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股价起飞!看好其涨势吗?

该公司在周四收盘后公布了财报,第三季度营收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盘后股价起飞,大家觉得这波能涨到多少?大家看好英特尔后市吗?

科技周评:ChatGPT放缓、Meta玩表外融资,AI、半导体与财报博弈如何破局?

上周 $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 (恐慌指数)大幅攀升、黄金价格持续突破,但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仍录得2.1%的涨幅。市场一边消化非盈利科技股的短期回调(非盈利科技周四至周五-8%,但全周仍微+5%),一边追捧具备长期逻辑的AI主题资产( $博通(AVGO)$ 官宣10GW合作、 $台积电(TSM)$ 称“AI需求比三个月前更强”,带动半导体板块创下6月底以来最佳单周表现)。这种分化背后,投资者真正的困惑在于:短期炒作品种的回调,会拖累长期主线吗?投资者“防御成瘾”,财报季影响力褪色过去4-5周,美股TMT投资者的核心动作只有一个——“防御”。面对密集的头条新闻、因子轮动、主题标签炒作和流动性挤压,资金更关注如何规避短期风险,而非挖掘财报季的机会。最直接的证据是,财报对股价的影响远弱于预期,传统“财报行情”几乎缺位,比如行业核心标的的咨询量中,纯财报相关咨询才刚开始追上主题类咨询。更关键的矛盾出在“质量股失宠”上。在不确定性升温的背景下,投资者本应涌向合理价格成长股和基本面过硬的质量股寻求稳定,但近期质量股反而成为拖累。以 $微软(MSFT)$$Meta Platforms, Inc.(META)$$Visa
科技周评:ChatGPT放缓、Meta玩表外融资,AI、半导体与财报博弈如何破局?

【美股打新】OFF THE HOOK:瓜子二手船

很有意思的一家公司,妖气十足,也是最近Moomoo US上新的一只美股。经常买游艇的朋友应该对它不陌生:图片一、公司情况OFF THE HOOK YS,我们不造船,我们是游艇的搬运工....专业倒爷,瓜子二手车都知道吧,这家伙是美国的瓜子二手船....图片核心业务:全美最大的船舶批发商,通过船舶套利(Marine Arbitrage)模式,低买高卖二手船。一个线上收船平台,给船主即时现金报价,流量入口,能低价收到好船的秘密武器。垂直整合能力比较强,这才是它相比于个人卖家牛的地方。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销商:收船:有我们刚说的线上收船平台。收烂船 (Marine Asset Recovery):回收和清算不良游艇资产,把银行的坏账变成自己的高利润库存。修船 (OTH Yacht Services):有自己的维修服务中心,把收来的船翻新,还可以搞内部维修、保养、美容。卖船 (OTHYS):在美国有8个据点,35名销售,每年卖出400多艘船,年销售额9000万美元。放贷 (Azure Funding):自己有个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购船贷款。买卖、金融一条龙,利润闭环。图片AI故事:眼前一亮,它有个申请了专利的AI驱动的CRM系统,这套系统能分析几十万个数据,自动给出收船竞标建议,把人为失误降到最低。从资本的角度考虑,这个故事讲得还不错,二手奢侈品(车、表、船)市场水很深,一个用数据和AI来做标准化收购,再用金融和维保来赚取后端利润的批发商,商业逻辑是通的。二、财务状况营收还可以:2023年营收9184万美元,2024年增长到9899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5859万,也高于去年同期的5184万,在增长,还可以。图片利润在缩水:营收在涨,毛利从915万降到了878万,净利润也从130万降到了99万,整个生意不是特别赚钱.....这套所谓的AI护城河,好像也没多宽图片负债:超级可怕,
【美股打新】OFF THE HOOK:瓜子二手船

