二季度, <a href=\"https://laohu8.com/S/02015\">$理想汽车-W(02015)$</a> 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汽车业务收入达到 289 亿元,略高于预期的 286 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比增速首次转负,下滑了5%。尽管如此,得益于销量杠杆的释放,本季度净利润达到 10.9 亿元,与预期基本持平。 然而,三季度的指引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成为报告的关注核心。理想预计第三季度销量在 9-9.5 万辆,这相比第二季度的 11.1 万辆有显著下滑。这一指引暗示了其核心增程车型 L 系列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尤其是在直接竞争对手新 M7 即将上市的背景下。 产品策略:回归爆品,技术先行 面对市场挑战,理想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公司将减少 SKU 数量,回归单一 SKU 的爆品模式,以最大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理想正在加速其技术和产品迭代,计划在 2026 年实现产品与 AI 智能化的领先。 在技术研发方面,理想的投入坚定而持续。 自研芯片:已完成流片并进入车规级测试。该芯片在处理大模型推理时,性能是现有最强芯片的 2 倍,在视觉模型上更是达到 3 倍。预计将在 2026 年搭载于旗舰车型。 VLA 大模型:已随 i8 车型交付,并将在 9 月中旬通过 OTA 推送给所有 AD Max 车型。公司目标在未来两年内,使 VLA 的安全性达到人类驾驶员的 10 倍,并计划在 2027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 财务与运营表现 毛利率:第二季度卖车毛利率为 19.4%,环比略有下滑,但基本符合公司此前的指引。这主要受到 L 系列清老款车型的促销活动影响。 单车经济:单车价格环比下滑 0.6 万元至 26 万元,主要原因是老款车","listText":"关注【方舟投研】,全网同名,不错过后续精彩更新。 业绩回顾:营收符合预期,指引拉响警报 2025 年第二季度, <a href=\"https://laohu8.com/S/02015\">$理想汽车-W(02015)$</a> 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汽车业务收入达到 289 亿元,略高于预期的 286 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比增速首次转负,下滑了5%。尽管如此,得益于销量杠杆的释放,本季度净利润达到 10.9 亿元,与预期基本持平。 然而,三季度的指引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成为报告的关注核心。理想预计第三季度销量在 9-9.5 万辆,这相比第二季度的 11.1 万辆有显著下滑。这一指引暗示了其核心增程车型 L 系列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尤其是在直接竞争对手新 M7 即将上市的背景下。 产品策略:回归爆品,技术先行 面对市场挑战,理想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公司将减少 SKU 数量,回归单一 SKU 的爆品模式,以最大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理想正在加速其技术和产品迭代,计划在 2026 年实现产品与 AI 智能化的领先。 在技术研发方面,理想的投入坚定而持续。 自研芯片:已完成流片并进入车规级测试。该芯片在处理大模型推理时,性能是现有最强芯片的 2 倍,在视觉模型上更是达到 3 倍。预计将在 2026 年搭载于旗舰车型。 VLA 大模型:已随 i8 车型交付,并将在 9 月中旬通过 OTA 推送给所有 AD Max 车型。公司目标在未来两年内,使 VLA 的安全性达到人类驾驶员的 10 倍,并计划在 2027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 财务与运营表现 毛利率:第二季度卖车毛利率为 19.4%,环比略有下滑,但基本符合公司此前的指引。这主要受到 L 系列清老款车型的促销活动影响。 单车经济:单车价格环比下滑 0.6 万元至 26 万元,主要原因是老款车","text":"关注【方舟投研】,全网同名,不错过后续精彩更新。 业绩回顾:营收符合预期,指引拉响警报 2025 年第二季度, $理想汽车-W(02015)$ 理想汽车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汽车业务收入达到 289 亿元,略高于预期的 286 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比增速首次转负,下滑了5%。尽管如此,得益于销量杠杆的释放,本季度净利润达到 10.9 亿元,与预期基本持平。 然而,三季度的指引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成为报告的关注核心。理想预计第三季度销量在 9-9.5 万辆,这相比第二季度的 11.1 万辆有显著下滑。这一指引暗示了其核心增程车型 L 系列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尤其是在直接竞争对手新 M7 即将上市的背景下。 产品策略:回归爆品,技术先行 面对市场挑战,理想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公司将减少 SKU 数量,回归单一 SKU 的爆品模式,以最大化产品竞争力。同时,理想正在加速其技术和产品迭代,计划在 2026 年实现产品与 AI 智能化的领先。 在技术研发方面,理想的投入坚定而持续。 自研芯片:已完成流片并进入车规级测试。该芯片在处理大模型推理时,性能是现有最强芯片的 2 倍,在视觉模型上更是达到 3 倍。预计将在 2026 年搭载于旗舰车型。 VLA 大模型:已随 i8 车型交付,并将在 9 月中旬通过 OTA 推送给所有 AD Max 车型。公司目标在未来两年内,使 VLA 的安全性达到人类驾驶员的 10 倍,并计划在 2027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 财务与运营表现 毛利率:第二季度卖车毛利率为 19.4%,环比略有下滑,但基本符合公司此前的指引。这主要受到 L 系列清老款车型的促销活动影响。 