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APPLE
小苹果APPLE
长期对打新和热门股的个人分析,希望对你的出手有帮助,创作不易,感谢关注➕点赞
IP属地:广东
54关注
168粉丝
7主题
0勋章
$海天味业(03288)$  ‌ 本人觉得值得申购 理由如下: 一)行业地位突出:海天味业是调味品行业的 “巨无霸”。在全球酱油市场份额高达 13.2%,稳居第一;在中国整体调味品市场市占率为 4.8%,位列第五。其年产能超过 510 万吨,在中国酱油单品市场占有率近 20%,市场统治力强大。 二)产品矩阵丰富:公司拥有 7 个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的核心大单品,还有 31 个年销售额过亿的产品系列,覆盖蚝油、料酒、食醋等八大核心品类,超过 1450 个 SKU,能全面覆盖消费者厨房需求。 三)渠道优势明显:经销商网络扩展至 6743 家,实现中国内地 100% 地级市覆盖,县级市场渗透率达 91.2%,触角深入超 300 万个终端零售网点,渠道库存周转天数仅 28 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45 天。 四)财务状况良好:2022 - 2024 年,营收分别为 256.10 亿元、245.59 亿元、269.01 亿元,2024 年同比增长率为 9.53%;净利分别约为 62.03 亿、56.42 亿、63.56 亿,2024 年同比增长率为 12.65%。2024 年底,年度经营现金流达 68.4 亿,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19.06 亿元,总资产净值为 413.02 亿元,资产负债率仅 23.1%。 五)募投项目有前景:约 55% 的募集资金用于海外产能扩张,30% 投向研发领域,聚焦健康化产品线,剩余 15% 用于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有望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六)估值有吸引力:联席保荐人为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历史项目首日上涨率超 70%。A 股现价对应 37 倍 PE,港股发行价若折让 15%-20%,估值吸引力凸显。 七)基石投资者实力强:此次 IPO
$巨龙在线(JLHL)$  ‌ 申购前的一点小思考 1. 公司基本面分析 业务模式与竞争力:需明确公司主营业务(如金融科技、SaaS、电商等)、市场份额、核心技术及护城河。若公司处于高增长赛道(如AI、云计算)且具备差异化优势,可能更具吸引力。 财务数据:重点关注营收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率及现金流状况。若公司尚未盈利,需评估其烧钱速度与未来盈利路径的清晰度。 风险点:若营收增速放缓或依赖单一客户,可能引发市场担忧。 行业地位:对标同业公司(如中概股中的类似企业)的表现,评估其行业排名及竞争壁垒。 2. 市场环境与情绪 美股IPO当前热度:2023年以来美股IPO市场逐步复苏,但投资者仍偏好盈利确定性高的企业。若市场处于风险偏好上升期(如美联储暂停加息),首日表现可能更佳。 中概股政策风险:需关注中美监管动态(如审计合规问题)、地缘政治因素及国内行业政策(如数据安全法规)。 3. 估值合理性 发行价区间:对比同业市盈率(P/E)、市销率(P/S)等指标。若发行价显著高于同业(如PS为同业2倍以上),可能透支未来增长空间。 认购情况:超额认购倍数高通常反映市场热情,但需警惕“泡沫化”定价。 4. 首日破发概率关键驱动因素 历史数据参考:2022-2023年美股IPO首日破发率约30%-40%,中概股因流动性折价风险更高(如部分企业破发率超50%)。 承销商信誉: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承销的项目通常定价更谨慎,破发概率较低。 散户情绪:若社交媒体(如Reddit)热议度高,可能推高首日涨幅,但也可能加剧波动。 5. 申购建议与策略 适合申购的条件: 公司处于高景气行业(如新能源、AI),且估值合理(P/S<行业平均); 基石投资者占比高(如>50%),显示机构信心; 市
$三花智能(02050)$  ‌打新本人觉得可以申购,理由如下: 一、公司基本面:行业龙头但增速放缓,机器人布局成新看点 1)行业地位突出:三花智能是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份额 45.5%)和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全球第五,份额 4.1%)的龙头企业,客户涵盖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及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 2)财务表现稳健但增速承压:2022-2024 年营收从 213.5 亿元增至 279.5 亿元,净利润从 26.1 亿元增至 31.1 亿元,但增速从 2021 年的超 50% 逐步降至 2024 年的约 10%。制冷空调业务增速放缓(2024 年 13.09%),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速亦从快速增长期的目标 CAGR 50% 下调至 20%。 3)机器人赛道布局带来想象空间:公司自 2022 年起研发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计划投资 38 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全球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市场规模预计 2024-2029 年 CAGR 达 114.7%,但目前该业务尚处研发阶段,商业化落地需时间。 