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投资笔记

IP属地:北京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9-07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四)-终版

      由于腾讯财报中,跟盈利相关的指标过多,比如经营利润、净利润、调整后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等,怎样评估计算腾讯的盈利,能更好的反映腾讯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一直是很多腾讯股东关注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前几年我写过三篇相关的文章: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二)-引入核心净利润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三)-净自由现金流 随着不断的学习,群友探讨,关于上面这个问题,我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提升,之前的几篇文章也有一些值得推敲和完善的地方,所以今天再发一篇更新下我的看法。 先简单回顾下腾讯财报几个利润相关指标的局限性: 经营利润:包含了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也就是包含了补贴、退税以及其他一些项目。 净利润:包含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股息收入、联营/合营公司盈利(亏损)、捐款、商誉减值、无形资产减值等。 调整后净利润:不包含投资收益,但股份薪酬、无形资产摊销、减值拨备均未计入成本。 自由现金流:最近一年腾讯大幅提高了AI相关的资本支出,导致自由现金流波动非常大,短期来看已经不太能反应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如上所述,财报中的经营利润,净利润,调整后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用来评估腾讯核心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的地方。 所以我的评估方法依旧是-核心净利润,核心净利润的逻辑,之前这篇文章具体阐述过: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二)-引入核心净利润 但是今天这篇对上篇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 上篇文章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核心净利润=毛利-两费-所得税 本篇调整的地方是: 核心净利润=毛利-两费+股份薪酬-所得税 很明显,主要区别就在于腾讯授予员工的股份激励,到底算不算成本,应不应该加回。 之前我认为腾讯的股份激励,虽然没有现金流出,但依旧是一种成本,因为公司增发了股份,而股份本质上也等同于现金,所以我认为股份激励需要算成公司的一种成
      1.18万2
      举报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四)-终版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8-26

      拼多多25Q2业绩会纪要

      一、高管陈述核心信息 1. “百亿核心” 扶持计划: a. 商家支持(核心投入方向): 帮助商家应对挑战、寻求新增长、穿越市场周期。自去年 8 月起,通过降低费用为商家节省大量成本,鼓励其创新和提供高品质商品。显著降低偏远地区的运输成本,使这些区域订单量增长了 40%。 - 利用平台消费者洞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重振销售。 - 帮助其从 “白牌” 代工转型为自有品牌,摆脱同质化竞争。 - 通过 “多多好特产” 等项目,帮助其提升品控、进入深加工领域,以获取更高利润。 b. 消费者回馈:提升消费者体验,提供更多价值。 - 百亿补贴将持续进行。百亿券计划作为新的长期活动推出。 -“618 购物节” 成果: 通过叠加优惠券,驱动了生鲜、电子、家电、服装等多个品类销售额创下新高。 2. 业务进展: a. 全球业务: 承认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正与商家共同探索新模式、新市场,并提升效率。 b. 农业科技:作为公司的根基,持续通过 “智慧农业大赛” 等项目投资农业科技。大赛已进入第五届,重点是将尖端技术(如 AI 种植、水培)从实验室推向田间,进行商业化应用测试。 c. 未来展望:面对不断演变的环境和加剧的竞争,公司将坚守长期主义。未来的高质量增长将来源于为商家创造长期机会和优化消费者体验。 3. 加速推进 “千亿扶持”: 公司将 “高质量发展” 的投入提升到 “全新的量级”,明确提出并加速推进 “千亿扶持” 新战略。首次在电商行业开启了千亿级别的会商行动,显示了投入的决心和规模。公司甘愿牺牲短期营收和利润,以 “真金白银” 的投入换取平台生态的长期回报,并视其为平台的社会效能和责任担当。 a. 供给侧扶持:公司将扶持对象细分为三类(农产品 & 农产区、中小商家 & 产业带、品牌商家),并提供了具体的落地案例和方法。 b. 需求侧成果:供给侧的投入成功激发了需求侧的消
      1,1601
      举报
      拼多多25Q2业绩会纪要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8-25

