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鱼
丁有鱼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专注分析上市公司
IP属地:北京
14关注
24244粉丝
2主题
0勋章

今年四季度才是灿谷等比特币概念公司的关键时期

9月初还在冲击124,400美元历史高位的比特币,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从117,900美元高位急转直下,最低触及108,000美元,单月跌幅超7%。今晚在11.3万左右徘徊。 尽管如此,依旧开篇明义,个人认为2025年的Q4是比特币及相关概念股的投资好时机。 先上一张找规律的图片: 这张图是数字资产的四年周期规律:BTC每四年减半一次(如2024年、2020年、2016年、2012年为减半年), 以往的规律是: 1、减半之后第一年(如图中第四列所示)的第四季度,往往是四年周期中最狂热的行情; 2、减半之后第二年(如图中第一列所示),往往是下跌周期的开始,大部分时间甚至全年都会下跌 ; 3、熊市结束之后的其他三年(如图中右三列),均是上升周期,直到减半之后第一年的四季度,迎来高潮。 大白话就是,2025年的Q4会是明显的上升周期。 我想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比特币价格能量的变化,还有老美经济周期的逻辑,再此不做赘述。(如宏观环境「例如降息预期」偏向宽松,季节性规律可能延续,比特币迎来强势行情,甚至挑战历史新高。) 此外,从统计角度看,10月是比特币最具爆发力的月份之一,历史上涨概率超过80%(看到9月初有大V提到过)。在“消极8月—积极9月—爆发10月”的节奏中,10月往往成为行情转折点。 从主流公司行为来看,依旧是维持做多趋势。 在加密资产领域,Strategy创始人Michael Saylor再度引发市场热议。9月29日,他宣布继续通过稀释MSTR股东的方式购入比特币,延续此前的激进策略。仅过去六周,公司已发行327.9万股新股,用约11.33亿美元资金增持10,010枚比特币。上周,公司又以均价113,048美元买入196枚比特币,总仓位已达到640,031枚,总投资额达473.5亿美元,平均成本维持在73,983美元。
今年四季度才是灿谷等比特币概念公司的关键时期

雍禾医疗中报:精细化运营显效,盈利拐点确立

在消费医疗领域历经风雨后,雍禾医疗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中期答卷。 2025年上半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没有延续此前的亏损态势,而是凭借深刻的战略调整和卓有成效的精细化运营,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2785.5万元。 这份成绩单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雍禾医疗的经营质量发生了根本性改善,正坚定驶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盈利轨道。 ​​一、 财务指标全面向好,盈利拐点确立​​ 先看雍禾医疗这份中报的核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雍禾医疗实现总收入8.62亿元,虽然同比小幅下降4.3%,但毛利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3.9%,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8.8%显著提升至63.9%。 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净利润达到2785.5万元,相比2024年同期1.39亿元的亏损,实现了根本性的经营反转。份成绩单背后,是雍禾医疗在过去一年中实施的一系列精细化运营措施开始显现成效。 从业务结构来看,植发业务作为核心支柱,上半年贡献收入6.6亿元,占总收入的76.8%,手术人数同比增长14.5%至33,504人。公司在女性植发消费者增长显著,高端“雍享”服务患者达1,753人。医疗养固服务板块实现收入1.9亿元,服务患者44,912人,复购率提升至29.9%,显示出公司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方面的持续进步。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5.6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亿元,接近2021年高峰时期的水平。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雍禾医疗已经找到了规模与效益的平衡点,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正在释放实实在在的经营红利。公司的盈利拐点已经确立,后续随着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业绩会持续改善。 二、战略转型路径清晰,构建毛发医疗生态闭环 雍禾医疗的扭亏为盈并非偶然,而是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其一,公司清醒地认识到,规模扩张不再是首要任务,​​质量与效率才是当下核心。
雍禾医疗中报:精细化运营显效,盈利拐点确立
这一算是持币上岗了,老虎纪念币走起。 @爱发红包的虎妞 
$阅文集团(00772)$ 阅文今天逆势上涨,点击播放数据的披露有一定关系,只能说是再创新高。谁也没想到这一波,阅文是真的硬气起来了,做波段的朋友情何以堪啊… 今天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港A两市集体回调,港股科网股、机器人、芯片股等跌幅扩大。近期南向资金净买入创历史纪录,9月2日,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首破1万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新高。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亮眼,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度升幅均超20%”。
$极兔速递-W(01519)$  极兔财报分析分享
$极兔速递-W(01519)$  极兔速递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总收入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1.6亿美元,同比大增147.1%。上半年完成总包裹量达139.9亿件,同比增27.0%,其中东南亚包裹量同比增57.9%,市场份额提升5.4个百分点至32.8%。中国市场继续维持盈利,新市场首次实现EBITDA转正。

