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谷子地

IP属地:江西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54 minutes ago

      用AI视角看灿谷,矿企重估的开始

      过去一年,市场看灿谷的方式多少有中规中矩,还是把它当成一个规模更大的矿企,看50EH/s,算挖矿成本、产币量、BTC持仓。   股价基本跟着大饼走势,最近看已经严重破净了……市值5亿刀,还不如手上6644枚BTC值钱,神奇。   市场给矿企的NAV倍数也基本就这个0.6-1.2这个区间,自持矿场多一些会按照基础设施逻辑,会给到1.5-2.5倍。 但如果把镜头切到AI/HPC这条赛道,市场最高能给到3-6倍NAV。灿谷现在要讲的新故事越来越像一家未来AI数据中心的承载平台,包括管理层也不断在讲要做能源和AI/HPC这类业务,只是市场反应比它慢半拍。 之前没有系统研究过数据中心,最近看了下,难怪这波AI浪潮传统IDC感觉连汤都没喝到,AI数据中心和过去IDC不是一个物种。传统机柜3–10kW,现在AI机柜动不动80–120kW,一个小型训练集群能把一个中型企业整栋机房的电直接压垮。 所以行业现在普遍共识不是缺GPU,而是缺能让GPU通电的地方。Cushman & Wakefield的2025报告提到,北美成熟市场已经全面进入电力短缺,变压器、UPS、switchgear的交付周期普遍拉到30–48周。   平均每MW的建设成本涨到930–1500万美元,开发商被迫向二三线地区迁移。现在玩的是谁能拿到电,谁才能谈算力,谁能把场站交付出来,谁才能谈AI。   灿谷过去一年在做的,就是在顺着这套“新物理规律”走,铺算力、买场站,包括重组股东结构、退ADR、直接登录NYSE,从外面看可能不够直观,但从AI/HPC的角度看,感觉是在给未来AI机房打基础。 AI数据中心是“发电厂逻辑” 之前我也认为AI数据中心就是“IDC升级版”。但现在AI的算力密度远超过去IDC的想象空间,传统IDC最大痛点是带宽和机房利用率,服务器一塞开始收租。 &nb
      491
      举报
      用AI视角看灿谷,矿企重估的开始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21 08:45
      $涂鸦智能(TUYA)$  涂鸦现在业绩是不是看着还可以?特别是营收,看着是不是还表现不错的样子?但实际上,涂鸦的业绩还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压制现在涂鸦营收的其实是ai的费用,以AI玩具为例,加入了ai之后玩具的价格比原来高了很多,这就会影响玩具的销量。 假设一下,如果未来每一台ai+端侧的设备接入大模型的成本低到让用户几乎无感,alot市场会迎来多大的爆发?涂鸦业绩会迎来多大的爆发?
      198评论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20 22:16
      $有道(DAO)$  看了下广告情况,游戏50%以上增速,出海增速达到了100%以上。据说两者共同特点是AI参与投放全流程,从素材生成到KOL推荐,再到舆情复盘,大幅提升广告效率。 跟字节、腾讯这类流量型广告平台不同,有道主打技术服务,AI中台+轻资产,除了游戏、电商类广告,特别是海外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0%,而且还在拓展海外游戏和海外电子消费品客户,电话会提到目前正和 TikTok、Google 深化合作,客户结构在变得越来越分散。格局起来,帮助中国企业全球化营销,内卷真的不行。 现在广告科技公司在海外普遍估值较高,AppLovin、美通社母公司Cision等PE均在35倍以上。有道如果能继续保持50%以上增速,并稳住毛利率水平,市场很快会就广告业务进行市值重估,而非传统教育股。
      125评论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20 16:26
      $日日煮(DDC)$  从 2020 年开始,比特币和美股的相关性就转为正相关了,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更关键的是,过去一年通过 ETF 和上市加密货币公司流入机构投资者手中的比特币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换句话说,比特币越来越主流化了,最近美股新高,大饼再跌,这里面是有差价可以做的,空美指,多大饼,多币股是一个值得采纳的策略
      51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19 18:40
      不追求 “抄底逃顶” 的完美时机,而是基于自身业务节奏和风险承受力,按部就班构建储备。这种做法完全延续了 Norma 一直强调的长期主义,不被短期市场情绪带偏,也不搞激进操作。对日日煮这样的消费品公司来说,这种 “稳字当头” 的财库管理,比追逐短期币价收益更有价值 —— 既能通过比特币对冲长期通胀风险,又不会因为投机操作给主营业务带来不确定性,在屯币公司中有这种清晰认知的还挺少的$日日煮(DDC)$  

