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收入增值之路
低风险收入增值之路
热衷于港股打新,可转债等低风险产品,实现资产稳健升值,可关注同名公众号。
IP属地:广东
1关注
355粉丝
0主题
0勋章

海天味业(3288.HK)打新分析:调味品龙头的H股征程,价值几何?

一、公司概况:中国调味品行业的绝对领军者       海天味业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955年,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为佛山市公私合营海天酱油厂。经过数十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的标杆,业务涵盖酱油、蚝油、调味酱、特色调味品等核心品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算,海天味业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名首位,市场份额达4.8%,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在全球调味品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1.1%。更值得关注的是,按销量计算,公司已连续28年蝉联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其中酱油、蚝油产品销量多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调味酱、食醋及料酒也位居市场前列。 来源:招股说明书 核心竞争优势凸显: 品牌力:“海天”品牌是首批“中华老字号”,根据凯度《2024年品牌足迹报告》,在中国拥有80%以上的家庭渗透率,位居中国消费者首选品牌第四、调味品品牌第一。 产品矩阵:公司拥有7个年收入10亿级以上大单品系列,31个年收入1亿级以上产品系列,2024年亿级以上产品系列合计占产品销售收入的76.6%。 供应链与产能:在广东佛山、江苏宿迁、广西南宁、湖北武汉建立四大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超500万吨,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生产能力第一的企业。 研发与创新: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授权超1000项专利,2024年研发费用达8.4亿元,广东高明生产基地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是全球灯塔网络中首家且唯一酱油生产工厂。 二、行业分析:调味品市场的增长逻辑与趋势 1. 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健     2024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达人民币21,438亿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预计2024-2029年将以6.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8,917亿元。美国、欧
海天味业(3288.HK)打新分析:调味品龙头的H股征程,价值几何?

拨康视云(2592.HK)新股打新分析:眼科生物科技新星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司概况:聚焦眼科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 拨康视云(Cloudbreak Pharma Inc.)是一家专注于眼科疾病疗法开发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核心业务聚焦于自主研发针对眼部前、后段疾病的创新药物。公司拥有两款核心产品及多款临床前候选药物,致力于填补全球眼科领域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核心亮点: 1. 专注眼科细分赛道,技术平台差异化 公司建立了多激酶抑制剂(MKI)和抗体药物协同作用(ADS)两大专有技术平台,覆盖翼状胬肉、青少年近视、干眼症等主要眼科适应症。其中,核心产品CBT-001和CBT-009均采用505(b)(2)监管途径开发,可借助已获批参照药物的安全性数据,缩短研发周期。 2. 核心产品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CBT-001:用于治疗翼状胬肉(良性眼表疾病),目前全球尚无获批药物,现有治疗以手术为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翼状胬肉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1.78亿美元,2033年增至17.8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58.6%。 CBT-009:针对青少年近视(5-19岁人群),采用阿托品改良剂型,相比现有水性制剂有望提升耐受性及稳定性。全球青少年近视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3年达36.97亿美元,2023-2028年CAGR 56.9%。 二、核心产品管线:临床进展与商业化布局 1. CBT-001:全球首款潜在翼状胬肉靶向药物 适应症:预防翼状胬肉生长,减少结膜充血。 临床进展:已启动美国、中国、新西兰、澳洲、印度的全球3期多地区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6月完成,计划试验后向FDA及NMPA提交新药申请(NDA)。 商业化合作:与远大医药达成大中华区独家许可协议,与参天制药达成亚洲部分地区开发及商业化合作,借助合作伙伴资源加速市场渗透。 2. CBT-009:青少年近视领域的差异
拨康视云(2592.HK)新股打新分析:眼科生物科技新星的机遇与挑战

