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一勺言
一勺盐,让地产有滋有味。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345
帖子 · 345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一勺言
一勺言
·
07-17
微信演讲|108枚社交货币
这是杰总的第四个微信演讲。 过去六个月,大家都被同一个词汇地毯式轰炸:得房率。 前年,大家卷装标。 去年,公区之战打响,卷车库、卷会所、卷园林。 今年,大家开始卷得房率。 短短180天,以住宅新规为卖点的“好房子军备竞赛”,迅速刷新了这届买房人的心智,得房率上升为买房心智中的一号指标。 这个时候,作为得房率的最佳载具,阳台顺理成章地被一股历史洪流推到了一个超级位置。 这是一个阳台本不该抵达的位置。 以前,它是住宅的一个边缘空间。现在,它是得房率神器。在好房子的加持下,阳台逆天改命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可是,代价不小。 得房率在购房决策中的权重被过度神话,好房子大战略面临被一个“偷面积”的小游戏而全面庸俗化的危险,整个楼市被强行分成新旧两代产品,滞销与观望是它的次生后果。 幸好,我们在成都CBD金融城遇到了一个为它们正名的2025年度作品:金融城·贝宸S1。 这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角,它身上有三大标签。 1,地产新物种贝好家出品。 2,贝好家C2M能力的第一次天花板级测试,行业关注度+客户好奇心+产品真相,流量从第一时间拉满。 3,2025成都楼市封面级住宅。 半个多月前,我前往成都探秘。 贝宸S1最完整的产品真相,还需要耐心等待两个月。此时距离它首次拿地,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月,除了几张建筑外观照片、大致的户型面积被路透出来,其他细节还不为市场大众所知。 这可能是本年度预期管理最神秘的豪宅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是今年二月在贝好家CEO阿甘的三折叠手机上,当时,我十分惊讶它的建筑造型,也被阿甘的产品热情所感染,好奇心与日俱增。 当天,我与董小姐交流,有四个问题浮上心头: 1,为什么长这个样子? 2,什么设计理念在驱动它? 3,挑剔的成都人愿意为它买单么? 4,贝宸S1是阿甘的产品观映射,还是贝好家C2M能力的产品封装? 这次成都交流后,有的答案出来了,有的继续保持神秘。
看
39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微信演讲|108枚社交货币
一勺言
一勺言
·
07-08
董小姐 | 收到了万科、华润、中海人的“反思信”
前天,董小姐写了一篇文章: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文章发出后,后台非常热闹,新老朋友都在call我,感慨良多。我感受到,如果大家没有被所在公司“格式化”,能够随时以跳出来的视角,聊聊行业和房企共性的话题。那真是一项非常可爱而稀缺的能力。房地产需要那些真正信仰并爱护这个行业的人。过去一个多月,董小姐休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最想要做什么,观察房地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从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好奇那些龙头型大公司,如何思考战略,怎么调整路线,让自己更轻盈地跑起来。也好奇有趣的小公司,如何开辟新模式。于是,就有了《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那篇文章。在文章的后半段,我说,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地产人的处境、感受与变化。这两年,很多房企的各个部门都流失了一些人,而新人补给不足,老人承压较大。最终,所有的人事流转,可能都会在项目兑现中,露出马脚。中海的“高铁”一位中海的朋友跟我聊,他的读后感:“现在中海的项目,就像一条一条的高铁车厢。速度不能降,品质和舒适度还要提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即使现在能调整出来好车头,但是后面几节车厢不行,速度和品质依然会受影响。”如果把这些车厢,比作各个业务条线的人。火车头就像是项目总,第2节车厢可能是开发报建部,第3节是设计部,第4节是成本部,第5节是财务,剩下是投资、营销、客服等其他部门,最后一节车厢是工程部,其实也是火车头,因为它也能发力助推。这位中海的朋友认为,最拉胯的车厢容易出现在设计、工程和成本。“设计和工程涉及到外部对接,以及资源类的整合和调用,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成本系统,虽然中海的人才池比较深,全国一盘棋可调动,调动即可用。但要是外招的话,想适应中海,就需要很长时间沉淀。如果设计、工程和成本的人不了解中海这辆高铁,或者沿用绿皮车的经验,一定会影响整列车的速度。”那么,其他车厢呢
看
37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董小姐 | 收到了万科、华润、中海人的“反思信”
一勺言
一勺言
·
07-06
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
一周前,一位中海高管在内部说:“现在地产项目少了,大家多多发光发热,眼光不要老局限在地产。”话很含蓄,方向很明确。难道中海地产又要开始新一轮人才“活水”吗?内部设想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拿新地,项目减少,当地团队暂时保存,一部分人转移到中海物业或中海管理。后续有项目可做,再把团队召回。“所谓活水,能流得出去,就能流得回来。”受影响的人群,覆盖了基层一线、各地区平台管理岗。截至目前,中海一些地区公司的副总,都去了代建平台中海管理。还有全国上百位一线客服人员,可能要整体转到中海物业。23年—25年初,中海地产合并了20多个二线城市,大致如下:广佛(广州+佛山)、西南(云贵+重庆)、西北(新疆+西安)、郑州(郑州+太原)、长哈(长春+哈尔滨)、辽宁(沈阳+大连)、天津(天津+石家庄)、深莞(东莞+深圳)、湘赣(长沙+南昌)、福建(厦门+福州)、海珠(珠海+海南)....伴随合并,投拓资源向核心城市倾斜,大量人员开始流转。内部声音说,最近三年,中海个别收缩型地区公司,流转出去的人数可能占到当地团队三四成。活水计划还在继续,不过最近有点新变化。根源是,中海对于投资策略的重点,最近有了一个重大调整。“两条腿走路”拿地从来都是头等大事。据董小姐独家了解,中海地产正在内部调整投资策略。从过去的一线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全国重点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全国都要看,投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一线城市强倾斜了。”针对合并而来的地区公司,中海也要求“两条腿走路”。不管当初是谁合并了谁,这类二线城市都要积极拿地。当初因为规模萎缩被合并的地区,现在更要重新考虑结构性机会,积极入场。中海在行业里的利润标签非常显著,莫非它提前看到了什么?董小姐发现理由有二。一是,中海内部对重仓北京做了一场反思。过去两年,中海变身为一家“一线城市有限公司”,2024年,中海地产的半壁江山都是靠一线城市打下来的。四个一线城市,加上香
看
30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
一勺言
一勺言
·
07-03
一勺言 | 这类资产造出了信心
一 现在,有一类房子“压力山大”: 2022—2023年卖掉的住宅。 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多数已交付或者开始交付,交付质量轻松折射房企的口碑。 显然,下行期的交付,比上行期的交付,更有含金量。 其二,房价普遍下跌严重,新交付住宅变身二手房的那一刻,能否基本守住IPO首发价,构成一个验证时刻。 当年吹过的牛逼,平地制造的梦想,既能检验这届买房人的买房决策质量,也能分辨开发商是不是值得托付。 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彼此缠绕,互动加强,让问题变得复杂,难度系数更大。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不好,主要是因为现在房价破发了,情绪需要发泄,大多数人只会向外归因,罕有人会自我反省当时的决策质量。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与房价都不尽如人意,两头都没有捞着,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社交媒体上义务协助“扩散”一下开发商的口碑。 此时完全可以下个结论: 一个楼盘交付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你给其他楼盘的命运也投了票。 二 开发商尽管可以表面不在乎,但是,事实上做不到无动于衷。 因为,这既是口碑制造的黄金时间,也是防止口碑次生灾害的尖峰时刻。 七八年前,曾跟一个老总聊过,他的观点是,开发商只有企业品牌,没有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相对感性,欣赏某个大佬的风格,认同他的某观点,曾被某件小事打动,很容易就爱屋及乌了。 产品品牌则理性复杂的多,开发商也没有啥专利,好理念好户型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同业普及,供应商都是同款复制,想在产品品牌上建立买家忠诚度,相当之难。 不过多年后,这个观点可能需要迭代了。 企业品牌,建立在产品、价格、服务这三个维度上。 价格崩了,但产品立住了,问题不大,颜面还能挂得住。 交付拉垮,但是价格涨了,问题也不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说不定还能主动站出来帮开发商做一些形象管理。 但是,如果两个维度都没站住,不好意思,那就是企业口碑与品牌的戴维斯双杀时刻。 至于服务,它在决策顺序中是事后的、第三
看
18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 | 这类资产造出了信心
一勺言
一勺言
·
06-27
一勺言 | 上海楼市是一场高端局
一 前阵子,跟几个宝藏朋友交流,谈谈一线楼市当前的角色。 上海王主任总结的最为好玩,完全控场。 他说,“都是用来测试的高端局,只不过分工有别。” 北京是一把尺子,试探政策的尺度,北京松了,其他城市没有最松,只有更松。 上海是价格担当,探出住宅的价格天花板在哪里,上海的量价越高越稳,大家都有故事讲,才会有肉吃。 广州是另一把尺子,为好房子新规的落地,找到一条最大程度的容忍度上限。 深圳是一个投资观察哨。深圳新房交易量稳在什么水平,可以看出投资客对房地产的态度,三心二意,还是假戏真做,都在数据曲线里。 杭州是本轮地产调控中堪称唯一的避难所,次新房堰塞湖,新房还在大量入市,这道题怎么求解,杭州经验就是全国经验。毕竟,流动性比价格涨跌,更有看点。 成都是全国楼市中细分产品最大的实验田,负责找出天花板上限。主流产品、亚文化购房需求、艺高胆大产品,再作都能找得到买单人。就怕你不够作,越作越有市场。 王主任的点评,浑身上下透着片面深刻的气质。 另一位成都朋友追问,那你说说,什么样的产品未来更值得买? 他说,上海人民已经给出了答案,买大的,买贵的,买近的,买稀缺的。 好奇的我查询了下,答案很给力。 在土地端,市区改善地块数量激增,外围刚需地块明显减少。 市场端,则非常反直觉。 2024年上海一共产生了61个日光记录,其中,均价超过10万的豪宅日光盘就占到了32个。面积越大,去化越强,总价1500万以上、面积190平以上的户型,在供求两端都跑赢了。 我把数据粘贴到群聊里,王主任说,你看,每一次上热搜,上海楼市都在按摩同行。 二 这场聊天渐入佳境,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上海的发展脉络上。 中途王主任出去接了个长电话,回来继续。 “这几年主流开发商的上海路径,基本就是一份开卷考试,有两个关键节点。” 2018年,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批复。 最重要是里面这句话:“
看
37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 | 上海楼市是一场高端局
一勺言
一勺言
·
06-19
一勺言|贝壳听见了批评