      与日日煮首席执行官 Norma Chu 的对话:在为下一个十年做准备的同时,建立一家尊重其根源的公司

      @道氏财经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日日煮依然让人感到熟悉 —— 它的品牌、风味和食谱都是其早期追随者所熟知的。但在这些文化基础之下,更大的变化正在形成。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日日煮企业有限公司加强了其食品平台,在关键市场扩展了分销渠道,并悄然组建了一个消费品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企业金库之一。 这一切看起来并不仓促。它是有条理的,深思熟虑的,有目的性的。 对于那些一直关注 Norma Chu 旅程的人来说,这种稳健性并不令人惊讶。早在行业意识到她在构建什么之前,她就已经将日日煮从一个小型内容实验发展成了一家跨国、多品牌的亚洲食品公司。她的沟通风格从未改变过。她言辞简明。她耐心表达。她注重清晰度、基础工作以及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系统。 在 Hawk Point Media,我们被那些以这种方式运营的领导者吸引,他们明白最响亮的创新往往始于静默。因此,当日日煮开始现代化其财务支柱,同时仍在扩大其烹饪领域时,显然这里有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一个关于一家公司为完全不同的消费者和金融环境做好准备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与 Norma Chu 对话的起点。 编者注:Hawk Point Media 在保留 Chu 女士原始回应意图、重点和观点的同时,协助进行了轻微编辑以提高清晰度。 访谈内容 HPM:Norma,投资者们在问,日日煮是一家食品公司还是一家碰巧销售食品的现代金库公司?您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日日煮:有趣的是,我经常听到这个问题,因为在创立日日煮初期,这家公司实际上只是我在香港的小公寓里拍摄视频,教人们如何制作我家传的菜肴。当时没有金库,也没有资产负债表策略。甚至连公司都还没有成立。只有这样一个信念:亚洲美食应该变得更易于接触,更充满乐趣。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仍然认为日日煮是一家食品公司。但在这个行业足够长时间后,我也理解到仅仅相信自己的使命是不够的。你需要保护它。你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承受周期、货币波动、地缘
      与日日煮首席执行官 Norma Chu 的对话:在为下一个十年做准备的同时,建立一家尊重其根源的公司
      381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18
      $日日煮(DDC)$  快跌回原位了,市场多多少少有点轻视日日煮,毕竟是首个把比特币纳入核心财务战略的中概消费股,日日煮是有看点的 —— 既手握稳定的现金流和转正的盈利,又借着比特币的稀缺性和抗通胀属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甚至还计划打通消费积分兑换比特币的体系。虽然现在比特币处于低谷期,但这种坚定囤币、长期持有的思路,在未来是一定会得到成效的印证的,说实话,只要公司控制好买币的时机和幅度,我觉得回前高只是个时间问题。
      6,1411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14
      $日日煮(DDC)$  大饼还在走驻底形态,ddc继续阴跌。日日煮大支撑5.2附近,大饼以横代跌。预期12月初附近到11万附近,由于盘整时间超出预期,大饼13/13.5的目标位应该会推迟到1月底附近
      307评论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11
      $灿谷(CANG)$ 比特币挖矿虽仍是矿企的基础业务,但随着区块奖励减半周期临近,单纯依赖挖矿的盈利模式正遭遇瓶颈。 相比之下,AI 领域的算力需求正爆发式增长,为矿企带来新的利润空间。凭借丰富的电力资源、土地储备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矿企正快速切入高性能计算(HPC)和 AI 算力租赁市场。伯恩斯坦分析师估算,矿企现有的能源与基础设施优势,可将 AI 数据中心的上线周期缩短约 75%。
      808评论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11
      $日日煮(DDC)$  渣打预期,当前环境将迫使弱势 DATs 退出市场,而顶尖公司有望透过并购扩张版图并巩固先行者优势。随著 mNAV 崩溃酝酿不确定性,整个 DAT 赛道正逐渐走向少数赢家的新格局。 近期可以看到的是,DAT整体行情不好,并且走向了分化,这里说说我觉得日日煮对比其他DAT股票的优势,首先是中概消费的属性,作为首个将大饼储备纳入核心财务战略的中概消费股,日日煮的消费业务能提供稳定现金流,搭配大饼抗通胀属性,既优化资产结构,也降低DAT模式下单纯加密资产波动的风险。 再就是日日煮最近在专注的一件事——组建加密资产顾问委员会引入行业专家(前几天引入的帝伦,还有之前的戴夫,叶刚),日日煮貌似对自身契合监管要求看的非常重
      5111
      举报
    • 大饼谷子地大饼谷子地
      ·11-03
      $百度(BIDU)$  萝卜快跑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的规模化部署一直在持续,目前全球覆盖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2座。 据萝卜快跑相关人士透露,截至10月31日,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且100%为全无人订单。从累计服务单量来看,萝卜快跑全球订单超过1700万单,远超谷歌Waymo的1000万单。 这个数据还是有点恐怖的,数据摆出来,就能看出谁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了。
      5,261评论
      举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