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APPLE
小苹果APPLE
长期对打新和热门股的个人分析,希望对你的出手有帮助,创作不易,感谢关注➕点赞
IP属地:广东
54关注
168粉丝
21主题
0勋章
$双登股份(06960)$   一、公司基本面:全球储能电池龙头,数据中心业务爆发式增长 1)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双登股份是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2024 年按出货量计全球市占率达 11.1%(全球第一),数据中心储能市场份额 16.1%(中国第一)。其核心产品高倍率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已通过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英飞凌等国际巨头认证,技术壁垒显著。公司拥有超 300 项专利,自主研发的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可将数据中心备电效率提升 30% 以上,在 “东数西算” 等国家战略中占据关键地位。 2)财务表现与风险 收入结构转型:2025 年 1-5 月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同比暴增 119.8% 至 8.72 亿元,占总收入 46.7%,首次超越通信基站业务(占比 42.3%),成为核心增长极。但传统铅酸电池收入占比仍达 66.7%,面临锂电替代风险(通信基站锂电渗透率已从 2020 年 15% 升至 60%)。 盈利波动压力: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 2.81 亿、3.85 亿、3.5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 9.3% 至 0.83 亿元,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20.3% 降至 16.7%,低于宁德时代(26.84%)、派能科技(28.90%)等同行。 资金链风险:截至 2024 年底,应收账款达 23.18 亿元(占流动资产 38.7%),短期债务(应付账款 7.71 亿 + 贸易应收 23 亿)远超账面现金,募资中 45% 将用于偿债。 二、行业趋势与估值水平:政策红利与估值分化 1)行业增长逻辑 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15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890 亿美元,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要求 2025 年新
$天岳先进(02631)$  ‌-------二婚股,小仓位参与。 一、公司基本面:碳化硅衬底龙头,技术壁垒与财务风险并存 1)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天岳先进是全球碳化硅衬底领域的头部企业,2024 年导电型衬底市占率 22.8%(全球第二),半绝缘型衬底国内第一。其核心产品 8 英寸及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已通过英飞凌、特斯拉等国际巨头认证,技术壁垒显著。公司拥有超 500 项专利,自主研发的长晶炉技术可将良率提升至 60% 以上,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 2)财务表现与风险 扭亏为盈但增长承压:2024 年实现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需求爆发及产能释放。但 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骤降 81% 至 851.8 万元,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25.5% 降至个位数,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及产能爬坡期的成本压力。 客户集中度与存货风险:前五大客户贡献超 50% 收入,存在供应链依赖风险;2024 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243.54 万元,若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可能进一步侵蚀利润。 产能扩张与资金需求:公司计划将 70% 募资用于扩建上海临港 8 英寸及 12 英寸产线,预计 2026 年产能提升至 60 万片 / 年,但需警惕产能过剩及良率波动风险。 二、行业趋势与估值水平:政策红利与估值分化 1)行业增长逻辑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技术,SiC 功率器件可使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 5%-10%,光伏逆变器效率提高 3% 以上。全球 SiC 和 GaN 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5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290 亿美元,中国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如《“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国产化