市场的冷暖,数据最直观,情绪最普遍。 不易缓解,挥之不去,尤其是当情绪汇成雾聚成霾,杀伤力就来了。 过去两年多,文章留言中的情绪含量越来越高,它吞噬掉有价值的讨论,让真相变得陌生,唯一的“好处”是,让专业、理性与善意这些本来稀缺而弥足珍贵的东西,变得愈加稀缺。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文章,文章引来数百评论,我自认为论据真实,结论理性,但是,情绪泛滥,几乎变身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全部放出,我只会收获一样东西:不是胸怀,也不是流量,而是情绪扩散的帮凶。 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局最终一定会变成一个让情绪得以集结的靶子,那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一度感到十分沮丧。 过去十年,一勺言的文章覆盖了房企战略、组织人事、业务转型、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政策评价等议题,可以说,那些成就一勺言的文章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在文末成功激发了高能级的共鸣与辩论交流的表达欲,这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勋章。 比如,董小姐|今天,我收到了一批CIO的来信 比如,一勺言|老左的读后感 这些留言评论,以高质量的理性与专业,是一勺言鲜明的IP标签。通常,我们会在最大的尺度内予以精选展示,但是,现在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上周,我在成都参加了一个贝壳平台赋能店东、推广门店积分制的高层级交流会。去之前,我就担心,虽然它初心是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来支持门店向善看长,但可能又是一个沦为情绪靶标的议题。 自2015年至今,一勺言跟踪见证了链家、贝壳的崛起史,期间写了不少独家、深刻的相关文章,因此粉丝中,的确有不少经纪行业的从业者,不乏老板、经理与普通经纪人。 这是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群体。在存量对开发的超越周期里,尤其是当今天的贝壳已经从当年的行业新物种,来到了舞台绝对的中央时,这个群体之于地产行业的话语权与地位,日益重要。 在贝壳的战略语境里,这个群体拥有了一个新的关系定义,平台上的合作客户,简称中B(品牌主)与小
看
1.11万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贝壳听见了批评
一勺言
一勺言
·
05-09
一勺言|保利北京开卷了
一 回归一线+核心,是这一轮周期中地产投资端最大的共识。 不过,一件事一旦人均常识,就容易沦为套话,失去它本该有的投资导航价值,也会让外界觉得,地产投资似乎是一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回顾那些没有离开牌桌的开发商在北京这几年的投资风格,就会发现,在同一个共识之下,它们各自的投资策略分化已经很明显。 在杰总看来,至少有三种以上的策略在同时运行。 锚定大地块。过去一年中海系不约而同地买入了从丰台到朝阳的三个大宗地块,总价基本都过百亿,单价基本十万➕。选择的朝阳与丰台,也是目前对地产新规拥抱相当彻底的两个主城行政区。 先外围再进城。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外围郊区布局后,中建智地去年开始杀入北京主城,先是东四环的北京宸园,然后是中建智地联合体126亿元制造青年路最新地王,一条先外后内的风格十分明显。 重仓押注特定区域。这个特点愈发明显,尤其以三家公司为代表。 招商蛇口押注了通州与亦庄,越秀重仓押注了昌平南与海淀。 保利发展则在北京重仓了朝阳。过去三四年,保利北京的投资头寸绝大部分花在了朝阳,每一年都有现象级的热销项目落地。有趣的是,如果把保利北京最近五年的项目放在同一张地图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五环外。但事后看,保利北京的销售业绩,证明了它是最懂朝阳的开发商之一。 二 有趣的是,重仓的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 “北京很大,所以每个开发商需要一个主场,作为自己的投资舒适区。一旦确认,区域深耕便是下一个共同动作。” 这种投资心理塑造出过去四年独特的北京楼市景观——因为深耕区域的不同,在板块轮动、区域供地节奏、行政人事变化的影响下,这些开发商在拿地多寡、年度销售规模、市场声量等指标上就出现了不同波长的冷热周期。 我们在外部看到的事实就是,它们各领风骚几个月。 有时候,当某个行政区域的一宗明星地块上市交易前,我们基本上就能预测出,谁会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买家。有时候,当一
看
90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保利北京开卷了
一勺言
一勺言
·
04-17
一勺言 | 贝壳董事长的超级决定
一 挣大钱不是新闻,花大钱才是。 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出自愿性公告,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宣布,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 关键信息是,个人捐赠,金额巨大,用途清晰。 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还将设立专门机构,长期负责这笔大额捐赠的落地执行。 从内容看,核心受益者共有两类群体。 第一类,50%税后资金,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 第二类,50%税后资金,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已公布的核心事实就这么多,但是,仍然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为啥? 2021年行业大调整以来,这可能是中国地产行业难得一见的一宗私人捐赠事件。 地产行业乍暖还寒之际,这笔慈善既珍贵,又深刻。 二 按贝壳平台的体量计算,直接受益的两类人群,最起码也在数十万人。 这两类人群,虽然画像不一,但总体而言,年轻人居多,岗位流动性强,对收入风险的家庭承受能力偏差,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十年,亟需一张保障网来兜底,提升他们的职业安全感。 这笔捐赠精准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因此,这肯定不会是一个仓促的捐赠决定,在2025年特有的局势下,这也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慈善事件。 从内容看,这个捐赠风格非常贝壳基因。 贝壳上市前,链家就有专门面向经纪人的救助金计划。 2020年贝壳上市,该计划被升级为“格林互助计划”,当时,包括老左、彭永东在内的300多位股东都进行了补充捐赠。 这笔私人捐赠,将联手与贝壳的格林互助计划一起,为平台上的数十万包括经纪人、家装产业服务者等的居住服务者再筑起一道新的安全屏障。 熟悉贝壳的人都知道,服务崛起与服务者崛起,是贝壳创始人老左两个著名的论断,也是贝壳平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对服务者好,不是一个公关口号,也不能是一个ESG道具,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样的慈善路径,曾摆放在彭永东的面前。 但是,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体现
看
1,20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 | 贝壳董事长的超级决定
一勺言
一勺言
·
01-18
董小姐 | 同一天,中海、保利突然换防了关键岗位
1月15日,上午保利,下午中海。两大央企巨头、行业前两名,居然同日做了一个神同步的动作:关键人事调令。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两家央企都合并了部分地区公司,并伴随有关键的人事调整。先来看看中海。一、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整合为辽宁公司。原中海大连公司总经理葛臻,任命为新的辽宁公司总经理;原中海沈阳公司总经理程晓辉,调任中海北方区域副总。这个消息,是中海地产总裁张智超前两天到沈阳现场开会时,对内确定下来的。据董小姐了解,在会上,张智超发言说了沈阳、大连两地的情况,对过去的业绩做了一个正向肯定。他还表态说,大家合并成辽宁公司之后,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新发展。听起来很有稳定军心的意味。这场会议还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号召大家要努力奋斗,高标准要求自己,要跟上公司的发展之类。据说,2024年中海沈阳的内部业绩不到35亿,目前在6个项目左右;大连的业绩低于沈阳,不足30亿,目前有4个项目左右。单从规模看,这次合并并非吞并逻辑,感觉更像双城模式。这下,中海在东北,只剩辽宁(沈阳+大连)和长哈(长春+哈尔滨)了。董小姐听说,对于大连,中海还挺有拓展心思。中海正在摩拳擦掌想在大连拿地,剑指市区核心地块。去年11月,大连想拿地,曾经邀请总裁张智超过来看地,看完后他觉得没太大问题,就给出了一个态度:“大连还是要拿核心地块,集团会大力支持。”对于东北,感觉中海整体是不断合并+缩窄管理半径的逻辑。你说中海重视东北吧,它又在搞合并收缩。你说它不重视吧,新年伊始集团总裁就飞去东北现场开会,不可谓不卷了。这究竟是什么信号呢?懂行的小伙伴给我点启发吧。二、无独有偶。在同一天,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保利发展也同步合并了八个区域公司,调防了一众管理层。细节如下:1、保利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2、保利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
看
1,66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董小姐 | 同一天,中海、保利突然换防了关键岗位
一勺言
一勺言
·
01-09
一勺言|时代让你是谁,你才是谁
董小姐在年度演讲里,对2024年是这样定义的: 五个口径,分别指向了行业,市场,公司,董事长与我们自己。 其中,反差最大的是:局部市场的水温与老板的体感。 从北京到上海,从深圳到杭州,分化这个真相距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也从未像2024年如此剧烈地震撼着我们。 因为,即使拉开十年的时间尺度看,2024年真的是日光盘、月光盘、百亿盘涌现之年。 出品方几乎清一色的是国央企,保利,中海,绿城,中建,建发等。 而众所周知,2024年的市场规模当有20%以上的下降,体感寒冷,是绝大多数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我是这么看待巨大反差的。 分化,体现了市场结构性的魅力。你卖的不好,并不代表别人也卖的不好。你卖的好,也并不代表市场已经真正回归。 涌现,背后是一批新地产人在市场一线的反抗。他们的解题思路,对城市与单盘的阅读,准确命中了消费者的靶心。 2024已经永不复现,但2025无法割断联系。对2024的复盘,能帮助我们打赢2025。 几个月前,我们跟朋友聊了聊上海楼市。 当时上海限购刚刚松动,高端楼市已经有高热的迹象,但是,万没有想到,那时主剧情才刚刚开始。 截止12月31日,保利世博天悦认购超150亿元,10月顶复近亿成交,高层最高成交单价26.3w/平米,助攻保利在上海蝉联TOP2。 12月初,保利双子星外滩序开盘认购率高达727%,创造了2024上海认购率记录。 过去十二个月,一连串涌现的明星百亿盘楼盘被迅速意识形态化:中海顺昌玖里、领邸玖序,翠湖天地,保利世博天悦,外滩壹号院等等。 作为信心的载体,它被政府与市场乐见;作为购买力的天花板,它向消费市场投射了最多的隐喻。 年末年初,再谈几点感受,欢迎切磋。 1,2
看
