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医药研究社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66
帖子 · 166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0:29
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AI+减重”是新风口还是炒概念?
自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一刻也不敢停,进线上、走线下,正不断推进新药的商业放量。据悉,玛仕度肽上市后迅速覆盖全国超500家三甲医院,首发半月在京东售出超6000份。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该公司又有大动作。 在方舟健客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信达生物与方舟健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方舟健客在AI+慢病管理领域的数智服务能力与信达生物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优势,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方舟健客(06086)$
或受此消息激励,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创4月30日以来新高。 玛仕度肽这款药物也将是此次合作的重中之重。“AI+减重”听上去挺新颖,但好落实吗?这两家公司各自又有怎样的痛点亟待击破? 药企抓药品创新,平台抓技术驱动,如何交织? 本次战略合作中,两家公司的优势一个在优质药品供应,一个在AI技术驱动。 首先是信达生物。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线已扩展至16款,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其中最备受关注的重磅药物就是玛仕度肽。该产品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双靶点组合颇具亮点。 具体而言,玛仕度肽可实现体重与代谢指标双改善,即能在激动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同时激活GCG受体促进脂肪燃烧和能量代谢、降低内脏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在信达生物看来,这可能是一份更加适合国人体质的方案。 当前,国内减重需求也十分迫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
看
1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AI+减重”是新风口还是炒概念?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11 21:48
扬子江药业超20亿元引进的胃药获批:花高价闯进拥挤赛道,值不值?
扬子江药业又有一款新药要上市了。 根据近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扬子江引进的盐酸菲优拉生片获批上市。 对该款产品,扬子江药业押注力度不小。 2021 年 3 月,扬子江药业旗下海尼药业以 3800 亿韩元(约合当年22亿元人民币) 的价格,获得了盐酸菲优拉生片在国内的权益。而后在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盐酸菲优拉生片上市申请。再到今年9月份,盐酸菲优拉生片终于获批。整体耗时还是比较长的。 在新药上市之际,我们也来谈谈扬子江药业这笔超20亿元巨款究竟花得值不值。 新药瞄准怎样的市场? 作为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菲优拉生片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算是潜力比较突出的品种。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覆盖2.7万成年人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高达10.5%,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患病。 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目前临床上已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据了解,相比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P-CAB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且服药时间自由,受进食影响较小。 由于作用机制优势突出,这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国元证券研报显示,我国P-CAB抑制剂市场有望超过200亿元。 不过,市场需求大应该只是扬子江药业斥巨资引进P-CAB类药物的一层原因,还有一层在于,随着药品集采等政策深化实施,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仿制药行业正在加速出清,天花板肉眼可见,公司需要靠创新引领发展。 老牌药企“冒险”押注? 扬子江药业所处的大赛道是有一定承压表现的。 根据WIND数据、太平洋证券整理,2024年仿制药板块实
看
2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扬子江药业超20亿元引进的胃药获批:花高价闯进拥挤赛道,值不值?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11 21:41
药捷安康股价单日涨超20%:一款创新药持续发力,资本吃下了“定心丸”?
还是小瞧了药捷安康。 就在两个多月前,药捷安康登陆港股,开盘股价高开近65%,收盘涨幅达78.71%,公司市值也达到93.27亿港元。但这还只是开始。截至发稿,药捷安康股价已达到108.7港元,收盘涨幅为20.78%,总市值突破400亿港元。
$药捷安康-B(02617)$
回顾来看,药捷安康四度递表港交所,IPO历程颇为曲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商业化收入、持续亏损是经营常态。而目前药捷安康能成功登陆港股,且首日上市并未遭遇破发,股价持续大涨,是否意味着资本的顾虑真正放下了? 药捷安康股价飙升:行情大好的缩影? 就整个港股18A板块而言,行情已有明显改善。 根据港媒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新上市的58家港股公司中,有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的公司中,有5家是18A公司。另外,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在目前已上市的77家18A公司中,17家涨幅已超过200%,还有26家的涨幅在100%-200%。 可以发现,投资者对港股18A的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所以,药捷安康也并非特例,只能说是行情大好下的一个缩影。 具体来看,目前创新药领域有不少因素正在激发投资热情,为港股18A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Oral Abstract Session),其中有11项研究将以重磅研究(LBA)形式公布;2025年1至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72起海外授权交易,同比增长38%,总金额达608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再来看最
看
1,12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药捷安康股价单日涨超20%:一款创新药持续发力,资本吃下了“定心丸”?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10
“中医+AI”千亿蓝海翻涌,问止中医处在朝产业龙头冲刺的好时候
“数智革命”下,传统中医已经大变样。人机共诊、AI开药方……多年前人们难以想象和相信的事正在发生。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革着实快。 与此同时,传统与前沿擦出的火花,也在点燃并照亮一些企业的前进之路。比如问止中医。前段时间,这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医AI第一股”,相应进入了我们的观察视野。 据悉,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问止中医凭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中医诊疗服务,突破传统产业局限,已展现出细分赛道的龙头潜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人工智能赋能的收入计,问止中医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但“最大”并不意味着成长天花板出现了。 目前来看,“中医+AI”仍是比较新兴的概念,用户培育、技术创新、渠道扩张等需求,正在打开问止中医的想象空间。 中医医疗服务升级,正创造千亿级蓝海 “中医+AI”能够创造多大市场?一个千亿级蓝海应该不在话下。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去年我国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60亿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 赛道扩张速度越快,其实也反映出中医与AI融合的必要性越突出,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需求日趋强烈。 具体而言,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亟需进入“降本增效”“数据决策”时代。 一方面在于,供需失衡问题显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在人口老龄化、大众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到2028年,中国内地的中医门诊就诊人次将增加至30亿人次。 与此同时,患者信任且依赖的高级中医师仍然稀缺。2024年,中国内地约有760,000名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的占比不到5%。于中医医疗机构而言,中医治疗效率及覆盖程度不足,但人才获取成本、培养成本却始终居于高位。 另一方面,中医长期面临标准化不足的挑战。问止中医招股书就提到,中医领域多种流派、多种理念交织,治疗方案、药物组合、剂量及疗法很大程度上
看
1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中医+AI”千亿蓝海翻涌,问止中医处在朝产业龙头冲刺的好时候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6
应世生物IPO:研发大砍,靠一款预备商业化产品来撑门面,资本会买账吗?