      拼多多2025年Q2财报解读-利润止跌回升,压力依旧

      01 — 收入 Q2收入1039.8亿,同比增长7.1%;其中在线营销收入557亿,同比增长13.4%;交易服务费收入482.8亿,同比增长0.7%。 上半年总收入1996.6亿,同比增长8.6%;其中在线营销收入1044.3亿,同比增长14.0%;交易服务费收入952.3亿,同比增长3.2%。 02 — 收入占比 Q2在线营销收入占比53.6%,交易服务费收入占比46.4%。 上半年在线营销收入占比52.3%,交易服务费收入占比47.7%。 03 — 毛利,毛利率 Q2毛利581.3亿,同比降低8.3%,毛利率55.9%,去年同期毛利率65.3%。 上半年毛利1128.5亿,同比降低3.9%,上半年毛利率56.5%,去年同期毛利率61.4%。 04 — 费用,费用率 Q2总费用323.3亿,总费用率31%,去年同期费用率32%,上季度费用率40%,同比降低一个百分点,环比增加9个百分点。 营销费用272.1亿,费用率26.2%,去年同期费用率26.8%,上季度费用率34.9%,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8.7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和行政费用率波动不大。 05 — 利润,利润率 Q2经营利润257.9亿,同比降低20.8%,环比增长60.3%;经营利润率24.8%,同比减少8.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8个百分点。 上半年经营利润418.8亿,同比降低28.5%;经营利润率21.0%,同比减少10.8个百分点。 06 — 现金流,现金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216.417亿元(30.211亿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437.926亿元,主要由于净收入减少及营运资金变动所致。 截至 2025年6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为人民币3,871亿元(540 亿美元),而截至 2024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316亿元。 07 — 简评 从收入增速来看: 还在降
      5,9173
      举报
      拼多多2025年Q2财报解读-利润止跌回升,压力依旧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8-21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会纪要

      本纪要由东吴传媒互联网张良卫团队整理,感谢他们的辛苦工作。 核心要点: - 今年集团至少300亿收入;今年有信心北美和亚太这两个地区的销售和去年国内销售差不多(88亿)。 - 国内年内净增开店不超过10家;海外年底估计超过200家门店,剩下几个月每周都会开3家店。美国年底60+店。下半年在中东卡塔尔开第一家店,后面开南美、南亚、俄罗斯。 - labubu迷你版搪胶毛绒即将上线,会是新的爆款。 - 25年经调整净利润率在35%左右。 首席执行官 王宁先生: 大家好,非常开心,然后能够又在香港跟大家见面,回顾反正过去的半年还是很特别的半年,然后相信大家也一起跟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半年,然后我觉得这半年真的有我们很多努力的结果,然后也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一些惊喜。 然后这半年也是取得了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的半年,然后当然值得我们欣喜的不只是业绩,然后不管是整个我们海外全球化的成功,还是我们很多整个IP平台的一个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健康化,然后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拉布,然后进一步的扩圈,然后成为世界级的IP,其实还有挺多值得我们去回顾,然后我觉得也很骄傲,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然后也感谢大家的一些支持。 我觉得接下来可以让同事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今年的一些情况,然后等一下我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席财务官 杨镜冰先生: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138.76亿,同比增长204.4%;毛利97.61亿,同比增长234.4%,毛利率由64%增长至70.3%。净利润46.82亿,同比增长385.6%,净利润率为33.7%,同比提高12.5pct。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同比增长362.8%,经调整净利润率为33.9%,调整项目为股权激励股份支付。 随着全球业务快速发展,本集团将收入区域划分为中国、亚太、美洲和欧洲及其他区域,每个区域分为线下渠道、线上渠道批发及其他三部分。中国收入占比59.7%
      489评论
      举报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会纪要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8-15