1,68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勺言|时代让你是谁,你才是谁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24105397236688","uuid":"3524105397236688","gmtCreate":1561011380412,"gmtModify":1561011380412,"name":"一勺言","pinyin":"ysyyishaoya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一勺盐,让地产有滋有味。","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142,"headSize":25,"tweetSize":345,"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2","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资深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063fb68ea29c9ae6858c58630e182d5","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6c699a93be4214d4b49aea6a5a5d1a4","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0e542a9ff77046ed69ef602bc105d","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3.17","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57893818462872,"gmtCreate":1752714180000,"gmtModify":1752817785402,"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微信演讲|108枚社交货币","htmlText":"这是杰总的第四个微信演讲。 过去六个月,大家都被同一个词汇地毯式轰炸:得房率。 前年,大家卷装标。 去年,公区之战打响,卷车库、卷会所、卷园林。 今年,大家开始卷得房率。 短短180天,以住宅新规为卖点的“好房子军备竞赛”,迅速刷新了这届买房人的心智,得房率上升为买房心智中的一号指标。 这个时候,作为得房率的最佳载具,阳台顺理成章地被一股历史洪流推到了一个超级位置。 这是一个阳台本不该抵达的位置。 以前,它是住宅的一个边缘空间。现在,它是得房率神器。在好房子的加持下,阳台逆天改命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可是,代价不小。 得房率在购房决策中的权重被过度神话,好房子大战略面临被一个“偷面积”的小游戏而全面庸俗化的危险,整个楼市被强行分成新旧两代产品,滞销与观望是它的次生后果。 幸好,我们在成都CBD金融城遇到了一个为它们正名的2025年度作品:金融城·贝宸S1。 这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角,它身上有三大标签。 1,地产新物种贝好家出品。 2,贝好家C2M能力的第一次天花板级测试,行业关注度+客户好奇心+产品真相,流量从第一时间拉满。 3,2025成都楼市封面级住宅。 半个多月前,我前往成都探秘。 贝宸S1最完整的产品真相,还需要耐心等待两个月。此时距离它首次拿地,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月,除了几张建筑外观照片、大致的户型面积被路透出来,其他细节还不为市场大众所知。 这可能是本年度预期管理最神秘的豪宅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是今年二月在贝好家CEO阿甘的三折叠手机上,当时,我十分惊讶它的建筑造型,也被阿甘的产品热情所感染,好奇心与日俱增。 当天,我与董小姐交流,有四个问题浮上心头: 1,为什么长这个样子? 2,什么设计理念在驱动它? 3,挑剔的成都人愿意为它买单么? 4,贝宸S1是阿甘的产品观映射,还是贝好家C2M能力的产品封装? 这次成都交流后,有的答案出来了,有的继续保持神秘。","listText":"这是杰总的第四个微信演讲。 过去六个月,大家都被同一个词汇地毯式轰炸:得房率。 前年,大家卷装标。 去年,公区之战打响,卷车库、卷会所、卷园林。 今年,大家开始卷得房率。 短短180天,以住宅新规为卖点的“好房子军备竞赛”,迅速刷新了这届买房人的心智,得房率上升为买房心智中的一号指标。 这个时候,作为得房率的最佳载具,阳台顺理成章地被一股历史洪流推到了一个超级位置。 这是一个阳台本不该抵达的位置。 以前,它是住宅的一个边缘空间。现在,它是得房率神器。在好房子的加持下,阳台逆天改命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可是,代价不小。 得房率在购房决策中的权重被过度神话,好房子大战略面临被一个“偷面积”的小游戏而全面庸俗化的危险,整个楼市被强行分成新旧两代产品,滞销与观望是它的次生后果。 幸好,我们在成都CBD金融城遇到了一个为它们正名的2025年度作品:金融城·贝宸S1。 这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角,它身上有三大标签。 1,地产新物种贝好家出品。 2,贝好家C2M能力的第一次天花板级测试,行业关注度+客户好奇心+产品真相,流量从第一时间拉满。 3,2025成都楼市封面级住宅。 半个多月前,我前往成都探秘。 贝宸S1最完整的产品真相,还需要耐心等待两个月。此时距离它首次拿地,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月,除了几张建筑外观照片、大致的户型面积被路透出来,其他细节还不为市场大众所知。 这可能是本年度预期管理最神秘的豪宅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是今年二月在贝好家CEO阿甘的三折叠手机上,当时,我十分惊讶它的建筑造型,也被阿甘的产品热情所感染,好奇心与日俱增。 当天,我与董小姐交流,有四个问题浮上心头: 1,为什么长这个样子? 2,什么设计理念在驱动它? 3,挑剔的成都人愿意为它买单么? 4,贝宸S1是阿甘的产品观映射,还是贝好家C2M能力的产品封装? 这次成都交流后,有的答案出来了,有的继续保持神秘。","text":"这是杰总的第四个微信演讲。 过去六个月,大家都被同一个词汇地毯式轰炸:得房率。 前年,大家卷装标。 去年,公区之战打响,卷车库、卷会所、卷园林。 今年,大家开始卷得房率。 短短180天,以住宅新规为卖点的“好房子军备竞赛”,迅速刷新了这届买房人的心智,得房率上升为买房心智中的一号指标。 这个时候,作为得房率的最佳载具,阳台顺理成章地被一股历史洪流推到了一个超级位置。 这是一个阳台本不该抵达的位置。 以前,它是住宅的一个边缘空间。现在,它是得房率神器。在好房子的加持下,阳台逆天改命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可是,代价不小。 得房率在购房决策中的权重被过度神话,好房子大战略面临被一个“偷面积”的小游戏而全面庸俗化的危险,整个楼市被强行分成新旧两代产品,滞销与观望是它的次生后果。 幸好,我们在成都CBD金融城遇到了一个为它们正名的2025年度作品:金融城·贝宸S1。 这是我们今天演讲的主角,它身上有三大标签。 1,地产新物种贝好家出品。 2,贝好家C2M能力的第一次天花板级测试,行业关注度+客户好奇心+产品真相,流量从第一时间拉满。 3,2025成都楼市封面级住宅。 半个多月前,我前往成都探秘。 贝宸S1最完整的产品真相,还需要耐心等待两个月。此时距离它首次拿地,已经过去了整整10个月,除了几张建筑外观照片、大致的户型面积被路透出来,其他细节还不为市场大众所知。 这可能是本年度预期管理最神秘的豪宅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是今年二月在贝好家CEO阿甘的三折叠手机上,当时,我十分惊讶它的建筑造型,也被阿甘的产品热情所感染,好奇心与日俱增。 当天,我与董小姐交流,有四个问题浮上心头: 1,为什么长这个样子? 2,什么设计理念在驱动它? 3,挑剔的成都人愿意为它买单么? 4,贝宸S1是阿甘的产品观映射,还是贝好家C2M能力的产品封装? 这次成都交流后,有的答案出来了,有的继续保持神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fd8e9f2b1a249f9a70712b3117b787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fafc545b9e945efa552ec705734244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26740e1ff384daa967574b6208da77f"}],"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8938184628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4914188837024,"gmtCreate":1751976600000,"gmtModify":1752097670886,"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董小姐 | 收到了万科、华润、中海人的“反思信”","htmlText":"前天,董小姐写了一篇文章: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文章发出后,后台非常热闹,新老朋友都在call我,感慨良多。我感受到,如果大家没有被所在公司“格式化”,能够随时以跳出来的视角,聊聊行业和房企共性的话题。那真是一项非常可爱而稀缺的能力。房地产需要那些真正信仰并爱护这个行业的人。过去一个多月,董小姐休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最想要做什么,观察房地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从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好奇那些龙头型大公司,如何思考战略,怎么调整路线,让自己更轻盈地跑起来。也好奇有趣的小公司,如何开辟新模式。于是,就有了《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那篇文章。在文章的后半段,我说,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地产人的处境、感受与变化。这两年,很多房企的各个部门都流失了一些人,而新人补给不足,老人承压较大。最终,所有的人事流转,可能都会在项目兑现中,露出马脚。中海的“高铁”一位中海的朋友跟我聊,他的读后感:“现在中海的项目,就像一条一条的高铁车厢。速度不能降,品质和舒适度还要提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即使现在能调整出来好车头,但是后面几节车厢不行,速度和品质依然会受影响。”如果把这些车厢,比作各个业务条线的人。火车头就像是项目总,第2节车厢可能是开发报建部,第3节是设计部,第4节是成本部,第5节是财务,剩下是投资、营销、客服等其他部门,最后一节车厢是工程部,其实也是火车头,因为它也能发力助推。这位中海的朋友认为,最拉胯的车厢容易出现在设计、工程和成本。“设计和工程涉及到外部对接,以及资源类的整合和调用,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成本系统,虽然中海的人才池比较深,全国一盘棋可调动,调动即可用。但要是外招的话,想适应中海,就需要很长时间沉淀。如果设计、工程和成本的人不了解中海这辆高铁,或者沿用绿皮车的经验,一定会影响整列车的速度。”那么,其他车厢呢","listText":"前天,董小姐写了一篇文章: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文章发出后,后台非常热闹,新老朋友都在call我,感慨良多。我感受到,如果大家没有被所在公司“格式化”,能够随时以跳出来的视角,聊聊行业和房企共性的话题。那真是一项非常可爱而稀缺的能力。房地产需要那些真正信仰并爱护这个行业的人。过去一个多月,董小姐休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最想要做什么,观察房地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从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好奇那些龙头型大公司,如何思考战略,怎么调整路线,让自己更轻盈地跑起来。也好奇有趣的小公司,如何开辟新模式。于是,就有了《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那篇文章。在文章的后半段,我说,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地产人的处境、感受与变化。这两年,很多房企的各个部门都流失了一些人,而新人补给不足,老人承压较大。最终,所有的人事流转,可能都会在项目兑现中,露出马脚。中海的“高铁”一位中海的朋友跟我聊,他的读后感:“现在中海的项目,就像一条一条的高铁车厢。速度不能降,品质和舒适度还要提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即使现在能调整出来好车头,但是后面几节车厢不行,速度和品质依然会受影响。”如果把这些车厢,比作各个业务条线的人。火车头就像是项目总,第2节车厢可能是开发报建部,第3节是设计部,第4节是成本部,第5节是财务,剩下是投资、营销、客服等其他部门,最后一节车厢是工程部,其实也是火车头,因为它也能发力助推。这位中海的朋友认为,最拉胯的车厢容易出现在设计、工程和成本。