复星医药押注的一家创新药企终于开启了IPO征程。 这家公司就是InxMed Limited(应世生物),近日其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递表前几天,该公司还完成了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复健资本(复星医药旗下首只以控股孵化模式为主的新药创新基金)领投,比邻星创投、澄翔资本、昆仑资本及老股东恩然创投参与投资。 加上C轮,目前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投资,合共筹集约人民币9.29亿元,公司估值达到3.06亿美元。而在赢得不少机构背书之际,应世生物资金焦虑确实难以掩饰。 资金问题引发应世生物“保守研发” 从多次融资、启动IPO的举动来看,应世生物正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应世生物的其他/收入净额分别约为-39.2万元、247.2万元、160.3万元;期内亏损分别约为-2.09亿元、-1.85亿元、-336.9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应世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约0.65亿元。同期,公司净负债为7.659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7.909亿元,均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的5倍以上。 虽然无商业化收入、亏损持续、债务压力大这样的经营表现,放在临床阶段创新药企中并不稀奇,但足以让应世生物倍感危机。 目前该公司正有多条产品管线在推进。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应世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ifebemtinib(一种接近商业化的高选择性FAK抑制剂),一款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以及三种创新候选抗体偶联药物 (OMTX705、IN30758、IN30778)。 其中,ifebemtinib是研发进展最快的产品,其三种适应症已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一种适应症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就Ifebemtinib与PLD(乙二醇化脂质体
看
11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应世生物IPO:研发大砍,靠一款预备商业化产品来撑门面,资本会买账吗?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6
东诚药业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仅0.78%的核药业务需提速了
港交所门口要多一家核药公司了。 近日,东诚药业披露预案,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东诚药业(002675)$
据悉,蓝纳成属于东诚药业创新核药板块,主要从事创新药(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等)的研发、生产。目前东诚药业持有蓝纳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东诚药业发展颓势明显,蓝纳成也处在商业化为零阶段,东诚药业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许也是为了找到一些翻盘机会。 传统业务低迷,核药业务稳但跑得慢 相比纯粹的核药研发公司,东诚药业的业务更多元。 公开资料显示,东诚药业以重点业务板块即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即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横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延伸扩展。 多条业务线并进,帮助东诚药业打开规模,但目前并非所有业务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2024年,东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8865.25万元,同比下降20.70%。 业绩持续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业务影响。去年,东诚药业原料药业务板块贡献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6.11亿元,同比减少了7.02%。 对此,东诚药业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原料药板块的核心产品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使基本盘不稳。那么,什么又影响了肝素钠的价格? 上游原材料(猪小肠)供应是一个核心因素。
看
27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东诚药业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仅0.78%的核药业务需提速了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4
梅开二度!诺华以超50亿美元再押舶望制药,这是铁了心要“新药摇篮”?
诺华再次向舶望制药抛出“橄榄枝”。 据悉,9月初,这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两款处于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以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就BW-00112(ANGPTL3)产品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续将由舶望制药主导开展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另外,针对另一款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iRNA候选药物,舶望制药授予诺华独家中国地区以外许可,并包含在美国和中国分享损益(P&L)的互惠选择权,该产品预计2026年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通过与诺华的新战略合作,舶望制药也将获得1.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可能获得潜在的里程碑和期权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也是“梅开二度”了。 去年1月份,舶望制药就向诺华授予了一项处在I/IIa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海外权利、一项在I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心血管项目的选择权。舶望制药可从诺华处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高达41.65亿美元。 合计下来,诺华和舶望制药的BD交易总额将近百亿美元。但一家是全球知名的老牌药企,一家则是成立仅四年时间的临床药物公司,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悬殊,又是怎么碰到一起的? BD交易中,舶望制药的技术卖点 作为一家处在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舶望制药最大的卖点就是技术。siRNA(小干扰核酸)是该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 什么是siRNA?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主要参与RNA干扰(RNAi)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具有临床成功率高,研发速度快,药物特异性、高效性和长效性明显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等,应用前景颇为广阔。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RNAi疗
看
19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梅开二度!诺华以超50亿美元再押舶望制药,这是铁了心要“新药摇篮”?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3
“流感药之王”近况:半年报不合格,股价仍涨超7%,东阳光药的病与药
作为港交所首个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东阳光药登陆港股已近一个月时间了,近况如何? 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相对稳定,基本都在50港元以上,截至今日收盘,报54.25港元/股,上涨7.43%,市值达到312.84亿港元。
$东阳光药(06887)$
但业绩层面寒意依然明显。根据东阳光药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19.38亿元,同比减少24.95%;毛利14.68亿元,同比减少28.12%。 来源:东阳光药财报 另据东阳光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14.16亿元、10.14亿元、2480.3万元。业绩“先升后降”,整体波动较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难免疑惑,东阳光药究竟是怎么撑起市场预期的? “流感药之王”的式微 对东阳光药这家药企,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这款“抗流感神药”,大家应该颇有耳闻。 这款产品正是东阳光药的核心品种,近年为东阳光药创造了不少增量,并使之获得了“流感药之王”的称号。今年上半年,磷酸奥司他韦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6成,依旧在为东阳光药打江山。 而这也是东阳光药饱受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独木难支,产品依赖风险正日趋明显。 不可否认,抗流感需求旺盛、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地位领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过一期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今年6月流行性感冒发病人数为314709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289例增长了近4倍。磷酸奥司他韦这类药物正是抗流感时期的热门产品。 东阳光药招股书曾显示,基于可威加速放量,2024年公司拿下了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54.8%的份额,但这比不上“占据超90%市场份额”的巅峰时期。 还是那句老话,
看
33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流感药之王”近况:半年报不合格,股价仍涨超7%,东阳光药的病与药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2
两年半亏损超3亿元,天辰生物IPO是“豪赌”还是“最后一搏”?
现阶段,大批抗癌药企正在冲刺港交所,天辰生物倒是显得身位有些不同。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目前依托技术平台构建了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 和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天辰生物商业化那一页也是空白的,但手握优势品种,启动IPO不乏底气。8月下旬,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国金证券。不过,相关产品是否足以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观察。 “弹药”不足,加速启动IPO 近年来,天辰生物十分重视融资输血,已完成7轮融资,递表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5年5月,投后公司估值达到20.08亿元。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填补研发的“无底洞”。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天辰生物未有营业收入,研发开支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和6729.1万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577.8万元、1.37亿元和9420.8万元,两年半亏损3.27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为-6086.5万元、-1.04亿元、-4767.3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36亿元。天辰生物认为,目前公司的营运资金可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至少125%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行政开支、财务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 但从更漫长的运营周期来看,天辰生物明显“弹药”不足。同时,融资协议还明确,若天辰生物未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IPO,需按初始投资本金的10%年单利向投资者支付“利息”。 为了加速产品开发,尽快缓解资金压力,不辜负投资者期待,天辰生物踏上IPO之路是必然的。而目前其发展信心集中体现在两款在研产品,LP-003和LP-005。 招股书介绍,核心产品LP-003是一种具有新型序列设计及同类最佳潜力的下一代创新抗
看
25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两年半亏损超3亿元,天辰生物IPO是“豪赌”还是“最后一搏”?
医药研究社
医药研究社
·
09-02
甫康药业IPO:超九成收入靠复宏汉霖,商业绑定究竟对了吗?
复宏汉霖的合作伙伴也开始冲刺IPO了。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农银国际、民银资本、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悉,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 成立近十年时间,甫康药业看似默默无闻,但身后已经站了不少大佬。目前其完成六轮融资,获得了无锡药明、九州通、湖州腾创、九洲智医、高彦文、湖北通瀛、青科创投、武汉光谷、维科控股等知名机构的支持。截至2025年8月,甫康药业投后估值为31.88亿元,较2019年天使轮融资估值增长了32.56倍。 更引起关注的是,甫康药业已实现一款产品上市,并与复宏汉霖建立了合作关系,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隐患值得留意。 牵手复宏汉霖,商业化单品放量加速 甫康药业首款商业化产品汉奈佳®,为一款以仿制药马来酸奈拉替尼为基础研发而成、可口服给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奈佳®于2024年6月28日成功商业化,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销售额约1780万元及3470万元,可见商业潜能不小。 对此,“大适应症”选择应该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汉奈佳®瞄准的就是一个大市场,其主要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强化辅助治疗。 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就显示,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2024年,中国乳腺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450亿元增长至6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7%,并预计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330亿元。 汉奈佳®显然处在产业爆发期。更关键的是,在汉奈佳®商业化上,甫康药业不是“孤军奋战”。 招股书提到,就汉奈
看
14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甫康药业IPO:超九成收入靠复宏汉霖,商业绑定究竟对了吗?
