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要成立“美国党”?!你是支持or反对?

当地时间7月5日,埃隆·马斯克平台X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以还给人民自由。马斯克暗示,“美国党”将参与2026年中期选举,政治纲领可能包括减少债务支出、推动AI技术发展、全面放松监管(尤其是对能源的监管)等。这一表态直接挑战了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权威地位,也标志着两人政治联盟的彻底破裂,特朗普回应:荒谬!【特斯拉当前夜盘股价下挫,两人纷争不断,“美国党”你是支持or反对?】

创始人如何在新一轮融资过程中保持自信

探索如何在混乱中无畏地领导。本文揭示了一些实用技巧,帮助您拥抱真实、直面恐惧,即使在一切看似崩溃的时刻,也能激发团队的信心和韧性。 朱翊,你好: 作为一名领导者,我希望展现出我的自信,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值得团队信赖的人。唯一的问题是,我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团队觉得我软弱或领导能力差呢? 作为一名创始人教练,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合作过的每一位学员都不可避免地会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爱、被尊重。 因此,人们认为必须隐藏自身缺陷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他们知道我的真面目,谁还会喜欢我呢?但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这源于一种叫做生理共鸣的东西。 我从托尼·布坎南博士的著作中了解到生理共振——其要点是,人类非常善于检测周围人的皮质醇反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看着公众演讲者感到压力和紧张,自己也会感到压力和紧张?布坎南博士说,这是因为生理共鸣。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演讲者的感受——这是人之常情。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公开演讲中——例如,如果你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与伴侣和孩子在一起,他们会立刻感受到你的压力,并模仿你的情绪。皮质醇之所以具有传染性,是因为我们拥有与周围人情绪匹配的非凡能力。 作为领导者,解决压力的办法不是强行压制它,也不是向团队隐瞒。我见过很多领导者假装自信,说些他们认为团队想听的话,或者把负面消息掩盖起来,但这根本行不通。尴尬的是,团队其实能看出你在撒谎,因为你有太多身体信号需要控制和操纵。而你的皮质醇(真的)正从你的毛孔里渗出来。 那么,如果隐藏你的自信不是解决办法,那什么才是呢? 将压力和恐惧转化为兴奋。 我们的身体对压力和兴奋有着相同的生理反应。想想看:当你紧张的时候,你的手心会出汗、黏糊糊的、你的嘴巴会变得干燥、你的心跳会加快、你的胃会翻江倒海、你甚至会吐;当你兴奋的时候,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如果你正在回想最近经历过这
创始人如何在新一轮融资过程中保持自信

马斯克“下场搞政治”,美国第三党诞生:特斯拉盘后暴跌7%,股价何去何从?

7月6日,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America Party),称其目标是“夺回美国人的自由”,并计划在未来瞄准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席位。这一举动不仅让美国政坛哗然,也让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科技帝王”涉足政界的野心,对 $特斯拉(TSLA)$ 而言,这到底是“加分项”还是“风险源”?   建党背景 | 从“大漂亮法案”到“科技危机感”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并非一时兴起,不只是出于政治理想,更是源自他对当前政策环境的深刻不安,尤其是针对科技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反扑”所带来的生存焦虑。   2025年7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大漂亮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并由总统特朗普在7月4日签署为法律。这部法案总规模高达5万亿美元,被视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最重要的财政与社会议程。然而,它对马斯克旗下企业构成了多重打击:   l 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直接削弱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   l 撤销碳排放积分机制,侵蚀其重要利润来源;   l 削减清洁能源项目支持,影响Tesla Energy与Solar Roof的扩张;   l 在AI监管方面虽有放松,但部分条款为联邦优先采购留出空间,被批“偏向传统承包商”。   这一系列政策变化,让马斯克强烈感受到:依靠既有体制,特斯拉和他一手推动的技术革命难以获得持续保护。他不仅与特朗普彻底决裂,还多次在X上炮轰两党沆瀣一气,直言“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只有猪党(Porky Pig Party)的国家”。   马斯克曾尝试通过担任“政府效率部”(DOGE)特别顾问来“从体制内”影响政策,但随着他的任期于2025
马斯克“下场搞政治”,美国第三党诞生:特斯拉盘后暴跌7%,股价何去何从?

