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要点: 1.市场并非全面泡沫,而是“集中式溢价”:当前高估值由少数几家拥有算力、数据和分发优势的巨头支撑,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真正的过热风险潜藏在为AI提供基础设施(如电力、存储)的“狂热”板块。 2.“双速经济”下的分化格局:AI带来的增长与收益目前高度集中于头部科技公司及高收入群体,这是技术扩散的典型早期特征,全面转向传统“价值股”为时尚早。 3.投资的胜负手:选择与纪律:在基础设施赢家已基本明朗的当下,投资的关键在于精选个股。应聚焦于拥有强大执行力、创始人文化、专有数据并能将AI转化为真实现金流的企业,同时对那些空谈“AI概念”而缺乏客户价值的公司保持警惕。 4.关注未来关键变量:AI资本支出的回报率、技术向应用层的渗透效率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将是决定这轮浪潮能走多远的核心观察点。 全文如下所示: 当前形势错综复杂。美国市场既反映了数字基础设施与软件领域的实质性复合增长,也存在值得警惕的潜在过热风险。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长期美国成长型投资者必须具备选择眼光、恪守估值纪律,并勇于支持那些在市场噪音中持续把握机遇、由创始人主导的高效企业文化。 美国市场估值过高吗? 以历史标准衡量,美国市场看似估值偏高,但构成要素至关重要:少数全球平台企业如今掌控着人工智能赖以生存的计算、数据和分发基础设施(中国除外)。其规模优势更接近寡头垄断而非淘金热。这种集中度使得它们的支出——进而延伸至部分估值——比历史上周期末期的狂热更具合理性。例如英伟达基本面显著提升,当前市盈率仅略高于2022年低点,且远低于五年均值。反观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思科系统,其盈利能力持续恶化而股价却呈抛物线式飙升,在崩盘前各项估值指标均已严重虚高。 当前需警惕的核心风险在于资本密集度:若投资超过回报率,或寡头垄断格局显著扩大,经济效益可能收缩,重演互联网时代后电信建设热潮的后续情形。不
AI泡沫论!美股现在的估值,合理吗?
近日亚马逊CEO贝佐斯接受访谈,表示:AI就算是泡沫,也是好泡沫! 美股当前,特别是科技板块,七巨头的估值水平远高于市场平均——eg. $英伟达(NVDA)$ 的P/E 52.66, $特斯拉(TSLA)$ 的P/E是 250+……【大家觉得美股现在估值合理吗?你愿意为谁的估值买单?】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