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论!美股现在的估值,合理吗?

近日亚马逊CEO贝佐斯接受访谈,表示:AI就算是泡沫,也是好泡沫! 美股当前,特别是科技板块,七巨头的估值水平远高于市场平均——eg. $英伟达(NVDA)$ 的P/E 52.66, $特斯拉(TSLA)$ 的P/E是 250+……【大家觉得美股现在估值合理吗?你愿意为谁的估值买单?】

一面财报,两面镜子:照见 AI 算力的真与资本的虚

美东时间11月19日,英伟达公布202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570.1亿美元营收同比激增62%、数据中心业务营收512亿美元同比暴涨66%的亮眼数据,却遭遇股价次日暴跌3.15%的尴尬。这份充满矛盾的财报,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AI产业发展的真实态势、资本市场的情绪波动与科技行业的竞争新格局。从科技行业、投资心理与商业竞争三个维度切入,方能读懂这份财报背后的深层逻辑。 user-image AI算力的真需求与伪焦虑 财报数据最直观的亮点,无疑是数据中心业务的持续爆发。数据中心收入同比飙升66%,这一数据本身就是对AI泡沫论最有力的回击。黄仁勋在财报会议上反复强调的AI基础设施支出正在加速,并非虚言。然而,市场却选择性地失明了,投资者更执着于追问:这些算力投资何时能产生回报? 这种焦虑不无道理。Meta、微软等巨头资本支出持续攀升,但AI货币化路径仍不清晰。市场担忧的是,如果生成式AI无法在未来18-24个月内创造规模化收入,这场算力军备竞赛或将演变成一场资产负债表灾难。这种需求真实性与回报不确定性的撕裂,构成了英伟达股价冲高回落的核心矛盾。 但财报中的两个细节值得玩味:一是毛利率稳定在73%以上,Blackwell芯片预售依然强劲,证明头部企业愿意为性能溢价买单;二是游戏业务环比微降1%,显示出资源正从传统业务向AI板块剧烈迁移。这种此消彼长揭示了科技公司的转型阵痛,AI不是增量游戏,而是生死置换。当老黄回应AI泡沫论时,他赌的是算力需求会先于资本回报焦虑而爆发,而这笔赌注的胜率,藏在75%的毛利率目标里。 user-image 当算法恐慌碾压基本面 财报后股价暴跌3.15%与营收62%增长的剧烈背离,本质是市场“利好出尽”的过度反应与外围恐慌的叠加。从基本面看,公司净利润3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经调整每股收益1.30美元高于预期,第四季度营收指引亦超市场预期;但交易
一面财报,两面镜子:照见 AI 算力的真与资本的虚

AI是否有泡沫,美股会崩盘吗?现在还能买美股吗?

上期讲了国内投资纳指的各种渠道: 在国内投资纳指基金的所有渠道汇总,不限额的方法 但是小伙伴应该最关心的还是现在是否是投资美股的好时机,过去3年纳指已经翻倍,个股更是涨了好几倍。 图片 现在上车是不是会成为接盘侠?现在我就给大家说说我的观点。 图片 人工智能周期 大家知道美股这一轮上涨,除了美联储降息,还有就是AI人工智能的驱动。大家都说这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会超过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那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 图片 互联网从95年左右雅虎开始,到5年后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大概是5年时间。纳斯达克也从700点涨到5000多点,大概翻了7倍。 图片 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是人工智能的开端,现在如果我们也以5年为周期,5年后就是27年底。目前还没看到人工智能的泡沫,如果周期类似,也许在27年底会出现泡沫。 市场上也有27年可能出现泡沫的观点,我总结了一下: “算力过剩隐忧:2027 年或现供过于求,可能触发价格战,影响盈利能力; 巨额支出到期:如 OpenAI 对甲骨文的算力承诺,或在 2027 年形成显著财务压力; 投资回报失衡:约 95% 企业 AI 投入未获回报,仅 5% 试点产生可观价值,难支撑高估值;” 图片 公司估值分析 这有点刻舟求剑了,所以我现在在从公司估值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美股是否到了阶段性顶部。 我查询了七姐妹的历史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好的判断公司估值贵不贵的因素。 图片 这是苹果的市盈率历史走势,目前36,过去十年最高41,21年也到过41,目前市盈率到最高点还有15%的空间,另外2年净利润增长20%以上,也就是苹果到市盈率高点还有40%涨幅。也就是苹果未来2年继续上涨40%,市盈率也就是41左右的顶峰。 再看看谷歌: 图片 谷歌目前市盈率28,18年到过五六十,就算按21年也到过37,我们就按37,还有30%以上上涨空间,加上2年净利润增长3
AI是否有泡沫,美股会崩盘吗?现在还能买美股吗?