“设计和工程涉及到外部对接,以及资源类的整合和调用,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成本系统,虽然中海的人才池比较深,全国一盘棋可调动,调动即可用。但要是外招的话,想适应中海,就需要很长时间沉淀。如果设计、工程和成本的人不了解中海这辆高铁,或者沿用绿皮车的经验,一定会影响整列车的速度。”那么,其他车厢呢","text":"前天,董小姐写了一篇文章: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文章发出后,后台非常热闹,新老朋友都在call我,感慨良多。我感受到,如果大家没有被所在公司“格式化”,能够随时以跳出来的视角,聊聊行业和房企共性的话题。那真是一项非常可爱而稀缺的能力。房地产需要那些真正信仰并爱护这个行业的人。过去一个多月,董小姐休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我最想要做什么,观察房地产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从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好奇那些龙头型大公司,如何思考战略,怎么调整路线,让自己更轻盈地跑起来。也好奇有趣的小公司,如何开辟新模式。于是,就有了《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那篇文章。在文章的后半段,我说,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地产人的处境、感受与变化。这两年,很多房企的各个部门都流失了一些人,而新人补给不足,老人承压较大。最终,所有的人事流转,可能都会在项目兑现中,露出马脚。中海的“高铁”一位中海的朋友跟我聊,他的读后感:“现在中海的项目,就像一条一条的高铁车厢。速度不能降,品质和舒适度还要提升。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即使现在能调整出来好车头,但是后面几节车厢不行,速度和品质依然会受影响。”如果把这些车厢,比作各个业务条线的人。火车头就像是项目总,第2节车厢可能是开发报建部,第3节是设计部,第4节是成本部,第5节是财务,剩下是投资、营销、客服等其他部门,最后一节车厢是工程部,其实也是火车头,因为它也能发力助推。这位中海的朋友认为,最拉胯的车厢容易出现在设计、工程和成本。“设计和工程涉及到外部对接,以及资源类的整合和调用,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成本系统,虽然中海的人才池比较深,全国一盘棋可调动,调动即可用。但要是外招的话,想适应中海,就需要很长时间沉淀。如果设计、工程和成本的人不了解中海这辆高铁,或者沿用绿皮车的经验,一定会影响整列车的速度。”那么,其他车厢呢","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feef81e1b7b48ab952993b25dd061e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49141888370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7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4443406958752,"gmtCreate":1751807880000,"gmtModify":1751980189375,"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董小姐 | 中海修正了投资策略","htmlText":"一周前,一位中海高管在内部说:“现在地产项目少了,大家多多发光发热,眼光不要老局限在地产。”话很含蓄,方向很明确。难道中海地产又要开始新一轮人才“活水”吗?内部设想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拿新地,项目减少,当地团队暂时保存,一部分人转移到中海物业或中海管理。后续有项目可做,再把团队召回。“所谓活水,能流得出去,就能流得回来。”受影响的人群,覆盖了基层一线、各地区平台管理岗。截至目前,中海一些地区公司的副总,都去了代建平台中海管理。还有全国上百位一线客服人员,可能要整体转到中海物业。23年—25年初,中海地产合并了20多个二线城市,大致如下:广佛(广州+佛山)、西南(云贵+重庆)、西北(新疆+西安)、郑州(郑州+太原)、长哈(长春+哈尔滨)、辽宁(沈阳+大连)、天津(天津+石家庄)、深莞(东莞+深圳)、湘赣(长沙+南昌)、福建(厦门+福州)、海珠(珠海+海南)....伴随合并,投拓资源向核心城市倾斜,大量人员开始流转。内部声音说,最近三年,中海个别收缩型地区公司,流转出去的人数可能占到当地团队三四成。活水计划还在继续,不过最近有点新变化。根源是,中海对于投资策略的重点,最近有了一个重大调整。“两条腿走路”拿地从来都是头等大事。据董小姐独家了解,中海地产正在内部调整投资策略。从过去的一线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全国重点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全国都要看,投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一线城市强倾斜了。”针对合并而来的地区公司,中海也要求“两条腿走路”。不管当初是谁合并了谁,这类二线城市都要积极拿地。当初因为规模萎缩被合并的地区,现在更要重新考虑结构性机会,积极入场。中海在行业里的利润标签非常显著,莫非它提前看到了什么?董小姐发现理由有二。一是,中海内部对重仓北京做了一场反思。过去两年,中海变身为一家“一线城市有限公司”,2024年,中海地产的半壁江山都是靠一线城市打下来的。四个一线城市,加上香","listText":"一周前,一位中海高管在内部说:“现在地产项目少了,大家多多发光发热,眼光不要老局限在地产。”话很含蓄,方向很明确。难道中海地产又要开始新一轮人才“活水”吗?内部设想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拿新地,项目减少,当地团队暂时保存,一部分人转移到中海物业或中海管理。后续有项目可做,再把团队召回。“所谓活水,能流得出去,就能流得回来。”受影响的人群,覆盖了基层一线、各地区平台管理岗。截至目前,中海一些地区公司的副总,都去了代建平台中海管理。还有全国上百位一线客服人员,可能要整体转到中海物业。23年—25年初,中海地产合并了20多个二线城市,大致如下:广佛(广州+佛山)、西南(云贵+重庆)、西北(新疆+西安)、郑州(郑州+太原)、长哈(长春+哈尔滨)、辽宁(沈阳+大连)、天津(天津+石家庄)、深莞(东莞+深圳)、湘赣(长沙+南昌)、福建(厦门+福州)、海珠(珠海+海南)....伴随合并,投拓资源向核心城市倾斜,大量人员开始流转。内部声音说,最近三年,中海个别收缩型地区公司,流转出去的人数可能占到当地团队三四成。活水计划还在继续,不过最近有点新变化。根源是,中海对于投资策略的重点,最近有了一个重大调整。“两条腿走路”拿地从来都是头等大事。据董小姐独家了解,中海地产正在内部调整投资策略。从过去的一线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全国重点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全国都要看,投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一线城市强倾斜了。”针对合并而来的地区公司,中海也要求“两条腿走路”。不管当初是谁合并了谁,这类二线城市都要积极拿地。当初因为规模萎缩被合并的地区,现在更要重新考虑结构性机会,积极入场。中海在行业里的利润标签非常显著,莫非它提前看到了什么?董小姐发现理由有二。一是,中海内部对重仓北京做了一场反思。过去两年,中海变身为一家“一线城市有限公司”,2024年,中海地产的半壁江山都是靠一线城市打下来的。四个一线城市,加上香","text":"一周前,一位中海高管在内部说:“现在地产项目少了,大家多多发光发热,眼光不要老局限在地产。”话很含蓄,方向很明确。难道中海地产又要开始新一轮人才“活水”吗?内部设想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拿新地,项目减少,当地团队暂时保存,一部分人转移到中海物业或中海管理。后续有项目可做,再把团队召回。“所谓活水,能流得出去,就能流得回来。”受影响的人群,覆盖了基层一线、各地区平台管理岗。截至目前,中海一些地区公司的副总,都去了代建平台中海管理。还有全国上百位一线客服人员,可能要整体转到中海物业。23年—25年初,中海地产合并了20多个二线城市,大致如下:广佛(广州+佛山)、西南(云贵+重庆)、西北(新疆+西安)、郑州(郑州+太原)、长哈(长春+哈尔滨)、辽宁(沈阳+大连)、天津(天津+石家庄)、深莞(东莞+深圳)、湘赣(长沙+南昌)、福建(厦门+福州)、海珠(珠海+海南)....伴随合并,投拓资源向核心城市倾斜,大量人员开始流转。内部声音说,最近三年,中海个别收缩型地区公司,流转出去的人数可能占到当地团队三四成。活水计划还在继续,不过最近有点新变化。根源是,中海对于投资策略的重点,最近有了一个重大调整。“两条腿走路”拿地从来都是头等大事。据董小姐独家了解,中海地产正在内部调整投资策略。从过去的一线城市投资为主,转变为,全国重点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全国都要看,投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一线城市强倾斜了。”针对合并而来的地区公司,中海也要求“两条腿走路”。不管当初是谁合并了谁,这类二线城市都要积极拿地。当初因为规模萎缩被合并的地区,现在更要重新考虑结构性机会,积极入场。中海在行业里的利润标签非常显著,莫非它提前看到了什么?董小姐发现理由有二。一是,中海内部对重仓北京做了一场反思。过去两年,中海变身为一家“一线城市有限公司”,2024年,中海地产的半壁江山都是靠一线城市打下来的。四个一线城市,加上香","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79878ee1ea34a199a9d2e055e05930d"}],"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4443406958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2849390768288,"gmtCreate":1751545740000,"gmtModify":1751593373644,"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 | 这类资产造出了信心","htmlText":"一 现在,有一类房子“压力山大”: 2022—2023年卖掉的住宅。 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多数已交付或者开始交付,交付质量轻松折射房企的口碑。 显然,下行期的交付,比上行期的交付,更有含金量。 其二,房价普遍下跌严重,新交付住宅变身二手房的那一刻,能否基本守住IPO首发价,构成一个验证时刻。 当年吹过的牛逼,平地制造的梦想,既能检验这届买房人的买房决策质量,也能分辨开发商是不是值得托付。 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彼此缠绕,互动加强,让问题变得复杂,难度系数更大。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不好,主要是因为现在房价破发了,情绪需要发泄,大多数人只会向外归因,罕有人会自我反省当时的决策质量。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与房价都不尽如人意,两头都没有捞着,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社交媒体上义务协助“扩散”一下开发商的口碑。 此时完全可以下个结论: 一个楼盘交付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你给其他楼盘的命运也投了票。 二 开发商尽管可以表面不在乎,但是,事实上做不到无动于衷。 因为,这既是口碑制造的黄金时间,也是防止口碑次生灾害的尖峰时刻。 七八年前,曾跟一个老总聊过,他的观点是,开发商只有企业品牌,没有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相对感性,欣赏某个大佬的风格,认同他的某观点,曾被某件小事打动,很容易就爱屋及乌了。 产品品牌则理性复杂的多,开发商也没有啥专利,好理念好户型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同业普及,供应商都是同款复制,想在产品品牌上建立买家忠诚度,相当之难。 不过多年后,这个观点可能需要迭代了。 企业品牌,建立在产品、价格、服务这三个维度上。 价格崩了,但产品立住了,问题不大,颜面还能挂得住。 交付拉垮,但是价格涨了,问题也不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说不定还能主动站出来帮开发商做一些形象管理。 