单车经济:单车价格环比下滑 0.6 万元至 26 万元,主要原因是老款车","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5777036455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6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195120685216,"gmtCreate":1756802382425,"gmtModify":1756802791745,"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芯片热潮后的政策与市场选择","htmlText":"七月与八月,以芯片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无疑是市场瞩目的焦点。部分龙头企业市盈率达到惊人的五、六百倍,创下历史新高。此等高估值,即便放眼全球市场,亦属罕见。一家头部GPU芯片制造商的市盈率仅为五十余倍,而国内同类企业估值则高出十倍,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深思。 市场观察,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已开始通过公告或声明,澄清市场传闻,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估值。 譬如,某半导体公司否认发布新品的计划,并指出其股价已脱离实际业绩支撑;另一云服务巨头亦辟谣,称并未大规模采购特定芯片。这些举动,无形中为过热的市场泼下冷水,揭示出虚假利好传闻的风险。 在市场狂热之势下,监管部门的微妙态度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部分券商调整了融资杠杆率,调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敞口。 财经媒体的报道基调也从前期的乐观转向了强调“冷思考”。 例如,有主流证券报刊发文,采访多位基金经理,文章主旨围绕“热钱涌动下需冷思考”,传达出长期看好但短期警惕部分赛道风险的观点。这些间接信号,反映出监管层对局部市场泡沫的关注,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避免2015年股市极端行情重演。 当时的股票市场出现部分标的市盈率高达千倍,即便十年过去,许多高位投资者仍未能解套,这警示着盲目追高可能带来的长期损失。 长期视角,中国在AI智能投资领域及芯片投资自主化方面肩负历史使命,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芯片巨头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有望逐步占据。这条道路光明,但也充满波折。当前的泡沫化估值,可能透支了未来数年的增长预期。市场由“害怕错过”的恐慌情绪驱动,将所有利好(包括未经证实的)纳入定价,这可能导致短期内的高位震荡甚至大幅回调,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已不划算。 国内资金态度的韧性与结构性切换 面对部分赛道的调整,国内资金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并未呈现大面积的“吓退”","listText":"七月与八月,以芯片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无疑是市场瞩目的焦点。部分龙头企业市盈率达到惊人的五、六百倍,创下历史新高。此等高估值,即便放眼全球市场,亦属罕见。一家头部GPU芯片制造商的市盈率仅为五十余倍,而国内同类企业估值则高出十倍,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深思。 市场观察,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已开始通过公告或声明,澄清市场传闻,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估值。 譬如,某半导体公司否认发布新品的计划,并指出其股价已脱离实际业绩支撑;另一云服务巨头亦辟谣,称并未大规模采购特定芯片。这些举动,无形中为过热的市场泼下冷水,揭示出虚假利好传闻的风险。 在市场狂热之势下,监管部门的微妙态度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部分券商调整了融资杠杆率,调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敞口。 财经媒体的报道基调也从前期的乐观转向了强调“冷思考”。 例如,有主流证券报刊发文,采访多位基金经理,文章主旨围绕“热钱涌动下需冷思考”,传达出长期看好但短期警惕部分赛道风险的观点。这些间接信号,反映出监管层对局部市场泡沫的关注,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避免2015年股市极端行情重演。 当时的股票市场出现部分标的市盈率高达千倍,即便十年过去,许多高位投资者仍未能解套,这警示着盲目追高可能带来的长期损失。 长期视角,中国在AI智能投资领域及芯片投资自主化方面肩负历史使命,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芯片巨头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有望逐步占据。这条道路光明,但也充满波折。当前的泡沫化估值,可能透支了未来数年的增长预期。市场由“害怕错过”的恐慌情绪驱动,将所有利好(包括未经证实的)纳入定价,这可能导致短期内的高位震荡甚至大幅回调,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已不划算。 国内资金态度的韧性与结构性切换 面对部分赛道的调整,国内资金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并未呈现大面积的“吓退”","text":"七月与八月,以芯片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无疑是市场瞩目的焦点。部分龙头企业市盈率达到惊人的五、六百倍,创下历史新高。此等高估值,即便放眼全球市场,亦属罕见。一家头部GPU芯片制造商的市盈率仅为五十余倍,而国内同类企业估值则高出十倍,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深思。 