二、市场环境:港股打新情绪回暖,但分化加剧 1)破发率显著下降:2025 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 28%,较 2024 年的 34.3% 明显改善。映恩生物、蜜雪集团等明星股首日涨幅超 40%,但 MetaLight 等个股仍破发 30%,显示市场对质地差异的敏感度提升。 2)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劲:Schroders、GIC、小米等 17 家机构合计认购约 44 亿港元,占发售股份的 56%,显示国际资本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3)保荐人历史表现中等: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 2024 年保荐的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 41.7%,虽较 2023 年的 53% 改善,但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华泰国
$泰德医药(03880)$  ‌要全球发售 1680 万股股份开启招股了,这消息一出来,好多朋友都在琢磨,这泰德医药到底值不值得申购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先瞅瞅这公司是干啥的,泰德医药可以说是全球专注多肽领域的 CRDMO 界的 “三号人物” ,也就是搞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这一套服务的。简单来讲,就是给全球客户提供多肽原料药(API),从药物研发的最开始,一直到商业化生产,它都能掺和一脚。这行业咋样呢?那可是相当有潜力!全球多肽类 CRDMO 市场规模从 2018 年到 2023 年蹭蹭往上涨,预计到 2032 年还能以 22.0% 的速度增长。就像火箭似的,一路 “嗖” 往上冲。​ 再看泰德医药的 “家底”,从招股书里扒拉数据,这公司收入整体还算稳定,2022 年到 2024 年,分别是 3.5 亿、3.3 亿及 4.4 亿元,毛利也是跟着有起伏。不过,这里面也有点小毛病,比如说产能短板就挺明显。2023 年多肽 API 年产能才 500 公斤,利用率 68.2%,和那些行业大佬比起来,就像小巫见大巫。药明康德年产能 3.1 吨,诺泰生物也是吨级别的,这么一对比,泰德医药在产能上可有点落后了。而且客户集中度也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 2021 年 36.5% 升到 2024 年 56.2%,最大客户独占 20.9%,这要是哪个大客户一拍屁股走人,对公司收入影响可不小。​ 咱再聊聊这次招股的具体情况。招股时间是 6 月 20 日到 6 月 25 日,发售价每股 28.4 至 30.6 港元,每手买卖单位 100 股,入场费大概 3090.85 港元,预计 6 月 30 日挂牌上市。这次还拉来了石药集团和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当基石投资者,分别认购 500 万美元等值股份。
$颖通控股(06883)$  作为 “中国香水第一股”,从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市场环境及发行结构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后,本人放弃本次申购。 一、公司基本面:龙头地位与潜在风险并存 行业地位与品牌优势 颖通控股是中国(含港澳)除品牌所有者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按 2023 年零售额计市场占有率约 9.3%。其代理的 72 个国际品牌中,61 个拥有独家授权或分授权,包括爱马仕、梵克雅宝等高端品牌,形成较强的渠道壁垒。截至 2025 年 3 月,公司线下覆盖 400 多个城市的超 100 个自营门店及 8000 多个合作零售点,线上布局电商平台,全渠道网络优势显著。 财务表现稳健但毛利率承压 2023-2025 财年,公司营收从 16.99 亿元增至 20.83 亿元,净利润从 1.73 亿元增至 2.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0.7% 和 14.5%。但香水业务毛利率逐年下滑,从 49.1% 降至 48.4%,主要因供应商集中度高(前五大供应商占比 77.8%)和采购成本上升。此外,自有品牌占比不足 1%,过度依赖外部授权可能面临品牌方自营化的风险。 家族企业结构与高额分红 刘巨荣夫妇持股 75%,上市前三年累计派息超 7.5 亿元,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流及扩张能力。尽管募资用途中 55% 计划用于扩展直销渠道,但截至 2025 年 3 月现金储备仅 2.56 亿元,相对募资规模较小。 二、行业前景:高增长赛道与竞争压力交织 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香水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3 年的 261 亿元增至 2028 年的 4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2.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消费升级推动香水从奢侈品转向日常消费品,男性香水、家居香氛等细分领域快速崛起。颖通作为头部分销商,有望受益于行业红利