实盘+美港股解读 – 美股在20日线上运行,港股已经初步拐头10/24

标普纳指分析 美股,可以这么说,美股在长期围绕20日线来展开行情,目前走势依然有效,大盘先是跌破20日线,随后振荡上行,之后回落确认,在刺穿20日线后,快速回升,再次站上20日线,并与昨日继续上行。所以,20日线决定强弱,6752点决定近期的走向。 港股分析 恒指,在经历多日的振荡筑底,反弹以及回落确认等走势后,底部巩固得比较充分,随着两日的连续反弹,拐头走势相对明显。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上证指数又创出多年新高,创业板走势也非常强劲,这都说明,牛市的牵引力之强,那么,恒指自然也是受益的。 日经225分析 日经,一方面跟随美股大势,另外,就是高市行情还在发酵,所以,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不受两强博弈的干扰,所以,继续跟踪。 黄金分析 黄金,从走势看,先是大跌,并且进一步金针探底而反弹,受到20日线的支撑,也确实有一定的反弹,只是整体比较弱,随着两天的弱势振荡,继续低走算是合理节奏,毕竟,前面的超买确实极为夸张。 $特斯拉$ 特斯拉,财报虽然有各种不如意,而且盘前大幅低开,但是,神秘力量改变了一切,还是让特斯拉稳稳地站上20日线,维持强势的振荡模式。从技术角度,我们不需要过于看重这些,走势结构,基本面,心理预期等等,决定了特斯拉还有很大空间。 $英伟达$ 英伟达,是少有的安全标的,而且成长空间依然不小。其他巨头继续拉升的话,更显英伟达的性价比,目前已经调整近三个月,后面,随时有爆发的机会。 $苹果$ 苹果,从前期节奏看,一直走稳健走势,连续上行,然后持续振荡,所以,相对简单,属于一种稳健操作。 $PLTR$ PLTR,暂时无话,依然在振荡平台里面,等脱离振荡平台时,才是采取重大的行动的时刻,持续观察即可。 $INTC$ INTC,有多重概念,政府持股概念,NVDA投资概念,先进工艺突破概念,新CEO改革概念,业绩拐点概念,以前有多惨,现在就有多大的想象力,
实盘+美港股解读 – 美股在20日线上运行,港股已经初步拐头10/24
朋友们,关于英特尔这次财报(将于 2025 年 10 23 发布)我整理了最新数据 + 关键消息,再结合产业环境、估值与风险,给你一个比较“中立偏看多”的判断。不过要提醒一句:科技股尤其是芯片板块,这游戏里“预期”往往比“事实”更重要。下面一步步分析。 ⸻ 一、基本面 +最新披露情况 1. Q2 2025 回顾 • 英特尔第二季度营收约 129 亿美元,同比几乎持平(YoY 0% 附近)或略有增长。  • 非 GAAP 每股亏损约 0.10 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盈余。  • 指引方面,公司为 Q3 2025 给出的营收范围为 126 至 136 亿美元,同时非 GAAP EPS 指引为约 0 美元。  • 公司正推动成本控制:2025年非 GAAP 营业费用目标约 170 亿美元,2026年降至约 160 亿美元。  • 公司资本开支(CapEx)约 180 亿美元(2025年)且计划降低。  2. 近期关键消息 • 英特尔宣布其数据中心 GPU “Crescent Island”将于 2026 下半年客户取样,这是其进军 AI 加速器市场的重要一步。  • 公司已削减2025年营业费用指引,表明其正加快瘦身与效率驱动。  • 同时,有分析师(如 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警告:英特尔近期股价涨幅过大、估值已具风险。  ⸻ 二、看多理由(支持观点) 1. 转型 /结构改善的潜在放量期:英特尔虽然近年饱受挑战,但其技术、制造、AI/云方向正在发力。Crescent Island 等消息给出“未来发展路径”信号。若这一信号能被市场实质认同,则其估值可能被重估。 2. 成本控制+资本开支优化:在营收增长缓慢的背景下,若英特尔能通过降费、调优 CapEx 改善利润模式,则“盈利恢复”拐点将受到市场欢迎。 3. 预期修复的机会:由于 Q