市场观察,一些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已开始通过公告或声明,澄清市场传闻,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估值。 譬如,某半导体公司否认发布新品的计划,并指出其股价已脱离实际业绩支撑;另一云服务巨头亦辟谣,称并未大规模采购特定芯片。这些举动,无形中为过热的市场泼下冷水,揭示出虚假利好传闻的风险。 在市场狂热之势下,监管部门的微妙态度变化,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降温”措施:部分券商调整了融资杠杆率,调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敞口。 财经媒体的报道基调也从前期的乐观转向了强调“冷思考”。 例如,有主流证券报刊发文,采访多位基金经理,文章主旨围绕“热钱涌动下需冷思考”,传达出长期看好但短期警惕部分赛道风险的观点。这些间接信号,反映出监管层对局部市场泡沫的关注,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避免2015年股市极端行情重演。 当时的股票市场出现部分标的市盈率高达千倍,即便十年过去,许多高位投资者仍未能解套,这警示着盲目追高可能带来的长期损失。 长期视角,中国在AI智能投资领域及芯片投资自主化方面肩负历史使命,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全球芯片巨头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有望逐步占据。这条道路光明,但也充满波折。当前的泡沫化估值,可能透支了未来数年的增长预期。市场由“害怕错过”的恐慌情绪驱动,将所有利好(包括未经证实的)纳入定价,这可能导致短期内的高位震荡甚至大幅回调,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已不划算。 国内资金态度的韧性与结构性切换 面对部分赛道的调整,国内资金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并未呈现大面积的“吓退”","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1951206852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848122491368,"gmtCreate":1756717754755,"gmtModify":1756718097286,"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htmlText":"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心动公司(02400.HK)近期凭借连续跑出的游戏“黑马”以及 TapTap 商业化加速的亮眼表现,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盈喜大涨”。在经历了两款游戏的“黑马”洗礼后,市场对心动研发内功的信心显著提升。然而,在市场预期已大幅拉高、估值处于行业中偏高水平之际,心动能否持续创造“超预期”的成绩,将是其未来估值进一步走高的关键。 一、 TapTap 商业化加速,价值重估进行时 尽管上半年 TapTap 的月活跃用户(MAU)增长相对平稳,同比基本持平,但其商业化能力却呈现出超出市场预期的强劲势头。单用户对应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6%,环比增长23%,这无疑是 TapTap 变现效率大幅提升的明确信号。 方舟投研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广告算法和用户参与度的持续优化,有效提升了广告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二是公司自身商业化意愿的增强,在TapTap生态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层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变现。据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 TapTap 的 eCPM(每千次展示费用)同比增长了15%,预示着展示量也实现了20%的增长。这表明客户对 TapTap 的宣发价值认可度提高,平台自身的广告填充率或用户时长亦有所增加。 目前,TapTap 的广告报价(eCPM 15元)相较于抖快、微信等头部渠道(25元以上)仍显“便宜”,具有较大的上修空间。第二季度推出的 TapTap PC 版,顺应了游戏多端发行趋势,有望构建更完整的生态,进一步强化其平台壁垒。方舟投研一直认为,TapTap 是心动未来估值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打破用户对其“工具属性”的认知,建立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从目前趋势看,通过账号互通和社区运营,这一生态壁垒正在逐步加强。此外,心动公司还参投了 MiAO 方案,MiAO 是一家开发游戏社交平台的公司,未来","listText":"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心动公司(02400.HK)近期凭借连续跑出的游戏“黑马”以及 TapTap 商业化加速的亮眼表现,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盈喜大涨”。在经历了两款游戏的“黑马”洗礼后,市场对心动研发内功的信心显著提升。然而,在市场预期已大幅拉高、估值处于行业中偏高水平之际,心动能否持续创造“超预期”的成绩,将是其未来估值进一步走高的关键。 一、 TapTap 商业化加速,价值重估进行时 尽管上半年 TapTap 的月活跃用户(MAU)增长相对平稳,同比基本持平,但其商业化能力却呈现出超出市场预期的强劲势头。单用户对应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6%,环比增长23%,这无疑是 TapTap 变现效率大幅提升的明确信号。 方舟投研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广告算法和用户参与度的持续优化,有效提升了广告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二是公司自身商业化意愿的增强,在TapTap生态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层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变现。