但是,如果两个维度都没站住,不好意思,那就是企业口碑与品牌的戴维斯双杀时刻。 至于服务,它在决策顺序中是事后的、第三","listText":"一 现在,有一类房子“压力山大”: 2022—2023年卖掉的住宅。 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多数已交付或者开始交付,交付质量轻松折射房企的口碑。 显然,下行期的交付,比上行期的交付,更有含金量。 其二,房价普遍下跌严重,新交付住宅变身二手房的那一刻,能否基本守住IPO首发价,构成一个验证时刻。 当年吹过的牛逼,平地制造的梦想,既能检验这届买房人的买房决策质量,也能分辨开发商是不是值得托付。 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彼此缠绕,互动加强,让问题变得复杂,难度系数更大。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不好,主要是因为现在房价破发了,情绪需要发泄,大多数人只会向外归因,罕有人会自我反省当时的决策质量。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与房价都不尽如人意,两头都没有捞着,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社交媒体上义务协助“扩散”一下开发商的口碑。 此时完全可以下个结论: 一个楼盘交付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你给其他楼盘的命运也投了票。 二 开发商尽管可以表面不在乎,但是,事实上做不到无动于衷。 因为,这既是口碑制造的黄金时间,也是防止口碑次生灾害的尖峰时刻。 七八年前,曾跟一个老总聊过,他的观点是,开发商只有企业品牌,没有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相对感性,欣赏某个大佬的风格,认同他的某观点,曾被某件小事打动,很容易就爱屋及乌了。 产品品牌则理性复杂的多,开发商也没有啥专利,好理念好户型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同业普及,供应商都是同款复制,想在产品品牌上建立买家忠诚度,相当之难。 不过多年后,这个观点可能需要迭代了。 企业品牌,建立在产品、价格、服务这三个维度上。 价格崩了,但产品立住了,问题不大,颜面还能挂得住。 交付拉垮,但是价格涨了,问题也不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说不定还能主动站出来帮开发商做一些形象管理。 但是,如果两个维度都没站住,不好意思,那就是企业口碑与品牌的戴维斯双杀时刻。 至于服务,它在决策顺序中是事后的、第三","text":"一 现在,有一类房子“压力山大”: 2022—2023年卖掉的住宅。 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多数已交付或者开始交付,交付质量轻松折射房企的口碑。 显然,下行期的交付,比上行期的交付,更有含金量。 其二,房价普遍下跌严重,新交付住宅变身二手房的那一刻,能否基本守住IPO首发价,构成一个验证时刻。 当年吹过的牛逼,平地制造的梦想,既能检验这届买房人的买房决策质量,也能分辨开发商是不是值得托付。 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彼此缠绕,互动加强,让问题变得复杂,难度系数更大。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不好,主要是因为现在房价破发了,情绪需要发泄,大多数人只会向外归因,罕有人会自我反省当时的决策质量。 比如,有的人觉得交付与房价都不尽如人意,两头都没有捞着,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社交媒体上义务协助“扩散”一下开发商的口碑。 此时完全可以下个结论: 一个楼盘交付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你给其他楼盘的命运也投了票。 二 开发商尽管可以表面不在乎,但是,事实上做不到无动于衷。 因为,这既是口碑制造的黄金时间,也是防止口碑次生灾害的尖峰时刻。 七八年前,曾跟一个老总聊过,他的观点是,开发商只有企业品牌,没有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相对感性,欣赏某个大佬的风格,认同他的某观点,曾被某件小事打动,很容易就爱屋及乌了。 产品品牌则理性复杂的多,开发商也没有啥专利,好理念好户型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同业普及,供应商都是同款复制,想在产品品牌上建立买家忠诚度,相当之难。 不过多年后,这个观点可能需要迭代了。 企业品牌,建立在产品、价格、服务这三个维度上。 价格崩了,但产品立住了,问题不大,颜面还能挂得住。 交付拉垮,但是价格涨了,问题也不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说不定还能主动站出来帮开发商做一些形象管理。 但是,如果两个维度都没站住,不好意思,那就是企业口碑与品牌的戴维斯双杀时刻。 至于服务,它在决策顺序中是事后的、第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b077a722ee9408c95fd8ff9e34a123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2849390768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0975837491448,"gmtCreate":1751024760000,"gmtModify":175110985485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 | 上海楼市是一场高端局","htmlText":"一 前阵子,跟几个宝藏朋友交流,谈谈一线楼市当前的角色。 上海王主任总结的最为好玩,完全控场。 他说,“都是用来测试的高端局,只不过分工有别。” 北京是一把尺子,试探政策的尺度,北京松了,其他城市没有最松,只有更松。 上海是价格担当,探出住宅的价格天花板在哪里,上海的量价越高越稳,大家都有故事讲,才会有肉吃。 广州是另一把尺子,为好房子新规的落地,找到一条最大程度的容忍度上限。 深圳是一个投资观察哨。深圳新房交易量稳在什么水平,可以看出投资客对房地产的态度,三心二意,还是假戏真做,都在数据曲线里。 杭州是本轮地产调控中堪称唯一的避难所,次新房堰塞湖,新房还在大量入市,这道题怎么求解,杭州经验就是全国经验。毕竟,流动性比价格涨跌,更有看点。 成都是全国楼市中细分产品最大的实验田,负责找出天花板上限。主流产品、亚文化购房需求、艺高胆大产品,再作都能找得到买单人。就怕你不够作,越作越有市场。 王主任的点评,浑身上下透着片面深刻的气质。 另一位成都朋友追问,那你说说,什么样的产品未来更值得买? 他说,上海人民已经给出了答案,买大的,买贵的,买近的,买稀缺的。 好奇的我查询了下,答案很给力。 在土地端,市区改善地块数量激增,外围刚需地块明显减少。 市场端,则非常反直觉。 2024年上海一共产生了61个日光记录,其中,均价超过10万的豪宅日光盘就占到了32个。面积越大,去化越强,总价1500万以上、面积190平以上的户型,在供求两端都跑赢了。 我把数据粘贴到群聊里,王主任说,你看,每一次上热搜,上海楼市都在按摩同行。 二 这场聊天渐入佳境,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上海的发展脉络上。 中途王主任出去接了个长电话,回来继续。 “这几年主流开发商的上海路径,基本就是一份开卷考试,有两个关键节点。” 2018年,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批复。 最重要是里面这句话:“","listText":"一 前阵子,跟几个宝藏朋友交流,谈谈一线楼市当前的角色。 上海王主任总结的最为好玩,完全控场。 他说,“都是用来测试的高端局,只不过分工有别。” 北京是一把尺子,试探政策的尺度,北京松了,其他城市没有最松,只有更松。 上海是价格担当,探出住宅的价格天花板在哪里,上海的量价越高越稳,大家都有故事讲,才会有肉吃。 广州是另一把尺子,为好房子新规的落地,找到一条最大程度的容忍度上限。 深圳是一个投资观察哨。深圳新房交易量稳在什么水平,可以看出投资客对房地产的态度,三心二意,还是假戏真做,都在数据曲线里。 杭州是本轮地产调控中堪称唯一的避难所,次新房堰塞湖,新房还在大量入市,这道题怎么求解,杭州经验就是全国经验。毕竟,流动性比价格涨跌,更有看点。 成都是全国楼市中细分产品最大的实验田,负责找出天花板上限。主流产品、亚文化购房需求、艺高胆大产品,再作都能找得到买单人。就怕你不够作,越作越有市场。 王主任的点评,浑身上下透着片面深刻的气质。 另一位成都朋友追问,那你说说,什么样的产品未来更值得买? 他说,上海人民已经给出了答案,买大的,买贵的,买近的,买稀缺的。 好奇的我查询了下,答案很给力。 在土地端,市区改善地块数量激增,外围刚需地块明显减少。 市场端,则非常反直觉。 2024年上海一共产生了61个日光记录,其中,均价超过10万的豪宅日光盘就占到了32个。面积越大,去化越强,总价1500万以上、面积190平以上的户型,在供求两端都跑赢了。 我把数据粘贴到群聊里,王主任说,你看,每一次上热搜,上海楼市都在按摩同行。 二 这场聊天渐入佳境,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上海的发展脉络上。 中途王主任出去接了个长电话,回来继续。 “这几年主流开发商的上海路径,基本就是一份开卷考试,有两个关键节点。” 2018年,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批复。 最重要是里面这句话:“","text":"一 前阵子,跟几个宝藏朋友交流,谈谈一线楼市当前的角色。 上海王主任总结的最为好玩,完全控场。 他说,“都是用来测试的高端局,只不过分工有别。” 北京是一把尺子,试探政策的尺度,北京松了,其他城市没有最松,只有更松。 上海是价格担当,探出住宅的价格天花板在哪里,上海的量价越高越稳,大家都有故事讲,才会有肉吃。 广州是另一把尺子,为好房子新规的落地,找到一条最大程度的容忍度上限。 深圳是一个投资观察哨。深圳新房交易量稳在什么水平,可以看出投资客对房地产的态度,三心二意,还是假戏真做,都在数据曲线里。 杭州是本轮地产调控中堪称唯一的避难所,次新房堰塞湖,新房还在大量入市,这道题怎么求解,杭州经验就是全国经验。毕竟,流动性比价格涨跌,更有看点。 成都是全国楼市中细分产品最大的实验田,负责找出天花板上限。主流产品、亚文化购房需求、艺高胆大产品,再作都能找得到买单人。就怕你不够作,越作越有市场。 王主任的点评,浑身上下透着片面深刻的气质。 另一位成都朋友追问,那你说说,什么样的产品未来更值得买? 他说,上海人民已经给出了答案,买大的,买贵的,买近的,买稀缺的。 好奇的我查询了下,答案很给力。 在土地端,市区改善地块数量激增,外围刚需地块明显减少。 市场端,则非常反直觉。 2024年上海一共产生了61个日光记录,其中,均价超过10万的豪宅日光盘就占到了32个。面积越大,去化越强,总价1500万以上、面积190平以上的户型,在供求两端都跑赢了。 我把数据粘贴到群聊里,王主任说,你看,每一次上热搜,上海楼市都在按摩同行。 二 这场聊天渐入佳境,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上海的发展脉络上。 中途王主任出去接了个长电话,回来继续。 “这几年主流开发商的上海路径,基本就是一份开卷考试,有两个关键节点。” 2018年,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批复。 最重要是里面这句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fce7068d5b0417ea8aaad825166558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83a9bd5553c4f3da295afdd3dd7a08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20888d1c330492c8e8268e7096654d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09758374914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7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8203739132152,"gmtCreate":1750307700000,"gmtModify":1750431657565,"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贝壳听见了批评","htmlText":"市场的冷暖,数据最直观,情绪最普遍。 不易缓解,挥之不去,尤其是当情绪汇成雾聚成霾,杀伤力就来了。 过去两年多,文章留言中的情绪含量越来越高,它吞噬掉有价值的讨论,让真相变得陌生,唯一的“好处”是,让专业、理性与善意这些本来稀缺而弥足珍贵的东西,变得愈加稀缺。