$SharpLink Gaming(SBET)$  ‌ 我对SBET 的一些分析  一、公司概况 SharpLink Gaming(SBET)原本是一家业务萎缩的公司,原主业(共享办公)已无核心资产束缚,现因启动“以太坊金库战略”而受到关注,从传统业务向加密资产领域转型,在纳斯达克上市。  二、后市预期 (一)机构预测悲观 目前分析师预测较为悲观,有分析师预计未来一年股价会下跌,平均目标价为 0 美元。但市场波动和不可预见事件会对这些预测产生影响。 (二)短期趋势向下 从短期技术趋势看,股价处于较宽的下跌趋势中。相关分析显示未来 3 个月预计下跌 15.42%,且 90%的概率股价会在 1.84 美元至 2.43 美元之间。 三、风险分析 (一)估值风险 前期股价短期内暴涨超 1000%,可能存在估值过高问题。一旦市场情绪冷却或回归合理估值,股价可能大幅回调。 (二)投机风险 部分股价上涨由市场投机和炒作推动,而非公司基本面支撑,走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三)监管风险 1. 加密货币相关业务模式(“以太坊金库战略”)面临监管不确定性,若加密资产被认定为证券,可能遭 SEC 调查。 2. 资金跨境流动等存在合规风险。 3. 连续亏损可能触发纳斯达克“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警告。 (四)加密货币价格波动风险 “以太坊金库战略”使公司股价与 ETH 价格紧密相关,ETH 价格若大幅下跌(如下跌 20%),可能导致公司市值归零。且美股做空机制下,ETH 价格暴跌可能引发空头踩踏式抛售。 (五)解锁抛压风险 约 2025 年 11 月 180 天锁定期结束后,69,100,313 股的潜在抛售可能对股价形成巨大抛压,引发股价暴跌。 (六)流动性风险 此前公司存在日均成交量不足
$香江电器(02619)$  ‌本人不参与香江电器申购。 一、香江电器基本情况概述​ 香江电器作为一家主营小家电 ODM/OEM 业务的企业,近期开启港股招股。其招股价区间为 2.86 - 3.35 港元,对应市值 7.8 亿 - 9.14 亿港元,发行数量 6822 万股,预期定价日为 2025 年 6 月 23 日,上市日为 6 月 25 日(股份代码2619.HK)。公司主要以 ODM/OEM 模式营运,客户涵盖沃尔玛、飞利浦等全球知名品牌,产品大部分销往北美洲,美国市场收入占比颇高。​ 二、不参与申购的核心依据​ (一)公司过往上市波折,市场信心受影响​ 香江电器自 2017 年便开启 IPO 征程,最初尝试 A 股上市,期间历经多次辅导机构更换,先后与东莞证券、兴业证券合作均未成功。2023 年向深交所主板发起冲刺,在经历两轮监管问询后,于 2024 年 5 月主动撤回申请。随后同年 9 月转战港股,然而其港股 IPO 招股书在 2025 年 3 月 29 日失效,直至近期才再次推进上市流程。这一系列波折反映出公司上市进程并不顺畅,也让市场对其能否成功在港股立足以及后续发展产生疑虑,投资者信心大打折扣。​ (二)客户结构与市场依赖风险突出​ 客户集中度极高:报告期内,香江电器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益占当期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 62.4%、72.4% 及 77.9% ,2024 年最大客户的销售占总收益的 24.1%。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公司经营业绩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度过高。一旦核心客户因自身经营问题、战略调整或与公司合作关系出现裂痕而减少订单,将对香江电器的营收造成重大冲击,业绩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单一市场依赖严重:公司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北美洲,2024 年发运至
IFBH(06603)$  ‌本人申购观点-----小仓位参与,碰下运气 一、基本面分析 1)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IFBH 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旗下品牌 if 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 年市占率分别达 34% 和 60%。公司通过轻资产模式(代工厂生产、第三方物流及分销)快速扩张,2023-2024 年营收从 8740 万美元激增至 1.58 亿美元(同比 + 80.3%),净利润从 1700 万美元翻倍至 3450 万美元,毛利率提升至 36.7%。高增长得益于健康消费趋势及中国市场渗透,但单一产品依赖风险显著(椰子水收入占比超 95%),且供应链高度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 96%),易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 2)财务健康度与风险 尽管短期业绩亮眼,公司面临三大隐忧: A) 对赌协议压力:若未能于 2026 年底前上市,创始人需按 12% 年回报率回购投资者股份,潜在回购金额达 3198 万美元(约为 2024 年净利润的 96%)。 B) 重营销轻供应链:2023-2024 年营销费用翻倍(从 366 万美元增至 735 万美元),但供应链投入不足,代工厂集中且依赖单一控股公司采购。 C) 行业竞争加剧:国内椰子水均价两年内下降 23.5%,IFBH 产品价格竞争力弱于竞品(如每百毫升均价 2.06 元 vs. 行业 1.46 元),渠道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97%)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二、发行结构分析 1) 保荐人与基石投资者 保荐人中信证券在港股市场经验丰富,2024 年以来保荐项目首日上涨率超 90%(如汇舸环保首日涨 6.29%、赤峰黄金微涨 0.73%),具备较强的定价与护盘能力.------很大的加分