$维立志博-B(09887)$  ‌申购观点: 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技术领先与财务风险并存 1)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管线 维立志博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 双特异性抗体)处于注册临床阶段,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已获中、美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及孤儿药资格(ODD)。其全球首创的双抗机制可同时阻断 PD-L1 免疫抑制并激活 4-1BB 共刺激信号,临床数据显示: 单药治疗:晚期 EP-NEC 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 33.3%,中位总生存期(mOS)11.9 个月,显著优于现有化疗方案(5.8-8.9 个月)。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EP-NEC 的 ORR 高达 70.5%(15mg/kg 剂量组达 83.3%),疗效翻倍。 此外,公司拥有 13 款候选药物,覆盖 T 细胞衔接器(TCE)、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前沿技术,其中 LBL-034(GPRC5DxCD3 TCE)全球临床进度第二,LBL-051(CD19xBCMAxCD3 三特异性抗体)授权交易金额达 6.14 亿美元,创国内临床前 TCE 管线纪录。 2)财务风险与现金流压力 持续亏损与零收入:2023-2025 年一季度累计净亏损超 7 亿元,仅 2023 年有 886.5 万元来自百济神州的合作收入,其余年份收入为零。 现金流紧张:截至 2025 年 3 月,现金储备 4.31 亿元,按当前年消耗约 1.8 亿元的速度,仅能支撑约 51 个月,长期依赖外部融资。 合作终止风险:与百济神州的 LBL-007 授权协议于 2025 年 5 月终止,未披露原因,可能影响管线拓展及资金来源。 二
$蓝思科技(06613)$  ‌ 观点: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地位 1)核心业务与市场份额 蓝思科技是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领域的绝对龙头,核心产品包括玻璃盖板、蓝宝石、陶瓷等防护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苹果、**、小米等)、智能汽车(特斯拉、比亚迪等)及智能穿戴设备。2024 年公司在全球消费电子结构件市场份额达13.0%,智能汽车交互系统领域占比20.9%。其技术壁垒显著,例如在折叠屏 UTG 玻璃、车载曲面玻璃等高端领域具备独家量产能力,深度绑定苹果、特斯拉等头部客户。 2)财务表现与增长逻辑 营收与利润:2024 年实现营收698.97 亿元(同比 + 28%),净利润36.24 亿元(同比 + 20%),扣非净利润增长 46%,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业务驱动力: 消费电子复苏: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6.4%,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长 30.8%,公司深度参与苹果、**等品牌新品研发。 智能汽车放量:中控模组、车载玻璃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8%,单车价值量提升,客户覆盖超 30 家车企。 新兴领域突破: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AI 眼镜整机组装等业务快速起量,2024 年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754%。 3)风险点 大客户依赖: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 49.5%(市场普遍认为是苹果),尽管较峰值下降,但仍需警惕需求波动风险。 现金流质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 净利润比值从 3.64 降至 2.96,盈利质量有所下滑,应收账款占比升至 13.4%。 估值折价压力:H 股较 A 股存在约 28% 的折价,需评估港股市场对制造业龙头的估值容忍度。 二、估值与发行概况 1)估值水平 市值与定价:按发售价 17.38-18.18 港元计算,总市值约 463-485
$首钢朗泽(02553)$  ‌观点:放弃申购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前景 1)核心业务与技术壁垒 首钢朗泽是全球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核心业务包括: 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利用工业尾气(如钢铁厂、铁合金厂废气)生产乙醇(可作为车用燃料、SAF 可持续航空燃料原料)和微生物蛋白(新型饲料蛋白原料),并通过二代负碳技术实现每生产 1 吨乙醇直接消耗 0.5 吨二氧化碳。 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工业客户提供技术输出,首笔订单于 2024 年 3 月与冶金企业明拓签订,收入 2613 万元,毛利率高达 86.1%。 技术亮点:拥有 241 项授权专利,攻克了二氧化碳常温低压转化难题,工业装置从开工到投产平均仅需 1.5 年,展现出强大的工程化能力。 2)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政策驱动: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 CCUS 技术需求激增,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 “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公司作为国内技术领先者,有望受益于政策倾斜。 