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文章,文章引来数百评论,我自认为论据真实,结论理性,但是,情绪泛滥,几乎变身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全部放出,我只会收获一样东西:不是胸怀,也不是流量,而是情绪扩散的帮凶。 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局最终一定会变成一个让情绪得以集结的靶子,那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一度感到十分沮丧。 过去十年,一勺言的文章覆盖了房企战略、组织人事、业务转型、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政策评价等议题,可以说,那些成就一勺言的文章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在文末成功激发了高能级的共鸣与辩论交流的表达欲,这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勋章。 比如,董小姐|今天,我收到了一批CIO的来信 比如,一勺言|老左的读后感 这些留言评论,以高质量的理性与专业,是一勺言鲜明的IP标签。通常,我们会在最大的尺度内予以精选展示,但是,现在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上周,我在成都参加了一个贝壳平台赋能店东、推广门店积分制的高层级交流会。去之前,我就担心,虽然它初心是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来支持门店向善看长,但可能又是一个沦为情绪靶标的议题。 自2015年至今,一勺言跟踪见证了链家、贝壳的崛起史,期间写了不少独家、深刻的相关文章,因此粉丝中,的确有不少经纪行业的从业者,不乏老板、经理与普通经纪人。 这是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群体。在存量对开发的超越周期里,尤其是当今天的贝壳已经从当年的行业新物种,来到了舞台绝对的中央时,这个群体之于地产行业的话语权与地位,日益重要。 在贝壳的战略语境里,这个群体拥有了一个新的关系定义,平台上的合作客户,简称中B(品牌主)与小","listText":"市场的冷暖,数据最直观,情绪最普遍。 不易缓解,挥之不去,尤其是当情绪汇成雾聚成霾,杀伤力就来了。 过去两年多,文章留言中的情绪含量越来越高,它吞噬掉有价值的讨论,让真相变得陌生,唯一的“好处”是,让专业、理性与善意这些本来稀缺而弥足珍贵的东西,变得愈加稀缺。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文章,文章引来数百评论,我自认为论据真实,结论理性,但是,情绪泛滥,几乎变身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全部放出,我只会收获一样东西:不是胸怀,也不是流量,而是情绪扩散的帮凶。 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局最终一定会变成一个让情绪得以集结的靶子,那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一度感到十分沮丧。 过去十年,一勺言的文章覆盖了房企战略、组织人事、业务转型、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政策评价等议题,可以说,那些成就一勺言的文章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在文末成功激发了高能级的共鸣与辩论交流的表达欲,这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勋章。 比如,董小姐|今天,我收到了一批CIO的来信 比如,一勺言|老左的读后感 这些留言评论,以高质量的理性与专业,是一勺言鲜明的IP标签。通常,我们会在最大的尺度内予以精选展示,但是,现在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上周,我在成都参加了一个贝壳平台赋能店东、推广门店积分制的高层级交流会。去之前,我就担心,虽然它初心是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来支持门店向善看长,但可能又是一个沦为情绪靶标的议题。 自2015年至今,一勺言跟踪见证了链家、贝壳的崛起史,期间写了不少独家、深刻的相关文章,因此粉丝中,的确有不少经纪行业的从业者,不乏老板、经理与普通经纪人。 这是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群体。在存量对开发的超越周期里,尤其是当今天的贝壳已经从当年的行业新物种,来到了舞台绝对的中央时,这个群体之于地产行业的话语权与地位,日益重要。 在贝壳的战略语境里,这个群体拥有了一个新的关系定义,平台上的合作客户,简称中B(品牌主)与小","text":"市场的冷暖,数据最直观,情绪最普遍。 不易缓解,挥之不去,尤其是当情绪汇成雾聚成霾,杀伤力就来了。 过去两年多,文章留言中的情绪含量越来越高,它吞噬掉有价值的讨论,让真相变得陌生,唯一的“好处”是,让专业、理性与善意这些本来稀缺而弥足珍贵的东西,变得愈加稀缺。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文章,文章引来数百评论,我自认为论据真实,结论理性,但是,情绪泛滥,几乎变身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全部放出,我只会收获一样东西:不是胸怀,也不是流量,而是情绪扩散的帮凶。 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局最终一定会变成一个让情绪得以集结的靶子,那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我一度感到十分沮丧。 过去十年,一勺言的文章覆盖了房企战略、组织人事、业务转型、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政策评价等议题,可以说,那些成就一勺言的文章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在文末成功激发了高能级的共鸣与辩论交流的表达欲,这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勋章。 比如,董小姐|今天,我收到了一批CIO的来信 比如,一勺言|老左的读后感 这些留言评论,以高质量的理性与专业,是一勺言鲜明的IP标签。通常,我们会在最大的尺度内予以精选展示,但是,现在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上周,我在成都参加了一个贝壳平台赋能店东、推广门店积分制的高层级交流会。去之前,我就担心,虽然它初心是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来支持门店向善看长,但可能又是一个沦为情绪靶标的议题。 自2015年至今,一勺言跟踪见证了链家、贝壳的崛起史,期间写了不少独家、深刻的相关文章,因此粉丝中,的确有不少经纪行业的从业者,不乏老板、经理与普通经纪人。 这是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群体。在存量对开发的超越周期里,尤其是当今天的贝壳已经从当年的行业新物种,来到了舞台绝对的中央时,这个群体之于地产行业的话语权与地位,日益重要。 在贝壳的战略语境里,这个群体拥有了一个新的关系定义,平台上的合作客户,简称中B(品牌主)与小","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6a920773d724933929087cc05ac5cfa"}],"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82037391321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13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3909478498536,"gmtCreate":1746792180000,"gmtModify":1746938599454,"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保利北京开卷了","htmlText":"一 回归一线+核心,是这一轮周期中地产投资端最大的共识。 不过,一件事一旦人均常识,就容易沦为套话,失去它本该有的投资导航价值,也会让外界觉得,地产投资似乎是一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回顾那些没有离开牌桌的开发商在北京这几年的投资风格,就会发现,在同一个共识之下,它们各自的投资策略分化已经很明显。 在杰总看来,至少有三种以上的策略在同时运行。 锚定大地块。过去一年中海系不约而同地买入了从丰台到朝阳的三个大宗地块,总价基本都过百亿,单价基本十万➕。选择的朝阳与丰台,也是目前对地产新规拥抱相当彻底的两个主城行政区。 先外围再进城。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外围郊区布局后,中建智地去年开始杀入北京主城,先是东四环的北京宸园,然后是中建智地联合体126亿元制造青年路最新地王,一条先外后内的风格十分明显。 重仓押注特定区域。这个特点愈发明显,尤其以三家公司为代表。 招商蛇口押注了通州与亦庄,越秀重仓押注了昌平南与海淀。 保利发展则在北京重仓了朝阳。过去三四年,保利北京的投资头寸绝大部分花在了朝阳,每一年都有现象级的热销项目落地。有趣的是,如果把保利北京最近五年的项目放在同一张地图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五环外。但事后看,保利北京的销售业绩,证明了它是最懂朝阳的开发商之一。 二 有趣的是,重仓的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 “北京很大,所以每个开发商需要一个主场,作为自己的投资舒适区。一旦确认,区域深耕便是下一个共同动作。” 这种投资心理塑造出过去四年独特的北京楼市景观——因为深耕区域的不同,在板块轮动、区域供地节奏、行政人事变化的影响下,这些开发商在拿地多寡、年度销售规模、市场声量等指标上就出现了不同波长的冷热周期。 我们在外部看到的事实就是,它们各领风骚几个月。 有时候,当某个行政区域的一宗明星地块上市交易前,我们基本上就能预测出,谁会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买家。有时候,当一","listText":"一 回归一线+核心,是这一轮周期中地产投资端最大的共识。 不过,一件事一旦人均常识,就容易沦为套话,失去它本该有的投资导航价值,也会让外界觉得,地产投资似乎是一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回顾那些没有离开牌桌的开发商在北京这几年的投资风格,就会发现,在同一个共识之下,它们各自的投资策略分化已经很明显。 在杰总看来,至少有三种以上的策略在同时运行。 锚定大地块。过去一年中海系不约而同地买入了从丰台到朝阳的三个大宗地块,总价基本都过百亿,单价基本十万➕。选择的朝阳与丰台,也是目前对地产新规拥抱相当彻底的两个主城行政区。 先外围再进城。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外围郊区布局后,中建智地去年开始杀入北京主城,先是东四环的北京宸园,然后是中建智地联合体126亿元制造青年路最新地王,一条先外后内的风格十分明显。 重仓押注特定区域。这个特点愈发明显,尤其以三家公司为代表。 招商蛇口押注了通州与亦庄,越秀重仓押注了昌平南与海淀。 保利发展则在北京重仓了朝阳。过去三四年,保利北京的投资头寸绝大部分花在了朝阳,每一年都有现象级的热销项目落地。有趣的是,如果把保利北京最近五年的项目放在同一张地图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五环外。但事后看,保利北京的销售业绩,证明了它是最懂朝阳的开发商之一。 二 有趣的是,重仓的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 “北京很大,所以每个开发商需要一个主场,作为自己的投资舒适区。一旦确认,区域深耕便是下一个共同动作。” 这种投资心理塑造出过去四年独特的北京楼市景观——因为深耕区域的不同,在板块轮动、区域供地节奏、行政人事变化的影响下,这些开发商在拿地多寡、年度销售规模、市场声量等指标上就出现了不同波长的冷热周期。 我们在外部看到的事实就是,它们各领风骚几个月。 有时候,当某个行政区域的一宗明星地块上市交易前,我们基本上就能预测出,谁会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买家。有时候,当一","text":"一 回归一线+核心,是这一轮周期中地产投资端最大的共识。 