加载更多
暂无粉丝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91641736371110","uuid":"4191641736371110","gmtCreate":1728538601352,"gmtModify":1728538615994,"name":"医药研究社","pinyin":"yyyjsyiyaoyanjiushe","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27,"headSize":0,"tweetSize":166,"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1,"level":{"id":0,"name":"","nameTw":"","represent":"","factor":"","iconColor":"","bgColor":""},"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6.30","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77938974523528,"gmtCreate":1757694569683,"gmtModify":1757694929506,"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AI+减重”是新风口还是炒概念?","htmlText":"自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一刻也不敢停,进线上、走线下,正不断推进新药的商业放量。据悉,玛仕度肽上市后迅速覆盖全国超500家三甲医院,首发半月在京东售出超6000份。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该公司又有大动作。 在方舟健客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信达生物与方舟健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方舟健客在AI+慢病管理领域的数智服务能力与信达生物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优势,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a href=\"https://laohu8.com/S/06086\">$方舟健客(06086)$</a> 或受此消息激励,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创4月30日以来新高。 玛仕度肽这款药物也将是此次合作的重中之重。“AI+减重”听上去挺新颖,但好落实吗?这两家公司各自又有怎样的痛点亟待击破? 药企抓药品创新,平台抓技术驱动,如何交织? 本次战略合作中,两家公司的优势一个在优质药品供应,一个在AI技术驱动。 首先是信达生物。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线已扩展至16款,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其中最备受关注的重磅药物就是玛仕度肽。该产品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双靶点组合颇具亮点。 具体而言,玛仕度肽可实现体重与代谢指标双改善,即能在激动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同时激活GCG受体促进脂肪燃烧和能量代谢、降低内脏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在信达生物看来,这可能是一份更加适合国人体质的方案。 当前,国内减重需求也十分迫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listText":"自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一刻也不敢停,进线上、走线下,正不断推进新药的商业放量。据悉,玛仕度肽上市后迅速覆盖全国超500家三甲医院,首发半月在京东售出超6000份。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该公司又有大动作。 在方舟健客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信达生物与方舟健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方舟健客在AI+慢病管理领域的数智服务能力与信达生物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优势,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a href=\"https://laohu8.com/S/06086\">$方舟健客(06086)$</a> 或受此消息激励,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创4月30日以来新高。 玛仕度肽这款药物也将是此次合作的重中之重。“AI+减重”听上去挺新颖,但好落实吗?这两家公司各自又有怎样的痛点亟待击破? 药企抓药品创新,平台抓技术驱动,如何交织? 本次战略合作中,两家公司的优势一个在优质药品供应,一个在AI技术驱动。 首先是信达生物。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线已扩展至16款,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其中最备受关注的重磅药物就是玛仕度肽。该产品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双靶点组合颇具亮点。 具体而言,玛仕度肽可实现体重与代谢指标双改善,即能在激动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同时激活GCG受体促进脂肪燃烧和能量代谢、降低内脏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在信达生物看来,这可能是一份更加适合国人体质的方案。 当前,国内减重需求也十分迫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text":"自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获批上市后,信达生物一刻也不敢停,进线上、走线下,正不断推进新药的商业放量。据悉,玛仕度肽上市后迅速覆盖全国超500家三甲医院,首发半月在京东售出超6000份。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天,该公司又有大动作。 在方舟健客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信达生物与方舟健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方舟健客在AI+慢病管理领域的数智服务能力与信达生物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优势,构建“AI技术+创新产品+精细服务”的数智化合作新模式。 $方舟健客(06086)$ 或受此消息激励,方舟健客股价一度大涨超14%,创4月30日以来新高。 玛仕度肽这款药物也将是此次合作的重中之重。“AI+减重”听上去挺新颖,但好落实吗?这两家公司各自又有怎样的痛点亟待击破? 药企抓药品创新,平台抓技术驱动,如何交织? 本次战略合作中,两家公司的优势一个在优质药品供应,一个在AI技术驱动。 首先是信达生物。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信达生物的商业化产品线已扩展至16款,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其中最备受关注的重磅药物就是玛仕度肽。该产品由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双靶点组合颇具亮点。 具体而言,玛仕度肽可实现体重与代谢指标双改善,即能在激动GLP-1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同时激活GCG受体促进脂肪燃烧和能量代谢、降低内脏脂肪含量,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在信达生物看来,这可能是一份更加适合国人体质的方案。 当前,国内减重需求也十分迫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cb08e0abc71f60680bafba574195bf1","width":"852","height":"38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9389745235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546615689752,"gmtCreate":1757598519945,"gmtModify":1757598707881,"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扬子江药业超20亿元引进的胃药获批:花高价闯进拥挤赛道,值不值?","htmlText":"扬子江药业又有一款新药要上市了。 根据近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扬子江引进的盐酸菲优拉生片获批上市。 对该款产品,扬子江药业押注力度不小。 2021 年 3 月,扬子江药业旗下海尼药业以 3800 亿韩元(约合当年22亿元人民币) 的价格,获得了盐酸菲优拉生片在国内的权益。而后在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盐酸菲优拉生片上市申请。再到今年9月份,盐酸菲优拉生片终于获批。整体耗时还是比较长的。 在新药上市之际,我们也来谈谈扬子江药业这笔超20亿元巨款究竟花得值不值。 新药瞄准怎样的市场? 作为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菲优拉生片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算是潜力比较突出的品种。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覆盖2.7万成年人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高达10.5%,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患病。 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目前临床上已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据了解,相比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P-CAB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且服药时间自由,受进食影响较小。 由于作用机制优势突出,这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国元证券研报显示,我国P-CAB抑制剂市场有望超过200亿元。 不过,市场需求大应该只是扬子江药业斥巨资引进P-CAB类药物的一层原因,还有一层在于,随着药品集采等政策深化实施,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仿制药行业正在加速出清,天花板肉眼可见,公司需要靠创新引领发展。 老牌药企“冒险”押注? 扬子江药业所处的大赛道是有一定承压表现的。 根据WIND数据、太平洋证券整理,2024年仿制药板块实","listText":"扬子江药业又有一款新药要上市了。 根据近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扬子江引进的盐酸菲优拉生片获批上市。 对该款产品,扬子江药业押注力度不小。 2021 年 3 月,扬子江药业旗下海尼药业以 3800 亿韩元(约合当年22亿元人民币) 的价格,获得了盐酸菲优拉生片在国内的权益。而后在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盐酸菲优拉生片上市申请。再到今年9月份,盐酸菲优拉生片终于获批。整体耗时还是比较长的。 在新药上市之际,我们也来谈谈扬子江药业这笔超20亿元巨款究竟花得值不值。 新药瞄准怎样的市场? 作为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菲优拉生片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算是潜力比较突出的品种。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覆盖2.7万成年人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高达10.5%,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患病。 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目前临床上已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据了解,相比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P-CAB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且服药时间自由,受进食影响较小。 由于作用机制优势突出,这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国元证券研报显示,我国P-CAB抑制剂市场有望超过200亿元。 不过,市场需求大应该只是扬子江药业斥巨资引进P-CAB类药物的一层原因,还有一层在于,随着药品集采等政策深化实施,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仿制药行业正在加速出清,天花板肉眼可见,公司需要靠创新引领发展。 老牌药企“冒险”押注? 扬子江药业所处的大赛道是有一定承压表现的。 根据WIND数据、太平洋证券整理,2024年仿制药板块实","text":"扬子江药业又有一款新药要上市了。 根据近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扬子江引进的盐酸菲优拉生片获批上市。 对该款产品,扬子江药业押注力度不小。 2021 年 3 月,扬子江药业旗下海尼药业以 3800 亿韩元(约合当年22亿元人民币) 的价格,获得了盐酸菲优拉生片在国内的权益。而后在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了盐酸菲优拉生片上市申请。再到今年9月份,盐酸菲优拉生片终于获批。整体耗时还是比较长的。 在新药上市之际,我们也来谈谈扬子江药业这笔超20亿元巨款究竟花得值不值。 新药瞄准怎样的市场? 