据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 TapTap 的 eCPM(每千次展示费用)同比增长了15%,预示着展示量也实现了20%的增长。这表明客户对 TapTap 的宣发价值认可度提高,平台自身的广告填充率或用户时长亦有所增加。 目前,TapTap 的广告报价(eCPM 15元)相较于抖快、微信等头部渠道(25元以上)仍显“便宜”,具有较大的上修空间。第二季度推出的 TapTap PC 版,顺应了游戏多端发行趋势,有望构建更完整的生态,进一步强化其平台壁垒。方舟投研一直认为,TapTap 是心动未来估值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打破用户对其“工具属性”的认知,建立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从目前趋势看,通过账号互通和社区运营,这一生态壁垒正在逐步加强。此外,心动公司还参投了 MiAO 方案,MiAO 是一家开发游戏社交平台的公司,未来","text":"心动公司:TapTap 商业化破局,游戏黑马能否延续神话? 心动公司(02400.HK)近期凭借连续跑出的游戏“黑马”以及 TapTap 商业化加速的亮眼表现,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盈喜大涨”。在经历了两款游戏的“黑马”洗礼后,市场对心动研发内功的信心显著提升。然而,在市场预期已大幅拉高、估值处于行业中偏高水平之际,心动能否持续创造“超预期”的成绩,将是其未来估值进一步走高的关键。 一、 TapTap 商业化加速,价值重估进行时 尽管上半年 TapTap 的月活跃用户(MAU)增长相对平稳,同比基本持平,但其商业化能力却呈现出超出市场预期的强劲势头。单用户对应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6%,环比增长23%,这无疑是 TapTap 变现效率大幅提升的明确信号。 方舟投研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广告算法和用户参与度的持续优化,有效提升了广告系统的投资回报率(ROI);二是公司自身商业化意愿的增强,在TapTap生态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层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变现。据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 TapTap 的 eCPM(每千次展示费用)同比增长了15%,预示着展示量也实现了20%的增长。这表明客户对 TapTap 的宣发价值认可度提高,平台自身的广告填充率或用户时长亦有所增加。 目前,TapTap 的广告报价(eCPM 15元)相较于抖快、微信等头部渠道(25元以上)仍显“便宜”,具有较大的上修空间。第二季度推出的 TapTap PC 版,顺应了游戏多端发行趋势,有望构建更完整的生态,进一步强化其平台壁垒。方舟投研一直认为,TapTap 是心动未来估值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打破用户对其“工具属性”的认知,建立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从目前趋势看,通过账号互通和社区运营,这一生态壁垒正在逐步加强。此外,心动公司还参投了 MiAO 方案,MiAO 是一家开发游戏社交平台的公司,未来","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8481224913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4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5299305546104,"gmtCreate":1754623280288,"gmtModify":1754623413254,"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htmlText":"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当前的投资世界,复杂多变。仅仅依靠短期情绪或零散信息进行买卖,难以实现持续的财富管理目标。穿越市场的迷雾,把握投资机会,根本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这要求投资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逻辑,洞察行业分析的细微之处,并对企业基本面有深刻认知。唯有如此,方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清醒,坚定持有优质资产,最终达成财务自由的愿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显著特点,剖析政策解读对市场的影响,并针对资本市场及各类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大类资产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视角。 一、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韧性 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塑造着新的经济现实。 关税博弈的演变与影响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关税战,客观上对美国实现其特定财政目标起到了作用。这些关税措施,譬如针对某些国家加征15%至50%的关税,确实为美国带来了部分财政收入。对中国的影响,外界曾普遍预期会非常剧烈,甚至出现“脱钩”的担忧。实际情况表明,尽管关税带来了影响,其程度并未达到最初预想的那么大。美国方面也未曾寻求彻底“撕破脸皮”,因为这对双方均无益处。 关税政策未来可能存在反复。整体来看,其最剧烈的影响阶段已然过去,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程度已趋于适应。短期内,全球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流动性,特别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长期视野下,美国经济真实的繁荣程度及其衰退的可能性,将是投资者持续研判的关键。