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嘉医疗-B(09996)

6.270-0.110-1.72%

行情数据延迟15分钟

    • 最新
    • 推荐
      沛嘉医疗
      ·
      09-16

      沛嘉医疗与苏州恒泰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沛嘉医疗与苏州恒泰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创本土上市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国企的合作新典范。沛嘉医疗董事长兼CEO张一博士,苏州恒泰董事长余国华等出席活动。 此次合作双方将以恒泰智造·医疗器械产业园为载体依托,聚焦植介入医疗器械,在产学研联盟共建、孵化器运营、引导基金投资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专业特长,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苏州工业园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苏州恒泰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直属大型国有企业,围绕园区“623”产业发展定位,抢抓高端器械发展机遇,通过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提供全产品线的载体支持和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服务,跑出医疗器械加速度。 文章原文
      沛嘉医疗与苏州恒泰达成战略合作
      评论
      举报
      华商韬略
      ·
      09-22 11:05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不争朝夕,只看长远。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多年之后,迈瑞医疗的历史将会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2025年就是那道清晰的分水岭。   在迈瑞这一年的中报里,有条不太引人注意,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它在国际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49.8%。超越本土营收,只在毫厘之间。   这意味着,迈瑞医疗在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上,都已成为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企业。   【01】   通过全球化,打造世界级企业,是许多优秀中国企业家共有的雄心。   这颗雄心,最终造就了很多企业的全球化决心,并演绎出诸如“国门之内无名牌”、“世界级企业都是跨国经营”等著名语录。   多年前,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同样有类似的表达:   “迈瑞的产品如果只在国内买,水平提不高,就像打篮球要去NBA打,打拳击要和泰森打。”   多语言版本监护仪产品的开发,成为了迈瑞全球化的起点,也让中国医疗器械首次现身欧洲与北美市场,真正与传统国际巨头同场竞技。   但真正的全球化竞争,并不仅限于这种单纯的“出海”。   “出海”更多是一种产品销售的思路,即立足于中国制造,让产品行销全球。正如丰田不会认为在美国销售汽车是“出海”,星巴克也不会将中国业务定性为“出海业务”。真正的“全球化”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治理的经营思路,它考验着企业在全球经营业务的能力,以及基于全球化的战略规划。   这推动着迈瑞产生更多思考——中国医疗器械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全球市场。   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门类,它的市场开拓,存在天然的门槛,这道门槛的高度,首先体现在研发和制造上。   比如超声设备这个大品类,它背靠超声医学,基础是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还要结合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底层逻辑来源丰富,单一学科的积累再强悍,也无法做出优秀产品。   对产业本质的洞察,进一步明晰成为商业逻辑:超声市场的各层次产品中,高端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评论
      举报
      华商韬略
      ·
      09-21 20:00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多年之后,迈瑞医疗的历史将会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2025年就是那道清晰的分水岭。在迈瑞这一年的中报里,有条不太引人注意,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它在国际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49.8%。超越本土营收,只在毫厘之间。这意味着,迈瑞医疗在理论和事实两个层面上,都已成为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企业。通过全球化,打造世界级企业,是许多优秀中国企业家共有的雄心。这颗雄心,最终造就了很多企业的全球化决心,并演绎出诸如“国门之内无名牌”、“世界级企业都是跨国经营”等著名语录。多年前,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同样有类似的表达:“迈瑞的产品如果只在国内买,水平提不高,就像打篮球要去NBA打,打拳击要和泰森打。”多语言版本监护仪产品的开发,成为了迈瑞全球化的起点,也让中国医疗器械首次现身欧洲与北美市场,真正与传统国际巨头同场竞技。但真正的全球化竞争,并不仅限于这种单纯的“出海”。“出海”更多是一种产品销售的思路,即立足于中国制造,让产品行销全球。正如丰田不会认为在美国销售汽车是“出海”,星巴克也不会将中国业务定性为“出海业务”。真正的“全球化”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治理的经营思路,它考验着企业在全球经营业务的能力,以及基于全球化的战略规划。这推动着迈瑞产生更多思考——中国医疗器械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全球市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门类,它的市场开拓,存在天然的门槛,这道门槛的高度,首先体现在研发和制造上。比如超声设备这个大品类,它背靠超声医学,基础是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还要结合临床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底层逻辑来源丰富,单一学科的积累再强悍,也无法做出优秀产品。对产业本质的洞察,进一步明晰成为商业逻辑:超声市场的各层次产品中,高端彩超的研发时间最长,业务壁垒最高,当然,它对应的也是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这种思路,最终演化为迈瑞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落子——以全球并购方式,加速竞争力积累。
      谁在定义中国医疗器械的全球时代?
      评论
      举报
      港股解码
      ·
      09-15