IFBH(6603.HK)新股打新分析:椰子水赛道龙头,轻资产模式下的增长潜力与风险

一、公司概况:亚洲椰子水市场领军者        IFBH Limited是一家植根泰国的即饮饮料及即食食品公司,核心品牌“if”和“Innococo”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占据领先地位。公司于2013年推出if品牌,率先将即饮天然椰子水引入中国内地,截至2024年,按零售额计算,if品牌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市占率达34%,连续五年位居第一,在香港市场市占率更高达60%,连续九年蝉联榜首,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展现出强劲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统治力。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专注于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及分销网络管理,生产环节完全依赖代工厂商。这一模式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资本开支压力,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线以天然椰子水为核心,延伸至泰式奶茶、植物基零食等品类,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 二、财务表现:高增长与盈利提升兼具 1. 收入持续高增,市场扩张成效显著        2023年(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8744.2万美元及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80.3%,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国内地市场的深度渗透及产品矩阵扩张。其中,椰子水饮料收入占比超95%,仍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椰子水销售额达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83.7%,印证了核心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2.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毛利率持续优化        2023年及2024年,公司毛利分别为3033.9万美元及5785.9万美元,毛利率从34.7%提升至36.7%。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椰子水销售占比提高(规模效应降低代工成本)及泰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利好。
IFBH(6603.HK)新股打新分析:椰子水赛道龙头,轻资产模式下的增长潜力与风险

三花智控(2050.HK)新股打新分析:热管理龙头的全球化扩张与成长机遇

一、公司概况:全球热管理领域龙头,双主业驱动增长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花智控”)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002050.SZ),此次赴港上市(2050.HK)旨在进一步拓展全球资本布局。 核心业务布局: 1. 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产品涵盖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微通道换热器等,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5.5%,其中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等核心产品市占率超50%,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制冷空调制造商。 2. 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产品包括车用电子膨胀阀、集成组件、电池冷却器等,2024年全球市占率4.1%,排名第五,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车企。 3. 战略新兴业务:布局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研发团队超180人,目前处于产品研发及海外生产布局阶段。 二、行业前景:双赛道高景气,新兴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1. 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节能政策驱动需求稳健增长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364亿元,预计2029年达5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2%。中国作为最大市场,占全球收入47.3%,受益于能效标准升级(如中国《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和全球变暖带来的空调渗透率提升(如欧洲高温推动住宅空调需求)。 竞争格局:行业高度集中,前三家企业市占率超80%,三花智控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稳居龙头地位。 2. 汽车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催生蓝海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2798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收入1162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63.1%,预计2029年达5289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占比超7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相
三花智控(2050.HK)新股打新分析:热管理龙头的全球化扩张与成长机遇

药捷安康(2617.HK)新股打新分析:聚焦多靶点创新药,临床进展与风险并存的生物制药标的

一、公司概况:专注小分子创新药,核心产品进入注册临床关键阶段       药捷安康(TransThera Sciences)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依托自主研发体系,已构建“1+5+1”的药物管线,核心产品Tinengotinib(TT-00420)是一款独特的多靶点激酶(MTK)抑制剂,靶向FGFR/VEGFR、JAK及Aurora激酶通路,目前处于治疗胆管癌(CCA)的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同时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乳腺癌等适应症中推进临床研究。 核心竞争力亮点: 1. 差异化靶点组合:Tinengotinib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针对FGFR抑制剂耐药后CCA患者的MTK抑制剂,其多靶点特性可克服单靶点治疗的耐药性问题,在临床前及早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疗效(如美国CCA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30%,疾病控制率DCR达93%)。 2. 国际化临床布局:公司在中美欧等多地开展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针对CCA的III期试验已在美国、韩国、欧洲等地区启动,有望通过全球数据加速国际上市进程。 3. 监管认定背书:Tinengotinib获中国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FDA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资格,为产品商业化提供政策支持。 二、核心产品管线:聚焦高潜力适应症,商业化进程加速 1. 核心产品Tinengotinib:多适应症布局,瞄准千亿市场 适应症1:胆管癌(CCA) CCA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全球年新发患者约29万人,中国约10.7万人。目前FGFR抑制剂获批用于一线治疗,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会产生耐药性,二线治疗需求迫切。Tinengotinib作为三线治疗药物,在耐药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预计中国CCA药物市场规模2
药捷安康(2617.HK)新股打新分析:聚焦多靶点创新药,临床进展与风险并存的生物制药标的

