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疯投哥
多年中美港股经验,看重商业模式,尤为关注互联网、消费、医药。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38
帖子 · 3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疯投哥
疯投哥
·
10-17
斑马智行揭秘:中国智舱的 “安全底座”有多硬
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与重构期。据最新数据,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中国市场也实现了12.4%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局势正在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供应链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不再只是一个企业的可选项,而是产业的必然需求。 自2015年成立起,斑马智行便将支持国产芯片作为长期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国内芯片厂商建立合作,覆盖三十多个计算平台,形成可验证、可扩展的开放生态,为车企提供多样选择,也为国产芯片提供共同成长的土壤。 截至2025年6月,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60家主机厂、14个国家。这些大规模量产经验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的测试环境,使其在安全性、兼容性与性能表现上得以持续优化。 在实际合作中,斑马智行与各家芯片厂商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联合发布的Banma Hypervisor方案,成功在单芯片上实现了Linux与Android系统的并行运行,使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软件适配周期缩短一半。 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则聚焦于车规级安全场景,基于芯驰X9、E3系列芯片打造高可靠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而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则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了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的融合。 斑马智行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中,双方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融合,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 要让国产芯片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系统兼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斑马智行通过AliOS与Banma Hypervisor构建的虚拟化基线,成功屏蔽了底层芯片的差异,为车企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与算力调度方式。 2025年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
看
40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斑马智行揭秘:中国智舱的 “安全底座”有多硬
疯投哥
疯投哥
·
09-10
机器人ETF(562500)捕捉智能制造的时代红利
不知大家最近在股市上的收获如何?2025年以来,两大投资主线——AI和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不知道你有没有跟上并赚到。什么?没有?——不用着急,除了这些热门赛道,其实还有一个稳健又确定性强的方向,值得你重点关注。 那就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机器人ETF(562500)已经上涨超过30%,成为市场上一条低调但强劲的投资主线。那么这种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未来已至,机器人时代加速到来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想象边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多次惊艳亮相,勾勒出“人机协同”的未来蓝图。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伴随歌舞表演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焦点。 一个来自全球科技巨头,一个源自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二者共同传递出强烈信号:机器人产业正迈向实用化的临界点,从概念走向现实。在这一技术与产业交汇的历史性趋势中,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巨大的投资机遇与红利正在孕育。 投资难题:高门槛与高风险并存 尽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科技股却面临诸多挑战: 知识壁垒高:技术迭代迅速,概念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深入理解。 竞争激烈:行业更新周期短,鲜有长期稳定的“常青树”企业。 波动风险大:科技股涨跌剧烈,散户容易陷入“追高杀跌”的困境。 这些难题让许多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投资者,要么因选股困难而错失机会,要么因风险过高而折戟沉沙。 最佳路径:机器人ETF,稳健分享行业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ETF(56250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稳妥的投资路径,其优势在于,既能让投资者分享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增长,又能有效降低投资门槛和不确定性。 核心持仓: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我们来看看机器人ETF(562500)的持仓情况,发现它精选了一篮子优质企业,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
看
48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机器人ETF(562500)捕捉智能制造的时代红利
疯投哥
疯投哥
·
08-29
营收净利双增,万和电气半年报背后的“反内卷”经济学
8月26日,万和电气(002543.SZ)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00%。在厨电行业整体步入存量竞争、多数企业深陷“价格战”与“流量战”泥潭的宏观背景下,这份营收净利“稳健双增”的财报显得尤为难得。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份企业稳健增长的业绩报告;但深度剖析后不难发现,其背后却隐藏着两条清晰的经济学主线——国内市场的“供给创造需求”创新路径与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跃迁”战略布局。这不仅系统性地解释了万和电气在逆周期环境下的增长韧性,其通过产品驱动与效率提升穿越行业低谷的实践,更为观察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微观样本。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万和国内破局“内卷”的战略根因 能够在国内厨卫市场继续保持领跑态势,是万和电气本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根据半年报显示,代表公司国内主营业务的厨房电器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在存量市场中,企业往往陷入通过“价格战”争夺现有需求的“囚徒困境”。而万和的策略则回归了经济学经典命题——“萨伊定律”(Say's Law) 的现代表达:有效的供给自身就能创造新的需求。 首先,面对存量市场中用户对于厨卫产品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万和没有堆砌参数,而是通过新技术供给创造换新需求,并精准击中“有效吸排”、“易清洁”、“大火力”等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痛点。包括顶侧双吸油烟机、易清洁无印定时灶具等创新产品,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激发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强烈意愿。这不是在瓜分固定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得更大、更美味。这直接推动了其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烟灶品类挺进行业一线,毛利率提升3.51个百分
看
1.44万
回复
2
点赞
29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营收净利双增,万和电气半年报背后的“反内卷”经济学
疯投哥
疯投哥
·
08-28
港股再现“称重时刻”:复星国际低市净率下,创新与AI如何驱动价值重估
格雷厄姆那句“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在港股再次被验证。2025年8月27日收盘,复星国际(00656.HK)收报5.36港元,对应市值437亿港元,市净率仅0.34倍。 然而,当我们把2025年中报以及近期一连串事件拼成一幅全景图,会发现复星的体重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在悄悄增肌。 报告期内,复星总收入872.8亿元,归母净利润6.6亿元,科创投入达人民币36亿元,创新体系持续发力,其中以创新药和AI+业务的表现最为出色,复星的创新能力正在加速兑现。 创新成色:管线梯队与国际化的"胜负手" 上半年,整个港股市场创新药情绪高涨,港股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领涨主线,主要指数涨幅均超50%。 截至8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复星医药涨超19%,复宏汉霖涨超242%,复星的创新药不仅体现在技术,更重要是在业绩,这也是复宏汉霖大涨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195.1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其中,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总体来看,复星的创新药管线分三梯队: 现金牛产品:斯鲁利单抗(PD-1)业绩期内实现全球产品销售收入5.977 亿元。欧盟获批后有望新增5-8亿收入;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产品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贡献稳定现金流。 新上市梯队:复妥宁(CDK4/6抑制剂)切入乳腺癌市场,首个自研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双适应症获批,填补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临床后期潜力爆品:HLX43(PD-L1 ADC)全球II期临床数据亮眼,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并且市场分析认为,HLX43的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50亿美元;HLX22(HER2)有望改变一线胃癌SOC,并剑指更广阔的乳腺癌市场,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00亿美元。 AI
看
5,769
回复
1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港股再现“称重时刻”:复星国际低市净率下,创新与AI如何驱动价值重估
疯投哥
疯投哥
·
08-15
联想Q1季报评论:从长期PC霸主到“AI三轮驱动”的兑现期
把这季联想放在更长时间轴里看,我更愿意用“把第一做厚”来概括:不仅稳坐全球PC龙头,Q1 PC市占提升到24.6%的历史新高,同时非PC业务占比抬升至47%,进一步把增长重心从“单一赛道”转成“多引擎共推”的结构性上台阶。营收1362亿元人民币(+22%),创一季度新高,非港会口径净利28.16亿元(+22%),经营质量与体量同步放大。 一、这一季,三件最重要的事 份额与速度:PC业务“量价结构”改善叠加AI PC渗透,跑赢行业,市占24.6%并录得近15个季度最快增速;IDG收入973亿元(+17.8%)。 AI基础设施爆发:ISG收入+35.8%,其中AI基础设施收入同比+155%、液冷收入近+30%,确立“算力底座”又一飞轮。 服务与方案变现:SSG收入+19.8%、运营利润率22.2%再创新高;高附加值(运维与项目/解决方案)合计占比接近60%,DaaS为核心增长引擎、TruScale IaaS同比>200%。 二、IDG:AI PC不是“换机”,而是“换体验” 渗透数据在加速:本季AI PC出货已占联想整体PC出货30%+;在中国,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 PC已占笔电出货27%。这意味着AI功能从“尝鲜”进入“主销”。 体验为先的溢价:端侧推理、能效与本地隐私保护带来与云端AI差异化价值;“统一AI入口”的路径正在落地,“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WAU约40%,显示粘性初步成形。 多端协同:摩托罗拉在海外折叠屏细分份额超50%,手机业务连续双位数增长,IDG的一体多端战略为AI体验闭环提供更多入口与数据资产。 我的判断: AI PC渗透+商用更新+Windows换代共同推动IDG在未来数季维持“量、价、利”的结构性改善,IDG将是联想AI价值兑现的第一现金流源。 三
看
2,744
回复
1
点赞
6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联想Q1季报评论:从长期PC霸主到“AI三轮驱动”的兑现期
疯投哥
疯投哥
·
08-13
港股创新药还能上车吗?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火的创新药。 当全球巨头用数十亿美元“抢购”中国药企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对中国创新药实力的国际背书。这轮有业绩、有估值预期的高景气趋势也助推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一举突破180亿元,成为捕捉这股由资本与科技共同驱动的创新药浪潮最便捷的工具。 实际上,过去几年,港股市场整体低迷,医药板块也深陷调整,优质龙头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一度被打到历史低位,形成了罕见的价值洼地。然而,2024 年以来,一股来自海内外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切。 从 2024 年开始,国际制药巨头频频出手收购中国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投资,更是全球医药产业对中国创新力的高度认可。2025年 5 月,这一趋势再次被推向高潮——三生国健与辉瑞达成高达60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药物全球独家授权交易,成为行业焦点。类似的案例在过去一年中层出不穷,这些交易无一不体现了海外资本和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价值的深度认可。 这种“外部认可+内部创新”的双轮驱动,让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强劲反弹。虽然今年以来该板块已经出现一波上涨,但更多的是对过去过度低估的修正。放眼长期,中国创新药企依然具备全球竞争力:一方面,研发管线持续丰富,临床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临床需求,为创新药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药个股的专业门槛高、信息不对称明显,要精准把握龙头机会并不容易。而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正是一个低成本、分散风险、直接覆盖核心赛道的高效工具。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精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CSI),聚焦在港上市、主营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优质企业,代表中国创新药核心力量,成分股包括百济神州、药明康德、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行业纯度高
看
94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港股创新药还能上车吗?