英特尔逆袭启幕:Q3净赚41亿美元,盘后飙涨近8%,AI与代工业务成焦点

周四盘后, $英特尔(INTC)$ 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价强势反弹。在常规交易上涨3.36%后,盘后更是跳涨7.71%,报41.10美元,刷新近一年高位,反映出市场对这家老牌芯片巨头复苏的信心正在加强。   Q3财报亮点:业绩超预期,利润强劲反弹   在连续多个季度陷入亏损后,英特尔终于迎来业绩拐点。公司第三季度实现:   l 营收: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132亿美元; l 非GAAP毛利率:40%,较去年同期的18%大幅提升;也比公司此前指引高出4个百分点; l 每股收益(EPS):0.23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0.02美元; l 净利润:4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6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l 经营现金流:2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9亿美元。   业绩反弹主要得益于客户计算事业部门营收增长5%至85亿美元,以及代工与AI部门亏损收窄。   投资加持:软银、英伟达与美国政府纷纷入股   过去两个月,英特尔迎来了多方资本的注入。   软银于8月投资20亿美元。美国政府罕见地收购英特尔10%股权,截至目前已拨付57亿美元(计划总额89亿美元)。英伟达则于9月入股50亿美元,作为长期联合开发AI芯片战略的一部分。   此外,英特尔还出售了Altera与Mobileye股权,共获得 52亿美元现金。   公司表示,这些资金使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为未来扩张和AI布局提供充足弹药。   CEO Lip-Bu Tan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强化财务结构让我们有更大灵活性去执行战略。感谢特朗普总统与财政部长Lutnick的信任,他们的支持再次确认了英特尔作为美国唯
英特尔逆袭启幕:Q3净赚41亿美元,盘后飙涨近8%,AI与代工业务成焦点

卖飞英特尔,我好后悔啊!

昨晚,英特尔公布了三季报,大超预期,盘后股价涨了7.7%: $英特尔(INTC)$ 英特尔曾是我的持仓股,当初因看好陈立武出任CEO,但等了几个月,也没看到啥动静,股价也来回震荡,就在25美元的时候卖掉了。 如今来看,真是后悔的拍断大腿: 从费城半导体最惨的成分股到年内涨超90%,英特尔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首先,在我卖出之后,英特尔公布了一系列的好消息,如美国政府入股、与英伟达合作并获得数十亿美元入股、孙正义领导的ARM投资英特尔、出售Altera等非核心业务。 其次,从三季报来看,英特尔的业绩也有所复苏。 从收入上看,三季度为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超过管理层给出的126-136亿指引: 分业务来看,三季度客户端营收85亿,同比增长4.6%;数据中心营收41亿,同比下滑0.6%;代工营收42亿,同比下滑2.4%;其他业务9.9亿营收: 三季度超预期的功臣主要是客户端业务,从PC销量来看,三季度全球出货量7200万台,同比增长7%,Windows10停止更新、AI PC带动了销量提升。 数据中心方面,英特尔亦从AI趋势中获益,传统数据中心对CPU的需求有所回升。 总的来说,英特尔三季度业绩不错,毛利率端也随之回升,三季度达到38%: 与此同时,英特尔完成Altera股权出售,加上获得一系列投资,偿还部分贷款,英特尔三季度每股收益转正,达到0.9美元,非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0.23美元,大超分析师预期的0.1美元。 业绩会上,管理层表示下游需求旺盛,现有产能较为紧张,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至明年。预计2025年全球PC市场规模将达2.9亿台,为2023年新冠疫情结束后连续2年增长,且是2021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展望四季度,英特尔预计营收在128-138亿美元之间,按照上限算,同比下滑0.
卖飞英特尔,我好后悔啊!
财报前瞻:英特尔能否在AI与地缘政治的夹缝中开出新路? 本周,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即将发布季度财报,市场观点呈现罕见分歧。在AI狂潮席卷科技股、但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这位昔日的芯片霸主正站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 看跌者的担忧:四面楚歌的芯片巨人 悲观派对英特尔的担忧集中在三个核心问题上: AI竞赛明显落后。当前英特尔的AI故事远不如英伟达动人,在训练芯片市场几乎缺席。虽然公司大力推广Gaudi AI加速器,但市场接受度存疑,难以在短期内撼动英伟达的垄断地位。 传统业务持续承压。PC市场复苏乏力,服务器市场面临AMD的激烈竞争。微软推出自研AI芯片更是释放危险信号——科技巨头们正寻求减少对传统芯片厂商的依赖。 制造业务转型艰难。英特尔力推的“代工服务”战略需要巨额投入,但面对台积电的领先优势,能否成功吸引外部客户仍是未知数。 看升者的逻辑:市场预期过低,存在惊喜空间 然而,另一些分析师却看到了机会: 预期已触底。由于市场预期极低,任何正面消息都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英特尔PC芯片业务可能受益于Windows更新周期带来的换机需求,而数据中心市场也已显现触底迹象。 地缘政治下的“近岸外包”受益者。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可能从政府的芯片法案补贴和“友岸外包”趋势中获益。相比台积电,英特尔在地缘政治风险方面反而具备独特优势。 被低估的AI边缘布局。与专注于数据中心的英伟达不同,英特尔正押注“AI边缘计算”——在PC和设备端直接运行AI应用。如果这一战略成功,英特尔将开辟区别于云AI的新战场。 独到视角:英特尔或是地缘政治动荡中的“避险科技股” 跳出传统分析框架,英特尔可能正悄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标的:兼具科技股增长潜力与地缘政治避险属性。 在台海局势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全球客户对芯片供应链的稳定性担忧日益加剧。这为英特尔创造了独特机会

