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能源产业与财经信息服务平台

IP属地:北京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7 15:25

      半年豪赚77亿!2000亿光储龙头官宣:进军港股

      “光储龙头”阳光电源(SZ:300274)史上最强半年报出炉。 华夏能源网获悉,8月25日晚,阳光电源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大增55.97%。营收、净利润均为阳光电源上市以来的最高值,在整个光储领域也名列前茅。 同日,阳光电源还在另一则公告中官宣,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掀起了一股港交所上市潮,其中不乏宁德时代(SZ:300750)、晶澳科技(SZ:002459)等光伏、储能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如果阳光电源在H股顺利上市,那么港交所将又多一家新能源龙头。 亮眼业绩背后,出现两大变化 阳光电源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利润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阳光电源的主营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光伏电站发电等。 逆变器方面,阳光电源实现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上半年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功率达到 400kW+的组串式逆变器SG465HX,和全球首款分体式模块化逆变器1+X 2.0。 储能方面,阳光电源实现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8%,盈利能力基本稳定。上半年公司发布了PowerTitan 3.0 AC智储平台,其中Plus版容量达到12.5MWh,为行业最大的储能系统之一。 此外,阳光电源还表示,2024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可融资性排名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和PCS全球可融资性排名双项第一。 6月5日,阳光电源发布全球最大的12.5MWh储能系统 新能源投资开发方面,阳光电源实现收入84亿元。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但毛利率略有提升,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3亿元左右。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亮眼的业绩背后,阳光电源的业务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 一是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已由光伏
      30评论
      举报
      半年豪赚77亿!2000亿光储龙头官宣:进军港股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6 09:45

      大规模甩卖分布式光伏后,电力央企集体转向“大基地”

      据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近几个月来,三峡集团、东方电气、国家电投、中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5家央国企先后转让19家光伏业务公司。这些被甩卖的多为分布式光伏资产。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与此同时,华能集团、中国大唐、国家电投集团等电力央企近期召开的月度工作会议,齐刷刷将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列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这表明,“十四五”最后一年,电力央企新能源开发开始了战略性调整。从之前的“四面开花”,转向强化风光大基地的“基本盘”。这将带来整个光伏市场的变局,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 央企集体释放重要信号 8月12日,中国大唐召开8月份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落实年中工作会议要求,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与趋势,有效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聚焦新能源项目攻坚,推进大基地建设,做好工程优化工作,夯实发展根基,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 中国大唐召开8月经济活动分析会(图源:大唐官网) 8月11日,华能集团召开7月份经济活动分析会。会议强调,要锚定目标任务,强化项目接续和投资计划接续,大力推进大基地开发建设,持续推动火电结构升级,按时序节点有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全力提升绿色发展质效。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7月22日,在华能集团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坚持基地型规模化开发,全链条打造优质‘基因工程’,推动绿色发展质效再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4月,彼时外界即盛传华能集团已经在内部停掉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彼时,华能集团子公司华能新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建勇,在《中国华能》刊发文章指出,华能新能源2025年将优先风电项目开发,优选集中式光伏,稳步推进分布式项目,全力以赴抢发电量。 尽管赵建勇的表述很“官方”,但是也不难看出,由于近两年来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
      59评论
      举报
      大规模甩卖分布式光伏后,电力央企集体转向“大基地”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5 10:30

      跨界黑马、全球Top3电池片厂商,逆势冲向港股IPO

      在光伏行业寒冬中,又一家公司选择了冲刺港交所。 华夏能源网获悉,8月20日,港交所披露,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发睿能”)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英发睿能暂未披露总的募资金额。招股书显示,约15%用于光伏电池片技术研发、约15%用于国内及海外销售渠道建设,另有61%用于建立及升级印尼基地。从资金使用占比可以看出,英发睿能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出海。 目前,全球前五大电池片厂商中通威、爱旭已在A股上市,捷泰科技被钧达股份(SZ:002865)收购,中润光能在今年3月提交赴港上市申请。相比之下,英发睿能是动作最慢的,如果公司能如愿上市,则五大电池片龙头将全部实现资本化。 跨界冲出来的电池片黑马 英发睿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光伏电池片制造为主业的公司。英发睿能隶属于上海英发集团,现年62岁的张发玉为董事长兼创始人。 张发玉的人生经历几多曲折。他出生于安徽天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参过军,当过司机,后来辞职开办家庭作坊。90年代他抓住了浦东开发的机遇,花350万元在浦东机场附近买下20亩地,创办了上海浦东英发电子有限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目前英发集团已发展成为员工超8000人,年产值约2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英发睿能董事长张发玉 2016年,中国光伏正在逐步走出欧美“双反”打击的影响,重回高增长轨道。此时的张发玉看准机会、大胆入局,于当年6月在安徽老家创立了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电池片为切入点正式进入光伏行业。 入局之后,英发睿能抓住光伏行业上行的机遇实现了迅猛发展。公司陆续引进四轮投资来扩大产能,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宜宾高投、宜宾睿能投资、宜宾高投产业、宜宾绿能、国家绿色基金、东合创投、建鑫投资等。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目前,英发睿能分别在四川宜宾、安徽天长、四川绵阳及印尼拥有四个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英发睿能
      183评论
      举报
      跨界黑马、全球Top3电池片厂商,逆势冲向港股IPO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5 09:43