作为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盐酸菲优拉生片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算是潜力比较突出的品种。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覆盖2.7万成年人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高达10.5%,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患病。 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目前临床上已将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据了解,相比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传统质子泵抑制剂(PPI),P-CAB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且服药时间自由,受进食影响较小。 由于作用机制优势突出,这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国元证券研报显示,我国P-CAB抑制剂市场有望超过200亿元。 不过,市场需求大应该只是扬子江药业斥巨资引进P-CAB类药物的一层原因,还有一层在于,随着药品集采等政策深化实施,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仿制药行业正在加速出清,天花板肉眼可见,公司需要靠创新引领发展。 老牌药企“冒险”押注? 扬子江药业所处的大赛道是有一定承压表现的。 根据WIND数据、太平洋证券整理,2024年仿制药板块实","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a09ffb441df1871155f55cc25fa34f0","width":"806","height":"47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546615689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545422590392,"gmtCreate":1757598096270,"gmtModify":1757598704676,"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药捷安康股价单日涨超20%:一款创新药持续发力,资本吃下了“定心丸”?","htmlText":"还是小瞧了药捷安康。 就在两个多月前,药捷安康登陆港股,开盘股价高开近65%,收盘涨幅达78.71%,公司市值也达到93.27亿港元。但这还只是开始。截至发稿,药捷安康股价已达到108.7港元,收盘涨幅为20.78%,总市值突破400亿港元。 <a href=\"https://laohu8.com/S/02617\">$药捷安康-B(02617)$</a> 回顾来看,药捷安康四度递表港交所,IPO历程颇为曲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商业化收入、持续亏损是经营常态。而目前药捷安康能成功登陆港股,且首日上市并未遭遇破发,股价持续大涨,是否意味着资本的顾虑真正放下了? 药捷安康股价飙升:行情大好的缩影? 就整个港股18A板块而言,行情已有明显改善。 根据港媒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新上市的58家港股公司中,有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的公司中,有5家是18A公司。另外,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在目前已上市的77家18A公司中,17家涨幅已超过200%,还有26家的涨幅在100%-200%。 可以发现,投资者对港股18A的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所以,药捷安康也并非特例,只能说是行情大好下的一个缩影。 具体来看,目前创新药领域有不少因素正在激发投资热情,为港股18A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Oral Abstract Session),其中有11项研究将以重磅研究(LBA)形式公布;2025年1至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72起海外授权交易,同比增长38%,总金额达608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再来看最","listText":"还是小瞧了药捷安康。 就在两个多月前,药捷安康登陆港股,开盘股价高开近65%,收盘涨幅达78.71%,公司市值也达到93.27亿港元。但这还只是开始。截至发稿,药捷安康股价已达到108.7港元,收盘涨幅为20.78%,总市值突破400亿港元。 <a href=\"https://laohu8.com/S/02617\">$药捷安康-B(02617)$</a> 回顾来看,药捷安康四度递表港交所,IPO历程颇为曲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商业化收入、持续亏损是经营常态。而目前药捷安康能成功登陆港股,且首日上市并未遭遇破发,股价持续大涨,是否意味着资本的顾虑真正放下了? 药捷安康股价飙升:行情大好的缩影? 就整个港股18A板块而言,行情已有明显改善。 根据港媒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新上市的58家港股公司中,有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的公司中,有5家是18A公司。另外,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在目前已上市的77家18A公司中,17家涨幅已超过200%,还有26家的涨幅在100%-200%。 可以发现,投资者对港股18A的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所以,药捷安康也并非特例,只能说是行情大好下的一个缩影。 具体来看,目前创新药领域有不少因素正在激发投资热情,为港股18A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Oral Abstract Session),其中有11项研究将以重磅研究(LBA)形式公布;2025年1至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72起海外授权交易,同比增长38%,总金额达608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再来看最","text":"还是小瞧了药捷安康。 就在两个多月前,药捷安康登陆港股,开盘股价高开近65%,收盘涨幅达78.71%,公司市值也达到93.27亿港元。但这还只是开始。截至发稿,药捷安康股价已达到108.7港元,收盘涨幅为20.78%,总市值突破400亿港元。 $药捷安康-B(02617)$ 回顾来看,药捷安康四度递表港交所,IPO历程颇为曲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商业化收入、持续亏损是经营常态。而目前药捷安康能成功登陆港股,且首日上市并未遭遇破发,股价持续大涨,是否意味着资本的顾虑真正放下了? 药捷安康股价飙升:行情大好的缩影? 就整个港股18A板块而言,行情已有明显改善。 根据港媒统计的数据,在今年新上市的58家港股公司中,有10家为18A公司;首日涨幅前6名的公司中,有5家是18A公司。另外,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在目前已上市的77家18A公司中,17家涨幅已超过200%,还有26家的涨幅在100%-200%。 可以发现,投资者对港股18A的信心逐步恢复,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所以,药捷安康也并非特例,只能说是行情大好下的一个缩影。 具体来看,目前创新药领域有不少因素正在激发投资热情,为港股18A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的发言数量再创新高,共有71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口头发言环节(Oral Abstract Session),其中有11项研究将以重磅研究(LBA)形式公布;2025年1至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72起海外授权交易,同比增长38%,总金额达608亿美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再来看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63f6c2626070debcdd10355892960d8","width":"731","height":"50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5454225903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2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098511814776,"gmtCreate":1757501152066,"gmtModify":1757509526387,"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中医+AI”千亿蓝海翻涌,问止中医处在朝产业龙头冲刺的好时候","htmlText":"“数智革命”下,传统中医已经大变样。人机共诊、AI开药方……多年前人们难以想象和相信的事正在发生。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革着实快。 与此同时,传统与前沿擦出的火花,也在点燃并照亮一些企业的前进之路。比如问止中医。前段时间,这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医AI第一股”,相应进入了我们的观察视野。 据悉,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问止中医凭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中医诊疗服务,突破传统产业局限,已展现出细分赛道的龙头潜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人工智能赋能的收入计,问止中医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但“最大”并不意味着成长天花板出现了。 目前来看,“中医+AI”仍是比较新兴的概念,用户培育、技术创新、渠道扩张等需求,正在打开问止中医的想象空间。 中医医疗服务升级,正创造千亿级蓝海 “中医+AI”能够创造多大市场?一个千亿级蓝海应该不在话下。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去年我国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60亿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 赛道扩张速度越快,其实也反映出中医与AI融合的必要性越突出,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需求日趋强烈。 具体而言,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亟需进入“降本增效”“数据决策”时代。 一方面在于,供需失衡问题显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在人口老龄化、大众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到2028年,中国内地的中医门诊就诊人次将增加至30亿人次。 与此同时,患者信任且依赖的高级中医师仍然稀缺。2024年,中国内地约有760,000名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的占比不到5%。于中医医疗机构而言,中医治疗效率及覆盖程度不足,但人才获取成本、培养成本却始终居于高位。 另一方面,中医长期面临标准化不足的挑战。问止中医招股书就提到,中医领域多种流派、多种理念交织,治疗方案、药物组合、剂量及疗法很大程度上","listText":"“数智革命”下,传统中医已经大变样。人机共诊、AI开药方……多年前人们难以想象和相信的事正在发生。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革着实快。 与此同时,传统与前沿擦出的火花,也在点燃并照亮一些企业的前进之路。比如问止中医。前段时间,这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医AI第一股”,相应进入了我们的观察视野。 据悉,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问止中医凭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中医诊疗服务,突破传统产业局限,已展现出细分赛道的龙头潜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人工智能赋能的收入计,问止中医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但“最大”并不意味着成长天花板出现了。 目前来看,“中医+AI”仍是比较新兴的概念,用户培育、技术创新、渠道扩张等需求,正在打开问止中医的想象空间。 中医医疗服务升级,正创造千亿级蓝海 “中医+AI”能够创造多大市场?一个千亿级蓝海应该不在话下。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去年我国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60亿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 赛道扩张速度越快,其实也反映出中医与AI融合的必要性越突出,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需求日趋强烈。 具体而言,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亟需进入“降本增效”“数据决策”时代。 一方面在于,供需失衡问题显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在人口老龄化、大众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到2028年,中国内地的中医门诊就诊人次将增加至30亿人次。 与此同时,患者信任且依赖的高级中医师仍然稀缺。2024年,中国内地约有760,000名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的占比不到5%。