疯投哥
疯投哥
·
08-12
投资健康未来:用“稳健+成长”双引擎,捕捉医药产业复苏与创新浪潮
过去几年,港股医药板块走得很艰难。无论是创新药、医疗器械,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哪怕是龙头公司,也难逃估值压缩和股价回调的周期,优质资产被市场情绪“错杀”,一度跌回数年前的价格,形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 今年以来,情况开始悄然变化。随着政策扶持加码、研发成果不断落地,以及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创新的再度关注,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很多人以为机会已经错过,但实际上,这轮上涨更多是对过去低估的修正,而非泡沫重来——从估值水平看,很多核心资产仍处于历史中低区间,远未透支未来增长。 不过,医药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行业趋势,还要深入理解个股的研发进度、产品管线和政策风险,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把握。因此,投资医药股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通过ETF一键锁定赛道,用低成本、分散化的方式参与行业成长。 在这样的窗口期,投资者既可以利用ETF低成本锁定整个优质赛道,又能抓住行业从低谷到复苏的“第二波”红利。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对互补性极强的医疗健康投资工具: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成立于2025年7月28日,覆盖医疗全产业链,稳健型配置代表。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专注生物科技与创新药,高弹性成长代表。 它们一个稳健推进,一个高弹进攻,组合起来,就是一套能攻能守的“双引擎”投资方案,让你参与行业复苏的同时,把握未来的创新浪潮。 一、两只ETF的“性格”差异 ETF基金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时间 2025年7月28日 2021年9月29日 跟踪指数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药、器械、服务、平台等全链条)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创新药、生物科技为主) 代表成分股 药明生物、京东健康、微创医疗等 康方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 投资风格 稳健分散,龙头集中 高成长,高弹性 风险
看
68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投资健康未来:用“稳健+成长”双引擎,捕捉医药产业复苏与创新浪潮
疯投哥
疯投哥
·
07-10
90后养生新宠!佐力药业的乌灵参如何从药箱走向办公桌?
当养生成为年轻人的“刚需” 曾经,“补脑安神”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词汇,但不知从何时起,90后泡起了枸杞,00后端起了“养生咖啡”,情绪调节与脑力续航成了年轻人的日常刚需。乌灵参,也随之悄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药箱里的中成药,走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通勤包的夹层,甚至成为夜宵搭配的“续命神器”。从一味药材,变成了一种日常陪伴的“情绪搭子”。 这场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佐力药业(SZ:300181)主动推动的结果。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中药企业,没有靠炒作造势,而是在产品形态、使用场景、传播语言上持续进化调整,一点点靠近年轻人,一步步突破“中药等于老气横秋”的固有印象,悄然完成了一次品牌的升华蜕变。 数据说话,看见佐力药业的成长轨迹 2024年,佐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5.89%,创下历史新高。 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3.68亿元至3.88亿元,同比增长24.30%-31.06%,收入同比增长12%。核心产品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延续高增长态势,扣除去年同期乌梅汤收入1个多亿,上半年核心业务同比增速大约有20%。在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而在这亮眼的业绩数字背后,佐力药业正演绎着一场从继承传统到拥抱时代的悄然跃迁。 佐力药业的三重进化路径:产品、用户、科技 1. 产品形态的现代化:从“药感”走向“养感” 乌灵参并非“新面孔”。它原产于云南,传统中医认为其“养心、安神、健脑、益气”。佐力药业早在1998年就将独家乌灵菌的发酵技术引入现代制药体系,解决了天然乌灵参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陆续开发出纯乌灵菌粉的胶囊制剂(乌灵胶囊)、以乌灵菌粉为君药的颗粒制剂(灵莲花颗粒)、以乌灵菌粉
看
93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90后养生新宠!佐力药业的乌灵参如何从药箱走向办公桌?
疯投哥
疯投哥
·
06-26
中国香水第一股港交所敲钟:颖通控股押注中国香水渗透率跃升红利
“气味是唯一不会消失的记忆。” 从宫廷的熏香到文人墨客的香囊,香气一直是品味与情感的载体。 当“嗅觉经济”悄然崛起,一个被资本市场长期忽视的赛道正迎来结构性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达207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以上。 6月26日,这一浪潮的领航者——颖通控股(06883.HK),作为中国除品牌方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正式敲钟,以香水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一、稀缺性龙头:卡位高增长赛道,构建护城河三角 颖通控股的稀缺价值首先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品牌生态位。在中国高端香水市场,国际奢侈品牌因文化差异和渠道复杂性,往往依赖本土伙伴开拓市场。颖通凭借40年深耕,手握72个国际品牌的授权网络,其中61个为独家授权,覆盖Hermès、Van Cleef & Arpels、Versace等顶级奢侈品牌。这一合作矩阵不仅奠定其奢侈品入华桥梁的地位,更形成高壁垒的规模效应,2025年一季度售出香水720万件,毛利率稳定在48%以上。 在规模效应带动下,颖通控股近几年营收和盈利均呈增长态势。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的三个财年内,颖通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18.64亿元以及20.83亿元,三年累计营收约56.46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其护城河的第二个支点是全域渠道统治力。线下,公司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100个自营网点及8000+零售终端,包括自营门店/专柜、大客户、旅游零售商以及线下分销商;线上,则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免税渠道构建立体流量入口。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能力,使其成为国际品牌难以绕过的本土化基础设施。 第三重优势在于行业结构性红利的释放。2023年中国人均香水消费仅为16元,仅
看
7,751
回复
评论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中国香水第一股港交所敲钟:颖通控股押注中国香水渗透率跃升红利
疯投哥
疯投哥
·
06-24
别追了,A股热点跑得比你快
A股市场从不缺“热点”: 昨天是AI,今天是券商,明天可能又轮到新能源。节奏快得像是在跳舞——只是你永远踩不到点。 不少投资者都说:“明明牛市来了,账户却没涨。”其实不是你不努力,是A股真的太善变,追着热点跑,常常“追涨被套”,不仅没赚到,反而错过了真正的行情。 与其追着热点跑,不如“指数拿稳了” 板块轮动看似热闹,实则难以把握,真正想长期参与A股增长红利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稳健的选择:指数投资。 在众多指数中,有一个低调但强大的存在,比沪深300更广泛,覆盖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中证A500指数(A500ETF基金(512050)) 为什么是A500? 中证A500选取的是剔除沪深300之后的500只中等市值股票,它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更广覆盖:涵盖医疗、制造、消费、科技、新材料等几十个行业;- 更均衡权重:不像沪深300偏金融地产,A500更加分散,更能代表“中坚力量”;- 更强成长性:中盘股更具上升空间,是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看看A500里都有哪些“硬核选手”? 行业 | 代表公司 | 简介----------|-----------|---------------------------医疗设备 | 迈瑞医疗 | 出口全球的医疗器械龙头智能制造 | 中联重科 |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坚新能源 | 赣锋锂业 | 动力电池产业链关键一环消费品牌 | 珀莱雅 | 国货之光,年轻人最爱美妆品牌IT软件 &nbs
看
99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别追了,A股热点跑得比你快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53771539833358","uuid":"3553771539833358","gmtCreate":1590677566932,"gmtModify":1614936299736,"name":"疯投哥","pinyin":"ftgfengtouge","introduction":"多年中美港股经验,看重商业模式,尤为关注互联网、消费、医药。","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多年中美港股经验,看重商业模式,尤为关注互联网、消费、医药。","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2,"status":2,"fanSize":486,"headSize":0,"tweetSize":3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18","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0205302038920,"gmtCreate":1760670960000,"gmtModify":1760690724123,"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斑马智行揭秘:中国智舱的 “安全底座”有多硬","htmlText":"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与重构期。据最新数据,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中国市场也实现了12.4%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局势正在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供应链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不再只是一个企业的可选项,而是产业的必然需求。 自2015年成立起,斑马智行便将支持国产芯片作为长期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国内芯片厂商建立合作,覆盖三十多个计算平台,形成可验证、可扩展的开放生态,为车企提供多样选择,也为国产芯片提供共同成长的土壤。 截至2025年6月,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60家主机厂、14个国家。这些大规模量产经验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的测试环境,使其在安全性、兼容性与性能表现上得以持续优化。 在实际合作中,斑马智行与各家芯片厂商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联合发布的Banma Hypervisor方案,成功在单芯片上实现了Linux与Android系统的并行运行,使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软件适配周期缩短一半。 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则聚焦于车规级安全场景,基于芯驰X9、E3系列芯片打造高可靠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而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则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了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的融合。 