      一图解码:麦科田赴港IPO 专注医疗器械行业 上半年业绩扭亏

      9月11日,麦科田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是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可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该等产品有多种型号,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截至2025年9月3日,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麦科田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业绩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麦科田录得收入约7.8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约15.3%;股东应占利润约4018.9万元,上年同期则录得亏损约5776.9万元。
      一图解码:麦科田赴港IPO 专注医疗器械行业 上半年业绩扭亏
      评论
      举报
      智通财经APP
      ·
      09-19

      港股IPO递表第265期: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可孚医疗

      智通财经#可孚医疗#港股IPO#递表#港股#新股解读#投资 智通财经#可孚医疗#港股IPO#递表#港股#新股解读#投资
      港股IPO递表第265期: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可孚医疗
      评论
      举报
      星岛记事
      ·
      09-17

      华润又被“医疗器械”绊了一跤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深圳报道医疗器械,大概是华润在医疗健康产业扩张路上最大绊脚石之一。9月11日,华润系控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迪瑞医疗(300396.SZ)宣布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企业负责人变更为郎涛。至此,考虑到一个多月前的管理层更替,这家老牌IVD(体外诊断)企业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已全部轮换。触发这轮高管集体“大换血”的直接因素,是一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降超六成、上市11年来首次半年亏损的成绩单。目前,华润系旗下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上市平台已有10家,囊括医药商业零售、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院综合服务等领域,其中,不乏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等知名品牌,尽管上半年业绩以下滑居多,但整体发展仍算稳定。医疗器械迪瑞医疗虽属于其中的“小透明”,却是目前华润体系里唯一的医疗器械产业生产上市平台,但亦是同业中上半年业绩垫底且唯一亏损的公司。迪瑞医疗会有哪些具体举措扭转局面,《星岛》记者9月17日致电该公司希望作进一步了解,但对方仅回复称不便透露,致电官网公开电话,则未能接通。业绩亏损非一日之寒今年上半年,迪瑞医疗的业绩可以用惨淡来形容——营收3.5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0.1%、117.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32亿元,同比下降119.7%;同期经营现金流净额-843万元,同比收窄97.1%。这是2014年上市以来,迪瑞医疗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迪瑞医疗在公告中将亏损原因被归结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集采政策持续推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内部资产减值计提叠加等。横向来看,集采及医保控费等确实在重塑IVD行业格局。去年安徽省牵头28省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达到了53.9%,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生物等诸多企业也出现了业绩的下滑,但如迪瑞医疗般盈转亏的企业,还是少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瑞医疗的颓势其实早有
      华润又被“医疗器械”绊了一跤
      评论
      举报
      侃见财经
      ·
      09-16

      2900亿医疗器械“一哥”,又要IPO?