美股视角:我们是否正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中?

本文核心要点: 1.市场并非全面泡沫,而是“集中式溢价”:当前高估值由少数几家拥有算力、数据和分发优势的巨头支撑,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真正的过热风险潜藏在为AI提供基础设施(如电力、存储)的“狂热”板块。 2.“双速经济”下的分化格局:AI带来的增长与收益目前高度集中于头部科技公司及高收入群体,这是技术扩散的典型早期特征,全面转向传统“价值股”为时尚早。 3.投资的胜负手:选择与纪律:在基础设施赢家已基本明朗的当下,投资的关键在于精选个股。应聚焦于拥有强大执行力、创始人文化、专有数据并能将AI转化为真实现金流的企业,同时对那些空谈“AI概念”而缺乏客户价值的公司保持警惕。 4.关注未来关键变量:AI资本支出的回报率、技术向应用层的渗透效率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将是决定这轮浪潮能走多远的核心观察点。 全文如下所示: 当前形势错综复杂。美国市场既反映了数字基础设施与软件领域的实质性复合增长,也存在值得警惕的潜在过热风险。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长期美国成长型投资者必须具备选择眼光、恪守估值纪律,并勇于支持那些在市场噪音中持续把握机遇、由创始人主导的高效企业文化。 美国市场估值过高吗? 以历史标准衡量,美国市场看似估值偏高,但构成要素至关重要:少数全球平台企业如今掌控着人工智能赖以生存的计算、数据和分发基础设施(中国除外)。其规模优势更接近寡头垄断而非淘金热。这种集中度使得它们的支出——进而延伸至部分估值——比历史上周期末期的狂热更具合理性。例如英伟达基本面显著提升,当前市盈率仅略高于2022年低点,且远低于五年均值。反观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思科系统,其盈利能力持续恶化而股价却呈抛物线式飙升,在崩盘前各项估值指标均已严重虚高。 当前需警惕的核心风险在于资本密集度:若投资超过回报率,或寡头垄断格局显著扩大,经济效益可能收缩,重演互联网时代后电信建设热潮的后续情形。不
美股视角:我们是否正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中?

黄仁勋澄清,否认中国将会赢得AI竞赛

黄仁勋澄清,否认中国将会赢得AI竞赛

当所有人都嗅到了泡沫的味道,那泡沫还远着呢

最近美股七巨头轮番新高,AI泡沫的论调又冒出来了。 但这七家公司占了标普500权重的三分之一,在纳斯达克100里更是逼近60%——啥概念?就是其中任何一家摔一跤,整个市场都得跟着震三震。 空头也没闲着。 上周做空机构Kerrisdale Capital公开狙击英伟达,股价当场跌了5%,结果没两天又弹回去了——市场里的热钱,还是多得淹脚背。 更狠的是《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直接押上80%仓位看空AI。他管理的Scion基金,手里捏着价值9亿多美元的Palantir看跌期权,还有近2亿美元的英伟达看跌期权。 明牌看空,够刚。 但有用吗? 眼下数据中心、GPU、大模型、AI助手……资金像疯了一样往里冲,停都停不下来。 这画面熟不熟?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盘前,所有人都觉得这次不一样。 其实哪来什么这次不一样? 聪明人早就看穿了:这波AI估值飞天,根本就是美国资本大佬们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OpenAI、谷歌、微软、亚马逊、甲骨文……你投我、我投你,钱在几个人手里转来转去,估值就被炒上了天。 就像三个同学互相给对方发红包,每人发一千收一千,账面热闹,其实谁都没富。 唯一真正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是旁边卖红包封的——英伟达。 现在是不是满鼻子肥皂水味儿了? 但别急,泡沫这玩意儿,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当所有人都觉得它是泡沫的时候,它反而一时半会儿破不了。 为啥?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后知后觉的。等连你都闻到味儿了,说明泡沫已经进入全民狂欢阶段——而狂欢,从来不会突然结束。 我半年前就觉得泡泡玛特贵得离谱,果断做空,结果被磨了半年,差点抑郁。 所以现在千万别急着加空,尤其别碰SQQQ这种带损耗的ETF。横盘震荡都能把你本金耗光。 其次想冲最后一波上涨也可以,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加杠杆。 泡沫最危险的阶段,不是疯狂上涨,而是涨不动了却又不肯跌——信心将崩未崩,贪婪和恐惧互相拉扯,所
当所有人都嗅到了泡沫的味道,那泡沫还远着呢