【一周科技动态】​​AMZN PE历史低位,AWS成最大驱动点;英特尔走上翻身路

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本周宏观主线:市场重新评估降息预期。因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相关)表现略强,市场对进一步降息的预期被迫调整,部分市场参与者怀疑劳动力市场是否比预期更具韧性,美元重回强势,三大指数均录得一周低点,投资者开始担忧美联储可能放慢降息步伐,同时市场出现技术性回调与获利盘兑现,美国国债收益率(长端)有所上升,对高估值科技 / 成长股形成压制。政治压力与央行独立性、美国政府停摆、大宗商品波动等仍是隐忧。此前川普有意罢免Lisa Cook的行动已在司法层面被制止(初步禁令),而后有包括伯南克、格林斯潘等签名的联合书也公布,虽然目前看似被暂时遏制,但政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是市场关注点之一。印尼Grasberg铜矿事故导致供应冲击,铜价上行往往暗示市场预期增长复苏或流动性宽松。此外,美国联邦财政年度将于9月30日结束,如果国会未能就新的拨款法案或延续决议(continuing resolution, CR)达成一致,可能出现部分政府部门停摆。关键经济数据(就业、CPI、PCE、零售销售等)可能因停摆而延迟发布,使得美联储、市场判断“一团雾中”(“blind fly”),使货币政策更难以调控。市场陷入“AI 悬挂症”(AI hangover),也就是科技股上涨后的疲态显现。AI热潮本周持续引领市场,但分化加剧。NVDA、INTC和OpenAI等相关的投资成为本周科技板块最重要的刺激因素之一,象征资本对AI基础设施长期布局的信心,而投机型AI、辅助科技公司回调迹象较为明显。大科技本周也表现出分化,AAPL表现出色,年初以来回报回正,但AMZN又跌至水下。至9月25日收盘,过去一周 $苹果(AAPL)$ +7.98%, $微
【一周科技动态】​​AMZN PE历史低位,AWS成最大驱动点;英特尔走上翻身路

Fermi IPO:能源与算力的豪赌,还是下一个世纪机会?

过去几个月,市场对 AI 算力基础设施的热情只增不减。从 $英伟达(NVDA)$ 的市值突破4万亿,到电力紧缺成为算力扩张的瓶颈,大家都在问:谁来提供AI 时代的“新石油”——电力? $Fermi LLC(FRMI)$ 横空出世。9 月公司向 SEC 递交了 IPO 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区间 18–22 美元,最多融资 5 亿多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绿鞋,规模可能更大。市场传言它的目标估值高达 130 亿美元——要知道,这是一个尚无收入的公司。所以问题来了:Fermi 是一个空中楼阁的 PPT 项目,还是一张高风险高回报的彩票?我们不妨拆开看看。公司故事:不仅是数据中心,更是能源巨兽Fermi 的定位不是一家单纯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它想做的是一个 “能源 + 数据中心一体化” 的巨型综合体。公司已经拿下了德州 5,000 多英亩的土地,规划了一个名为 Project Matador 的超大园区。核心理念是:在园区内部建设发电厂(包括天然气、太阳能、电池储能,甚至未来的核电机组),然后“behind-the-meter”直接供电给园区里的数据中心。目标电力容量:11 GW。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能顶得上几个中等国家的总电力负荷。未来,这里将为 AI 超算、云计算企业提供“低碳、稳定、独立于电网”的算力基础设施。一句话:他们不是在建数据中心,而是在建“能源驱动的超级算力新城”。募资与结构:REIT 的外壳,AI 的故事Fermi 的架构比较特别——它选择了 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 的路径。这意味着它未来的收入模式,不是卖 GPU,而是靠“租金”——租用机房空间、供电容量。IPO 计划:发行 25,000,000
Fermi IPO:能源与算力的豪赌,还是下一个世纪机会?