$云知声(09678)$  ‌本人申购观点: 放弃 一、公司基本面:技术领先但财务风险高企。 云知声是国内领先的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在语音交互和大模型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自主研发的山海大模型(600 亿参数)在 MedBench 评测中位列国内第一,综合得分 82.2,技术实力对标国际头部企业。行业地位方面,云知声是中国第四大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活 AI 领域排名第三,医疗 AI 领域排名第四。尽管市场份额仅 0.6%,但其营收增速(2022-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 25%)在年收入超 5 亿元的企业中位居前列。 财务方面并不那么美丽,近三年营收稳步增长(2024 年达 9.39 亿元),毛利复合年增长率 23.3%,但净亏损持续扩大(2024 年净亏损 4.54 亿元),净负债率攀升至 27.53 亿元,现金储备仅剩 1.56 亿元。尽管经调整净亏损率从 2022 年的 30.5% 收窄至 2024 年的 17.9%,但短期内盈利难度较大。高额研发投入(占营收 39%-48%)和应收账款周转周期长(2024 年应收账款占营收 60%)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二、行业趋势与市场情绪:AI 赛道热度分化,港股环境承压 1)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全球 AI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1804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17 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33.7%。但行业高度分散,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商汤)占据主导地位,云知声面临激烈竞争。此外,AI 技术商业化落地仍需突破场景碎片化、成本控制等瓶颈,例如其大模型相关收入占比不足 3%,客户数量有限。 2)港股市场情绪与新股表现 2025 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为 28%,处于近年低位,但近期市场
$安井食品(02648)$  ‌又是一只“二婚”股, 本人一手摸下。 一)优势方面: 1)行业地位突出:按 2024 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 6.6%,在中国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13.8%,是第二名的约五倍,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优势明显。 2)行业前景较好:2024 年中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远低于成熟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受餐饮业务需求增长、家庭消费增加、产品质量提升及冷链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驱动,预计 2024 - 2029 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CAGR 达 9.4%,增长速度超其他餐饮相关行业。此外,公司布局海外业务,2024 - 2029 年东南亚速冻食品市场规模 CAGR 预计为 14.0%,增长潜力大。 3)估值有一定吸引力:公司 H 股招股价对应 2024 年 PE 约 13.5 倍,相较 A 股估值(16.1 倍)有溢价空间。  二)风险方面 1)业绩短期承压:今年一季度安井食品收入为 36 亿,同比下滑 4%,净利润 3.9 亿,同比下滑 10%,增速明显滑坡。公司虽在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推新优化产品矩阵,但业绩修复情况有待观察。 2)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国内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消费品公司普遍下行,CPI 连续多月维持在 0% 附近,在此环境下,安井食品港股上市可能较难得到外资认可。且 A + H 概念在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上市破发后有所熄火,安井食品此时赴港上市面临一定市场压力。 3)市场信心不足: 公司宣布发行 H 股后股价整体呈下跌态势,且发行 H 股计划遭到不少中小股东反对,市场对其港股上市的合理性存在质疑,再加上公司高管此前频繁减持套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其港股上市的信心。 综合来看,