【一周科技动态】为何谷歌连涨数周?苹果再度成为大盘基石?

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本周宏观主线:本周期,美国政府持续停摆已成“记录最久”之一。政策环境目前是 “宽松预期 + 实际数据疲弱 +制度风险攀升” 三重夹击。美联储虽有降息空间,但路径并不明朗。整体来看,美国经济处于一个 “结构性警戒” 状态。就业疲弱、裁员上升但服务业活动尚有韧性;政府停摆导致数据盲区,政策判断难度加大;同时,贸易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依然是外部风险源。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而言,这样的中期环境意味着:增长放缓但通胀未见彻底回落,制度与政策风险不可忽视。大盘在本周继续高位回调,股市当前表现出“上涨引擎减弱、等待拐点确认”的特征。科技板块作为过去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本周期出现拐点迹象。科技行业仍然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板块,但其未来将更注重“质”而非“量”。投资者应关注盈利稳健、商业模式清晰、估值合理的公司,而非盲目追随AI概念。短期来看,科技股的回调可能是结构性洗礼而非终结,但收益预期需调整。大科技本周在财报后继续走出分化行情,芯片回调,而GOOGL则连涨数周。至11月6日收盘,过去一周 $苹果(AAPL)$ -0.6%, $微软(MSFT)$ -5.45%, $英伟达(NVDA)$ -7.3%, $亚马逊(AMZN)$ +9.06%, $谷歌(GOOG)$ $谷歌A(GOOGL)$
【一周科技动态】为何谷歌连涨数周?苹果再度成为大盘基石?

英伟达月营收增速跌破30%

在2025年11月3日的Bg2 Pod播客访谈中,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针对AI算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外界可能存在“GPU供应短缺”的认知,但两位高管的表述揭示了行业面临的结构性转变:GPU本身不再是核心瓶颈,电力和基础设施才是真正的限制因素。 纳德拉在访谈中明确表示:“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计算资源过剩,而是电力。如果无法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快速建成数据中心,你可能会有一堆芯片堆在仓库里却无法启用。问题不在于芯片供应,而在于我没有可供插电的环境。” 奥特曼进一步解释了行业困境:“算力问题的本质是能源问题。如果明天每单位智能的算力成本下降100倍,使用量将增长远超100倍。人们会用这些算力去做当前成本下不经济的事情,催生出新的需求。但现在,电力供应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算力需求。”
英伟达月营收增速跌破30%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的背后

$伯克希尔(BRK.A)$ $伯克希尔B(BRK.B)$ $南方两倍做多伯克希尔(07777)$💰 一、最新情况:现金储备创下历史纪录根据伯克希尔最新财报与多家媒体报道(FT、Business Insider、Capital.com 等),截至 2025年三季度,公司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美债合计约为382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相比往年:2024年底约 3340亿美元;2023年底约 1680亿美元;2022年底约 1290亿美元;2017年、2020年也曾有阶段性高点(分别约1000亿和1450亿美元),但都远低于现在。👉 换句话说,当前现金储备相当于伯克希尔总资产的约25%-30%,是巴菲特管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水平。🧭 二、这说明了什么?这不是简单的“钱多”,而是反映出巴菲特对当前市场的判断与战略取向。主要可以从四个角度理解👇1️⃣ 市场估值过高、缺乏可投项目巴菲特在市场估值偏高、优质资产稀缺时倾向于不贸然出手。他曾多次表示——“我们宁愿耐心等待好机会,而不是勉强买入昂贵的资产。”如今美股整体估值高企、优质公司溢价明显,因此伯克希尔宁愿持币观望,也不轻易“追高”。2️⃣ 为未来潜在机会“蓄力”巴菲特过去的操作规律是——现金高峰往往出现在危机前夜。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现金超过400亿美元;疫情初期(2020年)现金破1400亿美元。当市场恐慌、价格暴跌时,伯克希尔往往能以极低价格入场(例如收购高盛优先股、投资美银)。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的背后

