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获千亿投资!AI、能源、芯片…看好哪些?

OpenAI现在是硅谷圈最能花钱的公司,OpenAI已经与甲骨文、博通、谷歌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本周末又传出OpenAI不仅准备向服务器备份领域投入1000亿美元,还准备开发硬件AI产品,并挖了30名apple员工,让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代工。现在据报道,英伟达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锁定OpenAI作为优先战略合作伙伴。【AI、芯片、能源、AI基建&云服务板块集体拉升,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泡沫今年破不了,等大模型进入瓶颈期,技术无法再突破时,几家巨头才会减少烧钱,
avatar芯潮
09-23 16:14

阿斯麦为何大涨?

最近,阿斯麦连续大涨,股价重回900美元上方,逼近历史最高点的1110美元: $阿斯麦(ASML)$ 这波大涨令人颇感意外,毕竟此前的二季报不及市场预期,管理层因关税及地缘政治原因,对2026年的增长表达了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阿斯麦二季报后股价暴跌8.3%,最大回调超16%,与美股及半导体龙头迭创新高的走势截然相反。既如此,为何过了不足2个月,投资者对阿斯麦的预期就彻底反转了呢?阿斯麦连续大涨的原因是什么?从时间上看,阿斯麦涨幅较大的三个交易日分别是9月5日、9月15日和9月18日,涨幅分别为3.75%、6.56%和6.37%。9月5日发生了什么?当日博通公布了财报,业绩及订单超预期,股价当日大涨9.4%。在业绩会上,博通称获得某大客户的定制化AI芯片巨额订单,金额高达100亿美元,预计明年年中交付。市场猜测此名客户是OpenAI。受此影响,投资者担忧定制化芯片会抢夺英伟达GPU市场,因此,英伟达9月5日股价下跌2.7%。虽然博通欲挑战英伟达AI芯片霸主地位,但对于半导体上游公司而言,无论谁胜出,它们都将受益。如博通、英伟达的芯片都需要台积电代工,而台积电则只能向阿斯麦购买光刻机,向应用材料购买刻蚀设备,向拉姆研究(泛林集团)购买薄膜沉积设备,向爱德万购买测试设备,向美光、SK海力士、三星电子购买存储芯片。因此,OpenAI等科技巨头加大资本开支,将利好芯片制造及设备公司。从半导体公司9月涨幅来看,领涨的公司主要是半导体设备类,像阿斯麦涨超27%、应用材料涨超24%、东京电子涨超31%:除了博通外,OpenAI还与甲骨文签署了一份3000亿美元的合同,将在未来五年内向甲骨文购买巨额算力,大超市场预期。而昨日,英伟达更是计划向OpenAI投资千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打消了市场对OpenAI资金紧张
阿斯麦为何大涨?
avatar方舟投研
09-23 14:52

英伟达倒贴 OPENAI?没那么简单!

今天, 英伟达与 OpenAI 的合作消息震动了整个美股市场。 两家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OpenAI 计划在未来数年时间分阶段部署总规模不低于 10 吉瓦(GW)的英伟达 AI 计算系统,涉及数百万颗 GPU。而英伟达将根据算力基础设施的上线进度,向 OpenAI 提供总额最高 1000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该协议尚处于意向阶段,投资形式、股权结构、交付时间表等方面仍在磋商中,但资本、算力、模型互相推动的闭环链条初具雏形。 市场情绪顾及不了这些,瞬间被点燃。英伟达股价应声大涨近 4%,总市值创下新高,并直接带动美股三大股指集体创下历史新高。 英伟达股价 在这片狂欢声的背后,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这场交易十分反常。 作为芯片巨头的英伟达,本应是 AI 军备竞赛中“卖铲子”的赢家,却突然宣布向其最大客户之一 OpenAI 发起投资高达,用以部署一个至少 10 吉瓦(GW)规模的 AI 数据中心。 当一个供应商开始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巨额资金时,这究竟是实力的象征,还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当供应商开始“倒贴”客户 表面上看,英伟达的行为似乎有些费解。 作为 AI 芯片市场的绝对主宰者,其 GPU 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早已排到数年之后。在如此强势的卖方市场,为何要以“算力即资本”的方式,向 OpenAI 提供资金支持,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售卖硬件? 这种“供应商为客户融资”的情况,不免引发了市场的争议和猜想。 有投资者认为,这可能是英伟达在面临激烈竞争时,为了锁定大客户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然而,如果深入剖析这笔交易,我们或许能看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更深层逻辑。 黄仁勋的战略布局 我们在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就已经探讨过英伟达今年以来的各种动作。 事实上,这并非一场简单的“倒贴”,而是英伟达 CEO 黄仁勋深思熟虑后的一场宏大布局。 正如 OpenAI CEO 山姆·奥尔特曼所说,“一切始于计算”
英伟达倒贴 OPENAI?没那么简单!
avatar景辰财经
09-22 23:08