不过,一件事一旦人均常识,就容易沦为套话,失去它本该有的投资导航价值,也会让外界觉得,地产投资似乎是一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回顾那些没有离开牌桌的开发商在北京这几年的投资风格,就会发现,在同一个共识之下,它们各自的投资策略分化已经很明显。 在杰总看来,至少有三种以上的策略在同时运行。 锚定大地块。过去一年中海系不约而同地买入了从丰台到朝阳的三个大宗地块,总价基本都过百亿,单价基本十万➕。选择的朝阳与丰台,也是目前对地产新规拥抱相当彻底的两个主城行政区。 先外围再进城。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外围郊区布局后,中建智地去年开始杀入北京主城,先是东四环的北京宸园,然后是中建智地联合体126亿元制造青年路最新地王,一条先外后内的风格十分明显。 重仓押注特定区域。这个特点愈发明显,尤其以三家公司为代表。 招商蛇口押注了通州与亦庄,越秀重仓押注了昌平南与海淀。 保利发展则在北京重仓了朝阳。过去三四年,保利北京的投资头寸绝大部分花在了朝阳,每一年都有现象级的热销项目落地。有趣的是,如果把保利北京最近五年的项目放在同一张地图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五环外。但事后看,保利北京的销售业绩,证明了它是最懂朝阳的开发商之一。 二 有趣的是,重仓的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 “北京很大,所以每个开发商需要一个主场,作为自己的投资舒适区。一旦确认,区域深耕便是下一个共同动作。” 这种投资心理塑造出过去四年独特的北京楼市景观——因为深耕区域的不同,在板块轮动、区域供地节奏、行政人事变化的影响下,这些开发商在拿地多寡、年度销售规模、市场声量等指标上就出现了不同波长的冷热周期。 我们在外部看到的事实就是,它们各领风骚几个月。 有时候,当某个行政区域的一宗明星地块上市交易前,我们基本上就能预测出,谁会是最有可能的那个买家。有时候,当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486f9f1624e48a9b61479d072f68b6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39094784985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0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5993592438848,"gmtCreate":1744895460000,"gmtModify":1745028519635,"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 | 贝壳董事长的超级决定","htmlText":"一 挣大钱不是新闻,花大钱才是。 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出自愿性公告,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宣布,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 关键信息是,个人捐赠,金额巨大,用途清晰。 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还将设立专门机构,长期负责这笔大额捐赠的落地执行。 从内容看,核心受益者共有两类群体。 第一类,50%税后资金,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 第二类,50%税后资金,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已公布的核心事实就这么多,但是,仍然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为啥? 2021年行业大调整以来,这可能是中国地产行业难得一见的一宗私人捐赠事件。 地产行业乍暖还寒之际,这笔慈善既珍贵,又深刻。 二 按贝壳平台的体量计算,直接受益的两类人群,最起码也在数十万人。 这两类人群,虽然画像不一,但总体而言,年轻人居多,岗位流动性强,对收入风险的家庭承受能力偏差,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十年,亟需一张保障网来兜底,提升他们的职业安全感。 这笔捐赠精准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因此,这肯定不会是一个仓促的捐赠决定,在2025年特有的局势下,这也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慈善事件。 从内容看,这个捐赠风格非常贝壳基因。 贝壳上市前,链家就有专门面向经纪人的救助金计划。 2020年贝壳上市,该计划被升级为“格林互助计划”,当时,包括老左、彭永东在内的300多位股东都进行了补充捐赠。 这笔私人捐赠,将联手与贝壳的格林互助计划一起,为平台上的数十万包括经纪人、家装产业服务者等的居住服务者再筑起一道新的安全屏障。 熟悉贝壳的人都知道,服务崛起与服务者崛起,是贝壳创始人老左两个著名的论断,也是贝壳平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对服务者好,不是一个公关口号,也不能是一个ESG道具,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样的慈善路径,曾摆放在彭永东的面前。 但是,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体现","listText":"一 挣大钱不是新闻,花大钱才是。 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出自愿性公告,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宣布,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 关键信息是,个人捐赠,金额巨大,用途清晰。 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还将设立专门机构,长期负责这笔大额捐赠的落地执行。 从内容看,核心受益者共有两类群体。 第一类,50%税后资金,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 第二类,50%税后资金,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已公布的核心事实就这么多,但是,仍然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为啥? 2021年行业大调整以来,这可能是中国地产行业难得一见的一宗私人捐赠事件。 地产行业乍暖还寒之际,这笔慈善既珍贵,又深刻。 二 按贝壳平台的体量计算,直接受益的两类人群,最起码也在数十万人。 这两类人群,虽然画像不一,但总体而言,年轻人居多,岗位流动性强,对收入风险的家庭承受能力偏差,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十年,亟需一张保障网来兜底,提升他们的职业安全感。 这笔捐赠精准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因此,这肯定不会是一个仓促的捐赠决定,在2025年特有的局势下,这也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慈善事件。 从内容看,这个捐赠风格非常贝壳基因。 贝壳上市前,链家就有专门面向经纪人的救助金计划。 2020年贝壳上市,该计划被升级为“格林互助计划”,当时,包括老左、彭永东在内的300多位股东都进行了补充捐赠。 这笔私人捐赠,将联手与贝壳的格林互助计划一起,为平台上的数十万包括经纪人、家装产业服务者等的居住服务者再筑起一道新的安全屏障。 熟悉贝壳的人都知道,服务崛起与服务者崛起,是贝壳创始人老左两个著名的论断,也是贝壳平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对服务者好,不是一个公关口号,也不能是一个ESG道具,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样的慈善路径,曾摆放在彭永东的面前。 但是,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体现","text":"一 挣大钱不是新闻,花大钱才是。 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出自愿性公告,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宣布,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 关键信息是,个人捐赠,金额巨大,用途清晰。 有知情人士透露,未来还将设立专门机构,长期负责这笔大额捐赠的落地执行。 从内容看,核心受益者共有两类群体。 第一类,50%税后资金,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 第二类,50%税后资金,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已公布的核心事实就这么多,但是,仍然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为啥? 2021年行业大调整以来,这可能是中国地产行业难得一见的一宗私人捐赠事件。 地产行业乍暖还寒之际,这笔慈善既珍贵,又深刻。 二 按贝壳平台的体量计算,直接受益的两类人群,最起码也在数十万人。 这两类人群,虽然画像不一,但总体而言,年轻人居多,岗位流动性强,对收入风险的家庭承受能力偏差,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十年,亟需一张保障网来兜底,提升他们的职业安全感。 这笔捐赠精准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因此,这肯定不会是一个仓促的捐赠决定,在2025年特有的局势下,这也是一个不能被低估的慈善事件。 从内容看,这个捐赠风格非常贝壳基因。 贝壳上市前,链家就有专门面向经纪人的救助金计划。 2020年贝壳上市,该计划被升级为“格林互助计划”,当时,包括老左、彭永东在内的300多位股东都进行了补充捐赠。 这笔私人捐赠,将联手与贝壳的格林互助计划一起,为平台上的数十万包括经纪人、家装产业服务者等的居住服务者再筑起一道新的安全屏障。 熟悉贝壳的人都知道,服务崛起与服务者崛起,是贝壳创始人老左两个著名的论断,也是贝壳平台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对服务者好,不是一个公关口号,也不能是一个ESG道具,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行为方式上。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样的慈善路径,曾摆放在彭永东的面前。 但是,最终以这样的方式体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bb412c6d8774ee2b5849692f977a89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59935924388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0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94159794721048,"gmtCreate":1737202620000,"gmtModify":173726842759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董小姐 | 同一天,中海、保利突然换防了关键岗位","htmlText":"1月15日,上午保利,下午中海。两大央企巨头、行业前两名,居然同日做了一个神同步的动作:关键人事调令。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两家央企都合并了部分地区公司,并伴随有关键的人事调整。先来看看中海。一、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整合为辽宁公司。原中海大连公司总经理葛臻,任命为新的辽宁公司总经理;原中海沈阳公司总经理程晓辉,调任中海北方区域副总。这个消息,是中海地产总裁张智超前两天到沈阳现场开会时,对内确定下来的。据董小姐了解,在会上,张智超发言说了沈阳、大连两地的情况,对过去的业绩做了一个正向肯定。他还表态说,大家合并成辽宁公司之后,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新发展。听起来很有稳定军心的意味。这场会议还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号召大家要努力奋斗,高标准要求自己,要跟上公司的发展之类。