有信科技完成对雨花石云计算控股权收购,共创AI驱动企业服务新格局

专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即服务(SaaS)与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商——有信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YAAS,简称"有信科技")2025年10月30日宣布,已于2025年10月29日成功完成对雨花石云计算(Celnet Technology Co., Ltd.)的控股权收购。本次收购标志着有信科技和雨花石云计算在推进战略扩张与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两家公司将携手打造更先进的AI驱动型企业解决方案。收购完成后,有信科技将借助雨花石云计算作为中国最大Salesforce.com合作伙伴的丰富专业经验,加速AI驱动企业解决方案的创新与落地。当全渠道数字化能力遇上顶尖CRM专业实力,一个有信云与雨花石云计算共同描绘的,以AI为引擎、以云平台为基石、重塑企业服务格局的数字化新蓝图正徐徐展开。战略布局:强强联合拓展市场边界本次收购完成后,有信科技现持有雨花石云计算公司51%的股权,此次收购预计将在2026财年上半年带来约130万美元新增收入,同比增幅达约376%,进一步验证收购协同效应。这一战略举措彰显了有信科技在企业发展关键时期的远见卓识。有信科技首席执行官林少章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顺利完成对雨花石云计算的收购,这是公司成长战略中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将我们的云端SaaS和PaaS平台与雨花石云计算强大的CRM专业知识和AI驱动解决方案相整合,我们将释放出巨大潜能,不仅能为我们现有的客户群体提供价值倍增的服务,也将极大增强我们在AI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上的实力,最终为我们的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此次收购还标志着有信科技在国际化战略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借助雨花石云计算在国际品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有信科技将加速进军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增强全球竞争力。业务协同:优势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层面,两家公司的深度融合将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有信科技通过
有信科技完成对雨花石云计算控股权收购,共创AI驱动企业服务新格局

60倍PE的铿腾电子:是AI赛道上的头等舱,还是估值过山车?

$铿腾电子(CDNS)$ 在本季度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整体业绩表现强劲,营收和盈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的积压订单。尽管如此,盘后股价出现小幅下跌,或许反映了投资者对AI驱动增长可持续性的谨慎情绪,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隐忧。Q3亮点在于AI相关业务的加速渗透和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但潜在瑕疵包括硬件业务依赖短期需求波动,以及中国市场监管的不确定性。具体来看财报核心信息营收增长强劲:Q3营收达到13.39亿美元,同比增加10.2%,环比增长约5%,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3.2亿美元。驱动因素主要来自AI兆趋势下的设计活动爆发,特别是核心EDA工具和IP业务的贡献,占总营收比重持续提升。该指标超预期,显示公司受益于半导体行业复苏,但与上季度相比增速略有放缓,暗示业务结构中硬件交付的季节性影响开始显现。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非GAAP每股收益(EPS)为1.93美元,同比激增17.7%,远超市场共识的1.79美元,打败幅度达7.8%。背后逻辑在于运营效率优化,非GAAP运营利润率升至47.6%,得益于AI工具如Cerebrus AI Studio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客户反馈5-10倍效率改善)。该项超预期,但GAAP EPS仅为1.05美元,反映了收购相关费用拖累,业务结构中系统设计与分析(SDA)部门的整合迹象正逐步体现。积压订单创纪录:期末积压订单(backlog)达70亿美元,其中未来12个月可确认收入3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多年轻度合同和AI/HPC客户需求爆发,如与TSMC、Samsung的深化合作。该指标远超市场预期,表明业务可持续性增强,但也暴露了地理分布变化,中国市场贡献回升至正常水平,可能预示地缘风险的敏感度。IP业务高速扩张:IP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连续
60倍PE的铿腾电子:是AI赛道上的头等舱,还是估值过山车?
[强]

​​爆冷?Netflix财报暗藏反转,自由现金流飙21%,AI+广告革命才刚开始?

