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三石观察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340
帖子 · 340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1-11 16:22
记录思考:汽车品牌的未来演变
这篇思考主要尝试去理解汽车品牌与产品定位。 BBA是传统豪华品牌,全球范围内能够放量的主要是BBA,雷克萨斯也算是一个。凯迪拉克、沃尔沃的销量要低很多。保时捷、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玛莎拉蒂、莲花更是偏小众的超豪华品牌。 在内燃机时代,能够撑起来豪华品牌与超豪华品牌的主要是(1)大马力发动机,V6,大V8,W12,尤其是消费者心心念的大V8的声浪;(2)变速箱,变速是否平顺,起步是否顿挫,超过100公里时速之后的加速性能;(3)底盘调校,转弯的侧倾,大的震动和小的震动过滤,高速的平稳性。 有次自驾,租的是斯巴鲁的2.0发动机旅行车,到了80公里时速,再加速,要狠踩油门,加速依然很费劲。巴伐利亚自驾时,租的是宝马320的柴油版,没有涡轮增压,但是动力尚可,高速不限速,上来就是140公里时速,最高是180到200公里时速,旁边的车依然是呼啸而过。宝马320在高速上的表现没得说,非常平稳,感受不到太多的震动,转向精准。有次自驾时,租的是奥迪Q3,驾驶平稳性与视野平衡的好很多,动力充足,转弯灵活。自己驾驶的话,主观感受BBA的3系的2.0T发动机的动力是足够用的。有次自驾,租的是丰田陆放,开车像开船,没啥驾驶乐趣,车太大了,总觉得车跟自己是分离的。 如果经常跑高速,或者长距离通勤,选个宝马330或者宝马M3,应该是相当有驾驶乐趣的。宝马3系开到180公里以上的稳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驾驶经验的简单对比来看,在油车时代,大马力是非常需要的,马力越大,加速越快,并且大马力车的后段加速性能依然彪悍。宝马3系到160公里之上,提到200公里时速,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关键技术在于,当时速超过160之后,就非常考验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的有机融合了。 开过2.0T的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有同学说,开过宝马的直列6缸3.0T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2.0
看
6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汽车品牌的未来演变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1-04
记录思考:什么是重要问题
毕业时,对债券市场知之甚少,对利率是什么,完全不懂,在印象中,所有有关利率的印象就是IS模型中的那个利率,调节投资用的,对什么自然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利率曲线、信用债利差、利率债期限利差、政策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是没有听说过的。倒是买房的时候,知道有个按揭贷款利率和公积金利率。 2007年至2008年读博士的时候,每月领290的补贴,500的导师补贴,高校兼职讲课赚2000多,基本上吃喝不愁了,所以,从来不考虑收入的波动,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基本无关。每月都要跟着导师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吃饭,要么是(1)博导们讨论学术与理论问题,要么是(2)国内各派顶级学者讨论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所以,那时候,尽管美国都金融危机了,股市已经上下翻飞了,但是我对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关注过,觉得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而是觉得(1)理论模型,模型的假设,模型的公式,模型的适用条件,才是天大的事情,或者(2)超过10年周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如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次吃饭,我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师叔们说,年轻真好,(当时不懂,现在懂了:真是啥都不如年轻,尤其是年轻时在高校读书,那真是人间最好)尽管他们都在各自单位身居要职,但是对我都特别客气,让我很不习惯,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像一个领导,更像是我的同班同学。是的,在我印象中,师叔就是这样的,谈起哲学、谈起模型、谈起理论,样样精通,对中国的现实,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思考。 我的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是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国际化,与金融不是一圈子,记忆中,应该是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金融圈的聚会。 这种环境让当时的我觉得金融根本就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金融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是觉得产业经济,工业与农业,尤其是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 切换到小时候,每天种地,也总有家
看
6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什么是重要问题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1-01
记录思考: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许久前,有个师弟咨询我一件事,说他的领导总是欺负他,没事找事,然后描述了一下自己认为被欺负的几件事。我并没有直接回复师弟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小生活在农村,邻村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人,他们村的小朋友都在我们村的小学上学,这家伙在我们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横,看谁不顺眼,就揍谁一顿,所以,几个班里的小朋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见他绕着走,一类是成为他的小跟班。他的父母在邻村里也是出奇的孬种,但凡能占别人的便宜,就会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两垄小麦,宅基地多划几公分,是常有的事情。之所以这么横,当然是有基础的,这家伙的爷爷奶奶生了六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了很多孩子,所谓家里人多,不怕打架。 人生就是这样巧合,我们村里有个小朋友性格要强,尽管他爷爷奶奶生的孩子很少,但是他是出了名的愣头青。有次,他的弟弟被邻村的”这家伙“给揍了,他就找到一个放学的时间,跟这家伙打了一架,当时很多人在看,那真是招招毙命,每次都用砖头忘死里砸,要不是”这家伙“的家里人来拉架,”这家伙“的命可能真的就没有了。 奇怪的是,尽管”这家伙“的家族很大,孩子众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来跟我们村的小朋友理论,更没有人来揍他。后来,听说,邻村这个大家庭的父母都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欺负我们村的这个小朋友,说他不要命。 尽管这个事情过去30多年了,那时候的中国农村还是一个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社会,但是原始的记忆总是能够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一是,人总是欺软怕硬的,二是,斗争的时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三是,一旦群体内个体的利益可能面临巨大冲击,群体或将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 是听说的,邻县的亲兄弟俩,因为争家里的一棵树,老二拿刀把老大给捅死了。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大家认为的重大利益面前,血缘关系也不能调和矛盾的,那就更不容易提什么同学情、亲情、友情了。 人的认知与选择,总是与人的经历有关的
看
8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25
记录思考:回到读书时代
我的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商品学方向),王小波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商品学专业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都与质量管理有一些交叉和重叠,按照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算是国内第一批从技术与经济双重视角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学生。 博士毕业论文的三大概念主题,一是技术要求,二是合格评定程序,三是标签要求,每个概念主题写了一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技术要求。大家所熟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属于这个大的领域。大家不太熟悉的HACCP,也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可以这样说,之所以当前大家所用的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两个,一是企业层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前者一般用生产流程和产品标准体系来约束,后者一般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与推荐性标准体系来约束。 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工科与技术层面),其核心内涵是产品与生产质量标准逐渐抬高的发展过程,可以包括(1)生产过程能耗标准,(2)环境污染物标准,(3) 产品性能标准,(4)产品安全标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把商品学专业先是并入环境学院,后来又并入商学院,最后与企业管理专业融为一体,是有点可惜的。社会科学哲学本来就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就像现在美国学术界也不再提什么自由贸易理论了,而是论证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就是人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多数人的选择。(插一句,这个点上,与投资是一回事,价格都是选择,不是真理,所以无法预测,只能顺应)。 当中国的一个产业开始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时,技术标准要求、合格评定程序与标签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最近,国内特定产业领域,因为发展非常快,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并未事前设定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些企业弄了四套方案,设定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有些企业只弄了一个解决方案,结果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
看
31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回到读书时代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24
记录思考:做自己
之前,有个车企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要有自己的灵魂,被大家diss了,或许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突然说要培育自己的灵魂了,大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家都知道,油车时代汽车的灵魂就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了电车时代,汽车的灵魂是电机+电控+智驾系统,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智驾系统了。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油车的底盘难就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车的前面,重心不在车的中间,所以转弯、加速、减速,都需要调配底盘,而电车最重的是电池,正好在车的底盘上,所以重心自然就容易配平在中间,由此,加上电磁阻尼和空气悬架,电车的底盘调校就相对油车容易多了。 既然大家的电池都是来自于核心的几家供应商,那么大家能够拼的技术主要就是智能驾驶+精益制造与品质控制。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企,一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们所有人的事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质、产品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的产出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企业来生产的,但凡有点追求和理想的人,都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要么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创造,要么为产品制造提供帮助与服务,或是生活服务、或是生产服务、或是公共秩序服务。可以说,当代全球经济是以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是经济形态中的关键部分。 在2009年入行做实习生的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主要努力方向有四个,一是搞投资,二是搞研究,三是搞销售,四是搞管理。后来,我们那一批毕业生,多数都搞投资了。 搞投资有个好处,就是目标单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十年前,我们经常开玩笑,要做中国的巴菲特、中国的索罗斯,后来知道桥水也很出名,大家说要做中国的达里奥。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聚餐时讨论,发现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的影子,也不是他们的信徒,只是我们从事的事业与这些人类似。 为什么我们只能做自己。
看
21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做自己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21
记录思考:事物的变化