      专访 | 工控界“小**”为何重返储能战场?战争怎么打?

      2025年5月,昔日的PCS(储能变流器)龙头汇川技术(SH:300124)对外宣布,将全面重返储能领域。随后不久,汇川技术接连签下多项储能大单,还与海博思创(SH:688411)、双登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一套动作下来如行云流水。 3个月后,汇川技术再一次“大秀肌肉”。8月13-15日,在2025EESA储能峰会上,公司一口气发布了多款重磅储能产品——液冷430kW组串式PCS、3.5MW大功率集中式PCS、6.9MW升压一体机及7MW升压一体机,皆为全球首发。 同时,汇川技术还举办了零碳战略发布点亮仪式,正式推出了汇川的零碳战略——“零碳方程式”。 汇川技术有工控界“小**”之称,目前市值高达1800亿。作为技术型公司,汇川技术的每项抉择都充满了理工男的深思熟虑。“今年,汇川技术重返储能赛道,主要是因为看到了行业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峰会期间,汇川技术储能行业总经理王晓宇在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表示。 那么,汇川技术究竟看到了行业哪些积极变化?面对已经“卷”成红海的储能行业,重返战场的汇川技术,这一仗又将怎么打? 重返战场,汇川技术有自己的思考 2021年前后,由于前瞻性地看到了储能赛道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汇川技术以光伏逆变器为基础,快速布局了PCS业务。2022年,汇川技术的PCS出货量已经位列国内TPO3。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大好的发展机会,汇川技术却出人意外地选择了收缩战线,不将储能作为发展重点。 对此,王晓宇告诉华夏能源网说,这是缘于公司对产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一是在2022年的时候,储能市场主要为新能源配储,在商业逻辑上很难形成闭环;二是当时储能发展速度太快,公司决定基于行业长期发展布局产品、技术平台以及供应体系。 汇川技术储能行业总经理王晓宇 如今,汇川技术突然高调宣布重返储能,也是因为行业发生了积极变化。王晓宇称,以今年2月发布的“136号
      144评论
      举报
      专访 | 工控界“小**”为何重返储能战场?战争怎么打?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2

      比亚迪储能突然“换帅”,“强人”尹小强留下三大遗憾

      出乎意料间,比亚迪储能告别了“尹小强时代”。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比亚迪(SZ:002594)内部发布重大人事调整公告,尹小强卸任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雪芹女士接棒。 熟悉尹小强的人都知道,他的做事风格可以用“强悍”来形容。2000年尹小强加入比亚迪,从基层实验员做起,历任品质体系经理、生产部经理等职。2016年,尹小强履新青海地区总经理,在这片还未被比亚迪开发的“处女地”上,尹小强带领团队克服恶劣环境,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建厂任务。 2022年,尹小强接手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后,依旧是雷厉风行、作风强硬,短短三年半不仅让比亚迪储能完成了从“电芯供应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还在出货量方面稳居行业头部。 此次突然“换帅”,外界颇多疑问:尹小强去向不明,下一步会接管什么业务?“后尹小强时代”比亚迪储能又将走向何方?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待时间回答。只是对匆匆离任的尹小强来讲,留下的是“壮志未酬”的三大遗憾。 遗憾一:储能还未支撑起比亚迪的“三大梦想” 比亚迪成立于1994年,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业务横跨汽车、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比亚迪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起了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其中,比亚迪所谓的能源的获取、存储和应用,分别对应的是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和电动车,这正是王传福在2008年提出的比亚迪“三大梦想”。 也就是在2008年,比亚迪成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后并入储能事业部),涉足储能相关技术研究。尹小强曾介绍,“比亚迪干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先把这个行业、产业所有的技术链条打通,把所有‘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都掌握。所以,比亚迪进入每一个行业的时候都会成立一个研究院。” 尹小强 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后,就开始在比亚迪内部做示范项目,建自己的储能电站。例如,在零碳示范项目“未来村”中,比亚
      191评论
      举报
      比亚迪储能突然“换帅”,“强人”尹小强留下三大遗憾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1

      突发!万亿电力央企总经理换人!