      段永平2025Q2持仓和变动明细-继续加仓拼多多

      01 — 持仓明细 2025Q2持仓明细: 2025Q1持仓明细: 注:表中金额单位均为千美金。 昨日段永平旗下美股投资基金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公布了25Q2美股持仓明细,总持仓总金额115亿美金,25Q1持仓总金额120亿美金,持仓规模环比降低4.2%,持仓规模减少5亿美金。 25Q2段永平美股持有10只股票,25Q1美股持有11只股票,本季度段永平清仓了Moderna,没有新建仓股票。 25Q2持仓前四位公司依旧是苹果、伯克希尔B、拼多多、西方石油,前四名持仓占比分别为62.5%、14.2%、7.9%、4.9%;持股金额分别为72亿美金,16亿美金,9.1亿美金,5.7亿美金。 02 — 持仓变动明细 25Q2段永平持有10只股票,相对25Q1,清仓了一只股票,没有新建仓股票。 清仓一只股票: Moderna:上季度持有83000股,本季度清仓。 增持四只股票: 谷歌:本季度增持83.48万股,持股数环比增加75.2%,最新持股数194.5万股,持仓金额3.5亿美金,持仓比例3%。 英伟达:本季度增持32万股,持股数环比增加49.6%,最新持股数96.5万股,持仓金额1.5亿美金,持仓比例1.3%。 拼多多:本季度增持52.5万股,持股数环比增加7.27%,最新持股数775.4万股,持仓金额9.1亿美金,持仓比例7.9%。 苹果:本季度增持89.4万股,持股数环比增加2.6%,最新持股数3511.9万股,持仓金额72.1亿美金,持仓比例62.5%。 减持四只股票: 本季度小幅减持了微软,阿里巴巴,台积电,西方石油,持仓比例分别降低6.7%,5.9%,4.3%,2%,最新持仓比例分别为1.2%,3.7%,0.5%,4.9%。
      847评论
      举报
      段永平2025Q2持仓和变动明细-继续加仓拼多多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7-16

      理财这事儿,腾讯玩明白了

      之前在腾讯和白酒群里,跟群友一起讨论过家庭资产配置的话题,我也分享了下我的配置。大体来说,我们家庭大部分资金都配置在股票上,这块预期相对会高一些,但同时我们也配置了一部分固收,这部分是家庭应急用,不能接受任何大的风险和波动。 所以我们最近两年这部分资金一直放在证券理财平台里面,买的货币基金和券商官方的理财。但老实说体验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收益率实在太低,货币基金只有1.5%,理财收益率1.8%,另一方面产品丰富性和交互体验上,也不算特别好,一直琢磨着要不要换个理财平台。 正好上周腾讯群里有群友发了一篇腾讯理财通服务体系升级的文章,我就点进去看了下。内容大概是说腾讯理财通,最近完成了一轮会员体系的更新,把原本相对固定的会员结构和服务做了优化,将每类会员进一步区分,并针对用户习惯做了体验上细节调整,提供差异化服务,新增包括“腾讯全家桶”、“会员理财金”、“积分兑换立减金”等特色服务。 看完后我马上有了兴趣,于是从券商理财里转出了一笔资金到腾讯理财通,开通了钻石会员。后面整个体验下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理财这个千篇一律的事儿,腾讯真的玩出了花样,做出了差异性。 先简单说一说其中的逻辑,然后再具体说说打动我的几个地方。简单来说理财通的创新,主要不在于如何在理财产品端做多大创新,毕竟这块太成熟,供应端也差不多,产品端做特别大的差异化不太现实。 所以腾讯理财通这次着力点主要是把理财通跟腾讯生态打通,建立全新的会员体系,把腾讯生态丰富的产品福利跟理财通会员体系结合,让理财通会员身份的价值和吸引力大幅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转到理财通,并提高留存。 具体打动我的一个很大的点就是理财通丰富的会员权益,我挑几个个人觉得有吸引力的权益说说。 一是理财体验金。 它这个钻石会员的专享理财体验金还不少,钻石会员每个月都可以领8000元的理财体验金。 拿到这笔虚拟理财金之后,我就可以用它买各种理财,赚了的收
      2,423评论
      举报
      理财这事儿,腾讯玩明白了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7-07