圣贝拉(02508)打新策略 ‌一、$圣贝拉(02508)$  ‌将于 2025 年 6 月 18 日至 6 月 23 日招股,拟发售 9542 万股,其中香港发售占 10%,国际发售占 90% ,每股发售价 6.58 港元,每手 500 股,预期 6 月 26 日在联交所上市。从招股信息看,公司引入基石投资者,且对募集资金有明确规划,然而过往经营存在亏损历史及合规问题,申购决策需综合权衡。​ 二、公司及行业分析​ (一)公司概况​圣贝拉是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业务涵盖月子中心(提供产后护理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以及女性功能性食品。旗下拥有圣贝拉(超高端旗舰)、艾屿(高端)、小贝拉(轻奢)等多个月子中心品牌,截至目前已构建起包含 96 家高端月子中心的庞大网络。​ (二)行业地位​2024 年,以中国月子中心收入计算,圣贝拉市场份额约 1.2%,且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集团,还是首家拓展至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三)行业前景​中国产后修复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 2030 年以 23.2% 的复合增速扩张。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对产后护理服务需求增加,尤其对专业化、定制化的高端服务需求更为突出,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不过,行业目前较为分散,竞争激烈。​ 三、财务数据分析​ (一)收入表现​公司收入呈增长态势,从 2022 年的 4.715 亿元增长 18.7% 至 2023 年的 5.599 亿元,并进一步增长 42.7% 至 2024 年的 7.987 亿元,主要得益于月子中心网络扩张,带动各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其中,2024 年月子中心收入为 6.78 亿元,占比 85%;家庭护理服务收入 6907 万元,占比 8.6%;食品收入 5
$曹操出行(02643)$  ‌关于本次抽新本人的观点如下: 一、核心观点​ 曹操出行(02643.HK)作为吉利集团旗下网约车平台,即将登陆港股市场。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综合公司基本面、财务状况、估值水平及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不参与曹操出行申购为更优策略。公司虽有定制车队优势且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但长期亏损、财务压力大,高估值缺乏盈利支撑,且近期港股新股表现不佳、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参与申购面临较高破发及亏损风险,故建议投资者谨慎观望,暂不参与此次申购。​ 二、曹操出行基本情况概述​ (一)行业地位与业务模式​ 曹操出行成立于 2015 年,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已在 136 个城市开展运营,2024 年总交易价值(GTV)达 170 亿元,同比增长 38.8%,市场占有率为 5.4%,在中国网约车行业中排名第二 。其业务模式上,一方面与运力合作伙伴合作完成大部分订单,借助对方资源快速扩大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向附属司机提供自有定制车辆,这些司机通常投入更多时间在平台服务。公司与吉利集团战略合作,开发了超 3.4 万辆定制车,形成了一定差异化优势,2024 年定制车履行订单占公司 GTV 的 25.1% 。​ (二)财务状况剖析​ 从财务数据来看,曹操出行财务压力较大。收入方面,2022 - 2024 年分别为 76.31 亿元、106.68 亿元、146.57 亿元,呈增长态势,三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39.8%,主要得益于订单量从 2022 年的 3.83 亿单增长至 2024 年的 5.98 亿单,以及平均客单价从 23.2 元提升至 28.3 元 。但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成立 10 年累计亏损超 70 亿元,仅 20
‌佰泽医疗 申购前的策 $佰泽医疗(02609)$  ‌本人放弃该标的申购,理由如下: 一、行业背景与公司基本面 佰泽医疗是中国第四大民营肿瘤医院集团,2024 年营收 11.89 亿元,净亏损收窄至 355.7 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 1250 万元,显示出一定的盈利能力改善。公司通过收购扩张,旗下拥有 6 家自有医院和 2 家托管医院,尤其在早癌筛查(早癌筛查中心数目全国第一)和胃肠镜检查(病例数全国第一)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然而,公司商誉高达 6.43 亿元,占净资产 55.1%,存在较大减值风险。此外,历史医疗纠纷涉及 11 宗赔偿(总额 220 万元,其中 1 宗患者死亡),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以上部分数据参考依据来自百度等网络信息,并没有明确证实,请谨慎参考) 二、市场环境与估值水平 1)行业困境与竞争压力民营医院行业近期整体低迷,通策医疗股价从高点暴跌 86%,海吉亚医疗上市后破发,反映出市场对民营医疗服务的信心不足。