斑马智行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中,双方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融合,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 要让国产芯片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系统兼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斑马智行通过AliOS与Banma Hypervisor构建的虚拟化基线,成功屏蔽了底层芯片的差异,为车企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与算力调度方式。 2025年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listText":"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与重构期。据最新数据,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中国市场也实现了12.4%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局势正在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供应链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不再只是一个企业的可选项,而是产业的必然需求。 自2015年成立起,斑马智行便将支持国产芯片作为长期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国内芯片厂商建立合作,覆盖三十多个计算平台,形成可验证、可扩展的开放生态,为车企提供多样选择,也为国产芯片提供共同成长的土壤。 截至2025年6月,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60家主机厂、14个国家。这些大规模量产经验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的测试环境,使其在安全性、兼容性与性能表现上得以持续优化。 在实际合作中,斑马智行与各家芯片厂商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联合发布的Banma Hypervisor方案,成功在单芯片上实现了Linux与Android系统的并行运行,使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软件适配周期缩短一半。 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则聚焦于车规级安全场景,基于芯驰X9、E3系列芯片打造高可靠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而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则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了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的融合。 斑马智行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中,双方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融合,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 要让国产芯片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系统兼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斑马智行通过AliOS与Banma Hypervisor构建的虚拟化基线,成功屏蔽了底层芯片的差异,为车企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与算力调度方式。 2025年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text":"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与重构期。据最新数据,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中国市场也实现了12.4%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局势正在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供应链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不再只是一个企业的可选项,而是产业的必然需求。 自2015年成立起,斑马智行便将支持国产芯片作为长期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国内芯片厂商建立合作,覆盖三十多个计算平台,形成可验证、可扩展的开放生态,为车企提供多样选择,也为国产芯片提供共同成长的土壤。 截至2025年6月,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60家主机厂、14个国家。这些大规模量产经验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的测试环境,使其在安全性、兼容性与性能表现上得以持续优化。 在实际合作中,斑马智行与各家芯片厂商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联合发布的Banma Hypervisor方案,成功在单芯片上实现了Linux与Android系统的并行运行,使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软件适配周期缩短一半。 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则聚焦于车规级安全场景,基于芯驰X9、E3系列芯片打造高可靠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而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则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了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的融合。 斑马智行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中,双方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融合,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 要让国产芯片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系统兼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斑马智行通过AliOS与Banma Hypervisor构建的虚拟化基线,成功屏蔽了底层芯片的差异,为车企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与算力调度方式。 2025年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acb212c5807434d84dfbcd3f66aa5dd"}],"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02053020389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552256086216,"gmtCreate":1757492100000,"gmtModify":1757596466720,"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机器人ETF(562500)捕捉智能制造的时代红利","htmlText":"不知大家最近在股市上的收获如何?2025年以来,两大投资主线——AI和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不知道你有没有跟上并赚到。什么?没有?——不用着急,除了这些热门赛道,其实还有一个稳健又确定性强的方向,值得你重点关注。 那就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机器人ETF(562500)已经上涨超过30%,成为市场上一条低调但强劲的投资主线。那么这种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未来已至,机器人时代加速到来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想象边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多次惊艳亮相,勾勒出“人机协同”的未来蓝图。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伴随歌舞表演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焦点。 一个来自全球科技巨头,一个源自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二者共同传递出强烈信号:机器人产业正迈向实用化的临界点,从概念走向现实。在这一技术与产业交汇的历史性趋势中,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巨大的投资机遇与红利正在孕育。 投资难题:高门槛与高风险并存 尽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科技股却面临诸多挑战: 知识壁垒高:技术迭代迅速,概念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深入理解。 竞争激烈:行业更新周期短,鲜有长期稳定的“常青树”企业。 波动风险大:科技股涨跌剧烈,散户容易陷入“追高杀跌”的困境。 这些难题让许多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投资者,要么因选股困难而错失机会,要么因风险过高而折戟沉沙。 最佳路径:机器人ETF,稳健分享行业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ETF(56250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稳妥的投资路径,其优势在于,既能让投资者分享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增长,又能有效降低投资门槛和不确定性。 核心持仓: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我们来看看机器人ETF(562500)的持仓情况,发现它精选了一篮子优质企业,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listText":"不知大家最近在股市上的收获如何?2025年以来,两大投资主线——AI和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不知道你有没有跟上并赚到。什么?没有?——不用着急,除了这些热门赛道,其实还有一个稳健又确定性强的方向,值得你重点关注。 那就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机器人ETF(562500)已经上涨超过30%,成为市场上一条低调但强劲的投资主线。那么这种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未来已至,机器人时代加速到来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想象边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多次惊艳亮相,勾勒出“人机协同”的未来蓝图。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伴随歌舞表演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焦点。 一个来自全球科技巨头,一个源自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二者共同传递出强烈信号:机器人产业正迈向实用化的临界点,从概念走向现实。在这一技术与产业交汇的历史性趋势中,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巨大的投资机遇与红利正在孕育。 投资难题:高门槛与高风险并存 尽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科技股却面临诸多挑战: 知识壁垒高:技术迭代迅速,概念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深入理解。 竞争激烈:行业更新周期短,鲜有长期稳定的“常青树”企业。 波动风险大:科技股涨跌剧烈,散户容易陷入“追高杀跌”的困境。 这些难题让许多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投资者,要么因选股困难而错失机会,要么因风险过高而折戟沉沙。 最佳路径:机器人ETF,稳健分享行业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ETF(56250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稳妥的投资路径,其优势在于,既能让投资者分享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增长,又能有效降低投资门槛和不确定性。 核心持仓: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我们来看看机器人ETF(562500)的持仓情况,发现它精选了一篮子优质企业,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text":"不知大家最近在股市上的收获如何?2025年以来,两大投资主线——AI和创新药,行情如火如荼,不知道你有没有跟上并赚到。