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我的中国梦组合第二大持仓,万物新生aka爱回收,我总觉得迟早是要杀到第一大。二手市场,在目前存量经济体量极大的情况下,既是一个防御性行业,也是一个进攻性行业,全攻全守,值得布局。 生活要精打细算,要量入为出。我给在座的大佬们讲一个省钱冷窍门。用Rolls-Royce Pearl 700发动机的湾流G700,比湾流G650,更省油,北京飞深圳,单程能省一千块的油钱,在经济波动比较大需要精打细算的当下,买G700才是您的最佳选择。 经济划算就是硬科技,你看爱回收跟双创的走势多拟合。 (三年走势变化,RERE vs. 创业板 vs. 科创板) 一、投资逻辑与Q2财报 国内二手生意这个行业,至少在二级市场上,估值与规模非常不相称。比起中古之乡日本的Mercari 公司(估值25亿美元),爱回收目前估值仅10亿刀,只是一个独角兽水平。但收入规模,爱回收过去12个月是24亿美元,Mercari是12亿美元。诚然,因为模式与主营产品的参差,以及行业成熟度的生熟,爱回收在利润率差Mercari不老少;但股票看的是对生意未来的预期,如果将来,爱回收利润率追上Mercari,那估值又该如何应对? 另外一个估值对标是一级市场,同样是做二手回收的在筹备港股上市闪回科技,2024年投后估值近24亿(3.3亿美元) ,而体量是爱回收的一个零头(闪回年收入12亿,而爱回收Q2一个季度的收入就50亿)。诚然闪回到了港股二级大概率要吃一套还我漂漂拳,但估值的gap,不能双向奔赴? 这不就是机会? 来聊一下财报。2Q25财报,收入49.9亿,同比增32.2%,超收入指引区间高端(基本位于guidance区间高端或beat guidance,这公司有under promise and over deliver的传统)。 1P(自营)收入达45.6亿元,同比增长34%;3P(平台)服务收入为4.3亿元,同比
过去几天,A股市场掀起了久违的热潮——上证指数突破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更是首次站上100万亿元大关。这让不少人重新把目光投向“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板块的潜力。过去十年,说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股的“科技七巨头”: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Amazon)、英伟达(NVIDIA)、特斯拉(Tesla)和Meta(Facebook)。它们撑起了纳斯达克的半边天,也几乎成了全球科技投资的代名词。但你知道吗?中国其实也有自己的“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拼多多和**/字节跳动。它们在各自领域同样是巨无霸,而且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关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七姐妹”到底有哪些硬实力?它们能不能在全球科技战场上,与美股七巨头正面对话?一、美股科技七巨头:科技与资本的“王者联盟”先来快速过一遍美股的七大科技明星,他们基本代表了美国科技的核心命脉:它们大多数成立于90年代或更早,依托全球市场、强大研发和资本运作能力,成长为市值动辄万亿美金的巨头。二、中国“七姐妹”:谁说我们没有自己的科技牌面?中国的“七姐妹”则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平台经济时代快速成长的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规模大、用户多、技术力强,而且大多在A股、港股或美股有上市通道。下面简单了解一下她们的主打领域:这些企业虽不完全“对标”美股巨头,但在各自板块都有“打世界赛”的实力。三、估值洼地 vs 高溢价:谁更值得投?估值对比是全球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截至2025年中,美股科技七巨头整体市盈率(PE)普遍在25–40倍之间,特别是英伟达等AI概念股估值高企,带来了“贵得合理”的讨论。而中国科技股在经历2022–2023年回调后,估值大多回到10–20倍之间,比如阿里、腾讯目前的估值远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