AI营销全域赋能时代,天下秀灵感岛有望爆发

近年来,国内AI营销赛道涌现出了有道、易点天下等多个牛股。那么坐拥业内最大社交数据资产库,顺应营销去中心化发展的天下秀会不会是下一个? $天下秀(600556)$ 一、红人经济短期进入“蓄势期”,天下秀毛利率企稳回升 天下秀上半年实现营收18.4亿元,归母净利润3638万元,两项数据小幅下滑。但天下秀业绩稍逊预期并非经营不善,天龙集团等可比企业近期业绩同样不温不火。我想这与KOL广告进入“蓄势期”有关。 (《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近年来广告主愈发注重广告ROI,红人广告也不例外。红人经济正被推动着从单一内容传播模式向全链路营销模式升级。 广告主精细化投放也让2024年KOL广告规模历史首次回落,较2023年减少27亿至873亿。因广告主营销策略发生变化以及KOL广告大盘减量,克劳锐发布的《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营收、利润双涨的MCN机构不足10%!大多MCN要么降价换合作,要么减少合作量! 除上述因素外,天下秀继续严控客户信用,加大筛选客户力度。天下秀主动剥离了信用差、利润率低、账期长的客户。 中报期,天下秀应收账款减值705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142万元,合计847万元。较去年中报期2444万资产减值金额大幅减少。天下秀信用风险或已释放至尾声。 (天下秀2025中报) 6月末,天下秀应收账款为26.4亿,与去年末基本持平。应收账款中账龄1年以内的占比86.03%,天下秀无大额资产减值的风险。 (天下秀2025中报) 因天下秀客户结构优化,公司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6个百分点至19.14%。 尽管天下秀业绩进入整固期,但公司沉淀的红人、MCN机构数量仍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天下秀在线红人营销服务的撮合与交
AI营销全域赋能时代,天下秀灵感岛有望爆发
$哔哩哔哩(BILI)$  如果是错杀,那就是机会。很多人盯着营收增长和利润改善,但我更看重B站的社区运营走势。 Q2数据里,DAU再创新高,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依旧强劲,大会员续订率和12个月留存保持稳定,这意味着社区心智已经深深扎根。分区2.0继续扩张,传统品类稳住的同时,AI、旅游、户外这些新兴内容正在快速放量。换句话说,B站早就不是“小众二次元”,而是全方位承接年轻人兴趣的综合社区。 有数据提到UP主收入的提升,Q2里花火和带货双双放量,人均收入同比明显增长。一个平台能让创作者持续赚钱,才是真正跑得长远的模式。广告主也在重估B站流量的商业价值,这背后是社区消费力的觉醒。 B站的飞轮逻辑很清晰:内容多样化 → 用户时长增加 → 广告转化提升 → UP主赚钱 → 更多创作者入驻 → 内容再繁荣。 看看这两周能不能拉起来的...$哔哩哔哩-W(09626)$  
$百度(BIDU)$  $百度集团-SW(09888)$   昨晚听了下百度Q2财报电话会,会上披露,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Non-GAAP经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个人理解是,这是全栈AI对接上了B端客户的系统化需求。 大模型应用+平台市场份额双第一,证明客户要的不是某个点状功能,而是能降本增效、稳定安全的整体方案。投资角度看,这种全栈打法的好处是技术和商业能形成正循环,每落地一个项目,都会进一步验证和优化技术,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但现实的一点是,国内云市场本身已经进入深水区,客户越来越理性,不可能再被补贴吸引。百度的压力也不小,现在看百度的打法是试图用AI来拉开差距,提供别人替代不了的能力,干得好的话,客户粘性就会越来越强。 从估值角度看,百度云一旦能稳定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并持续跑赢行业平均,就会带来市场对百度AI战略的重新定价。边走边看,希望这次是百度触底反弹的时刻吧。