细分市场潜力: 乙醇:作为传统燃料的低碳替代品,全球 SAF(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预计 2030 年规模达 300 亿美元,公司乙醇产品已出口至 LanzaTech 用于 SAF 生产。 微生物蛋白:中国饲料蛋白进口依赖度超 70%,公司产品蛋白含量优于传统豆粕,且生产过程不占用耕地,具备长期替代潜力。 市场地位:按收入计,公司是 2023 年全球 CCUS 行业中最大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企业,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证。 3)风险点 商业化进度滞后:核心产品乙醇和微生物蛋白销售依赖传统渠道(如石油公司、饲料厂商),而二代负碳技术的 SAF 设施预计 2026 年投产,短期业绩增长缺乏明
$大众口腔(02651)$  ‌ 观点: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 1)核心业务与行业地位 大众口腔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口腔连锁机构,以社区化服务为特色,覆盖湖北、湖南两省 8 市,运营 81 家机构(含 4 家医院、70 家门诊部及 7 家诊所),2024 年按收入计在中国民营口腔服务商中排名第 14 位,按牙椅数量排名第五。其核心业务包括综合牙科(占营收 53.4%)、种植服务(28.4%)和正畸服务(18.2%),但面临客单价持续下滑的困境 —— 种植服务客单价从 2022 年的 1,953 元降至 2024 年的 1,332 元,正畸客单价从 627 元降至 510 元。   2)行业机遇与挑战 市场空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预计 2028 年达 1,93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6.0%,但行业集中度低(大众口腔市场份额仅 2.6%),竞争白热化。 政策压力:国家集采政策导致种植体价格大幅下降(2024 年上半年种植服务平均开支同比降 30%),虽就诊量上升,但价格下行抵消了增量收益,2024 年营收同比下降 8%,净利润下降 6.8%。 盈利瓶颈:毛利率长期低于 40%(2024 年为 37.4%),净利率 15.4%,显著低于通策医疗(毛利率 38.5%,净利率 19.9%)和牙博士等同行,且牙椅利用率从 2022 年的 50.9% 降至 49.4%,产能闲置问题突出。 3)财务与运营风险 业绩波动: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4.09 亿、4.42 亿、4.07 亿元,净利润 5,645 万、6,703 万、6,250 万元,2024 年双降趋势明显,主因消费降级和集采冲击。 股东结构:控股股东姚雪、沈洪敏及中山医疗投资合计持股 65.31%,但 IP
$FORTIOR(01304)$  ‌观点: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前景 核心业务与技术壁垒 FORTIOR(峰岹科技)是中国首家专注于BLDC(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的企业,产品覆盖电机主控芯片(MCU、ASIC)、驱动芯片(HVIC)、智能功率模块(IPM)及功率器件(MOSFET),应用于工业设备、电动工具、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及机器人等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 1)技术自主化:自研「8051+ME」双核架构芯片,实现 FOC(磁场定向控制)算法硬件化,运算效率较 ARM 架构竞品提升 30% 以上,摆脱对 ARM 授权的依赖。 2)车规级突破:车规级 MCU 通过 AEC-Q100 认证,功能安全符合 ISO 26262 标准,已切入比亚迪水泵驱动、蔚来热管理系统供应链,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增速达 115%。 3)高毛利运营:2024 年毛利率达 52.6%,显著高于中国 BLDC 芯片行业平均水平,净利率 37%,盈利能力强劲。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1)需求爆发:全球 BLDC 电机渗透率不足 15%,中国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8%,下游应用从家电(占收入 50%)向汽车(7.35%)、工业伺服、机器人(空心杯电机驱动方案通过特斯拉供应链验证)延伸。 2)国产替代红利:中国 BLDC 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前十大企业中,仅峰岹科技为本土厂商(市占率 4.8%),其余均为欧美日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风险点 1)估值溢价压力:港股发行价上限 120.5 港元对应总市值约 130.7 亿港元,而其 A 股科创板股价(688279.SH)为 185.50 元人民币(约 209.6 港元),港股估值较 A 股存在约 38% 的折价,但横向对比港股半导体板块整体估值仍偏