有两个学者对话,讨论的问题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约束下,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啊,人类并没有创造新的能量,但是却创造了财富。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财富的评价是人为规定的,是主观的,是人类社会的群体选择,它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天然存在的。 站在不同的植物、动物角度来思考财富问题,那么只有植物、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才是它们所需要的财富。就像狼不会考虑在脖子上挂一条装饰品,孔雀也是展示自己天然的美丽羽毛而不是宝石。人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外在附加物形成与维持社会秩序,来组织超大规模的生产,最早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中华民族的大禹治水,后期的都江堰。即,人放弃了一些自由,通过协作,来达到群体更大程度的自由。 读书时,我们学习过一些化学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当前,人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都是自然界无机物演化出来的。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合成。主流的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化学工学来合成,形成了当今的化学工业。 所以,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财富是与事物的变化有关的,从不能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变为能够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即,财富来源于变化的过程。 如此来看,人类社会演化至今,(1)以人为中心来评判一切,(2)除了营养物质之外,再拓展一些,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层面的诉求,(3)真正的财富起初就是粮食、衣物,之后财富才转变为其他东西。 为什么诸如黄金、白银、宝石之类的东西会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起初是作为交易的工具,其逻辑基础在于,交换的充分进行能够提高粮食、皮毛的产出效率。是的,贸易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我们挖掘出来一个衍生的逻辑——促进交易的事物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衍生财富。 自从骑马、骑骆驼、狗拉雪橇成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工具之后,叠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
看
26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事物的变化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15
记录思考: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创新与经济增长
看了国内学者对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学者的介绍,内心还是非常触动的, 可能是受读书时隔壁老庄博士的影响,他读书时总是提起阿吉翁,阿罗这些人,毕业之后,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更多地理解了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的思想。 记录下来当前三点思考。 1、并非一帆风顺 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文一在《伟大的工业革命》,都提到了新企业和新的利益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有些时候阻力是足够大的,让新的企业无法成长,甚至无法出现。 有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阻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思想上的阻力。我们从小到大,第一个阻力来自于父子关系。很多父亲的控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要让儿子或者女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但实际上,在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今社会,老登的思想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那些在青春期非常叛逆的孩子,也许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获得足够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当然,边界很难确立,管太多肯定不行,完全不管不问,也是肯定不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考验父亲的智慧。 2、需要有动态视角 三位学者,尤其是阿吉翁,特别强调动态过程,知识-创新-毁灭,其实,这是一个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产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任正非说,**早晚有一天要倒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多活一天。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无非是让每一天尽量精彩一些。 由此,新事物是悲观主义色彩的,也是乐观主义色彩的,悲观的色彩来自于终究要毁灭,乐观的色彩来自于曾经来过,曾经绽放过。 3、反馈机制是关键所在 德国经济学曾经是历史学派主导,英国/美国经济学到希克斯之后转变为形式逻辑和假设为主。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是历史学派与当前形式逻辑学派的融合,不过是,最核心的逻辑来自于
看
41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创新与经济增长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12
记录思考:对社会科学的再思考
最近我想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特地记录下来。 社会科学总体上是思考人的行为规律的,因为内心世界,不经过行为,是无法观察的,我们把用语言与文字表述出来,也定义为一种行为。无法观察的东西,就无法寻求规律。 经济学理论的假定,人是理性的,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个人是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学模型的根基。问题在于,理性其实是很难定义的,并且还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问题。 我所理解的理性是,同一个事情发生了,一个人每一次都会发生同样的反应,但是,观察人的行为选择这么多年,(1)发生的事情很难是完全同质的,这样我们怀疑是否真的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模一样的事情;(2)很多人即便是对类似的事件,也不是每次都做出相同的反应,人们经常会说,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 既然人会从历史中学习,那么每一人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就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得出因果定律,就人的行为选择方面。即便是同一个事件,每个人针对此事件的每一次反应都不同,那么群体行为是个体的加总或者有机协调,那么很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辩证的看,如果是对每一个事件的反应都是相同的,那么因果定律会通过个人行为选择来实现,从而结果是相对确定的。 之前,我们写波普尔哲学的读书笔记,其中,波普尔就提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金融领域,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明斯基把未来不确定性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提出了金融内生不稳定假说。这样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来自于两点(1)自然科学的变化,让很多人类社会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差异,(2)即便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事件影响极为有限,人也会从历史中学习,从而改变一些行为。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特定的几个领域,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习,结果呈现为历史略有差异,但是总是押着相似的脚步前行。 综合来看,人对相似事件的相对固化的应对方式,带来了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有人说,周期即人性;而人对相似事件的学习,可能
看
44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对社会科学的再思考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10
记录思考:什么是贫穷
在之前的思考中,就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再梳理一遍。 要想从本质上看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生产端和供应端的视角来理解,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产出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低。 小时候,我们家种几亩地,一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在我记忆中,经常睡到“场”里,这个“场”,是先把一块小麦地收割了,然后用石磙压平,之后用来小麦的脱粒和晒,没有机械,几乎是全人工。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我就得做饭,和面、压面条、煮面条,很是熟练,不会做圆馒头,但是方方的馒头会做,凉拌黄瓜、炒番茄豆角、凉拌番茄、蒸茄子加蒜泥,是常做的菜。一个麦忙季,要忙活两到三周,一亩地产个800到900斤小麦,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9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去掉公粮,家里的口粮,基本上没啥留存了。 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爸妈都快70岁了,种几亩地却非常轻松,只需要打个电话,两天时间,几亩地就搞定了,然后直接卖出,钱就到手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具象化,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趟,齐活了。家里生活也不靠小麦,最大的收入靠政府补贴和我的转移支付。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出来一个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告别绝对贫穷了。 由此,基本上,从宏观上,我们能够得出来一个非常结实的推论,贫穷就是没有工业产能,没有资源。资源+工业产能=工业产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摆脱贫穷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化。 由此,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几个核心指标,一是人均钢铁产量/消费量,二是人均铜产量/消费量,三是人均石油产量/消费量,四是人均大豆产量/消费量,这几个是工业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才是供给质量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体验,包含了审美、能耗、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论文,一条共同的思考主线是产品标准体系,就锚定产品质量与国际产业竞争力
看
27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什么是贫穷
三石观察
三石观察
·
10-08
记录思考: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现在,有两个普遍的认识,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搞到一定量的钱,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二是,搞钱是认知的变现。当前,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既然认知如此之基础,我们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当前是人类知识大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拥有充分深入的思考,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所选择。 第二,人是有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后天的,身体上的异质性容易理解,即不是谁经过训练都能达到游泳领域世界级竞赛的水平,而在思考领域也是类似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三,人的认知需要检验,才能称之为“认知”,一种检验方式是讨论与批判,通过形式逻辑的方式,数学方法是集大成者;另一种方式是用认知来指导实践,这是检验认知的硬性标准。 在具体的途径上,第一步是兴趣与好奇心,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是导师指定的,不是领导指定的,也不是父母指定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个领域一旦确定,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2006年,我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学,老师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回来的,讲课注重模型细节,很多模型设计的很优雅,也很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由此,我就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对产品内分工的兴趣与日俱增,至今为之,一直都是我花费最多时间去思考的领域,即全球视角范围内国际产业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第二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几个小问题,和,一两个基本问题,然后一生时间就持续琢磨这几个问题。思考与琢磨没有止境。 这里存在一个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捷径,就是得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全球范围内,都有哪些人也在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人思考了,现在有哪些人的思考是最有深度与广度的,最具有系统性的,这些东西都要门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信用和银行制度感兴趣,得读德索托的专著和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就相当于搞物理学研究,得系统