H股折价超34%,创新药出海+融资畅通+ESG跃升,复星医药H股亟待重估?

创新药板块暖风频吹,相关个股表现活跃。 对于关注生物科技领域的沪港通(南向)投资者而言,一个结构性机会正浮出水面:复宏汉霖不在港股通标的中。直接上观点,在H股、显著低估的母公司复星医药H股,或许正是当前捕捉创新药投资机遇的优质选择。 复宏汉霖受交易规则限制 复星医药H股机会显现 复宏汉霖作为复星医药体系内核心的生物创新药平台,在单抗生物类似药及创新药领域研发与商业化进展迅速,国际化进展顺利,其管线价值和市场表现对母公司整体估值贡献日益增强。复宏汉霖股价年内已累计上涨约250%,研发成绩更是“比肩”跨国药企。近期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官网公布,复宏汉霖有10项肺癌研究入选摘要名单。同时,复宏汉霖的靶向PD-L1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HLX43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II期阶段的PD-L1的广谱抗肿瘤ADC。 $复宏汉霖(02696)$ 然而,复宏汉霖目前未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名单。内地投资者无法直接购买复宏汉霖股票,遗憾地与分享这家生物科技新锐成长红利的机会失之交臂。 面对这一“痛点”,复宏汉霖的控股母公司——复星医药,值得市场关注,尤其是其当前存在显著估值折价的H股,或许有很大修复空间。投资复星医药H股,或许是间接分享复宏汉霖成长价值的有效途径。 $复星医药(02196)$ 更为关键的是,复星医药H股当前估值与其基本面及利好频传形成鲜明对比。当前,复星医药A股28元人民币上下,H股报20港元上下。按汇率折算,A股相对H股的溢价率超过50%,H股折价幅度超34%。如此巨大的AH价差,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本身就意味着H股存在显著的估值洼地和潜在的价值回归空间。已有部分A股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价值洼地的机遇
H股折价超34%,创新药出海+融资畅通+ESG跃升,复星医药H股亟待重估?