银诺医药(2591.HK)打新分析:GLP-1赛道新锐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司概览:聚焦代谢疾病的创新药企 银诺医药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糖尿病、肥胖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等代谢疾病创新疗法研发。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已于2025年1月获NMPA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T2D)治疗,并于同年2月在中国商业化上市。此外,公司管线覆盖5款临床前候选药物,涉及阿尔茨海默病(AD)、1型糖尿病(T1D)及MASH等适应症。 二、核心产品竞争力分析 技术优势 长效性:半衰期达204小时,实现每周一次给药,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疗效数据:T2D III期试验中,3.0mg剂量2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2.2%,且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多适应症拓展:肥胖适应症IIb/III期临床进行中(2026Q4完成),MASH获FDA/NMPA IND批准(2026年启动IIa期)。 商业化进展 中国首发:2025年2月上市后,电商平台搜索量次月增长40%,截至2025年5月实现营收3810万元。 全球布局:澳门获批T2D适应症,东南亚/拉美提交BLA申请,计划2025年进军拉丁美洲市场。 三、市场空间与行业格局 百亿级代谢疾病市场 糖尿病:中国患者1.48亿人(2024年),GLP-1药物渗透率仅1.9%,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37亿元(CAGR 44.1%)。 肥胖/超重:全球GLP-1药物市场2028年将达338亿美元(CAGR 23.2%),中国市场增速更高(CAGR 123.3%)。 MASH:中国患者4400万人,尚无获批药物,首款GLP-1疗法预计2028年上市。 竞争态势 国际巨头主导: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礼来(替尔泊肽)全球市占率超83%。 本土差异化:依苏帕格鲁肽α凭借长效设计及快速起效(4周HbA1c降1.1%)争取细分市场。 四、财务与风险提示 财务表现 营收拐点:2025年前5月
银诺医药(2591.HK)打新分析:GLP-1赛道新锐的机遇与挑战

周六福(6168.HK)新股打新分析:珠宝龙头的增长潜力与市场机遇

一、公司概况:全国性珠宝品牌的全渠道布局        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珠宝企业,主要从事黄金珠宝及钻石镶嵌珠宝的设计、采购、销售及品牌运营。截至2024年末,公司线下门店总数达4,129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及305个地级市,海外门店4家(泰国、老挝、柬埔寨),以门店数量计,2017-2024年连续八年位居中国珠宝市场前五。 核心业务模式: 1. 加盟为主,自营为辅:加盟收入占总营收约50%,加盟商需支付产品入网费、加盟服务费等;自营店聚焦高端商圈,强化品牌形象。 2. 线上渠道高速增长:2022-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6.1%,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40%,在全国性珠宝企业中线上收入占比排名第一(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二、行业分析:黄金珠宝赛道的结构性机遇 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中国珠宝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100亿元增至2024年的7,2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6%;其中黄金珠宝占比73%,2024年市场规模5,688亿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7.6%(弗若斯特沙利文)。线上渠道成为核心驱动力,2019-2024年电商渠道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6.8%,预计2024-2029年维持9.7%的高增速。 2. 行业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4年前五大品牌线下门店市场份额达35.9%(2019年29.7%)。周六福以门店数量排名第五,黄金珠宝产品收入市场份额1.0%,商品交易总额(GMV)排名第六,线上渠道优势显著。 三、财务数据:高增长与毛利率波动并存 亮点: 收入增速亮眼,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35.8%
周六福(6168.HK)新股打新分析:珠宝龙头的增长潜力与市场机遇

手回集团(02621.HK)新股分析:互联网保险中介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司概况:线上人身险中介的领先参与者       手回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线上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平台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提供保险解决方案。公司通过三大核心平台构建分销网络:小雨伞(线上直接分销)、咔嚓保(保险代理人分销)、牛保 100(业务合作伙伴分销),2023 年按中国人身险中介市场总保费排名第八,市场份额 2.9%;按线上长期人身险总保费排名第二,市场份额 7.3%,仅次于行业龙头。 核心业务模式 三大分销渠道:小雨伞平台 2024 年收入 2.93 亿元(占比 21.3%),咔嚓保通过 2.7 万名代理人分销收入 2.20 亿元(15.9%),牛保 100 与超 1100 家合作伙伴合作收入 8.65 亿元(62.8%)。 收入结构: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2024 年保险交易服务收入 13.78 亿元,占总营收 99.3%。长期人身险产品(寿险、重疾险)占收入主导,2024 年寿险收入 4.65 亿元(33.8%)、重疾险 4.75 亿元(34.5%)。 技术赋能:构建投保人运营服务体系,开发超 280 个定制保险产品,2024 年在售产品 306 个,孵化 14 个 IP,如 “超级玛丽” 重疾险系列。 二、财务表现:规模增长与盈利波动并存 核心财务特征分析 收入波动原因:2023 年收入同比增长 102.7%,主要受长期寿险产品需求爆发驱动(收入 9.69 亿元,+141.5%);2024 年收入下滑 15.1%,因 “报行合一” 政策导致长期寿险佣金率从 31.7% 降至 21.5%,叠加经济放缓需求减弱。 盈利波动主因:2023 年及 2024 年亏损主要受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价值变动” 影响,分别产生亏损 5.84 亿及 3.45 亿元,属非经营性因素,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2.53 亿及
手回集团(02621.HK)新股分析:互联网保险中介的机遇与挑战