看
33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记录思考: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加载更多
暂无粉丝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9000000000000077","uuid":"9000000000000077","gmtCreate":1622606256483,"gmtModify":1622606256483,"name":"三石观察","pinyin":"ssgcsanshiguancha","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180,"headSize":0,"tweetSize":340,"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0.15","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8.22","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9254220644744,"gmtCreate":1762849320000,"gmtModify":176289774295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汽车品牌的未来演变","htmlText":"这篇思考主要尝试去理解汽车品牌与产品定位。 BBA是传统豪华品牌,全球范围内能够放量的主要是BBA,雷克萨斯也算是一个。凯迪拉克、沃尔沃的销量要低很多。保时捷、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玛莎拉蒂、莲花更是偏小众的超豪华品牌。 在内燃机时代,能够撑起来豪华品牌与超豪华品牌的主要是(1)大马力发动机,V6,大V8,W12,尤其是消费者心心念的大V8的声浪;(2)变速箱,变速是否平顺,起步是否顿挫,超过100公里时速之后的加速性能;(3)底盘调校,转弯的侧倾,大的震动和小的震动过滤,高速的平稳性。 有次自驾,租的是斯巴鲁的2.0发动机旅行车,到了80公里时速,再加速,要狠踩油门,加速依然很费劲。巴伐利亚自驾时,租的是宝马320的柴油版,没有涡轮增压,但是动力尚可,高速不限速,上来就是140公里时速,最高是180到200公里时速,旁边的车依然是呼啸而过。宝马320在高速上的表现没得说,非常平稳,感受不到太多的震动,转向精准。有次自驾时,租的是奥迪Q3,驾驶平稳性与视野平衡的好很多,动力充足,转弯灵活。自己驾驶的话,主观感受BBA的3系的2.0T发动机的动力是足够用的。有次自驾,租的是丰田陆放,开车像开船,没啥驾驶乐趣,车太大了,总觉得车跟自己是分离的。 如果经常跑高速,或者长距离通勤,选个宝马330或者宝马M3,应该是相当有驾驶乐趣的。宝马3系开到180公里以上的稳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驾驶经验的简单对比来看,在油车时代,大马力是非常需要的,马力越大,加速越快,并且大马力车的后段加速性能依然彪悍。宝马3系到160公里之上,提到200公里时速,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关键技术在于,当时速超过160之后,就非常考验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的有机融合了。 开过2.0T的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有同学说,开过宝马的直列6缸3.0T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2.0","listText":"这篇思考主要尝试去理解汽车品牌与产品定位。 BBA是传统豪华品牌,全球范围内能够放量的主要是BBA,雷克萨斯也算是一个。凯迪拉克、沃尔沃的销量要低很多。保时捷、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玛莎拉蒂、莲花更是偏小众的超豪华品牌。 在内燃机时代,能够撑起来豪华品牌与超豪华品牌的主要是(1)大马力发动机,V6,大V8,W12,尤其是消费者心心念的大V8的声浪;(2)变速箱,变速是否平顺,起步是否顿挫,超过100公里时速之后的加速性能;(3)底盘调校,转弯的侧倾,大的震动和小的震动过滤,高速的平稳性。 有次自驾,租的是斯巴鲁的2.0发动机旅行车,到了80公里时速,再加速,要狠踩油门,加速依然很费劲。巴伐利亚自驾时,租的是宝马320的柴油版,没有涡轮增压,但是动力尚可,高速不限速,上来就是140公里时速,最高是180到200公里时速,旁边的车依然是呼啸而过。宝马320在高速上的表现没得说,非常平稳,感受不到太多的震动,转向精准。有次自驾时,租的是奥迪Q3,驾驶平稳性与视野平衡的好很多,动力充足,转弯灵活。自己驾驶的话,主观感受BBA的3系的2.0T发动机的动力是足够用的。有次自驾,租的是丰田陆放,开车像开船,没啥驾驶乐趣,车太大了,总觉得车跟自己是分离的。 如果经常跑高速,或者长距离通勤,选个宝马330或者宝马M3,应该是相当有驾驶乐趣的。宝马3系开到180公里以上的稳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驾驶经验的简单对比来看,在油车时代,大马力是非常需要的,马力越大,加速越快,并且大马力车的后段加速性能依然彪悍。宝马3系到160公里之上,提到200公里时速,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关键技术在于,当时速超过160之后,就非常考验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的有机融合了。 开过2.0T的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有同学说,开过宝马的直列6缸3.0T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2.0","text":"这篇思考主要尝试去理解汽车品牌与产品定位。 BBA是传统豪华品牌,全球范围内能够放量的主要是BBA,雷克萨斯也算是一个。凯迪拉克、沃尔沃的销量要低很多。保时捷、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玛莎拉蒂、莲花更是偏小众的超豪华品牌。 在内燃机时代,能够撑起来豪华品牌与超豪华品牌的主要是(1)大马力发动机,V6,大V8,W12,尤其是消费者心心念的大V8的声浪;(2)变速箱,变速是否平顺,起步是否顿挫,超过100公里时速之后的加速性能;(3)底盘调校,转弯的侧倾,大的震动和小的震动过滤,高速的平稳性。 有次自驾,租的是斯巴鲁的2.0发动机旅行车,到了80公里时速,再加速,要狠踩油门,加速依然很费劲。巴伐利亚自驾时,租的是宝马320的柴油版,没有涡轮增压,但是动力尚可,高速不限速,上来就是140公里时速,最高是180到200公里时速,旁边的车依然是呼啸而过。宝马320在高速上的表现没得说,非常平稳,感受不到太多的震动,转向精准。有次自驾时,租的是奥迪Q3,驾驶平稳性与视野平衡的好很多,动力充足,转弯灵活。自己驾驶的话,主观感受BBA的3系的2.0T发动机的动力是足够用的。有次自驾,租的是丰田陆放,开车像开船,没啥驾驶乐趣,车太大了,总觉得车跟自己是分离的。 如果经常跑高速,或者长距离通勤,选个宝马330或者宝马M3,应该是相当有驾驶乐趣的。宝马3系开到180公里以上的稳定性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驾驶经验的简单对比来看,在油车时代,大马力是非常需要的,马力越大,加速越快,并且大马力车的后段加速性能依然彪悍。宝马3系到160公里之上,提到200公里时速,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关键技术在于,当时速超过160之后,就非常考验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的有机融合了。 开过2.0T的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有同学说,开过宝马的直列6缸3.0T发动机,就很难再开回2.0","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92542206447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732445569288,"gmtCreate":1762243140000,"gmtModify":1762288582406,"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什么是重要问题","htmlText":"毕业时,对债券市场知之甚少,对利率是什么,完全不懂,在印象中,所有有关利率的印象就是IS模型中的那个利率,调节投资用的,对什么自然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利率曲线、信用债利差、利率债期限利差、政策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是没有听说过的。倒是买房的时候,知道有个按揭贷款利率和公积金利率。 2007年至2008年读博士的时候,每月领290的补贴,500的导师补贴,高校兼职讲课赚2000多,基本上吃喝不愁了,所以,从来不考虑收入的波动,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基本无关。每月都要跟着导师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吃饭,要么是(1)博导们讨论学术与理论问题,要么是(2)国内各派顶级学者讨论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所以,那时候,尽管美国都金融危机了,股市已经上下翻飞了,但是我对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关注过,觉得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而是觉得(1)理论模型,模型的假设,模型的公式,模型的适用条件,才是天大的事情,或者(2)超过10年周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如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次吃饭,我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师叔们说,年轻真好,(当时不懂,现在懂了:真是啥都不如年轻,尤其是年轻时在高校读书,那真是人间最好)尽管他们都在各自单位身居要职,但是对我都特别客气,让我很不习惯,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像一个领导,更像是我的同班同学。是的,在我印象中,师叔就是这样的,谈起哲学、谈起模型、谈起理论,样样精通,对中国的现实,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思考。 我的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是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国际化,与金融不是一圈子,记忆中,应该是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金融圈的聚会。 这种环境让当时的我觉得金融根本就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金融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是觉得产业经济,工业与农业,尤其是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 切换到小时候,每天种地,也总有家","listText":"毕业时,对债券市场知之甚少,对利率是什么,完全不懂,在印象中,所有有关利率的印象就是IS模型中的那个利率,调节投资用的,对什么自然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利率曲线、信用债利差、利率债期限利差、政策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是没有听说过的。倒是买房的时候,知道有个按揭贷款利率和公积金利率。 2007年至2008年读博士的时候,每月领290的补贴,500的导师补贴,高校兼职讲课赚2000多,基本上吃喝不愁了,所以,从来不考虑收入的波动,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基本无关。每月都要跟着导师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吃饭,要么是(1)博导们讨论学术与理论问题,要么是(2)国内各派顶级学者讨论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所以,那时候,尽管美国都金融危机了,股市已经上下翻飞了,但是我对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关注过,觉得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而是觉得(1)理论模型,模型的假设,模型的公式,模型的适用条件,才是天大的事情,或者(2)超过10年周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如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次吃饭,我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师叔们说,年轻真好,(当时不懂,现在懂了:真是啥都不如年轻,尤其是年轻时在高校读书,那真是人间最好)尽管他们都在各自单位身居要职,但是对我都特别客气,让我很不习惯,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像一个领导,更像是我的同班同学。是的,在我印象中,师叔就是这样的,谈起哲学、谈起模型、谈起理论,样样精通,对中国的现实,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思考。 我的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是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国际化,与金融不是一圈子,记忆中,应该是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金融圈的聚会。 这种环境让当时的我觉得金融根本就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金融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是觉得产业经济,工业与农业,尤其是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 切换到小时候,每天种地,也总有家","text":"毕业时,对债券市场知之甚少,对利率是什么,完全不懂,在印象中,所有有关利率的印象就是IS模型中的那个利率,调节投资用的,对什么自然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利率曲线、信用债利差、利率债期限利差、政策利率、央行资产负债表是没有听说过的。倒是买房的时候,知道有个按揭贷款利率和公积金利率。 2007年至2008年读博士的时候,每月领290的补贴,500的导师补贴,高校兼职讲课赚2000多,基本上吃喝不愁了,所以,从来不考虑收入的波动,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基本无关。每月都要跟着导师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吃饭,要么是(1)博导们讨论学术与理论问题,要么是(2)国内各派顶级学者讨论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所以,那时候,尽管美国都金融危机了,股市已经上下翻飞了,但是我对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关注过,觉得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而是觉得(1)理论模型,模型的假设,模型的公式,模型的适用条件,才是天大的事情,或者(2)超过10年周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如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每次吃饭,我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师叔们说,年轻真好,(当时不懂,现在懂了:真是啥都不如年轻,尤其是年轻时在高校读书,那真是人间最好)尽管他们都在各自单位身居要职,但是对我都特别客气,让我很不习惯,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像一个领导,更像是我的同班同学。