有道Q2财报,广告营收突破6亿,AI「小智」跑通智能投放闭环

网易有道刚刚发布二季度财报,净收入达14.2亿元,同比增长7.2%;经营利润为2880万元,首次实现二季度盈利。 其中广告营收突破6亿元,同比大增23.8%,延续高增态势。 教育业务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广告板块正成为有道新的增长引擎,这里想重点说下6月中旬上线“网易智选——小智AI优化师”,有希望成为广告业务增长核心驱动力。 AI「小智」跑通投放闭环 「有道小智AI优化师」是Q2焕新上线,属于智能体的逻辑,定位AI投放优化师,能够基于大模型和数据管理平台,从需求分析、策略制定到投放监测、效果复盘,实现端到端的智能决策支持。 这个玩法,类似AppLovin的路径,相比传统教培公司,网易有道具备更强的互联网基因,在业务整合与商业化变现方面反应更为迅速。 官方介绍显示,“小智”能实现广告投放全流程自动化优化,例如自动生成受众标签、智能推荐投放策略,降低投放门槛和人工试错成本。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有道效果广告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20%,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被其AI提效能力所吸引。可以说,“小智”成功跑通了智能投放中“投放策略制定”的关键闭环AI化,为广告业务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AI优化提升投放效果,吸引更多客户和预算,反过来又积累更多数据用于模型迭代,高效循环有望使广告业务进一步提质增效——这个闭环的核心在于一个高效的正向循环:AI优化提升投放效果 → 吸引更多客户与预算 → 积累更丰富、高质量的数据反哺模型迭代 → 进一步提升AI能力与投放效果,形成竞争壁垒→ 吸引更多客户与预算…该循环不仅能驱动收入增长,更能持续优化广告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利润率。 另外这次“小智”切入的是全链路决策优化,而非当前行业普遍停留的素材生成或单环节优化,方向更接近广告智能化的终极目标。 未来功能向数据洞察等环节的自然扩展,将持续抬升广告业务的增长天花板和估值想象力。 从广告主视角看,全链路自动化将大幅
有道Q2财报,广告营收突破6亿,AI「小智」跑通智能投放闭环
$小牛电动(NIU)$  小牛电动二季度电话会议简汇 二季度,小牛电动总销售量350,000台,同比增长37%。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4%,达到318,000台。 海外市场,销量为31,000台,同比下降35%。(这主要是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以及欧洲市场微出行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所致。不过,在海外市场中,我们的电动两轮车销量仍实现了4倍增长。) 二季度小牛电动营收达到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至34%。毛利率达到20.1%,同比提升3.1%,环比Q1也提升了2.8%。二季度实现了590万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上半年,小牛电动推出了定价为9999元人民币的NX Pro电动摩托车,定位为万元以下电动摩托车中的速度冠军。在第二季度,小牛通过推出三款核心高端电动摩托车型号——NXL、NL和FX Pro,将价格覆盖范围从4000元人民币扩展至超过10000元人民币。 所有以上车型都配备了智能功能,例如全彩TFT显示屏与屏幕镜像导航功能、OkGo技术,最高时速可达55至80公里每小时。这些高端车型在第二季度占到了小牛总销量的12%。 小牛于7月份推出了NX系列,这是一款入门级智能电动摩托车,价格区间为人民币3,599元至4,499元。NX专为年轻城市骑行者打造,车身紧凑轻便,续航里程达100公里。 7月17日,小牛电动的NXT Ultra和FXT Ultra型号产品亮相,在5小时内,这些型号产品实现了20,000台销量和2.2亿元人民币的成交总额(GMV),在各大电商平台排名首位。
$英伟达(NVDA)$  一年前,中坚科技高层就拜访了英伟达全球机器人业务负责人。 在这一次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英伟达主题演讲提到中坚科技是机器人合作伙伴,并展示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有消息显示,依托英伟达仿真系统,中间科技四足机器人运动算法迭代速度提升3倍,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海外订单占比超50%。牛顿引擎开源后,开发成本再降30%。 英伟达在介绍中,也明确标出了“英伟达赋能中坚科技打造通用机器人”。 “中坚科技的具身机器人应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端到端的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开发。” “四足机器人可实现精准环境感知、自主避障和高效决策,加速全场景应用落地。”