什么?没有?——不用着急,除了这些热门赛道,其实还有一个稳健又确定性强的方向,值得你重点关注。 那就是——机器人产业。今年以来,机器人ETF(562500)已经上涨超过30%,成为市场上一条低调但强劲的投资主线。那么这种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未来已至,机器人时代加速到来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想象边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多次惊艳亮相,勾勒出“人机协同”的未来蓝图。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伴随歌舞表演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焦点。 一个来自全球科技巨头,一个源自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二者共同传递出强烈信号:机器人产业正迈向实用化的临界点,从概念走向现实。在这一技术与产业交汇的历史性趋势中,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巨大的投资机遇与红利正在孕育。 投资难题:高门槛与高风险并存 尽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科技股却面临诸多挑战: 知识壁垒高:技术迭代迅速,概念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深入理解。 竞争激烈:行业更新周期短,鲜有长期稳定的“常青树”企业。 波动风险大:科技股涨跌剧烈,散户容易陷入“追高杀跌”的困境。 这些难题让许多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投资者,要么因选股困难而错失机会,要么因风险过高而折戟沉沙。 最佳路径:机器人ETF,稳健分享行业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ETF(56250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稳妥的投资路径,其优势在于,既能让投资者分享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增长,又能有效降低投资门槛和不确定性。 核心持仓:构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我们来看看机器人ETF(562500)的持仓情况,发现它精选了一篮子优质企业,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6061565a64e47348f1bbd39b35e016b"},{"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53c4c02b7841af943d31628e8bf18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b17ff202a944367acc92b1ef85af1a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5522560862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8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002338005192,"gmtCreate":1756452600000,"gmtModify":1756520208057,"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营收净利双增,万和电气半年报背后的“反内卷”经济学","htmlText":"8月26日,万和电气(002543.SZ)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00%。在厨电行业整体步入存量竞争、多数企业深陷“价格战”与“流量战”泥潭的宏观背景下,这份营收净利“稳健双增”的财报显得尤为难得。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份企业稳健增长的业绩报告;但深度剖析后不难发现,其背后却隐藏着两条清晰的经济学主线——国内市场的“供给创造需求”创新路径与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跃迁”战略布局。这不仅系统性地解释了万和电气在逆周期环境下的增长韧性,其通过产品驱动与效率提升穿越行业低谷的实践,更为观察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微观样本。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万和国内破局“内卷”的战略根因 能够在国内厨卫市场继续保持领跑态势,是万和电气本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根据半年报显示,代表公司国内主营业务的厨房电器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在存量市场中,企业往往陷入通过“价格战”争夺现有需求的“囚徒困境”。而万和的策略则回归了经济学经典命题——“萨伊定律”(Say's Law) 的现代表达:有效的供给自身就能创造新的需求。 首先,面对存量市场中用户对于厨卫产品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万和没有堆砌参数,而是通过新技术供给创造换新需求,并精准击中“有效吸排”、“易清洁”、“大火力”等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痛点。包括顶侧双吸油烟机、易清洁无印定时灶具等创新产品,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激发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强烈意愿。这不是在瓜分固定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得更大、更美味。这直接推动了其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烟灶品类挺进行业一线,毛利率提升3.51个百分","listText":"8月26日,万和电气(002543.SZ)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00%。在厨电行业整体步入存量竞争、多数企业深陷“价格战”与“流量战”泥潭的宏观背景下,这份营收净利“稳健双增”的财报显得尤为难得。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份企业稳健增长的业绩报告;但深度剖析后不难发现,其背后却隐藏着两条清晰的经济学主线——国内市场的“供给创造需求”创新路径与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跃迁”战略布局。这不仅系统性地解释了万和电气在逆周期环境下的增长韧性,其通过产品驱动与效率提升穿越行业低谷的实践,更为观察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微观样本。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万和国内破局“内卷”的战略根因 能够在国内厨卫市场继续保持领跑态势,是万和电气本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根据半年报显示,代表公司国内主营业务的厨房电器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在存量市场中,企业往往陷入通过“价格战”争夺现有需求的“囚徒困境”。而万和的策略则回归了经济学经典命题——“萨伊定律”(Say's Law) 的现代表达:有效的供给自身就能创造新的需求。 首先,面对存量市场中用户对于厨卫产品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万和没有堆砌参数,而是通过新技术供给创造换新需求,并精准击中“有效吸排”、“易清洁”、“大火力”等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痛点。包括顶侧双吸油烟机、易清洁无印定时灶具等创新产品,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激发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强烈意愿。这不是在瓜分固定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得更大、更美味。这直接推动了其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烟灶品类挺进行业一线,毛利率提升3.51个百分","text":"8月26日,万和电气(002543.SZ)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2025年半年度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00%。在厨电行业整体步入存量竞争、多数企业深陷“价格战”与“流量战”泥潭的宏观背景下,这份营收净利“稳健双增”的财报显得尤为难得。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份企业稳健增长的业绩报告;但深度剖析后不难发现,其背后却隐藏着两条清晰的经济学主线——国内市场的“供给创造需求”创新路径与全球市场的“比较优势跃迁”战略布局。这不仅系统性地解释了万和电气在逆周期环境下的增长韧性,其通过产品驱动与效率提升穿越行业低谷的实践,更为观察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突破内卷、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微观样本。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万和国内破局“内卷”的战略根因 能够在国内厨卫市场继续保持领跑态势,是万和电气本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根据半年报显示,代表公司国内主营业务的厨房电器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在存量市场中,企业往往陷入通过“价格战”争夺现有需求的“囚徒困境”。而万和的策略则回归了经济学经典命题——“萨伊定律”(Say's Law) 的现代表达:有效的供给自身就能创造新的需求。 首先,面对存量市场中用户对于厨卫产品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万和没有堆砌参数,而是通过新技术供给创造换新需求,并精准击中“有效吸排”、“易清洁”、“大火力”等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痛点。包括顶侧双吸油烟机、易清洁无印定时灶具等创新产品,通过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激发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强烈意愿。这不是在瓜分固定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得更大、更美味。这直接推动了其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烟灶品类挺进行业一线,毛利率提升3.51个百分","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9,"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0023380051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44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552358866968,"gmtCreate":1756367400000,"gmtModify":1756706448840,"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港股再现“称重时刻”:复星国际低市净率下,创新与AI如何驱动价值重估","htmlText":"格雷厄姆那句“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在港股再次被验证。2025年8月27日收盘,复星国际(00656.HK)收报5.36港元,对应市值437亿港元,市净率仅0.34倍。 然而,当我们把2025年中报以及近期一连串事件拼成一幅全景图,会发现复星的体重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在悄悄增肌。 报告期内,复星总收入872.8亿元,归母净利润6.6亿元,科创投入达人民币36亿元,创新体系持续发力,其中以创新药和AI+业务的表现最为出色,复星的创新能力正在加速兑现。 创新成色:管线梯队与国际化的\"胜负手\" 上半年,整个港股市场创新药情绪高涨,港股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领涨主线,主要指数涨幅均超50%。 截至8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复星医药涨超19%,复宏汉霖涨超242%,复星的创新药不仅体现在技术,更重要是在业绩,这也是复宏汉霖大涨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195.1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其中,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总体来看,复星的创新药管线分三梯队: 现金牛产品:斯鲁利单抗(PD-1)业绩期内实现全球产品销售收入5.977 亿元。