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大師公

擅长捕捉黑马、能准确捕获市场的最新热点及题材,前量化投资人!

IP属地:江苏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8 13:40

      极智嘉业绩加速兑现 具身智能打开高增长曲线!获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机构首次覆盖并看好

      极智嘉业绩加速兑现 具身智能打开高增长曲线!获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机构首次覆盖并看好 近日,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智嘉」,2590.HK)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预告。根据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9.95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增长27%至32%;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90%至92%,降约人民币4,500万元至5,500万元;经调整净亏损进一步降至约人民币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同比收窄90%至95%,积极增长信号明显,持续巩固To B机械人商业化领先地位。 随后,国信证券、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陆续发布研报,首予极智嘉"优于大市"、"买入"、"增持"评级,一致看好公司成长潜力。综合考虑AMR行业景气度、公司在全球AMR龙头地位迭加盈利持续好转态势,预计其2025年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作为"AI+机械人"代表企业,极智嘉构建了全栈AI技术架构,利用AI技术来优化AMR设置以提高仓库效率及客户粘性。 业绩强势增长背后,是极智嘉持续推进技术延展与场景深耕,尤其在「人工智能+」战略背景下,公司依托其自身优势,向具身智能领域加快拓展,为未来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仓储机械人跑通AI商业模式,具身智能打开新蓝海 业绩预告显示,极智嘉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仍源自其仓储移动机械人解决方案的强势交付。在「人工智能+」政策导向下,极智嘉通过「AI算法+机械人技术」,颠覆传统的仓储自动化逻辑,实现从软件决策层对硬件的柔性调度,以更低部署成本、更快响应速度,在「人工智能+仓储」的场景中,跑通了AI商业化的闭环,也为其技术外溢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具身智能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生产制造场景中差异化的工位应用、项目规模小不同,仓储场景具备高度一致性、项目规模大等天然优势,更易实现技术复制和规模化扩张,使其成为to
      274评论
      举报
      极智嘉业绩加速兑现 具身智能打开高增长曲线!获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机构首次覆盖并看好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8 13:27

      MSCI宣布,指数调整!纳入这些股票

      北京时间8月8日早晨,全球知名指数公司MSCI宣布了2025年8月份的指数季度审议结果。 在本次调整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地平线机器人-W、老铺黄金、网易云音乐、三生制药、指南针、中信银行等14只股票,剔除迎驾贡酒、东方雨虹、苏泊尔等17只股票。调整将于8月26日收盘后生效。 在本次调整中,MSCI全球标准指数新纳入42只股票,剔除56只股票。在MSCI发达市场指数新增公司中,市值最大三家公司将是火箭实验室(美国)、SoFi科技(美国)、Affirm控股(美国);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新增成分股中,市值位于前三的公司分别是中信银行(A股)、Dian Swastatika Sentosa、老铺黄金(H股)。 在MSCI的系列指数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以及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MSCI中国指数。由于该指数被嵌套进MSCI新兴市场指数,因此股票进入MSCI中国指数,便意味着进入了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从而获得大量被动资金跟踪。 纳入老铺黄金等14只中国股票 近期,港股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强势上涨,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MSCI中国指数本次新增14只标的,包括三生制药、中信金融资产、万国数据-SW、地平线机器人-W、老铺黄金、美图公司、网易云音乐、科伦博泰生物-B、药明合联等港股公司。 另外,该指数新增A股公司指南针、中信银行、巨人网络、艾力斯、景旺电子。 MSCI中国指数8月新增标的 本次MSCI季度指数调整将于8月26日收盘后生效。 业内人士认为,被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个股,或将在生效当天尾盘迎来海外被动指数资金卡点买入。 17只股票被剔除 除新纳入股票之外,MSCI中国指数本次剔除了17只中国股票,包括迎驾贡酒、东方雨虹、苏泊尔、驰宏锌锗、晨光股份等A股公司,以及海信家电等港股公司。 M
      267评论
      举报
      MSCI宣布,指数调整!纳入这些股票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8 10:00

      极智嘉(02590.HK):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仓库机器人化;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HK$23.5