乐普生物MRG007首例患者成功入组!MRG007携手ArriVent开启全球征程

近日,乐普生物与ArriVent BioPharma联合宣布,双方合作研发的具备“first-in-class”潜力的抗体偶联药物(ADC)MRG007迎来重要里程碑——其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开展的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52423)成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该患者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顺利入组,标志着这款靶向CDH17的创新疗法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全球合作里程碑,聚焦消化道癌症 2025年1月22日,乐普生物与ArriVent BioPharma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就针对消化道癌症的MRG007展开深度合作。根据协议,乐普生物授予ArriVent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MRG007的全球独家许可,自身将获得总计4700万美元的一次性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达11.6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许可地区销售净额的高单位数至低双位数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作为一款靶向CDH17的ADC,MRG007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突出潜力:通过Synaffix的GlycoConnect™技术,将人源化CDH17 IgG1单抗与TOP1i Exatecan特异性偶联,在消化道癌症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及较高的治疗指数,初步临床开发重点锁定结直肠癌、胰腺癌及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启动:多中心联合,验证实体瘤治疗价值 本次启动的I/II期研究(CTR20252423)采用剂量递增、确认及扩展设计,旨在全面评估MRG007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有效性。研究主要终点包括安全性与耐受性评估,以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和最大耐受剂量(MTD);次要终点则涵盖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等关键指标,计划在
乐普生物MRG007首例患者成功入组!MRG007携手ArriVent开启全球征程
$灿谷(CANG)$ 中午和一个投资大饼行业的兄弟唠了很久,一方面咨询了下行业变化,羡慕他4万刀的成本拿到现在,并长期看好。另一方面,要了一下行业资料,并仔细逛了下灿谷的IR网站,灿谷公开的数据还是非常详细的。 任何企业都值得质疑,我个人觉得既然质疑的话,有两个方式比较可取,一个是尽量在公开数据上找漏洞,毕竟是上市公司,SEC也不是吃干饭的,绝大部分公司是不敢公开数据作假的。二个是现场调研咯,现场去找矿工聊,或者就问比特大陆的人这个二手机器到底性能如何咯。 我是没有能力去美洲和中亚地区看,谁要是有条件,比如美国的朋友,现场去问去看去交流了,说灿谷就是作假,那非常感谢,咱们一起避一个坑。还有就是既然大家都玩大饼相关投资,几个比特大陆的朋友肯定有吧,反正我是问了,人家说的是,机器其实很牛逼,灿谷算是捡到便宜了。 首先灿谷的50E算力是公告数据,算力效率方面,今年上半年基本是94%+的效率,反正我还没有看到哪一家更高,谁看到了可以指出来。比如我指一个,mara的6月份算力效率是75%,当然mara家大业大,也可能无所谓开不开机、效不效率的。 灿谷每E效能基本在15-16.8之间,很高了。矿机的平均效能也有21.5J/TH。S19矿机系列又便宜效力又高,数据摆在这,我不明白关于这一点有什么好质疑的?你就直接说质疑灿谷造假就好了嘛,你带大家一起维权呗,放心,SEC肯定比某会要牛,会为咱们主持公道。 关于灿谷融资通道的没有的说法,简直是个笑话。如果这半年多以来,灿谷公告捋一遍,不会不知道灿谷当前手上还有1亿+美金吧,不会不知道比特大陆系站在灿谷身后吧,看看公告啊朋友!你要是说后续有哪些机构进来之类的,那正是我们关注灿谷的原因,剧本如果是不到一年时间,完成转型并获得大机构加持,那咱们不正是赚爆了么?这个大机构

体内CAR-T爆发前夜:纳米抗体“引擎”驱动新赛道,百奥赛图等玩家谁能突围?