领导者如何从自我认知走向自我提升

我们知道,领导者需要有自我意识才能有效——也就是说,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感受、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周围的人。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如果没有同样重要的技能,自我意识也是无用的:自我管理。这是一个四步过程。 首先,更多地关注当下。关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 — 而不是 15 分钟前说了什么,或者下次会议会发生什么。 其次,练习自我意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考虑了什么? 第三,试着确定一系列行为选择。你接下来想做什么?每个动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反馈可以帮助你做出选择?你可以做出哪些替代选择 — — 即使它们不是你想做的或你通常做的。最后,有意选择那些被认为最有成效的行为。什么行为会产生最好的结果 — — 即使它不是对你来说最容易的行为。 我们知道,领导者需要自我认知才能有效。也就是说,领导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感受、想法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周围的人。但这仅仅是故事的一半。如果没有一项同样重要的技能——自我管理,自我认知就毫无意义。 我的一位客户,我们姑且叫他马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经常收到反馈,说他在会议上发言太频繁,时间太长。他告诉我,他想改进这个习惯,学习如何提高效率,以帮助他的团队做出更好的决策。最近一次15人的会议,他发言的时间占了30%。之后,我请他评估一下自己的参与度。他回答说:“我知道我说得太多,但我有很多要点要表达。” 然后,他继续向我讲述了更多他的想法。里克非常有自知之明,但由于缺乏自我管理,他的效率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对于 马帅 来说,自我管理应该是这样的: 专注在当下:“我专注于这次谈话,认真倾听每个人的评论,并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 保持自我意识:“我注意到自己很兴奋,渴望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想举个例子。我也意识到房间里有很多人想发言,而且我知道自己在会议上发言太频繁,
领导者如何从自我认知走向自我提升

领导力自我意识的四大障碍(创始人为何难以成长为领导者)

大家好。我担任了12年战略咨询支持的初创/成长型公司CEO,并担任了两年初创公司CEO的高管教练。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1. 领导者的自我意识程度决定了他/她进步的速度,并最终决定了公司的成功(事实证明,对此也有大量研究) 2. 对于领导者来说,培养自我意识比“普通人”困难得多 根据我的经验,阻碍我们前进的主要障碍有四个。为了帮助大家,我将它们列在下面: 领导力中的自我意识悖论 公司要想成功,需要有自我意识的领导者。然而,领导者在培养这种自我意识方面却面临重重障碍。 这就是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新领导者》中所发现的。丹尼尔引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美国一些非常成功的医疗保健公司与最不成功的公司之间的区别(基于10年期的股本回报率和股价)。他发现,自我欺骗与业绩不佳有关,而自我意识则与公司成功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最差公司的CEO在十项领导能力中的七项上都给出了最高评分。但当谈到下属对他们的评价时,情况却发生了逆转:下属对这些CEO的这些能力给出了低分。另一方面,下属们却认为业绩最佳公司的CEO最常展现这十项领导能力。 在另一项研究中,戈尔曼还发现,管理者的级别越高,他们就越有可能夸大自己的评分,他表示:“级别最高的人对于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看法最不准确。”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项研究,因为它很重要。 1. 自我意识(衡量标准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如何看待你之间的一致性)对于你的领导力成功至关重要。它是你明智调整领导力的仪表盘,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2. 但随着资历越深,自我意识就会变得越困难。 对于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企业家来说,成功取决于克服自我意识的以下四个障碍: 1.你不看 2.你不问 3.你不听 4.你不解释 我们无法改变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那些我们已知的事情,我们却不得不改变。——谢丽尔·桑德伯格
领导力自我意识的四大障碍(创始人为何难以成长为领导者)

木头姐重仓三巨头:特斯拉、Roku、Roblox,回调就是机会?

作为风格最具“颠覆性”的基金经理之一,木头姐Cathie Wood所掌管的方舟创新基金ARK Innovation ETF(ARKK)长期专注于投资“破坏式创新”公司——无论是电动车、基因编辑、虚拟现实还是AI,每次市场话题的中心,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截至2025年6月底,ARKK的前五大重仓股之三分别是:       1、特斯拉 | 马斯克搞政治,股价受牵连?   2025年7月初,马斯克高调宣布组建“America Party”(美国党),称将进军政坛、挑战既有权力结构。此举虽然在政治上话题十足,但市场却有些担忧:马斯克会不会分心?对特斯拉长期发展是助力还是干扰?   木头姐最新表态显示,她将继续力挺这位特斯拉CEO。她指出,马斯克最近决定亲自接管特斯拉美国和欧洲的销售业务工作,这表明在公司面临关键转折点的时刻,他正重新将精力集中于公司运营。她还说:“只要他专心并亲自上阵,事情一般都能搞定。”   从股价来看,在马斯克“建党”消息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一度下跌超7%,跌破300美元,但第二天股价反弹1.23%。   2、Roku(ROKU)| 流媒体平台巨头,牵手亚马逊后有望加速?   木头姐的第三大重仓股Roku,是一家专注于流媒体平台的公司,产品包括Roku设备与操作系统,能让用户在电视上使用Netflix、Disney+、YouTube等应用。   木头姐押注这家公司多年,目前ROKU已自4月低点$58附近强势反弹超50%,背后最新的推力之一来自近期与亚马逊(AMZN)达成的广告合作协议。   最新看点:   l 与亚马逊合作整合8000万户联网电视用户数据   l 广告业务有望在2026年贡献更多营收   l 双
木头姐重仓三巨头:特斯拉、Roku、Roblox,回调就是机会?