此外,中美在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领域的发展态势,亦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温差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譬如近期二季度GDP增速达到5.2%,超越市场预期,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能顺利完成。然而,许多普通民众的体感温度却相对“寒冷”,这其中的温差源","listText":"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当前的投资世界,复杂多变。仅仅依靠短期情绪或零散信息进行买卖,难以实现持续的财富管理目标。穿越市场的迷雾,把握投资机会,根本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这要求投资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逻辑,洞察行业分析的细微之处,并对企业基本面有深刻认知。唯有如此,方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清醒,坚定持有优质资产,最终达成财务自由的愿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显著特点,剖析政策解读对市场的影响,并针对资本市场及各类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大类资产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视角。 一、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韧性 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塑造着新的经济现实。 关税博弈的演变与影响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关税战,客观上对美国实现其特定财政目标起到了作用。这些关税措施,譬如针对某些国家加征15%至50%的关税,确实为美国带来了部分财政收入。对中国的影响,外界曾普遍预期会非常剧烈,甚至出现“脱钩”的担忧。实际情况表明,尽管关税带来了影响,其程度并未达到最初预想的那么大。美国方面也未曾寻求彻底“撕破脸皮”,因为这对双方均无益处。 关税政策未来可能存在反复。整体来看,其最剧烈的影响阶段已然过去,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程度已趋于适应。短期内,全球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流动性,特别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长期视野下,美国经济真实的繁荣程度及其衰退的可能性,将是投资者持续研判的关键。此外,中美在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领域的发展态势,亦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温差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譬如近期二季度GDP增速达到5.2%,超越市场预期,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能顺利完成。然而,许多普通民众的体感温度却相对“寒冷”,这其中的温差源","text":"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与大类资产的深层逻辑 当前的投资世界,复杂多变。仅仅依靠短期情绪或零散信息进行买卖,难以实现持续的财富管理目标。穿越市场的迷雾,把握投资机会,根本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这要求投资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逻辑,洞察行业分析的细微之处,并对企业基本面有深刻认知。唯有如此,方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清醒,坚定持有优质资产,最终达成财务自由的愿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显著特点,剖析政策解读对市场的影响,并针对资本市场及各类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大类资产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视角。 一、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经济韧性 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塑造着新的经济现实。 关税博弈的演变与影响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关税战,客观上对美国实现其特定财政目标起到了作用。这些关税措施,譬如针对某些国家加征15%至50%的关税,确实为美国带来了部分财政收入。对中国的影响,外界曾普遍预期会非常剧烈,甚至出现“脱钩”的担忧。实际情况表明,尽管关税带来了影响,其程度并未达到最初预想的那么大。美国方面也未曾寻求彻底“撕破脸皮”,因为这对双方均无益处。 关税政策未来可能存在反复。整体来看,其最剧烈的影响阶段已然过去,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冲击程度已趋于适应。短期内,全球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流动性,特别是美联储的降息周期。长期视野下,美国经济真实的繁荣程度及其衰退的可能性,将是投资者持续研判的关键。此外,中美在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领域的发展态势,亦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宏观与微观温差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良好,譬如近期二季度GDP增速达到5.2%,超越市场预期,全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能顺利完成。