不堪重富 | 9月22日

图片今天真的是快乐的一天!周六去徒步了,周日在家里接待了客人,而且还是用我这边短视频边炒出来的菜招待的,所以整个周末比较累,今天又是周一,比较忙,也没有太多时间看软件。刚才回家路上看了一眼,差点给会长乐疯了!大盘倒是中规中矩,成交额2.14万亿,比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000亿,指数微红,下跌家数却超过3000家。周末会长说过了,这里大概要有12个交易日来化解,如果上周五算一个,今天算一个,那么就是过去2个交易日了,如果继续走调整,那么最多也就是10个交易日了,当然也有可能国庆期间来点利好,提前就直接走上升了,接着观察。Wait and See.但是当我打开我的持仓时候,乐开了花,几只马年概念股几乎全线飚涨10%,另外还有几只黄金有色还没来得及出清的,今天也都10%,有点没想到,没想到啊!居然全线暴涨!会长又看了下几只ETF,也都涨幅喜人,非常不错!再怎么策划都策划不出来如此精准的全部持仓暴涨!相信你如果跟着会长的脚步,今天应该也完全感受不到超过3000只股票下跌的烦恼,满眼都是涨停的乐趣。如果就会长这个每日分析,你还没赚钱,我劝你还是取关然后清仓好好去打工吧,财神爷来了,也就这样了吧?这段时间会长把以周为单位的热点题材板块博短线、以月为单位的中长题材板块ETF,以及长长久久的指数基金定投的玩法,全部倾囊相授了,而且均取得了会长本人都非常满意的成绩,感谢这波牛市,让会长这个牛逼不仅吹完了,而且还都是每日直播的方式吹完的,言出法行。长线怎么配置、中线怎么玩、短线怎么搏,每天更新,战绩可查!相信各位在跟随会长每天更新的情况下,不仅赚到了钱,而且还会在理论认知上一级对股市的理解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另外,会长每天关注的热点事件,以及对热点事件的思考也都随时更新,相信对各位也都有一点启发。好了,牛就吹到这了。……1.苹果链再次爆发周末有一则消息发酵迅速,一是iPhone 17销量惊人,二是
不堪重富 | 9月22日
avatar美股解毒师
09-23 11:52

不同机构对Nvidia千亿美元投资OpenAI的观点

$Bernstein U.S. Research Fund(BERN)$ Bernstein强调AI行业仍处于增长阶段,即使OpenAI正在推进自研芯片计划,GPU技术依旧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使得GPU与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竞争态势中,GPU重新获得优势。实际上,两者可能形成互补格局: $英伟达(NVDA)$ 显卡主要负责模型训练,而ASIC则专注于推理任务。这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算力资源的强烈需求,各方仍在积极抢夺资源。DA DAVIDSONDA DAVIDSON将英伟达描述为“最终投资者”,这一概念借鉴了“最后贷款人”(lenders of last resort)的比喻。英伟达曾在Coreweave的IPO中扮演过类似角色,此次投资OpenAI也体现了这一趋势。更宏观地看,英伟达被视为AI领域的“中央银行”,因为它垄断了核心算力的发行权。在这里,GPU算力被类比为“货币”,而英伟达定义了“算力锚点”(Compute Anchor),即所有AI服务成本都可以转换为基于NVIDIA GPU的每秒Token生成成本。这相当于AI世界的“铸币成本”。英伟达还拥有一套“货币政策”工具,其行为与美联储高度相似:发布新芯片相当于“降息”或“量化宽松”,GTC大会则类似于“美联储议息会议”。英伟达通过管理市场预期来维持系统稳定,既要推动技术创新,又要防止市场过热。 $巴克莱银行(BCS)$ 整体看好英伟达对 OpenAI 的投资,1000亿美元投资长期有望实现3-5倍回报,带来3000-5000亿美元收入,还能巩固英伟达在OpenAI的优先供应
不同机构对Nvidia千亿美元投资OpenAI的观点
avatar海外独角兽
09-23 13:16