于中医医疗机构而言,中医治疗效率及覆盖程度不足,但人才获取成本、培养成本却始终居于高位。 另一方面,中医长期面临标准化不足的挑战。问止中医招股书就提到,中医领域多种流派、多种理念交织,治疗方案、药物组合、剂量及疗法很大程度上","text":"“数智革命”下,传统中医已经大变样。人机共诊、AI开药方……多年前人们难以想象和相信的事正在发生。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革着实快。 与此同时,传统与前沿擦出的火花,也在点燃并照亮一些企业的前进之路。比如问止中医。前段时间,这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冲击“中医AI第一股”,相应进入了我们的观察视野。 据悉,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问止中医凭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中医诊疗服务,突破传统产业局限,已展现出细分赛道的龙头潜力。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人工智能赋能的收入计,问止中医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但“最大”并不意味着成长天花板出现了。 目前来看,“中医+AI”仍是比较新兴的概念,用户培育、技术创新、渠道扩张等需求,正在打开问止中医的想象空间。 中医医疗服务升级,正创造千亿级蓝海 “中医+AI”能够创造多大市场?一个千亿级蓝海应该不在话下。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去年我国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60亿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10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 赛道扩张速度越快,其实也反映出中医与AI融合的必要性越突出,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需求日趋强烈。 具体而言,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亟需进入“降本增效”“数据决策”时代。 一方面在于,供需失衡问题显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在人口老龄化、大众健康意识提高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到2028年,中国内地的中医门诊就诊人次将增加至30亿人次。 与此同时,患者信任且依赖的高级中医师仍然稀缺。2024年,中国内地约有760,000名中医师,其中高级中医师的占比不到5%。于中医医疗机构而言,中医治疗效率及覆盖程度不足,但人才获取成本、培养成本却始终居于高位。 另一方面,中医长期面临标准化不足的挑战。问止中医招股书就提到,中医领域多种流派、多种理念交织,治疗方案、药物组合、剂量及疗法很大程度上","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45510455a911bc0a9b69b8d23dca831","width":"1372","height":"98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0985118147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633702785200,"gmtCreate":1757125514971,"gmtModify":1757125864387,"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应世生物IPO:研发大砍,靠一款预备商业化产品来撑门面,资本会买账吗?","htmlText":"复星医药押注的一家创新药企终于开启了IPO征程。 这家公司就是InxMed Limited(应世生物),近日其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递表前几天,该公司还完成了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复健资本(复星医药旗下首只以控股孵化模式为主的新药创新基金)领投,比邻星创投、澄翔资本、昆仑资本及老股东恩然创投参与投资。 加上C轮,目前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投资,合共筹集约人民币9.29亿元,公司估值达到3.06亿美元。而在赢得不少机构背书之际,应世生物资金焦虑确实难以掩饰。 资金问题引发应世生物“保守研发” 从多次融资、启动IPO的举动来看,应世生物正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应世生物的其他/收入净额分别约为-39.2万元、247.2万元、160.3万元;期内亏损分别约为-2.09亿元、-1.85亿元、-336.9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应世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约0.65亿元。同期,公司净负债为7.659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7.909亿元,均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的5倍以上。 虽然无商业化收入、亏损持续、债务压力大这样的经营表现,放在临床阶段创新药企中并不稀奇,但足以让应世生物倍感危机。 目前该公司正有多条产品管线在推进。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应世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ifebemtinib(一种接近商业化的高选择性FAK抑制剂),一款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以及三种创新候选抗体偶联药物 (OMTX705、IN30758、IN30778)。 其中,ifebemtinib是研发进展最快的产品,其三种适应症已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一种适应症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就Ifebemtinib与PLD(乙二醇化脂质体","listText":"复星医药押注的一家创新药企终于开启了IPO征程。 这家公司就是InxMed Limited(应世生物),近日其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递表前几天,该公司还完成了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复健资本(复星医药旗下首只以控股孵化模式为主的新药创新基金)领投,比邻星创投、澄翔资本、昆仑资本及老股东恩然创投参与投资。 加上C轮,目前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投资,合共筹集约人民币9.29亿元,公司估值达到3.06亿美元。而在赢得不少机构背书之际,应世生物资金焦虑确实难以掩饰。 资金问题引发应世生物“保守研发” 从多次融资、启动IPO的举动来看,应世生物正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应世生物的其他/收入净额分别约为-39.2万元、247.2万元、160.3万元;期内亏损分别约为-2.09亿元、-1.85亿元、-336.9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应世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约0.65亿元。同期,公司净负债为7.659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7.909亿元,均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的5倍以上。 虽然无商业化收入、亏损持续、债务压力大这样的经营表现,放在临床阶段创新药企中并不稀奇,但足以让应世生物倍感危机。 目前该公司正有多条产品管线在推进。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应世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ifebemtinib(一种接近商业化的高选择性FAK抑制剂),一款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以及三种创新候选抗体偶联药物 (OMTX705、IN30758、IN30778)。 其中,ifebemtinib是研发进展最快的产品,其三种适应症已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一种适应症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就Ifebemtinib与PLD(乙二醇化脂质体","text":"复星医药押注的一家创新药企终于开启了IPO征程。 这家公司就是InxMed Limited(应世生物),近日其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递表前几天,该公司还完成了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复健资本(复星医药旗下首只以控股孵化模式为主的新药创新基金)领投,比邻星创投、澄翔资本、昆仑资本及老股东恩然创投参与投资。 加上C轮,目前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投资,合共筹集约人民币9.29亿元,公司估值达到3.06亿美元。而在赢得不少机构背书之际,应世生物资金焦虑确实难以掩饰。 资金问题引发应世生物“保守研发” 从多次融资、启动IPO的举动来看,应世生物正存在不小的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应世生物的其他/收入净额分别约为-39.2万元、247.2万元、160.3万元;期内亏损分别约为-2.09亿元、-1.85亿元、-336.9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应世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约0.65亿元。同期,公司净负债为7.659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7.909亿元,均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的5倍以上。 虽然无商业化收入、亏损持续、债务压力大这样的经营表现,放在临床阶段创新药企中并不稀奇,但足以让应世生物倍感危机。 目前该公司正有多条产品管线在推进。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应世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ifebemtinib(一种接近商业化的高选择性FAK抑制剂),一款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以及三种创新候选抗体偶联药物 (OMTX705、IN30758、IN30778)。 其中,ifebemtinib是研发进展最快的产品,其三种适应症已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一种适应症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就Ifebemtinib与PLD(乙二醇化脂质体","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bb855879db45ec58da5540c00ccd44","width":"1296","height":"94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8a8e0b89c16c7171380164bb4b92fd1","width":"1080","height":"68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4ade324abc345394666d8ee0f091cdc","width":"810","height":"32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633702785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634489127144,"gmtCreate":1757125115642,"gmtModify":1757125859807,"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东诚药业分拆子公司上市:收入增幅仅0.78%的核药业务需提速了","htmlText":"港交所门口要多一家核药公司了。 近日,东诚药业披露预案,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675\">$东诚药业(002675)$</a> 据悉,蓝纳成属于东诚药业创新核药板块,主要从事创新药(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等)的研发、生产。目前东诚药业持有蓝纳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东诚药业发展颓势明显,蓝纳成也处在商业化为零阶段,东诚药业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许也是为了找到一些翻盘机会。 传统业务低迷,核药业务稳但跑得慢 相比纯粹的核药研发公司,东诚药业的业务更多元。 公开资料显示,东诚药业以重点业务板块即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即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横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延伸扩展。 多条业务线并进,帮助东诚药业打开规模,但目前并非所有业务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2024年,东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8865.25万元,同比下降20.70%。 业绩持续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业务影响。去年,东诚药业原料药业务板块贡献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6.11亿元,同比减少了7.02%。 