$讯众通信(02597)$  ‌观点:不参与本次申购 一、云通信赛道的细分龙头,增长瓶颈与财务压力并存 1)核心业务与行业地位 讯众通信是中国领先的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通信平台即服务(CPaaS)、联络中心 SaaS 及智能通信解决方案,客户覆盖互联网、金融、政务等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 2023 年收入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全栈式云通信服务商,但市场份额仅 1.8%,行业整体分散。其核心 CPaaS 业务占收入的 86.8%(2024 年),通过整合电信运营商资源(如语音、短信、流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信服务,毛利率约 22%。 2)财务表现与风险点 营收与利润波动: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8.1 亿、9.16 亿、9.17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6.3%,但净利润从 7466 万元降至 5064 万元,下滑 32.2%,主因资产减值损失激增(2024 年达 4630 万元)及毛利率波动。 现金流紧张: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2-2024 年累计流出 2.87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现金储备仅 728 万元,短期借款 2.91 亿元,偿债压力显著。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55%(2024 年),最大客户贡献 19.1%;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 50%,依赖电信运营商资源。 诉讼风险:涉及与亚康环宇的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 6540 万元),若败诉可能影响声誉及业务拓展。 二、低估值背后的市场担忧 1)定价与募资:发售价 13.55-15.15 港元,对应市值 41.2 亿 - 46.1 亿港元(按 3044 万股计)。按 2024 年净利润 5064 万元(约 5900 万港元),市盈率约 69.8-78.1 倍;
$极智嘉-W(02590)$  ‌观点:不参与本次申购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地位 核心业务与技术壁垒 极智嘉(Geek+)是全球领先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产品覆盖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智能分拣等全流程自动化方案。公司技术优势显著: 1)专利储备:截至 2024 年累计拥有 1,735 项专利,涵盖机器人控制、调度算法、硬件设计等核心领域,自主开发的Robot Matrix 通用技术平台和Hyper + 调度算法支持单仓超 5,000 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拣选准确率达 99.9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产品性能:AMR 空载运行速度达 4.5 米 / 秒,续航超 8 小时,支持复杂混合调度,部署周期仅 1-3 个月,客户回报期 12-36 个月,显著降低人工成本。 市场地位与商业化能力 1)全球龙头:2024 年按收入计为全球最大仓储履约 AMR 供应商,连续 6 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客户覆盖沃尔玛、丰田、西门子等 806 家全球终端客户,业务遍及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收入增长:2021-2024 年营收从 7.9 亿元增至 24.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45%),毛利从 0.8 亿元增至 8.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118.5%),毛利率从 10.2% 提升至 34.8%,亏损收窄至 3.8%,接近盈利拐点。 3)海外扩张:2024 年 72.1% 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欧洲、北美等高价市场毛利率达 46.5%,显著高于国内市场。  风险点 1)持续亏损与现金流压力:2021-2024 年累计亏损超 40 亿元,截至 2024 年上半年现金储备仅 3.11 亿元,依赖 IPO 融资维持研发和全球化布局。 客户集中度高
$富卫集团(01828)$  ‌本人观点:不参与 一、公司基本面:泛亚布局与财务风险并存 1)业务定位与增长潜力 富卫集团是李泽楷旗下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业务覆盖香港、泰国、日本及东南亚新兴市场,采用科技赋能与多渠道分销模式。其核心产品包括分红寿险(贡献 36.5% 新业务价值)、非分红寿险(28%)及危疾保险(22.2%),受益于泛亚地区人口结构变化、中产阶级扩张及保障缺口填补需求。根据 NMG 数据,泛亚地区人寿保险总承保保费预计从 2023 年的 4,070 亿美元增长至 2033 年的 5,790 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2)财务表现与风险 扭亏为盈但盈利脆弱:2024 年净利润为 1,000 万美元,首次实现盈利,主要归因于资本市场回暖及开支优化,但 2022-2023 年累计亏损超 10 亿美元,盈利稳定性存疑。 高杠杆与债务压力: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借贷规模达 27.86 亿美元,永续证券 7.59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87.31%,且商誉 15.07 亿美元(占总资产 2.81%),若收购资产表现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减值风险。 现金流依赖融资:募资用途明确指向 “提升资本水平、偿付能力及建立资本缓冲”,反映其对外部输血的依赖。 二、行业对比与估值水平:溢价空间有限 1)行业趋势与新股表现 板块分化:2025 年港股保险板块受资金流入推动,非银指数年内涨幅超 30%,但新股表现分化。例如,同为保险中介的手回集团(02621.HK)5 月上市首日破发 18%,随后股价下跌 46%,反映市场对高估值或盈利波动标的的谨慎态度。 估值基准:友邦保险(01299.HK)作为行业龙头,2025 年 PEV(内含价值倍数)为 1.18 倍, 处于历史低位;而富卫集团