年增长100%,打通晶圆盒清洗产业链,这家公司为什么是业界唯一?

图片 芯洁科技 图片 @芯片指北ChipGuide原创 作者丨嘟嘟与石榴 编辑丨大兔 在半导体产业的赛道上,人们的目光往往聚焦于光刻机、晶圆制造等“明星环节”,却鲜少有人留意到,每一片精密晶圆从生产到运输,都离不开一个“隐形守护者”——晶圆载具。 而在这个被忽视的细分领域,成立仅两年的芯洁半导体异军突起,不仅成为国内唯一拥有“1级加持+10级微环境+100级洁净室清洁环境”的企业,更以设备研发、清洗服务、载具销售三位一体的模式,破解了芯片制造中的“污染难题”与“成本痛点”。 近日,芯片指北找到了芯洁半导体创始人刘立军,他将为ChipGuide揭开这家公司高速成长的奥秘。2023年成立,年增长100%。这家公司飞速发展的背后,也见证了国内芯片行业彻底崛起的事实。 图片 01 晶圆盒为何是制造环节的“刚需”?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晶圆盒”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在芯片制造工厂里,它却是保障晶圆品质的“第一道关卡”。简单来说,晶圆盒就是晶圆的“专属容器”,无论是12寸的大尺寸晶圆,还是8寸、6寸、4寸的中小尺寸晶圆,甚至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中的碳化硅、氮化镓晶圆,在生产、运输、工艺转换的过程中,都必须依靠载具实现“无尘、无氧化、无颗粒污染”的保护。 芯洁半导体创始人刘立军在与芯片指北ChipsGuide的对话中形象地将其比作“晶圆的家”:“这个‘家’要为晶圆打造一个独立的洁净微环境,既要隔绝外界的环境灰尘、金属粒子、阴阳离子污染,又要在运输中避免氧化——晶圆一旦氧化,整个批次就会直接报废。” 从类型上看,晶圆盒的细分需求远比想象中复杂。按照应用场景划分,仅12寸晶圆工厂就有两大核心载具: 晶圆制造工厂内部专用载具(如FOUP):用于工厂内部不同工艺机台之间的晶圆转运,晶圆载具在反复使用中,表面污染颗粒会增加,若不及时清洗,就会成为晶圆的“污染源”; 晶圆制造工厂外部运输载具(如FOS
年增长100%,打通晶圆盒清洗产业链,这家公司为什么是业界唯一?

🤔泡沫狂欢还是 “Baby Bubble”?AI 热潮下美股估值深度解读

9 月 25 日,美股三大指数延续调整态势,实现三连阴: $道琼斯(.DJI)$ 下跌 0.38%,尽数回吐 9 月 18 日美联储释放 “年内降息 50BP” 预期以来的全部涨幅; $标普500(.SPX)$ 单日再跌 0.5%,三日累计跌幅扩大至 1.8%;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同步下行 0.5%,市场短期承压特征显著。三大指数及MAG 7最新估值数据一览:代码最新价格($)2025 涨幅12个月移动 P/E远期 P/E近10年 P/E均值远期P/E对比10年均值 $标普500(.SPX)$ 6656.9212.29%29.3325.1719.231.09%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24580.1716.11%37.830.825.918.92% $道琼斯(.DJI)$ 46292.788%31.8723.1118.525% $英伟达(NVDA)$ 178.4332.32%39.3931.4640.95-23.17% $苹果(AAPL)$ 254.432.58%34.2332.3522.6243.02%
🤔泡沫狂欢还是 “Baby Bubble”?AI 热潮下美股估值深度解读

【一周科技动态】​​英伟达与英特尔联姻改写芯片战格局​?​​​iPhone17首周预购爆棚!