Netflix 2025Q3财报看似“爆冷”——净利润、EPS 双双远不及预期,盘后股价一度跌超7%,但核心矛盾并非业务失速,而是巴西税务一次性支出的意外冲击。从基本面看,营收保持17.2%的两位数增长,广告收入创单季新高,自由现金流同比增21.2%,用户增长虽平淡但有顶级IP支撑;瑕疵则集中在短期盈利被扰动、核心地区涨价引发用户适应压力,以及内容投入进度可能落后于年初目标。整体而言,本季业绩属于 “瑕不掩瑜”,短期情绪冲击难改“从订阅转向广告”的长期稳定增长逻辑。财报核心信息收入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4%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会员增长、价格调整和广告收入的贡献,其中外汇影响中性。符合市场一致预期(约115.1亿美元),但未超出。业务结构变化迹象:区域营收显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21%),拉美相对疲软(10%),暗示新兴市场广告和本地化内容的拉动作用增强,而成熟市场依赖涨价。经营利润32.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经营利润率28.2%背后逻辑包括内容成本控制和广告效率提升,但一笔6.19亿美元的巴西服务税累积计提(覆盖2022年至Q3)拖累利润率超5个百分点。若剔除此项,实际利润率达33.6%,同比增长33%,超出市场预期。弱于表面共识,主要因该税费未纳入前期指引。结构变化:这反映出国际税务风险对全球业务的潜在影响,但公司称未来冲击有限,强调现金流优化。自由现金流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主要驱动自经营现金流强劲和内容支出收缩(Q3内容投资46亿美元,全年预计170-175亿美元,低于180亿美元目标)。超市场预期,全年指引上调至90亿美元。变化迹象:回购规模加大(Q3回购19亿美元,150万股),显示管理层对估值信心的增强,同时内容投入连续两年趋紧,或受益于AI优化和竞争环境松弛。订阅用户与ARPU年初欧美涨价(10-20%)与广告套餐的渗透其实有相当程
​​爆冷?Netflix财报暗藏反转,自由现金流飙21%,AI+广告革命才刚开始?

【AI生成】超微电脑:中期关注竞争格局,长期看好AI基础设施趋势

了解超微电脑的朋友,可以帮忙看下报告执行可行性,谢谢~ [比心] $纳斯达克(.IXIC)$ $超微电脑(SMCI)$ $道琼斯(.DJI)$ @爱发红包的虎妞 @话题虎
【AI生成】超微电脑:中期关注竞争格局,长期看好AI基础设施趋势

中美贸易战稀土危机!OpenAI帝国崛起:AI如何重塑全球经济?|中美|稀土|OpenAI|AI商业化|台积电|英伟达|科技投资|AI趋势

大家好!今天我们从中美贸易战的稀土危机切入,聊聊美国财长坦白中国如何「掐脖子」,以及特朗普为何突然「鸡出」?接着重头戏:OpenAI正建构AI帝国,ChatGPT市占率80%,新SDK让它变身「AI Windows」!从Salesforce整合到AI代理成本暴降100倍,这波AI浪潮会如何重塑工作与投资?快来看2025最新洞见,别错过! 1. 中美贸易战升级:稀土成「核弹级」武器? * 危机背景:美国财长Janet Yellen最近接受访谈,承认中国掌控全球95%稀土精加工,美国过去政府因环保与成本问题放弃布局,导致如今「被掐脖子」。稀土是AI、电动车与军事关键原料,中国长年低成本优化产业链,让美股稀土公司市值惨淡,几乎停摆。 * 特朗普「鸡出」:本以为贸易战会硬扛,没想到Trump「always chicken out」!财长暗示,若中国松绑稀土出口管制,甚至可换取部分关税豁免。稀土股一周狂涨300-500%,但昨已回落——短期协调在望,长期脱钩难免。 * 国家队入股趋势:美国学中国,政府入股稀土公司(如白宫直接投资),预计扩及AI与晶片产业。中国则加速光刻机与晶片突破。双方软肋互戳,谈判空间大开,但市场波动剧烈,影响AI热度被打断。 * 投资启示:稀土链条长,前期亏钱是常态,国家主义资本主义兴起——美国若改季报为半年报,会省成本但损投资人透明度?(哈哈,特朗普商人本色!) 2. OpenAI帝国崛起:从ChatGPT到「AI超级入口」 * 三巨头格局:生成式AI市场明朗化——OpenAI(ChatGPT,80%市占)、Anthropic(Amazon后盾,Claude强项)、Google(Gemini,生态整合)。OpenAI走「all-in-one」路线,像Windows般成应用入口。 * Dev Day亮点:上周发布APPS SDK与Agent Kit,让开发者轻松
中美贸易战稀土危机!OpenAI帝国崛起:AI如何重塑全球经济?|中美|稀土|OpenAI|AI商业化|台积电|英伟达|科技投资|AI趋势

HPE下调指引引发的重挫,保守预期还是AI投入难转化?