英伟达豪掷千亿,联手OpenAI共筑AI超级工厂

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大巨头——英伟达 $英伟达(NVDA)$ 与OpenAI于周一宣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战略合作。英伟达计划逐步向微软支持的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共同建设和部署规模至少达到10吉瓦(gigawatts)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这一合作被视为推动“下一个智能时代”的关键一步。 根据美国银行的分析,这项千亿美元的投资有望在未来为英伟达带来高达3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收入,投资回报率可达3到5倍。该行分析师指出,更重要的是,OpenAI将视英伟达为其“首选战略计算和网络合作伙伴”,这无疑加剧了AMD和博通(AVGO)等其他芯片供应商面临的竞争风险。消息公布后,美国银行重申了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和215美元的目标价,英伟达股价也应声转涨,录得3.5%的升幅。 此次合作的核心是为OpenAI构建下一代AI基础设施,部署数百万计的英伟达GPU,以支持其未来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最终目标是实现“超级智能”的部署。合作的第一阶段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届时将采用英伟达的“Vera Rubin”平台。两家公司将共同优化各自的技术路线图,以确保OpenAI的模型软件与英伟达的硬件和软件能高效协同。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投资是对公司向华尔街披露的所有财务指引的“额外补充”。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这笔投资是“全新的”,并不属于OpenAI最近的任何一轮融资。此外,该协议并不妨碍英伟达与其他生成式AI公司(如Anthropic或xAI)进行合作。目前,OpenAI已拥有超过7亿的周活跃用户,并在全球企业和开发者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庞大的用户基础正是其急需扩展算力的原因。双方期待在未来几周内敲定这一全新战略合作的最终细节。 AI指数业绩观察:AI ETF表现强劲,AGIX
英伟达豪掷千亿,联手OpenAI共筑AI超级工厂
avatar捷克Jack
09-23 11:24

AAPL:突破短期迷雾,市场All In长期星辰?

$苹果(AAPL)$ 今年以来的表现算是Mag7中较萎靡的,直到上周开始,这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突然明朗了起来。此前一直被Trade-in的iPhone疲态拖累业绩,从iPhone17系列之后拉长视角,又能看到折叠屏和AI故事点火的可能。所以这种压力下创新周期一旦点燃,估值弹性可不是闹着玩的。产品周期:眼前迟滞 vs. 未来点火短期来看,iPhone没能撑起市场的预期。原本大家押注2025年还有一轮换机高潮,但现实偏偏泼了冷水——2024年6月季度,iPhone销量第一次出现削减迹象。原因可能出在材料设计,也可能出在用户需求没被刺激起来。不管怎样,iPhone占收入比重超过15%,这一下子就形成了阶段性压力。不过,资本市场从来不只盯今天。更性感的故事已经开始铺陈:iPhone 17:主打“可负担性”。价格策略、运营商套餐、以旧换新,都是降低购机门槛的手段。而运营商明显愿意加码促销,这就等于给销量提前打了地基。折叠屏iPhone:被当成“爆点周期”的核心变量。如果一旦打开局面,拉动10%以上的增长并非天方夜谭,更妙的是,它还能叠加AI叙事,把硬件和算力的想象力串联起来。现在的AAPL本身就是看涨期权(Call)一方面,苹果手里握着长期的上行可能性(折叠屏、AI加持的新品周期);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带有“场外交易式的投机性”,机会与风险并存,需要以“博弈心态”对待(既需看好长期,也需承担短期波动风险)背后的乐观一部分来自资本开支。Cook的语气比去年更乐观:“Prod different… is way happy comment on capex vs. others”,很明显,管理层在CapEx上的表态更积极。苹果愿意继续把钱砸进研发与硬件设施,尤其是折叠屏和AI相
AAPL:突破短期迷雾,市场All In长期星辰?
avatar方舟投研
09-22 14:58