然而,许多普通民众的体感温度却相对“寒冷”,这其中的温差源","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52993055461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0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4272580030864,"gmtCreate":1754373358966,"gmtModify":1754374775307,"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htmlText":"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八月启幕,市场运行逻辑面临新的审视。宏观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变化、海外因素扰动,以及资金面的微妙异动,共同织就了当前复杂的投资图景。市场参与者需保持清醒,精准把握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政策空窗期:市场驱动力待寻 进入八月,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政策层面,市场经历着一个“空窗期”。这一阶段,新增的、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推动的政策鲜少出现。原因在于,七月底已召开最高级别的会议,宏观经济的基调和政策解读方向都已明确。后续各部委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照既定方针进行部署,鲜有新的增量信息释出。 这种现象,造成市场预期的“落差”。 例如,关于降准降息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七月底的最高层会议并未提及此类货币政策调整,这揭示了市场对宽松预期的过度解读。一些新闻在传播中,将上半年回顾中提及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曲解为下半年的政策方向,污染了投资者的信息源。当市场被错误信息引导,对新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现实的平淡无奇便会带来失望。 制度层面的休假机制,也使得八月上旬的政策节奏趋缓。宏观经济数据是另一重要观察点。八月初至月中,多项关键宏观数据将陆续公布。七月底,先行数据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表现不佳,这预示着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八月初,进出口数据揭示了贸易领域的挑战。月中,社会融资总量等数据也将浮出水面。在一个重大会议已结束、基调已确定的时期,若宏观数据表现不佳,其负面影响便会直接传导至市场,不再如政策出台前那样被解读为“利好”,市场支撑力将显不足。 当前市场虽偶有“全线飘红”的表现,但此番反弹通常被视为短期喘息,缺乏持续上行的坚实基础。 成交量的萎缩,透露出市场内部动能的不足,资金进场意愿趋于谨慎。 海外扰动:不确定性加剧 七月行情的积极表现,部分原因在于外部扰动因素的减弱。中美两国间达成的短期协议,以及高层互动频率的","listText":"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八月启幕,市场运行逻辑面临新的审视。宏观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变化、海外因素扰动,以及资金面的微妙异动,共同织就了当前复杂的投资图景。市场参与者需保持清醒,精准把握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政策空窗期:市场驱动力待寻 进入八月,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政策层面,市场经历着一个“空窗期”。这一阶段,新增的、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推动的政策鲜少出现。原因在于,七月底已召开最高级别的会议,宏观经济的基调和政策解读方向都已明确。后续各部委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照既定方针进行部署,鲜有新的增量信息释出。 这种现象,造成市场预期的“落差”。 例如,关于降准降息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七月底的最高层会议并未提及此类货币政策调整,这揭示了市场对宽松预期的过度解读。一些新闻在传播中,将上半年回顾中提及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曲解为下半年的政策方向,污染了投资者的信息源。当市场被错误信息引导,对新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现实的平淡无奇便会带来失望。 制度层面的休假机制,也使得八月上旬的政策节奏趋缓。宏观经济数据是另一重要观察点。八月初至月中,多项关键宏观数据将陆续公布。七月底,先行数据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表现不佳,这预示着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八月初,进出口数据揭示了贸易领域的挑战。月中,社会融资总量等数据也将浮出水面。在一个重大会议已结束、基调已确定的时期,若宏观数据表现不佳,其负面影响便会直接传导至市场,不再如政策出台前那样被解读为“利好”,市场支撑力将显不足。 当前市场虽偶有“全线飘红”的表现,但此番反弹通常被视为短期喘息,缺乏持续上行的坚实基础。 成交量的萎缩,透露出市场内部动能的不足,资金进场意愿趋于谨慎。 海外扰动:不确定性加剧 七月行情的积极表现,部分原因在于外部扰动因素的减弱。中美两国间达成的短期协议,以及高层互动频率的","text":"八月市场展望:风云突变下的应对策略 八月启幕,市场运行逻辑面临新的审视。宏观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变化、海外因素扰动,以及资金面的微妙异动,共同织就了当前复杂的投资图景。市场参与者需保持清醒,精准把握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政策空窗期:市场驱动力待寻 进入八月,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政策层面,市场经历着一个“空窗期”。