欧盟获批后有望新增5-8亿收入;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产品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贡献稳定现金流。 新上市梯队:复妥宁(CDK4/6抑制剂)切入乳腺癌市场,首个自研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双适应症获批,填补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临床后期潜力爆品:HLX43(PD-L1 ADC)全球II期临床数据亮眼,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并且市场分析认为,HLX43的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50亿美元;HLX22(HER2)有望改变一线胃癌SOC,并剑指更广阔的乳腺癌市场,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00亿美元。 AI","listText":"格雷厄姆那句“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在港股再次被验证。2025年8月27日收盘,复星国际(00656.HK)收报5.36港元,对应市值437亿港元,市净率仅0.34倍。 然而,当我们把2025年中报以及近期一连串事件拼成一幅全景图,会发现复星的体重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在悄悄增肌。 报告期内,复星总收入872.8亿元,归母净利润6.6亿元,科创投入达人民币36亿元,创新体系持续发力,其中以创新药和AI+业务的表现最为出色,复星的创新能力正在加速兑现。 创新成色:管线梯队与国际化的\"胜负手\" 上半年,整个港股市场创新药情绪高涨,港股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领涨主线,主要指数涨幅均超50%。 截至8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复星医药涨超19%,复宏汉霖涨超242%,复星的创新药不仅体现在技术,更重要是在业绩,这也是复宏汉霖大涨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195.1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其中,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总体来看,复星的创新药管线分三梯队: 现金牛产品:斯鲁利单抗(PD-1)业绩期内实现全球产品销售收入5.977 亿元。欧盟获批后有望新增5-8亿收入;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产品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贡献稳定现金流。 新上市梯队:复妥宁(CDK4/6抑制剂)切入乳腺癌市场,首个自研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双适应症获批,填补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临床后期潜力爆品:HLX43(PD-L1 ADC)全球II期临床数据亮眼,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并且市场分析认为,HLX43的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50亿美元;HLX22(HER2)有望改变一线胃癌SOC,并剑指更广阔的乳腺癌市场,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00亿美元。 AI","text":"格雷厄姆那句“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在港股再次被验证。2025年8月27日收盘,复星国际(00656.HK)收报5.36港元,对应市值437亿港元,市净率仅0.34倍。 然而,当我们把2025年中报以及近期一连串事件拼成一幅全景图,会发现复星的体重不仅没有缩水,反而在悄悄增肌。 报告期内,复星总收入872.8亿元,归母净利润6.6亿元,科创投入达人民币36亿元,创新体系持续发力,其中以创新药和AI+业务的表现最为出色,复星的创新能力正在加速兑现。 创新成色:管线梯队与国际化的\"胜负手\" 上半年,整个港股市场创新药情绪高涨,港股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领涨主线,主要指数涨幅均超50%。 截至8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复星医药涨超19%,复宏汉霖涨超242%,复星的创新药不仅体现在技术,更重要是在业绩,这也是复宏汉霖大涨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收195.1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其中,创新药品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经营性现金流21.34亿元,同比增长11.90%。 总体来看,复星的创新药管线分三梯队: 现金牛产品:斯鲁利单抗(PD-1)业绩期内实现全球产品销售收入5.977 亿元。欧盟获批后有望新增5-8亿收入;2025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产品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贡献稳定现金流。 新上市梯队:复妥宁(CDK4/6抑制剂)切入乳腺癌市场,首个自研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双适应症获批,填补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临床后期潜力爆品:HLX43(PD-L1 ADC)全球II期临床数据亮眼,有潜力成为“广谱抗癌药”,并且市场分析认为,HLX43的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50亿美元;HLX22(HER2)有望改变一线胃癌SOC,并剑指更广阔的乳腺癌市场,全球终端市场潜力超过100亿美元。 AI","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faa10a67574039820ba82d40a4659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2f2773385764aba8c79929342a7e55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2521829f3ad4c66be20e5c2b941db9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5523588669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76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301","authorId":"10000000000010301","name":"给你一香蕉","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4a3f136c2940878d1661582389317f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10000000000010301","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301"},"content":"复星的创新确实值得期待,未来可期","text":"复星的创新确实值得期待,未来可期","html":"复星的创新确实值得期待,未来可期"}],"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8334172934336,"gmtCreate":1755239280000,"gmtModify":175550216010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联想Q1季报评论:从长期PC霸主到“AI三轮驱动”的兑现期","htmlText":"把这季联想放在更长时间轴里看,我更愿意用“把第一做厚”来概括:不仅稳坐全球PC龙头,Q1 PC市占提升到24.6%的历史新高,同时非PC业务占比抬升至47%,进一步把增长重心从“单一赛道”转成“多引擎共推”的结构性上台阶。营收1362亿元人民币(+22%),创一季度新高,非港会口径净利28.16亿元(+22%),经营质量与体量同步放大。 一、这一季,三件最重要的事 份额与速度:PC业务“量价结构”改善叠加AI PC渗透,跑赢行业,市占24.6%并录得近15个季度最快增速;IDG收入973亿元(+17.8%)。 AI基础设施爆发:ISG收入+35.8%,其中AI基础设施收入同比+155%、液冷收入近+30%,确立“算力底座”又一飞轮。 服务与方案变现:SSG收入+19.8%、运营利润率22.2%再创新高;高附加值(运维与项目/解决方案)合计占比接近60%,DaaS为核心增长引擎、TruScale IaaS同比>200%。 二、IDG:AI PC不是“换机”,而是“换体验” 渗透数据在加速:本季AI PC出货已占联想整体PC出货30%+;在中国,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 PC已占笔电出货27%。这意味着AI功能从“尝鲜”进入“主销”。 体验为先的溢价:端侧推理、能效与本地隐私保护带来与云端AI差异化价值;“统一AI入口”的路径正在落地,“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WAU约40%,显示粘性初步成形。 多端协同:摩托罗拉在海外折叠屏细分份额超50%,手机业务连续双位数增长,IDG的一体多端战略为AI体验闭环提供更多入口与数据资产。 我的判断: AI PC渗透+商用更新+Windows换代共同推动IDG在未来数季维持“量、价、利”的结构性改善,IDG将是联想AI价值兑现的第一现金流源。 三","listText":"把这季联想放在更长时间轴里看,我更愿意用“把第一做厚”来概括:不仅稳坐全球PC龙头,Q1 PC市占提升到24.6%的历史新高,同时非PC业务占比抬升至47%,进一步把增长重心从“单一赛道”转成“多引擎共推”的结构性上台阶。营收1362亿元人民币(+22%),创一季度新高,非港会口径净利28.16亿元(+22%),经营质量与体量同步放大。 一、这一季,三件最重要的事 份额与速度:PC业务“量价结构”改善叠加AI PC渗透,跑赢行业,市占24.6%并录得近15个季度最快增速;IDG收入973亿元(+17.8%)。 AI基础设施爆发:ISG收入+35.8%,其中AI基础设施收入同比+155%、液冷收入近+30%,确立“算力底座”又一飞轮。 服务与方案变现:SSG收入+19.8%、运营利润率22.2%再创新高;高附加值(运维与项目/解决方案)合计占比接近60%,DaaS为核心增长引擎、TruScale IaaS同比>200%。 二、IDG:AI PC不是“换机”,而是“换体验” 渗透数据在加速:本季AI PC出货已占联想整体PC出货30%+;在中国,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 PC已占笔电出货27%。这意味着AI功能从“尝鲜”进入“主销”。 体验为先的溢价:端侧推理、能效与本地隐私保护带来与云端AI差异化价值;“统一AI入口”的路径正在落地,“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WAU约40%,显示粘性初步成形。 多端协同:摩托罗拉在海外折叠屏细分份额超50%,手机业务连续双位数增长,IDG的一体多端战略为AI体验闭环提供更多入口与数据资产。 我的判断: AI PC渗透+商用更新+Windows换代共同推动IDG在未来数季维持“量、价、利”的结构性改善,IDG将是联想AI价值兑现的第一现金流源。 三","text":"把这季联想放在更长时间轴里看,我更愿意用“把第一做厚”来概括:不仅稳坐全球PC龙头,Q1 PC市占提升到24.6%的历史新高,同时非PC业务占比抬升至47%,进一步把增长重心从“单一赛道”转成“多引擎共推”的结构性上台阶。营收1362亿元人民币(+22%),创一季度新高,非港会口径净利28.16亿元(+22%),经营质量与体量同步放大。 一、这一季,三件最重要的事 份额与速度:PC业务“量价结构”改善叠加AI PC渗透,跑赢行业,市占24.6%并录得近15个季度最快增速;IDG收入973亿元(+17.8%)。 AI基础设施爆发:ISG收入+35.8%,其中AI基础设施收入同比+155%、液冷收入近+30%,确立“算力底座”又一飞轮。 服务与方案变现:SSG收入+19.8%、运营利润率22.2%再创新高;高附加值(运维与项目/解决方案)合计占比接近60%,DaaS为核心增长引擎、TruScale IaaS同比>200%。 二、IDG:AI PC不是“换机”,而是“换体验” 渗透数据在加速:本季AI PC出货已占联想整体PC出货30%+;在中国,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 PC已占笔电出货27%。这意味着AI功能从“尝鲜”进入“主销”。 体验为先的溢价:端侧推理、能效与本地隐私保护带来与云端AI差异化价值;“统一AI入口”的路径正在落地,“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WAU约40%,显示粘性初步成形。 多端协同:摩托罗拉在海外折叠屏细分份额超50%,手机业务连续双位数增长,IDG的一体多端战略为AI体验闭环提供更多入口与数据资产。 我的判断: AI PC渗透+商用更新+Windows换代共同推动IDG在未来数季维持“量、价、利”的结构性改善,IDG将是联想AI价值兑现的第一现金流源。 