据说,2024年中海沈阳的内部业绩不到35亿,目前在6个项目左右;大连的业绩低于沈阳,不足30亿,目前有4个项目左右。单从规模看,这次合并并非吞并逻辑,感觉更像双城模式。这下,中海在东北,只剩辽宁(沈阳+大连)和长哈(长春+哈尔滨)了。董小姐听说,对于大连,中海还挺有拓展心思。中海正在摩拳擦掌想在大连拿地,剑指市区核心地块。去年11月,大连想拿地,曾经邀请总裁张智超过来看地,看完后他觉得没太大问题,就给出了一个态度:“大连还是要拿核心地块,集团会大力支持。”对于东北,感觉中海整体是不断合并+缩窄管理半径的逻辑。你说中海重视东北吧,它又在搞合并收缩。你说它不重视吧,新年伊始集团总裁就飞去东北现场开会,不可谓不卷了。这究竟是什么信号呢?懂行的小伙伴给我点启发吧。二、无独有偶。在同一天,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保利发展也同步合并了八个区域公司,调防了一众管理层。细节如下:1、保利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2、保利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listText":"1月15日,上午保利,下午中海。两大央企巨头、行业前两名,居然同日做了一个神同步的动作:关键人事调令。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两家央企都合并了部分地区公司,并伴随有关键的人事调整。先来看看中海。一、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整合为辽宁公司。原中海大连公司总经理葛臻,任命为新的辽宁公司总经理;原中海沈阳公司总经理程晓辉,调任中海北方区域副总。这个消息,是中海地产总裁张智超前两天到沈阳现场开会时,对内确定下来的。据董小姐了解,在会上,张智超发言说了沈阳、大连两地的情况,对过去的业绩做了一个正向肯定。他还表态说,大家合并成辽宁公司之后,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新发展。听起来很有稳定军心的意味。这场会议还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号召大家要努力奋斗,高标准要求自己,要跟上公司的发展之类。据说,2024年中海沈阳的内部业绩不到35亿,目前在6个项目左右;大连的业绩低于沈阳,不足30亿,目前有4个项目左右。单从规模看,这次合并并非吞并逻辑,感觉更像双城模式。这下,中海在东北,只剩辽宁(沈阳+大连)和长哈(长春+哈尔滨)了。董小姐听说,对于大连,中海还挺有拓展心思。中海正在摩拳擦掌想在大连拿地,剑指市区核心地块。去年11月,大连想拿地,曾经邀请总裁张智超过来看地,看完后他觉得没太大问题,就给出了一个态度:“大连还是要拿核心地块,集团会大力支持。”对于东北,感觉中海整体是不断合并+缩窄管理半径的逻辑。你说中海重视东北吧,它又在搞合并收缩。你说它不重视吧,新年伊始集团总裁就飞去东北现场开会,不可谓不卷了。这究竟是什么信号呢?懂行的小伙伴给我点启发吧。二、无独有偶。在同一天,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保利发展也同步合并了八个区域公司,调防了一众管理层。细节如下:1、保利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2、保利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text":"1月15日,上午保利,下午中海。两大央企巨头、行业前两名,居然同日做了一个神同步的动作:关键人事调令。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两家央企都合并了部分地区公司,并伴随有关键的人事调整。先来看看中海。一、中海地产合并沈阳公司和大连公司,整合为辽宁公司。原中海大连公司总经理葛臻,任命为新的辽宁公司总经理;原中海沈阳公司总经理程晓辉,调任中海北方区域副总。这个消息,是中海地产总裁张智超前两天到沈阳现场开会时,对内确定下来的。据董小姐了解,在会上,张智超发言说了沈阳、大连两地的情况,对过去的业绩做了一个正向肯定。他还表态说,大家合并成辽宁公司之后,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新发展。听起来很有稳定军心的意味。这场会议还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号召大家要努力奋斗,高标准要求自己,要跟上公司的发展之类。据说,2024年中海沈阳的内部业绩不到35亿,目前在6个项目左右;大连的业绩低于沈阳,不足30亿,目前有4个项目左右。单从规模看,这次合并并非吞并逻辑,感觉更像双城模式。这下,中海在东北,只剩辽宁(沈阳+大连)和长哈(长春+哈尔滨)了。董小姐听说,对于大连,中海还挺有拓展心思。中海正在摩拳擦掌想在大连拿地,剑指市区核心地块。去年11月,大连想拿地,曾经邀请总裁张智超过来看地,看完后他觉得没太大问题,就给出了一个态度:“大连还是要拿核心地块,集团会大力支持。”对于东北,感觉中海整体是不断合并+缩窄管理半径的逻辑。你说中海重视东北吧,它又在搞合并收缩。你说它不重视吧,新年伊始集团总裁就飞去东北现场开会,不可谓不卷了。这究竟是什么信号呢?懂行的小伙伴给我点启发吧。二、无独有偶。在同一天,董小姐独家了解到,保利发展也同步合并了八个区域公司,调防了一众管理层。细节如下:1、保利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2、保利浙江与浙南公司合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205f6bf5d841aaa7796467653e6eb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941597947210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6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90719804256536,"gmtCreate":1736391060000,"gmtModify":1736420273055,"author":{"id":"3524105397236688","authorId":"3524105397236688","name":"一勺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c10205ff5999016752ef2cff61c8de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4105397236688","authorIdStr":"3524105397236688"},"themes":[],"title":"一勺言|时代让你是谁,你才是谁","htmlText":"董小姐在年度演讲里,对2024年是这样定义的: 五个口径,分别指向了行业,市场,公司,董事长与我们自己。 其中,反差最大的是:局部市场的水温与老板的体感。 从北京到上海,从深圳到杭州,分化这个真相距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也从未像2024年如此剧烈地震撼着我们。 因为,即使拉开十年的时间尺度看,2024年真的是日光盘、月光盘、百亿盘涌现之年。 出品方几乎清一色的是国央企,保利,中海,绿城,中建,建发等。 而众所周知,2024年的市场规模当有20%以上的下降,体感寒冷,是绝大多数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我是这么看待巨大反差的。 分化,体现了市场结构性的魅力。你卖的不好,并不代表别人也卖的不好。你卖的好,也并不代表市场已经真正回归。 涌现,背后是一批新地产人在市场一线的反抗。他们的解题思路,对城市与单盘的阅读,准确命中了消费者的靶心。 2024已经永不复现,但2025无法割断联系。对2024的复盘,能帮助我们打赢2025。 几个月前,我们跟朋友聊了聊上海楼市。 当时上海限购刚刚松动,高端楼市已经有高热的迹象,但是,万没有想到,那时主剧情才刚刚开始。 截止12月31日,保利世博天悦认购超150亿元,10月顶复近亿成交,高层最高成交单价26.3w/平米,助攻保利在上海蝉联TOP2。 12月初,保利双子星外滩序开盘认购率高达727%,创造了2024上海认购率记录。 过去十二个月,一连串涌现的明星百亿盘楼盘被迅速意识形态化:中海顺昌玖里、领邸玖序,翠湖天地,保利世博天悦,外滩壹号院等等。 作为信心的载体,它被政府与市场乐见;作为购买力的天花板,它向消费市场投射了最多的隐喻。 年末年初,再谈几点感受,欢迎切磋。 1,2","listText":"董小姐在年度演讲里,对2024年是这样定义的: 五个口径,分别指向了行业,市场,公司,董事长与我们自己。 其中,反差最大的是:局部市场的水温与老板的体感。 从北京到上海,从深圳到杭州,分化这个真相距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也从未像2024年如此剧烈地震撼着我们。 因为,即使拉开十年的时间尺度看,2024年真的是日光盘、月光盘、百亿盘涌现之年。 出品方几乎清一色的是国央企,保利,中海,绿城,中建,建发等。 而众所周知,2024年的市场规模当有20%以上的下降,体感寒冷,是绝大多数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我是这么看待巨大反差的。 分化,体现了市场结构性的魅力。你卖的不好,并不代表别人也卖的不好。你卖的好,也并不代表市场已经真正回归。 涌现,背后是一批新地产人在市场一线的反抗。他们的解题思路,对城市与单盘的阅读,准确命中了消费者的靶心。 2024已经永不复现,但2025无法割断联系。对2024的复盘,能帮助我们打赢2025。 几个月前,我们跟朋友聊了聊上海楼市。 当时上海限购刚刚松动,高端楼市已经有高热的迹象,但是,万没有想到,那时主剧情才刚刚开始。 截止12月31日,保利世博天悦认购超150亿元,10月顶复近亿成交,高层最高成交单价26.3w/平米,助攻保利在上海蝉联TOP2。 12月初,保利双子星外滩序开盘认购率高达727%,创造了2024上海认购率记录。 过去十二个月,一连串涌现的明星百亿盘楼盘被迅速意识形态化:中海顺昌玖里、领邸玖序,翠湖天地,保利世博天悦,外滩壹号院等等。 作为信心的载体,它被政府与市场乐见;作为购买力的天花板,它向消费市场投射了最多的隐喻。 年末年初,再谈几点感受,欢迎切磋。 1,2","text":"董小姐在年度演讲里,对2024年是这样定义的: 五个口径,分别指向了行业,市场,公司,董事长与我们自己。 其中,反差最大的是:局部市场的水温与老板的体感。 从北京到上海,从深圳到杭州,分化这个真相距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也从未像2024年如此剧烈地震撼着我们。 因为,即使拉开十年的时间尺度看,2024年真的是日光盘、月光盘、百亿盘涌现之年。 出品方几乎清一色的是国央企,保利,中海,绿城,中建,建发等。 而众所周知,2024年的市场规模当有20%以上的下降,体感寒冷,是绝大多数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我是这么看待巨大反差的。 分化,体现了市场结构性的魅力。你卖的不好,并不代表别人也卖的不好。你卖的好,也并不代表市场已经真正回归。 涌现,背后是一批新地产人在市场一线的反抗。他们的解题思路,对城市与单盘的阅读,准确命中了消费者的靶心。 2024已经永不复现,但2025无法割断联系。对2024的复盘,能帮助我们打赢2025。 几个月前,我们跟朋友聊了聊上海楼市。 当时上海限购刚刚松动,高端楼市已经有高热的迹象,但是,万没有想到,那时主剧情才刚刚开始。 截止12月31日,保利世博天悦认购超150亿元,10月顶复近亿成交,高层最高成交单价26.3w/平米,助攻保利在上海蝉联TOP2。 12月初,保利双子星外滩序开盘认购率高达727%,创造了2024上海认购率记录。 过去十二个月,一连串涌现的明星百亿盘楼盘被迅速意识形态化:中海顺昌玖里、领邸玖序,翠湖天地,保利世博天悦,外滩壹号院等等。 作为信心的载体,它被政府与市场乐见;作为购买力的天花板,它向消费市场投射了最多的隐喻。 年末年初,再谈几点感受,欢迎切磋。 1,2","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41ae0251a84d70b2acf3414ff088ce"},{"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5775793893140d59d2993665bd2ad8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5359276bd714093a183b8a1c929f73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907198042565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8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