是的,在我印象中,师叔就是这样的,谈起哲学、谈起模型、谈起理论,样样精通,对中国的现实,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深刻的思考。 我的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是对外经济贸易与产业国际化,与金融不是一圈子,记忆中,应该是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金融圈的聚会。 这种环境让当时的我觉得金融根本就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金融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是觉得产业经济,工业与农业,尤其是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 切换到小时候,每天种地,也总有家","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732445569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759176904968,"gmtCreate":1761948360000,"gmtModify":1762050545531,"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什么限制了我们的发展","htmlText":"许久前,有个师弟咨询我一件事,说他的领导总是欺负他,没事找事,然后描述了一下自己认为被欺负的几件事。我并没有直接回复师弟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小生活在农村,邻村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人,他们村的小朋友都在我们村的小学上学,这家伙在我们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横,看谁不顺眼,就揍谁一顿,所以,几个班里的小朋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见他绕着走,一类是成为他的小跟班。他的父母在邻村里也是出奇的孬种,但凡能占别人的便宜,就会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两垄小麦,宅基地多划几公分,是常有的事情。之所以这么横,当然是有基础的,这家伙的爷爷奶奶生了六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了很多孩子,所谓家里人多,不怕打架。 人生就是这样巧合,我们村里有个小朋友性格要强,尽管他爷爷奶奶生的孩子很少,但是他是出了名的愣头青。有次,他的弟弟被邻村的”这家伙“给揍了,他就找到一个放学的时间,跟这家伙打了一架,当时很多人在看,那真是招招毙命,每次都用砖头忘死里砸,要不是”这家伙“的家里人来拉架,”这家伙“的命可能真的就没有了。 奇怪的是,尽管”这家伙“的家族很大,孩子众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来跟我们村的小朋友理论,更没有人来揍他。后来,听说,邻村这个大家庭的父母都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欺负我们村的这个小朋友,说他不要命。 尽管这个事情过去30多年了,那时候的中国农村还是一个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社会,但是原始的记忆总是能够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一是,人总是欺软怕硬的,二是,斗争的时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三是,一旦群体内个体的利益可能面临巨大冲击,群体或将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 是听说的,邻县的亲兄弟俩,因为争家里的一棵树,老二拿刀把老大给捅死了。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大家认为的重大利益面前,血缘关系也不能调和矛盾的,那就更不容易提什么同学情、亲情、友情了。 人的认知与选择,总是与人的经历有关的","listText":"许久前,有个师弟咨询我一件事,说他的领导总是欺负他,没事找事,然后描述了一下自己认为被欺负的几件事。我并没有直接回复师弟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小生活在农村,邻村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人,他们村的小朋友都在我们村的小学上学,这家伙在我们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横,看谁不顺眼,就揍谁一顿,所以,几个班里的小朋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见他绕着走,一类是成为他的小跟班。他的父母在邻村里也是出奇的孬种,但凡能占别人的便宜,就会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两垄小麦,宅基地多划几公分,是常有的事情。之所以这么横,当然是有基础的,这家伙的爷爷奶奶生了六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了很多孩子,所谓家里人多,不怕打架。 人生就是这样巧合,我们村里有个小朋友性格要强,尽管他爷爷奶奶生的孩子很少,但是他是出了名的愣头青。有次,他的弟弟被邻村的”这家伙“给揍了,他就找到一个放学的时间,跟这家伙打了一架,当时很多人在看,那真是招招毙命,每次都用砖头忘死里砸,要不是”这家伙“的家里人来拉架,”这家伙“的命可能真的就没有了。 奇怪的是,尽管”这家伙“的家族很大,孩子众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来跟我们村的小朋友理论,更没有人来揍他。后来,听说,邻村这个大家庭的父母都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欺负我们村的这个小朋友,说他不要命。 尽管这个事情过去30多年了,那时候的中国农村还是一个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社会,但是原始的记忆总是能够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一是,人总是欺软怕硬的,二是,斗争的时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三是,一旦群体内个体的利益可能面临巨大冲击,群体或将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 是听说的,邻县的亲兄弟俩,因为争家里的一棵树,老二拿刀把老大给捅死了。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大家认为的重大利益面前,血缘关系也不能调和矛盾的,那就更不容易提什么同学情、亲情、友情了。 人的认知与选择,总是与人的经历有关的","text":"许久前,有个师弟咨询我一件事,说他的领导总是欺负他,没事找事,然后描述了一下自己认为被欺负的几件事。我并没有直接回复师弟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小生活在农村,邻村有个比我大两三岁的人,他们村的小朋友都在我们村的小学上学,这家伙在我们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横,看谁不顺眼,就揍谁一顿,所以,几个班里的小朋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见他绕着走,一类是成为他的小跟班。他的父母在邻村里也是出奇的孬种,但凡能占别人的便宜,就会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两垄小麦,宅基地多划几公分,是常有的事情。之所以这么横,当然是有基础的,这家伙的爷爷奶奶生了六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了很多孩子,所谓家里人多,不怕打架。 人生就是这样巧合,我们村里有个小朋友性格要强,尽管他爷爷奶奶生的孩子很少,但是他是出了名的愣头青。有次,他的弟弟被邻村的”这家伙“给揍了,他就找到一个放学的时间,跟这家伙打了一架,当时很多人在看,那真是招招毙命,每次都用砖头忘死里砸,要不是”这家伙“的家里人来拉架,”这家伙“的命可能真的就没有了。 奇怪的是,尽管”这家伙“的家族很大,孩子众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出面来跟我们村的小朋友理论,更没有人来揍他。后来,听说,邻村这个大家庭的父母都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欺负我们村的这个小朋友,说他不要命。 尽管这个事情过去30多年了,那时候的中国农村还是一个类似于原始部落的社会,但是原始的记忆总是能够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一是,人总是欺软怕硬的,二是,斗争的时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三是,一旦群体内个体的利益可能面临巨大冲击,群体或将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 是听说的,邻县的亲兄弟俩,因为争家里的一棵树,老二拿刀把老大给捅死了。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大家认为的重大利益面前,血缘关系也不能调和矛盾的,那就更不容易提什么同学情、亲情、友情了。 人的认知与选择,总是与人的经历有关的","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7591769049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3184199475448,"gmtCreate":1761336000000,"gmtModify":1761439449145,"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回到读书时代","htmlText":"我的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商品学方向),王小波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商品学专业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都与质量管理有一些交叉和重叠,按照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算是国内第一批从技术与经济双重视角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学生。 博士毕业论文的三大概念主题,一是技术要求,二是合格评定程序,三是标签要求,每个概念主题写了一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技术要求。大家所熟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属于这个大的领域。大家不太熟悉的HACCP,也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可以这样说,之所以当前大家所用的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两个,一是企业层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前者一般用生产流程和产品标准体系来约束,后者一般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与推荐性标准体系来约束。 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工科与技术层面),其核心内涵是产品与生产质量标准逐渐抬高的发展过程,可以包括(1)生产过程能耗标准,(2)环境污染物标准,(3) 产品性能标准,(4)产品安全标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把商品学专业先是并入环境学院,后来又并入商学院,最后与企业管理专业融为一体,是有点可惜的。社会科学哲学本来就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就像现在美国学术界也不再提什么自由贸易理论了,而是论证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就是人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多数人的选择。(插一句,这个点上,与投资是一回事,价格都是选择,不是真理,所以无法预测,只能顺应)。 当中国的一个产业开始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时,技术标准要求、合格评定程序与标签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最近,国内特定产业领域,因为发展非常快,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并未事前设定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些企业弄了四套方案,设定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有些企业只弄了一个解决方案,结果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listText":"我的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商品学方向),王小波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商品学专业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都与质量管理有一些交叉和重叠,按照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算是国内第一批从技术与经济双重视角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学生。 博士毕业论文的三大概念主题,一是技术要求,二是合格评定程序,三是标签要求,每个概念主题写了一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技术要求。大家所熟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属于这个大的领域。大家不太熟悉的HACCP,也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可以这样说,之所以当前大家所用的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两个,一是企业层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前者一般用生产流程和产品标准体系来约束,后者一般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与推荐性标准体系来约束。 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工科与技术层面),其核心内涵是产品与生产质量标准逐渐抬高的发展过程,可以包括(1)生产过程能耗标准,(2)环境污染物标准,(3) 产品性能标准,(4)产品安全标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把商品学专业先是并入环境学院,后来又并入商学院,最后与企业管理专业融为一体,是有点可惜的。社会科学哲学本来就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就像现在美国学术界也不再提什么自由贸易理论了,而是论证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就是人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多数人的选择。