尽管肿瘤医疗市场需求增长(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达 109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9.8%),但行业面临运营成本高、业务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且政策对民营医院的支持力度有限。 2)估值对比参考同行业龙头海吉亚医疗(市盈率 15.8 倍,市销率 2.1 倍),佰泽医疗发行价区间为 4.22-6.75 港元,对应市值约 28.1 亿至 45 亿港元,按 2024 年营收计算,市销率达 2.37-3.78 倍,显著高于海吉亚医疗。若发行价接近上限,估值可能透支未来增长空间,基本面难以支撑。 三、市场情绪与风险因素 1)市场情绪与破发率 2025 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 25.93%,医疗板块破发率降至 23.81%,整体市场情绪回暖。但民营医院子行业表现疲软,美
$手回集团(02621)$  ‌ 申购观点:本人放弃申购 手回集团是一家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数字化人身险交易及服务平台,在线为保险客户提供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以下是关于其新股申购价值和首日破发概率的分析: 申购价值分析 公司优势 行业地位较高:按 2023 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和首年保费计,手回集团均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机构,在中国人身险中介市场总保费排名中位列第八,市场份额为 2.9%,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业务模式成熟:公司依托小雨伞、咔嚓保、牛保 100 三大平台,形成在线直接分销、代理人分销以及业务合作伙伴分销的多元渠道矩阵,且累计出售超 1900 个产品,其中定制产品超 280 个,具备成熟的业务模式和丰富的产品经验。 客户基础扎实:2024 年投保人数量已超 160 万,被保险人数量超 240 万,拥有较为庞大的客户群体,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品牌效应良好:打造了如超级玛丽重疾险系列、大黄蜂少儿重疾险系列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在线保险中介市场展现出广阔的扩张空间,预计中介将于 2028 年为中国人身险市场贡献总保费 10830 亿元,2024 年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2.3%,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风险因素 业绩波动明显:公司收入从 2022 年的 8.06 亿元攀升至 2023 年的 16.34 亿元后回落至 2024 年的 13.87 亿元,净利润从 2022 年盈利 1.31 亿元转为连续两年亏损,业绩受市场利率、政策调整及保险公司佣金率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不足。 竞争压力较大:手回集团虽排名第二,但与龙头企业 45
$首钢朗泽(02553)$  ‌观点:放弃申购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前景 1)核心业务与技术壁垒 首钢朗泽是全球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核心业务包括: 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工业尾气(如钢铁厂、铁合金厂废气)生产乙醇(可作为车用燃料、SAF 可持续航空燃料原料)和微生物蛋白(新型饲料蛋白原料),并通过二代负碳技术实现每生产 1 吨乙醇直接消耗 0.5 吨二氧化碳。 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工业客户提供技术输出,首笔订单于 2024 年 3 月与冶金企业明拓签订,收入 2613 万元,毛利率高达 86.1%。 技术亮点:拥有 241 项授权专利,攻克了二氧化碳常温低压转化难题,工业装置从开工到投产平均仅需 1.5 年,展现出强大的工程化能力。 2)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政策驱动: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 CCUS 技术需求激增,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 “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公司作为国内技术领先者,有望受益于政策倾斜。 细分市场潜力: 乙醇:作为传统燃料的低碳替代品,全球 SAF(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预计 2030 年规模达 300 亿美元,公司乙醇产品已出口至 LanzaTech 用于 SAF 生产。 微生物蛋白:中国饲料蛋白进口依赖度超 70%,公司产品蛋白含量优于传统豆粕,且生产过程不占用耕地,具备长期替代潜力。 市场地位:按收入计,公司是 2023 年全球 CCUS 行业中最大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企业,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证。 3)风险点 商业化进度滞后:核心产品乙醇和微生物蛋白销售依赖传统渠道(如石油公司、饲料厂商),而二代负碳技术的 SAF 设施预计 2026 年投产,短期业绩增长缺乏明