OpenAI:消费硬件的的野心浮出水面

OpenAI的硬件野望:一场AI巨头与“果链”的硬核博弈 在人工智能的云端大战硝烟未散之际,一场新的战役已在消费电子的硬件终端悄然打响。 主角不是苹果、谷歌或三星,而是横空出世的AI新王——OpenAI。 这家以大模型闻名于世的公司,今年正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向全球科技硬件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如超64亿美元的重金押注,高调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的AI硬件初创公司“io”,并疯狂“挖角”苹果,试图打造一款足以颠覆现有市场的革命性AI设备。 这场布局不仅是OpenAI的战略转向,更可能牵动整个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神经。 一个全新的**“O链”**时代,或许正加速到来。 从“软实力”到“硬核入侵” 长久以来,OpenAI的核心资产在于其强大的大语言模型,其商业模式也主要围绕软件服务展开。 尽管坐拥超过8亿用户,并一度以3000亿美元的惊人估值成为行业领头羊,但正如摩根大通在首份非上市公司深度报告中所言,OpenAI的“王座”并非固若金汤。 模型的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仅仅依靠软件迭代难以构筑长久护城河。 为了打破这一“枷锁”,OpenAI的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选择了一条大胆且激进的道路:软硬一体化。 这条路的起点,正是他与乔尼·艾维、前苹果硬件工程副总裁唐·坦(Tang Tan)的深度合作。早在两年前,OpenAI团队便与艾维的创意团队Love From展开秘密合作,酝酿着一款“消费硬件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品质产品”。 今年,这一野心正式浮出水面。 今年五月,市场传出OpenAI将以高达64亿美元的估值全资收购艾维的初创公司io,这笔全股票交易成为OpenAI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收购案。此举带来了顶级的设计与工程基因,更像一块磁石,吸引了超过20名苹果资深工程师的加盟。 这支梦之队的目标,并非重复失败的AI Pin或Rabb
OpenAI:消费硬件的的野心浮出水面
avatar紫财经
09-23 10:43

拉犹太人收割全球?黄仁勋向奥特曼献上千亿美元红包,阴谋曝光!

黄仁勋这一手,堪称史诗级“空手套白狼”。 拿着1000亿美元,狂砸给一家估值泡沫高企、烧钱如流水的公司,就跟你吃个早餐一样轻松。换别人早被骂翻天,英伟达股民不但没一点意见,反而一个劲儿疯狂追买。 因为老黄这一刀,不是帮OpenAI赢麻了,而是要借犹太人之手收割全球。 图片 众所周知,openAI确实是一只当红炸子鸡,但如今它的估值已经没人看得懂。且不说两年前仅有150亿美元,就是在8月初还是3000亿,几天之后就变成5000亿,比大多数上市科技巨头都贵。 然而与估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penAI业绩完全不敢恭维,2024年营收才37亿美元,每年还要烧几十亿买算力、训练模型、请科学家,盈利遥遥无期。 黄仁勋早不投晚不投,偏偏在9月22日也就是最离谱的时候突然宣布向它下注,而且一出手不是300块、500块,直接就是1000亿美元,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搁在2023年,这笔钱足足可以买十几个OpenAI还有余,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冤大头。 其实,老黄比谁都精明。这1000亿美元不是白给,而是英伟达的“押单计划”。 OpenAI本轮融资目的是建超级数据中心,10吉瓦的那种,光GPU就要用掉400万-500万块,相当于英伟达今年全年出货量的总和、去年出货量的两倍。 建1吉瓦要花500-600亿美元,其中,光买英伟达芯片和系统就要350亿美元。也就是说,钱还没真花出去,3500亿美元的订单就已经锁死,巨额利润正往英伟达账上飞奔。 这哪里是投资?分明是钱没出手已经翻几倍回自己口袋。 更狠的是,这1000亿美元不光随时回本,还顺手锁死未来的市场份额。 最近几年,中国、韩国、日本、欧盟都在拼命造GPU,连美国本土的AMD、英特尔、Google、亚马逊对英伟达的霸权也很不忿。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黄仁勋肯定感受到了威胁。现在拿钱开路后,敌人连牌桌都没摸到,筹码已经被提前一扫而光,他们还怎么玩? 有
拉犹太人收割全球?黄仁勋向奥特曼献上千亿美元红包,阴谋曝光!
avatarGentle麦克斯
09-23 22:35