对此,东诚药业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原料药板块的核心产品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使基本盘不稳。那么,什么又影响了肝素钠的价格? 上游原材料(猪小肠)供应是一个核心因素。","listText":"港交所门口要多一家核药公司了。 近日,东诚药业披露预案,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675\">$东诚药业(002675)$</a> 据悉,蓝纳成属于东诚药业创新核药板块,主要从事创新药(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等)的研发、生产。目前东诚药业持有蓝纳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东诚药业发展颓势明显,蓝纳成也处在商业化为零阶段,东诚药业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许也是为了找到一些翻盘机会。 传统业务低迷,核药业务稳但跑得慢 相比纯粹的核药研发公司,东诚药业的业务更多元。 公开资料显示,东诚药业以重点业务板块即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即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横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延伸扩展。 多条业务线并进,帮助东诚药业打开规模,但目前并非所有业务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2024年,东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8865.25万元,同比下降20.70%。 业绩持续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业务影响。去年,东诚药业原料药业务板块贡献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6.11亿元,同比减少了7.02%。 对此,东诚药业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原料药板块的核心产品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使基本盘不稳。那么,什么又影响了肝素钠的价格? 上游原材料(猪小肠)供应是一个核心因素。","text":"港交所门口要多一家核药公司了。 近日,东诚药业披露预案,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东诚药业(002675)$ 据悉,蓝纳成属于东诚药业创新核药板块,主要从事创新药(新型靶点放射性诊断药、特定靶点放射性治疗药等)的研发、生产。目前东诚药业持有蓝纳成43.9502%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东诚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蓝纳成的控制权。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年东诚药业发展颓势明显,蓝纳成也处在商业化为零阶段,东诚药业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或许也是为了找到一些翻盘机会。 传统业务低迷,核药业务稳但跑得慢 相比纯粹的核药研发公司,东诚药业的业务更多元。 公开资料显示,东诚药业以重点业务板块即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即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横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延伸扩展。 多条业务线并进,帮助东诚药业打开规模,但目前并非所有业务都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财报显示,2024年,东诚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下降12.35%。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母净利润为8865.25万元,同比下降20.70%。 业绩持续下滑,主要受到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业务影响。去年,东诚药业原料药业务板块贡献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5.17%;今年上半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6.11亿元,同比减少了7.02%。 对此,东诚药业也在财报中进行了解释:原料药板块的核心产品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使基本盘不稳。那么,什么又影响了肝素钠的价格? 上游原材料(猪小肠)供应是一个核心因素。","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9fc9193cb4e775564056e118b8b0d7d","width":"800","height":"40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db2d1d5bbb50e8b0850ac7a18b29c18","width":"828","height":"4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1c45a415c1f85a32ed229fc7027f246","width":"1036","height":"34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6344891271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027436466640,"gmtCreate":1756991420041,"gmtModify":1756992354938,"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梅开二度!诺华以超50亿美元再押舶望制药,这是铁了心要“新药摇篮”?","htmlText":"诺华再次向舶望制药抛出“橄榄枝”。 据悉,9月初,这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两款处于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以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就BW-00112(ANGPTL3)产品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续将由舶望制药主导开展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另外,针对另一款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iRNA候选药物,舶望制药授予诺华独家中国地区以外许可,并包含在美国和中国分享损益(P&L)的互惠选择权,该产品预计2026年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通过与诺华的新战略合作,舶望制药也将获得1.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可能获得潜在的里程碑和期权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也是“梅开二度”了。 去年1月份,舶望制药就向诺华授予了一项处在I/IIa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海外权利、一项在I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心血管项目的选择权。舶望制药可从诺华处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高达41.65亿美元。 合计下来,诺华和舶望制药的BD交易总额将近百亿美元。但一家是全球知名的老牌药企,一家则是成立仅四年时间的临床药物公司,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悬殊,又是怎么碰到一起的? BD交易中,舶望制药的技术卖点 作为一家处在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舶望制药最大的卖点就是技术。siRNA(小干扰核酸)是该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 什么是siRNA?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主要参与RNA干扰(RNAi)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具有临床成功率高,研发速度快,药物特异性、高效性和长效性明显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等,应用前景颇为广阔。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RNAi疗","listText":"诺华再次向舶望制药抛出“橄榄枝”。 据悉,9月初,这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两款处于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以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就BW-00112(ANGPTL3)产品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续将由舶望制药主导开展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另外,针对另一款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iRNA候选药物,舶望制药授予诺华独家中国地区以外许可,并包含在美国和中国分享损益(P&L)的互惠选择权,该产品预计2026年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通过与诺华的新战略合作,舶望制药也将获得1.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可能获得潜在的里程碑和期权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也是“梅开二度”了。 去年1月份,舶望制药就向诺华授予了一项处在I/IIa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海外权利、一项在I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心血管项目的选择权。舶望制药可从诺华处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高达41.65亿美元。 合计下来,诺华和舶望制药的BD交易总额将近百亿美元。但一家是全球知名的老牌药企,一家则是成立仅四年时间的临床药物公司,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悬殊,又是怎么碰到一起的? BD交易中,舶望制药的技术卖点 作为一家处在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舶望制药最大的卖点就是技术。siRNA(小干扰核酸)是该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 什么是siRNA?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主要参与RNA干扰(RNAi)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具有临床成功率高,研发速度快,药物特异性、高效性和长效性明显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等,应用前景颇为广阔。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RNAi疗","text":"诺华再次向舶望制药抛出“橄榄枝”。 据悉,9月初,这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舶望制药授予诺华两款处于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以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就BW-00112(ANGPTL3)产品的优先谈判权。该产品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续将由舶望制药主导开展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另外,针对另一款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siRNA候选药物,舶望制药授予诺华独家中国地区以外许可,并包含在美国和中国分享损益(P&L)的互惠选择权,该产品预计2026年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通过与诺华的新战略合作,舶望制药也将获得1.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可能获得潜在的里程碑和期权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也是“梅开二度”了。 去年1月份,舶望制药就向诺华授予了一项处在I/IIa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海外权利、一项在I期临床的心血管项目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心血管项目的选择权。舶望制药可从诺华处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高达41.65亿美元。 合计下来,诺华和舶望制药的BD交易总额将近百亿美元。但一家是全球知名的老牌药企,一家则是成立仅四年时间的临床药物公司,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悬殊,又是怎么碰到一起的? BD交易中,舶望制药的技术卖点 作为一家处在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舶望制药最大的卖点就是技术。siRNA(小干扰核酸)是该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 什么是siRNA?