$BOSS直聘-W(02076)$  ‌也是二进宫股,已经又锚定天花板 盈亏都是有限,不用太过兴奋,观点:还是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地位 1)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BOSS 直聘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以移动端 “直聊 + 智能匹配” 模式为核心,覆盖白领、蓝领及学生用户。2024 年营收达 73.56 亿元,同比增长 23.6%;归母净利润 15.67 亿元,同比大增 42.6%;经调整净利润 27.11 亿元,同比增长 25.7%。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通过用户增长(MAU 达 5300 万,同比 + 25.3%)和付费企业客户数(610 万,同比 + 17.3%)双轮驱动,实现收入与利润的稳健增长。此外,营销费用占比降至 28% 的历史低位,经营现金流连续六个季度超 8 亿元,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健康度突出。 2)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在线招聘行业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6 亿非农人口)及数字化转型趋势。BOSS 直聘在蓝领市场渗透率不足 10%,下沉市场及中小企业服务仍有广阔空间。AI 技术的深化应用(如智能匹配、简历解析)有望提升服务附加值,打开新的变现场景。相较于传统平台(如前程无忧、猎聘),BOSS 直聘凭借移动端优势和创新模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需警惕行业同质化竞争及政策监管风险(如数据安全、反垄断)。 3)港股上市背景 BOSS 直聘于 2022 年 12 月以介绍方式在港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与美股纳斯达克并列上市),此次为二次集资(配售新股),而非传统 IPO。介绍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或资金募集,而二次集资则需重新定价并引入投资者。需注意,介绍上市首日表现(2022 年收盘价 78.5 港元,微涨 0.83%)对此次集资参考意义有限,因二次集资的定价机制、
$富卫集团(01828)$  ‌本人观点:不参与 一、公司基本面:泛亚布局与财务风险并存 1)业务定位与增长潜力 富卫集团是李泽楷旗下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业务覆盖香港、泰国、日本及东南亚新兴市场,采用科技赋能与多渠道分销模式。其核心产品包括分红寿险(贡献 36.5% 新业务价值)、非分红寿险(28%)及危疾保险(22.2%),受益于泛亚地区人口结构变化、中产阶级扩张及保障缺口填补需求。根据 NMG 数据,泛亚地区人寿保险总承保保费预计从 2023 年的 4,070 亿美元增长至 2033 年的 5,790 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2)财务表现与风险 扭亏为盈但盈利脆弱:2024 年净利润为 1,000 万美元,首次实现盈利,主要归因于资本市场回暖及开支优化,但 2022-2023 年累计亏损超 10 亿美元,盈利稳定性存疑。 高杠杆与债务压力: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借贷规模达 27.86 亿美元,永续证券 7.59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87.31%,且商誉 15.07 亿美元(占总资产 2.81%),若收购资产表现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减值风险。 现金流依赖融资:募资用途明确指向 “提升资本水平、偿付能力及建立资本缓冲”,反映其对外部输血的依赖。 二、行业对比与估值水平:溢价空间有限 1)行业趋势与新股表现 板块分化:2025 年港股保险板块受资金流入推动,非银指数年内涨幅超 30%,但新股表现分化。例如,同为保险中介的手回集团(02621.HK)5 月上市首日破发 18%,随后股价下跌 46%,反映市场对高估值或盈利波动标的的谨慎态度。 估值基准:友邦保险(01299.HK)作为行业龙头,2025 年 PEV(内含价值倍数)为 1.18 倍, 处于历史低位;而富卫集团
$药捷安康(02617)$  ‌本人放弃本次抽新,理由如下: 一、公司基本面:研发驱动但风险较高 药捷安康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核心产品 Tinengotinib(TT-00420)是一款多靶点激酶抑制剂,针对胆管癌(CCA)等实体瘤的注册阶段临床试验正在推进。公司尚未实现商业化收入,2023 年营收仅 118.1 万元,2024 年无营收,两年累计亏损超 6 亿元,研发开支占比极高。其财务风险显著,现金流依赖融资支持,且核心产品市场空间有限(全球 CCA 药物市场规模 2024 年约 20 亿美元),缺乏成长为大品种的潜力。 二、市场环境:港股打新情绪回暖但行业分化 2025 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为 25.93%,处于 9 年低位,市场打新赚钱效应显著回升。