过去几个月,体内CAR-T赛道动作频频,行业“风向标”信号明显。继阿斯利康10亿美元入局后,艾伯维再度“加仓”——21亿美元全现金吃下Capstan Therapeutics,直接拿下抗CD19 in vivo CAR-T项目及tLNP平台。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与传统体外CAR-T相比,in vivo CAR-T具备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潜力,有望颠覆现有细胞治疗格局,被业内誉为CAR-T的“第三次浪潮”。 市场下注背后,隐藏着一个技术“关键点”——纳米抗体。作为递送精准性与CAR结构优化的“双引擎”,纳米抗体正成为这一新兴疗法的核心底层技术。 从投资视角来看,纳米抗体与体内CAR-T的融合,正在重塑赛道逻辑: 纳米抗体为何成为“关键引擎”? 第一,解决递送难题。 体内CAR-T疗法的核心挑战是精准递送。载体必须特异性锁定T细胞,才能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双赢。纳米抗体凭借小尺寸、高稳定性与易修饰等特点,已在LNP与慢病毒载体递送中展现出强劲潜力。例如,Interius与Capstan的项目均以纳米抗体为靶向“钥匙”,打通精准递送的技术瓶颈。 第二,重构CAR结构。 传统的scFv模块在尺寸、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方面存在诸多短板。纳米抗体天然为单域结构,不仅更稳定、免疫原性低,还便于多价或双特异性设计,成为下一代CAR构建的理想模块。结构设计上的优势,意味着未来疗效与安全性具备更高优化空间。 结论: 从递送到识别模块,纳米抗体已成为体内CAR-T技术“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市场趋势正在验证——纳米抗体技术拥有“附加值”与“话语权”。 新技术路线下,“人源”成为制胜新维度 投资者需注意,纳米抗体技术正在经历从“骆驼抗体”到“全人源抗体”的关键转变。传统来源的骆驼科动物抗体,因免疫原性及稳定性问题,面临“人源化改造”这道技术门槛。而新兴的人源纳米抗体技术路线,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从全球
体内CAR-T爆发前夜:纳米抗体“引擎”驱动新赛道,百奥赛图等玩家谁能突围?

AI这一波利好阿尔特?

AI这一波阿尔特 $阿尔特(300825)$ 是受益股,看了下信息,确实关联挺强,简单梳理一下。 年初英伟达 $英伟达(NVDA)$ 黄教主提到,会和丰田 $丰田汽车(TM)$ 共同开发下一代无人驾驶,预计是万亿规模的市场。 1、阿尔特年前就发公告,和丰田有深度合作,而阿尔特与丰田已经有7、8年的合作关系了,单独公告一次,应该涉及重大合作。猜测阿尔特中报的时候,会有更详细披露。 2、英伟达与阿尔特基于各自核心优势及业务发展需求,已就AI赋能汽车研发进行了多轮沟通,阿尔特已经正式成为英伟达的Solution Advisor: Consultant合作伙伴。 3、基于阿尔特的业务属性,双方将基于自身在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经验、供应链资源、车型数据积累、国内外广泛合作的客户等系列优势,结合英伟达技术赋能与产品服务,在 AI 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4、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方面则包括了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线控底盘技术、路径规划及定位技术等,并完成了多台自动驾驶功能样车,可进行自动驾驶功能的模型优化、测试、体验。 5、有消息称,目前正在进行结构设计及供应商预定点,已经初步具备为客户提供低速场景下自动驾驶设计和自动驾驶车型改制方案的能力。 6、阿尔特与富士康也是强合作关系,相关产业串联也会更加顺畅。
AI这一波利好阿尔特?
马校长急一急挺好的,现在年轻人已经不热衷逛淘宝了,这次和美团外卖大战的初始逻辑就是点击量争夺。没人逛淘宝了对吧,那我有外卖这个高频消费服务,你来不来。 前传故事也很清晰,京东3月份入场外卖,6月份干到了最高日均2500万单,原本有市场70%份额的美团坐不住了。美团当然也知道即时零售也不算是一个好市场,但之前忍不住啊,还是与阿里巴巴展开了争夺,那阿里也正好借此机会师出有名。 校长一句砸500亿+亲自督战,淘宝闪购预计这几个月都是强战备状态了,目标是拿下一半市场。而与此相联系的淘宝首页界面,相信还会改版,相信我,不会只多一个闪购频道。连环拳,肯定会是连环拳。 奶茶店、外卖店等肯定是希望补贴扩大化的,毕竟单量几何增加,如果此刻谁不给到实实在在的补贴,存在合作商家咱们关闭合作的可能。骑手当然也是希望继续下去,很多骑手都没有享受过一天1000元+的收入待遇了,但上周六出现了很多。美团兴哥是不得不应战的局面,一年净利润才500亿,人家上来就推500亿筹码,你跟不跟?梭哈吗?答案是非继续不可。反正边打边看呗,又不是一天花500亿。 此刻的东哥,也是无语的很啊。感情哥们我打了个样,轮到阿里出牌,校长直接推了…要不咱喊行业协会叫停一下补贴大战?毕竟有序竞争才是市场的健康状态,我这点份额才能保住。 你的对手想打,你的骑手想打,你的商家想打,你的客户想打,连几家上市奶茶企业也想打,人家市值这几天不也上去了么。只有谁不想打?谁没补贴谁不想打呗,心疼京东三秒钟。今天看新闻,地方行业协会出来呼吁停战了…不是没有人能劝住,但肯定不会是行业协会吧。 好在阿里和美团两家股价算是暂时打上去了,TMT行业重大特征之一就是热度和市值强相关,加之阿里巴巴和美团的app点击量蹭蹭往上走,各方的一线部队暂时也好交差了。 周六抢了奶茶,周一今年第四次购买阿里巴巴,就这样吧,本周六继续抢奶茶,一家一杯起,绝不厚此薄彼。
$MARA Holdings(MARA)$  MA­RA价格和大饼走势高端绑定,其实当前和MA­RA一样,灿谷也有50E算力了。不过灿谷手头4000枚,年底8000枚,和MA­RA比少点,和多数企业比那就太多了。 灿谷$灿谷(CANG)$ 当务之急是交易量的改变,如果顺利的话,持续维持在单日千万量级以上,后面的上涨空间自然就打开了。