(插一句,这个点上,与投资是一回事,价格都是选择,不是真理,所以无法预测,只能顺应)。 当中国的一个产业开始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时,技术标准要求、合格评定程序与标签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最近,国内特定产业领域,因为发展非常快,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并未事前设定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些企业弄了四套方案,设定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有些企业只弄了一个解决方案,结果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text":"我的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商品学方向),王小波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商品学专业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都与质量管理有一些交叉和重叠,按照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算是国内第一批从技术与经济双重视角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学生。 博士毕业论文的三大概念主题,一是技术要求,二是合格评定程序,三是标签要求,每个概念主题写了一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技术要求。大家所熟悉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属于这个大的领域。大家不太熟悉的HACCP,也是属于这个领域的。可以这样说,之所以当前大家所用的产品质量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两个,一是企业层面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前者一般用生产流程和产品标准体系来约束,后者一般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与推荐性标准体系来约束。 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可以执行的层面(工科与技术层面),其核心内涵是产品与生产质量标准逐渐抬高的发展过程,可以包括(1)生产过程能耗标准,(2)环境污染物标准,(3) 产品性能标准,(4)产品安全标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把商品学专业先是并入环境学院,后来又并入商学院,最后与企业管理专业融为一体,是有点可惜的。社会科学哲学本来就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就像现在美国学术界也不再提什么自由贸易理论了,而是论证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就是人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多数人的选择。(插一句,这个点上,与投资是一回事,价格都是选择,不是真理,所以无法预测,只能顺应)。 当中国的一个产业开始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时,技术标准要求、合格评定程序与标签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最近,国内特定产业领域,因为发展非常快,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并未事前设定强制性安全标准,有些企业弄了四套方案,设定了自己的产品标准,有些企业只弄了一个解决方案,结果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问","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31841994754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1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3183893164424,"gmtCreate":1761293580000,"gmtModify":1761439386842,"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做自己","htmlText":"之前,有个车企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要有自己的灵魂,被大家diss了,或许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突然说要培育自己的灵魂了,大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家都知道,油车时代汽车的灵魂就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了电车时代,汽车的灵魂是电机+电控+智驾系统,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智驾系统了。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油车的底盘难就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车的前面,重心不在车的中间,所以转弯、加速、减速,都需要调配底盘,而电车最重的是电池,正好在车的底盘上,所以重心自然就容易配平在中间,由此,加上电磁阻尼和空气悬架,电车的底盘调校就相对油车容易多了。 既然大家的电池都是来自于核心的几家供应商,那么大家能够拼的技术主要就是智能驾驶+精益制造与品质控制。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企,一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们所有人的事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质、产品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的产出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企业来生产的,但凡有点追求和理想的人,都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要么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创造,要么为产品制造提供帮助与服务,或是生活服务、或是生产服务、或是公共秩序服务。可以说,当代全球经济是以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是经济形态中的关键部分。 在2009年入行做实习生的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主要努力方向有四个,一是搞投资,二是搞研究,三是搞销售,四是搞管理。后来,我们那一批毕业生,多数都搞投资了。 搞投资有个好处,就是目标单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十年前,我们经常开玩笑,要做中国的巴菲特、中国的索罗斯,后来知道桥水也很出名,大家说要做中国的达里奥。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聚餐时讨论,发现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的影子,也不是他们的信徒,只是我们从事的事业与这些人类似。 为什么我们只能做自己。","listText":"之前,有个车企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要有自己的灵魂,被大家diss了,或许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突然说要培育自己的灵魂了,大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家都知道,油车时代汽车的灵魂就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了电车时代,汽车的灵魂是电机+电控+智驾系统,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智驾系统了。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油车的底盘难就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车的前面,重心不在车的中间,所以转弯、加速、减速,都需要调配底盘,而电车最重的是电池,正好在车的底盘上,所以重心自然就容易配平在中间,由此,加上电磁阻尼和空气悬架,电车的底盘调校就相对油车容易多了。 既然大家的电池都是来自于核心的几家供应商,那么大家能够拼的技术主要就是智能驾驶+精益制造与品质控制。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企,一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们所有人的事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质、产品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的产出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企业来生产的,但凡有点追求和理想的人,都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要么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创造,要么为产品制造提供帮助与服务,或是生活服务、或是生产服务、或是公共秩序服务。可以说,当代全球经济是以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是经济形态中的关键部分。 在2009年入行做实习生的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主要努力方向有四个,一是搞投资,二是搞研究,三是搞销售,四是搞管理。后来,我们那一批毕业生,多数都搞投资了。 搞投资有个好处,就是目标单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十年前,我们经常开玩笑,要做中国的巴菲特、中国的索罗斯,后来知道桥水也很出名,大家说要做中国的达里奥。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聚餐时讨论,发现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的影子,也不是他们的信徒,只是我们从事的事业与这些人类似。 为什么我们只能做自己。","text":"之前,有个车企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要有自己的灵魂,被大家diss了,或许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灵魂,突然说要培育自己的灵魂了,大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家都知道,油车时代汽车的灵魂就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到了电车时代,汽车的灵魂是电机+电控+智驾系统,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智驾系统了。查了一些资料,说是油车的底盘难就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车的前面,重心不在车的中间,所以转弯、加速、减速,都需要调配底盘,而电车最重的是电池,正好在车的底盘上,所以重心自然就容易配平在中间,由此,加上电磁阻尼和空气悬架,电车的底盘调校就相对油车容易多了。 既然大家的电池都是来自于核心的几家供应商,那么大家能够拼的技术主要就是智能驾驶+精益制造与品质控制。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企,一个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们所有人的事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质、产品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几乎所有的产出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企业来生产的,但凡有点追求和理想的人,都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要么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创造,要么为产品制造提供帮助与服务,或是生活服务、或是生产服务、或是公共秩序服务。可以说,当代全球经济是以企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是经济形态中的关键部分。 在2009年入行做实习生的时候,摆在大家面前的主要努力方向有四个,一是搞投资,二是搞研究,三是搞销售,四是搞管理。后来,我们那一批毕业生,多数都搞投资了。 搞投资有个好处,就是目标单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十年前,我们经常开玩笑,要做中国的巴菲特、中国的索罗斯,后来知道桥水也很出名,大家说要做中国的达里奥。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聚餐时讨论,发现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是巴菲特、索罗斯、达里奥的影子,也不是他们的信徒,只是我们从事的事业与这些人类似。 为什么我们只能做自己。","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31838931644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087556313352,"gmtCreate":1761033660000,"gmtModify":1761146756633,"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事物的变化","htmlText":"有两个学者对话,讨论的问题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约束下,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啊,人类并没有创造新的能量,但是却创造了财富。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财富的评价是人为规定的,是主观的,是人类社会的群体选择,它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天然存在的。 站在不同的植物、动物角度来思考财富问题,那么只有植物、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才是它们所需要的财富。就像狼不会考虑在脖子上挂一条装饰品,孔雀也是展示自己天然的美丽羽毛而不是宝石。人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外在附加物形成与维持社会秩序,来组织超大规模的生产,最早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中华民族的大禹治水,后期的都江堰。即,人放弃了一些自由,通过协作,来达到群体更大程度的自由。 读书时,我们学习过一些化学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当前,人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都是自然界无机物演化出来的。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合成。主流的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化学工学来合成,形成了当今的化学工业。 