“大美丽法案”惊险过关:它对全球市场意味着啥?

北京时间7月4日,懂王倾力支持的“大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在众议院获得通过,这份法案距离落地实施只差他的签字而已。该法案的内容包括高达4.5万亿美元的减税、削减社保支出、放弃清洁能源转型等等,可以说,这一法案标志着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向,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态。 了解该法案过程的朋友们可能清楚,它一步步走过来其实相当勉强。在早期众议院审议内容时,法案就有很大的改动和妥协;参议院审议内容时,如果不是副总统万斯的关键一票,法案根本不会通过;再到最终众议院投票阶段,依然有约五名众议院议员反对,是懂王本人一通通电话亲自打过去,并以取消反对者共和党地位相要挟,才让最终票型变为218票对214票。 值得一提的是,懂王前盟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反对,对最终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说回法案本身,所谓的大美丽法案,最初是对特朗普2017年减税法案的一个延续,但内容远不止于此;我们先从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一下法案的内容: 1,税收。大美丽法案永久延长了特朗普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大部分个人和遗产的税收条款,这些条款原本大多定于2025年底到期。具体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下降、起征点提高、子女抚养的税收抵扣政策等等;企业方面,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延续,废除了2022年时任总统拜登颁布的针对电动汽车和气候项目的税收抵免政策,并新增了一项针对美国制造汽车的汽车贷款利息税收减免政策。 2,削减支出。削减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联邦安全网项目和清洁能源补贴支出。所谓的联邦安全网项目,是指对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计划,法案对受助者增加了新的领取门槛要求,包括工作等等,据测算,到2034年可能会有1180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同时,光伏和风电的不少资助措施被取消,电动汽车购置补贴也被取消,民主党搞出来的这套低碳行动方案,在特朗普这里会被逐渐
“大美丽法案”惊险过关:它对全球市场意味着啥?

新高后的Oracle:这次OCI是真的“第二曲线”放飞了?

过去几年, $甲骨文(ORCL)$ 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个“老派大厂”:数据库卖license、靠服务吃老本、增长平平。可现在接入AI,攀上大量资本支出的客户后,搞头就来了。先说结论:OCI的第二增长曲线前途无量过去一年,Oracle的Cloud业务(主要是OCI,也就是它的云基础设施)成了真正的增长引擎。根据估算,FY25(截至2025年5月)OCI收入达到了1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整整50%,而且这个增速是连着两年保持的。而且这个数字还不是全家桶——只算了IaaS + PaaS(就是算力 + 数据平台),没把整个SaaS业务算进去。对比一下同行: $亚马逊(AMZN)$ AWS、 $微软(MSFT)$ Azure、 $谷歌(GOOG)$ GCP等这些巨头,基数已经很大,年增速已经掉到20%多,Oracle现在的OCI,增速仍然超过50%,且势头仍然很猛;虽然基数小,但已经接近 $阿里巴巴(BABA)$ 阿里云,并有望拿下“全球第四大云厂商”的位置。OCI到底是啥?为什么能长这么快?Oracle的Cloud Infra其实不只有“云服务器”,它的组合拳包括:Oracle Cloud@Customer:把Oracle的云设备搬到客户本地,给政企客户搞“主权云”;OCI Gen2公有云:就像AWS那种数据中心,托管AI训练、大模型、数据库等工作负载;Autonomous Databas
新高后的Oracle:这次OCI是真的“第二曲线”放飞了?

光伏链成“反内卷”先锋:减产护价之下,行业寒冬要终结了?