生物医药股如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 116.7%,蜜雪集团首日涨 43.21%,显示行业热度较高。但需注意,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压力较大,且行业内部分化明显,药捷安康作为研发阶段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市场波动风险。 三、发行估值: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根据招股书,药捷安康按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达 52 亿元,市研率(市值 / 研发开支)显著高于港股 18A 企业中位数(8.12 倍)。其募资净额约 1.61 亿港元,主要用于核心产品 III 期临床试验,而同类公司如康方生物等估值相对更具优势。高估值可能导致上市后估值回调压力,增加破发概率。 四、基石投资者:行业知名机构背书 公司引入江北医药、康方生物(09926.HK)、华盛敦行等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约 1.3 亿港元,占发售股份约 64%。康方生物作为同行业上市公司,其参与提供了一定信心背书,但需注意基石投资者的锁定期及后续减持风险。 五、
$维立志博-B(09887)$  ‌申购观点: 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技术领先与财务风险并存 1)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管线 维立志博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 双特异性抗体)处于注册临床阶段,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已获中、美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及孤儿药资格(ODD)。其全球首创的双抗机制可同时阻断 PD-L1 免疫抑制并激活 4-1BB 共刺激信号,临床数据显示: 单药治疗:晚期 EP-NEC 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 33.3%,中位总生存期(mOS)11.9 个月,显著优于现有化疗方案(5.8-8.9 个月)。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EP-NEC 的 ORR 高达 70.5%(15mg/kg 剂量组达 83.3%),疗效翻倍。 此外,公司拥有 13 款候选药物,覆盖 T 细胞衔接器(TCE)、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前沿技术,其中 LBL-034(GPRC5DxCD3 TCE)全球临床进度第二,LBL-051(CD19xBCMAxCD3 三特异性抗体)授权交易金额达 6.14 亿美元,创国内临床前 TCE 管线纪录。 2)财务风险与现金流压力 持续亏损与零收入:2023-2025 年一季度累计净亏损超 7 亿元,仅 2023 年有 886.5 万元来自百济神州的合作收入,其余年份收入为零。 现金流紧张:截至 2025 年 3 月,现金储备 4.31 亿元,按当前年消耗约 1.8 亿元的速度,仅能支撑约 51 个月,长期依赖外部融资。 合作终止风险:与百济神州的 LBL-007 授权协议于 2025 年 5 月终止,未披露原因,可能影响管线拓展及资金来源。 二
$拨康视云-B(02592)$  ‌不参与本次申购,理由如下: 一、公司基本面与风险点 核心业务与技术亮点 拨康视云是一家专注于眼科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包括: 1)CBT-001(治疗翼状胬肉):全球首个进入 Ⅲ 期临床的同类药物,通过多激酶抑制机制干预血管生成和纤维化,有望填补市场空白。Ⅱ 期数据显示其在减少血管充血和角膜新生血管病变方面效果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2)CBT-009(青少年近视防控):唯一采用非水性制剂的阿托品滴眼液,宣称可提升患者耐受性和产品稳定性,目前处于 Ⅱ 期临床阶段。 商业化不确定性:核心产品均未上市,CBT-001 预计 2027 年上市,CBT-009 商业化需等待 Ⅲ 期结果,短期业绩难兑现。 专利与诉讼风险:CBT-001 在美国涉及专利复审程序,虽部分声明被保留,但仍存在侵权风险;欧洲专利申请亦遭第三方异议,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布局。 财务压力:2021-2024 年累计亏损超 3.3 亿美元,流动负债净额达 3.13 亿美元,现金储备仅 3,490 万美元,依赖 IPO 融资维持运营。 二、估值与市场定位 估值水平 1)市值与发行价:按每股 10.10 港元计算,总市值约 84.73 亿港元,对应 2024 年营收(1,000 万美元,约 7,188 万港元)的市销率(PS)高达 118 倍,显著高于同类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如映恩生物 PS 约 30 倍,荣昌生物 PS 约 18 倍)。 2)对比分析:同赛道企业如兴齐眼药(年治疗费用 3,625 元)和远大医药(TP-03 合作项目)估值更具吸引力,拨康视云溢价主要源于 “全球首创” 概念,但需警惕市场对高估值的消化能力。 市场情绪与基石投资者 1)基石支撑有限:富策控股(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