英伟达、甲骨文、OpenAI 千亿美元投资闭环了?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有两个经济学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发现一坨狗屎。甲对乙说:你把它吃了,我给你5000万。乙一听,这么容易就赚5000万,臭就臭点吧,大不了拿了钱去洗胃,于是就把屎吃了。 二人继续走,心里都有点不平衡,甲白白损失了5000万,什么也没捞着。乙虽说赚了5000万,但是吃了坨屎心里也堵得慌。这时又发现一坨屎,还热乎的,乙终于找到了平衡,对甲说:你把它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甲一想损失的5000万能赚回来,吃坨屎算什么,乙不是也吃了吗?于是也把屎吃了。 按理说这下二人该平衡了,但是他们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两个人的资本一点也没有增加,反而一人吃了一坨屎。于是就去找教授,教授听了他们的诉说,激动得潸然泪下:同学们,你们应该高兴啊,你们仅仅吃了两坨屎,就为咱们国家贡献了1个亿的GDP啊! 昨天英伟达投资1000亿美元给Open AI, 联想到前几天甲骨文披露的与Open AI 3000亿美元算力合同,从2027年开始分5年实施,作为星际之门的一部分。 很多人惊呼,这闭环不就形成了么?不就是文章开头的经济学故事么? OpenAI 需要算力,找甲骨文买云服务。甲骨文要提供服务,就得向英伟达买GPU。英伟达赚了钱,再以投资形式回流给OpenAI,继续建设算力。 OpenAI 解决了算力焦虑,甲骨文拿到了天价订单,英伟达稳稳卖出更多芯片。股价还纷纷上涨。但钱转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在这个循环中,关键点是像Open AI这样的大模型公司。只要AI大模型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投入巨大的算力,这个循环就能很好的维持。 毕竟AI需要进化,像年初Deepseek R1模型极低的训练成本,也只能短期对AI板块造成冲击。所以英伟达把赚到的钱再投入,完成闭环,是一个神操作。 $英伟达(NVDA)$
英伟达、甲骨文、OpenAI 千亿美元投资闭环了?
avatar天外菩提
09-24 09:33
别感觉,感觉有时也会不准。当你部署模型发现代码报错,需要配置cuda环境变量的时候,你就知道英伟达是怎么回事了。
200多一点
avatar夜色很迷人
09-24 08:45
今年应该问题不大
avatar话题虎
09-23 15:55

英伟达“躺赢”?!1000亿的“饼”,能让股价上$200吗?