图片 图文 | 躺姐 可以确定的是,光伏链会成为这一轮“反内卷”的先锋,为全国各行业蹚出一条通过市场化手段缓解过度竞争、推动产业链价值逐渐回归的道路。 7月2日,光伏玻璃生产企业亚玛顿董秘在投资者回复中证实,光伏玻璃行业减产的消息属实,产能加速出清;前一日,市场有消息称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于7月开始集体减产30%,集体联合控制市场供需,预计7月国内光伏玻璃产量将降至45GW左右,通过减产力挺价格。 消息一出,沉寂已久的光伏链狂掀十几个涨停板,港股多个相关标的也大幅上涨,作为中国为数不多掌握核心科技的行业,自2024年开始,整个光伏链进入了价值溃缩的周期,主要产业链各个节点都经历了惨痛的价格暴跌,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四的企业里,有三家(隆基、天合和晶澳)都出现亏损,只有一家录得微薄利润。 更不用说光伏链上的硅料、辅材企业,基本面奇差无比,和前几年风光的时候大相径庭。根本原因是,中国是掌握了整个光伏链的核心科技不假,但具体到企业来说,很难形成对同行的技术壁垒,一个技术突破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全行业的技术突破,从企业的角度看,唯一能动用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 价格的竞争哪里存在底线?整个光伏行业都在深受价格崩溃带来的伤害。今年6月以来,受531抢装潮影响,N型TOPCon210电池片6月25日成交均价比5月初降低了2.5分/W;同期硅片环节的单晶N型210R硅片和210硅片成交均价也分别下降1.2-1.3毛/片;同期硅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 可以说,自2023年四季度开始的整个光伏行业的周期低谷,至今已经持续超过七个季度,也是光伏这个行业历史上经历的最长的寒冬。之所以这次光伏行业的深度调整迟迟不到位,有一些深层次原因是行业和企业本身无法解决的。 笔者有一位高中同学,前两年在西北某村级单位弄了一块地,准备开发风电站。当地给他的许多要求中,“拉来光伏生产企业”是其中的必选项。于是,在
光伏链成“反内卷”先锋:减产护价之下,行业寒冬要终结了?
avatar孟浩
07-02