香江电器(2619.HK)打新分析:聚焦ODM/OEM赛道,海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

一、公司概况:国际品牌代工龙头,厨房小家电出口领先     湖北香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生活家居用品制造商,主要以ODM/OEM模式为沃尔玛、Telebrands、SEB、飞利浦等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产品设计与生产服务。公司产品线涵盖电热类家电(如电烤炉、电热水壶)、电动类家电(如搅拌机、打蛋器)、电子类家电及花园水管等非电器类用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口额计,公司为中国厨房小家电行业第十大企业,市场份额0.8%;按中国对美国、加拿大的出口量计,电热水壶分别占24.6%、59.6%的市场份额,电动类产品(如打蛋器)对美出口量占3.8%,细分领域竞争力突出。 二、核心亮点:三大优势构建护城河 1. 国际客户背书,订单稳定性强      公司与全球知名品牌合作超9年,客户覆盖零售、消费电子等多领域龙头。例如,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商,SEB作为市值超50亿美元的小家电集团,均为长期合作伙伴。ODM/OEM模式下,公司收入占比超85%,2022-2024财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62.4%、72.4%、77.9%,虽客户集中度较高,但头部客户抗风险能力强,订单可视性高。 2. 研发与产能双驱动,技术壁垒显著 研发实力: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拥有约440项注册专利(19项发明专利),2016年起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2-2024财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200万、3440万、3640万元,持续投入马达技术、模具开发等核心领域。 产能布局:中国境内7大生产基地总面积36.7万平方米,2025年印尼、泰国厂房投产后,海外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印尼厂房设计年产能422.4万件电器类产品,泰国厂房聚焦电动类家电及花园水管,年产能合计823.2万件,可有效分散贸易关税
香江电器(2619.HK)打新分析:聚焦ODM/OEM赛道,海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

圣贝拉(2508.HK)新股打新分析:产后护理龙头的增长潜力与风险权衡

一、公司概况:亚洲产后护理龙头的全产业链布局       圣贝拉有限公司(SAINT BELLA Inc.,股份代号:2508)是中国领先的产后护理和修复集团,业务覆盖产后护理、家庭护理服务及女性健康食品三大板块。公司以“成为亚洲领先的综合性家庭护理品牌集团”为目标,通过圣贝拉、艾屿、小贝拉等多品牌矩阵,覆盖高净值家庭、中高产家庭及年轻中产家庭等不同客群。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96家高端月子中心(62家自营+34家管理中心),覆盖中国20个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市场,是亚洲及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按2024年月子中心收入计)。 核心业务亮点: 轻资产扩张模式:月子中心多设于高端酒店,通过灵活租赁安排降低资本开支,新中心投资回收期短,2022-2024年新增自营及管理中心分别为11家、7家、34家,扩张速度行业领先。 品牌矩阵优势:超高端品牌“圣贝拉”瞄准高净值家庭,高端品牌“艾屿”聚焦心理健康,轻奢品牌“小贝拉”覆盖年轻中产,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挖掘:38%的产后护理服务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家庭护理服务收入2024年达6907万元(+52.4% YoY),食品业务通过收购“广禾堂”实现全渠道布局,2024年销售额5125万元。 二、行业前景:高增长赛道的结构性机遇 中国家庭护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市场规模: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386亿元增至2024年675亿元(CAGR 11.8%),预计2030年达2008亿元(2025-2030 CAGR 20.4%),渗透率仅6.0%(vs韩国/中国台湾>60%),提升空间显著。 增长动力: 消费升级:高净值家庭(资产≥600万元)数量增长,对专业化、定制化产后护理需求提升,超高端市场2025-2030年CAGR
圣贝拉(2508.HK)新股打新分析:产后护理龙头的增长潜力与风险权衡
$Smart Digital Group Ltd(SDM)$ 这个没人申购吗?