      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用于仓库自动化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解决方案。 首次覆盖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港币23.5元 我们首次覆盖极智嘉,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港币23.5元。我们看好极智嘉的原因包括:(1)其涉足快速增长的AMR解决方案市场,CIC预计该市场在2024-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3%;(2)全球仓库自动化市场及其销售增长可能在低迷的2023-24年后重新加速;(3)极智嘉作为全球顶尖玩家之一,在AMR解决方案市场的技术和产品领导地位;以及(4)其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销售额超过70%),这一市场由于对劳动力替代的投资意愿更高,提供了更高的盈利能力。 快速增长的仓库自动化和AMR解决方案市场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仓库面临多项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人为错误和效率低下。根据CIC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球约有18万个仓库中,仍有大约80%尚未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CIC预测,全球仓库自动化市场将在2024-29年间以1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达到8040亿元人民币,渗透率将上升至约29%。在各种仓库自动化解决方案中,AMR解决方案以其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脱颖而出。CIC预测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在2024-29年间将以3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达到1620亿元人民币,并占整体仓库自动化解决方案的20%(而2024年仅为8%)。 全球仓库自动化市场在2019-22年间经历了繁荣期,这得益于无人仓库需求的增加以及与COVID-19相关的电子商务销售激增。然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期货上升,这一增长在2023-24年有所放缓。不过,我们预计从2025年开始市场增长将重新加速。最新数据支持了这一展望:仓库自动化同行Kion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强劲的订单量,而Rockwell也表示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积极势头,尽管AutoSto
      4682
      举报
      极智嘉(02590.HK):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仓库机器人化;首次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HK$23.5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6

      深度 | 具身智能新玩家入局:AMR王者极智嘉,手握三张王牌,为何此时必须下场?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1: 极智嘉进军具身智能,并非一次跨界冒险的“豪赌”,而是其基于现有“商业、技术、数据”三重核心优势的必然延伸与战略卡位。这一步棋,既是巩固其在自动化领域领导地位的防御,更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主动进攻,有望重塑其市场价值。 核心观点2: 这一关键举措,也必将推动市场重新审视极智嘉的价值。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以硬件销售为主的“机器人公司”,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拥有“硬件+软件+算法+数据”完整闭环的智能自动化平台型公司。在这个平台之上,其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增长引擎,能源源不断地催生出解决新场景、新问题的能力。 2025年的科技界,具身智能的热浪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而来。 从英伟达CEO黄仁勋振臂高呼“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具身智能”,到Figure 01、特斯拉擎天柱、宇树、智元等明星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亮相,资本与目光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聚焦于这个将AI大脑与物理实体结合的新物种。 然而,当市场的目光普遍聚焦于通用场景的“远大叙事”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工业与物流场景,正成为具身智能最先能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前沿阵地”。这些场景任务明确、环境相对结构化,且对效率提升有着迫切需求。正如参考资料所指出的,在自动化装配、搬运、分拣等领域,具身智能已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效果。 在此背景下,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极智嘉(Geek+)成立全资子公司,正式入局具身智能,便显得尤为瞩目。对于极智嘉而言,进军具身智能,是其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而非一次盲目跟风。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早已在智能物流领域构筑了深厚的壁垒。「数聚势能」认为,其敢于在新赛道“下场即冲刺”的底气,源自三张紧密相连的王牌:成熟且不断创新的商业化闭环、深厚且持续领先的技术根基,以及独一无二的场景数据资产。 这三者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极智嘉从AMR
      488评论
      举报
      深度 | 具身智能新玩家入局:AMR王者极智嘉,手握三张王牌,为何此时必须下场?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6

      找钢集团荣膺“2025 AI驱动产业升级案例”

      2025年7月29日,在圆满落幕的“破浪·共生——2025中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找钢集团凭借其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中经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案例”,荣膺“AI驱动产业升级案例”。本次大会由《中国经营报》主办,汇聚权威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企业,共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擘画数字生态新蓝图。 “中经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案例”旨在发掘对构建健康、可持续数字生态做出突出贡献的标杆企业。找钢集团从众多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其入选充分体现了业界对其引领作用的认可。 作为一家产业互联网平台,找钢集团始终深耕于钢铁、有色金属和电工电气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原材料交易平台]。 找钢产业互联集团以规模最大的工业品类——钢材为切入点,打造围绕工业和建筑业等产业用户的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集团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工具,为行业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深耕行业十余年,平台上沉淀了包括商品、报价、物流、付款、库存、客户等百万量级的对话样本和结构化交易数据。通过这些海量的高质量数据训练出找钢产业AI,据此构建了包括平台交易、B2B支付、物流、供应链、SaaS和大数据等完整的产业数字底座。 2024年公司结合AI大模型打造了12个AI Agent,并全面接入DeepSeek,形成了AI交易助手、AI采购助手、胖猫云AI掌柜和胖猫小蜜4个AI产品,在钢铁交易的售前、售中、售后环节和集团内部组织上实现智能化。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自研SaleMatch交易引擎每天能处理1000万多条消息量,解析准确率达到95%以上,并完成数亿级的智能交易匹配。目前,“AI采购助手”已对接了1.2万家供应商员工,自动更新2000万条商品信息。 与此同时,找钢集团通过与托克集团的合作,将AI跨行业输出至有色金属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AI产业互联网平台。 此次“中
      255评论
      举报
      找钢集团荣膺“2025 AI驱动产业升级案例”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8-05