这一阶段,新增的、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推动的政策鲜少出现。原因在于,七月底已召开最高级别的会议,宏观经济的基调和政策解读方向都已明确。后续各部委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照既定方针进行部署,鲜有新的增量信息释出。 这种现象,造成市场预期的“落差”。 例如,关于降准降息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然而,七月底的最高层会议并未提及此类货币政策调整,这揭示了市场对宽松预期的过度解读。一些新闻在传播中,将上半年回顾中提及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曲解为下半年的政策方向,污染了投资者的信息源。当市场被错误信息引导,对新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现实的平淡无奇便会带来失望。 制度层面的休假机制,也使得八月上旬的政策节奏趋缓。宏观经济数据是另一重要观察点。八月初至月中,多项关键宏观数据将陆续公布。七月底,先行数据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表现不佳,这预示着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八月初,进出口数据揭示了贸易领域的挑战。月中,社会融资总量等数据也将浮出水面。在一个重大会议已结束、基调已确定的时期,若宏观数据表现不佳,其负面影响便会直接传导至市场,不再如政策出台前那样被解读为“利好”,市场支撑力将显不足。 当前市场虽偶有“全线飘红”的表现,但此番反弹通常被视为短期喘息,缺乏持续上行的坚实基础。 成交量的萎缩,透露出市场内部动能的不足,资金进场意愿趋于谨慎。 海外扰动:不确定性加剧 七月行情的积极表现,部分原因在于外部扰动因素的减弱。中美两国间达成的短期协议,以及高层互动频率的","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42725800308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6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9218805510736,"gmtCreate":1753150652233,"gmtModify":1753152583444,"author":{"id":"3574248082782203","authorId":"3574248082782203","name":"方舟投研","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2afaa70b95fc0aedeeb48b86c14474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574248082782203","idStr":"3574248082782203"},"themes":[],"title":"从大基建启动到慢牛之路","htmlText":"当前,一系列宏观事件正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从中国大基建的启动,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摇摆,再到各国经济数据的波动,都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与挑战。 一、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激活内需的宏大笔触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超级工程的正式启动,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项总投资达1.2万亿的巨大工程,其预计装机容量接近三峡电站的三倍,刷新了全球最大水电站的纪录。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它扮演着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角色。 这项大工程首先将直接受益于建材、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及工程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水泥、工程机械等权重板块的表现,已经印证了市场对基建投资的积极预期。然而,市场对这类概念炒作的反应往往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第一波行情”多由游资推动,表现为短期内的快速冲高,风险系数相对较高。经验显示,这类行情时常伴随资金的快速流入与流出,呈现“一日游”的特点,并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追逐。 更具价值的投资机会蕴藏在“第二波行情”之中。当初期的市场情绪回落,真正的上市公司分化开始显现,那些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资质过硬、有地域优势,甚至与“国字头”背景相关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 这项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后续的设计、规划、招标环节将陆续展开。因此,理性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关注哪些企业能够成功中标,从而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此外,大型工程的建设时常遵循一个顺序逻辑。首先是工程设计,涉及前期规划和勘测;随后是环境治理与土木工程,涉及开山、筑路、爆破等,土木工程板块及相关民爆行业可能率先受益;大量建筑材料的运输与采购是后续环节;最终的电力设施建设则在工程后期体现其价值。 透彻理解这种产业链的轮动效应,对于把握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建设,其地理位置","listText":"当前,一系列宏观事件正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从中国大基建的启动,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摇摆,再到各国经济数据的波动,都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与挑战。 