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本周宏观主线:美联储近1年来首度降息,劳动力市场软化信号明显。9月16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 25个基点,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降息的决定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疲弱与通胀尚未完全受控的双重压力。Fed 的经济预测(dot plot)显示 2025 年可能还有两次降息(10 月与 12 月)。但内部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新任理事Stephen Miran主张降幅应更大,而部分官员仍对通胀上行风险保持警惕。随着就业增长减弱但通胀仍然顽固,经济学家再次提出美国可能出现“滞涨”(增长缓慢+通胀高企)的风险。科技板块仍是主要驱动力之一,尤其AI/半导体/云基础设施等子板块,但其驱动因素多为未来预期与战略布局虽然市场情绪高涨,部分科技股估值已处于高位。对于那些盈利增长未必稳定或依赖单一增长因素(如 AI hype 或外部补贴等)的公司,若未来降息节奏放缓或通胀反弹,其估值回落风险加大。市场普遍预期在9月FOMC会议上将出现第一次降息,预计幅度为25个基点。不过,由于通胀(尤其是服务类与住房)仍显坚韧,Fed 仍面临“放松政策”与“不破坏抗通胀信誉”的两难。数据呈现出就业松动 + 通胀回升的混合模式,这令Fed必须小心处理:如果降息太快或幅度太大,可能让通胀难以被遏制;如果不降则可能让经济增长和就业进一步承压。大科技本周继续保持稳定上行,特斯拉表现亮眼,YTD收益回正。至9月18日收盘,过去一周 $苹果(AAPL)$ +3.41%, $微软(MSFT)$ +1.49%, $英伟达(NVDA)$ -0.52%,
【一周科技动态】​​英伟达与英特尔联姻改写芯片战格局​?​​​iPhone17首周预购爆棚!

Marvell被下调评级,ASIC赛道开始挤了?

Barclays 将 $迈威尔科技(MRVL)$ 的评级从“增持(Overweight)”下调至“持有(Equal Weight)”,但维持其目标价为80 美元,反映出机构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但仍认可其当前估值水平。核心风险:冲击2026年数据中心70亿美元营收目标报告认为 Marvell 难以实现2026年数据中心营收70亿美元的目标,核心压力来自两大业务板块的份额流失:ASIC业务:增长不及预期,项目储备薄弱市场空间与贡献有限: 基于对AIChip的调研,亚马逊Trainium 3项目总市场机会约60亿美元,剔除HBM(高带宽内存)后,Marvell的可触达市场约30亿美元。 即使乐观假设Marvell拿下60%份额、产品周期为5个季度,2026年该业务贡献也仅约13.5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份额与管线双重隐患: 实际份额可能远低于60%,且Marvell除Trainium 3外,缺乏清晰的后续ASIC项目储备,增长持续性存疑。光模块业务:1.6T市场被抢占,下一代产品竞争力不足短期增长与长期隐患并存: 800G升级周期可推动2026年光模块营收增长21%至约38亿美元(短期利好);但在下一代1.6T光模块市场,Broadcom已占据领先地位(长期利空)。芯片功耗缺陷削弱竞争力: 行业指出Marvell的3nm DSP芯片存在功耗问题,比 $博通(AVGO)$ 同类产品高约1瓦,这一短板将直接影响其在下一代光模块市场的竞争力。增长逻辑受挫,竞争劣势凸显报告的核心结论是:Marvell在数据中心两大核心赛道(ASIC、光模块)均面临“现有业务贡献不足、下一代技术竞争落后”的双重困境,导致其2026年营收目标存在重
Marvell被下调评级,ASIC赛道开始挤了?

美股 医药股成救市”英雄“,100%降息预期引爆四季度行情!

美国联邦政府自周三午夜开始关门,美国政府出现2019年以来的首次停摆,但交易员预期联邦政府资金缺口问题将不会拖延太久。美国9月ADP就业人数录得减少3.2万,远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增加5.1万,同时8月数据被大幅下修至减少3000。这份数据无疑为市场释放了经济放缓的明确信号,直接推升了交易员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押注。期货市场预计,本月末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已飙升至100%。截止收盘,道指收涨43.21点,涨幅0.09%,报46441.10点,连续两日收创历史新高。标普收涨0.34%,报6711.20点,刷新9月22日上周一所创的收盘最高纪录。纳指收涨0.42%,报22755.157点,逼近上周一所创的最高纪录。$特斯拉(TSLA)$ 股价上涨近4%,为马斯克的财富新增约93亿美元,这源于投资者持续看好马斯克“重新聚焦主业”的前景。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点30分这位全球首富的身家已达5000亿美元,历史之最!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英特尔正磋商将AMD纳入新的代工客户。这一潜在的合作消息直接刺激了投资者对英特尔代工战略成功的信心,推动 $英特尔(INTC)$ 涨超7%,若此传闻属实,这将是芯片代工行业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今天LLY大涨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两点:监管风险“软着陆”白宫宣布计划推出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药品折扣购买网站,被华尔街解读为政府在药价问题上的立场趋向市场化解决方案(Market-Based Solution),而非此前担忧的强制性价格控制。缓解IRA压力: 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市场对《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可能对制药企业利润率造成灾难性冲击的担忧。消除不确定性: 新的合作模式为行业提供
美股 医药股成救市”英雄“,100%降息预期引爆四季度行情!