特斯拉跌出性价比?看清补贴退坡后的抄底风险

最近经常看到朋友问特斯拉是不是跌出了性价比?可以抄底了?今天就想跟大家一起捋一下特斯拉的基本面,欢迎朋友们提出你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 $特斯拉(TSLA)$ 的2025年,那就是:主业正在恶化,股价却依赖着未来故事强撑局面。先摆事实:第一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营收和毛利率全线下滑,净利润大幅下挫超过70%。进入第二季度,原本市场寄望Q1只是一次偶发的“滑铁卢”,但从目前可见的迹象来看,情况恐怕会更糟。Q1:全面退潮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36.2万辆汽车,交付33.7万辆,同比下滑。收入报193亿美元,同比下降9.2%,主要受Model Y产线切换以及在各大市场激烈降价的冲击。第一季度毛利率只有16.3%,营业利润率2.1%,净利润也仅4亿美元出头,同比暴跌超过70%,这意味着特斯拉此前依赖的“高溢价+大规模”组合正在瓦解,Model 3/Y虽然依旧能卖,但价格战把利润榨干。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储能业务部署量虽然达到了10.4 GWh,看似很亮眼,但其规模在整个集团收入中仍然不到十分之一,对利润贡献极为有限。Q2:预期恐怕更糟市场一度预期Q2会比Q1好一些,但实际上希望恐怕会落空。Refinitiv共识预计,第二季度交付量大约41.5万辆,同比下降约10%,收入230亿美元,看似环比增长,但背后的价格战仍将继续侵蚀毛利,预计毛利率会再被压低150–200个基点,利润率依旧承压。从区域上看,欧洲市场情况更严峻,5月份注册量同比暴跌25%,短期很难看到恢复迹象;中国和亚太地区面临新一轮激烈竞争,出货压力只会更大;只有北美市场稍微稳定,但远远无法抵消全球其他区域的疲软表现。更悲观的Guggenheim预测,Q2的交付量可能只有36万辆,收入不到19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
特斯拉跌出性价比?看清补贴退坡后的抄底风险
avatarcszsq
07-09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科技寡头的政治豪赌,还是美国分裂的新序幕? 埃隆·马斯克,这个曾经以特斯拉和SpaceX颠覆传统行业的科技狂人,如今正试图用同样的方式颠覆美国政治。在“大而美”法案(Big & Beautiful Act)通过后,美国政府大幅削减新能源补贴,转而扶持化石燃料、芯片和军工产业,直接打击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业务。于是,在6日凌晨4点,这位世界首富在X平台上发起投票:“是否该创建美国党?”——短短几小时内,100多万人参与,65%投下赞成票。 1. 马斯克为何要成立“美国党”? 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而美”法案的报复。该法案让特斯拉、SolarCity等新能源企业成为“最大输家”,而马斯克的政治游说显然未能奏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度不满。民主党在环保政策上反复横跳,共和党则拥抱石油巨头,两者都无法真正代表科技与工业的未来。马斯克曾直言:“美国需要第三个选择。” 2. “美国党”会是什么样子? 科技优先:推动AI、太空探索、自动驾驶立法,减少政府干预创新。 能源务实主义:不盲目反对化石燃料,但要求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同步发展。 反政治正确:马斯克厌恶“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可能推动更自由的言论环境。 移民改革:支持高技能移民,反对无限制的边境开放。 本质上,这是一个“硅谷精英+自由意志主义者+工业资本家”的混合体,目标受众是厌倦两党恶斗的年轻选民和科技从业者。 3. 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者认为: - 美国政治已陷入僵局,需要新势力打破平衡。 - 马斯克有资源(财富、影响力、X平台)真正推动第三党崛起。 - 科技行业需要更强力的政治代言人。 反对者警告: - 第三党可能分散选票,反而让更极端的候选人上台(如2016年绿党分流民主党选票,助特朗普胜选)。 - 马斯克本人反复无常(从支持民主党到转向共和党
avatarcszsq
07-09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科技寡头的政治豪赌,还是美国分裂的新序幕? 埃隆·马斯克,这个曾经以特斯拉和SpaceX颠覆传统行业的科技狂人,如今正试图用同样的方式颠覆美国政治。在“大而美”法案(Big & Beautiful Act)通过后,美国政府大幅削减新能源补贴,转而扶持化石燃料、芯片和军工产业,直接打击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业务。于是,在6日凌晨4点,这位世界首富在X平台上发起投票:“是否该创建美国党?”——短短几小时内,100多万人参与,65%投下赞成票。 1. 马斯克为何要成立“美国党”? 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而美”法案的报复。该法案让特斯拉、SolarCity等新能源企业成为“最大输家”,而马斯克的政治游说显然未能奏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度不满。民主党在环保政策上反复横跳,共和党则拥抱石油巨头,两者都无法真正代表科技与工业的未来。马斯克曾直言:“美国需要第三个选择。” 2. “美国党”会是什么样子? 科技优先:推动AI、太空探索、自动驾驶立法,减少政府干预创新。 能源务实主义:不盲目反对化石燃料,但要求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同步发展。 反政治正确:马斯克厌恶“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可能推动更自由的言论环境。 移民改革:支持高技能移民,反对无限制的边境开放。 本质上,这是一个“硅谷精英+自由意志主义者+工业资本家”的混合体,目标受众是厌倦两党恶斗的年轻选民和科技从业者。 3. 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者认为: - 美国政治已陷入僵局,需要新势力打破平衡。 - 马斯克有资源(财富、影响力、X平台)真正推动第三党崛起。 - 科技行业需要更强力的政治代言人。 反对者警告: - 第三党可能分散选票,反而让更极端的候选人上台(如2016年绿党分流民主党选票,助特朗普胜选)。 - 马斯克本人反复无常(从支持民主党到转向共和党