      创新药行业的“BD时刻”已经来临,但医疗器械行业的东风还未吹起。过去几年,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轮比较大的“挤泡沫”的过程,头部的医疗器械龙头几乎都遭到了惨烈的估值杀。其中,就包括了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随着集采的深入,迈瑞医疗的好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侃见财经根据其财报统计,2016年至2023年,迈瑞医疗年均营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营收从90.32亿元一路暴涨至349.32亿元;净利润更是常年保持在20%的增速以上,年净利润也从16.00亿元一路暴涨至115.82亿元。伴随估值泡沫的破裂,迈瑞的业绩也遭到了很大的挑战。根据财报显示,自2024年开始,迈瑞的营收增速就已经降至1%都不到了,其中扣非净利润也几乎零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好在企业底子很厚,相比于同行,迈瑞医疗股价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如果从最高位计算,迈瑞医疗股价也接近腰斩,根据统计显示,从年线来看,迈瑞医疗已经连跌五年,虽然2025年跌幅有所放缓,但截至目前,其年内跌幅依旧超过了4%,大幅跑输医疗器械ETF。股价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当属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受此影响,迈瑞医疗实际控制人李西廷、 徐航身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根据股权穿透显示,李西廷、 徐航分别持有迈瑞医疗27.69%、16.89%股权,根据其最新收盘价计算,李西廷身家约为804亿元,徐航身家大约为490亿元。胡润2025年全球富豪榜显示,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以950亿元身家,位列全球第135位,排名较去年下滑35位。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李西廷曾以210亿美元身家问鼎新加坡首富宝座。迈瑞的困境,一定程度反映了行业的困境。作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一直是行业发展的典范。这几年,在集采的影响下,医药以及医疗器械行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就连迈瑞也没能逃脱业绩放缓的命运。从财报数据来看,进入2025年之后,迈瑞业绩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
      2900亿医疗器械“一哥”,又要IPO?
      评论
      举报
      沛嘉医疗
      ·
      09-04

      一图回顾 | 沛嘉医疗2025年中期业绩

      文章原文
      一图回顾 | 沛嘉医疗2025年中期业绩
      评论
      举报
      智通财经APP
      ·
      09-11

      港股IPO递表第254期: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天星医疗

      智通财经#天星医疗#港股IPO#递表#港股#新股解读#投资
      港股IPO递表第254期: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天星医疗
      评论
      举报
      港股解码
      ·
      09-03

      一图解码:家用医疗器械龙头冲击“A+H”两地上市 可孚医疗递表港交所

      8月29日,可孚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华泰国际和法国巴黎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据资料显示,可孚医疗已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若此次顺利登陆港交所,将实现“A+H”两地上市。 可孚医疗是中国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之一。自2007年成立以来,可孚医疗一直专注于家用医疗器械行业,始终致力于为追求优质、先进家用医疗器械的消费者及患者提供便捷解决方案。依托对不同人群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解决各类产品相关复杂问题及挑战方面的卓越往绩,可孚医疗在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多个垂直领域已拥有显著的领先竞争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国内收入计,可孚医疗在中国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业绩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可孚医疗录得收入约14.9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减少约4.0%;股东应占溢利约1.6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9.5%。
      一图解码:家用医疗器械龙头冲击“A+H”两地上市 可孚医疗递表港交所
      评论
      举报
      沛嘉医疗
      ·
      08-29

      2025 ESC/EACTS 瓣膜病管理指南更新及关键信息概览

      文章原文
      2025 ESC/EACTS 瓣膜病管理指南更新及关键信息概览
      评论
      举报
      侠之大者.
      ·
      09-01

      专注运动医学的医疗器械公司「天星医疗」首次递表,净利年复合增长超50%

      来源:招股书  来源|**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天星医疗于2025年8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建银国际。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2024年收入3.27亿元(年复合增长49.38%),净利润为0.95亿元(年复合增长53.77%),2025年前5个月营收1.11亿元,净利0.33亿元。 天星医疗是一家专注于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植入物、有源设备、相关耗材及手术器械,公司提供肩、膝、髋、足╱踝、肘、手╱腕关节的肩袖、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损伤治疗,也提供运动康复及预防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根据招股书,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产运动医学公司。 公司有52款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已进入超300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超过1000家。公司主要收入来自运动医学产品销售。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及2024、2025年前5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47亿元、2.39亿元、3.27亿元、0.8亿元及1.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38%;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04亿元、1.77亿元、2.28亿元、0.57亿元及0.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98%;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4亿元、0.57亿元、0.95亿元、0.13亿元及0.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77%; 毛利率分别约为70.90%、74.33%、69.58%、71.74%及73.67%; 净利率分别约为27.52%、23.94%、29.16%、16.85%及29.26%。     来源:**大数据 公司
      专注运动医学的医疗器械公司「天星医疗」首次递表,净利年复合增长超50%
      评论
      举报
      明大教主
      ·
      08-26