所以,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财富是与事物的变化有关的,从不能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变为能够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即,财富来源于变化的过程。 如此来看,人类社会演化至今,(1)以人为中心来评判一切,(2)除了营养物质之外,再拓展一些,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层面的诉求,(3)真正的财富起初就是粮食、衣物,之后财富才转变为其他东西。 为什么诸如黄金、白银、宝石之类的东西会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起初是作为交易的工具,其逻辑基础在于,交换的充分进行能够提高粮食、皮毛的产出效率。是的,贸易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我们挖掘出来一个衍生的逻辑——促进交易的事物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衍生财富。 自从骑马、骑骆驼、狗拉雪橇成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工具之后,叠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listText":"有两个学者对话,讨论的问题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约束下,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啊,人类并没有创造新的能量,但是却创造了财富。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财富的评价是人为规定的,是主观的,是人类社会的群体选择,它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天然存在的。 站在不同的植物、动物角度来思考财富问题,那么只有植物、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才是它们所需要的财富。就像狼不会考虑在脖子上挂一条装饰品,孔雀也是展示自己天然的美丽羽毛而不是宝石。人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外在附加物形成与维持社会秩序,来组织超大规模的生产,最早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中华民族的大禹治水,后期的都江堰。即,人放弃了一些自由,通过协作,来达到群体更大程度的自由。 读书时,我们学习过一些化学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当前,人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都是自然界无机物演化出来的。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合成。主流的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化学工学来合成,形成了当今的化学工业。 所以,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财富是与事物的变化有关的,从不能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变为能够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即,财富来源于变化的过程。 如此来看,人类社会演化至今,(1)以人为中心来评判一切,(2)除了营养物质之外,再拓展一些,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层面的诉求,(3)真正的财富起初就是粮食、衣物,之后财富才转变为其他东西。 为什么诸如黄金、白银、宝石之类的东西会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起初是作为交易的工具,其逻辑基础在于,交换的充分进行能够提高粮食、皮毛的产出效率。是的,贸易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我们挖掘出来一个衍生的逻辑——促进交易的事物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衍生财富。 自从骑马、骑骆驼、狗拉雪橇成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工具之后,叠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text":"有两个学者对话,讨论的问题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约束下,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这个提问很有意思啊,人类并没有创造新的能量,但是却创造了财富。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答案很可能是,财富的评价是人为规定的,是主观的,是人类社会的群体选择,它不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天然存在的。 站在不同的植物、动物角度来思考财富问题,那么只有植物、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才是它们所需要的财富。就像狼不会考虑在脖子上挂一条装饰品,孔雀也是展示自己天然的美丽羽毛而不是宝石。人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外在附加物形成与维持社会秩序,来组织超大规模的生产,最早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中华民族的大禹治水,后期的都江堰。即,人放弃了一些自由,通过协作,来达到群体更大程度的自由。 读书时,我们学习过一些化学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当前,人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都是自然界无机物演化出来的。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合成。主流的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化学工学来合成,形成了当今的化学工业。 所以,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财富是与事物的变化有关的,从不能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变为能够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的事物。即,财富来源于变化的过程。 如此来看,人类社会演化至今,(1)以人为中心来评判一切,(2)除了营养物质之外,再拓展一些,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之外的一切东西都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层面的诉求,(3)真正的财富起初就是粮食、衣物,之后财富才转变为其他东西。 为什么诸如黄金、白银、宝石之类的东西会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起初是作为交易的工具,其逻辑基础在于,交换的充分进行能够提高粮食、皮毛的产出效率。是的,贸易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我们挖掘出来一个衍生的逻辑——促进交易的事物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衍生财富。 自从骑马、骑骆驼、狗拉雪橇成为人类社会的交通工具之后,叠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0875563133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0102410825976,"gmtCreate":1760515680000,"gmtModify":1760662000829,"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创新与经济增长","htmlText":"看了国内学者对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学者的介绍,内心还是非常触动的, 可能是受读书时隔壁老庄博士的影响,他读书时总是提起阿吉翁,阿罗这些人,毕业之后,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更多地理解了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的思想。 记录下来当前三点思考。 1、并非一帆风顺 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文一在《伟大的工业革命》,都提到了新企业和新的利益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有些时候阻力是足够大的,让新的企业无法成长,甚至无法出现。 有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阻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思想上的阻力。我们从小到大,第一个阻力来自于父子关系。很多父亲的控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要让儿子或者女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但实际上,在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今社会,老登的思想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那些在青春期非常叛逆的孩子,也许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获得足够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当然,边界很难确立,管太多肯定不行,完全不管不问,也是肯定不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考验父亲的智慧。 2、需要有动态视角 三位学者,尤其是阿吉翁,特别强调动态过程,知识-创新-毁灭,其实,这是一个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产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任正非说,**早晚有一天要倒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多活一天。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无非是让每一天尽量精彩一些。 由此,新事物是悲观主义色彩的,也是乐观主义色彩的,悲观的色彩来自于终究要毁灭,乐观的色彩来自于曾经来过,曾经绽放过。 3、反馈机制是关键所在 德国经济学曾经是历史学派主导,英国/美国经济学到希克斯之后转变为形式逻辑和假设为主。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是历史学派与当前形式逻辑学派的融合,不过是,最核心的逻辑来自于","listText":"看了国内学者对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学者的介绍,内心还是非常触动的, 可能是受读书时隔壁老庄博士的影响,他读书时总是提起阿吉翁,阿罗这些人,毕业之后,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更多地理解了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的思想。 记录下来当前三点思考。 1、并非一帆风顺 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文一在《伟大的工业革命》,都提到了新企业和新的利益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有些时候阻力是足够大的,让新的企业无法成长,甚至无法出现。 有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阻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思想上的阻力。我们从小到大,第一个阻力来自于父子关系。很多父亲的控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要让儿子或者女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但实际上,在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今社会,老登的思想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那些在青春期非常叛逆的孩子,也许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获得足够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当然,边界很难确立,管太多肯定不行,完全不管不问,也是肯定不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考验父亲的智慧。 2、需要有动态视角 三位学者,尤其是阿吉翁,特别强调动态过程,知识-创新-毁灭,其实,这是一个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产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任正非说,**早晚有一天要倒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多活一天。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无非是让每一天尽量精彩一些。 由此,新事物是悲观主义色彩的,也是乐观主义色彩的,悲观的色彩来自于终究要毁灭,乐观的色彩来自于曾经来过,曾经绽放过。 3、反馈机制是关键所在 德国经济学曾经是历史学派主导,英国/美国经济学到希克斯之后转变为形式逻辑和假设为主。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是历史学派与当前形式逻辑学派的融合,不过是,最核心的逻辑来自于","text":"看了国内学者对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学者的介绍,内心还是非常触动的, 可能是受读书时隔壁老庄博士的影响,他读书时总是提起阿吉翁,阿罗这些人,毕业之后,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更多地理解了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的思想。 记录下来当前三点思考。 1、并非一帆风顺 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的成长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文一在《伟大的工业革命》,都提到了新企业和新的利益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有些时候阻力是足够大的,让新的企业无法成长,甚至无法出现。 有时候,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阻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思想上的阻力。我们从小到大,第一个阻力来自于父子关系。很多父亲的控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要让儿子或者女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但实际上,在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今社会,老登的思想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那些在青春期非常叛逆的孩子,也许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获得足够大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当然,边界很难确立,管太多肯定不行,完全不管不问,也是肯定不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考验父亲的智慧。 