      极智嘉-W盘中涨超5% 预计上半年营收劲增亏损显著收窄

      极智嘉-W(02590)盘中涨超5%,截至发稿,股价上涨4.19%,现报17.67港元,成交额2435.21万港元。   极智嘉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收入9.95至10.3亿元,同比增长27%至32%。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亏损净额为4500-5500万元,同比大幅收窄90-92%,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000-2000万元,亦大幅收窄90-95%。业绩改善主要由于仓储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进一步提升,完成交付项目增多带动收入明显增长,从而提升毛利水平。其二是期内欧元兑人民币升值带来较多汇兑收益。 $极智嘉-W(02590)$
      1.08万2
      举报
      极智嘉-W盘中涨超5% 预计上半年营收劲增亏损显著收窄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7-09

      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20亿港元,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据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智嘉”)于2025年7月9日正式以“259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极智嘉在本次IPO中总计1.614亿股H股(鉴于投资者认购火爆,故行使15%的超额配售权),募资总额为27.1162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133.6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30.17倍认购。值得注意的是,30.17倍的国际认购已是今年港股最高倍数的国际配售之一(国际认购倍数整体排名第三、科技领域位居第一)——除极智嘉外,今年另两家获得超30倍国配的港股IPO是蜜雪冰城和布鲁可这两家后市表现颇为可观的消费企业;宁德时代的港股IPO国配倍数为15.2倍。同时,极智嘉在本次IPO发行中共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130万美元(约7.167亿港元),汇集了国际资本巨头、顶级风投、国资力量与产业龙头。 另据「IPO早知道」从多位接近本次IPO发行的人士处获悉,极智嘉本次还获得了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国际长线基金、科技专项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的踊跃认购,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资本市场对于仓储机器人赛道的战略共识,以及对极智嘉商业化能力和技术价值的认可。 极智嘉今日开盘一度报于每股17.00港元,市值超220亿港元。 极智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郑勇在上市致辞中表示:“极智嘉从创立之初,就聚焦通过机器人智能,重构全球供应链效能范式。此次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是我们实现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的新起点。未来,极智嘉将积极拥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稳步拓宽全球化战略版图,让机器人成为新时代的新基建,为世界创造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智慧未来。” 2024年营收超24亿元、或即将扭亏为盈 持续夯实技
      421评论
      举报
      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20亿港元,港股迎今年最大非“A+H”科技IPO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7-08

      中国智造面向全球市场!极智嘉如何领跑全球仓储机器人赛道?

      当前,AMR解决方案领域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市场容量加速跃升。在这场变革中,极智嘉(Geek+)以连续六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业绩,树立了中国科技出海的新标杆。这家企业不仅成功实现技术商业化闭环,更以全球化运营能力向世界证明:中国智能制造已具备定义行业标准的核心竞争力。 极智嘉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连续六年蝉联全球AMR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榜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产品已交付至全球超4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部署约56,000台AMR 。通过覆盖全球的48个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以及305名专业工程师,极智嘉构建起了完善的服务网络。 基于以上的技术根基与服务体系,极智嘉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2024年,其AMR解决方案收入中,中国大陆以外市场占比高达72.1%,这一数字远超中国同行约20%的平均水平,标志着极智嘉已从本土企业成功转型为全球性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不仅为极智嘉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创造了丰厚的利润。2024年,大陆以外市场毛利率高达46.5%,成为驱动企业盈利增长的核心动力。这种“海外营收主导+高毛利率”的模式,在国内科技企业中极为罕见,展现出极智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极智嘉的全球化成功,离不开其成熟的本地化运营体系。通过精准把握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商业文化,极智嘉为全球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客户粘性。数据显示,2024年极智嘉客户复购率达74.6%,关键客户复购率约84.3%,远超行业均值。国际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更是对这一成果最有力的佐证:美国服饰巨头S&S Activewear三年内五次采购完成五座物流中心升级;美国3PL巨头UPS在东西部仓库部署超千台设备从容应对旺季。这些合作案例不仅体现了极智嘉产品和服务的卓越品质,也向全球市场展示了“中国智造”的实力。 从技术创新到商业落地,从本土崛起至
      250评论
      举报
      中国智造面向全球市场!极智嘉如何领跑全球仓储机器人赛道?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7-04

      从“微店扫码”到“平台+自营双轨并行”,海拍客的上市故事好讲吗?