格局小了,昨天还说OpenAI烧太多钱了,结果今天送钱的就来了(开玩笑)~ $英伟达(NVDA)$ 周一一度涨超4%,刷新历史新高,总市值逼近4.5万亿美元🔥现在都在传一个“铁三角”AI算力闭环——OpenAI向甲骨文购买云服务;甲骨文股价上涨,同时作为硬件基础设施供应商,为了提供这些服务,它需要向英伟达采购大量的GPU芯片,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流回英伟达;英伟达股价上涨,紧接着英伟达再以战略投资的形式,将利润返给OpenAI,支持其进一步的AI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英伟达的加入,完成了闭环链路)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对此表示:此次合作带来的收入影响可能大于投资本身;根据美银预测,这次1000亿的投资,有望在未来给英伟达带来3000到5000亿美元的收入。不过除了这个协议,黄仁勋目前似乎正忙于达成多项交易,努力扩大自己的客户群。所以整个市场肯定不只是“左手倒右手”那么简单,而且这三大巨头还只是AI服务的上游。[吃瓜]现在市场很买账,四万多亿市值的英伟达拉涨4%, $甲骨文(ORCL)$ 涨超6%,不过链路短的坏处就是,风险增大——任何一环出问题,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是否投资者冷静下来,会觉得这个“饼”很难吃下去呢?英伟达,你觉得今年内能上$200吗?评论区分享你对此合作的看法或操作,一起赢取1000虎币奖励!🎁
英伟达“躺赢”?!1000亿的“饼”,能让股价上$200吗?

OpenAI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及其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英伟达(NVDA)$OpenAI与英伟达宣布达成了一项高达100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预计将对AI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前景产生深远影响。合作的背景与意义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不仅是两家科技巨头之间的联手,更是对整个AI产业的重大推动。随着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加速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而影响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H1B工签新政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H1B工签的新政策也引发了对科技行业的担忧。新政可能会扰乱大型科技公司的招聘计划,尤其是那些依赖外国劳工的企业。这一变化将对美国的科技生态造成挑战,可能导致人才短缺和运营困难。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在经济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近期,美联储内部对于降息的看法出现分歧,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向的预期也变得更加复杂。摩根士丹利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政策变化对股市和美元的潜在影响。OpenAI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标志着AI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同时H1B新政和美联储政策的变化也为科技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科技巨头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中调整战略,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
OpenAI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及其对科技行业的影响
avatar勇敢_小虎
09-24 07:20
星际门操作,真的是醉了
avatar话题虎
09-22 14:52

超级甲方的巨大挑战!你更看好OpenAI造硬件,还是苹果做AI?

不知道OpenAI以后想要造什么?[疑问]据报道,中国设备组装商 $立讯精密(002475)$ 已与OpenAI签署协议,将生产硬件AI产品。现在硅谷圈的超级甲方,OpenAI,面临着巨大的挑战。Altman最近接受采访时,开玩笑称自己从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后,一夜都没睡好过。已知2025年预期营收只有127亿美元,但目前:1.前几个月报道将与 $谷歌(GOOG)$ 合作;2.和 $博通(AVGO)$ 签了100亿美元的协议,生产定制芯片;3.和 $甲骨文(ORCL)$ 签了5年合同,未来5年OpenAI将总共支付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费用。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预计到2030年,年收入将达到 2000 亿美元,但同时预估到2029年,它将烧掉1150亿美元现金。OpenAI现在没有自己的芯片,也没有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转型成营利性的公司迫在眉睫。周末传出消息,现在不仅准备开发硬件AI产品,还挖了30名苹果公司的员工,让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代工。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苹果先掌握AI,还是OpenAI先掌握硬件?[思考]短期来看,市场不会考虑那么多:(同时利好一些芯片制造公司)长期来看,一部分人是觉得虽然OpenAI这样的豪赌前所未有,但AI应用端也不需要多大的创新,eg.苹果;一部分人是则认为OpenAI想要打造一款引领后iPhone时代的产品,挑战苹果,还是相差甚远,并不是挖几个苹果员工就能做到。
超级甲方的巨大挑战!你更看好OpenAI造硬件,还是苹果做AI?
这三个B,一个比一个离谱,把承诺当订单,纯粹是画饼充数,吹泡泡!之前我还真不担心AI泡沫,英伟达也这么干,现在感觉这泡沫是真的了。 $博通(AVGO)$ $英伟达(NVDA)$ $甲骨文(ORCL)$
当初你30的时候,我咋就没珍惜呢?还觉得你是个啥玩意儿,那么贵。现在看到你,我真想捶自己。 $Oklo Inc.(OKLO)$
avatar老山古
09-23 21:53
200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