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主要参与RNA干扰(RNAi)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具有临床成功率高,研发速度快,药物特异性、高效性和长效性明显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遗传疾病、肿瘤疾病等,应用前景颇为广阔。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RNAi疗","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46245109d7cfd6b0ac88a2f3a6c2550","width":"1123","height":"7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cc9654c73572c4baf4d10ea56112ed1","width":"998","height":"71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e45eab870196fd1c95bbee1396f27ec","width":"1200","height":"71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0274364666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659493396864,"gmtCreate":1756905143185,"gmtModify":1756905378633,"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流感药之王”近况:半年报不合格,股价仍涨超7%,东阳光药的病与药","htmlText":"作为港交所首个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东阳光药登陆港股已近一个月时间了,近况如何? 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相对稳定,基本都在50港元以上,截至今日收盘,报54.25港元/股,上涨7.43%,市值达到312.84亿港元。 <a href=\"https://laohu8.com/S/06887\">$东阳光药(06887)$</a> 但业绩层面寒意依然明显。根据东阳光药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19.38亿元,同比减少24.95%;毛利14.68亿元,同比减少28.12%。 来源:东阳光药财报 另据东阳光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14.16亿元、10.14亿元、2480.3万元。业绩“先升后降”,整体波动较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难免疑惑,东阳光药究竟是怎么撑起市场预期的? “流感药之王”的式微 对东阳光药这家药企,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这款“抗流感神药”,大家应该颇有耳闻。 这款产品正是东阳光药的核心品种,近年为东阳光药创造了不少增量,并使之获得了“流感药之王”的称号。今年上半年,磷酸奥司他韦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6成,依旧在为东阳光药打江山。 而这也是东阳光药饱受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独木难支,产品依赖风险正日趋明显。 不可否认,抗流感需求旺盛、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地位领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过一期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今年6月流行性感冒发病人数为314709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289例增长了近4倍。磷酸奥司他韦这类药物正是抗流感时期的热门产品。 东阳光药招股书曾显示,基于可威加速放量,2024年公司拿下了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54.8%的份额,但这比不上“占据超90%市场份额”的巅峰时期。 还是那句老话,","listText":"作为港交所首个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东阳光药登陆港股已近一个月时间了,近况如何? 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相对稳定,基本都在50港元以上,截至今日收盘,报54.25港元/股,上涨7.43%,市值达到312.84亿港元。 <a href=\"https://laohu8.com/S/06887\">$东阳光药(06887)$</a> 但业绩层面寒意依然明显。根据东阳光药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19.38亿元,同比减少24.95%;毛利14.68亿元,同比减少28.12%。 来源:东阳光药财报 另据东阳光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14.16亿元、10.14亿元、2480.3万元。业绩“先升后降”,整体波动较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难免疑惑,东阳光药究竟是怎么撑起市场预期的? “流感药之王”的式微 对东阳光药这家药企,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这款“抗流感神药”,大家应该颇有耳闻。 这款产品正是东阳光药的核心品种,近年为东阳光药创造了不少增量,并使之获得了“流感药之王”的称号。今年上半年,磷酸奥司他韦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6成,依旧在为东阳光药打江山。 而这也是东阳光药饱受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独木难支,产品依赖风险正日趋明显。 不可否认,抗流感需求旺盛、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地位领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过一期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今年6月流行性感冒发病人数为314709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289例增长了近4倍。磷酸奥司他韦这类药物正是抗流感时期的热门产品。 东阳光药招股书曾显示,基于可威加速放量,2024年公司拿下了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54.8%的份额,但这比不上“占据超90%市场份额”的巅峰时期。 还是那句老话,","text":"作为港交所首个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东阳光药登陆港股已近一个月时间了,近况如何? 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相对稳定,基本都在50港元以上,截至今日收盘,报54.25港元/股,上涨7.43%,市值达到312.84亿港元。 $东阳光药(06887)$ 但业绩层面寒意依然明显。根据东阳光药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19.38亿元,同比减少24.95%;毛利14.68亿元,同比减少28.12%。 来源:东阳光药财报 另据东阳光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14.16亿元、10.14亿元、2480.3万元。业绩“先升后降”,整体波动较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难免疑惑,东阳光药究竟是怎么撑起市场预期的? “流感药之王”的式微 对东阳光药这家药企,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这款“抗流感神药”,大家应该颇有耳闻。 这款产品正是东阳光药的核心品种,近年为东阳光药创造了不少增量,并使之获得了“流感药之王”的称号。今年上半年,磷酸奥司他韦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6成,依旧在为东阳光药打江山。 而这也是东阳光药饱受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独木难支,产品依赖风险正日趋明显。 不可否认,抗流感需求旺盛、磷酸奥司他韦市场地位领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过一期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今年6月流行性感冒发病人数为314709例,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5289例增长了近4倍。磷酸奥司他韦这类药物正是抗流感时期的热门产品。 东阳光药招股书曾显示,基于可威加速放量,2024年公司拿下了中国磷酸奥司他韦市场54.8%的份额,但这比不上“占据超90%市场份额”的巅峰时期。 还是那句老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4129a504c967cc4fd9e6ed11b53b8db","width":"672","height":"81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95660ac5c082fbe85c6b522811d63de","width":"1080","height":"46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6b81fa21577eabeb3374575fbadcb24","width":"1070","height":"76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6594933968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3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272507609240,"gmtCreate":1756821137233,"gmtModify":1756821212399,"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两年半亏损超3亿元,天辰生物IPO是“豪赌”还是“最后一搏”?","htmlText":"现阶段,大批抗癌药企正在冲刺港交所,天辰生物倒是显得身位有些不同。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目前依托技术平台构建了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 和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天辰生物商业化那一页也是空白的,但手握优势品种,启动IPO不乏底气。8月下旬,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国金证券。不过,相关产品是否足以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观察。 “弹药”不足,加速启动IPO 近年来,天辰生物十分重视融资输血,已完成7轮融资,递表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5年5月,投后公司估值达到20.08亿元。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填补研发的“无底洞”。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天辰生物未有营业收入,研发开支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和6729.1万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577.8万元、1.37亿元和9420.8万元,两年半亏损3.27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为-6086.5万元、-1.04亿元、-4767.3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36亿元。天辰生物认为,目前公司的营运资金可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至少125%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行政开支、财务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 但从更漫长的运营周期来看,天辰生物明显“弹药”不足。同时,融资协议还明确,若天辰生物未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IPO,需按初始投资本金的10%年单利向投资者支付“利息”。 为了加速产品开发,尽快缓解资金压力,不辜负投资者期待,天辰生物踏上IPO之路是必然的。而目前其发展信心集中体现在两款在研产品,LP-003和LP-005。 招股书介绍,核心产品LP-003是一种具有新型序列设计及同类最佳潜力的下一代创新抗","listText":"现阶段,大批抗癌药企正在冲刺港交所,天辰生物倒是显得身位有些不同。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目前依托技术平台构建了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 和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天辰生物商业化那一页也是空白的,但手握优势品种,启动IPO不乏底气。8月下旬,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国金证券。不过,相关产品是否足以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观察。 “弹药”不足,加速启动IPO 近年来,天辰生物十分重视融资输血,已完成7轮融资,递表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5年5月,投后公司估值达到20.08亿元。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填补研发的“无底洞”。