【中国资产精选】12 跨境不踩雷: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资产万能组合公式

2025年下半年,中国资产的热度正在快速升温。南向资金多日净流入创下新高,恒生国企与恒生科技ETF成交额屡屡突破历史记录,港股市场一改此前的低迷,重新回到全球资金的“必配清单”。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一波贬值预期后逐步企稳,跨境资金配置的信心也在恢复。从估值角度看,A股和港股的PE、PB普遍处在历史低位:沪深300的市盈率大约12倍,港股恒生指数PB甚至不足1倍,而对比之下,美股标普500的PE高达29倍,PB超过3倍。差距之大,让中国资产俨然成了“全球最便宜的核心市场”。指数PE(TTM)PB(LF)沪深30012.26倍约1.1倍恒生指数11.32倍0.94倍标普50029.56倍3.01倍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国际对冲基金,还是本土的高净值投资者,都在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战略价值。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更需要一套清晰的“组合公式”来参与跨境配置,既能享受中国资产的估值洼地红利,又能避免盲目追涨杀跌带来的风险。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窗口期:资金在动,估值在低,政策在托底,市场的“拼图”已经摆好,就等你把组合拼上去。一、跨境配置的意义:分散风险 + 提升收益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资产正处在“估值洼地”,那问题来了:是不是只买A股或者只买港股就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单一市场的投资就像单腿走路,看似能走,但容易跌倒。比如,只买A股:你会发现,一旦国内经济数据不佳,或政策收紧,A股整体都会受到冲击;只买美股:表面看是全球龙头,但也逃不开美元加息和科技股高估值的压力;只买港股:虽然便宜,但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波动大,容易“涨得猛、跌得快”。这就是为什么要跨境配置。好处主要有两个:1、分散化:不同市场在不同周期有不同表现。比如2022年美股科技股暴跌时,港股里的资源股和国企股反而在政策托底下表现稳健;再比如2023年A股调整时,美股的标普500和港股的恒生科技却出现反弹。三者组合在一起,就
【中国资产精选】12 跨境不踩雷: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资产万能组合公式

黄仁勋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英伟达一统“GPU+x86”生态

作为硅谷的老牌地标,英特尔、英伟达总部之间的距离仅约2.4公里,可以说隔着高速公路就能看到。 $英特尔(INTC)$ $英伟达(NVDA)$ 在9月18日,这两家巨头做出了一件震动科技圈的事:宣布达成横跨PC与数据中心的深度合作,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入股英特尔50亿美元,约占后者5%股权。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称之为:“历史性合作”。双方合作路线主要有两条:在数据中心端,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英伟达会将其集成到其AI基础设施平台中并提供给市场;个人PC端,英特尔将推出“x86 RTX SoC”,把英特尔CPU与英伟达RTX GPU放进同一封装。消息公布当日,英特尔股价单日暴涨超20%,创下十年来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英伟达小幅上涨,AMD则在发布会前一天下挫约5%。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供货协议,当GPU顶流携手CPU霸主,又将给行业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01、GPU老大+x86老大“我们即将达成的合作关系,预计将带来约250亿至500亿美元的年市场机会。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合作,我们对此投入了全部关注。”黄仁勋在发布会上如此称。此番合作还经过了近一年的秘密讨论。在PC端,这次合作最核心的形态,是把英特尔的x86 CPU与英伟达的RTX GPU集成于同一系统级芯片(SoC)中,通过英伟达的NVLink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芯片间互连。外观上它仍以CPU封装形式呈现,内部将是一个紧耦合的CPU+GPU异构SoC,预计将应用于轻薄游戏本、小型机箱整机,以及面向创作和AI的高性能笔记本中,取代“处理器+独显模组”的传统两芯方案。这不是第一次把英特尔CPU与“他家GPU”集成于同一封装。2018年的Kab
黄仁勋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英伟达一统“GPU+x86”生态