$BOSS直聘-W(02076)$  ‌也是二进宫股,已经又锚定天花板 盈亏都是有限,不用太过兴奋,观点:还是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地位 1)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BOSS 直聘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以移动端 “直聊 + 智能匹配” 模式为核心,覆盖白领、蓝领及学生用户。2024 年营收达 73.56 亿元,同比增长 23.6%;归母净利润 15.67 亿元,同比大增 42.6%;经调整净利润 27.11 亿元,同比增长 25.7%。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通过用户增长(MAU 达 5300 万,同比 + 25.3%)和付费企业客户数(610 万,同比 + 17.3%)双轮驱动,实现收入与利润的稳健增长。此外,营销费用占比降至 28% 的历史低位,经营现金流连续六个季度超 8 亿元,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健康度突出。 2)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在线招聘行业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6 亿非农人口)及数字化转型趋势。BOSS 直聘在蓝领市场渗透率不足 10%,下沉市场及中小企业服务仍有广阔空间。AI 技术的深化应用(如智能匹配、简历解析)有望提升服务附加值,打开新的变现场景。相较于传统平台(如前程无忧、猎聘),BOSS 直聘凭借移动端优势和创新模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需警惕行业同质化竞争及政策监管风险(如数据安全、反垄断)。 3)港股上市背景 BOSS 直聘于 2022 年 12 月以介绍方式在港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与美股纳斯达克并列上市),此次为二次集资(配售新股),而非传统 IPO。介绍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或资金募集,而二次集资则需重新定价并引入投资者。需注意,介绍上市首日表现(2022 年收盘价 78.5 港元,微涨 0.83%)对此次集资参考意义有限,因二次集资的定价机制、
$安井食品(02648)$  ‌又是一只“二婚”股, 本人一手摸下。 一)优势方面: 1)行业地位突出:按 2024 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 6.6%,在中国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 13.8%,是第二名的约五倍,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优势明显。 2)行业前景较好:2024 年中国人均速冻食品消费量远低于成熟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受餐饮业务需求增长、家庭消费增加、产品质量提升及冷链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驱动,预计 2024 - 2029 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 CAGR 达 9.4%,增长速度超其他餐饮相关行业。此外,公司布局海外业务,2024 - 2029 年东南亚速冻食品市场规模 CAGR 预计为 14.0%,增长潜力大。 3)估值有一定吸引力:公司 H 股招股价对应 2024 年 PE 约 13.5 倍,相较 A 股估值(16.1 倍)有溢价空间。  二)风险方面 1)业绩短期承压:今年一季度安井食品收入为 36 亿,同比下滑 4%,净利润 3.9 亿,同比下滑 10%,增速明显滑坡。公司虽在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推新优化产品矩阵,但业绩修复情况有待观察。 2)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国内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消费品公司普遍下行,CPI 连续多月维持在 0% 附近,在此环境下,安井食品港股上市可能较难得到外资认可。且 A + H 概念在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上市破发后有所熄火,安井食品此时赴港上市面临一定市场压力。 3)市场信心不足: 公司宣布发行 H 股后股价整体呈下跌态势,且发行 H 股计划遭到不少中小股东反对,市场对其港股上市的合理性存在质疑,再加上公司高管此前频繁减持套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其港股上市的信心。 综合来看,