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天辰生物未有营业收入,研发开支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和6729.1万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577.8万元、1.37亿元和9420.8万元,两年半亏损3.27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为-6086.5万元、-1.04亿元、-4767.3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36亿元。天辰生物认为,目前公司的营运资金可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至少125%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行政开支、财务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 但从更漫长的运营周期来看,天辰生物明显“弹药”不足。同时,融资协议还明确,若天辰生物未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IPO,需按初始投资本金的10%年单利向投资者支付“利息”。 为了加速产品开发,尽快缓解资金压力,不辜负投资者期待,天辰生物踏上IPO之路是必然的。而目前其发展信心集中体现在两款在研产品,LP-003和LP-005。 招股书介绍,核心产品LP-003是一种具有新型序列设计及同类最佳潜力的下一代创新抗","text":"现阶段,大批抗癌药企正在冲刺港交所,天辰生物倒是显得身位有些不同。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专注于开发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目前依托技术平台构建了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 和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天辰生物商业化那一页也是空白的,但手握优势品种,启动IPO不乏底气。8月下旬,该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国金证券。不过,相关产品是否足以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观察。 “弹药”不足,加速启动IPO 近年来,天辰生物十分重视融资输血,已完成7轮融资,递表前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5年5月,投后公司估值达到20.08亿元。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填补研发的“无底洞”。 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六个月,天辰生物未有营业收入,研发开支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和6729.1万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9577.8万元、1.37亿元和9420.8万元,两年半亏损3.27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持续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为-6086.5万元、-1.04亿元、-4767.3万元, 另外,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36亿元。天辰生物认为,目前公司的营运资金可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至少125%的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行政开支、财务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 但从更漫长的运营周期来看,天辰生物明显“弹药”不足。同时,融资协议还明确,若天辰生物未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IPO,需按初始投资本金的10%年单利向投资者支付“利息”。 为了加速产品开发,尽快缓解资金压力,不辜负投资者期待,天辰生物踏上IPO之路是必然的。而目前其发展信心集中体现在两款在研产品,LP-003和LP-005。 招股书介绍,核心产品LP-003是一种具有新型序列设计及同类最佳潜力的下一代创新抗","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98b94b8dc6a17d2540446f56d8cb0e4","width":"1165","height":"80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a4e8e884ba6d802b58eda959d0729f7","width":"1200","height":"7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342c67260751caa6f83ddf27f063609","width":"1146","height":"65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2725076092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188724629552,"gmtCreate":1756820815926,"gmtModify":1756821175294,"author":{"id":"4191641736371110","authorId":"4191641736371110","name":"医药研究社","avatar":"https://community-static.tradeup.com/news/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91641736371110","authorIdStr":"4191641736371110"},"themes":[],"title":"甫康药业IPO:超九成收入靠复宏汉霖,商业绑定究竟对了吗?","htmlText":"复宏汉霖的合作伙伴也开始冲刺IPO了。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农银国际、民银资本、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悉,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 成立近十年时间,甫康药业看似默默无闻,但身后已经站了不少大佬。目前其完成六轮融资,获得了无锡药明、九州通、湖州腾创、九洲智医、高彦文、湖北通瀛、青科创投、武汉光谷、维科控股等知名机构的支持。截至2025年8月,甫康药业投后估值为31.88亿元,较2019年天使轮融资估值增长了32.56倍。 更引起关注的是,甫康药业已实现一款产品上市,并与复宏汉霖建立了合作关系,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隐患值得留意。 牵手复宏汉霖,商业化单品放量加速 甫康药业首款商业化产品汉奈佳®,为一款以仿制药马来酸奈拉替尼为基础研发而成、可口服给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奈佳®于2024年6月28日成功商业化,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销售额约1780万元及3470万元,可见商业潜能不小。 对此,“大适应症”选择应该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汉奈佳®瞄准的就是一个大市场,其主要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强化辅助治疗。 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就显示,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2024年,中国乳腺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450亿元增长至6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7%,并预计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330亿元。 汉奈佳®显然处在产业爆发期。更关键的是,在汉奈佳®商业化上,甫康药业不是“孤军奋战”。 招股书提到,就汉奈","listText":"复宏汉霖的合作伙伴也开始冲刺IPO了。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农银国际、民银资本、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悉,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 成立近十年时间,甫康药业看似默默无闻,但身后已经站了不少大佬。目前其完成六轮融资,获得了无锡药明、九州通、湖州腾创、九洲智医、高彦文、湖北通瀛、青科创投、武汉光谷、维科控股等知名机构的支持。截至2025年8月,甫康药业投后估值为31.88亿元,较2019年天使轮融资估值增长了32.56倍。 更引起关注的是,甫康药业已实现一款产品上市,并与复宏汉霖建立了合作关系,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隐患值得留意。 牵手复宏汉霖,商业化单品放量加速 甫康药业首款商业化产品汉奈佳®,为一款以仿制药马来酸奈拉替尼为基础研发而成、可口服给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奈佳®于2024年6月28日成功商业化,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销售额约1780万元及3470万元,可见商业潜能不小。 对此,“大适应症”选择应该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汉奈佳®瞄准的就是一个大市场,其主要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强化辅助治疗。 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就显示,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2024年,中国乳腺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450亿元增长至6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7%,并预计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330亿元。 汉奈佳®显然处在产业爆发期。更关键的是,在汉奈佳®商业化上,甫康药业不是“孤军奋战”。 招股书提到,就汉奈","text":"复宏汉霖的合作伙伴也开始冲刺IPO了。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甫康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农银国际、民银资本、复星国际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悉,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于开发癌症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疗法,同时兼顾针对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 成立近十年时间,甫康药业看似默默无闻,但身后已经站了不少大佬。目前其完成六轮融资,获得了无锡药明、九州通、湖州腾创、九洲智医、高彦文、湖北通瀛、青科创投、武汉光谷、维科控股等知名机构的支持。截至2025年8月,甫康药业投后估值为31.88亿元,较2019年天使轮融资估值增长了32.56倍。 更引起关注的是,甫康药业已实现一款产品上市,并与复宏汉霖建立了合作关系,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隐患值得留意。 牵手复宏汉霖,商业化单品放量加速 甫康药业首款商业化产品汉奈佳®,为一款以仿制药马来酸奈拉替尼为基础研发而成、可口服给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奈佳®于2024年6月28日成功商业化,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录得销售额约1780万元及3470万元,可见商业潜能不小。 对此,“大适应症”选择应该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汉奈佳®瞄准的就是一个大市场,其主要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强化辅助治疗。 此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就显示,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2024年,中国乳腺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450亿元增长至6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7%,并预计2032年该市场规模将达1330亿元。 汉奈佳®显然处在产业爆发期。更关键的是,在汉奈佳®商业化上,甫康药业不是“孤军奋战”。 招股书提到,就汉奈","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bba6d2e2e41dc538e44b9f97292d22","width":"829","height":"38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1b48535db2a9f2684c1f464a9397354","width":"867","height":"26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6a9fa0778ba616b30dd380891682301","width":"1116","height":"7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1887246295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er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