2、需要有动态视角 三位学者,尤其是阿吉翁,特别强调动态过程,知识-创新-毁灭,其实,这是一个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产业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任正非说,**早晚有一天要倒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尽量让**多活一天。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早晚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所做的事情无非是让每一天尽量精彩一些。 由此,新事物是悲观主义色彩的,也是乐观主义色彩的,悲观的色彩来自于终究要毁灭,乐观的色彩来自于曾经来过,曾经绽放过。 3、反馈机制是关键所在 德国经济学曾经是历史学派主导,英国/美国经济学到希克斯之后转变为形式逻辑和假设为主。202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学者是历史学派与当前形式逻辑学派的融合,不过是,最核心的逻辑来自于","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01024108259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844138549496,"gmtCreate":1760198400000,"gmtModify":1760361460472,"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对社会科学的再思考","htmlText":"最近我想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特地记录下来。 社会科学总体上是思考人的行为规律的,因为内心世界,不经过行为,是无法观察的,我们把用语言与文字表述出来,也定义为一种行为。无法观察的东西,就无法寻求规律。 经济学理论的假定,人是理性的,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个人是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学模型的根基。问题在于,理性其实是很难定义的,并且还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问题。 我所理解的理性是,同一个事情发生了,一个人每一次都会发生同样的反应,但是,观察人的行为选择这么多年,(1)发生的事情很难是完全同质的,这样我们怀疑是否真的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模一样的事情;(2)很多人即便是对类似的事件,也不是每次都做出相同的反应,人们经常会说,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 既然人会从历史中学习,那么每一人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就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得出因果定律,就人的行为选择方面。即便是同一个事件,每个人针对此事件的每一次反应都不同,那么群体行为是个体的加总或者有机协调,那么很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辩证的看,如果是对每一个事件的反应都是相同的,那么因果定律会通过个人行为选择来实现,从而结果是相对确定的。 之前,我们写波普尔哲学的读书笔记,其中,波普尔就提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金融领域,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明斯基把未来不确定性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提出了金融内生不稳定假说。这样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来自于两点(1)自然科学的变化,让很多人类社会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差异,(2)即便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事件影响极为有限,人也会从历史中学习,从而改变一些行为。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特定的几个领域,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习,结果呈现为历史略有差异,但是总是押着相似的脚步前行。 综合来看,人对相似事件的相对固化的应对方式,带来了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有人说,周期即人性;而人对相似事件的学习,可能","listText":"最近我想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特地记录下来。 社会科学总体上是思考人的行为规律的,因为内心世界,不经过行为,是无法观察的,我们把用语言与文字表述出来,也定义为一种行为。无法观察的东西,就无法寻求规律。 经济学理论的假定,人是理性的,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个人是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学模型的根基。问题在于,理性其实是很难定义的,并且还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问题。 我所理解的理性是,同一个事情发生了,一个人每一次都会发生同样的反应,但是,观察人的行为选择这么多年,(1)发生的事情很难是完全同质的,这样我们怀疑是否真的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模一样的事情;(2)很多人即便是对类似的事件,也不是每次都做出相同的反应,人们经常会说,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 既然人会从历史中学习,那么每一人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就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得出因果定律,就人的行为选择方面。即便是同一个事件,每个人针对此事件的每一次反应都不同,那么群体行为是个体的加总或者有机协调,那么很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辩证的看,如果是对每一个事件的反应都是相同的,那么因果定律会通过个人行为选择来实现,从而结果是相对确定的。 之前,我们写波普尔哲学的读书笔记,其中,波普尔就提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金融领域,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明斯基把未来不确定性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提出了金融内生不稳定假说。这样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来自于两点(1)自然科学的变化,让很多人类社会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差异,(2)即便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事件影响极为有限,人也会从历史中学习,从而改变一些行为。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特定的几个领域,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习,结果呈现为历史略有差异,但是总是押着相似的脚步前行。 综合来看,人对相似事件的相对固化的应对方式,带来了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有人说,周期即人性;而人对相似事件的学习,可能","text":"最近我想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特地记录下来。 社会科学总体上是思考人的行为规律的,因为内心世界,不经过行为,是无法观察的,我们把用语言与文字表述出来,也定义为一种行为。无法观察的东西,就无法寻求规律。 经济学理论的假定,人是理性的, 企业是利润最大化,个人是效用最大化,这是经济学模型的根基。问题在于,理性其实是很难定义的,并且还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问题。 我所理解的理性是,同一个事情发生了,一个人每一次都会发生同样的反应,但是,观察人的行为选择这么多年,(1)发生的事情很难是完全同质的,这样我们怀疑是否真的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模一样的事情;(2)很多人即便是对类似的事件,也不是每次都做出相同的反应,人们经常会说,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 既然人会从历史中学习,那么每一人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就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得出因果定律,就人的行为选择方面。即便是同一个事件,每个人针对此事件的每一次反应都不同,那么群体行为是个体的加总或者有机协调,那么很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辩证的看,如果是对每一个事件的反应都是相同的,那么因果定律会通过个人行为选择来实现,从而结果是相对确定的。 之前,我们写波普尔哲学的读书笔记,其中,波普尔就提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金融领域,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明斯基把未来不确定性与债务融资相结合,提出了金融内生不稳定假说。这样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来自于两点(1)自然科学的变化,让很多人类社会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差异,(2)即便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事件影响极为有限,人也会从历史中学习,从而改变一些行为。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特定的几个领域,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学习,结果呈现为历史略有差异,但是总是押着相似的脚步前行。 综合来看,人对相似事件的相对固化的应对方式,带来了社会科学的普遍规律,所以有人说,周期即人性;而人对相似事件的学习,可能","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844138549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4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916344180984,"gmtCreate":1760045760000,"gmtModify":176013325351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什么是贫穷","htmlText":"在之前的思考中,就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再梳理一遍。 要想从本质上看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生产端和供应端的视角来理解,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产出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低。 小时候,我们家种几亩地,一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在我记忆中,经常睡到“场”里,这个“场”,是先把一块小麦地收割了,然后用石磙压平,之后用来小麦的脱粒和晒,没有机械,几乎是全人工。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我就得做饭,和面、压面条、煮面条,很是熟练,不会做圆馒头,但是方方的馒头会做,凉拌黄瓜、炒番茄豆角、凉拌番茄、蒸茄子加蒜泥,是常做的菜。一个麦忙季,要忙活两到三周,一亩地产个800到900斤小麦,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9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去掉公粮,家里的口粮,基本上没啥留存了。 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爸妈都快70岁了,种几亩地却非常轻松,只需要打个电话,两天时间,几亩地就搞定了,然后直接卖出,钱就到手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具象化,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趟,齐活了。家里生活也不靠小麦,最大的收入靠政府补贴和我的转移支付。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出来一个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告别绝对贫穷了。 由此,基本上,从宏观上,我们能够得出来一个非常结实的推论,贫穷就是没有工业产能,没有资源。资源+工业产能=工业产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摆脱贫穷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化。 由此,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几个核心指标,一是人均钢铁产量/消费量,二是人均铜产量/消费量,三是人均石油产量/消费量,四是人均大豆产量/消费量,这几个是工业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才是供给质量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体验,包含了审美、能耗、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论文,一条共同的思考主线是产品标准体系,就锚定产品质量与国际产业竞争力","listText":"在之前的思考中,就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再梳理一遍。 要想从本质上看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生产端和供应端的视角来理解,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产出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低。 小时候,我们家种几亩地,一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在我记忆中,经常睡到“场”里,这个“场”,是先把一块小麦地收割了,然后用石磙压平,之后用来小麦的脱粒和晒,没有机械,几乎是全人工。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我就得做饭,和面、压面条、煮面条,很是熟练,不会做圆馒头,但是方方的馒头会做,凉拌黄瓜、炒番茄豆角、凉拌番茄、蒸茄子加蒜泥,是常做的菜。一个麦忙季,要忙活两到三周,一亩地产个800到900斤小麦,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9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去掉公粮,家里的口粮,基本上没啥留存了。 