      华夏能源网&华夏电力视界获悉,8月2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国家电投总经理调整的决定:徐树彪同志任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栗宝卿同志的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徐树彪,1972年出生,53岁,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徐树彪长期在能源电力系统工作,历任青海省电力公司李家峡水电厂班组负责人、技术员、团委副书记兼青工办副主任,黄河水电公司拉西瓦工程建设部工程处主体科科长、工程建设部工程处副处长,中电投南方分公司计划发展部经理,中电投西南(缅甸)水电项目部副主任,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等职务。 2021年3月,徐树彪履新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24年11月,徐树彪任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5月,徐树彪以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身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目为《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文章,并在文章中表示:国家电投将坚决扛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卸任国家电投总经理一职的栗宝卿,出生于1965年,现年60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 栗宝卿1987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主任兼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大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鞍钢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等职。 2022年8月,栗宝卿调任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 2023年8月,栗宝卿升任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详情请见《人事|栗宝卿任国家电投总经理》)。 此次栗宝卿卸任,或是到龄退休。 国家电投成立于2015年5月,由原中国电力
      227评论
      举报
      突发!万亿电力央企总经理换人!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1

      将储能价格杀到0.38元/Wh,沃橙的“地下创新”有多大价值?

      无论你报价多低,总有人比你报得更低,这或许是储能行业三年来最无奈的现实。 如今,更加劲爆的低价又出现了。华夏能源网获悉,8月13日在上海开幕的EESA储能展上,沃橙新能源展出了一款“星曜石”储能系统,价格低至0.38元/Wh,公司还打出“永不宕机,终身质保,家储、工商储、大储一个价”的宣传标语。 这不可想象的“超低价”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也让一众储能厂商为之心惊。储能行业目前正处在“反内卷”的关键时点,协会倡议刚刚签完,沃橙新能源就将储能系统报价杀到4毛以下。 问题是,即使如此低价沃橙新能源宣称还有利润。那么,0.38元/Wh做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沃橙新能源敢于做“价格屠夫”的底气在哪里? “价格屠夫”再度挥刀 沃橙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其创始人徐玉平拥有互联网大厂背景,进入储能行业三年以来,通过互联网思维,采用“拼多多”的模式,多次创下低价记录,一度被称为“价格屠夫”。 2024年,储能价格战异常凶猛。2024年5月,安徽明美新能源推出了0.74元/Wh的储能产品;9月,科陆电子报出0.598元/Wh的价格。 结果,沃橙新能源在第三届EESA储能展上直接祭出了0.58元/Wh的产品,甚至附带“0元体验、账期半年”的优惠服务,相当于沃橙新能源垫资承担了设备成本、物流成本和半年的资金成本,客户无需预付一分钱,就能拉走一套储能系统试用。 2025年,储能价格战继续加码。年初,博时新能源推出了0.499元/Wh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工商业储能正式进入5毛时代。彼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储能的“地板价”了。 然而,仅仅半年时间,沃橙新能源再度挥动“屠刀”,报出了0.38元/Wh的行业最低价。 从广告标语就能看出,沃橙新能源来势汹汹,不仅价格超低,而且承诺“永不宕机,终身质保(这里指的是质保15年)”。一些厂商惊呼,沃橙新能源已经不给同行留活路了。 不少人指责沃橙新能源在恶意“卷”价
      331评论
      举报
      将储能价格杀到0.38元/Wh,沃橙的“地下创新”有多大价值?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1

      跨界杀入“光储充”,千亿IT巨头掀起新“浪潮”

      跨界做零碳,IT巨头怎么切入? 在近日举行的2025第二届北京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北京光储充展”)上,IT巨头浪潮集团旗下浪潮智能终端有限公司亮相,并展出了公司最新的零碳产品,产品覆盖“智慧充电网、智能微电网、户用光储”三大场景。 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2024年全年营收高达1147.67亿元,旗下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数字企业3家上市公司,已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 “浪潮智能终端是浪潮集团旗下二级单位,整体布局零碳业务的产业化发展。”在2025北京光储充展上,浪潮智能终端零碳终端事业部副总经理闫亮亮在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表示。 那么,作为IT巨头,浪潮集团的零碳业务有哪些不同?其在IT领域的优势,又将如何赋能零碳业务? 浪潮的零碳版图 “充电桩是浪潮智能终端布局零碳业务的最重要抓手”,闫亮亮向华夏能源网介绍,今年浪潮智能终端的充电桩业务重点布局两大场景。 一是重卡应用场景。闫亮亮表示,在重卡全面电动化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重卡充电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大,尤其是包括物流在内的运力公司。因此,公司的充电业务也聚焦在了重卡充电场景。 另一个是县域充电场景。闫亮亮表示,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政策,但一些乡村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行,县域充电需求大幅上升,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将无法满足需求,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当然,浪潮的零碳业务不只充电桩。目前,浪潮智能终端已经完成了充电桩、光伏、储能设备及智能充电管理平台的全流程自主研发与制造。 在光伏领域,浪潮智能终端主打光伏逆变器产品,同时还布局光伏项目开发等业务。 在储能领域,公司国内、海外市场齐头并进。在国内,浪潮智能终端的储能业务分成两类,一类是聚焦高耗能的企业,为其提供工商业储能产品,助力客户实现节能减排;另一类
      80评论
      举报
      跨界杀入“光储充”,千亿IT巨头掀起新“浪潮”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20