$拨康视云-B(02592)$  ‌不参与本次申购,理由如下: 一、公司基本面与风险点 核心业务与技术亮点 拨康视云是一家专注于眼科创新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包括: 1)CBT-001(治疗翼状胬肉):全球首个进入 Ⅲ 期临床的同类药物,通过多激酶抑制机制干预血管生成和纤维化,有望填补市场空白。Ⅱ 期数据显示其在减少血管充血和角膜新生血管病变方面效果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2)CBT-009(青少年近视防控):唯一采用非水性制剂的阿托品滴眼液,宣称可提升患者耐受性和产品稳定性,目前处于 Ⅱ 期临床阶段。 商业化不确定性:核心产品均未上市,CBT-001 预计 2027 年上市,CBT-009 商业化需等待 Ⅲ 期结果,短期业绩难兑现。 专利与诉讼风险:CBT-001 在美国涉及专利复审程序,虽部分声明被保留,但仍存在侵权风险;欧洲专利申请亦遭第三方异议,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布局。 财务压力:2021-2024 年累计亏损超 3.3 亿美元,流动负债净额达 3.13 亿美元,现金储备仅 3,490 万美元,依赖 IPO 融资维持运营。 二、估值与市场定位 估值水平 1)市值与发行价:按每股 10.10 港元计算,总市值约 84.73 亿港元,对应 2024 年营收(1,000 万美元,约 7,188 万港元)的市销率(PS)高达 118 倍,显著高于同类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如映恩生物 PS 约 30 倍,荣昌生物 PS 约 18 倍)。 2)对比分析:同赛道企业如兴齐眼药(年治疗费用 3,625 元)和远大医药(TP-03 合作项目)估值更具吸引力,拨康视云溢价主要源于 “全球首创” 概念,但需警惕市场对高估值的消化能力。 市场情绪与基石投资者 1)基石支撑有限:富策控股(
$泰德医药(03880)$  ‌要全球发售 1680 万股股份开启招股了,这消息一出来,好多朋友都在琢磨,这泰德医药到底值不值得申购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先瞅瞅这公司是干啥的,泰德医药可以说是全球专注多肽领域的 CRDMO 界的 “三号人物” ,也就是搞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这一套服务的。简单来讲,就是给全球客户提供多肽原料药(API),从药物研发的最开始,一直到商业化生产,它都能掺和一脚。这行业咋样呢?那可是相当有潜力!全球多肽类 CRDMO 市场规模从 2018 年到 2023 年蹭蹭往上涨,预计到 2032 年还能以 22.0% 的速度增长。就像火箭似的,一路 “嗖” 往上冲。​ 再看泰德医药的 “家底”,从招股书里扒拉数据,这公司收入整体还算稳定,2022 年到 2024 年,分别是 3.5 亿、3.3 亿及 4.4 亿元,毛利也是跟着有起伏。不过,这里面也有点小毛病,比如说产能短板就挺明显。2023 年多肽 API 年产能才 500 公斤,利用率 68.2%,和那些行业大佬比起来,就像小巫见大巫。药明康德年产能 3.1 吨,诺泰生物也是吨级别的,这么一对比,泰德医药在产能上可有点落后了。而且客户集中度也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 2021 年 36.5% 升到 2024 年 56.2%,最大客户独占 20.9%,这要是哪个大客户一拍屁股走人,对公司收入影响可不小。​ 咱再聊聊这次招股的具体情况。招股时间是 6 月 20 日到 6 月 25 日,发售价每股 28.4 至 30.6 港元,每手买卖单位 100 股,入场费大概 3090.85 港元,预计 6 月 30 日挂牌上市。这次还拉来了石药集团和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当基石投资者,分别认购 500 万美元等值股份。
IFBH(06603)$  ‌本人申购观点-----小仓位参与,碰下运气 一、基本面分析 1)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IFBH 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旗下品牌 if 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 年市占率分别达 34% 和 60%。公司通过轻资产模式(代工厂生产、第三方物流及分销)快速扩张,2023-2024 年营收从 8740 万美元激增至 1.58 亿美元(同比 + 80.3%),净利润从 1700 万美元翻倍至 3450 万美元,毛利率提升至 36.7%。高增长得益于健康消费趋势及中国市场渗透,但单一产品依赖风险显著(椰子水收入占比超 95%),且供应链高度集中(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 96%),易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 2)财务健康度与风险 尽管短期业绩亮眼,公司面临三大隐忧: A) 对赌协议压力:若未能于 2026 年底前上市,创始人需按 12% 年回报率回购投资者股份,潜在回购金额达 3198 万美元(约为 2024 年净利润的 96%)。 B) 重营销轻供应链:2023-2024 年营销费用翻倍(从 366 万美元增至 735 万美元),但供应链投入不足,代工厂集中且依赖单一控股公司采购。 C) 行业竞争加剧:国内椰子水均价两年内下降 23.5%,IFBH 产品价格竞争力弱于竞品(如每百毫升均价 2.06 元 vs. 行业 1.46 元),渠道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 97%)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二、发行结构分析 1) 保荐人与基石投资者 保荐人中信证券在港股市场经验丰富,2024 年以来保荐项目首日上涨率超 90%(如汇舸环保首日涨 6.29%、赤峰黄金微涨 0.73%),具备较强的定价与护盘能力.------很大的加分