博雷顿港股 IPO 分析:新能源工程机械的 “高增长” 与 “高风险” 博弈

一、公司概况:新能源工程机械赛道的 “纯电新势力” 博雷顿(股票代码:01333.HK)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6 年,总部位于上海。其核心产品包括电动宽体自卸车和电动装载机,覆盖采矿、物流、基建等场景,并提供智能运营服务。截至 2024 年,公司在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和装载机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18.3% 和 3.8%,排名第三和第七,是头部企业中唯一的纯新能源制造商。 技术亮点: 自主研发的双电机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无人驾驶技术,解决了传统工程机械高能耗、高污染问题。 参与制定 10 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纯电动轮式装载机技术条件》,技术壁垒显著。 105 吨级电动矿卡可在 5 年内减少碳排放 490 吨,节约成本 220 万元,性价比优势突出。 二、财务表现:营收翻倍背后的 “亏损陷阱” 1. 收入与销量快速增长 营收:2022-2024 年从 3.6 亿元增至 6.35 亿元,三年翻倍,主要依赖电动宽体自卸车(57.4%)和装载机(35.3%)。 销量:宽体自卸车出货量从 59 台激增至 307 台(CAGR 128%),装载机从 326 台增至 450 台(CAGR 17.5%)。 市场份额:在电池容量超 650kWh 的电动宽体自卸车市场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2. 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压力 净亏损:2022-2024 年累计亏损超 7 亿元,2024 年亏损扩大至 2.75 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高(三年累计 1.46 亿元)、价格战及毛利率低。 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2.3% 微升至 2024 年的 5.8%,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徐工机械约 15%),主要受原材料成本高企(占销售成本 87.8%)和降价策略影响。 现金流:2024 年现金及等价物从 4.22 亿元骤降至 1.99 亿元,依赖外部融资,IP
博雷顿港股 IPO 分析:新能源工程机械的 “高增长” 与 “高风险” 博弈

维立志博(9887.HK):全球领先肿瘤双抗药企,核心产品冲刺首款4-1BB靶向药

一、公司概览:聚焦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龙头 核心定位:维立志博(Leads Biolabs)成立于2012年,专注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创新疗法研发,拥有1款核心产品+13款候选药物管线,覆盖双特异性抗体、单抗、ADC等多种技术路径。 核心产品LBL-024:全球首款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针对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适应症,已获中、美监管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及孤儿药资格(ODD)。 上市进度:计划发行3.2055亿股H股(香港发售占10%),招股价区间31.6-35港元,每手100股入场费约3,535.3港元,预计7月25日挂牌。 保荐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保荐人历史保荐项目首日上涨概率高。 基石投资者:高毅、腾讯等,阵容强大。 绿靴机制:有,最大回拨50%。 二、核心产品竞争力:填补全球治疗空白,临床数据碾压现有疗法 1. 市场稀缺性 适应症空白:全球尚无获批的EP-NEC靶向药物,患者二线治疗后无标准方案。LBL-024作为全球首款进入注册临床的4-1BB靶向药,有望成为该领域首个上市药物。 治疗潜力:EP-NEC中国年发病人数约1.7万(2024年),且晚期患者占比达70%,市场刚需明确。 2. 临床数据优势 单药疗效显著:II期试验显示,LBL-024治疗晚期EP-NEC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3.3%,疾病控制率(DCR)51.1%,中位总生存期(mOS)11.9个月,较现有化疗方案(mOS仅5.8-8.9个月)显著提升。 联合化疗潜力:一线治疗EP-NEC的Ib/II期试验中,ORR高达70.5%(15mg/kg剂量组达83.3%),为化疗方案ORR(41.5%-47.9%)的近两倍。 安全性优异:最高剂量25mg/kg下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肝毒性风险远低于同类竞品(如Genmab的Acasunl
维立志博(9887.HK):全球领先肿瘤双抗药企,核心产品冲刺首款4-1BB靶向药