      沛嘉医疗中报点评:TAVR植入量增且减亏,神介利润再增长42.4%

      作为沛嘉医疗的投资者,我无疑是幸运的。当年在“TAVR三剑客”中,沛嘉医疗是商业化最晚的,市值也并不占优。而此刻沛嘉医疗市值约等于另外两家的总和,我去年“退通”前买入的部分已经翻了几倍。沛嘉医疗业绩、股价走势之稳健与公司瓣膜产品管线丰富、TAVR/神介两条腿走路、靠谱的管理层三点是分不开的。 一、“过渡期”业绩再增长,沛嘉医疗三款重磅产品呼之欲出。 今年上半年, $沛嘉医疗-B(09996)$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至3.53亿。如果不是长期跟踪沛嘉医疗的投资者乍看上去会觉得营收增速有所下滑。实际上今年是TaurusTrio、TaurusNXT、GeminiOne三款大单品商业化之前的“过渡年”,沛嘉医疗不仅TAVR业务同比增长24%至1.616亿,神介业务又再次取得超预期的增长,实属难得。 拆分业务来看,头部TAVR企业近两年将控制亏损、抑制经营现金流流出作为第一要务,单台TAVR补贴金额降低。加之头部TAVR企业国内院部覆盖数量已达瓶颈,TAVR植入量增速放缓。 尽管去年,纽脉、佰仁、心泰TAVR产品相继获批,但去年全国TAVR植入量17232例,同比增长24.2%,较前一年65.5%的增速放缓不少。 而沛嘉医疗凭借院部覆盖广、产品代际优势强、手握现金流充沛三大优势,长期以来沛嘉TAVR植入增长率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上半年沛嘉医疗TAVR新增入院超70家,6月末覆盖机构超720家。尽管另几家TAVR公司尚未披露财报,但从近几年的趋势看,其覆盖院部数量应不及沛嘉。沛嘉医疗H1 TAVR植入量同比增长18.8%来到2050台。业绩会上,沛嘉医疗高管披露H1 TAVR毛利率小幅下滑是因为期内销售的还是去年没搬厂之前的产品(比新生产线产品成本略高),下半年TAVR毛利率或将有所修复。 《
      沛嘉医疗中报点评:TAVR植入量增且减亏,神介利润再增长42.4%
      精彩抹茶味抹布: 太棒了,沛嘉医疗的前景让人期待 [强] 继续加油
      2
      举报
      侠之大者.
      ·
      09-02

      A股上市公司「可孚医疗」首次递表,国内第二大家用医疗器械供应商

      来源:招股书   来源|**大数据 招股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要:可孚医疗于2025年8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是公司第1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法巴银行,公司是A股上市的领先医疗器械公司。2024年收入为 29.83亿,净利润为3.12亿元,2025年前6个月收入14.96亿元,净利1.67亿元。 公司于2021年在A股上市,代码:301087.SZ,截至9月1日收盘,公司最新市值87亿人民币。  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中国销售额计,公司在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公司聚焦五类家用医疗器械,包括康复辅具类产品、医疗护理类产品、健康监测类产品、呼吸支持类产品以及中医理疗类及其他类产品。  来源:招股书   财务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2022、2023、2024及2024、2025年前6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15.59亿元及1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10%;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1.27亿元、11.73亿元、15.09亿元、7.6亿元及7.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3%;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1.85亿元及1.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9%; 毛利率分别约为37.84%、41.09%、50.58%、48.78%及49.99%; 净利率分别约为10.15%、8.86%、10.47%、11.85%及11.14%。 来源:**大数据   行业前景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9年至2024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从人民币1,224亿元增长到人民
      A股上市公司「可孚医疗」首次递表,国内第二大家用医疗器械供应商
      评论
      举报
      道氏财经
      ·
      08-23