从亏损2万美金到盈利60%:一个普通“韭菜”的半年逆袭之路

如果你在币圈待过一段时间,那你很可能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类似我的故事。 一年前,我怀着对财富自由的憧憬冲进加密世界。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从看各种分析、加各种群开始,学着买现货、开合约。结果呢?每天追涨杀跌,盯着K线心惊肉跳,赚了点就跑,亏了就死扛,最后等来的是爆仓和割肉。 不到半年,我亏了差不多2万美金。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受,辛苦赚来的钱就这么没了,不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对自信的巨大打击。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个市场,只是来回被项目方、交易所、KOL收割的“韭菜”。 就在我心灰意冷,准备彻底离开这个市场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了“量化交易”这个概念。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很抵触的,市面上各种“喊单机器人”、“XX策略”听起来都像新一轮的骗局。 直到我发现了 Trade-Fi。 吸引我的不是它宣传的AI有多牛,而是它的模式:资金永远在自己的交易所账户里(我用的是OKX),它仅仅通过API授权去执行交易,而且没有提现权限。 这意味着我的本金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它不收前期费用,只有当你的账户真正产生盈利了,它才会从利润里分走一小部分。 我想,这对我来说几乎是零风险的尝试。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不赚钱,那我也不损失什么。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10万U的本金开始,把交易完全交给了它。 一开始,我还是忍不住天天看账户。我发现它交易并不频繁,有时候市场震荡,它会一天都不动一下,完全不像我想象中那样“高频交易”。它似乎很有耐心,总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而且它开的仓位总是不大,会根据行情动态调整,这点和我以前“一把梭哈”的风格完全不同。慢慢地,我开始不再焦虑,甚至好几天才想起来看一眼账户。 今天,距离我开始使用 Trade-Fi 整整过去了半年。我打开我的OKX账户,看着那条平稳向上的绿色曲线,百感交集。 6个月时间,账户从10万U增长到了16万U,盈利6万美金,收益率60.10%。没有一夜
从亏损2万美金到盈利60%:一个普通“韭菜”的半年逆袭之路
avatarcszsq
07-09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科技寡头的政治豪赌,还是美国分裂的新序幕? 埃隆·马斯克,这个曾经以特斯拉和SpaceX颠覆传统行业的科技狂人,如今正试图用同样的方式颠覆美国政治。在“大而美”法案(Big & Beautiful Act)通过后,美国政府大幅削减新能源补贴,转而扶持化石燃料、芯片和军工产业,直接打击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业务。于是,在6日凌晨4点,这位世界首富在X平台上发起投票:“是否该创建美国党?”——短短几小时内,100多万人参与,65%投下赞成票。  1. 马斯克为何要成立“美国党”?  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而美”法案的报复。该法案让特斯拉、SolarCity等新能源企业成为“最大输家”,而马斯克的政治游说显然未能奏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度不满。民主党在环保政策上反复横跳,共和党则拥抱石油巨头,两者都无法真正代表科技与工业的未来。马斯克曾直言:“美国需要第三个选择”。 2. “美国党”会是什么样子? 科技优先:推动AI、太空探索、自动驾驶立法,减少政府干预创新。  能源务实主义:不盲目反对化石燃料,但要求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同步发展。  本质上,这是一个“硅谷精英+自由意志主义者+工业资本家”的混合体,目标受众是厌倦两党恶斗的年轻选民和科技从业者。  3. 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者认为:  美国政治已陷入僵局,需要新势力打破平衡。  马斯克有资源(财富、影响力、X平台)真正推动第三党崛起。  科技行业需要更强力的政治代言人。  4. 真正的挑战:马斯克能走多远? 美国历史上第三党尝试大多失败(如罗斯·佩罗的改革党、自由意志党),但马斯克的不同在于:  他有X平台,能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动员选民。 
avatarcszsq
07-09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科技寡头的政治豪赌,还是美国分裂的新序幕? 埃隆·马斯克,这个曾经以特斯拉和SpaceX颠覆传统行业的科技狂人,如今正试图用同样的方式颠覆美国政治。在“大而美”法案(Big & Beautiful Act)通过后,美国政府大幅削减新能源补贴,转而扶持化石燃料、芯片和军工产业,直接打击了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业务。于是,在6日凌晨4点,这位世界首富在X平台上发起投票:“是否该创建美国党?”——短短几小时内,100多万人参与,65%投下赞成票。  1. 马斯克为何要成立“美国党”?  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而美”法案的报复。该法案让特斯拉、SolarCity等新能源企业成为“最大输家”,而马斯克的政治游说显然未能奏效。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当前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度不满。民主党在环保政策上反复横跳,共和党则拥抱石油巨头,两者都无法真正代表科技与工业的未来。马斯克曾直言:“美国需要第三个选择”。 2. “美国党”会是什么样子? 科技优先:推动AI、太空探索、自动驾驶立法,减少政府干预创新。  能源务实主义:不盲目反对化石燃料,但要求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同步发展。  本质上,这是一个“硅谷精英+自由意志主义者+工业资本家”的混合体,目标受众是厌倦两党恶斗的年轻选民和科技从业者。  3. 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者认为:  美国政治已陷入僵局,需要新势力打破平衡。  马斯克有资源(财富、影响力、X平台)真正推动第三党崛起。  科技行业需要更强力的政治代言人。  4. 真正的挑战:马斯克能走多远? 美国历史上第三党尝试大多失败(如罗斯·佩罗的改革党、自由意志党),但马斯克的不同在于:  他有X平台,能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动员选民。 

说好的兄弟情,转脸就撕?大漂亮法案到底坑了谁?