$云知声(09678)$  ‌本人申购观点: 放弃 一、公司基本面:技术领先但财务风险高企。 云知声是国内领先的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在语音交互和大模型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自主研发的山海大模型(600 亿参数)在 MedBench 评测中位列国内第一,综合得分 82.2,技术实力对标国际头部企业。行业地位方面,云知声是中国第四大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生活 AI 领域排名第三,医疗 AI 领域排名第四。尽管市场份额仅 0.6%,但其营收增速(2022-2024 年复合年增长率 25%)在年收入超 5 亿元的企业中位居前列。 财务方面并不那么美丽,近三年营收稳步增长(2024 年达 9.39 亿元),毛利复合年增长率 23.3%,但净亏损持续扩大(2024 年净亏损 4.54 亿元),净负债率攀升至 27.53 亿元,现金储备仅剩 1.56 亿元。尽管经调整净亏损率从 2022 年的 30.5% 收窄至 2024 年的 17.9%,但短期内盈利难度较大。高额研发投入(占营收 39%-48%)和应收账款周转周期长(2024 年应收账款占营收 60%)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二、行业趋势与市场情绪:AI 赛道热度分化,港股环境承压 1)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全球 AI 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1804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17 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33.7%。但行业高度分散,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商汤)占据主导地位,云知声面临激烈竞争。此外,AI 技术商业化落地仍需突破场景碎片化、成本控制等瓶颈,例如其大模型相关收入占比不足 3%,客户数量有限。 2)港股市场情绪与新股表现 2025 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为 28%,处于近年低位,但近期市场
$颖通控股(06883)$  作为 “中国香水第一股”,从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市场环境及发行结构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后,本人放弃本次申购。 一、公司基本面:龙头地位与潜在风险并存 行业地位与品牌优势 颖通控股是中国(含港澳)除品牌所有者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按 2023 年零售额计市场占有率约 9.3%。其代理的 72 个国际品牌中,61 个拥有独家授权或分授权,包括爱马仕、梵克雅宝等高端品牌,形成较强的渠道壁垒。截至 2025 年 3 月,公司线下覆盖 400 多个城市的超 100 个自营门店及 8000 多个合作零售点,线上布局电商平台,全渠道网络优势显著。 财务表现稳健但毛利率承压 2023-2025 财年,公司营收从 16.99 亿元增至 20.83 亿元,净利润从 1.73 亿元增至 2.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0.7% 和 14.5%。但香水业务毛利率逐年下滑,从 49.1% 降至 48.4%,主要因供应商集中度高(前五大供应商占比 77.8%)和采购成本上升。此外,自有品牌占比不足 1%,过度依赖外部授权可能面临品牌方自营化的风险。 家族企业结构与高额分红 刘巨荣夫妇持股 75%,上市前三年累计派息超 7.5 亿元,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流及扩张能力。尽管募资用途中 55% 计划用于扩展直销渠道,但截至 2025 年 3 月现金储备仅 2.56 亿元,相对募资规模较小。 二、行业前景:高增长赛道与竞争压力交织 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香水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3 年的 261 亿元增至 2028 年的 4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2.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消费升级推动香水从奢侈品转向日常消费品,男性香水、家居香氛等细分领域快速崛起。颖通作为头部分销商,有望受益于行业红利
周六福(06168)珠宝赛道的潜力与风险 ‌$周六福(06168)$  ‌这名字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喜庆,感觉周六买它的股票,下周就能福气满满地数钱?先别急着下结论,在决定是否申购这只新股之前,咱们得好好研究一番,看看它到底是潜力股,还是有可能让你 “凉凉” 的破发股。 一、公司概况:珠宝界的 “连锁小霸王”? 周六福成立于 2004 年,在国内珠宝市场也算是摸爬滚打多年了。你要是走在大街上,说不定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家周六福门店。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它家门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 4129 家,这规模,就像在珠宝市场上撒下了一张大网。以中国门店数目计,2017 - 2024 年连续八年,周六福都稳居中国珠宝市场前五大品牌之列,这成绩还是相当亮眼的。