      盈利向好、核准大增,煤电的“尽头”在哪里?

      华夏能源网获悉,近日,“煤电一哥”华能国际(SH:600011)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份中报——营业收入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归母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年,华能国际的归母净利润为101.35亿元。也就是说,华能国际今年半年盈利就逼近了去年全年。华能国际的亮眼财报,反映出煤电行业的“火热”。 事实上,今年以来,火电上市公司正在巩固并扩大盈利空间,由于煤价“给力”等诸多因素,31家火电上市公司光是一季度就整体盈利了230亿元,照此势头,全年31家火电上市公司盈利逾千亿元当无疑问。 在煤电盈利向好的同时,煤电建设也是一片火热。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电新增核准29GW,同比大幅增长了152%。“2024年全国煤电核准49GW,保守假设2H25的核准与2H24持平,2025的新增核准将会达到66GW。” 很显然,煤电装机的高速增长是与双碳战略相违背的。随着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临近,煤电最多还有五年的大增长周期。以更长远的视角来审视煤电,中国要如期实现碳中和,无论是煤电装机还是煤电发电量,都需要减量发展。 那么,火热行情下煤电如何才能实现减量发展?煤电装机增长的尽头又在哪里? 出人意料的“十四五”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电装机8.84亿千瓦。到2020年底,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增长至约10.9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5年增长了2.11亿千瓦。平均下来看,“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了约5000万千瓦煤电装机。 中国在2020年底,也就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向世界提出了“双碳”目标。外界原本预期,在“十四五”中国的新增煤电装机会不可逆转地大幅下滑。但结果,外界的预期落空了。 实现“双碳”最主要的路径,是要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主体是风
      284评论
      举报
      盈利向好、核准大增,煤电的“尽头”在哪里?
    • 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网
      ·08-19

      放榜了!阳光电源第一,比亚迪第三!

      华夏能源网获悉,8月18日,市场研究机构InfoLink发布了2025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2025 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继续维持高增,全球出货量为167.1GWh,同比增长85.7%。 阳光电源超越特斯拉 与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相比,此次排名最大的变化是,阳光电源(SZ:300274)超过特斯拉,夺得榜单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InfoLink此前发布的排名分为交流侧、直流侧两个榜单,不列总榜。2024年直流侧榜单中,宁德时代(HK:3750)、比亚迪(SZ:002594)分列第一、二名。而在交流侧榜单中,特斯拉、阳光电源分列前两名。 此次发布的榜单不再单独列交流侧,仅有总榜和直流侧榜单。其中,直流侧榜单前两名,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但在总榜单中,阳光电源不仅超过了特斯拉,还夺得了冠军宝座,特斯拉位列第二。 此外,阳光电源在大储市场也表现突出,位列上半年全球大储(含工商业)系统出货第一名,特斯拉居第二。 InfoLink对此表示,大储环节,阳光电源预计将在全年纬度霸榜,Tesla 与比亚迪将围绕 Top2 激烈竞争。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就在上个月,阳光电源与欧洲最大光储解决方案商之一SUNOTE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其在欧洲的多个太阳能项目提供总计2.4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首批项目重点落地保加利亚等东南欧国家。 据悉,阳光电源将2025年全球储能出货目标定在40-50吉瓦时,而其今年以来国内新签订单已突破35吉瓦时。如此发展,预计在今年全年的储能系统出货总榜中,阳光电源仍将霸榜。 Top10 竞争异常激烈 除了阳光电源,此次榜单的另一看点是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数据显示,储能系统环节CR10(前10家企业集中度)仅60.2%,而电芯环节的CR10高达91.2%,显示出系统环节的竞争烈度。 InfoLink也表示,当前储能系统集成环节,
      661评论
      举报
      放榜了!阳光电源第一,比亚迪第三!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