美股最近很热闹,台面上的事,炒的是“新高”“降息”“选举预期”;台面下的事,资本分蛋糕、兄弟翻脸,一个都不少。 说白了,这波市场的关键词,还是逃不开大漂亮法案(OBBBA),更逃不开懂王跟马斯克的塑料兄弟情,彻底碎了一地。 很多人只看热闹,觉得“哎呀,法案砸钱,经济利好,美股继续冲”,但我个人看法很简单: 大漂亮法案,本质是选前刺激、选后埋雷,短期看情绪,长期看分赃; 马斯克这波反对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新能源蛋糕被动了; 对特斯拉,短线是情绪扰动,结构上没走坏,实盘操作得分清楚节奏。 一、别被法案标题骗了,核心就俩字:分赃 6月30号,参议院版OBBBA擦边过关,懂王如愿再往国会扔下一颗财政炸弹: 十年赤字4.1万亿,远超拜登时代的刺激总额; 美债上限拉高到5万亿,先花钱、再收场,典型美式玩法; 支出节奏前置,2026-2027直接搞成政策高峰,选票优先; 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来? 很简单: 穷人福利削减,给企业、富豪减税; 传统能源、军工巨头捞得盆满钵满; 新能源补贴砍掉,懂王背后的金主们笑开花; 所以你看到马斯克这次急眼了,反手开喷,兄弟情不值钱,利益面前谁都真不了。 二、特斯拉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有人说,新能源补贴砍了, $特斯拉(TSLA)$ 没戏了,我个人看法: ① 短期确实偏利空 美国市场,新能源政策红利弱化,特斯拉少了政策兜底; 资金结构偏防御,军工、能源短期吸金; 美债利率结构性下行,整体流动性释放受限,科技成长空间压缩; ② 但别太悲观,结构逻辑还在 特斯拉是全球布局,欧洲、中国市场、储能、AI、FSD(自动驾驶)依旧是增长主线; 美股选举行情,本质上资金是轮动,新能源只是短暂被冷落; 马斯克骂归骂,该搞的生产线、海外投放、供应链布局一项都不会停; 所以说,纯靠政策炒的阶段
说好的兄弟情,转脸就撕?大漂亮法案到底坑了谁?

特朗普“大美丽法案”通过,谁在偷笑,谁在挨刀?

7月1日,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一项争议很大的法案——被特朗普称为“Big Beautiful Bill”(大美丽法案)。票数打成平手,最后靠副总统投出关键一票才惊险过关,说是“刀尖上跳舞”一点不夸张。 这事值得我们投资者关注的地方,不在于政治,而在于背后的资金流向和板块变化。 这法案到底“大”在哪? 如果说这是特朗普为自己铺选战路的“政绩工程”,一点不为过。这份法案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减税+砍福利+扩军费+限新能源,再加上调高债务上限,把所有他在任时的经济路线重新“上架”。 简单捋一下五大看点: 大规模减税:永久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未来10年总规模高达4.45万亿美元,SALT抵扣上限也上调到每年4万美元(持续五年)。 砍新能源补贴:电动车补贴提前取消、风电光伏的税收减免逐步终止,电池制造补贴也被“腰斩”。 扩张军费与边境开支:国防预算增加1500亿美元,筑墙和移民管控也多拨70亿美元。 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包括医疗补助(Medicaid)、粮食券(SNAP)、学生贷款等,合计砍掉1.2万亿美元,低收入群体直接中枪。 提高债务上限:直接上调5万亿美元,赤字压力再度爆表。 一句话总结:扶持传统制造、牺牲新能源,减中产的税,砍穷人的命。 虽然法案没点名特斯拉,但基本上它每个业务都被波及: 电动车补贴取消,销量可能受影响 储能业务(Megapack)失去税收优惠 电池制造补贴砍半,成本上升 碳积分收入也可能缩水 马斯克本人也没忍住,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开喷,说这法案“令人作呕”“支持者应该感到羞耻”。特朗普回怼也很快,说他疯了,还暗示要“遣返”他,两人彻底撕破脸。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  哪些板块可能受益? 相反,传统行业就有点起势的意思。 军工这边,像洛克希德马丁(LMT)、雷神(RTX)这种公司因为军费增加,短期是利好;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也受到关注,毕竟新
特朗普“大美丽法案”通过,谁在偷笑,谁在挨刀?

劫贫济富实锤,'大而美'法案通过后的贸易影响?