港股套路回拨深度解析:机制、案例与市场博弈

       近期的港股打新非常火爆,大家在中签吃肉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多了解一些港股打新的一些规则跟知识。这里介绍一下最近火热的套路回拨。 一、套路回拨的本质与规则框架       港股 IPO 的套路回拨,本质是发行人、保荐人及机构投资者通过规则漏洞操控股份分配,以实现筹码集中和股价炒作的套利手段。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新股发售通常分为公开发售(散户)和国际配售(机构)两部分,初始比例为 10%:90%。常规回拨机制下,公开发售超购倍数越高,回拨比例越大,最高可达 50%。 但在特殊情况下,新股分配上可以把原本应该回拨分配给散户的股份,少回拨一部分。也就是说,新股背后的机构不愿意把货分给散户,这种对新股上市表现当然是比较大的利好。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如果公开发售超过15倍,正常情况下,公开分配比例将不低于30%。但是根据上市规则,如果满足两个条件: 1、国际发售部分认购不足额。也就是说发行规模10亿,国配订单不到9亿。 2、在招股价区间范围内,下限定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将分配给散户的股份比例,调低到10%-20%,就叫作套路回拨,也简称套路拨。     这种操作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机构通过控制国际配售的认购倍数(如故意压至 0.98 倍),使得即使公开发售超购数百倍,回拨比例仍受限,从而保留更多筹码。例如2025 年 5 月上市的 MIRXES-B(2629.HK),公配超购 25.82倍,但国配仅 0.98 倍,最终回拨比例仅 12.6%,首日涨幅达 28.76%。这种 “套路” 使得机构既能维持控盘优势,又能通过制造稀缺性吸引散户跟风。 二、套路回拨的两种典型模式 惜货回拨:筹码集中与炒作     当公开发售超购 15 倍以上但国际配售不足时,
港股套路回拨深度解析:机制、案例与市场博弈

派格生物(02565.HK)新股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       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慢性代谢疾病创新疗法的生物制药企业,核心管线聚焦于2型糖尿病(T2DM)、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领域的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公司依托自主开发的PEG化技术(延长药物半衰期)和HECTOR®药物筛选平台,构建了差异化产品矩阵。 核心产品: PB-119: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针对T2DM及肥胖症,已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预计2025年获批。 PB-718: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针对肥胖症及NASH,处于中国IIb期临床阶段。 其他管线:包括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PB-722、治疗阿片类药物便秘的PB-1902等。 二、行业分析 1. 市场空间 T2DM:全球患者超5.3亿,中国占1.4亿,GLP-1药物渗透率持续提升。2032年中国T2DM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达623亿美元,GLP-1RA占比超60%。 肥胖症:全球肥胖人数突破10亿,中国BMI≥28患者超3.3亿。GLP-1药物在减重领域表现突出,2032年中国肥胖症药物市场或达492亿元,GLP-1RA主导市场。 2. 竞争格局 T2DM:全球GLP-1药物竞争激烈,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礼来(替尔泊肽)占据主导。国内已上市8款GLP-1药物,PB-119作为国产长效制剂具备成本与本土化优势。 肥胖症: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领跑全球,国内仅3款GLP-1药物获批(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PB-119有望成为国产首个长效减肥药物。 三、产品管线亮点 PB-119:商业化确定性高 进度领先:中国首个完成III期临床的长效GLP-1药物,NDA于2023年9月获受理,预计2025年上市。 疗效显著:24周临床试验显示HbA1c降低1.37%,优于多数竞品;体重降幅达8.0%,胃肠
派格生物(02565.HK)新股分析报告

泰德医药(3880.HK)新股打新分析:聚焦多肽CRDMO赛道,乘GLP-1东风能否突围?