一、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激活内需的宏大笔触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超级工程的正式启动,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项总投资达1.2万亿的巨大工程,其预计装机容量接近三峡电站的三倍,刷新了全球最大水电站的纪录。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它扮演着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角色。 这项大工程首先将直接受益于建材、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及工程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水泥、工程机械等权重板块的表现,已经印证了市场对基建投资的积极预期。然而,市场对这类概念炒作的反应往往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第一波行情”多由游资推动,表现为短期内的快速冲高,风险系数相对较高。经验显示,这类行情时常伴随资金的快速流入与流出,呈现“一日游”的特点,并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追逐。 更具价值的投资机会蕴藏在“第二波行情”之中。当初期的市场情绪回落,真正的上市公司分化开始显现,那些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资质过硬、有地域优势,甚至与“国字头”背景相关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 这项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后续的设计、规划、招标环节将陆续展开。因此,理性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关注哪些企业能够成功中标,从而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此外,大型工程的建设时常遵循一个顺序逻辑。首先是工程设计,涉及前期规划和勘测;随后是环境治理与土木工程,涉及开山、筑路、爆破等,土木工程板块及相关民爆行业可能率先受益;大量建筑材料的运输与采购是后续环节;最终的电力设施建设则在工程后期体现其价值。 透彻理解这种产业链的轮动效应,对于把握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建设,其地理位置","text":"当前,一系列宏观事件正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从中国大基建的启动,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摇摆,再到各国经济数据的波动,都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与挑战。 一、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激活内需的宏大笔触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超级工程的正式启动,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项总投资达1.2万亿的巨大工程,其预计装机容量接近三峡电站的三倍,刷新了全球最大水电站的纪录。如此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当前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它扮演着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角色。 这项大工程首先将直接受益于建材、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及工程咨询服务等相关行业。水泥、工程机械等权重板块的表现,已经印证了市场对基建投资的积极预期。然而,市场对这类概念炒作的反应往往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第一波行情”多由游资推动,表现为短期内的快速冲高,风险系数相对较高。经验显示,这类行情时常伴随资金的快速流入与流出,呈现“一日游”的特点,并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追逐。 更具价值的投资机会蕴藏在“第二波行情”之中。当初期的市场情绪回落,真正的上市公司分化开始显现,那些能够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资质过硬、有地域优势,甚至与“国字头”背景相关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 这项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后续的设计、规划、招标环节将陆续展开。因此,理性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关注哪些企业能够成功中标,从而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此外,大型工程的建设时常遵循一个顺序逻辑。首先是工程设计,涉及前期规划和勘测;随后是环境治理与土木工程,涉及开山、筑路、爆破等,土木工程板块及相关民爆行业可能率先受益;大量建筑材料的运输与采购是后续环节;最终的电力设施建设则在工程后期体现其价值。 透彻理解这种产业链的轮动效应,对于把握不同阶段的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一项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建设,其地理位置","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92188055107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