三","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6,"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83341729343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4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9000000000000332","authorId":"9000000000000332","name":"爱尔兰032","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bf4dddd6d4678cc04a35cf677e4fd2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9000000000000332","authorIdStr":"9000000000000332"},"content":"太棒了,联想的转型真让人振奋 [微笑] 期待未来更多惊喜","text":"太棒了,联想的转型真让人振奋 [微笑] 期待未来更多惊喜","html":"太棒了,联想的转型真让人振奋 [微笑] 期待未来更多惊喜"}],"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159818252488,"gmtCreate":1755061860000,"gmtModify":1755091019513,"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港股创新药还能上车吗?","htmlText":"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火的创新药。 当全球巨头用数十亿美元“抢购”中国药企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对中国创新药实力的国际背书。这轮有业绩、有估值预期的高景气趋势也助推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一举突破180亿元,成为捕捉这股由资本与科技共同驱动的创新药浪潮最便捷的工具。 实际上,过去几年,港股市场整体低迷,医药板块也深陷调整,优质龙头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一度被打到历史低位,形成了罕见的价值洼地。然而,2024 年以来,一股来自海内外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切。 从 2024 年开始,国际制药巨头频频出手收购中国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投资,更是全球医药产业对中国创新力的高度认可。2025年 5 月,这一趋势再次被推向高潮——三生国健与辉瑞达成高达60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药物全球独家授权交易,成为行业焦点。类似的案例在过去一年中层出不穷,这些交易无一不体现了海外资本和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价值的深度认可。 这种“外部认可+内部创新”的双轮驱动,让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强劲反弹。虽然今年以来该板块已经出现一波上涨,但更多的是对过去过度低估的修正。放眼长期,中国创新药企依然具备全球竞争力:一方面,研发管线持续丰富,临床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临床需求,为创新药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药个股的专业门槛高、信息不对称明显,要精准把握龙头机会并不容易。而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正是一个低成本、分散风险、直接覆盖核心赛道的高效工具。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精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CSI),聚焦在港上市、主营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优质企业,代表中国创新药核心力量,成分股包括百济神州、药明康德、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行业纯度高","listText":"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火的创新药。 当全球巨头用数十亿美元“抢购”中国药企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对中国创新药实力的国际背书。这轮有业绩、有估值预期的高景气趋势也助推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一举突破180亿元,成为捕捉这股由资本与科技共同驱动的创新药浪潮最便捷的工具。 实际上,过去几年,港股市场整体低迷,医药板块也深陷调整,优质龙头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一度被打到历史低位,形成了罕见的价值洼地。然而,2024 年以来,一股来自海内外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切。 从 2024 年开始,国际制药巨头频频出手收购中国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投资,更是全球医药产业对中国创新力的高度认可。2025年 5 月,这一趋势再次被推向高潮——三生国健与辉瑞达成高达60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药物全球独家授权交易,成为行业焦点。类似的案例在过去一年中层出不穷,这些交易无一不体现了海外资本和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价值的深度认可。 这种“外部认可+内部创新”的双轮驱动,让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强劲反弹。虽然今年以来该板块已经出现一波上涨,但更多的是对过去过度低估的修正。放眼长期,中国创新药企依然具备全球竞争力:一方面,研发管线持续丰富,临床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临床需求,为创新药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药个股的专业门槛高、信息不对称明显,要精准把握龙头机会并不容易。而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正是一个低成本、分散风险、直接覆盖核心赛道的高效工具。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精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CSI),聚焦在港上市、主营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优质企业,代表中国创新药核心力量,成分股包括百济神州、药明康德、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行业纯度高","text":"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火的创新药。 当全球巨头用数十亿美元“抢购”中国药企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对中国创新药实力的国际背书。这轮有业绩、有估值预期的高景气趋势也助推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一举突破180亿元,成为捕捉这股由资本与科技共同驱动的创新药浪潮最便捷的工具。 实际上,过去几年,港股市场整体低迷,医药板块也深陷调整,优质龙头和创新型企业的估值一度被打到历史低位,形成了罕见的价值洼地。然而,2024 年以来,一股来自海内外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一切。 从 2024 年开始,国际制药巨头频频出手收购中国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这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投资,更是全球医药产业对中国创新力的高度认可。2025年 5 月,这一趋势再次被推向高潮——三生国健与辉瑞达成高达60亿美元的PD-1/VEGF双抗药物全球独家授权交易,成为行业焦点。类似的案例在过去一年中层出不穷,这些交易无一不体现了海外资本和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价值的深度认可。 这种“外部认可+内部创新”的双轮驱动,让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强劲反弹。虽然今年以来该板块已经出现一波上涨,但更多的是对过去过度低估的修正。放眼长期,中国创新药企依然具备全球竞争力:一方面,研发管线持续丰富,临床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与临床需求,为创新药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药个股的专业门槛高、信息不对称明显,要精准把握龙头机会并不容易。而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正是一个低成本、分散风险、直接覆盖核心赛道的高效工具。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精准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CSI),聚焦在港上市、主营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优质企业,代表中国创新药核心力量,成分股包括百济神州、药明康德、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行业纯度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6d192004aa74a62a6da69e028e5959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1598182524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7160700420208,"gmtCreate":1754990340000,"gmtModify":1755091016070,"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投资健康未来:用“稳健+成长”双引擎,捕捉医药产业复苏与创新浪潮","htmlText":"过去几年,港股医药板块走得很艰难。无论是创新药、医疗器械,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哪怕是龙头公司,也难逃估值压缩和股价回调的周期,优质资产被市场情绪“错杀”,一度跌回数年前的价格,形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 今年以来,情况开始悄然变化。随着政策扶持加码、研发成果不断落地,以及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创新的再度关注,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很多人以为机会已经错过,但实际上,这轮上涨更多是对过去低估的修正,而非泡沫重来——从估值水平看,很多核心资产仍处于历史中低区间,远未透支未来增长。 不过,医药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行业趋势,还要深入理解个股的研发进度、产品管线和政策风险,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把握。因此,投资医药股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通过ETF一键锁定赛道,用低成本、分散化的方式参与行业成长。 在这样的窗口期,投资者既可以利用ETF低成本锁定整个优质赛道,又能抓住行业从低谷到复苏的“第二波”红利。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对互补性极强的医疗健康投资工具: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成立于2025年7月28日,覆盖医疗全产业链,稳健型配置代表。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专注生物科技与创新药,高弹性成长代表。 它们一个稳健推进,一个高弹进攻,组合起来,就是一套能攻能守的“双引擎”投资方案,让你参与行业复苏的同时,把握未来的创新浪潮。 一、两只ETF的“性格”差异 ETF基金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时间 2025年7月28日 2021年9月29日 跟踪指数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药、器械、服务、平台等全链条)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创新药、生物科技为主) 代表成分股 药明生物、京东健康、微创医疗等 康方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 投资风格 稳健分散,龙头集中 高成长,高弹性 风险","listText":"过去几年,港股医药板块走得很艰难。无论是创新药、医疗器械,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哪怕是龙头公司,也难逃估值压缩和股价回调的周期,优质资产被市场情绪“错杀”,一度跌回数年前的价格,形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 今年以来,情况开始悄然变化。随着政策扶持加码、研发成果不断落地,以及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创新的再度关注,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很多人以为机会已经错过,但实际上,这轮上涨更多是对过去低估的修正,而非泡沫重来——从估值水平看,很多核心资产仍处于历史中低区间,远未透支未来增长。 