美国经济政策的市场与财政影响“大而美法案”的短期与长期效应短期影响:法案通过将直接提振美国市场信心,通过政策红利释放提升投资者预期,推动资本市场活跃度。长期影响:缓解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法案可能通过结构性改革优化财政支出效率,降低债务违约风险预期。贸易摩擦的演进趋势与企业影响7月9日关税战暂停期后的格局预判政策延续性:三个月暂停期大概率延长,但关税结构难以出现实质性改善。美国可能通过“技术性延期”维持现有贸易壁垒。企业行为影响:贸易不确定性拖延将导致企业投资持续谨慎。制造业、科技行业等对关税敏感领域的资本开支计划可能进一步推迟。中美协议未达成的连锁反应关税升级风险:若谈判破裂,关税可能维持高位或进一步上调,直接冲击全球产业链。区域经济压力:亚洲出口链(如电子、机械制造)面临更大成本压力,越南、韩国等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增长预期可能下调。全球信心冲击:贸易摩擦常态化将削弱企业界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延缓跨国投资与供应链重组进程。核心结论与数据汇总关键观点总结政策建议与展望企业需持续关注关税政策变动,建立多区域供应链备选方案以降低风险。市场需警惕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同效应,避免对单一政策预期过度乐观。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更依赖政策协调,短期内难以出现贸易摩擦的全面缓解。 $标普500(.SPX)$ $标普500ETF(SPY)$ $纳斯达克(.IXIC)$ $纳指100ETF(QQQ)$
劫贫济富实锤,'大而美'法案通过后的贸易影响?

“Trump只有3.5年,而我还有40年”!马斯克的美国党能成立吗?

神预测呀…应该让这些人算一下 $特斯拉(TSLA)$ 股价[吃瓜]“大而美”法案通过,一方面增加对化石燃料的支持,利好美国的传统能源、芯片、航空、国防和制造商,一方面大幅削减电车、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补贴,利空光伏、风机、电动汽车行业,忙活近一年,结果成了最大的输家,马斯克估计忍无可忍,6号凌晨四点正式宣布成立第三个派系“美国党”(不能做总统,成立新派系是可以的),并在X平台发布了一项投票-“是否该创建美国党?”,100多万人投票,65%的支持率:支持率高是应该的,马斯克转发的“纲领”包括:减少债务 + 负责任的支出;通过 AI + 机器人技术实现军事现代化;支持科技,加速发展以赢得 ai 的竞争;减少监管,尤其是能源;鼓励生育;其他领域采取中间派政策。不过特朗普对马斯克的这一系列操作回应:荒谬。默默看了一眼,现在夜盘特斯拉跌了5%左右,比预想的好一点~[生病] $特斯拉(TSLA)$ 还未收复年内跌幅,现在又平添了新的风险,大家支持马斯克成立新的“美国党”吗?特斯拉股价会受多大影响?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操作策略,一起赢取1000虎币奖励!
“Trump只有3.5年,而我还有40年”!马斯克的美国党能成立吗?

为什么我决定在特斯拉财报前,卖出一半的股票?

马上要财报了,感觉最近特斯拉风险还是有点高,准备财报前先把仓位砍掉65%,降一下风险,留个3成底仓过财报。为什么财报前卖出特斯拉?主要是因为特斯拉现在太贵了,特斯拉目前的EV/EBITDA(企业价值/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接近70倍,对比丰田9倍、通用8倍,简直贵得离谱。市场目前主要是靠信仰充值,除非未来特斯拉能保持30%-40%的EBITDA年复合增速,或者毛利率再拔一截,否则说服力太弱。但实际上,特斯拉毛利率只剩17%左右,不足以支撑这样的估值,除非未来出现超预期的高增长,否则性价比太低。股价走势上也能看出疲态。股价从4月低点反弹后,遇到385美元的斐波压力位,就开始走弱,出现连续的Lower High,MACD也在走坏。更别说马斯克的政治争议还没完,市场对他情绪起伏很大,这些都会放大波动。但为啥我还留35%底仓?很简单: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非常稳,净现金快300亿美金,弹性足。再加上马斯克这位“永远带来惊喜”的天才CEO,留点仓位防守是必须的,毕竟财报要是炸裂,也得有筹码应变。我的结论:先卖一半,等更好价格。要是财报利好股价突破385,可以继续上车;要是财报继续平淡,手里有现金也睡得着觉。 $特斯拉(TSLA)$
为什么我决定在特斯拉财报前,卖出一半的股票?

大而美法案对股市前景的影响 解析各板块即将面临的危与机

周三(7月9日)想和大家来分享的是关于大而美法案,这个川普力推的减税和财政刺激法案,最近终于是在美国的参众两院正式获得通过。考虑到这份大而美法案在推进之初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和争议,最近更是直接导致川普和马斯克的对立。近期马斯克更是组建新的政党,矛头直指大而美法案。今天我们就根据目前看到的法案细节,来看一看这份法案一旦推行,股市以及各大板块将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潜在影响?
大而美法案对股市前景的影响 解析各板块即将面临的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