      当“下沉市场”成为电商新风口,海拍客以10.1%的市占率被称作“母婴下沉王”。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其在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以10.1%的市占率位居细分行业第一。 带着这一差异化特性,日前,据港交所披露,海拍客正式递交招股书,拟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从“B2B2C”平台到“平台+自营”双轨模式,再到链接29万家母婴店、孵化92个自有品牌,这家由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带队成立的海拍客虽然在这个细分市场深耕了十年之久,此番赴港上市的关口,其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左手市占率第一,右手盈利焦虑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在杭州成立的海拍客,是由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创立,核心团队来自阿里巴巴、贝塔斯曼、宝洁等巨头。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的交易和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供应链,为企业客户提供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组合,优化消费者体验并推动低线市场消费升级。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其在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的交易额达86亿元,市占率10.1%。 很容易能发现,海拍客的市场地位,源于其对下沉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而这种优势的建立,离不开其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传统母婴B2B平台不同,海拍客采用"轻资产+B2B2C"模式,通过技术手段重构母婴产业链,成为低线市场母婴实体店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上游对接超4200家供应商,下游覆盖全国3000个县域的29万在平台注册的家母婴店,海拍客通过“供应商直发”,解决了低线城市母婴店规模小、库存能力弱的痛点。 品牌分销方面,海拍客采取“代工贴牌”模式,直接与工厂合作孵化自主品牌(如Doctor Jepson),同时与光明、Swisse、帮宝适、惠氏、强生等海内外上万余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为母婴店提供"厂家直供+跨境购"的多品类供应方式,解决其
      502评论
      举报
      从“微店扫码”到“平台+自营双轨并行”,海拍客的上市故事好讲吗?
    • 量化大師公量化大師公
      ·07-03

      AI企业的生存法则与分野时刻

      任何新行业诞生之初,都要背负着为旧有行业赋能的初始蓝图,才能获得市场的持续输血。电商如此,讲诗与远方宏大叙事的AI也是如此。因此落地场景的选择,往往成为AI企业生死攸关的分水岭:它既可能是支撑生存的救命稻草,也可能化作加速沉没的致命陷阱。 在这个AI的夏天,如何辨别稻草与陷阱?本文将撕去行业滤镜,选取第四范式、云从科技、地平线机器人三家生存状态迥异的样本,深度拆解收入结构、审视费用起伏、追踪客户流向,还原AI光环下企业真实生存图景——谁在逆流挣扎?谁又找到了坚实的河床? 01 第四范式:规模扩张中的盈亏拉锯战 作为国内最大的决策类AI服务商,第四范式占据细分领域22.6%的市场份额。其核心产品“先知平台”试图打造一个融合多行业场景的大模型基座,通过快速响应企业初期数字化需求抢占市场红利。这种模式与美国大数据巨头Palantir高度相似——后者凭借Gotham和Foundry两大平台,在2024年Q4实现了36%的营收增长。 财务透视: 增长与成本悖论: 2024年营收52.6亿元(同比+25.1%),亏损收窄至2.96亿。但核心业务“先知平台”的硬件外包模式持续拉低毛利率,从21年47%降至24年43%。 控费成效显著: 费用率从111.3%压降至50%,销售与行政费用率降至个位数,研发费用率降至41%。若维持Q1增速(收入+30.1%,研发+5.7%),25年有望扭亏。 客户留存隐忧: 标杆客户(500强/上市公司)贡献占比首次下滑(61%→58%),24年仅新增22家,创近年新低。行业收入结构剧烈波动——金融、零售收入萎缩,而运输业从零跃至4亿。 关键挑战: 当前模式更像“数字化掮客”——通过平台触达客户后,未能深度激活长尾服务需求。规模扩张与客户流失同步发生,撞线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可持续的客户粘性。 02 云从科技:AI 1.0遗老的转型阵痛 作为“AI四小龙”中
      775评论
      举报
      AI企业的生存法则与分野时刻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