​不过,它这扩张速度快,也有个小秘密武器 —— 加盟店模式。加盟店占比高达 97.8%,靠着向加盟商收取服务费与管理费,周六福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这就好比开了一家超级连锁餐厅,自己不用掏太多钱开新店,加盟商们纷纷出钱出力,帮着把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但是呢,这加盟店模式也有它的小烦恼,后面咱们再细说。 ​二、行业前景:黄金珠宝,永不落幕的 “时尚秀”? ​黄金珠宝行业,那可是个经典的消费行业,就像时尚圈里永远不会过时的小黑裙。不管经济形势怎么变,人们对黄金珠宝的喜爱似乎总是有增无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也让黄金珠宝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而且,现在 “国潮经济” 兴起,黄金珠宝作为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你看,那些设计新颖、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黄金饰品,在市场上可是相当抢手。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比如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从这些方面来看,黄金珠宝行
圣贝拉(02508)打新策略 ‌一、$圣贝拉(02508)$  ‌将于 2025 年 6 月 18 日至 6 月 23 日招股,拟发售 9542 万股,其中香港发售占 10%,国际发售占 90% ,每股发售价 6.58 港元,每手 500 股,预期 6 月 26 日在联交所上市。从招股信息看,公司引入基石投资者,且对募集资金有明确规划,然而过往经营存在亏损历史及合规问题,申购决策需综合权衡。​ 二、公司及行业分析​ (一)公司概况​圣贝拉是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集团,业务涵盖月子中心(提供产后护理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以及女性功能性食品。旗下拥有圣贝拉(超高端旗舰)、艾屿(高端)、小贝拉(轻奢)等多个月子中心品牌,截至目前已构建起包含 96 家高端月子中心的庞大网络。​ (二)行业地位​2024 年,以中国月子中心收入计算,圣贝拉市场份额约 1.2%,且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集团,还是首家拓展至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三)行业前景​中国产后修复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 2030 年以 23.2% 的复合增速扩张。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对产后护理服务需求增加,尤其对专业化、定制化的高端服务需求更为突出,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不过,行业目前较为分散,竞争激烈。​ 三、财务数据分析​ (一)收入表现​公司收入呈增长态势,从 2022 年的 4.715 亿元增长 18.7% 至 2023 年的 5.599 亿元,并进一步增长 42.7% 至 2024 年的 7.987 亿元,主要得益于月子中心网络扩张,带动各业务板块协同增长 。其中,2024 年月子中心收入为 6.78 亿元,占比 85%;家庭护理服务收入 6907 万元,占比 8.6%;食品收入 5
$香江电器(02619)$  ‌本人不参与香江电器申购。 一、香江电器基本情况概述​ 香江电器作为一家主营小家电 ODM/OEM 业务的企业,近期开启港股招股。其招股价区间为 2.86 - 3.35 港元,对应市值 7.8 亿 - 9.14 亿港元,发行数量 6822 万股,预期定价日为 2025 年 6 月 23 日,上市日为 6 月 25 日(股份代码2619.HK)。公司主要以 ODM/OEM 模式营运,客户涵盖沃尔玛、飞利浦等全球知名品牌,产品大部分销往北美洲,美国市场收入占比颇高。​ 二、不参与申购的核心依据​ (一)公司过往上市波折,市场信心受影响​ 香江电器自 2017 年便开启 IPO 征程,最初尝试 A 股上市,期间历经多次辅导机构更换,先后与东莞证券、兴业证券合作均未成功。2023 年向深交所主板发起冲刺,在经历两轮监管问询后,于 2024 年 5 月主动撤回申请。随后同年 9 月转战港股,然而其港股 IPO 招股书在 2025 年 3 月 29 日失效,直至近期才再次推进上市流程。这一系列波折反映出公司上市进程并不顺畅,也让市场对其能否成功在港股立足以及后续发展产生疑虑,投资者信心大打折扣。​ (二)客户结构与市场依赖风险突出​ 客户集中度极高:报告期内,香江电器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益占当期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 62.4%、72.4% 及 77.9% ,2024 年最大客户的销售占总收益的 24.1%。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公司经营业绩对少数大客户的依赖度过高。一旦核心客户因自身经营问题、战略调整或与公司合作关系出现裂痕而减少订单,将对香江电器的营收造成重大冲击,业绩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单一市场依赖严重:公司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北美洲,2024 年发运至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