      即时零售硝烟再起,第三方即配如鱼得水

      要说当下最火爆的领域,应该非即时零售行业莫属。各家巨头动作频频,京东私有化达达,并进军外卖行业;美团和阿里则整合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成立专门的闪购业务板块,并将闪购提升到一级入口。继4月份第一轮“百亿补贴”之后,7月2日,淘宝闪购又宣布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美团在7月5日向用户推送了大批优惠券,并公布截至22时54分,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1.2亿单。 相比前些年的团购,外卖大战,本次规模、力度更大。毫无疑问,几大巨头最近的动作,加速了即时零售行业的普及速度,消费者也受益,但对于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当前日子可能都不太好过,实在特么的卷的没边了。。 不过随着即时零售当前的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关的即时配送行业,却算得上如鱼得水,业务量大幅增长,即时配送行业的战略价值和空间也逐步显现。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报告 (2024—2025)》看,2024 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 1750.8 亿件,同比激增 21.5%,日均处理超 4.8 亿件。其中,即时物流订单规模超 480 亿单,同比增长近 15%。 今年随着即时零售大战的到来,目前从各家披露的数据来预估,高峰期即时零售日订单已超过2亿单,按目前趋势下去,长期看即时零售订单很快可能跟电商快递达到1:1的水平,甚至超过电商快递量。 物流行业一直不算一个很高大上的商业模式,但即使是个苦生意,在电商时代,顺丰、中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是靠第三方定位、跨平台履约、资源调度和规模效应,跑出了盈利,做到了千亿市值。 那来到即时零售时代,相对于十年前的电商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增长爆发更快;但放眼整个即时配送领域,跟电商时代也有一些差异,电商时代平台方自建物流的主要就京东物流一家,整体还是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到了即时配送时代,格局有些差异,掌控大量需求的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方,目前都选择了自建即时配送体系形成闭环。而真正
      1,692评论
      举报
      即时零售硝烟再起,第三方即配如鱼得水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6-18

      中概股2024年股东回报汇总-分红+回购(40家公司)

      去年统计了35家中概股在2023年的股东回报数据(分红+回购):35家中概股回购+分红数据汇总-阿里回报率第七腾讯第九。 今年在去年基础上统计公司数增加到40家,希望对关注企业股东回报的朋友有帮助。 01 — 释义 1、本文主要是统计24年中概股公司通过回购和分红回报股东,带来的回报金额和回报率。此回报率跟股价涨跌无关,也跟公司质地好坏无关。 2、股东回报金额=当年回购金额+当年分红金额,分红在哪年除息,就计算到哪年。 3、股东回报率=股本减少比例+分红率。其中股本减少比例=回购股份比例-增发股份比例。 4、分红率的计算标准: 以24年初股价为基准,以这一自然年内的每股分红总额,除以期初股价。比如23年初10美金买入一只股票,到年底总共收到2美金分红,那么这一年的分红率就是20%。 5、40家公司包含美股和港股,港股公司股价,每股分红,分红总额都换算成美金,保持图表单位一致。 02 — 分红排行 单位:每股分红美金,分红金额亿美金,股价美元。 统计的40家中概股中,有26家公司24年有分红,总计分红金额153.7亿美金,低于去年统计的254亿美金,主要原因是23年腾讯有大约160亿美金美团股份分派,抛开此因素,24年分红相对23年大幅提高。 从分红金额来看,年度分红超过十亿美金的有五家,腾讯分红40.77亿美金、阿里分红40亿美金、网易分红15.6亿美金,比亚迪分红12.7亿美金,京东12亿美金。 从股息率看,股息率超过5%的有11家,股息率前五名分别是斗鱼102.7%、虎牙47.5%、诺亚控股15.3%、小赢科技9.3%、陌陌7.8%。斗鱼、虎牙超高的分红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有特别股息。 03 — 回购排行 单位:亿美金,亿股。 统计的40家中概股中,有31家公司24年有回购,总计回购金额418.5亿美金,远超23年统计的233亿美金。 24年回购总额前五分别为: 腾讯1
      1,796评论
      举报
      中概股2024年股东回报汇总-分红+回购(40家公司)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6-09