不过,医药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行业趋势,还要深入理解个股的研发进度、产品管线和政策风险,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把握。因此,投资医药股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通过ETF一键锁定赛道,用低成本、分散化的方式参与行业成长。 在这样的窗口期,投资者既可以利用ETF低成本锁定整个优质赛道,又能抓住行业从低谷到复苏的“第二波”红利。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对互补性极强的医疗健康投资工具: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成立于2025年7月28日,覆盖医疗全产业链,稳健型配置代表。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专注生物科技与创新药,高弹性成长代表。 它们一个稳健推进,一个高弹进攻,组合起来,就是一套能攻能守的“双引擎”投资方案,让你参与行业复苏的同时,把握未来的创新浪潮。 一、两只ETF的“性格”差异 ETF基金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时间 2025年7月28日 2021年9月29日 跟踪指数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药、器械、服务、平台等全链条)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创新药、生物科技为主) 代表成分股 药明生物、京东健康、微创医疗等 康方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 投资风格 稳健分散,龙头集中 高成长,高弹性 风险","text":"过去几年,港股医药板块走得很艰难。无论是创新药、医疗器械,还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哪怕是龙头公司,也难逃估值压缩和股价回调的周期,优质资产被市场情绪“错杀”,一度跌回数年前的价格,形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 今年以来,情况开始悄然变化。随着政策扶持加码、研发成果不断落地,以及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创新的再度关注,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很多人以为机会已经错过,但实际上,这轮上涨更多是对过去低估的修正,而非泡沫重来——从估值水平看,很多核心资产仍处于历史中低区间,远未透支未来增长。 不过,医药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行业趋势,还要深入理解个股的研发进度、产品管线和政策风险,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把握。因此,投资医药股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通过ETF一键锁定赛道,用低成本、分散化的方式参与行业成长。 在这样的窗口期,投资者既可以利用ETF低成本锁定整个优质赛道,又能抓住行业从低谷到复苏的“第二波”红利。今天要聊的,就是一对互补性极强的医疗健康投资工具: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成立于2025年7月28日,覆盖医疗全产业链,稳健型配置代表。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专注生物科技与创新药,高弹性成长代表。 它们一个稳健推进,一个高弹进攻,组合起来,就是一套能攻能守的“双引擎”投资方案,让你参与行业复苏的同时,把握未来的创新浪潮。 一、两只ETF的“性格”差异 ETF基金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 恒生医药ETF(159892) 成立时间 2025年7月28日 2021年9月29日 跟踪指数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药、器械、服务、平台等全链条)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创新药、生物科技为主) 代表成分股 药明生物、京东健康、微创医疗等 康方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 投资风格 稳健分散,龙头集中 高成长,高弹性 风险","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d0110c394574cbe85edb40aaa96501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7160700420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8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237591057048,"gmtCreate":1752132360000,"gmtModify":1752165969656,"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90后养生新宠!佐力药业的乌灵参如何从药箱走向办公桌?","htmlText":"当养生成为年轻人的“刚需” 曾经,“补脑安神”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词汇,但不知从何时起,90后泡起了枸杞,00后端起了“养生咖啡”,情绪调节与脑力续航成了年轻人的日常刚需。乌灵参,也随之悄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药箱里的中成药,走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通勤包的夹层,甚至成为夜宵搭配的“续命神器”。从一味药材,变成了一种日常陪伴的“情绪搭子”。 这场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佐力药业(SZ:300181)主动推动的结果。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中药企业,没有靠炒作造势,而是在产品形态、使用场景、传播语言上持续进化调整,一点点靠近年轻人,一步步突破“中药等于老气横秋”的固有印象,悄然完成了一次品牌的升华蜕变。 数据说话,看见佐力药业的成长轨迹 2024年,佐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5.89%,创下历史新高。 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3.68亿元至3.88亿元,同比增长24.30%-31.06%,收入同比增长12%。核心产品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延续高增长态势,扣除去年同期乌梅汤收入1个多亿,上半年核心业务同比增速大约有20%。在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而在这亮眼的业绩数字背后,佐力药业正演绎着一场从继承传统到拥抱时代的悄然跃迁。 佐力药业的三重进化路径:产品、用户、科技 1. 产品形态的现代化:从“药感”走向“养感” 乌灵参并非“新面孔”。它原产于云南,传统中医认为其“养心、安神、健脑、益气”。佐力药业早在1998年就将独家乌灵菌的发酵技术引入现代制药体系,解决了天然乌灵参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陆续开发出纯乌灵菌粉的胶囊制剂(乌灵胶囊)、以乌灵菌粉为君药的颗粒制剂(灵莲花颗粒)、以乌灵菌粉","listText":"当养生成为年轻人的“刚需” 曾经,“补脑安神”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词汇,但不知从何时起,90后泡起了枸杞,00后端起了“养生咖啡”,情绪调节与脑力续航成了年轻人的日常刚需。乌灵参,也随之悄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药箱里的中成药,走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通勤包的夹层,甚至成为夜宵搭配的“续命神器”。从一味药材,变成了一种日常陪伴的“情绪搭子”。 这场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佐力药业(SZ:300181)主动推动的结果。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中药企业,没有靠炒作造势,而是在产品形态、使用场景、传播语言上持续进化调整,一点点靠近年轻人,一步步突破“中药等于老气横秋”的固有印象,悄然完成了一次品牌的升华蜕变。 数据说话,看见佐力药业的成长轨迹 2024年,佐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5.89%,创下历史新高。 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3.68亿元至3.88亿元,同比增长24.30%-31.06%,收入同比增长12%。核心产品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延续高增长态势,扣除去年同期乌梅汤收入1个多亿,上半年核心业务同比增速大约有20%。在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而在这亮眼的业绩数字背后,佐力药业正演绎着一场从继承传统到拥抱时代的悄然跃迁。 佐力药业的三重进化路径:产品、用户、科技 1. 产品形态的现代化:从“药感”走向“养感” 乌灵参并非“新面孔”。它原产于云南,传统中医认为其“养心、安神、健脑、益气”。佐力药业早在1998年就将独家乌灵菌的发酵技术引入现代制药体系,解决了天然乌灵参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陆续开发出纯乌灵菌粉的胶囊制剂(乌灵胶囊)、以乌灵菌粉为君药的颗粒制剂(灵莲花颗粒)、以乌灵菌粉","text":"当养生成为年轻人的“刚需” 曾经,“补脑安神”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词汇,但不知从何时起,90后泡起了枸杞,00后端起了“养生咖啡”,情绪调节与脑力续航成了年轻人的日常刚需。乌灵参,也随之悄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药箱里的中成药,走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通勤包的夹层,甚至成为夜宵搭配的“续命神器”。从一味药材,变成了一种日常陪伴的“情绪搭子”。 这场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佐力药业(SZ:300181)主动推动的结果。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中药企业,没有靠炒作造势,而是在产品形态、使用场景、传播语言上持续进化调整,一点点靠近年轻人,一步步突破“中药等于老气横秋”的固有印象,悄然完成了一次品牌的升华蜕变。 数据说话,看见佐力药业的成长轨迹 2024年,佐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3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5.89%,创下历史新高。 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归母净利润3.68亿元至3.88亿元,同比增长24.30%-31.06%,收入同比增长12%。核心产品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延续高增长态势,扣除去年同期乌梅汤收入1个多亿,上半年核心业务同比增速大约有20%。在整个医药行业普遍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而在这亮眼的业绩数字背后,佐力药业正演绎着一场从继承传统到拥抱时代的悄然跃迁。 佐力药业的三重进化路径:产品、用户、科技 1. 产品形态的现代化:从“药感”走向“养感” 乌灵参并非“新面孔”。它原产于云南,传统中医认为其“养心、安神、健脑、益气”。佐力药业早在1998年就将独家乌灵菌的发酵技术引入现代制药体系,解决了天然乌灵参无法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陆续开发出纯乌灵菌粉的胶囊制剂(乌灵胶囊)、以乌灵菌粉为君药的颗粒制剂(灵莲花颗粒)、以乌灵菌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db7f9f011434b24a1357b228a324ade"}],"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2375910570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3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0592929698040,"gmtCreate":1750916100000,"gmtModify":1751014755186,"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中国香水第一股港交所敲钟:颖通控股押注中国香水渗透率跃升红利","htmlText":"“气味是唯一不会消失的记忆。” 从宫廷的熏香到文人墨客的香囊,香气一直是品味与情感的载体。 当“嗅觉经济”悄然崛起,一个被资本市场长期忽视的赛道正迎来结构性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达207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以上。 