一、公司概况:全球多肽CRDMO第三极,专注全周期服务       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多肽领域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提供从早期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周期服务。公司核心业务包括CRO(合同研究)服务(多肽新化学实体发现合成)和CDMO(合同开发生产)服务(多肽CMC开发及商业化生产),主要为客户提供API(活性药物成分),服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核心市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 核心竞争力: 1. 技术壁垒与全周期服务能力:拥有19条多肽合成生产线及16条纯化线,2023年API产能达500千克,可处理100千克级订单,且具备寡核苷酸生产能力(年产能1-17千克)。 2. GLP-1领域战略布局:截至2024年底,公司与7名客户开展9个NCE GLP-1分子开发项目,聚焦口服及注射剂型,受益于GLP-1药物市场爆发式增长。 3. 市场地位: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市场份额1.5%,前两大参与者合计占23.8%,行业格局分散,头部企业仍有扩张空间。 二、行业前景:多肽药物黄金赛道,CRDMO需求爆发 1. 全球多肽药物市场高增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60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895亿美元(CAGR 8.1%),预计2032年达2612亿美元(CAGR 12.6%)。其中GLP-1药物是核心驱动力,2023年市场规模389亿美元(2018-2023年CAGR 33.2%),预计2032年达1299亿美元(CAGR 14.3%)。GLP-1药物在糖尿病、肥胖症治疗领域渗透率提升,叠加司美格鲁肽等专利到期(中国2026年、
泰德医药(3880.HK)新股打新分析:聚焦多肽CRDMO赛道,乘GLP-1东风能否突围?

METALIGHT(2605.HK)打新分析:实时公交信息龙头的增长潜力与风险并存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MetaLight Inc.是中国领先的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平台,核心产品 “车来了” APP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公交实时到达信息,覆盖全国 274 个城市,截至 2024 年底累计用户约 2.98 亿,平均月活用户达 2908 万。公司收入主要依赖移动广告(2024 年占比 98%),辅以向交通机构提供的数据技术服务。 来源:招股说明书 二、财务表现与核心数据 收入与盈利 收入增长稳健: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1.35 亿元、1.75 亿元、2.0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3.6%,主要由移动广告收入驱动(2024 年移动广告收入 2.02 亿元,同比增长 20.3%)。 来源:招股说明书 毛利水平良好:毛利率稳定在 73%-76.4%,2024 年毛利 1.57 亿元,显示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势。 净利润亏损但经调整盈利改善:2022-2024 年年内亏损分别为 2004 万元、2033 万元、2614 万元,主要因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2024 年 4297 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剔除上市开支、股份支付等)分别为 981 万元、4650 万元、5422 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从 7.2% 提升至 26.3%,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来源:招股说明书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流动负债净额压力:截至 2024 年底,流动负债净额 3.80 亿元,主要因优先股作为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将改善此状况。 来源:招股说明书 现金储备充足:2024 年底现金及等价物 5631 万元,全球发售所得净额 1.60 亿港元(假设发售价 9.75 港元)将增强流动性。 来源:招股说明书 三、全球发售与估值分析 发行概况 发售规模:全球发售 2485.6 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 248.56 万股(可重
METALIGHT(2605.HK)打新分析:实时公交信息龙头的增长潜力与风险并存

Boss直聘(2076.HK)新股打新分析:“三婚股”是否值得打新?

一、公司概况:中国线上招聘赛道的“技术派”龙头 Boss直聘(KANZHUN LIMITED)作为中国领先的线上招聘平台,以“移动原生+AI驱动”的差异化模式,重塑了求职者与企业的连接方式。截至2025年3月,公司月活跃用户达5760万,较2022年的2870万实现翻倍增长;认证求职者超2.226亿,其中蓝领用户占比35.4%,白领及金领占比47.5%,形成了覆盖全职业层级的用户生态。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驱动的匹配效率上:通过自主研发的南北阁大语言模型、双向推荐算法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日均60亿条聊天消息的实时处理,将招聘流程从“简历投递”升级为“实时直聊”。截至2025年3月,认证企业端用户达3180万,付费企业客户640万,其中88.8%为员工人数少于100人的中小企业,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 二、行业透视:万亿招聘市场的数字化红利与挑战 中国线上招聘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5%。驱动增长的核心逻辑包括: 1. 渗透率提升:线下招聘向线上迁移的趋势明确,2024年线上渗透率约35%,较发达国家70%的水平仍有翻倍空间; 2. 蓝领招聘蓝海:中国蓝领劳动力约4亿人,传统招聘渠道效率低下,Boss直聘通过“即时沟通+本地化服务”切入这一市场,蓝领用户贡献了35.4%的求职者基数; 3. 技术赋能升级:AI驱动的智能匹配、视频面试、职业测评等创新功能,将招聘服务从“信息中介”升级为“效果付费”模式,提升单客价值。 但行业竞争亦日趋激烈:既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传统平台的转型挑战,也面临新兴垂直平台的细分竞争。此外,监管环境的变化(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平台的合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公司曾因网络安全审查暂停新用户注册,此类风险需持续关注。 三、财务解析:盈利增长与规模效应双轮驱动
Boss直聘(2076.HK)新股打新分析:“三婚股”是否值得打新?