英特尔迎来“最强援军”?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能否改写命运

周四,美股市场迎来重磅新闻: $英伟达(NVDA)$ 宣布斥资50亿美元入股 $英特尔(INTC)$ ,持股比例约4%。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市场,英特尔股价单日飙升22.77%,收于30.57美元,创下自1987年以来最佳单日表现,单日市值暴增约270亿美元。   这一投资不仅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也延续了近期英特尔“金主不断”的局面,这已经是英特尔近来获得的第三笔外部重量级投资。早在8月,美国政府便宣布入股90亿美元,强调英特尔在国家安全和本土芯片制造中的战略意义。而在此之前,日本软银集团也投入了20亿美元。短短数月,英特尔已获得超过160亿美元的外部资金支持。   英伟达为什么要投资这家昔日的对手?   表面看,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根据双方公布的协议:   l 英伟达将使用英特尔的CPU,把其x86架构芯片整合进AI数据中心服务器,为ChatGPT等应用提供算力。   l 英特尔将在PC芯片中采用英伟达的AI技术,提升其在个人电脑领域的竞争力。   对英伟达而言,虽然其在AI算力领域独霸一方,但缺乏CPU生态,而英特尔在CPU市场仍有巨大份额。双方牵手,能让AI应用生态进一步拓展。   此外,这笔投资更是供应链和产业安全的布局。长期依赖台积电的制造让英伟达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而与英特尔绑定,有助于分散风险。   对英特尔的意义   市场普遍认为,英伟达的入股至少带来三个层面的积极影响:   l 短期信心回归:股价暴涨,重拾投资者关注,英特尔一度被认为正在被边缘化,如今能与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绑定,重新站回聚光灯下。 &nbs
英特尔迎来“最强援军”?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能否改写命运

英伟达投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真援手,还是最后的体面?

$英伟达(NVDA)$ 拿出 50亿美元买 $英特尔(INTC)$ 约4.5%的股份,同时两家公司宣布联合开发 x86 GPU系统,同时。消息一出,市场立刻炸锅, $英特尔(INTC)$ 一度暴涨30%![财迷]很多声音都说这是英特尔的大反攻。但我看这笔交易的角度却截然不同:一方面,它确实是英特尔难得的“托底剂”;另一方面,它又是英伟达典型的“借船出海”。我的看法是:这是利好,但绝对不是翻盘的逆转点。英伟达赢得漂亮,英特尔干得辛苦首先,分工很微妙。英伟达的GPU架构和NVLink互联不用做任何调整,它的黑威尔(Blackwell)GPU本来就很成熟了。真正的辛苦活在英特尔这边:在数据中心:要为英伟达量身定制CPU,能直接塞进NVL72这类AI算力机架中。在PC端:要搞出全新的SoC,把自家CPU和英伟达RTX GPU用硅片拼到一块,卖给高端消费者。这就像一场婚姻:英伟达坐着不动,把自己优势资源摆上桌,英特尔要端茶倒水、勤快伺候。看似合作,实则权力相差悬殊。来一发英伟达强制爱英特尔数据中心市场:收入规模撑不起翻盘很多人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会不会让英特尔在AI数据中心“咸鱼翻身”?我仔细算了一下账,答案很残酷:不够看。一台英伟达GB200 NVL72机架需要36个CPU和72个GPU。若未来客户换成英特尔定制CPU,单机架能给英特尔带来14万到28万美元收入,毛利大约6万到12万。听上去不小,但对比英特尔一年 530亿美金营收,这点增量几乎就是杯水车薪。更现实的问题:大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动辄几年,现有订单基本都锁给了ARM架构的方案。要指望全行
英伟达投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真援手,还是最后的体面?
avatarSotty
10-29
拉到50元
avatar饿虎
10-26
有了黄老板的赞助,不起飞都难啊!下来就看老库怎么说了。自生态多没意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