$慧与科技(HPE)$ 在2025年10月15日的证券分析师会议上公布的财务展望,导致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幅下滑近9%。公司预计FY26调整后每股收益将落在2.20美元至2.40美元之间,中点低于市场共识预测的2.41美元;同时给出的营收增长指引5%至10%,却远逊于市场预期的17%。这种偏差迅速点燃了投资者的不满。管理层强调,指引体现了审慎的规划,旨在应对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成本上升和整合 $瞻博网络(JNPR)$ Juniper Networks后的不确定性,但市场显然更倾向于解读为增长动能的减弱。 尽管董事会批准额外3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将股息上调10%,这些资本回报举措未能完全抵消指引下调带来的冲击。从数据层面剖析,这一指引的保守性显露无遗。HPE将FY26的网络业务营收增长定位在低至中个位数区间,云与AI部门则预计从中个位数向低双位数过渡。整体运营利润率目标设定为低20%水平,非GAAP运营利润年增幅控制在10%至18%。自由现金流预期为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显著低于分析师对24亿美元的乐观估算。与长期目标对比,公司重申到FY28的复合年增长路径:整体营收5%至7%,云与AI 4%至8%,网络业务则有望实现10%以上的强劲扩张。非GAAP每股收益至少达3美元,自由现金流超过35亿美元。这些远景虽保持稳定,但FY26的具体数字未能体现出足够的加速迹象,尤其是在Juniper收购后,市场原本期待更明显的协同效益释放。公司明确表示,未将任何营收协同纳入FY26展望,并将这一年视为整合过渡期,伴随约29亿美元的无形资产摊销等一次性成本。多位分析师在会后迅速表达了观点分歧。一方面,一些观察者认为指引的谨慎源于现实
HPE下调指引引发的重挫,保守预期还是AI投入难转化?

三星业绩超预期,阿斯麦今天稳了?

昨日,三星电子发布业绩预告,三季度营业利润达到12.1万亿韩元,大超分析师预期的9.7万亿。 受此影响,三星股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高开低走,最后反而下跌近2%: 下跌的原因我猜是投资者对业绩好转已有预期,毕竟今年内存涨价已经持续颇久,叠加三星最近几个月股价飙升,应该是有人获利了结。 三星的业务相当庞杂,既有芯片代工,亦有家电、手机、内存、显示面板等业务,算是苹果、台积电、美光、京东方的复合体: 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同比增长3%,三星在Galaxy A系列以及第7代 折叠屏产品销量稳定增长支撑下,以19%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个季度夺得头把交椅: 内存业务贡献了三星34.5%的收入,受HBM及三大内存产商推出DDR4产品营销,内存芯片价格今年飙升,内存厂的股价都涨疯了: 加上三星的HMB3E产品通过英伟达认证,三星业绩好转近乎是100%的事件。 从估值上看,三星市净率还不算贵,还有可观的上升空间: 三星大家买不了,但三星盈利超预期,或预示着未来会增加资本开支,这对上游的半导体设备板块来说是好消息,尤其是今日将披露三季报的阿斯麦。 同理,三星的业务和台积电也有重合,加上手机出货量恢复增长,台积电三季报同样将超预期。 基本面上,半导体无忧,尚未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况,由此来看,当前股市的主线,或仍将聚焦在半导体上。 $阿斯麦(ASML)$ $台积电(TSM)$ $美光科技(MU)$        
三星业绩超预期,阿斯麦今天稳了?
$标普500(.SPX)$  一个时代想成为泡沫,只有在下个时代到来的时候。
$标普500(.SPX)$  今天会怎么走
$标普500(.SPX)$  巴菲特都不知道,散户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