      沛嘉医疗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增收-提效-控费”多措并举,盈利能力结构性提升

      2025年8月22日,沛嘉医疗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96.HK,以下简称“本集团”)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期”)的中期业绩。 1 财务摘要:收入可持续增长  费用率显著优化  神经介入分部利润扩大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总收入人民币3.5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7.3%。收入结构保持稳定,其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相关产品贡献45.7%,神经介入产品贡献54.3%(2024年同期分别为43.3%和56.7%)。 TAVR相关产品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0%至人民币1.62亿元,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本集团在中国经股TAVR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产品组合向新推出的高端产品倾斜。 神经介入产品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至人民币1.92亿元。关键驱动因素包括:(1)现有优势产品(包括DCwire®微导丝、Tethys AS®抽吸导管和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市场渗透的深化;以及(2)新获批的YonFlow®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成功上市。 依托规模效应的释放和精益化管理带来的成本与效率优化,本集团经营表现显著提升,各业务分部费用率均实现明显下降。其中,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分部亏损同比收窄35.3%,降至人民币7609万元;神经介入业务分部利润同比增长42.4%,达到人民币4090万元。集团整体经营亏损收窄19.4%,为人民币6832万元。若剔除前沿技术业务相应实体整体亏损的影响,本集团期内核心业务[1]净亏损为人民币3072万元,同比大幅收窄52.4%。 2 控费增效成效斐然  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实现商业化盈利 继2024年公司升级版TAVR产品(包括AV21小规格尺寸、升级版TaurusOne®以及新一代3D可调弯TaurusMax™)相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沛嘉医疗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增收-提效-控费”多措并举,盈利能力结构性提升
      评论
      举报
      一路走来cd
      ·
      08-03
      创新药的牛市。 现在是鸡犬飞天。 还有医疗器械没到位。
      创新药的牛市。 现在是鸡犬飞天。 还有医疗器械没到位。
      评论
      举报
      沛嘉医疗
      ·
      08-12

      加奇生物携手中国志愿医生为埃塞俄比亚动脉瘤患者构筑生命防线

      当埃塞俄比亚总统塔耶向中国医疗团队致谢的声浪穿透亚的斯亚贝巴的天空,我们更深切理解了“至善尽心”的重量——沛嘉医疗旗下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此次携手中国志愿医生团队捐赠的医疗物资中,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已悄然完成它的使命:由中国顶尖医院专家陈左权操刀,凭借弹簧圈优异稳定的性能,为首位50岁动脉瘤患者构筑起生命防线。当“不取报酬,全力奉献”的誓言响彻爱菲丝路医院时,中国医疗智慧的结晶正与医者仁心共振。 在这场为期半个月的跨国驰援中,源自苏州工业园区的神经介入器械,将全程守护多台慈善手术的精密实施。我们以可量产的技术温度践行“安全、有效、可及”的承诺——正如专家组在首日即完成的7例手术(1例颅内动脉瘤手术,6例白内障手术)所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医疗方案,既需医者妙手,亦赖器械精微。 术前影像 术后影像 使用弹簧圈尺寸 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5*15、4*8、3*8、2*6、1.5*3各一枚 “中国智造”闪耀海外,国产介入器械完美呈现其优越性能!在见证Jasper®实现毫米级动脉瘤完美栓塞后,凌锋教授对我们的信任化作更深的期许:“我诚挚邀请加奇加入中国志愿医生后勤保障体系,为未来出海行动护航。”这声嘱托,恰似无影灯下缝合线般将技术创新与人文使命精密缝合——我们已郑重回应:愿以敬畏生命的初心,持续锻造守护全球患者生命通路的“中国方案”。 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 简介 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12月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是以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凌锋教授个人发起的非公募慈善组织。 基金会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业务范围包括:资助贫困家庭生活、贫困学生就学、贫困病患就医以及资助落后地区扶贫相关的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地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公益项目。传递希望、播撒阳光,激励人心,促进公益慈
      加奇生物携手中国志愿医生为埃塞俄比亚动脉瘤患者构筑生命防线
      评论
      举报
      沛嘉医疗
      ·
      08-01