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爸妈都快70岁了,种几亩地却非常轻松,只需要打个电话,两天时间,几亩地就搞定了,然后直接卖出,钱就到手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具象化,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趟,齐活了。家里生活也不靠小麦,最大的收入靠政府补贴和我的转移支付。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出来一个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告别绝对贫穷了。 由此,基本上,从宏观上,我们能够得出来一个非常结实的推论,贫穷就是没有工业产能,没有资源。资源+工业产能=工业产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摆脱贫穷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化。 由此,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几个核心指标,一是人均钢铁产量/消费量,二是人均铜产量/消费量,三是人均石油产量/消费量,四是人均大豆产量/消费量,这几个是工业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才是供给质量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体验,包含了审美、能耗、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论文,一条共同的思考主线是产品标准体系,就锚定产品质量与国际产业竞争力","text":"在之前的思考中,就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这里再梳理一遍。 要想从本质上看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生产端和供应端的视角来理解,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产出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贫穷的等同表述是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低。 小时候,我们家种几亩地,一到收获季节,根本忙不过来,在我记忆中,经常睡到“场”里,这个“场”,是先把一块小麦地收割了,然后用石磙压平,之后用来小麦的脱粒和晒,没有机械,几乎是全人工。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我就得做饭,和面、压面条、煮面条,很是熟练,不会做圆馒头,但是方方的馒头会做,凉拌黄瓜、炒番茄豆角、凉拌番茄、蒸茄子加蒜泥,是常做的菜。一个麦忙季,要忙活两到三周,一亩地产个800到900斤小麦,就是按照现在的价格,9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去掉公粮,家里的口粮,基本上没啥留存了。 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爸妈都快70岁了,种几亩地却非常轻松,只需要打个电话,两天时间,几亩地就搞定了,然后直接卖出,钱就到手了。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具象化,大型联合收割机,走一趟,齐活了。家里生活也不靠小麦,最大的收入靠政府补贴和我的转移支付。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培养出来一个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孩子,基本上也就告别绝对贫穷了。 由此,基本上,从宏观上,我们能够得出来一个非常结实的推论,贫穷就是没有工业产能,没有资源。资源+工业产能=工业产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摆脱贫穷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化。 由此,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几个核心指标,一是人均钢铁产量/消费量,二是人均铜产量/消费量,三是人均石油产量/消费量,四是人均大豆产量/消费量,这几个是工业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在此之上,才是供给质量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体验,包含了审美、能耗、安全、稳定,等诸多方面。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论文,一条共同的思考主线是产品标准体系,就锚定产品质量与国际产业竞争力","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9163441809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7228821786776,"gmtCreate":1759876560000,"gmtModify":1759972578386,"author":{"id":"9000000000000077","authorId":"9000000000000077","name":"三石观察","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77","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77"},"themes":[],"title":"记录思考:如何提高认知能力","htmlText":"现在,有两个普遍的认识,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搞到一定量的钱,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二是,搞钱是认知的变现。当前,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既然认知如此之基础,我们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当前是人类知识大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拥有充分深入的思考,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所选择。 第二,人是有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后天的,身体上的异质性容易理解,即不是谁经过训练都能达到游泳领域世界级竞赛的水平,而在思考领域也是类似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三,人的认知需要检验,才能称之为“认知”,一种检验方式是讨论与批判,通过形式逻辑的方式,数学方法是集大成者;另一种方式是用认知来指导实践,这是检验认知的硬性标准。 在具体的途径上,第一步是兴趣与好奇心,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是导师指定的,不是领导指定的,也不是父母指定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个领域一旦确定,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2006年,我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学,老师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回来的,讲课注重模型细节,很多模型设计的很优雅,也很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由此,我就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对产品内分工的兴趣与日俱增,至今为之,一直都是我花费最多时间去思考的领域,即全球视角范围内国际产业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第二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几个小问题,和,一两个基本问题,然后一生时间就持续琢磨这几个问题。思考与琢磨没有止境。 这里存在一个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捷径,就是得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全球范围内,都有哪些人也在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人思考了,现在有哪些人的思考是最有深度与广度的,最具有系统性的,这些东西都要门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信用和银行制度感兴趣,得读德索托的专著和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就相当于搞物理学研究,得系统","listText":"现在,有两个普遍的认识,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搞到一定量的钱,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二是,搞钱是认知的变现。当前,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既然认知如此之基础,我们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当前是人类知识大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拥有充分深入的思考,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所选择。 第二,人是有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后天的,身体上的异质性容易理解,即不是谁经过训练都能达到游泳领域世界级竞赛的水平,而在思考领域也是类似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三,人的认知需要检验,才能称之为“认知”,一种检验方式是讨论与批判,通过形式逻辑的方式,数学方法是集大成者;另一种方式是用认知来指导实践,这是检验认知的硬性标准。 在具体的途径上,第一步是兴趣与好奇心,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是导师指定的,不是领导指定的,也不是父母指定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个领域一旦确定,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2006年,我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学,老师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回来的,讲课注重模型细节,很多模型设计的很优雅,也很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由此,我就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对产品内分工的兴趣与日俱增,至今为之,一直都是我花费最多时间去思考的领域,即全球视角范围内国际产业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第二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几个小问题,和,一两个基本问题,然后一生时间就持续琢磨这几个问题。思考与琢磨没有止境。 这里存在一个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捷径,就是得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全球范围内,都有哪些人也在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人思考了,现在有哪些人的思考是最有深度与广度的,最具有系统性的,这些东西都要门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信用和银行制度感兴趣,得读德索托的专著和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就相当于搞物理学研究,得系统","text":"现在,有两个普遍的认识,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搞到一定量的钱,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第一步;二是,搞钱是认知的变现。当前,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既然认知如此之基础,我们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 我有三点思考: 第一,当前是人类知识大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拥有充分深入的思考,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所选择。 第二,人是有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后天的,身体上的异质性容易理解,即不是谁经过训练都能达到游泳领域世界级竞赛的水平,而在思考领域也是类似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三,人的认知需要检验,才能称之为“认知”,一种检验方式是讨论与批判,通过形式逻辑的方式,数学方法是集大成者;另一种方式是用认知来指导实践,这是检验认知的硬性标准。 在具体的途径上,第一步是兴趣与好奇心,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是导师指定的,不是领导指定的,也不是父母指定的,而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个领域一旦确定,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2006年,我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学,老师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回来的,讲课注重模型细节,很多模型设计的很优雅,也很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由此,我就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对产品内分工的兴趣与日俱增,至今为之,一直都是我花费最多时间去思考的领域,即全球视角范围内国际产业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第二步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几个小问题,和,一两个基本问题,然后一生时间就持续琢磨这几个问题。思考与琢磨没有止境。 这里存在一个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捷径,就是得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全球范围内,都有哪些人也在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人思考了,现在有哪些人的思考是最有深度与广度的,最具有系统性的,这些东西都要门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信用和银行制度感兴趣,得读德索托的专著和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就相当于搞物理学研究,得系统","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72288217867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3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er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