      最后一次投资月报

      关于更新投资月报的事情,3月份就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更新,经过最近一个月的考虑,最终还是决定以后不更新月报了。 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更加规范,职业投资做了6年多,这个事情我很喜欢,也打算做到老。如果打算长期把他当做职业做,那么是有必要规范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合规靠近,显然财经自媒体是比较敏感的,自媒体积累了这么久舍不得关掉,就只能尽量内容上更加规范。 2、我认为价值投资理念是普适的,但具体投资路径和方法上,应该是多姿多彩且包容开放的,但从一些线上交流以及一些反馈观察下来,并不完全这样。所以月报这种带收益数字变化、交易操作变化的文章,也容易有争议,不写的话争议少,压力也会小一些。 3、更新实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的想打造形象,有的想往私募、代客理财上发展,有的想往付费群上走,有的想往知识星球上走,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考虑。我写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简单的忍不住想嘚瑟下,嘚瑟当然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所以也有必要压制住欲望。 4、还有就是我的关注范围比较广,投资跨度也比较大,关注和投资过的方向,既包括价值股,也包括成长股,也包括烟蒂股,甚至困境反转股,广而不精,持仓周期也不固定,长的四五年,短的一个月都有,也怕给一部分读者带来误导,怕给大家带来负面作用。 大概就是这样子,不过月报是不更新了,但公众号以后还是会更新,内容方面会回到刚开始的阶段,更多提供客观的资料、数据分析,少掺杂个人主观喜好。 最近6年半收益率: 具体持仓就不提了,最近6年半,年化收益率17.2%,截止目前结果还算比较满意,但其实还没回到2020年净值和资金高点。 不过内心总是避免不了纠结,有时想17%太幸福了,有时又想资金不是特别大,是不是要追求更高一点,所以也经常在守正和出奇之间摇摆。 但不管怎么样,投资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做到长期稳定收益,如履薄冰是常态。对于我个
      6,3592
      举报
      最后一次投资月报
    • 逍遥投资笔记逍遥投资笔记
      ·06-04

      如何区分投资赚钱是运气还是认知-实例分析

      股票投资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一个不论出身,不论学历,各路英雄尽显神通的游戏。 每个人在这个游戏中,都会经历赚钱的喜悦,亏钱的沮丧,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持续赚钱时会膨胀,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屡次亏钱时又无比的怀疑和否定自己。 本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9-20年两年赚了2倍,但21-22又亏损了60%回到原点,自我膨胀和自我否定交织。 经历了这几年的波动,越来越认识到:投资无论靠运气还是认知赚钱都是好事,但赚钱了要分清是运气还是认知很重要,如果分不清,可能就会陷入惯性,教训惨重。 下面以我投资斗鱼的经历,来说说我如何区分是靠运气还是靠认知赚钱。 关注: 斗鱼一直在我的烟蒂关注列表,但真正开始研究买入是在23年10月,那时我从朋友处得知斗鱼CEO涉案被查。后来过了30多天,过了羁押期后斗鱼CEO还没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投资机会。 投资逻辑: 当时斗鱼股价大概10美金左右(统一按合规后股价计算),市值3亿美金,账上现金接近10亿美金,PB大概0.3,是一个非常低估且报表干净的烟蒂。然后大股东是腾讯,持股38%左右,但腾讯不是实控人,实控人是陈少杰,持股17%左右。 当时我的判断是如果斗鱼实控人被持续羁押,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作为斗鱼第一大股东,同时又是虎牙实控人的腾讯,都将介入斗鱼,推动斗鱼与虎牙合并。 在我看来,独立游戏直播平台在抖音、快手等综合直播平台的挤压下,已经是日落西山的业务。在同一大股东下,斗鱼和虎牙完全没有单独保持上市地位的必要性,甚至两者都应该私有化退市,成为腾讯游戏业务的一部分。 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两个功能-融资和股权激励,对于斗鱼和虎牙来说,基本失去了作用,相反维持上市地位只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两者合并,不仅能减少维持上市公司的成本,更能避免内卷,带来协同降本的效应。 所以我认为,斗鱼实控人的长期离开,是腾讯合并斗鱼和虎牙的最佳机会,斗鱼和虎
      1,332评论
      举报
      如何区分投资赚钱是运气还是认知-实例分析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