曹操出行(2643.HK)新股打新分析:吉利孵化的网约车新星,定制车战略能否破局?

一、公司概况:吉利生态孵化,定制车构建差异化优势        曹操出行是由吉利集团孵化的中国网约车平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在136个城市运营。作为行业第二大参与者,其2024年GTV达170亿元,市场份额5.4%,仅次于占据70.4%份额的行业龙头。公司核心竞争力源于与吉利集团的深度协同,构建了中国最大的定制车车队——截至2024年底,31个城市部署超3.4万辆定制车,占GTV的25.1%,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至全部附属司机。  差异化亮点:  1. 定制车战略:与吉利共同开发的定制车(如枫叶80V、曹操60)专为共享出行设计,续航超600公里,TCO较传统电动车低36.4%,换电仅需60秒,大幅提升司机运营效率。 2. 技术赋能:自研AI驱动的“曹操大脑”系统优化派单效率,订单响应率达8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轻资产扩张:2024年通过与运⼒合作伙伴合作进军85个新城市,向其销售定制车,避免重资产投入。 二、行业前景:共享出行高增长,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2024年市场规模3444亿元,渗透率4.3%,预计2029年将达8042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7.0%,渗透率提升至7.6%。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成本优势:共享出行每公里成本2.7元,较私家车低40%; 政策支持:多地简化网约车牌照审批,2023年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数量达660万,三年复合增长31.5%; 流量分散化:聚合平台订单占比从2019年的7%提升至2024年的31%,预计2029年达53.9%,为曹操等新兴平台提供流量入口。 竞争格局:行业高度集中,但曹操凭借定制车和服
曹操出行(2643.HK)新股打新分析:吉利孵化的网约车新星,定制车战略能否破局?

恒瑞医药港股打新策略:聚焦创新药龙头的长期价值机遇

一、核心发行要素解析 1. 发行概况与估值优势      恒瑞医药本次H股全球公开发售计划发行2.25亿股(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5.5%(1234.86万股),国际配售占94.5%。发行价区间为41.45-44.05港元,按上限44.05港元计算,较A股近十日均价折价19.3%,显著低于同类“A+H”医药股平均27.4%的折价水平,体现出对公司价值的信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最高募资额达130.8亿港元,将创近五年港股医药企业IPO募资规模新高。 2. 基石投资者背书      本次IPO引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景顺(Invesco)、高瓴资本等“豪华天团”作为基石投资者,按发行价中端计算认购金额超41亿港元,占发行规模的43.04%。这一高比例基石认购不仅锁定了部分流通筹码,更通过国际机构的专业判断增强市场信心,历史数据显示高瓴参与的港股IPO首日平均涨幅达18.7%,破发率不足15%。 二、核心投资价值分析 1. 行业地位与研发实力       作为中国创新药绝对龙头,恒瑞医药2024年营收279.85亿元(同比+22.63%),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47.28%),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收29.4%),连续13年研发投入居国内药企首位。公司构建了全球14个研发中心、5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拥有19款已上市创新药和90余款在研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免疫等领域,其中HER2 ADC、GLP-1等重磅品种进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管线规模位居全球制药企业TOP25第8位。 2. 市场环境与政策红利       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延续高景气,年初至今指数涨幅达31.1%,显著跑赢大盘。政策层面,国内《全链
恒瑞医药港股打新策略:聚焦创新药龙头的长期价值机遇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