刨除“0元购”,美团与淘宝闪购的真实外卖订单已经打平

外卖战场又经历了一个热闹喧嚣的周末。周日凌晨,美团公布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5亿,而在今日早上,淘宝闪购也公布了最新数据,站稳8000千万单的同时创造了新高。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淘宝闪购在公布数据时也有意提到了,这8000万单“不含0元购及自提”订单。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将两者放在同个有效外卖订单的比较维度,两者的真实差距有多大?当我们将一些数据进行拆解,可以得到和外部市场感知更接近的结论:淘宝闪购和美团的真实有效外卖订单,已经来到打平、甚至微超的水位线。 美团1.5亿单的成色 根据美团内部披露的数据构成,这1.5亿单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极端补贴刺激下的新兴业务或活动订单。例如,美团推出的“神抢手”秒杀活动单日订单超5000万单,“拼好饭”团购点餐订单超3500万单。两项合计约8500万单,占据总单量的过半。 这意味着传统餐饮外卖的自然交易量在当日只占不到一半,其余大量订单实为补贴驱动的非常规订单。 其中神抢手5000万单,从成本角度看,一单至少亏10块钱,平均一天亏5亿,加上其他单量的投入,单7月12日一天,美团就至少花了10亿。 所以,若剔除上文提及美团大量的“0元购”等订单,单量与淘宝闪购的8000万单基本来到1:1了。 骑手收入数据是最硬佐证 两家平台在这个周末都极为难得的,公布了一个极高含金量数据:高频众包骑手收入情况。 美团数据显示,众包高频骑手近期平均月收入9793元,而淘宝闪购在同个维度的数据,则是超过12500元。 在笔者近期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家平台补贴方式、补贴力度持续进行动态博弈,但在骑手单价上整体趋于均衡。个别骑手反馈,饿了么的跑单价格“高一点点”。平台的单量变化,最终会传到到骑手收入,这也是现实中骑手、特别是众包骑手动态流动的主要因素。 如果一个骑手在美团一天能跑100单、在饿了么只能跑50单,那相应收入就几乎只有在美团的近一半。这也是为何近期伴随美
刨除“0元购”,美团与淘宝闪购的真实外卖订单已经打平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