6月26日,这一浪潮的领航者——颖通控股(06883.HK),作为中国除品牌方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正式敲钟,以香水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一、稀缺性龙头:卡位高增长赛道,构建护城河三角 颖通控股的稀缺价值首先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品牌生态位。在中国高端香水市场,国际奢侈品牌因文化差异和渠道复杂性,往往依赖本土伙伴开拓市场。颖通凭借40年深耕,手握72个国际品牌的授权网络,其中61个为独家授权,覆盖Hermès、Van Cleef & Arpels、Versace等顶级奢侈品牌。这一合作矩阵不仅奠定其奢侈品入华桥梁的地位,更形成高壁垒的规模效应,2025年一季度售出香水720万件,毛利率稳定在48%以上。 在规模效应带动下,颖通控股近几年营收和盈利均呈增长态势。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的三个财年内,颖通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18.64亿元以及20.83亿元,三年累计营收约56.46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其护城河的第二个支点是全域渠道统治力。线下,公司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100个自营网点及8000+零售终端,包括自营门店/专柜、大客户、旅游零售商以及线下分销商;线上,则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免税渠道构建立体流量入口。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能力,使其成为国际品牌难以绕过的本土化基础设施。 第三重优势在于行业结构性红利的释放。2023年中国人均香水消费仅为16元,仅","listText":"“气味是唯一不会消失的记忆。” 从宫廷的熏香到文人墨客的香囊,香气一直是品味与情感的载体。 当“嗅觉经济”悄然崛起,一个被资本市场长期忽视的赛道正迎来结构性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达207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以上。 6月26日,这一浪潮的领航者——颖通控股(06883.HK),作为中国除品牌方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正式敲钟,以香水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一、稀缺性龙头:卡位高增长赛道,构建护城河三角 颖通控股的稀缺价值首先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品牌生态位。在中国高端香水市场,国际奢侈品牌因文化差异和渠道复杂性,往往依赖本土伙伴开拓市场。颖通凭借40年深耕,手握72个国际品牌的授权网络,其中61个为独家授权,覆盖Hermès、Van Cleef & Arpels、Versace等顶级奢侈品牌。这一合作矩阵不仅奠定其奢侈品入华桥梁的地位,更形成高壁垒的规模效应,2025年一季度售出香水720万件,毛利率稳定在48%以上。 在规模效应带动下,颖通控股近几年营收和盈利均呈增长态势。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的三个财年内,颖通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18.64亿元以及20.83亿元,三年累计营收约56.46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其护城河的第二个支点是全域渠道统治力。线下,公司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100个自营网点及8000+零售终端,包括自营门店/专柜、大客户、旅游零售商以及线下分销商;线上,则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免税渠道构建立体流量入口。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能力,使其成为国际品牌难以绕过的本土化基础设施。 第三重优势在于行业结构性红利的释放。2023年中国人均香水消费仅为16元,仅","text":"“气味是唯一不会消失的记忆。” 从宫廷的熏香到文人墨客的香囊,香气一直是品味与情感的载体。 当“嗅觉经济”悄然崛起,一个被资本市场长期忽视的赛道正迎来结构性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达207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5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以上。 6月26日,这一浪潮的领航者——颖通控股(06883.HK),作为中国除品牌方外最大的香水集团,正式敲钟,以香水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一、稀缺性龙头:卡位高增长赛道,构建护城河三角 颖通控股的稀缺价值首先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品牌生态位。在中国高端香水市场,国际奢侈品牌因文化差异和渠道复杂性,往往依赖本土伙伴开拓市场。颖通凭借40年深耕,手握72个国际品牌的授权网络,其中61个为独家授权,覆盖Hermès、Van Cleef & Arpels、Versace等顶级奢侈品牌。这一合作矩阵不仅奠定其奢侈品入华桥梁的地位,更形成高壁垒的规模效应,2025年一季度售出香水720万件,毛利率稳定在48%以上。 在规模效应带动下,颖通控股近几年营收和盈利均呈增长态势。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2024年3月31日和2025年3月31日的三个财年内,颖通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9亿元、18.64亿元以及20.83亿元,三年累计营收约56.46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其护城河的第二个支点是全域渠道统治力。线下,公司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100个自营网点及8000+零售终端,包括自营门店/专柜、大客户、旅游零售商以及线下分销商;线上,则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免税渠道构建立体流量入口。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能力,使其成为国际品牌难以绕过的本土化基础设施。 第三重优势在于行业结构性红利的释放。2023年中国人均香水消费仅为16元,仅","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e7bd682101b4ab7a061d6ec7ec701c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6ec61c64a7c4867afbb73a35a073b5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74ad286f6f4ea4853dfdf7547dec0b"}],"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05929296980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7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9591286284432,"gmtCreate":1750759320000,"gmtModify":175077064380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authorId":"3553771539833358","name":"疯投哥","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d95f2360ebd38d0b21d36ed55a7505c","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3771539833358","authorIdStr":"3553771539833358"},"themes":[],"title":"别追了,A股热点跑得比你快","htmlText":"A股市场从不缺“热点”: 昨天是AI,今天是券商,明天可能又轮到新能源。节奏快得像是在跳舞——只是你永远踩不到点。 不少投资者都说:“明明牛市来了,账户却没涨。”其实不是你不努力,是A股真的太善变,追着热点跑,常常“追涨被套”,不仅没赚到,反而错过了真正的行情。 与其追着热点跑,不如“指数拿稳了” 板块轮动看似热闹,实则难以把握,真正想长期参与A股增长红利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稳健的选择:指数投资。 在众多指数中,有一个低调但强大的存在,比沪深300更广泛,覆盖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中证A500指数(A500ETF基金(512050)) 为什么是A500? 中证A500选取的是剔除沪深300之后的500只中等市值股票,它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更广覆盖:涵盖医疗、制造、消费、科技、新材料等几十个行业;- 更均衡权重:不像沪深300偏金融地产,A500更加分散,更能代表“中坚力量”;- 更强成长性:中盘股更具上升空间,是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看看A500里都有哪些“硬核选手”? 行业 | 代表公司 | 简介----------|-----------|---------------------------医疗设备 | 迈瑞医疗 | 出口全球的医疗器械龙头智能制造 | 中联重科 |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坚新能源 | 赣锋锂业 | 动力电池产业链关键一环消费品牌 | 珀莱雅 | 国货之光,年轻人最爱美妆品牌IT软件 &nbs","listText":"A股市场从不缺“热点”: 昨天是AI,今天是券商,明天可能又轮到新能源。节奏快得像是在跳舞——只是你永远踩不到点。 不少投资者都说:“明明牛市来了,账户却没涨。”其实不是你不努力,是A股真的太善变,追着热点跑,常常“追涨被套”,不仅没赚到,反而错过了真正的行情。 与其追着热点跑,不如“指数拿稳了” 板块轮动看似热闹,实则难以把握,真正想长期参与A股增长红利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稳健的选择:指数投资。 在众多指数中,有一个低调但强大的存在,比沪深300更广泛,覆盖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中证A500指数(A500ETF基金(512050)) 为什么是A500? 中证A500选取的是剔除沪深300之后的500只中等市值股票,它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更广覆盖:涵盖医疗、制造、消费、科技、新材料等几十个行业;- 更均衡权重:不像沪深300偏金融地产,A500更加分散,更能代表“中坚力量”;- 更强成长性:中盘股更具上升空间,是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看看A500里都有哪些“硬核选手”? 行业 | 代表公司 | 简介----------|-----------|---------------------------医疗设备 | 迈瑞医疗 | 出口全球的医疗器械龙头智能制造 | 中联重科 |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坚新能源 | 赣锋锂业 | 动力电池产业链关键一环消费品牌 | 珀莱雅 | 国货之光,年轻人最爱美妆品牌IT软件 &nbs","text":"A股市场从不缺“热点”: 昨天是AI,今天是券商,明天可能又轮到新能源。节奏快得像是在跳舞——只是你永远踩不到点。 不少投资者都说:“明明牛市来了,账户却没涨。”其实不是你不努力,是A股真的太善变,追着热点跑,常常“追涨被套”,不仅没赚到,反而错过了真正的行情。 与其追着热点跑,不如“指数拿稳了” 板块轮动看似热闹,实则难以把握,真正想长期参与A股增长红利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稳健的选择:指数投资。 在众多指数中,有一个低调但强大的存在,比沪深300更广泛,覆盖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中证A500指数(A500ETF基金(512050)) 为什么是A500? 中证A500选取的是剔除沪深300之后的500只中等市值股票,它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更广覆盖:涵盖医疗、制造、消费、科技、新材料等几十个行业;- 更均衡权重:不像沪深300偏金融地产,A500更加分散,更能代表“中坚力量”;- 更强成长性:中盘股更具上升空间,是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看看A500里都有哪些“硬核选手”? 行业 | 代表公司 | 简介----------|-----------|---------------------------医疗设备 | 迈瑞医疗 | 出口全球的医疗器械龙头智能制造 | 中联重科 | 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坚新能源 | 赣锋锂业 | 动力电池产业链关键一环消费品牌 | 珀莱雅 | 国货之光,年轻人最爱美妆品牌IT软件 &nb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12356556c8542f5bd517dd90ff1560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95912862844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9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