      八一 |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文章原文
      八一 |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评论
      举报
      侃见财经
      ·
      08-08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医疗器械行业的东风还未吹起。 行业的“BD时刻”也未来临,但作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底部也已夯实。 进入2025年以后,行业龙头的业绩开始止跌回暖,对于行业的底部,有人选择坚守,也有人选择抛售。例如“国产设备影像之王”联影医疗,在业绩回暖之际,却遭到了重要股东——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 8月3日,联影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于8月1日收到员工持股平台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 公告显示,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337.66万股,占总股本的1.62%。 若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若完全减持,该员工持股平台套现金额约为17.7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及上海影董,目前持有公司5458.43万股,占总股本的6.62%,且上述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联影科技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减持并非员工持股平台公司的第一次减持。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IPO前,员工持股平台公司一共取得了6205.59万股,持股比例为7.53%,2023年8月22日,该部分股票开始上市流通。 2024年3月,联影股份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即抛出了减持计划。根据公告显示,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超过824万股,占总股本的1%;最终该员工持股平台一共减持约747万股,套现8.9亿元。 据悉,2025年8月22日,联影医疗还将有2.3亿股解禁,占总股本的28.01%,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短期来看,巨额的解禁必将使公司股价承压。 从股权架构来看,公司控股股东为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33%;股权穿透显示,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公司的创始人薛敏,最终持股比例约为24.27%,若以最新收盘价格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约为264亿元。公司董事长、联席
      1000亿医疗器械龙头,遭股东减持17.8亿
      评论
      举报
      格隆汇
      ·
      07-25

      医药板块也“反内卷”!CXO、医疗器械接棒反攻,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医疗设备ETF(159873)涨超1%

      格隆汇7月25日|今日医疗板块全线上扬,CXO概念股盘初走高,康龙化成涨超10%,昭衍新药涨超6%,药明生物涨超4%;医疗器械板块跟随上攻,正川股份、康泰医学双双涨停,带动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医疗设备ETF(159873)分别涨1.59%、1.48%,生物医药ETF(159859)涨0.72%。 消息面上,医药集采也开始反内卷了,第十一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中选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锚点,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此外,探索医保基金对集采和国谈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推动药企的回款周期从6个月努力缩短到30天以内,该举措将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 光大证券建议重点关注两类标的:一是在集采中持续中选、具备质量与成本双重优势的仿制药及器械龙头,过往被集采降价过度压制的品类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二是研发管线丰富、核心产品已进入医保或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的创新药企,未来成长逻辑持续坚挺。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大力增持医药生物板块,医药板块当前配置系数分位数回升至中枢水平,创新药配置系数分位数较高,CXO配置系数分位数仍较低。 全市场独家品种·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及联接基金(A类014564, C类014565)是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该指数实现了A股+港股、创新药+CXO全面覆盖。 生物医药ETF(159859)及联接基金(A类011040, C类011041)是同标的规模第一、流动性最好的产品,年初至今涨幅居标的第一,其跟踪生物医药指数,均衡布局医药板块,覆盖创新药、疫苗、血制品等细分品种,成分股涵盖疫苗龙头股智飞生物和复星医药,“疫苗”含量超14%。 医疗设备ETF(159873)跟踪医疗保健指数,成分股涵盖影像设备(联影医疗)、生命监护(迈瑞医疗)、体外诊断(新产业)、康复器械(翔宇医疗)等医疗器械的核心领域。
      医药板块也“反内卷”!CXO、医疗器械接棒反攻,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医疗设备ETF(159873)涨超1%
      评论
      举报
    • 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
      沛嘉医疗-B
      所属市场
      SEHK
      成立日期
      - -
      员工人数
      - -
      办公地址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联系传真
      - -
      公司概况
      沛嘉医疗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提供介入手术医疗器械产品的投资控股公司。该公司主要运营两个业务分部,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分部和神经介入业务分部。经导管瓣膜治疗业务分部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业务。神经介入业务分部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业务。该公司的产品包括TaurusOne、TaurusElite等商业化产品。该公司主要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
    • 分时
    • 5日

    数据加载中...

    最高
    6.450
    今开
    6.450
    量比
    0.97
    最低
    6.230
    昨收
    6.380
    换手率
    0.42%
     
     
     
     

    热议股票